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膜构造体及装饰成形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865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饰膜构造体及装饰成形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能够用于汽车内装部件等的装饰膜构造体及装饰成形部件。
背景技术
存在以下情况,即为了提高车门把手等的汽车内装部件的高级感而有要求车门把手等具有金属风格外观。已知进行光泽优良的镀铬和带氧化银风格的发暗电镀(satinplating)等即能够获得这样的金属风格外观。但是,镀铬以后,则会出现镜面性过高而与汽车室内的环境不协调的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发暗电镀以后,虽然会有一种稳重沉着的感觉,但是工序却很复杂。于是,所需要的技术要易于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这里,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9 - 83183号公报中公开的发明内容如下通过将包括由高折射率薄膜层、低折射率薄膜层和/或纯金属薄膜层构成的光吸收层的光学薄膜层设置在基材的面上,来获得包括具有反射明度和反射彩度充分大的金属光泽的光吸收层的光学薄膜叠层体。但是,该技术是一种将反射明度较大的金属光泽加在基材上的技术,并不是将光泽被抑制了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加在基材上。

发明内容
为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只要能够获得光学特性接近金属抛光面且外观呈现金属抛光面风格那样的装饰膜构造体即可。通过采用印刷或涂装等方法将多个层印刷或涂装在例如转印薄膜的基材上,则易于获得装饰膜构造体。或者,通过采用印刷或涂装等方法将各层印刷或涂装在将会成为装饰膜构造体的表面层的透明薄膜上,也易于获得装饰膜构造体。而且,通过采用转印或粘接等方法将已获得的装饰膜构造体转印或粘接在基材的面上,则易于将基材的面装饰成具有金属抛光面风格的面。或者,还可以采用印刷或涂装等方法直接将装饰膜构造体的各层印刷或涂装在基材的面上,来将基材的面装饰成具有金属抛光面风格的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特性接近金属抛光面且呈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装饰膜构造体和用该装饰膜构造体构成的装饰成形部件,由此而易于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为达成所述目的,提供以下第一或者第二装饰膜构造体。所述第一装饰膜构造体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由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多个点构成的金属光泽层、以及以填埋在所述金属光泽层上的点与点之间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是一个满足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μηι以下且最大高度Rmax在4 μ m以下或凹凸的平均间隔Sm在50 μ m以上的粗糙度。所述金属光泽层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该刺激值Υ45°是在设照明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一
445° ±2°且受光侧反射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2°时,在XYZ色度系统中反射得到的物体色的三刺激值中的Y的值。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各点的面积为10_3 IO5 μ m2,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20 99%。所述无彩色层在b *色度系统中的明度L *为O 80。根据所述结构,从表面层一侧入射到装饰膜构造体的光,有一部分由于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的存在而发生漫反射,有一部分被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吸收(吸光),还有一部分在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金属光泽层的点处发生单向反射(镜面反射)。还有,所述光的一部分在金属光泽层的点的周缘部发生漫反射。在这样的光的漫反射、吸光以及单向反射的相互作用下,能够得到光学特性接近金属抛光面且呈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装饰膜构造体。因此而能够易于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详细而言,通过将算术平均粗糙度Ra作为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设定在2 μ m以下,就能够可靠地获得足以实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漫反射。通过将最大高度Rmax设定在4 μ m以下或将凹凸的平均间隔Sm设定在50 μ m以上,也能够可靠地获得足以实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漫反射。通过将金属光泽层的所述刺激值Y45°设定在10000以上,即能够可靠地获得足以实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单向反射(亦即金属光泽)。通过将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各点的面积设定在10 —3μ Hi2以上,各点就不会过小,就能够在各点可靠地发生单向反射。另一方面,通过将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各点的面积设定在105μπι2以下,则在将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每单位面积的所有点的合计面积与该单位面积之比)设定为一个定值时,占据每单位面积的点的数量就会增加,每单位面积中所有点的周长的总和就更大,从而能够在点的周缘部可靠地发生漫反射。而且,点不会过大,从而能够抑制装饰膜构造体的美观性下降。通过将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设定在20%以上,亦即通过将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无彩色层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设定在80%以下,则光不会被过度地吸收,从而能够抑制装饰膜构造体的明度和/或刺激值过度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将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设定在99%以下,亦即通过将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无彩色层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设定在1%以上,则能够可靠地达成足以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吸光。