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纸张加湿装置和图像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03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记录纸张加湿装置和图像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图像记录纸张(下文称之为纸张)加湿的加湿装置和包括该加湿装置的电子照相图像印刷设备,更具体地,涉及给已由热定影装置在其上定影图像的纸张供应水分的加湿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在利用电子照相术印刷图像的图像印刷设备中,利用精细调色剂粉末在纸张上形成调色图像。调色图像通过加热和加压处理而定影于该纸张上。
在定影步骤中的加热处理期间,水分从纸张中蒸发。当纸张暴露于大气时,纸张吸收水分,并且容纳在纸张中的水分逐渐恢复。然而,水分的恢复是不均匀的,并且在纸张的不同部分以不同比例进行。例如,当多个纸张处于堆叠状态时,纸张对水分的吸收在纸张的周边部分进行得快,但在纸张的中心部分进行得慢或不发生吸收。
由于水分含量的差异,纸张的伸长率根据位置不同而不同,而导致其上已印刷有图像的纸张上出现起波现象(waving phenomenon)。
起波现象通常出现于印刷后并置于排出盘上的纸张中,或者出现于置于装订堆叠器上的纸张中,并且尤其易出现于大量置于排出盘(包括大容量的堆叠器)上的纸张中。此外,有时纸张也卷曲形成卷边。
根据美国专利No.5,264,899(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纸张水分补充系统,多孔的加湿辊用于传送纸张。水从加湿辊的轴心供给到加湿辊,以加湿纸张,从而防止纸张起波等。
以此方式,图像印刷后的纸张变形包括由起波现象导致的起波变形以及由卷曲现象导致的变形,其中,起波现象因纸张的伸长率根据位置不同而不同而出现,卷曲现象因纸张在传送方向上卷曲而出现。
起波现象可以通过向纸张供应水分以使纸张的整个表面得到基本均匀地加湿而得以解决。卷曲现象可以通过使纸张正面和反面的水分差异很小而得以解决。
在加湿装置中,润湿机构润湿两个加湿辊中之一。已受到润湿的加湿辊润湿另一加湿辊。由该两加湿辊形成的辊隙部分加湿纸张。利用这种加湿装置,由润湿机构直接润湿的加湿辊给纸张润湿的水量比另一加湿辊给纸张润湿的水量多。因此,纸张正面和反面的水分差异变大,并且易于出现卷曲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做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出现起波现象或卷曲现象的加湿装置以及包括该加湿装置的图像印刷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主要应用方面,提供了一种纸张加湿装置,其包括一对加湿辊,其分别具有多孔层,并形成辊隙以传送纸张;以及润湿机构,该润湿机构通过其表面向该对加湿辊中的至少一个供水,其中形成所述辊隙的该对加湿辊之间的辊表面硬度不同。
根据上述方面的纸张加湿装置还可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调节将向加湿辊供应的水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主要应用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印刷设备,其包括图像印刷单元,其将调色图像转印至纸张上的预定位置以形成图像;定影装置,其对上面已转印有该图像的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定影该图像;以及根据上面第一示例的加湿装置,其对上面已由所述定影装置定影该图像的纸张进行加湿。


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所述附图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其中相同元件在多个附图中以相同标记表示,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印刷设备的示意性总体剖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示出橡胶硬度和吸水性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像印刷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印刷设备的示意性总体剖视图。图像印刷设备包括图像印刷设备主体A、加湿装置B和后处理装置C。
图像印刷设备主体A在其上部具有自动文件进给器1和图像读取器2,其下部包括印刷单元以及用于存放纸张P的纸张储存器3和4。
印刷单元具有图像印刷单元5。该图像印刷单元5具有光敏鼓6并通过充电、曝光和显影的电子照相过程而在光敏鼓6上印刷调色图像。在图像印刷单元5中,图像印刷在纸张P上,并且所印刷的图像由定影装置7定影。在定影装置7中,结合有热源7c的加热辊7a与压印辊7b形成辊隙以传送纸张P。当传送纸张P时,定影装置7对纸张P加热并加压以熔化调色剂,从而将图像印刷在纸张P上。
