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雕塑技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214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然雕塑技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雕塑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利用水冲刷的方法,洗去制作品的人为雕琢痕迹,使制作品具有逼真的天然效果的自然雕塑技法。
背景技术
目前,假山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一种是把天然奇形怪状的岩石、乳石、矿石略加修整后摆设堆叠而成,但这种天然石材不易得,要想制作一座天然的假山比较困难。一种是把石块进行强制腐蚀,在表面形成自然形状和纹路,再把腐蚀后的石块摆设、堆叠成假山,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制作成本高。一种是用水泥灰浆等材料压制或塑制成假山形状,但这种假山不能像自然山体那样逼真,而且人为痕迹过于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然雕塑技法,它利用水冲刷的方法,洗去制作品的人为雕琢痕迹,使制作品具有逼真的天然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将普通快干水泥加细砂以1∶2~10混合,充分混合后加水搅拌,搅拌至混合物能成堆为止;
(2)利用上述混合物堆砌出景致的大致轮廓,静置0.5~1小时;(3)对上述轮廓进行局部雕琢,使其轮廓更加接近景致的外形;(4)用水冲刷上述完成的景致轮廓,在轮廓表面冲刷出较小的各种造型,同时洗去人为的雕琢痕迹。
所述的局部雕琢包括造穴、较大沟壑的挖凿。
用水冲刷后,在所述的轮廓表面洒上彩色水泥。
用水冲刷后,把彩色水泥加水调成糊状,然后将糊状的彩色水泥浇灌在轮廓表面。
本发明用普通快干水泥和细砂作为主要原料,加水搅拌后堆砌出景致的轮廓,经过手工雕琢出一些较大的造型后,再用水冲刷轮廓表面,使轮廓表面呈现出各种自然风貌,如江河、沟壑、悬崖峭壁等,同时由于水的冲刷可以洗去人为的雕琢痕迹,最后在轮廓表面洒上彩色水泥,使得制成品更加逼真。所以,采用本发明制作的自然景观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天然逼真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例以制作假山为例进行说明,先准备好所需的水泥和细砂,然后按如下步骤制作(1)将普通快干水泥加细砂以1∶2~10混合,充分混合后加水搅拌,搅拌至混合物能成堆为止;(2)利用上述混合物堆砌出山体的大致轮廓,静置0.5~1小时;(3)对上述山体进行局部雕琢,如造穴、较大沟壑的挖凿,使其山体更加接近景致的外形;
(4)完成上述步骤后,假山的主要轮廓已经出来,但这时的假山不够逼真,人为痕迹过多。这时我们再用水冲刷上述完成的山体,山体轮廓表面在水的冲刷下,会呈现出各种流水冲刷的自然景观,这时的山体俨然是自然景观的缩影,由于流水的冲刷也洗去了人为的雕琢痕迹,使制作出来的假山更加逼真。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可以在完成的假山表面洒上彩色水泥粉,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彩色水泥加水调成糊状后浇灌在假山表面,绿色的水泥粉使假山表面呈现出绿色的勃勃生机,不同的颜色使假山表达出不同的自然景观,使制作的假山具有天然逼真的效果。
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工艺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自然雕塑技法,其特征在于(1)将普通快干水泥加细砂以1∶2~10混合,充分混合后加水搅拌,搅拌至混合物能成堆为止;(2)利用上述混合物堆砌出景致的大致轮廓,静置0.5~1小时;(3)对上述轮廓进行局部雕琢,使其轮廓更加接近景致的外形;(4)用水冲刷上述完成的景致轮廓,在轮廓表面冲刷出较小的各种造型,同时洗去人为的雕琢痕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雕塑技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局部雕琢包括造穴、较大沟壑的挖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雕塑技法,其特征在于用水冲刷后,在所述的轮廓表面洒上彩色水泥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雕塑技法,其特征在于用水冲刷后,把彩色水泥加水调成糊状,然后将糊状的彩色水泥浇灌在轮廓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雕塑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利用水冲刷的方法,洗去制作品的人为雕琢痕迹,使制作品具有逼真的天然效果的自然雕塑技法。本发明用普通快干水泥和细砂作为主要原料,加水搅拌后堆砌出景致的轮廓,经过手工雕琢出一些较大的造型后,再用水冲刷轮廓表面,使轮廓表面呈现出各种自然风貌,如江河、沟壑、悬崖峭壁等,同时由于水的冲刷可以洗去人为的雕琢痕迹,最后在轮廓表面洒上彩色水泥,使得制成品更加逼真。所以,采用本发明制作的自然景观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天然逼真的优点。
文档编号B44C1/00GK1927603SQ20061003605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3日
发明者刘绍青 申请人:刘绍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