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0671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对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品制作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书帖进行对裱并制作成书芯的自动对裱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各类纸品的使用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这进一步地拉动了纸品制作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在纸品制作行业中使用到的纸品制作机械也越来越受到生产厂家的重视,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众所周知,在书帖加工制成书芯的生产工序中,很多是通过人工作业的方式将书帖上胶、对齐及粘合制成书芯,但是,这种人工的作业方式不但会导致书帖上胶不均匀、书帖对齐存在偏差及所制成的书芯粘合不牢固等易产生次品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这种人工的作业方式所制成的书芯之质量是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来保证的,故不同的操作人员会产生不一样质量的书芯,从而使所制成的书芯之质量一致性差,无疑地增加了人力成本。因此,急需要一种自动对裱机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人力成本且能够提高书帖对裱并制作成书芯的合格率及生产效率的自动对裱机。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对裱机,适用于将书帖进行对裱并制作成书芯,其中,本 发明的自动对裱机包括:机架、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进纸装置、上胶装置、齐边装置和压紧装置,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进纸装置、上胶装置、齐边装置及压紧装置沿所述机架的一侧至另一侧方向依次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进纸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胶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所述上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齐边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所述齐边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紧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较佳地,所述进纸装置包括送纸机构及进纸机构,所述送纸机构及所述进纸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送纸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进纸机构输入端传输对接,所述进纸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胶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较佳地,所述送纸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第一传送带及第一齐书板,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转动输送该第一传送带上的书帖,所述第一齐书板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两侧;所述进纸机构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第二传送带、第二齐书板、第一挡书板及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带动所述第二传送带转动输送该第二传送带上的书帖,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传输对接,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胶装置输入端传输对接,所述第二齐书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呈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一挡书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出端,且所述第一挡书板的底端及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出端呈间隔开地设置以形成一书帖输出口,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挡书板上以检测所述书帖的堆叠高度。较佳地,所述进纸装置还包括调节所述送纸机构的移动调节组件,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齿轮、第一手轮及条形齿,所述齿轮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手轮连接于所述齿轮,所述条形齿沿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机架,且所述条形齿的一端与所述齿轮呈啮合的配合,所述条形齿的另一端与所述送纸机构相连接。较佳地,所述上胶装置包括第三旋转驱动器、输送滚筒组件、上胶滚筒组件及供胶器,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驱使所述输送滚筒组件及上胶滚筒组件转动,所述输送滚筒组件呈传输对接的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出端及所述上胶滚筒组件之间;所述输送滚筒组件包括上滚筒及下滚筒,所述上滚筒及所述下滚筒均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下滚筒位于所述上滚筒的正下方,且所述上滚筒及所述下滚筒呈间隔开的设置形成一书帖输送通道;所述上胶滚筒组件包括涂胶滚筒及传动滚筒,所述涂胶滚筒及传动滚筒均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滚筒位于所述涂胶滚筒的正下方,且所述涂胶滚筒及所述传动滚筒呈间隔开的设置形成一书帖涂胶输出口,所述涂胶滚筒连接于所述供胶器。