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面反射无限丛林体验式景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8617发布日期:2020-10-28 11:3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面反射无限丛林体验式景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镜面反射无限丛林体验式景观装置。



背景技术:

景观,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即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反映了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生态学上景观是指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一个空间异质性区域,是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综合体,俄国地理学家把生物和非生物的现象都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这也为地理学与生态学的融合、交叉打下了基础。

市场上的景观装置在使用时,未结合反射效果,难以引起游客的兴趣,无法模拟出万丈深渊的感觉,游客观景体验不好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好的景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面反射无限丛林体验式景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景观装置在使用时,未结合反射效果,难以引起游客的兴趣,无法模拟出万丈深渊的感觉,游客观景体验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镜面反射无限丛林体验式景观装置,包括玻璃主体和地台框架,所述玻璃主体的内侧面连接有反射层,且玻璃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卡脚,所述卡脚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槽,且卡脚的内部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卡脚的上下两端外侧均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安装有地脚螺栓,所述固定块的内侧连接有立杆,且立杆的后端内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外侧安装有卡板,所述地台框架设置于固定块的底端,且地台框架的下方连接有半透半反玻璃,所述立杆的顶端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外侧连接有顶部连接板,所述玻璃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发光模组。

优选的,所述反射层的外侧面与玻璃主体的内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且玻璃主体关于立杆的中轴线位置对称。

优选的,所述卡脚与第一卡槽外形尺寸相吻合,且卡脚通过紧固螺栓和第一卡槽与卡板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且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沿地台框架表面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和固定块均沿立杆四周均匀分布,且固定块通过地脚螺栓与地台框架顶部之间构成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发光模组沿玻璃主体的顶端均匀分布,且玻璃主体与顶部连接板开槽处外形尺寸相吻合,并且顶部连接板通过连接块与立杆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设置有反射层,反射层贴在玻璃主体外侧,通过镜面反射原理,多块玻璃主体上的反射层相互反射,配合设计的丛林艺术,展示丛林的森林视觉冲击,增加游客的观景体验,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观景体验;

2.设置有卡脚,通过将紧固螺栓拧紧,使得玻璃主体固定在第一卡槽和限位槽内,完成玻璃主体的安装作业,整体安装较为简单,方便在现场进行玻璃主体的安装作业;设置有限位槽,通过将玻璃主体固定在限位槽内,使得玻璃主体的横向固定在立杆内,配合固定玻璃主体;

3.设置有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呈三角形分布,限制了玻璃主体的排布,使得玻璃主体沿一定路径排布;设置有发光模组,通过发光模组散发出光,配合玻璃主体表面的反射层,运用光路反射的折射原理,营造出类似“无底洞”的万丈深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块立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板与半透半反玻璃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部连接板与立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光模组与玻璃主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玻璃主体;2、反射层;3、卡脚;4、第一卡槽;5、紧固螺栓;6、限位槽;7、固定块;8、通孔;9、地脚螺栓;10、立杆;11、第二卡槽;12、卡板;13、地台框架;14、半透半反玻璃;15、连接块;16、顶部连接板;17、发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说明各部件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各部件或组成部分的具体安装方位。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附图式所绘制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有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仍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镜面反射无限丛林体验式景观装置,包括玻璃主体1、反射层2、卡脚3、第一卡槽4、紧固螺栓5、限位槽6、固定块7、通孔8、地脚螺栓9、立杆10、第二卡槽11、卡板12、地台框架13、半透半反玻璃14、连接块15、顶部连接板16和发光模组17,玻璃主体1的内侧面连接有反射层2,且玻璃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卡脚3,卡脚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槽4,且卡脚3的内部连接有紧固螺栓5,卡脚3与第一卡槽4外形尺寸相吻合,且卡脚3通过紧固螺栓5和第一卡槽4与卡板12之间构成卡合结构,设置有卡脚3,通过将紧固螺栓5拧紧,使得玻璃主体1固定在第一卡槽4和限位槽6内,完成玻璃主体1的安装作业,整体安装较为简单,方便在现场进行玻璃主体1的安装作业;

卡脚3的上下两端外侧均设置有限位槽6,且限位槽6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8,且通孔8的内部安装有地脚螺栓9,固定块7的内侧连接有立杆10,且立杆10的后端内侧设置有第二卡槽11,反射层2的外侧面与玻璃主体1的内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且玻璃主体1关于立杆10的中轴线位置对称,该装置设置有反射层2,反射层2贴在玻璃主体1外侧,通过镜面反射原理,多块玻璃主体1上的反射层2相互反射,配合设计的丛林艺术,展示丛林的森林视觉冲击,增加游客的观景体验,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观景体验;第一卡槽4的外侧安装有卡板12,地台框架13设置于固定块7的底端,且地台框架13的下方连接有半透半反玻璃14,第一卡槽4与第二卡槽11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且第一卡槽4和第二卡槽11均沿地台框架13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限位槽6,通过将玻璃主体1固定在限位槽6内,使得玻璃主体1的横向固定在立杆10内,配合固定玻璃主体1;

限位槽6和固定块7均沿立杆10四周均匀分布,且固定块7通过地脚螺栓9与地台框架13顶部之间构成固定结构,设置有第一卡槽4与第二卡槽11呈三角形分布,限制了玻璃主体1的排布,使得玻璃主体1沿一定路径排布;立杆10的顶端连接有连接块15,且连接块15的外侧连接有顶部连接板16,玻璃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发光模组17,发光模组17沿玻璃主体1的顶端均匀分布,且玻璃主体1与顶部连接板16开槽处外形尺寸相吻合,并且顶部连接板16通过连接块15与立杆10之间构成卡合结构,设置有发光模组17,通过发光模组17散发出光,配合玻璃主体1表面的反射层2,运用光路反射的折射原理,营造出类似“无底洞”的万丈深渊效果。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景观装置,首先通过将装置拆分为多个模组,将模组运至安装处,先将半透半反玻璃14安装在固定位置处,在半透半反玻璃14的表面按照固定位置安装地台框架13,将卡板12和固定块7、立杆10摆放在合适位置处,将地脚螺栓9插进通孔8内,拧紧地脚螺栓9,将卡板12和固定块7、立杆10固定在地台框架13上,将玻璃主体1切割成要求尺寸,钢化后,银粉镀膜处理,在表面形成反射层2,将玻璃主体1底端的卡脚3卡在第一卡槽4内,将紧固螺栓5插进卡板12和卡脚3的开孔处,拧紧紧固螺栓5,玻璃主体1的边缘卡在限位槽6内,顶端安装在顶部连接板16底端的开槽处,将连接块15卡在立杆10上,将玻璃主体1固定住,第二卡槽11不安装玻璃主体1,在顶部设置lde低能耗发光模组17,发光模组17外包装采用国外进口优质透明pu胶管,使用时,游客进入装置内侧,玻璃主体1表面的反射层2运用光路的反射原理,营造出类似“无底洞”的万丈深渊效果,使得整个景观装置的实用性得到很好的提高,就这样完成整个景观装置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