纸张P从纸张储存器3或4供应并在图像印刷单元5的进给部5a处暂时停留。然后,纸张P从图像印刷单元5的进给部5a进给,以印刷图像。印刷图像后的纸张P由排出辊10通过排出口13排出。
纸张传送路径包括纸张进给路径8,其从纸张储存器3和4延伸至图像印刷单元5;传送路径9,其从图像印刷单元5通过定影装置7和排出辊10延伸至排出口13;以及反面传送路径12,其使纸张P翻转并传送纸张P。在图1中,由附图标记T指示的箭头表示纸张传送方向。
图像印刷模式包括单面朝下排出模式、单面朝上排出模式和双面模式。在单面朝下排出模式中,当排出辊10对一面已被印刷并通过定影装置7的纸张P进行传送时,该纸张P通过转换处理而被倒置并排出。
在单面朝上排出模式下,当排出辊10对一面已被印刷并沿着传送路径9传送的纸张P进行传送时,该纸张P被直接排出。
在双面模式下,一面已被印刷并通过定影装置7的纸张P向下运行以行进至反面传送路径12。纸张P受到翻转并再次进给至进给路径8。
图像印刷单元5在再次进给至进给路径8的纸张P的反面上形成倒像(reverse image)。当排出辊10对反面已被印刷的纸张P进行传送时,该纸张P通过定影装置7并被排出。
附图标记14表示操作单元。图像印刷设备主体A的各种模式以及利用后处理装置C的输出模式可以通过操作该操作单元14来进行设定。
从图像印刷设备主体A通过排出口13排出的纸张P通过加湿装置B传送至后处理装置C。稍后将对加湿装置B进行说明。
后处理装置C具有装订处理单元(staple process unit)202、转向处理单元203和中间堆叠器204。后处理装置C对纸张P进行装订处理或者转向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纸张P排出至升降排出盘206。
后处理装置C还具有固定排出盘205。在少量的图像印刷工作中,从导入口201导入的纸张P排出至固定排出盘205上。
在装订处理中,预设数量的纸张堆叠在中间堆叠器204上并由装订处理单元202进行装订处理。该沓处理后的纸张P沿中间堆叠器204向上移动并排出至升降排出盘206上。
即使在其中没有执行诸如装订处理或者转向处理的后处理的模式下,如果要印刷大量的图像,则纸张P排出至升降排出盘206上。
加湿装置B具有一对加湿辊和润湿机构,该对加湿辊分别具有多孔层并形成辊隙以传送纸张P,润湿机构通过其表面向一个加湿辊供水。两个加湿辊具有不同的辊表面硬度。具有更硬表面的加湿辊用作受润湿机构供水的加湿辊。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B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照图2,附图标记100和101表示向纸张供应水分的加湿辊。加湿辊100和101分别通过在由例如金属、硬质树脂等的刚体制成的轴心100a和101a上形成由多孔聚氨酯橡胶等制成的多孔层100b和101b而获得。多孔层100b和101b形成多孔表面层,所述表面层通过它们的表面接收所供应的水,并向纸张P供应水分以对其进行加湿。附图标记102表示用作润湿机构的润湿辊,其与下加湿辊101相接触以向其供水。润湿辊102优选地包括这样一种辊,该辊包括由诸如金属或硬质树脂的刚体制成的轴心102a和形成于轴心102a上并由多孔聚氨酯橡胶等制成的多孔层102b。
对于润湿辊102,可以使用不具有轴心102a并形成仅由多孔材料制成的辊或者衬垫的润湿辊。如上所述,润湿辊102优选地具有多孔层102b,以在启动加湿装置B时快速润湿加湿辊101。然而,多孔层并不总是必须的,而可以使用由具有亲水表面的材料(例如,金属或者亲水树脂)制成的辊,其中所述亲水表面不吸收水,但可以将水保持在其表面中。加湿辊100和101以及润湿辊102由电机(未示出)驱动以按箭头所示进行旋转,从而传送纸张P。
附图标记103表示构成调节装置并由诸如圆棒形金属或者硬质树脂制成的调节元件。调节元件103与加湿辊101紧密接触,以抑制多孔层101b的表面部分中所含的水分,从而调节将供应至纸张P的水分的量。更具体地,调节元件103与加湿辊101的多孔层101b紧密接触,以使多孔层101b变形,从而挤出多孔层101b中所含的水。这就调节了将供应至纸张P的水量,从而使纸张P得到适当加湿。当对调节元件103与加湿辊101的接触压力进行调节时,可以进行适当加湿。
当待传送的纸张P由加湿辊100和101夹持并传送时,其在加湿辊100和101之间的辊隙处从多孔层吸水而受到加湿。待供应至纸张P的水量通过调节元件103对水的挤压而得到适当调节。
调节元件103与加湿辊101紧密接触以调节待供应的水量。调节元件103可以由加湿辊101驱动而旋转,或者也可以不旋转但与加湿辊101紧密接触。适当设定调节元件103与加湿辊101紧密接触的压力。虽然从润湿辊102向加湿辊供水是从下加湿辊101开始的,但其也可以从上加湿辊100开始。或者,可以向上和下加湿辊100和101两者供水。
当待供应至加湿辊100和101的水量由调节元件103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调节时,待传送的纸张P得到适当加湿。如果加湿不充分,则不能充分修正纸张P的起波。如果过量加湿,则堆叠在排出单元上的纸张P可能彼此粘附,或者形成图像的调色剂可能附着于与其接触的元件或者纸张。然而,可以很好地防止这些不便。
在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加湿辊100可以移动至由虚线指示的上部位置。更具体地,当图像印刷设备将要停止时,将加湿辊100固定在虚线的位置,以与加湿辊101分离,从而可以防止加湿辊100和101的变形。类似地,当调节元件103将要停止时,可以将其移动到由虚线指示的位置,以与加湿辊101相分离。这可以防止加湿辊100和101的变形。