较佳地,所述齐边装置包括第四旋转驱动器、第三传送带、第一直线驱动器、接书架及齐书组件,所述第四旋转驱动器带动所述第三传送带转动,所述第三传送带的输入端位于所述书帖涂胶输出口的下方,所述第三传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紧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所述接书架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接书架移动至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上方以形成与所述书帖涂胶输出口传输对接的接书位置,或者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接书架移动至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下方或所述第三传送带的同一水平面以形成传 送位置;所述齐书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齐书组件分布设置于所述接书架的四周形成一齐书区。较佳地,所述齐书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齐书活动座、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齐书活动座、第二直线驱动器、第一齐书块、第三直线驱动器及第二齐书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一齐书活动座沿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设置于所述接书架的两侧,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沿垂直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沿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的移动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上,所述第一齐书块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沿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传送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书帖涂胶输出口的下方,所述第二齐书块连接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齐书块与所述第一齐书块呈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齐书活动座、第二齐书活动座、第一齐书块、第二齐书块及接书架形成所述齐书区。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五旋转驱动器及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呈螺纹传动的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齐书活动座枢接,所述第五旋转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齐书活动座的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六旋转驱动器及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呈螺纹传动的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丝杆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枢接,所述第六旋转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的移动。较佳地,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第七旋转驱动器、第四传送带、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四直线驱动器、活动压书座、固定压书座、第五直线驱动器及第二挡书板,所述第七旋转驱动器驱使所述第四传送带转动,所述第四传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输出端传输对接,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呈垂直于所述第四传送带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活动压书座连接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活动压书座可升降的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的上方,所述固定压书座位于所述活动压书座的正下方,且所述第四传送带位于所述活动压书座及所述固定压书座之间,所述活动压书座及所述固定压书座之间形成一压书区,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呈平行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挡书板连接于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挡书板可升降的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呈一前一后且间隔开的设置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侧边,所述活动压书座及第二挡书板位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及所述第三传感器之间。较佳地,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压紧厚度调节机构,所述压紧厚度调节机构包括一第二手轮及一旋转轴,所述第二手轮及旋转轴枢接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旋转轴的下端呈螺纹传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手轮呈传动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包括:机架、控制器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进纸装置、上胶装置、齐边装置和压紧装置,进纸装置、上胶装置、齐边装置及压紧装置沿机架的一侧至另一侧方向依次地设置于机架上,且进纸装置的输出端与上胶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上胶装置的输出端与齐边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齐边装置的输出端与压紧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一方面,避免了书帖上胶不均匀、书帖对齐存在偏差及所制成的书芯粘合不牢固等易产生次品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书帖对裱并制作成书芯的合格率;另一方面,使得书帖对裱并制作成书芯的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的流程作业,不但代替了以往的人工作业方式,提高了书帖对裱并制作成书芯的生产效率,而且可实现无经验操作,降低人力成本。


