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对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5715发布日期:2021-09-25 14:49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装式对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化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装式对联。


背景技术:

2.春节以及办喜事时贴对联是我国的传统风俗,现有对联的每一联都是一个整体,整联展开,不方便运输。因此,为了方便运输时,现在一般是将对联折叠再运输,但是折缝的位置不能重压,不然容易损坏对联上折缝处的图案文字,而且也会导致对联在展开后会不平整,这写顾及也为运输带来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拼装式对联,其一个方面解决了现有对联运输不方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拼装式对联,包括一个第一单元联、至少一个第二单元联以及一个第三单元联,所述第一单元联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单元联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结构和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三单元联的上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可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单元联、至少一个第二单元联和第三单元联可依次连接以共同组成完整的对联。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单元联、第二单元联和第三单元联均为矩形、菱形、六边形或八边形。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单元联或第二单元联下端的拼接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对应设于第二单元联或第三单元联上端的拼接块,所述拼接槽和拼接块相适配,所述拼接块可完全卡接于拼接槽。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单元联或第二单元联下端的第一连接段以及设于第一连接段的母按扣,所述母按扣的扣孔朝向前方,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单元联或第三单元联上端的第二连接段以及设于第二连接段的公按扣,所述公按扣的扣销朝向后方,所述公按扣可与母按扣扣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单元联或第二单元联下端的第一连接段以及前后贯穿地开设于第一连接段的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单元联或第三单元联上端的第二连接段以及前后贯穿地开设于第二连接段的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穿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可穿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孔中。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成对地排布在第一连接段,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成对地排布在第二连接段,一对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的间距与一对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间距相同,一根所述连接带穿设于一对第二连接孔中。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厚度小于第一单元联或第二单元联
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后端面与第一单元联或第二单元联的后端面共面,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小于第二单元联或第三单元联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前端面与第二单元联或第三单元联的前端面共面,所述第一连接段上下方向的宽度与第二连接段上下方向的宽度相同。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前端面和/或第二连接段的后端面设有不干胶。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不干胶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不干胶分别设于第一连接段或第二连接段的上端和下端。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开设于第一单元联或第二单元联下端内部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下部设有卡块,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单元联或第三单元联上端的卡接扣,所述卡接扣包括设于上端的三角扣块,当所述卡接扣卡入卡接槽,所述三角扣块的一部分位于卡块的上方。
15.本实用新型其中一方面的有益效果有:
16.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本拼装式对联将整条对联拆分为第一单元联、第二单元联和第三单元联,对联上的图案文字对应分布在第一单元联、第二单元联和第三单元联上,这样在运输时,可以直接将第一单元联、第二单元联和第三单元联层叠放置进行运输,而且不用担心对联上的图案文字,运输方便,也方便包装,为网购以长距离运输提供了便利;而在使用时,只需要将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一单元联、至少一个第二单元联和第三单元联依次连接,即可组装为完整的对联,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参见图1