通过将无彩色层在色度系统(CIE 1976)中的明度L*设定在80以下,即能够可靠地达到足以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吸光。所述第二装饰膜构造体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由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多个点构成的金属光泽层、以及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是一个满足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 μ m以下且最大高度Rmax在4 μ m以下或凹凸的平均间隔Sm在50 μ m以上的粗糙度。所述金属光泽层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该刺激值Υ45°是在设照明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
5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一 45° ±2°且受光侧反射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2°时,XYZ色度系统中反射得到的物体色的三刺激值中的Y的值。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各点的面积为10_3 105μπι2,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20 99%。所述无彩色层在L*a*b *色度系统中的明度L*为O 80。根据该结构,从表面层一侧入射到装饰膜构造体的光,有一部分由于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的存在而发生漫反射,有一部分被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吸收(吸光),还有一部分在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金属光泽层的点处发生单向反射(镜面反射)。还有,所述光的一部分在金属光泽层的点的周缘部发生漫反射。与所述第一装饰膜构造体一样,在这样的光的漫反射、吸光以及单向反射的相互作用下,第二装饰膜构造体则成为光学特性接近金属抛光面且呈现出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一种构造体。因此而能够易于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优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装饰膜构造体中,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是一个满足Ra在I μ m以下且Rmax在2 μ m以下或者Sm在100 μ m以上的粗糙度。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可靠地获得足以实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漫反射。优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装饰膜构造体中,所述金属光泽层的所述刺激值Y45°在20000以上。这样做,能够更加可靠地获得足以实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单向反射(金属光泽)。优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装饰膜构造体中,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40 99%。这样做,能够进一步抑制光被过度地吸收,从而能够抑制装饰膜构造体的明度和/或刺激值过度下降。优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装饰膜构造体中,所述无彩色层的所述明度I/为O 50。这样做,能够可靠地达成足以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吸光。通过将所述第一或者第二装饰膜构造体设置在基材的面上,则能够获得包括基材和设置在该基材的面上的装饰膜构造体的装饰成形部件。这样一来,则易于获得光学特性接近金属抛光面且呈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装饰成形部件。优选,在所述装饰成形部件中,所述基材是树脂成形部件。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所述装饰成形部件的形状自由度。


图I是纵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膜构造体和用该装饰膜构造体构成的装饰成形部件的层的结构。图2是纵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膜构造体和用该装饰膜构造体构成的装饰成形部件的层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本申请的发明人等以利用多个层叠层而构成的装饰膜构造体来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为目标,进行了反复的开发研究工作。其结果是,本申请的发明人等为了实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入射到装饰膜构造体的光的漫反射、吸光、单向反射(镜面反射)是重要因素这一点上。本申请的发明人等还发现漫反射能够通过调整装饰膜构造体的表面层的表面粗糙度来再现,吸光能够利用明度相对较低的无彩色层再现,单向反射能够利用刺激值相对较高的金属光泽层再现,并且在如下所述由点构成金属光泽层的情况下,还能够利用金属光泽层的点的周缘部再现漫反射。然而,即使表面层透明或者半透明,但仅仅简单地将无彩色层和金属光泽层叠层,也难以获得能够实现光的漫反射、吸光、单向反射那样的外观。例如,如果将金属光泽层配置在无彩色层的下侧,金属光泽层就藏在无彩色层的下侧而难以被看到,所以就难以实现光的单向反射(亦即金属光泽)。相反,如果将无彩色层配置在金属光泽层的下侧,无彩色层就藏在无彩色层的下侧而难以被看到,所以就难以实现吸光。于是,本申请的发明人等采用金属光泽层由多个点构成的结构,从而能够从该点和点之间的间隙里观察到无彩色层。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见解和创新改进而完成。图I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膜构造体10。该装饰膜构造体10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I、由形成在该表面层I的背面一侧(下侧)的面上的多个点(细小点)构成的金属光泽层2以及无彩色层3。