全自动翻转画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019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翻转画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绘画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绘制较大面积图画的画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绘画的画板普遍存在着诸多不足,如2001年1月24日授权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415949,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画板,该画板由至少三块平板相互铰接而成,首尾两块平板对角线的端部分别铰接有平板卡槽杆,平板卡槽杆的槽口与平板的端头相配合。该画板虽能实现折叠,便于携带,但由于没有支架及倾角调节装置,因而使用者使用时只能将画板铺于地面或者依靠在其它支撑物上,极为不方便。另一篇1998年5月13日授权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281127,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折叠画架,该画架由框式底座、活动框架、活动后撑杆、T型移动托架、画夹等组成,该画架虽能实现画板的倾角的调节和折叠,但由于与画板相分离,使用时需另配画板,较为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翻转画板,其画板不仅能实现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之间的翻转,而且画板还能停留在0度到90度的任意位置,使用极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电机实现翻转及倾角的调节、调节较为省力的全自动翻转画板。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翻转画板,包括一画板本体和一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一翻转装置,所述画板本体安装于所述翻转装置上,并能在所述翻转装置的驱动下在0至90度范围内翻转。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翻转画板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一托架,所述画板本体安装于所述托架上;所述托架的一侧由一丝杠装置驱动上下移动;所述托架的另一侧与一支撑装置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支撑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丝杠装置由一减速电机驱动。
所述机架由一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相互平行的两导柱和位于所述两导柱顶端、并将二者连接在一起的上横梁组成。
所述底座包括一由相互平行的两纵梁和连接所述两纵梁的两横梁构成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两纵梁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两立柱,所述两立柱的上端固定有一将二者连接在一起的下横梁;所述两导柱的下端穿过所述下横梁两端的通孔安装于所述两立柱上;所述两立柱和所述两纵梁的接合处固定有加强筋板。
所述丝杠装置包括一与所述两导柱相平行的丝杠,所述丝杠的上端借助一支座及设置于所述支座内的轴承和挡圈安装于所述上横梁的中部;所述丝杠的下端穿过所述下横梁中部的一通孔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减速电机借助一连接板安装于所述下横梁的底部。
所述丝杠上设有一与其垂直的滑座,所述滑座为一长形的空心杆状体,其中部借助一螺母与所述丝杠配合,其两端分别成形有供所述导柱穿过的纵向通孔,从而同时安装于所述丝杠和两导柱上;所述滑座上还成形有至少一横向通孔,一连接杆穿过所述横向通孔与安装于所述托架的所述一侧底部的一支座铰接。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两空心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螺接有一连接头,所述拉杆一端的连接头与安装于所述托架底部的一支座铰接,所述拉杆另一端的连接头与安装于所述立柱侧壁上的一支座铰接。
所述托架为一由相互平行的两纵杆和连接所述两纵杆的四横杆构成的框体,相邻的两横杆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托架上还固定有多块连接板,所述画板本体借助所述连接板铆接或螺接于所述托架上。
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调节螺母和/或滚轮。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翻转画板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在机架上设有一翻转装置,并将画板安装在翻转装置上,因而不仅使得画板能在0至90度范围内翻转,而且由于采用丝杠来驱动,使得画板可停留在其中的任意位置,绘画者使用时极为方便,另外,由于丝杠由一减速电机来驱动,因而翻转时极为省力。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翻转画板的正视图,为清楚起见,图中用双点画线示出了画板翻转后(90度)的位置;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底座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A处放大视图,图中示出了安装于底座底部的调节螺母;图5为图2的B处放大视图,图中示出了丝杠上端的安装结构;图6为图2的D处放大视图,图中示出了丝杠下端的安装结构;图7A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联接丝杠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的联轴器全剖视图;图7B为图7A的俯视图;图8为图2的C处放大视图,图中示出了丝杠与滑座的连接结构;
