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转印带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21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间转印带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形成于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于转印材料上的中间转印带、以及包括该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串连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将形成于感光鼓上的各色调剂图像叠加在中间转印带上,并将形成于该中间转印带上的全彩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于转印材料上的系统。
在采用中间转印带的系统中,到目前为止,为了提高色调剂图像的对于转印材料的转印性能,提出一种使中间转印带为多层结构的技术方案。这样,通过使中间转印带为多层结构,可使中间转印带适应转印材料的凹凸变化。
如图6所示,在现有技术的中间转印带124中,依次层压有增强层151、弹性层152和表面保护层153,增强层151和表面保护层153形成为中间转印带的表面。该增强层151由聚酰亚胺(特别是硬质聚酰亚胺)、聚偏氟乙稀(PVDF)等的树脂薄膜制作。弹性层152由丁腈橡胶(NBR)、硅橡胶、聚氨酯等制作,在表面保护层153上涂敷氟类树脂、特氟隆(Teflon)(注册商标)类树脂等。而且,作为具有上述多层结构的中间转印带,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规定增强层151的特性和弹性层152的强度特性的技术方案。
在日本特开平10-3964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中间转印带124中,采用刚性较高的树脂材料作为增强层151,并且,为了改善转印性能而设置有弹性层152。但是,存在着这样的技术缺陷有的弹性层152的材料,既不能有效降低硬度、又不能加厚层厚。这样,如果硬度和层厚受到限制,则在改进对于转印材料的转印性能时,存在该改进受到限制的技术缺陷。特别是转印到凹凸较大的粗糙的纸上时,如果转印性能的改进受到限制,则存在无法获得良好的转印的技术缺陷。
而且,如日本特开2002-49211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当转印带在定影装置的附近时、或采用熔融转印系统时,存在着中间转印带124的温度发生变化而使中间转印带124产生热膨胀、导致出现图像的彩色边纹等故障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于转印材料具有良好的转印性能,在中间转印带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可抑制图像的彩色边纹等的产生的中间转印带和包括该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人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发现在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带中,通过至少使一层为内部具有气孔(特别是连续气孔)的弹性层,可实现对于转印材料的转印性能的改进,并且抑制图像因中间转印带的热膨胀而产生彩色边纹等,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其中,该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带用于转印并临时保持形成于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图像,包括至少大于等于两层的层压体。
根据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是一种使用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由层压体所组成的中间转印带,其用于转印形成于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图像,并临时保持被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其包括第一表面层、以及内部具有气孔的第一弹性层。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弹性层的气孔为气孔之间彼此相连的连续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图像载体,在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带,用于从图像载体依次转印多个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体,用于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以及转印材料供给机构,用于将转印材料供给到中间转印带和二次转印体之间。而且,中间转印带包括第一表面层和内部具有气孔的第一弹性层。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中间转印带,使构成中间转印带的层中的一层为内部具有气孔的弹性层,其中,该中间转印带用于转印并临时保持形成于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图像。如果将这样的弹性层设置于中间转印带中,则可容易地调整中间转印带的硬度和层厚、以及弹性层的硬度和层厚。其结果,可提高中间转印带对于转印材料的适应性能,改进了对于转印材料的转印性能,特别是改进了当在凹凸较大的、粗糙的纸张上进行转印时的转印性能。