该无彩色层3以填埋在金属光泽层2的点与点之间的方式形成在表面层I的背面一侧(下侧)的面上,而且该无彩色层3还形成在金属光泽层2的背面一侧(下侧)的面上。这里,表面层I具有漫反射功能,金属光泽层2具有单向反射功能和漫反射功能,无彩色层3具有吸光功能。在该装饰膜构造体10中,通过将无彩色层3的一部分配置在金属光泽层2的点与点之间的间隙里,则当从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观察(俯视图)时,就能够从点与点之间的间隙里观察到无彩色层3。其结果是,当从具有漫反射功能的表面层I 一侧观察装饰膜构造体10时,所观察到的就是具有单向反射功能的金属光泽层2零散地分布于具有吸光功能的无彩色层3中。根据这样的结构,从表面层I 一侧入射到装饰膜构造体10的光,有一部分由于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的存在而发生漫反射,有一部分被表面层I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3吸收,还有一部分在表面层I的背面一侧的金属光泽层2的点处发生单向反射(镜面反射),再有一部分在点的周缘部发生漫反射。由于这样的光的漫反射、吸光以及单向反射的相互作用,装饰膜构造体10则成为光学特性接近金属抛光面且呈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一种构造体,因此而易于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此外,图I所示装饰膜构造体10的结构是这样的,无彩色层3也存在于金属光泽层2的点的背面一侧,无彩色层3的一部分配置在金属光泽层2的点与点之间的间隙里,但并不限于此,结构还可以如下所述,金属光泽层2的点的背面一侧不存在无彩色层3,仅在表面层I的背面一侧的金属光泽层2的点与点之间的间隙里配置上无彩色层3。
7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膜构造体10。该装饰膜构造体10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I、由形成在该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的面上的多个点(细小点)构成的金属光泽层2以及形成在该表面层I的背面一侧的面上的无彩色层3。金属光泽层2的表面一侧的面和表面层I的背面一侧的面保持齐平。这里,表面层I具有漫反射功能,金属光泽层2具有单向反射功能和漫反射功能,无彩色层3具有吸光功能。在图2所示的装饰膜构造体10中,通过将无彩色层3设置在金属光泽层2的背面一侧,则当从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观察时,就能够从点与点之间的间隙里观察到无彩色层
3。其结果是,当从具有漫反射功能的表面层I 一侧观察装饰膜构造体10时,所观察到的就是具有单向反射功能的金属光泽层2零散地分布于具有吸光功能的无彩色层3中。根据这样的结构,从表面层I 一侧入射到装饰膜构造体10的光,有一部分由于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的存在而发生漫反射,有一部分被表面层I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3吸收(吸光),还有一部分在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的金属光泽层2的点处发生单向反射(镜面反射),再有一部分在点的周缘部发生漫反射。在这样的光的漫反射、吸光以及单向反射的相互作用下,能够得到光学特性接近金属抛光面且呈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装饰膜构造体10。因此而能够易于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漫反射功能,指的是当从外部以45度的入射角入射来的可见光(波长420 670nm、扩张角实质O度)朝着单向反射角±3度以内的方向以外的方向反射时,在该方向上反射光的强度为反射光整体强度的20%以上。或者指的是当外部以90度的入射角入射来的可见光(波长380 780nm、扩张角实质O度)朝着正透射角±3度以内的方向以外的方向透射时,在该方向上透射光的强度为透射光整体强度的5%以上。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吸光功能指的是,对从外部以90度的入射角入射来的可见光(波长420 670nm、扩张角实质O度)被吸收或者发生透射(波长420 670nm、扩张角实质O度),被吸收或者透射的可见光的强度为可见光整体强度的20%以上。优选当使已入射的可见光反射时,每个波长(420 670nm)反射率之差在±10%以内。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单向反射功能,指的是当从外部以45度的入射角入射来的可见光(波长420 670nm、扩张角实质O度)朝着单向反射角±3度以内的方向以外的方向反射时,在该方向上反射光的强度为反射光整体强度的90%以上。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Ra、最大高度Rmax、凹凸的平均间隔Sm)、金属光泽层2的后述刺激值Y45°、从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看去时金属光泽层2的各点的面积、从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看去时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每单位面积的所有点的合计面积与该单位面积之比,以下称其为点的面积百分比)以及无彩色层3的后述明度L'则能够在装饰膜构造体10中将光的漫反射的程度、光的单向反射的程度以及光的吸收的程度分别被独立地调整为所希望的值。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是一个满足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 μ m以下且最大高度Rmax在4 μ m以下或者凹凸的平均间隔Sm在50 μ m以上的粗糙度。通过将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设定在2 μ m以下,则能够可靠地获得足以实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漫反射。通过将最大高度Rmax设定在4μπι以下或者将凹凸的平均间隔Sm设定在50 μ m以上,也能够可靠地获得足以实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漫反射。更优选,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是一个满足Ra在I μ m以下且Rmax在2μπι以下或者Sm在100 μ m以上的粗糙度。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可靠地获得足以实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漫反射。