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绞胎瓷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035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仿古绞胎瓷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制品,尤其涉及一种仿古绞胎瓷,本发明还涉及这种仿古绞胎瓷
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绞胎瓷又称"搅胎瓷〃 ,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泥相间摆放或揉合,经拉坯成 型、上釉烧成的陶瓷制品。所制成的瓷器的各种纹理内外相通或相同,具有不同于其他瓷器 的效果。绞胎瓷出现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其窑址位于现在的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一带,靖 康年问因战乱而中断,其生产方法因年代久远已失传,只有少量制品存世。近年来,不断有 人参照日用陶瓷的生产方法,尝试恢复这一传统名瓷,但一直未能实现这一失传的制作方 法。专利号为03126249. X的中国专利绞胎艺术瓷及其生产方法,公开了一种利用绞胎技法 和现代艺术陶瓷技法相结合而生产的绞胎艺术瓷,并提供这种绞胎艺术瓷的生产方法。该 发明生产出来的绞胎瓷仅仅重现了绞胎瓷内外一致的特征,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的缺陷,不 能制成预先确定的纹理和图案,和古代绞胎瓷有较大的差别,不能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例 如,该方法并不能仿制出宋当阳峪窑绞胎小罐上确定的羽毛状纹理的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确定纹理和图案的仿古绞胎瓷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仿古绞胎瓷包含有至少两种 颜色,并有透过坯体、内外相通的确定的纹理和图案。
所述的仿古绞胎瓷的制作方法,包括原料加工、成型、烧制,其中成型步骤为
a、把泥料经过手工揉练,排出泥料中的空气,把不同颜色的泥料切成大小相同的 泥饼,使不同颜色的泥饼交叠在一起,制成厚度均匀的带有纹理的泥饼;
b、把加工好的泥饼切成均匀的泥条,再将泥条切成泥段; c、将泥段翻转,使显示纹理的面朝上,按照确定纹理、图案和模型大小,挤压、拼接 成大块泥饼; d、将大块泥饼进行拍打、修整,接着放入确定的阴模内,用手按压,并用与阴模相
匹配的阳模进行冲压,然后再修整; e、将相配套的阴模进行合模构封; f、干燥后,从阴模中取出坯体,待坯体充分干燥后,进行脱磨,把坯体外表层脱去 0. 3 0. 7毫米,内表层也脱去0. 3 0. 7毫米,然后进行洗坯,用水把内、外表层各洗至少 l次; g、等坯体干燥后即可上釉。 所述挤压是指将泥段按照确定纹理挤压成带有颜色相间的纹理的泥段。
所述拼接是指将带有纹理的泥段拼接成为确定图案。
所述确定纹理是指羽毛状纹理,席编纹理。
3
所述确定图案是指鸟类图案、禽类图案。 脱磨过程中,把坯体外表层脱去0. 5毫米,内表层也脱去0. 5毫米。
烧制温度为1280°C 130(TC,时间为8 10小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绞胎瓷,具有透过坯体、内外相通的确定的纹理和图案, 重现了古代绞胎瓷的所有特征,本发明使用的是一种手工工艺手法,它以多种颜色的胎土 相互绞合成型,或用两种颜色的胎泥绞出确定的纹理贴塑在阴模上,使器物的颜色和图案 都确定,纹饰有羽毛纹、树叶纹、木纹、朵云纹等。使用该发明制作方法成功仿制出了宋当阳 峪窑绞胎小罐,并且具有罐圆口 ,短颈,鼓腹,平底。颈部施白釉,外腹部釉色为褐白两色,纹 饰呈羽毛环状,环环叠加,再现了宋当阳峪窑绞胎小罐的所有特点。受到专家和学者的一致 好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种仿古绞胎瓷包含有褐、白两种颜色,并有透过坯体、内外相通的确定的纹理和 图案。所述的仿古绞胎瓷的制作方法,包括原料加工、成型、烧制等步骤,其中成型步骤为
a、把褐色和白色的泥料经过手工揉练,排出泥料中的空气,把这两种的泥料分别 切成大小相同的泥饼各3块,使不同颜色的泥饼交叠在一起,制成厚度均匀的带有褐白相 间纹理的泥饼; b、把加工好的泥饼切成宽1厘米的泥条,再将泥条切成2厘米的泥段; c、将泥段翻转,使显示褐白相间纹理的面朝上,用指尖将泥段从白色一侧向前顶
起,挤成弧形,把每个弧形泥段按相同方向拼接在一起,并且挤压紧密,制成大块泥饼; d、将大块泥饼进行拍打、修整,接着放入确定的阴模内,用手按压,并用与阴模相