而且,在所谓的熔融转印系统的中间转印带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气孔减缓中间转印带的热膨胀,故可防止中间转印带的热变形。其结果,在中间转印带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可抑制产生图像的彩色边纹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由于气孔为连续气孔(连孔),故可更加有效地减缓中间转印带的热膨胀。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良好的转印性能,即使在中间转印带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可抑制产生图像的彩色边纹等。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的一例的简略剖视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的另一例的简略剖视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详细示出了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示意图。
图5详细示出了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辊和二次转印辊的示意图。
图6表示现有技术的中间转印带的简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中间转印带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中间转印带24包括至少两层以上的层压体。具体来说,依次层压有作为第一表面层的表面保护层53、弹性层52、以及作为第二表面层的增强层51,中间转印带24的表面包括增强层51和表面保护层53。而且,被层压的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内部具有气孔的弹性层52。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内部具有气孔的弹性层52,则可通过调整弹性层52的硬度和厚度而简单地调节中间转印带24的硬度和厚度。而且,如果能够调节中间转印带24的硬度和厚度,则通过优化上述的硬度和层厚,可以改进对于转印材料的转印性能,特别是在凹凸较大、粗糙的纸上进行转印时的转印性能。另外,从改进对于转印材料的转印性能的角度考虑,中间转印带24的厚度可以为0.1mm~1mm,优选为0.1mm~0.5mm。从改进对于转印材料的转印性能的角度考虑,中间转印带24的JIS(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Industrial Standards,)A硬度可以为10度~50度,优选为10度~30度。
而且,由于图1所示的中间转印带24还包括具有气孔的弹性层52,故可在所谓的熔融转印系统的改变中间转印带24的温度的系统中,通过气孔来减缓中间转印带24的热膨胀。即,可抑制中间转印带24的热变形。如上所述,如果可以抑制热变形,则可在所谓的熔融转印系统的对于中间转印带24进行加热的系统中,抑制产生图像的彩色边纹等。
在图1所示的中间转印带24中,在由树脂薄膜构成的增强层51上层压有弹性层52,中间转印带24中包括具有气孔的单层结构的弹性层52。与形成包括具有气孔的层和不具有气孔的层的多层结构的弹性层的情况相比较,仅包括具有气孔的单层的弹性层52的情况可以较大幅度地调整弹性层52的硬度和层厚,可在中间转印带24内设置较多的用于减缓热膨胀的气孔。
增强层51为用于增强中间转印带24刚性的层,与弹性层52相比较,刚性较高。虽然由树脂薄膜形成,但是,作为可在这里使用的树脂薄膜,可列举例如聚酰亚胺(特别是硬质聚酰亚胺)、聚偏氟乙稀(PVDF)、聚碳酸酯等的薄膜。而且,可使增强层51的厚度为0.05mm~0.2mm,优选为0.05mm~0.1mm。
如图1所示,弹性层52在内部具有气孔。作为可在这里使用的气孔,可列举例如独立气孔(单独气孔)和连续气孔,但是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连续气孔。在连续气孔中,由于内部的气孔之间彼此相连,故气体可从气孔之间通过。当气孔彼此相连时(采用连续气孔时),通过空气穿过气孔而被中间转印带24排出,由此,可更加有效地减缓中间转印带24的热膨胀。
作为可在弹性层52中采用的具有连续气孔的材料(连续泡沫体),可列举例如具有连续气孔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具有连续气孔的丁腈橡胶材料、具有连续气孔的硅橡胶材料等。而且,制作这样的具有连续气孔的材料时的发泡剂,可使用例如碳酸钙等。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具有连续气孔的材料,优选采用具有连续气孔的聚氨酯材料。
作为可在弹性层52中采用的具有独立气孔的材料(独立气孔体),可列举例如具有独立气孔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具有独立气孔的丁腈橡胶材料、具有独立气孔的硅橡胶材料等。
弹性层52的JIS A硬度可为10度~50度,优选为10度~30度。如果在该范围内调整弹性层52的硬度,可提高弹性层52和中间转印带24对于转印材料的适应性,可提高转印性能。而且,弹性层52的层厚可为0.2mm~1mm,优选为0.2mm~0.5mm。在现有技术中往往无法根据中间转印带的材料、形状来增大中间转印带的厚度。但是,如果在中间转印带24中设置具有气孔的弹性层52,则可提高中间转印带24和弹性层52的弹性特性,其结果是可提高对于转印材料的转印性能。
而且,在称作熔融转印系统的、使中间转印带24的温度变化的系统中,为了通过气孔来减缓中间转印带24的热膨胀,优选使发泡密度(%)为30%至50%左右,其中,发泡密度(%)表示弹性层52中的空气所在区域的比例。而且,为了通过气孔来减缓热膨胀,优选形成具有连续气孔的弹性层52。另外,发泡密度(%)可按照下述公式求出。