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金属光泽层2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该刺激值Υ45°是在设照明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一45° ±2°且受光侧反射光的光轴与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2°时,在XYZ色度系统(CIE 1931色度系统)中反射得到的物体色的三刺激值中的Y的值。通过将金属光泽层2的刺激值Υ45°设定在10000以上,则能够可靠地获得足以实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单向反射(金属光泽)。金属光泽层2的所述刺激值Υ45°的更优选值为20000以上。这样一来,则能够进一步可靠地获得足以实现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单向反射(金属光泽)。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从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看去时,各点的面积为10_3 105μπι2。通过将各点的面积设定在10_3 μ m2以上,各点不会过小,各点就能够可靠地吸光。另一方面,通过将各点的面积设定在IO5Um2以下,则当将点的面积百分比设定为一定值时,占据每单位面积的点的数量就会增加,每单位面积中所有点的周长的总和就更大,从而能够在点的周缘部可靠地发生漫反射。而且,点不会过大,从而能够抑制装饰膜构造体10的美观性下降。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点的面积百分比为20 99%。通过将点的面积百分比设定在20%以上,从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无彩色层3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就成为80%以下,光就不会被过度地吸收,从而能够抑制装饰膜构造体的明度和/或刺激值过度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将点的面积百分比设定在99%以下,则从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无彩色层3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就成为1%以上,就能够可靠地达成足以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吸光。金属光泽层2的所述点的面积百分比的更优选的值为40 99%。这样一来,光就不会被过度地吸收,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装饰膜构造体的明度和/或刺激值过度下降。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无彩色层3在色度系统(CIE1976)中的明度L *为O 80。通过将无彩色层3的所述明度L *设定在80以下,则能够可靠地达成足以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吸光。无彩色层3的所述明度I/的更优选值为O 50。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可靠地达成足以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外观的吸光。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对表面层I、金属光泽层2以及无彩色层3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根据情况将厚度设定在例如Iym Imm的范围内。表面层I只要透明或者半透明,无色和有色皆可。通过调整表面层I的颜色,即能够将人们所看到的装饰膜构造体10的颜色调整为我们所希望的那种金属(例如铝等)的颜色。金属光泽层2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例如树脂或金属。通过调整金属光泽层2的颜色,即能够将人们所看到的装饰膜构造体10的颜色调整为我们所希望的那种金属
9(例如铝等)的颜色。无彩色层3的材料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例如树脂或金属。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无彩色层的材料还可以是例如纸或其他纤维材料,或者,矿物或其他无机物。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印刷或涂装等方法将所述各层I 3印刷或涂装在例如转印薄膜的基材(未图示)上,则易于获得装饰膜构造体10。或者,通过采用印刷或涂装等方法将金属光泽层2和无彩色层3印刷或涂装在将会成为装饰膜构造体10的表面层I的透明薄膜上,也易于获得装饰膜构造体10。而且,通过采用转印或粘接等方法将已获得的装饰膜构造体10转印或粘接在基材5 (参照图I和图2)的面上,则易于将基材5的面装饰成具有金属抛光面风格的面;还可以采用印刷或涂装等方法直接将装饰膜构造体10的各层I 3印刷或涂装在基材5的面上,来将基材的面装饰成具有金属抛光面风格的面。这样做,则能够获得包括基材5和设置在该基材5的面上的装饰膜构造体10的装饰成形部件20。该装饰成形部件20,其光学特性接近金属抛光面且其外观呈现金属抛光面风格。装饰成形部件20对于例如门把手等汽车内装部件、家电用部件、个人电脑用部件、手机用部件、办公用部件、体育用具部件、计测设备用部件、杂货用部件等都适用。优选,基材5是树脂成形部件。因为这能够提高光学特性接近金属抛光面且呈现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的装饰成形部件20的形状自由度。 此外,在图I和图2中,符号4表示用于将背面层和/或装饰膜构造体10粘接在基材5上的粘接层,该背面层和/或装饰膜构造体10用来将无彩色层3按压到表面层I上。而且,可以在无彩色层3与背面层(粘接层)4之间设置保护层(未图示),该保护层用于防止无彩色层3被背面层(粘接层)4侵蚀或者腐蚀。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不脱离权利要求旨意的范围都属于本发明。例如,只要能够确保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可以在装饰膜构造体10的表面一侧的面或者装饰成形部件20的表面一侧的面上设置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无色或者有色的保护层。该保护层例如可以直接设置在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的面上。该保护层是为保护装饰膜构造体10或者装饰成形部件20的表面一侧的面而设。该保护层还可以是为调整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Ra、Rmax、Sm)而设。因此,表面层I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Ra、Rmax> Sm)中包括被该保护层调整了的表面粗糙度(Ra、Rmax> Sm)。上述实施方式不过是示例而已,并不能用它们对本发明的范围做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决定,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范围内的变形、变更全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装饰膜构造体的制作)(试验号码I 10、12 14)按照表I和表2所示的规格制作结构与图I中的装饰膜构造体10 —样的装饰膜构造体。此外,表I和表2中,“金属光泽层点大小”栏里的“平均面积”指的是从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金属光泽层中每个点的平均面积;“金属光泽层点面积百分比”栏里的“面积百分比(%)”指的是从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每单位面积中点所占的面积百分比。