匹配的阳模进行冲压,然后用小刀除去阴模外多余的泥; e、将两个相配套的阴模进行合模构封; f、自然风干,干燥后,从阴模中取出坯体,待坯体充分干燥后,进行脱磨,把坯体外
表层脱去0. 5毫米,内表层也脱去0. 5毫米,然后用水把内、外表层各洗1次; g、等坯体干燥后,上透明釉。 控制烧制温度为1300°C,时间为9. 5小时。 烧制成功后既是具有羽毛状纹理的仿古绞胎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绞胎小罐,具有透过坯体、内外相通的确定的纹理和图 案,重现了宋当阳峪窑绞胎小罐的所有特征,罐口小,丰肩,平底。除口施白釉外,通体以白、 褐两色泥绞出有如羽毛状花纹,再施以透明釉。受到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
实施例2 在步骤a中,把蓝色和白色的泥料经过手工揉练,排出泥料中的空气,把这两种的 泥料分别切成大小相同的泥饼各3块,使不同颜色的泥饼交叠在一起,制成厚度均匀的带 有蓝白相间纹理的泥饼,并且预留一部分白色泥饼。步骤c中,将弧形泥段拼接成小鸟形状 的图案,然后在空隙处填满白色泥段。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 烧制成功后既是带有具有透过坯体、内外相通的羽毛状纹理的小鸟图案的仿古绞 胎瓷。
实施例3 在步骤C中,直接将泥段交错放置,使相邻泥段的纹理相垂直,并且挤压紧密,制 成大块泥饼。其他步骤同实施例l。 烧制成功后既是具有透过坯体、内外相通的席编纹理的仿古绞胎瓷。
权利要求
一种仿古绞胎瓷,其特征是包含有至少两种颜色,并有透过坯体、内外相通的确定的纹理和图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绞胎瓷的制作方法,包括原料加工、成型、烧制,其特征是 成型步骤为a、 把泥料经过手工揉练,排出泥料中的空气,把不同颜色的泥料切成大小相同的泥饼, 使不同颜色的泥饼交叠在一起,制成厚度均匀的带有纹理的泥饼;b、 把加工好的泥饼切成均匀的泥条,再将泥条切成泥段;C、将泥段翻转,使显示纹理的面朝上,按照确定纹理、图案和模型大小,挤压、拼接成大 块泥饼;d、 将大块泥饼进行拍打、修整,接着放入确定的阴模内,用手按压,并用与阴模相匹配 的阳模进行冲压,然后再修整;e、 将相配套的阴模进行合模构封;f、 干燥后,从阴模中取出坯体,待坯体充分干燥后,进行脱磨,把坯体外表层脱去 0. 3 0. 7毫米,内表层也脱去0. 3 0. 7毫米,然后进行洗坯,用水把内、外表层各洗至少 l次;g、 等坯体干燥后即可上釉。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仿古绞胎瓷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挤压是指将泥段按照确 定纹理挤压成带有颜色相间的纹理的泥段。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仿古绞胎瓷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拼接是指将带有纹理的 泥段拼接成为确定图案。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仿古绞胎瓷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确定纹理是指羽毛状纹 理,席编纹理。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仿古绞胎瓷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确定图案是指鸟类图案、禽类图案。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仿古绞胎瓷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脱磨过程中,把坯体外表层脱去0. 5毫米,内表层也脱去0. 5毫米。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仿古绞胎瓷制作方法,其特征是烧制温度为128(TC 130(TC,时间为8 10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古绞胎瓷包含有至少两种颜色,并有透过坯体、内外相通的确定的纹理和图案。仿古绞胎瓷的制作方法,包括原料加工、成型、烧制等步骤,制成的绞胎瓷,具有透过坯体、内外相通的确定的纹理和图案,重现了古代绞胎瓷的所有特征,本发明使用的是一种手工工艺手法,它以多种颜色的胎土相互绞合成型,或用两种颜色的胎泥绞出确定的纹理贴塑在阴模上,使器物的颜色和图案都确定。
文档编号B44C5/00GK101722788SQ200810230408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4日
发明者李文献, 李祥枝 申请人:李文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