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的进纸装置及上胶装置的全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的齐边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的齐边装置拆除齐书组件后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的压紧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
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100包括:机架10、控制器20及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的进纸装置30、上胶装置40、齐边装置50及压紧装置60,控制器20设置于机架10上,进纸装置30、上胶装置40、齐边装置50及压紧装置60沿机架10的一侧至另一侧方向依次地设置于机架10上,且进纸装置30的输出端与上胶装置40的输入端传输对接,上胶装置40的输出端与齐边装置50的输入端传输对接,齐边装置50的输出端与压紧装置60的输入端传输对接。从而实现了自动化的生产作业,提高了生产作业的连贯性,进而提高了书帖200对裱并制作成书芯(图中未示)的生产效率。具体地,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4,进纸装置30包括送纸机构31及进纸机构32,送纸机构31及进纸机构32均设置于机架10上,送纸机构31的输出端与进纸机构32输入端传输对接,进纸机构32的输出端与上胶装置40的输入端传输对接,使得送纸机构31及进纸机构32的设置布局更为合理紧凑。具体地:送纸机构31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311、第一传送带312及第一齐书板313,第一旋转驱动器311带动第一传送带312转动输送该第一传送带312上的书帖200,第一齐书板313可移动的设置于第一传送带312的两侧以适应不同尺寸之书帖200的输送。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312设置于若干相互平行的枢接于机架10上的第一滚轴312a,第一旋转驱动器311通过一第一皮带311a连接于第一滚轴312a中的一者,从而通过第一滚轴312a带动第一传送带312的转动传输;第一齐书板313的靠近第一传送带312输入端的一端呈朝第一传送带312的两侧弯折,使得书帖200能够对齐地进行传输;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送纸机构31还设置有一用于调节第一传送带312张紧程度的第一张紧组件315,该第一张紧组件315包括一第一螺纹杆315a及一第一张紧滚轴315b,第一螺纹杆315a螺纹连接于机架10上,第一张紧滚轴315b枢接于第一螺纹杆315a,且第一张紧滚轴315b平行于第一滚轴312a,第一张紧滚轴315b摩擦抵触于第一传送带312,通过旋转调节第一螺纹杆315a即可方便调整第一张紧滚轴315b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一传送带312的张紧程度以满足对不同书帖200的传输要求,当然,第一张紧组件315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选用其他结构的第一张紧组件315 ;为了使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100能够适应加工更多不同尺寸的书帖200,提高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100的适应能力,在本实施例中,进纸装置30还包括调节送纸机构31移动调节组件33,使得送纸机构31能够沿书帖200传输的方向可操作的调节移动,详细而言,移动调节组件33包括齿轮331、第一手轮332及条形齿 333,齿轮331枢接于机架10上,第一手轮332连接于齿轮331,条形齿333沿第一传送带312的传送方向可移动的设置于机架10上,且条形齿333的一端与齿轮331呈啮合的配合,条形齿333的另一端与送纸机构相连接,即通过第一手轮332驱使齿轮331旋转带动条形齿333的移动,从而通过条形齿333的移动调整送纸机构31的相对于进纸机构32的位置,当然移动调节组件33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而进纸机构32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321、第二传送带322、第二齐书板323、第一挡书板324及第一传感器325,第二旋转驱动器321带动第二传送带322转动输送该第二传送带322上的书帖200,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带322设置于若干相互平行的枢接于机架10上的第二滚轴322a,第二旋转驱动器321通过一第二皮带321a连接于第二滚轴322a中的一者,从而通过第二滚轴322a带动第二传送带322的转动传输;第二传送带322的输入端与第一传送带312的输出端传输对接,第二传送带322的输出端与上胶装置40输入端传输对接,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带322位置低于第一传送带312位置,使得第二传送带322能够更好的承接由第一传送带312传输来的书帖200 ;第二齐书板323沿垂直于第二传送带322的传送方向呈可移动的设置于第二传送带322的两侧,即可以通过移动调节第二齐书板323的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书帖200,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中,第二齐书板323呈L形,且第二齐书板323靠近书帖200落入第二传送带322的侧边上开设有对书帖200具有齐边作用的斜面结构323a,使得书帖200的齐边操作更为方便;第一挡书板324设置于第二传送带322的输出端,且第一挡书板324的底端及第二传送带322的输出端呈间隔开地设置以形成一书帖输出口 326,从而通过第二传送带322的摩擦作用及第一挡书板324的抵挡作用使得第二传送带322每次转动的时候仅带出一张书帖200传输到书帖输送通道424中;第一传感器325设置于第一挡书板324上以检测书帖200的堆叠高度,当书帖200在第二传送带322上方的堆叠高度低于第一传感器325预设的检测高度时,即可通过第一传感器325将检测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器20,从而通过控制器20控制第一旋转驱动器311带动第一传送带312向第二传送带322输送书帖200 ;当书帖200的堆叠高度超过第一传感器325另一预设的检测高度时,即可通过第一传感器325将检测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器20,从而通过控制器20控制第一旋转驱动器311停止转动而驱使第一传送带312暂停向第二传送带322输送书帖200,使得书帖200的传输作业更为有序顺畅;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进纸机构32还设置有一用于调节第二传送带322张紧程度的第二张紧组件327,该第二张紧组件327包括一张紧臂327a及一张紧滚轮,张紧臂327a的一端枢接于机架10上,张紧滚轮枢接于张紧臂327a的另一端,张紧轮327b摩擦抵触于第二传送带322,且张紧臂327a及张紧轮327b的枢接轴均平行于第二滚轴322a,通过改变张紧臂327a的摆角即可改变第二传送带322的张紧程度,以更好的满足对不同书帖200的传输需求,当然,第二张紧组件327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选用其他结构的第二张紧组件327。