当加湿辊100和101之间形成的辊隙的辊隙量(即,辊隙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可以调节待供应至纸张P的水量。待供应至纸张P的水量也可以通过改变调节元件103的压力来进行调节。
在第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B中,加湿辊101的辊表面硬度设定得比加湿辊100的辊表面硬度高。
考虑到在加湿辊的多孔层部分处的辊表面的硬度(橡胶硬度),当用基于JIS K7312和JIS S6050标准的Asker-C表示法表示时,两个加湿辊100和101中的每一个的硬度位于Asker-C 5°到60°之间。优选地,加湿辊101的橡胶硬度的值比加湿辊100的橡胶硬度的值高5°到15°。
这里,Asker-C是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 K 73121996测得的,该标准中公开了与Asker-C相关的测试方法、测试设备等。
根据第一实施例,加湿装置B使用具有Asker-C 10°的硬度的辊作为加湿辊100和具有Asker-C 20°的硬度的辊作为加湿辊101,以对从定影装置7传送来的纸张P进行加湿。由于大致等量的水分供应至通过该辊隙的纸张的正面和反面,因此起波现象和卷曲现象均不会发生。
图3示出辊的橡胶硬度和吸水性之间的关系,其中所述辊具有孔径为5μm至30μm、孔隙率为50%至95%的聚氨酯橡胶层。
图3示出橡胶硬度和吸水性之间的关系。具有低橡胶硬度的辊具有更好的吸水性,吸水性表示在接触部分处水分向辊的转移。
上面的曲线图显示出采用具有高橡胶硬度的辊作为加湿辊101是适当的,加湿辊101在水分供应条件方面比加湿辊100更加有利。
从发生起波现象的角度出发,所允许的纸张正面和反面之间水分含量差异的程度根据纸的质量、纸的厚度等的不同而不同。纸的质量越硬,吸水性越低,并且纸的厚度越大,水分含量差异的容许量就越大。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根据第二实施例,调节元件106与润湿辊102紧密接触。调节润湿辊102中所含的水量。从而,调节元件106并不与加湿辊101紧密接触,而是与润湿辊102紧密接触。从而,可以防止加湿辊101变形。
在第二实施例中,加湿辊100和加湿辊101之间在辊表面硬度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加湿辊101,使用具有比加湿辊100的硬度更高的硬度的辊。从而,通过辊隙部排出的纸张不会出现卷曲现象或者起波现象,而是得到均匀加湿。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根据第三实施例,调节装置包括两个调节元件103和106。调节元件103与加湿辊101紧密接触,以调节加湿辊101中所含的水量。调节元件106与润湿辊102紧密接触,以控制润湿辊102中所含的水量。当按照这种方式使用两个调节元件103和106时,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待供应至纸张P的水的比例,从而可以更好地修正纸张P。
在第三实施例中,加湿辊100和加湿辊101之间在辊表面硬度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加湿辊101,使用具有比加湿辊100的硬度更高的硬度的辊。从而,通过辊隙部排出的纸张不会出现卷曲现象或者起波现象,而是得到均匀加湿。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根据第四实施例,润湿机构包括润湿辊102和传递辊107。更具体地,传递辊107介于下加湿辊101和润湿辊102之间。传递辊107是接收来自润湿辊102的水并将水供应至加湿辊101的元件,并且优选地具有多孔层。可将水分保持在其表面中的亲水无孔辊也可以用作传递辊107。如虚线所示,传递辊107可以移动至与加湿辊101分离的缩回位置。当图像印刷设备将要启动时,传递辊107设定在由实线所指示的操作位置。当图像印刷设备将要停止时,传递辊107缩回至由虚线所指示的位置。在图7的示例中,当传递辊107与润湿辊102接触时,其与加湿辊101隔开。或者,当传递辊107与加湿辊101接触时,其可以与润湿辊102隔开,或者可以移位至与加湿辊101和润湿辊102均隔开的缩回位置。
利用上述结构,当停止图像印刷设备并且停止加湿辊101时,水供应至加湿辊101。从而,当加湿辊101旋转以加湿纸张P时,可以防止不均匀的润湿。当加湿辊100和加湿辊101旋转而不传送纸张P时,防止了向加湿辊100和101的过量供水,并且可以防止诸如过量湿化加湿辊100和101的不便。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传递辊107与加湿辊100接触,以对其进行润湿。
在第四实施例中,加湿辊100和101之间在辊表面硬度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加湿辊101,使用具有比加湿辊100的硬度更高的硬度的辊。从而,通过辊隙部排出的纸张不会出现卷曲现象或者起波现象,而是得到均匀加湿。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根据第五实施例,传递辊107设置在加湿辊101和润湿辊102之间,并且调节元件103与加湿辊101紧密接触以调节待供应至纸张P的水量。在第五实施例中,适量的水供应至纸张P,并且可以防止将水过量地供应至加湿辊100和加湿辊101。