10
按以下所述方法制作了所述装饰膜构造体。也就是说,作为表面层,使用帝人化成株式会社(TEIJIN CHEMICALS LTD.)生产的聚碳酸酯薄膜“PC1151”(膜厚O. 5mm),利用丝网印刷在该聚碳酸酯薄膜的表面层上形成点状的金属光泽层(厚度3μπι)。形成该金属光泽层时,使用了帝国油墨制造株式会社(Teikoku Printing Inks Mfg. Co. Ltd)生产的油墨“MIR — 51000 Mirror Silver”。接着,利用丝网印刷在所述表面层和金属光泽层上形成无彩色层(在金属光泽层上的厚度为2 μ m)。形成该无彩色层时,使用了精工株式会社(Seiko advance Ltd.)生产的UV油墨“HUG”。接着,利用丝网印刷在所述无彩色层上形成背面层(厚度ΙΟμπι)。形成该背面层时,使用了帝国油墨制造株式会社生产的油墨“ΜΙΒ —611White”。按以上所述去做,即可获得当从表面层一侧观察时外观呈现铝的抛光面风格的装饰膜构造体。(试验号码11)除了没形成无彩色层这一点以外,其他方面都和试验号码I 10、12 14 一样,在这样的条件下制作了装饰膜构造体。本试验号码11的装饰膜构造体的构造和本发明不同。(试验号码16、17)在形成金属光泽层之际,除了使用Nippon Bee Chemical株式会社生产的高亮度的银油墨这一点以外,其他方面都和试验号码I 10、12 14 一样,在这样的条件下制作了装饰膜构造体。得到了和试验号码I 10、12 14 一样的装饰膜构造体。(试验号码15)除了金属光泽层没形成为点状而形成整个表面层上这一点以外,其他方面都和试验号码试验号码16、17 —样,在这样的条件下制作了装饰膜构造体。本试验号码15的装饰膜构造体的构造和本发明不同。[对装饰膜构造体的外观的评价]对按以上所述制作的各装饰膜构造体的外观做了光学性的评价。也就是说,从表面层一侧以45度的入射角对装饰膜构造体照射可见光(波长420 670nm、扩张角实质O度),用多角度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单向反射的刺激值Y,亦即,单向反射(镜面反射)的刺激值Y45°和单向反射角一 5度的刺激值Y亦即漫反射的刺激值Υ40°。其结果示于表I和表2。这里,单向反射的刺激值Υ45°,是在设照明光的光轴与试料面(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2°且受光侧反射光的光轴与试料面(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2°时,在XYZ色度系统中反射得到的物体色的三刺激值中的Y的值。漫反射的刺激值Υ40°是在设照明光的光轴与试料面(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一 45° ±2°且受光侧反射光的光轴与试料面(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0° ±2°时,在XYZ色度系统中反射得到的物体色的三刺激值中的Y的值。此外,采用同样的方法,测量了在真正的铝抛光面和发暗电镀(发暗镀镍)发生的单向反射的刺激值Υ45°和漫反射的刺激值Υ40°。在铝抛光面发生的单向反射的刺激值Υ45°在35000 55000的范围内(例如38306),在铝抛光面发生的漫反射的刺激值Υ40°在900 1300的范围内(例如925),在发暗电镀面发生的单向反射的刺激值Υ45°在10000 75000的范围内(例如31977),在发暗电镀面发生的漫反射的刺激值Y40°在900 2600的范围内(例如1784)。在铝抛光面发生的漫反射的刺激值Υ40°与单向反射的刺激值Υ45°之比(Y40° / Υ45。)为O. 016 O. 037 (例如O. 024),在发暗电镀面发生的漫反射的刺激值Υ40°与单向反射的刺激值Υ45°之比(Y40° / Υ45° )为O. 012 O. 26(例如 O. 056)。与未使金属光泽层形成为点状的试验号码11和15相比,试验号码I 10、12 14、16以及17的装饰膜构造体,单向反射的刺激值Y45°、漫反射的刺激值Υ40°、和/或漫反射的刺激值Υ40°与单向反射的刺激值Υ45°之比(Y40° / Υ45° )都是都接近真正的铝抛光面的值。此外,优选漫反射刺激值Y40°与单向反射刺激值Υ45°之比(Y40° / Υ45° )在
O.007以上O. 25以下。更优选在O. 008以上O. 13以下。更加优选在O. 01以上O. 06以下。若该比值过小,则倾向于光泽相对于暗淡发光的质感过强。相反,若该比值过大,则倾向于光泽相对于暗淡发光的质感过弱。优选单向反射刺激值Y45°在4000以上100000以下。更优选在7000以上75000以下。更加优选在10000以上50000以下。若该比值过小,则倾向于过暗,光泽过弱。相反,若该比值过大,则倾向于过于明亮,光泽过强。特别是,为了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漫反射刺激值Υ40°与单向反射刺激值Υ45°之比(Y40° / Υ45° )不过于小(例如大于等于
O.007)是重要因素之一。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饰膜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由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多个点构成的金属光泽层、以及以填埋在所述金属光泽层上的点与点之间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是一个满足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 μ m以下且最大高度Rmax在4μπι以下或凹凸的平均间隔Sm在50 μ m以上的粗糙度,所述金属光泽层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该刺激值Υ45°是在设照明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一 45° ±2°且受光侧反射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2°时,在XYZ色度系统中反射得到的物体色的三刺激值中的Y的值,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各点的面积为10_3 105μπι2,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20 99%,所述无彩色层在L * a * b *色度系统中的明度L *为O 80。