请参阅图1至图4,上胶装置40包括第三旋转驱动器41、输送滚筒组件42、上胶滚筒组件43及供胶器44,第三旋转驱动器41驱使输送滚筒组件42及上胶滚筒组件43转动,输送滚筒组件42呈传输对接的设于第二传送带322的输出端及上胶滚筒组件43之间,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带322、输送滚筒组件42及上胶滚筒组件43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得第二传送带322、输送滚筒组件42及上胶滚筒组件43的传输对接更为连贯顺畅;具体地,输送滚筒组件42包括上滚筒421及 下滚筒423,上滚筒421及下滚筒423均枢接于机架10上,下滚筒423位于上滚筒421的正下方,在本实施例中,上滚筒421与下滚筒423的之间的间距可以进行移动调整,且上滚筒421及下滚筒423呈间隔开的设置形成一书帖输送通道424,上胶滚筒组件43包括涂胶滚筒431及传动滚筒432,涂胶滚筒431及传动滚筒432均枢接于机架10上,传动滚筒432位于涂胶滚筒431的正下方,涂胶滚筒431与传动滚筒432之间的间距可以进行移动调整,且涂胶滚筒431及传动滚筒432呈间隔开的设置形成一书帖涂胶输出口 433,涂胶滚筒431连接于供胶器44。而且,书帖输送通道424的间距及书帖涂胶输出口 433间距还可以根据不同尺寸书帖200的厚度通过各自的滚筒调整机构45进行调整,使得不同尺寸书帖200的涂胶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且书帖输送通道424及书帖涂胶输出口 433所使用的滚筒调整机构45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所熟知,故在此不再对它们说进行详细的描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旋转驱动器41通过一第一齿轮传动机构46驱使输送滚筒组件42及上胶滚筒组件43的转动,且该第一齿轮传动机构46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所熟知,故在此不再对它说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及图5至图7,齐边装置50包括第四旋转驱动器51、第三传送带52、第一直线驱动器53、接书架54及齐书组件55,第四旋转驱动器51带动第三传送带52转动,第三传送带52的输入端位于书帖涂胶输出口 433的下方,第三传送带52的输出端与压紧装置60的输入端传输对接,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传送带52设置于若干相互平行的枢接于机架10上的第三滚轴521,第四旋转驱动器51通过一第三皮带511连接于第三滚轴521中的一者,从而通过第三滚轴521带动第三传送带52的转动传输,且齐边装置50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三传送带52的张紧程度的第三张紧组件57,具体是,第三张紧组件57包括一第三螺纹杆571及第三张紧滚轴572,第三螺纹杆571呈螺纹传动的连接于机架10上,第三张紧滚轴572枢接于第三螺纹杆571,且第三张紧滚轴572平行于第三滚轴521,第三张紧滚轴572摩擦抵触于第三传送带52,通过旋转调节第三螺纹杆571即可方便调整第三张紧滚轴572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三传送带52的张紧程度以满足对不同书帖200的传输要求,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第三张紧组件57结构,第三张紧滚轴572可直接采用第三滚轴521的一者,当然,第三张紧组件57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选用其他结构的第三张紧组件57。而接书架54连接于第一直线驱动器53的输出端,第一直线驱动器53驱使接书架54移动至第三传送带52的上方以形成与书帖涂胶输出口433传输对接的接书位置,或第一直线驱动器53驱使接书架54移动至第三传送带52的下方或与第三传送带52的同一水平面以形成传送位置;齐书组件55设置于机架10上,且齐书组件55分布设置于接书架54的四周形成一齐书区56,即当接书架54在接书位置所承接的书帖200数量达到 预设的书帖200数量时,第一直线驱动器53就会驱使接书架54移动至传送位置,使得书帖200能够顺畅传输。具体地,齐书组件55包括:第一驱动组件551、第一齐书活动座552、第二驱动组件553、第二齐书活动座554、第二直线驱动器555、第一齐书块556、第三直线驱动器557及第二齐书块558,第一驱动组件551驱使第一齐书活动座552沿第三传送带52的传送方向移动,第二齐书活动座554设置于接书架54的两侧,且第二驱动组件553驱使第二齐书活动座554沿垂直于第三传送带52的传送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二齐书活动座554,该两个第二齐书活动座554呈相对的设置于接书架54的两侧;而第二直线驱动器555沿第二齐书活动座554的移动方向设置于两个第二齐书活动座554中一者上,以简化齐书组件55的结构,第一齐书块556连接于第二直线驱动器555的输出端;第三直线驱动器557沿第三传送带52的传送方向设置且位于书帖涂胶输出口 433的下方,第二齐书块558连接于第三直线驱动器557的输出端,第二齐书块558与第一齐书块556呈相互垂直设置,第一齐书活动座552、第二齐书活动座554、第一齐书块556、第二齐书块558及接书架54形成齐书区56。更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551包括第五旋转驱动器551a及第一丝杆551b,第一丝杆551b呈螺纹传动的枢接于机架10上,第一丝杆551b的一端与第一齐书活动座552枢接,第五旋转驱动器551a驱使第一丝杆551b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齐书活动座552的移动;第二驱动组件553包括第六旋转驱动器553a及第二丝杆553b,第二丝杆553b呈螺纹传动的枢接于机架10上,第二丝杆553b的输出端与第二齐书活动座554枢接,第六旋转驱动器553a驱使第二丝杆553b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齐书活动座554的移动。即可以通过第五旋转驱动器551a驱使第一丝杆551b旋转带动第一齐书活动座552沿图6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进行双向移动,及通过第六旋转驱动器553a驱使第二丝杆553b旋转带动第二齐书滑动座沿图6中箭头C所指的方向进行双向移动,来改变齐书区56的可齐边范围的大小以适应不同尺寸的书帖200 ;再通过第二直线驱动器555驱使第一齐书块556沿图6中箭头C所指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及通过第三直线驱动器557驱使第二齐书块558沿图6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以对齐书区56内的书帖200进行齐边操作,从而完成齐书组件55的齐边操作。