图9A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连接滑座和托架的连接杆的正视图;图9B为图9A的俯视图图10A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安装于托架底部的支座的局部剖视图,该支座与图9A、9B中示出的连接杆相配合;图10B为图10A的左视图;图11A为安装于拉杆两端的连接头的局部剖视图;图11B为图11A的俯视图;图12A为安装于立柱的侧壁上的支座的正视图,为便于理解,图中用双点画线示出了可与其安装在一起的连接头;图12B为图12A的左视图;图13A为托架的正视图;图13B为图13B的俯视图,图中示出了托架的具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的全自动翻转画板,包括一画板本体1和一机架2,该画板本体1为用于绘画较大画面的大面积画板,其长宽尺寸为3.45×1.45m,所述机架2上安装有一翻转装置3,所述画板本体1安装于所述翻转装置3上,并能在所述翻转装置3的驱动下在0至90度范围内翻转;所述翻转装置3包括一托架32,所述画板本体1安装于所述托架32上;所述托架32的一侧由一丝杠装置驱动上下移动;所述托架31的另一侧与一支撑装置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支撑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2上;所述丝杠装置由一减速电机31驱动,因而不需人工手动操作,翻转方便、省力。
如图2中所示,在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架2由一底座21、安装于所述底座21上的相互平行的两导柱22和位于所述两导柱22顶端、并将二者连接在一起的上横梁23组成。
如图3中所示,所述底座21包括一由相互平行的两纵梁211和连接所述两纵梁211的两横梁212构成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两纵梁211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两立柱213,所述两立柱213的上端固定有一将二者连接在一起的下横梁214;所述两导柱22的下端穿过所述下横梁214两端的通孔安装于所述两立柱213上;所述两立柱213和所述两纵梁211的接合处固定有加强筋板215;所述底座21整体都为焊接结构,所述加强筋板215能加强立柱213与纵梁211之间的焊接强度。
参见图1、4,所述底座21的底部安装有调节螺母10,当地面不平整时,可通过调整调节螺母10使画板整体能放置平稳;也可在底座21的底部安装滚轮,使得画板的移动较为轻便,当然,也可在所述底座21的底部既安装调节螺母,又安装滚轮。
在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所述丝杠装置包括一与所述两导柱22相平行的丝杠33,如图5中所示,所述丝杠33的上端借助一支座331及设置于所述支座331内的轴承332和挡圈333安装于所述上横梁23的中部;如图6中所示,所述丝杠33的下端穿过所述下横梁214中部的一通孔与所述减速电机31的输出轴相连,如图中所示,其轴肩部分借助一支座及安装于支座内的轴承安装于下横梁214上,其端头借助一联轴器20与减速电机3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联轴器20的具体结构如图7A、7B中所示。
在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减速电机31借助一连接板311安装于所述下横梁214的底部,如图3中所示,所述连接板311焊接于所述下横梁214的底部。
在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丝杠33上设有一与其垂直的滑座34,所述滑座34为一长形的空心杆状体,如图8中所示,其中部借助一螺母343与所述丝杠33配合,其两端分别成形有供所述导柱22穿过的纵向通孔,从而同时安装于所述丝杠33和两导柱22上,并能在所述丝杠33的驱动下沿两导柱22上下滑动;所述滑座34上还成形有至少一横向通孔,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实施例中,滑座34上成形有两横向通孔,一连接杆341穿过所述横向通孔与安装于所述托架31的所述一侧底部的一支座342铰接;所述连接杆341和支座342的结构分别如图9A、9B和图10A、10B所示。
在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两空心拉杆35,所述拉杆35的两端分别螺接有一连接头351,所述连接头351的具体结构如图11A、11B所示,所述拉杆35一端的连接头351与安装于所述托架32底部的一支座352铰接,所述支座352与支座342具有相同的结构,故附图中未示出;所述拉杆35另一端的连接头351与安装于所述立柱213侧壁上的一支座353铰接,所述支座353的结构如图12A、12B中所示,为便于理解,图12A中用双点画线示出了连接头351,安装时所述支座353沿图中箭头穿过所述连接头351中的通孔,将连接头351及拉杆35安装于所述底座21上。