在第五实施例中,加湿辊100和101之间在辊表面硬度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加湿辊101,使用具有比加湿辊100的硬度更高的硬度的辊。从而,通过辊隙部排出的纸张不会出现卷曲现象或者起波现象,而是得到均匀加湿。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根据第六实施例,传递辊107设置在加湿辊101和润湿辊102之间,并且调节元件106与润湿辊102紧密接触以调节待供应至纸张P的水量。在第六实施例中,适量的水供应至纸张P,并且可以防止将水过量地供应至加湿辊100和加湿辊101。
在第六实施例中,加湿辊100和101之间在辊表面硬度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加湿辊101,使用具有比加湿辊100的硬度更高的硬度的辊。从而,通过辊隙部排出的纸张不会出现卷曲现象或者起波现象,而是得到均匀加湿。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根据第七实施例,传递辊107设置在加湿辊101和润湿辊102之间,并且调节元件106与传递辊107紧密接触以调节待供应至纸张P的水量。在第七实施例中,适量的水供应至纸张P,并且防止了将水过量地供应至加湿辊100和加湿辊101。
在第七实施例中,加湿辊100和101之间在辊表面硬度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加湿辊101,使用具有比加湿辊100的硬度更高的硬度的辊。从而,通过辊隙部排出的纸张不会出现卷曲现象或者起波现象,而是得到均匀加湿。
在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描述的加湿装置之一可以设置在图像印刷设备主体中定影装置的下游和排出辊10的上游。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像印刷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排出部)。根据本实施例,加湿装置B设置在定影装置7和切换闸(switching gate)16之间。
当切换闸16位于实线指示的位置时,其将从定影装置7排出的纸张P向前引导至排出辊10。当切换闸16位于虚线指示的位置时,其向下引导纸张P。如上所述,在单面朝下排出模式中,纸张P定影之后,其向下运行,由转换辊17向上传送,并由切换闸16向前引导至排出辊10并排出。在单面朝上排出模式中,从定影装置7排出的纸张P直接由切换闸16引导至排出辊10并排出。在双面模式下,正面已被印刷并通过定影装置7的纸张P由切换闸16引导以向下运行,并通过图1中所示的反面传送路径12再次进给至图像印刷单元5。然后,如上所述,纸张P的反面被印刷,再次通过定影装置7,并由切换闸16向前引导以由排出辊10排出。切换闸16由螺线管(未示出)驱动,以转动至实线位置和虚线位置,从而向前引导纸张P,向下引导纸张P,并将从下面传送来的纸张P朝向排出辊10引导。由实线指示的位置是向前引导纸张P的位置,由虚线指示的位置是向下引导纸张P以及将来自下面的纸张P引导至排出辊10的位置。为了使位于由虚线指示的位置处的切换闸16向下引导纸张P以及将来自下面的纸张引导至排出辊10,切换闸16由弹簧(未示出)逆时针持续偏置。当纸张P向下运行时,其开启切换闸16。
利用这种结构,具有正面图像的纸张P通过加湿装置B以向纸张P供应水分之后,该纸张P被再次供给以在反面印刷图像,从而具有相同质量的正面和反面图像得以印刷。
以上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示出以下效果。
根据这些实施例,形成辊隙的加湿辊之间在辊表面硬度方面存在差异,以使两加湿辊在吸水性和保水率(water retaining rate)上存在差异。从而,由设备结构导致的对纸张正面和反面的不均匀加湿可以通过使加湿辊表面具有不同硬度而得以解决,从而可以在纸张正面和反面上进行几乎相似的加湿。从而,可以抑制纸张的起波和卷曲现象。
根据这些实施例,当与由润湿机构润湿的加湿辊相比时,由加湿辊润湿的加湿辊使用了具有更低表面硬度、更高含水量和极好吸水性的多孔辊。从而,由润湿机构直接润湿的加湿辊充分润湿了通过辊隙部与其接触的另一加湿辊。含有大量水的加湿辊和由润湿机构润湿的加湿辊给纸张正面和反面加湿至几乎相似的稳定状态,从而消除了起波和卷曲现象。
根据这些实施例,纸张的正面和反面分别受到适当加湿,从而进一步抑制了诸如起波的变形。
根据这些实施例,由于设置了调节装置,因此防止了向该对加湿辊过量供水。从而,防止了由过量供水导致的不便。
根据这些实施例,由于润湿辊用作润湿机构,因此从加湿辊的表面供水。从而,更可靠地向通过的纸张均匀供应水分。
根据这些实施例,由于加湿装置设置在定影装置之后的位置,因此纸张从图像印刷设备排出,而不存在诸如起波或者卷曲的变形。