2.一种装饰膜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由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多个点构成的金属光泽层、以及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是一个满足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 μ m以下且最大高度Rmax在4μπι以下或凹凸的平均间隔Sm在50 μ m以上的粗糙度,所述金属光泽层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该刺激值Υ45°是在设照明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一 45° ±2°且受光侧反射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2°时,XYZ色度系统中反射得到的物体色的三刺激值中的Y的值,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各点的面积为10_3 105μπι2,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20 99%,所述无彩色层在L * a * b *色度系统中的明度L *为O 80。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饰膜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是一个满足Ra在I μ m以下且Rmax在2 μ m以下或者Sm在100 μ m以上的粗糙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饰膜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所述刺激值Y45°在2000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饰膜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40 99%。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饰膜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彩色层的所述明度L*为O 50。
7.一种装饰成形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和设在该基材的面上的装饰膜构造体,所述装饰膜构造体包括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由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多个点构成的金属光泽层、以及以填埋在所述金属光泽层上的点与点之间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是一个满足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 μ m以下且最大高度Rmax在4μπι以下或凹凸的平均间隔Sm在50 μ m以上的粗糙度,所述金属光泽层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该刺激值Υ45°是在设照明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一 45° ±2°且受光侧反射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2°时,在XYZ色度系统中反射得到的物体色的三刺激值中的Y的值,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各点的面积为10_3 105μπι2,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20 99%,所述无彩色层在L * a * b *色度系统中的明度L *为O 80。
8.一种装饰成形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和设在该基材的面上的装饰膜构造体,所述装饰膜构造体包括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由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多个点构成的金属光泽层、以及形成在所述表面层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是一个满足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 μ m以下且最大高度Rmax在4μπι以下或凹凸的平均间隔Sm在50 μ m以上的粗糙度,所述金属光泽层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该刺激值Υ45°是在设照明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一 45° ±2°且受光侧反射光的光轴与所述金属光泽层的表面一侧的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2°时,XYZ色度系统中反射得到的物体色的三刺激值中的Y的值,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各点的面积为10_3 105μπι2,当从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一侧看去时,所述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20 99%,所述无彩色层在L * a * b *色度系统中的明度L *为O 8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饰成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是树脂成形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饰膜构造体(10)。其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1)、由形成在表面层(1)的背面一侧的多个点构成的金属光泽层(2)以及以填埋在金属光泽层(2)的点与点之间的方式形成在表面层(1)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3)。表面层(1)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满足Ra在2μm以下且Rmax在4μm以下或者Sm在50μm以上。金属光泽层(3)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从表面层(1)的表面一侧看去时,各点的面积为10-3~105μm2且多个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20~99%。无彩色层(3)的明度L*为0~80。这样就易于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
文档编号B44C5/04GK102910022SQ20121026074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藤井隆志, 桂大词, 山根贵和, 中野樱, 冈田健太 申请人:株式会社石井表记,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