在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3A和13B中所示,所述托架32为一由相互平行的两纵杆321和连接所述两纵杆321的四横杆322构成的框体,相邻的两横杆322之间安装有支撑杆323;所述托架32上还固定有四块连接板324,每一连接板324上成形有光孔或螺孔,所述画板本体1可借助所述连接板324铆接或螺接于所述托架32上。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翻转画板,包括一画板本体(1)和一机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上安装有一翻转装置(3),所述画板本体(1)安装于所述翻转装置(3)上,并能在所述翻转装置(3)的驱动下在0至90度范围内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翻转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3)包括一托架(32),所述画板本体(1)安装于所述托架(32)上;所述托架(32)的一侧由一丝杠装置驱动上下移动;所述托架(31)的另一侧与一支撑装置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支撑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翻转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装置由一减速电机(31)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自动翻转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由一底座(21)、安装于所述底座(21)上的相互平行的两导柱(22)和位于所述两导柱(22)顶端、并将二者连接在一起的上横梁(23)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翻转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包括一由相互平行的两纵梁(211)和连接所述两纵梁(211)的两横梁(212)构成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两纵梁(211)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两立柱(213),所述两立柱(213)的上端固定有一将二者连接在一起的下横梁(214);所述两导柱(22)的下端穿过所述下横梁(214)两端的通孔安装于所述两立柱(213)上;所述两立柱(213)和所述两纵梁(211)的接合处固定有加强筋板(2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翻转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装置包括一与所述两导柱(22)相平行的丝杠(33),所述丝杠(33)的上端借助一支座(331)及设置于所述支座(331)内的轴承(332)和挡圈(333)安装于所述上横梁(23)的中部;所述丝杠(33)的下端穿过所述下横梁(214)中部的一通孔与所述减速电机(3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减速电机(31)借助一连接板(311)安装于所述下横梁(214)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翻转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33)上设有一与其垂直的滑座(34),所述滑座(34)为一长形的空心杆状体,其中部借助一螺母(343)与所述丝杠(33)配合,其两端分别成形有供所述导柱(22)穿过的纵向通孔,从而同时安装于所述丝杠(33)和两导柱(22)上;所述滑座(34)上还成形有至少一横向通孔,一连接杆(341)穿过所述横向通孔与安装于所述托架(31)的所述一侧底部的一支座(342)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自动翻转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两空心拉杆(35),所述拉杆(35)的两端分别螺接有一连接头(351),所述拉杆(35)一端的连接头(351)与安装于所述托架(32)底部的一支座(352)铰接,所述拉杆(35)另一端的连接头(351)与安装于所述立柱(213)侧壁上的一支座(353)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自动翻转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2)为一由相互平行的两纵杆(321)和连接所述两纵杆(321)的四横杆(322)构成的框体,相邻的两横杆(322)之间安装有支撑杆(323);所述托架(32)上还固定有多块连接板(324);所述画板本体(1)借助所述连接板(324)铆接或螺接于所述托架(3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翻转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的底部安装有调节螺母和/或滚轮。
专利摘要一种全自动翻转画板,包括一画板本体和一机架,机架上安装有一翻转装置,画板本体安装于翻转装置上,并能在翻转装置的驱动下在0至90度范围内翻转;翻转装置包括一托架,画板本体安装于托架上;托架的一侧由一丝杠装置驱动上下移动;托架的另一侧与一支撑装置的一端相铰接,支撑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机架上,丝杠装置由一减速电机驱动。该全自动翻转画板的画板不仅能实现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之间的翻转,而且画板还能停留在0度到90度的任意位置,使用极为方便。
文档编号B44D3/18GK2600262SQ02286058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5日
发明者王劲松 申请人:王劲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