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78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彩色化及大型化,其应用领域更为广泛,如笔记本式计算机、各种台式计算机、液晶电视等。
因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能发光,它是一种被动元件,需利用一光源系统,如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为其提供一面光源,从而显示屏幕画面。
背光模组一般可分为侧光式与直下式二种结构。对于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侧光式背光模组具有轻量、薄型、耗电低等优点。然而,随着科技日益发展,对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需求日趋高涨,而大尺寸侧光式背光模组在重量及耗电量等诸方面的表现难如人意,而且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较低,其容纳的光源数目也极为有限,所以无法达到大尺寸液晶面板的辉度要求。因此,不含导光板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得以发展起来。
一种现有技术直下式背光模组可参阅2003年7月2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专利第542,883号,如图1所示,该直下式背光模组50用于液晶显示器12,其包括一扩散板16、增光片20、一扩散片22、一反射板58、多个灯管14和至少一散热板59。该增光片20和扩散片22依序设置在该扩散板16上,该反射板58具有一底面58a及侧倾面58b,其底面58a上至少开设有一第一对流孔62a,其侧倾面58b上开设有一第二对流孔64。该反射板58与该扩散板16之间形成一第一容室60,该灯管14对应该第一对流孔62a而设置在该第一容室60中。该散热板59与该反射板58之间形成一第二容室70,且该第一对流孔62a与第二对流孔64皆和该第二容室70相通。该散热板59与一外壳54底部结合,该外壳54底部压制成鳍状散热结构54a。该灯管14所产生的热量可藉由该第一容室60与该第二容室70之间的对流作用传导至该散热板59,藉以维持该背光模组50在一均温状态下操作,以延长该灯管14使用寿命。
然而,由于该灯管14产生的热量仅通过空气自然对流的方式传导到散热板59,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该背光模组50在一均温状态下操作,但是,因依靠空气自然对流的热传导率为11.3至55W/m2·K,其在散热上依旧存在热量散发速度较慢等问题,当背光模组50工作时间过长时,其内部温度仍然会慢慢升高,进而影响灯管14的工作性能。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散热速度较快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实为必需。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速度较快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发明解决上述散热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外框、一反射板、一扩散板和多个灯管。该外框包括窗口部、底部与侧部。该反射板与外框相连,将外框分割为第一容室与第二容室两部分。该扩散板位于外框的窗口部。该多个灯管位于第一容室,设置在反射板与扩散板之间。该外框侧部设置多个开口,该多个开口与第一容室相通,用以通入冷却气体至第一容室内。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是该扩散板正对灯管的表面形成有仅允许可见光透过的薄膜。
该薄膜以离子束辅助电子蒸镀方式或者等离子溅镀方式沉积在扩散板表面,为二氧化硅与三氧化钛材料交替沉积的多层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点在于在第一容室两侧的开口处通入强制冷空气流,就可以将第一容室内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使散热效果大大提升。同时,灯管位于第一容室,该扩散板正对灯管的表面设置的薄膜对光波有选择透过作用,只允许可见光通过,使灯管发出的热量只局限于第一容室,防止以光能形式通过扩散板散发出去,此种情况下,使光能不致扩散至其他元件而损坏其他元件,并且可将热量集中在第一容室便于冷空气带出。

图1是现有技术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该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包括一外框110、一扩散板120、一反射板130、多个灯管140和电路部分160。该外框110包括一位于前面的窗口部113、一位于底面的底部111和一侧部112,该侧部112连结窗口部113与底部111从而产生一立体空间。该扩散板120设置在窗口部113处,该反射板130由外框110的侧部112支撑并把立体空间分割成第一容室150与第二容室155。灯管140设置在第一容室150内,位于反射板130和扩散板120之间,该灯管140为冷阴极荧光灯管。
电路部分160设置在第二容室155,与灯管140电性连接。在外框110的侧部112设置多个开170a、170b与第一容室150相通,外部的冷空气可通过开170a、170b引入第一容室150使外框110内堆积的热量散发出去。
该反射板130呈波纹状,用以增大冷空气沿其表面流动的阻力,形成回流,提高冷空气在第一容室150内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在该扩散板120面对灯管140的表面形成有一薄膜180。该薄膜180是以离子束蒸镀或者等离子溅镀的方法沉积在该扩散板120表面,该薄膜180为二氧化硅、三氧化钛两种材料交替沉积的多层膜。其中,各层二氧化硅的厚度范围为73-185nm,各层三氧化钛的厚度范围为80-115nm。该薄膜的作用在于对红外光谱区除可见光之外所含带的光能加以强力抑制,只允许波长位于370-700nm的光透过,其它波长范围的光不能透过,这样避免了灯管140产生的热量通过扩散板120以光波的形式传导到前端液晶显示器面板影响面板显示品质,使热量局限于第一容室150内,并经由与第一容室150相通的多个开170a、170b流入的冷空气将第一容室150内的热量快速传导出去。
权利要求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外框、一反射板、一扩散板和多个灯管,该外框包括窗口部、底部与侧部,该反射板与外框相连,将外框分割为第一容室与第二容室两部分,该扩散板位于外框的窗口部,该多个灯管位于第一容室,设置于反射板与扩散板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外框的侧部设置多个开口,该多个开口与第一容室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灯管是冷阴极荧光灯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扩散板正对灯管的表面形成有仅允许可见光透过的薄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是以离子束辅助电子蒸镀方式沉积在扩散板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是以等离子溅镀方式沉积在扩散板表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是由二氧化硅以及三氧化钛材料交替沉积的多层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中各层二氧化硅的厚度范围为73-185n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中各层三氧化钛的厚度范围为80-115n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板为波纹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外框、一反射板、一扩散板和多个灯管,该外框包括窗口部、底部与侧部,该反射板与外框相连,将外框分割为第一容室与第二容室两部分,该扩散板位于外框的窗口部,该多个灯管位于第一容室,设置在反射板上方与扩散板下方,该外框的侧部设置多个开口,该多个开口与第一容室相通。
文档编号G02F1/133GK1773346SQ200410052269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2日
发明者吕昌岳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