请参阅图1至图3及图8,压紧装置60包括第七旋转驱动器61、第四传送带62、第二传感器63a、第三传感器63b、第四直线驱动器64、活动压书座65a、固定压书座65b、第五直线驱动器66及第二挡书板67,第七旋转驱动器61驱使第四传送带62转动,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传送带62设置于若干相互平行的枢接于机架10上的第四滚轴621,第七旋转驱动器61通过一第四皮带611连接于第四滚轴621中的一者,从而通过第四滚轴621带动第四传送带62的转动传输;第四传送带62的输入端与第三传送带52的输出端传输对接,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传送带62与第三传送带52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得书帖200的传输更为连贯顺畅;第四直线驱动器64呈垂直于第四传送带62的设置于机架10上,活动压书座65a连接于第四直线驱动器64的输出端,活动压书座65a可升降的位于第四传送带62的上方,固定压书座65b位于活动压书座65a的正下方,且第四传送带62位于活动压书座65a及固定压书座65b之间,活动压书座65a及固定压书座65b之间形成一压书区60a,即通过第四直线驱动器64驱使活动压书座65a对由齐书装置传输来位于压书区60a内的书帖200进行挤压,使得制成的书芯能够粘合的更为牢固。第五直线驱动器66呈平行于第四直线驱动器64的设置于机架10上,第二挡书板67连接于第五直线驱动器66的输出端,第二挡书板67可升降的位于第四传送带62的上方,在活动压书座65a向下移动的同时,第二挡书板67也向下移动抵挡住将要被压紧的书帖200,防止其由于惯性继续向前移动,使得滑动压书座的挤压操作更为准确方便;第二传感器63a及第三传感器63b呈一前一后且间隔开的设置于第三传送带52的侧边,活动压书座65a及第二挡书板67位于第二传感器63a及第三传感器63b之间,其中,第二传感器63a用于检测书帖200是否完全进入活动压书座65a下方的压书区60内,而第三传感器63b用于检测经过活动压书座65a压紧后制成的书芯是否完全离开压书座下方,当第二传感器63a检测到书帖200已经完全进入活动压书座65a的下方时,第二传感器63a即将检测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器20,控制器20则控制第七旋转驱动器61停止转动,使得第四传送带62暂停运转,以提供间隙时间供第四直线驱动器64驱使活动压书座65a对书帖200进行挤压,当活动压书座65a在完成挤压操作开设上升离开挤压制成的书芯后,而挡书 板也随之一起上升,控制器20又控制第七旋转驱动器61继续转动作业以驱使第四传送带62继续运转,第三传感器63b检测到有已经制成的书芯从活动压书座65a的下方移出时,可以起到防止活动压书座65a下移而对已经经过挤压的书芯造成伤害,使得书芯成品能够更为安全的被输送。较优者,压紧装置60还包括压紧厚度调节机构68,压紧厚度调节机构68包括一第二手轮681及一旋转轴682,第二手轮681及旋转轴682枢接于机架10上,且旋转轴682的下端呈螺纹传动的连接于第四直线驱动器64,旋转轴682与第二手轮681呈传动的连接,从而能够方便的调整活动压书座65a的所压制的书芯的厚度,以满足生产不同书芯的需求,值得注意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手轮681也通过一与上胶装置40中所使用的第一齿轮传动机构46相似结构的第二齿轮传动机构683来带动旋转轴682的转动,从而能够更为方便省力的对第二手轮681进行旋转的调整操作,即该处所使用的第二齿轮传动机构683的具体结构亦为本领域所熟知,故在此不再对它说进行详细的描述。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压紧装置60还设置有一用于调节第四传送带62张紧程度的第四张紧组件69,该第四张紧组件69包括一第四螺纹杆691及一第四张紧滚轴692,第四螺纹杆691呈螺纹传动的连接于机架10上,第四张紧滚轴692枢接于第四螺纹杆691,且第四张紧滚轴692平行于第四滚轴621,第四张紧滚轴692摩擦抵触于第四传送带62,通过旋转调节第四螺纹杆691即可方便调整第四张紧滚轴692的位置,从而改变第四传送带62的张紧程度以满足对不同书帖200的传输要求,当然,第四张紧组件69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选用其他结构的第四张紧组件69。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首先,如图1或图4所示,通过移动调节组件33将送纸机构31调整至适应所加工的书帖200尺寸的位置,再将书帖200如图4所示斜放置于第一传送带312上,且书帖200紧靠在第一齐书板313中一者,当在第二传送带322上方的书帖200堆叠高度低于第一传感器325预设检测高度时,即可通过第一传感器325将检测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器20,从而通过控制器20控制第一旋转驱动器311带动第一传送带312运转,将第一传送带312上的书帖200输送到第二传送带322 ;当在第二传送带322上方的书帖200堆叠高度高于第一传感器325另一预设检测高度时,即可通过第一传感器325将检测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器20,从而通过控制器20控制第一旋转驱动器311停止转动而驱使第一传送带312暂停向第二传送带322输送书帖200 ;接着,通过运转的第二传送带322的摩擦每次带动一张书帖200由书帖输出口 326输出并进入到上胶装置40的输送滚筒组件42所形成的书帖输送通道424,再传输至上胶滚筒组件43,通过与供胶器44相连通的涂胶滚筒431在传输书帖200的过程中同时给书帖200上胶,书帖200完成涂胶后,再由书帖涂胶输出口 433输出并进入齐边装置50的位于接书位置的接书架54,并在接书架54上的齐书区56内通过齐书组件55的第一齐书活动座552、第二齐书活动座554、第一齐书块556及第二齐书块558的相互配合作动齐边,完成齐书装置的齐边操作;当接书架54在接书位置所承接的书帖200数量达到预设的书帖200数量时,第一直线驱动器53就会驱使接书架54移动至传送位置,再由第三传送待将完成齐边操作的书帖200送入压紧装置60的第四传送带62,当第二传感器63a检测到书帖200已经完全进入活动压书座65a下方的压书区60a内时,第二传感器63a即将检测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器20,控制器20则控制第七旋转驱动器61停止转动,使得第四传送带62暂停运转,以提供间隙时间供第五直线驱动器66驱使第二挡书板67阻挡书帖200由于惯性继续移动及供第四直线驱动器64驱使活动压书座65a对书帖200进行挤压,当活动压书座65a在完成挤压操作开设上升离开挤压制成的书芯后,而挡书板也随之一起上升,控制器20又控制第七旋转驱动器61继续转动作业以驱使第四传送带62继续运转,第三传感器63b检测到有已经制成的书芯从活动压书座65a的下方移出时,可以起到防止活动压书座65a下移而对已经经过挤压的书芯造成伤害,使得书芯成品能够更为安全的被输送,从而完成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100书帖200制成书芯的作业流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自动对裱机100包括:机架10、控制器20及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的进纸装置30、上胶装置40、齐边装置50和压紧装置60,进纸装置30、上胶装置40、齐边装置50及压紧装置60沿机架10的一侧至另一侧方向依次地设置于机架10上,且进纸装置30的输出端 与上胶装置40的输入端传输对接,上胶装置40的输出端与齐边装置50的输入端传输对接,齐边装置50的输出端与压紧装置60的输入端传输对接。