根据这些实施例,由于纸张是以平整的状态载入后处理装置的,因此可以进行没有卡纸等的良好的后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纸张加湿装置,包括一对加湿辊,其分别具有多孔层,并形成辊隙以传送纸张;以及润湿机构,该润湿机构通过其表面向该对加湿辊中的至少一个供水,其中形成所述辊隙的该对加湿辊之间的辊表面硬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对加湿辊中具有更硬的辊表面的一个加湿辊包括由所述润湿机构润湿的加湿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形成所述辊隙的该对加湿辊中的每一个具有位于Asker-C 5°至Asker-C 60°范围内的辊表面硬度,并且该对加湿辊之间硬度的差异位于Asker-C 5°至Asker-C 15°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润湿机构包括润湿辊,所述润湿辊具有多孔层,并与至少一个所述加湿辊接触并旋转以向该加湿辊供水。
5.一种纸张加湿装置,包括一对加湿辊,其分别具有多孔层,并形成辊隙以传送纸张;润湿机构,所述润湿机构通过其表面向该对加湿辊中的至少一个供水;以及调节装置,其调节将从所述润湿机构向所述加湿辊供应的水量,其中,形成所述辊隙的该对加湿辊之间的辊表面硬度不同,并且该对加湿辊中具有更硬的辊表面的一个加湿辊包括由所述润湿机构润湿的加湿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润湿机构包括润湿辊,所述润湿辊具有多孔层,并与至少一个所述加湿辊接触并旋转以向该加湿辊供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润湿机构包括传递辊和润湿辊,所述传递辊具有多孔层并与至少一个所述加湿辊接触并旋转以向该加湿辊供水,所述润湿辊具有多孔层并与所述传递辊接触并旋转以向所述传递辊供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将与由所述润湿机构润湿的所述加湿辊紧密接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将与所述润湿辊紧密接触。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元件和第二调节元件,所述第一调节元件将与由所述润湿机构润湿的所述加湿辊紧密接触,所述第二调节元件将与所述润湿辊紧密接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将与由所述润湿机构润湿的所述加湿辊紧密接触。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将与所述润湿辊紧密接触。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将与所述传递辊紧密接触。
14.一种图像印刷设备,包括图像印刷单元,其将调色图像转印至纸张上的预定位置以形成图像;定影装置,其对上面已转印有所述图像的所述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定影所述图像;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对所述纸张进行加湿,在所述纸张上,所述图像已由所述定影装置定影。
15.一种图像印刷设备,包括图像印刷单元,其将调色图像转印至纸张上的预定位置以形成图像;定影装置,其对上面已转印有所述图像的所述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定影所述图像;以及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装置,其对所述纸张进行加湿,在所述纸张上,所述图像已由所述定影装置定影。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对由所述纸张加湿装置加湿的纸张进行后处理。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对由所述纸张加湿装置加湿的纸张进行后处理。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加湿装置在纸张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定影装置的下游侧。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加湿装置在纸张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定影装置的下游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记录纸张加湿装置和图像印刷设备,该纸张加湿装置包括一对加湿辊,其分别具有多孔层,并形成辊隙以传送纸张;以及润湿机构,该润湿机构通过其表面向该对加湿辊中的至少一个供水。在该纸张加湿装置中,该对加湿辊之间的辊表面硬度不同。此外,该纸张加湿装置还可包括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调节将从润湿机构向加湿辊供应的水量。
文档编号G03G21/00GK1790175SQ20051011816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6日
发明者鸿上雅史, 佐藤久夫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