数学公式1 W1未发泡的材料的平均单位体积的重量(g/cm3);W2发泡后的材料的平均单位体积的重量(g/cm3)。
作为表面保护层53,可采用由例如氟类树脂、特氟隆(注册商标)类树脂等形成的层。表面保护层53的厚度优选为0.003mm~0.01mm。
而且,根据用途,分离出弹性层的功能,即,弹性层可为包括多层的结构,也可使其中的一层或大于等于两层由具有气孔材料(优选具有连续气孔材料)构成。其原因在于如图1所示,如果弹性层52整体都设置气孔,则由于中间转印带的用途而出现不能确保弹性层52的强度的情况,即使设置有增强层51,但弹性层52也可能破损。图2表示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24的另一例,使弹性层为第一弹性层54和第二弹性层55的双层结构,第二弹性层55由具有连续气孔的材料构成。第一弹性层54可由例如丁腈橡胶(NBR)、硅橡胶、聚氨酯等制作。第二弹性层55可采用与上述单层结构的弹性层52相同的具有气孔的材料。
中间转印带的制造方法对于中间转印带24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利用例如使液体材料反应固化后形成层压结构的方法等公知方法制造。例如,可通过离心成形法等制造。
作为制造方法的一例,采用离心式成形装置制作包括增强层、中间层以及表面保护层的中间转印带。作为增强层的材料,采用聚偏氟乙稀(PVDF),使其厚度为0.1mm。中间层为具有单层的层,作为材料采用添加炭黑并发泡的丁腈橡胶(NBR),使其厚度为0.3mm。作为表面保护层的材料,采用氟类树脂,使其厚度为0.01mm。
图像形成装置图3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其表示串连型彩色打印机1的主要部分的构成。该彩色打印机1包括图像形成部2,用于形成彩色图像;转印部3,将通过图像形成部2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供纸部4,用于供给转印材料;对位辊部5,用于使转印材料的输送和图像形成同步;转印材料输送导向机构6,用于将到达对位辊部5的转印材料引导到转印位置;定影部7,用于对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以及排纸部8,用于排出转印材料。
图像形成部2位于彩色打印机1的大致中央位置,其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1a、21b、21c、21d,与黑色、品红色、青绿色、黄色四种颜色对应,并设置有在各自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22a、22b、22c、22d;一次转印辊23a、23b、23c、23d,其与感光鼓22a、22b、22c、22d相对设置,转印形成于感光鼓的表面的色调剂图像;以及中间转印带24。而且,作为显影方式,既可是显影剂层和感光鼓接触的接触显影方式,也可是两者不接触的跳动显影方式。
在这里,由于对应于黑色、黄色、青绿色、品红色四种颜色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的内部结构是相同的,故以黑色图像形成单元21a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黑色图像形成单元21a的感光鼓22a的周围,配置有充电装置101a、曝光装置102a、显影装置103a、清洁装置104a、以及消电装置105a。
在转印部3中,二次转印辊31与中间转印带24抵接,通过施加于二次转印辊31上的二次转印偏电压,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4上的全彩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转印材料)上。
供纸部4设置于图像形成部2的下方,其设置有存放纸张的盒41、用于取出存放的纸张的搓纸辊42、43、用于一张一张地将纸张送出到输送路径上的供纸辊对44、45。从供纸部4输送的纸张通过纵向输送路径46被输送到转印位置。在该纵向输送路径46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对位辊对5a、5b,该对位辊对5a、5b让从供纸部4输送来的纸张等待,达到与中间转印带24的图像形成同步后,将其送出到转印位置A。
定影部7设置于转印部3的上方,用于对转印于纸张上的色调剂进行熔融定影。定影部7包括内置加热器的加热辊7a,以及与加热辊7a压接的加压辊7b,在两个辊之间夹持并输送纸张,并且使转印于纸张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加热定影。在定影部7的上方,设置有排出辊81a、81b,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通过排出辊81a、81b被排出到设置于彩色打印机1的最顶部的排纸部8。
如图3所示,中间转印带24架设在驱动辊25a和从动辊28之间,进行循环驱动,其中,该驱动辊25a由设置于各感光鼓22a、22b、22c、22d的上方的、未图示的电动机等驱动单元旋转驱动,该从动辊28与驱动辊25a分开设置。而且,在驱动辊25a和从动辊28之间,设置有张紧辊27。该张紧辊27通过未图示的张紧调整机构来保持中间转印带24的张力。
对一次转印辊23a、23b、23c、23d施加力,使其隔着中间转印带24分别与感光鼓22a、22b、22c、22d压接。通过该施加的力,中间转印带24与感光鼓22a、22b、22c、22d压接。而且,在与从动辊28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对附着于中间转印带24上的色调剂等进行清洁的中间转印清洁装置26。
在该彩色打印机1中,安装有上述的中间转印带24。即,包括具有弹性层的中间转印带24,其中,该弹性层内部具有气孔。如果采用这样的中间转印带,则可提高弹性层和中间转印带24的对于转印材料的适应性(追随性),并可提高对于转印材料的转印性能、特别是在凹凸较大的粗糙的纸张上转印时的转印性能。