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拼装式对联,包括一个第一单元联1、至少一个第二单元联2以及一个第三单元联3,所述第一单元联1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4,所述第二单元联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结构5和第一连接结构4,所述第三单元联3的上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5,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可与第二连接结构5连接。
26.具体的,本拼装式对联将整条对联拆分为第一单元联1、第二单元联2和第三单元联3,对联上的图案文字对应分布在第一单元联1、第二单元联2和第三单元联3上,这样在运输时,可以直接将第一单元联1、第二单元联2和第三单元联3层叠放置进行运输,而且不用担心对联上的图案文字,运输方便,也方便包装,为网购以长距离运输提供了便利;而在使用时,只需要将第一连接结构4与第二连接结构5连接,第一单元联1、至少一个第二单元联2和第三单元联3依次连接,即可组装为完整的对联,方便使用。
27.而且,所述第一单元联1、第二单元联2和第三单元联3均为矩形、菱形、六边形或八边形。
28.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结构4和第二连接结构5的连接结构有多种,本技术公开以下几种。
29.参见4,第一种,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包括设于第一单元联1或第二单元联2下端的拼接槽46,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包括对应设于第二单元联2或第三单元联3上端的拼接块55,所述拼接槽46和拼接块55相适配,所述拼接块55可完全卡接于拼接槽46。在粘贴对联时,可以将第一单元联1、第二单元联2和第三单元联3按照顺序一块一块的贴在门或墙上,对联的连接处采用拼图的形式,方便对位,不会贴歪,也不会贴错位,结构简单又方便使用。
30.参见图5,第二种,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包括设于第一单元联1或第二单元联2下端的第一连接段41以及设于第一连接段41的母按扣42,所述母按扣42的扣孔421朝向前方,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包括设于第二单元联2或第三单元联3上端的第二连接段51以及设于第二连接段51的公按扣52,所述公按扣52的扣销朝向后方,所述公按扣52可与母按扣42扣接。这种结构,只需要按照预定顺序,依次将第一单元联1、第二单元联2和第三单元联3的公按扣52与母按扣42扣接,就可以组成完整的对联,而且,将公按扣52与母按扣42分开,就可以将对联拆分开,操作简单,拆装方便。
31.参见图6,第三种,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包括设于第一单元联1或第二单元联2下端的第一连接段41以及前后贯穿地开设于第一连接段41的多个第一连接孔43,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包括设于第二单元联2或第三单元联3上端的第二连接段51以及前后贯穿地开设于第二连接段51的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穿设有连接带53,所述连接带53的两端可穿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孔43中。所述连接带53为软绳或金属条。
32.而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43成对地排布在第一连接段41,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成对地排布在第二连接段51,一对所述第一连接孔43之间的间距与一对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间距相同,一根所述连接带53穿设于一对第二连接孔中。
33.这样,若连接带53为软绳,则软绳的两端穿过一对第一连接孔43之后,软绳的两端相互系紧,以此固定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51;若连接带53为金属条,则金属条的两端穿过一对第一连接孔43之后,金属条的两端向第一连接段41的方向弯折,直至金属条与第一连接段41平行,以此固定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51。采用连接带53将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51连接的方式,也便于拆装。
34.进一步的,在第一种和第二种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段41的厚度小于第一单元联1或第二单元联2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段41的后端面与第一单元联1或第二单元联2的后端面共面,所述第二连接段51的厚度小于第二单元联2或第三单元联3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段51的前端面与第二单元联2或第三单元联3的前端面共面,所述第一连接段41上下方向的
宽度与第二连接段51上下方向的宽度相同。这样,可以减少连接处于对联其他位置的厚度差。
35.而且,为了连接处没有缝隙,所述第一连接段41的前端面和/或第二连接段51的后端面设有不干胶6。所述不干胶6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不干胶6分别设于第一连接段41或第二连接段51的上端和下端。这样,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51的上端和下端可以通过两条不干胶6连接起来,避免使用时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51之间有缝隙,而影响美观。
36.参见图7,第四种,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包括开设于第一单元联1或第二单元联2下端内部的卡接槽44,所述卡接槽44的下部设有卡块45,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包括设于第二单元联2或第三单元联3上端的卡接扣54,所述卡接扣54包括设于上端的三角扣块541,当所述卡接扣54卡入卡接槽44,所述三角扣块541的一部分位于卡块45的上方。卡接扣54插入卡接槽44之后,三角扣块541就被卡块45限位,使卡接扣54无法拔出,从而完成第一连接结构4和第二连接结构5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37.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部件或零件,但这些部件或零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别一个部件或零件与另一部件或零件。且术语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值项在本文使用时不是暗示次序或顺序,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指出。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内部”、“外部”、“上端”、“下端”、“左侧”、“右侧”、“上部的”、“左”、“右”等,以描述本实施例中部件或零件的方位关系,但这些空间相对术语并不对技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方位构成限制,且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8.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