一方面,避免了书帖200上胶不均匀、书帖200对齐存在偏差及所制成的书芯粘合不牢固等易产生次品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书帖200对裱并制作成书芯的合格率;另一方面,使得书帖200对裱并制作成书芯的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的流程作业,不但代替了以往的人工作业方式,提高了书帖200对裱并制作成书芯的生产效率,而且可实现无经验操作,降低人力成本。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 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对裱机,适用于将书帖进行对裱并制作成书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进纸装置、上胶装置、齐边装置和压紧装置,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进纸装置、上胶装置、齐边装置及压紧装置沿所述机架的一侧至另一侧方向依次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进纸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胶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所述上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齐边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所述齐边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紧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对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纸装置包括送纸机构及进纸机构,所述送纸机构及所述进纸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送纸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进纸机构输入端传输对接,所述进纸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胶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对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第一传送带及第一齐书板,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转动输送该第一传送带上的书帖,所述第一齐书板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两侧;所述进纸机构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第二传送带、第二齐书板、第一挡书板及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带动所述第二传送带转动输送该第二传送带上的书帖,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传输对接,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胶装置输入端传输对接,所述第二齐书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呈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一挡书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出端,且所述第一挡书板的底端及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出端呈间隔开地设置以形成一书帖输出口,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挡书板上以检测所述书帖的堆叠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对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纸装置还包括调节所述送纸机构的移动调节组件,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齿轮、第一手轮及条形齿,所述齿轮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手轮连接于所述齿轮,所述条形齿沿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机架,且所述条形齿的一端与所述齿轮呈啮合的配合,所述条形齿的另一端与所述送纸机构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对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装置包括第三旋转驱动器、输送滚筒组件、上胶滚筒组件及供胶器,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驱使所述输送滚筒组件及上胶滚筒组件转动,所述输送滚筒组件呈传输对接的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出端及所述上胶滚筒组件之间;所述输送滚筒组件包括上滚筒及下滚筒,所述上滚筒及所述下滚筒均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下滚筒位于所述上滚筒的正下方,且所述上滚筒及所述下滚筒呈间隔开的设置形成一书帖输送通道;所述上胶滚筒组件包括涂胶滚筒及传动滚筒,所述涂胶滚筒及传动滚筒均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滚筒位于所述涂胶滚筒的正下方,且所述涂胶滚筒及所述传动滚筒呈间隔开的设置形成一书帖涂胶输出口,所述涂胶滚筒连接于所述供胶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齐边装置包括第四旋转驱动器、第三传送带、第一直线驱动器、接书架及齐书组件,所述第四旋转驱动器带动所述第三传送带转动,所述第三传送带的输入端位于所述书帖涂胶输出口的下方,所述第三传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紧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所述接书架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接书架移动至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上方以形成与所述书帖涂胶输出口传输对接的接书位置,或者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接书架移动至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下方或所述第三传送带的同一水平面以形成传送位置;所述齐书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齐书组件分布设置于所述接书架的四周形成一齐书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对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齐书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齐书活动座、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齐书活动座、第二直线驱动器、第一齐书块、第三直线驱动器及第二齐书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一齐书活动座沿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设置于所述接书架的两侧,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沿垂直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沿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的移动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上,所述第一齐书块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沿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传送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书帖涂胶输出口的下方,所述第二齐书块连接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齐书块与所述第一齐书块呈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齐书活动座、第二齐书活动座、第一齐书块、第二齐书块及接书架形成所述齐书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对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五旋转驱动器及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呈螺纹传动的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齐书活动座枢接,所述第五旋转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齐书活动座的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六旋转驱动器及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呈螺纹传动的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丝杆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枢接,所述第六旋转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齐书活动座的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对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第七旋转驱动器、第四传送带、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四直线驱动器、活动压书座、固定压书座、第五直线驱动器及第二挡书板,所述第七旋转驱动器驱使所述第四传送带转动,所述第四传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输出端传输对接,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呈垂直于所述第四传送带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活动压书座连接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活动压书座可升降的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的上方,所述固定压书座位于所述活动压书座的正下方,且所述第四传送带位于所述活动压书座及所述固定压书座之间,所述活动压书座及所述固定压书座之间形成一压书区,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呈平行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挡书板连接于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挡书板可升降的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呈一前一后且间隔开的设置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侧边,所述活动压书座及第二挡书板位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及所述第三传感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对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压紧厚度调节机构,所述压紧厚度调节机构包括一第二手轮及一旋转轴,所述第二手轮及旋转轴枢接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旋转轴的下端呈螺纹传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手轮呈传动的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对裱机,包括机架、控制器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进纸装置、上胶装置、齐边装置和压紧装置,控制器设置于机架上,进纸装置、上胶装置、齐边装置及压紧装置沿机架的一侧至另一侧方向依次地设置于机架上,且进纸装置的输出端与上胶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上胶装置的输出端与齐边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齐边装置的输出端与压紧装置的输入端传输对接。一方面,避免了书帖上胶不均匀、书帖对齐存在偏差及所制成的书芯粘合不牢固等易产生次品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书帖对裱并制作成书芯的合格率;另一方面,使得书帖对裱并制作成书芯的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的流程作业,提高了书帖对裱并制作成书芯的生产效率,且降低了人力成本。
文档编号B44C7/02GK103253071SQ201310151288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6日
发明者冯玉棠 申请人:东莞城市装钉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