而且,串连型彩色打印机1为采用熔融转印系统的打印机。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在驱动辊25a和二次转印辊31的内部,分别包括加热器25b和加热器31b,通过加热器25b和31b对中间转印带24加热后进行熔融转印,从而提高转印性能。而且,如上所述,在彩色打印机1中,虽然对中间转印带24进行加热,但是,存在于中间转印带24内部的气孔(例如,连续气孔)减缓热膨胀。由此,可抑制产生图像的彩色边纹等。
下面对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果接通彩色打印机1电源,则初始化各种参数,执行定影部7的温度设定等的初始设定。未图示的图像数据输入部从通过网络等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接收图像数据。上述所接收的图像数据被传送到图像形成部2。
在图像形成部2中的各图像形成单元21a、21b、21c、21d中,根据已接收的图像数据形成色调剂图像,但在此,以黑色图像形成单元21a为例,对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充电装置101a使感光鼓22a带电,通过曝光装置102a进行与黑色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曝光处理,将与黑色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22a的表面上。该静电潜像通过黑色显影装置103a转变为色调剂图像,通过施加于一次转印辊23a上的转印偏电压(恒流控制)而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而且,通过清洁装置104a,对残留于感光鼓22a上的残留显影剂进行清洁,将其废弃到未图示的废色调剂容器中。而且,通过消电装置105a去除感光鼓22a的残留电荷。针对与其它的颜色相对应的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21b、青绿色图像形成单元21c、黄色图像形成单元21d,也进行上述的动作,在中间转印带24上形成全彩色的色调剂图像。
同时,在供纸部4中,纸张通过搓纸辊42、43从供纸盒41被取出,并通过供纸辊对44、45送出到纵向输送路径46。然后,将与中间转印带24上的图像形成同步,将从对位辊对5a、5b输送的纸张通过转印材料输送导向机构6引导到转印部3。在转印部3中,二次转印辊31与中间转印带24抵接,通过施加于二次转印辊31上的二次转印偏电压,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4上的全彩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而且,在该串连型彩色打印机1中,通过加热器25b和加热器31b对中间转印带24加热,从而进行熔融转印。另外,通过定影部7的加热加压,将转印到纸张上的全彩色的色调剂图像定影于纸张上。将形成有全彩色的色调剂图像的纸张排出到排纸部8。而且,通过中间转印清洁装置26,对残留于中间转印带24上的色调剂进行清洁,将其废弃到未图示的废色调剂容器中。
在上述图像形成过程中,如果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旋转驱动驱动辊25a,则中间转印带24开始移动。而且,与中间转印带24上的图像形成同步,将从对位辊对5a、5b输送的纸张输送到二次转印辊31和中间转印带24之间的夹持部。二次转印辊31向中间转印带24侧压接。而且,由于中间转印带24卷绕于驱动辊25a上,故二次转印辊31隔着中间转印带24与驱动辊25a压接。在此,在转印部3中,如果纸张到达转印夹持部,则二次转印辊31压接纸张,纸张与中间转印带24上的色调剂图像接触,从而将中间转印带24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根据本发明,作为显影剂可采用由非磁性色调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或由非磁性色调剂与磁性载体(比如铁粉、铁氧体)形成的双组分显影剂。无论是单组分显影剂还是双组分显影剂,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为3μm~10μm,优选在4μm~7μm的范围内。色调剂至少包括粘接树脂和着色剂,根据需要,可外部添加作为研磨剂的无机氧化物。
对粘接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采用例如聚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乙烯醚类树脂、N-乙烯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树脂等的热塑性树脂。而且,作为粘接树脂,不但可采用热塑性树脂,也可部分地采用热固性树脂。作为热固性树脂,可列举环氧类树脂、氰酸盐类树脂等。
作为着色剂,黑色颜料可采用乙酰炭黑、灯黑、苯胺黑等的炭黑;黄色颜料可采用铬黄、锌铬黄、镉黄、黄色氧化铁、矿物坚牢黄、镍钛黄、拿浦黄、萘酚黄S、汉撒黄-G、汉撒黄-10G、联苯胺黄-G、联苯胺黄-GR、喹啉黄色淀、永久黄-NCG、酒石黄色淀;橙色颜料可采用铬橙、钼橙、永久橙GTR、吡唑啉酮橙、沃尔坎橙(Vulcan Orange)、阴丹士林亮橙RK、联苯胺橙G、阴丹士林亮橙GK;红色颜料可采用印度红、镉红、红丹、硫化汞镉、永久红4R、立索红、吡唑啉酮红、钙盐色淀红(Watchung Red Calcium Salt)、色淀红D、亮胭脂红6B、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茜素色淀、亮胭脂红3B;紫色颜料可采用锰紫、坚牢紫B、甲基紫色淀;蓝色颜料可采用柏林蓝、钴蓝、碱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酞菁蓝、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部分氯化物、坚牢天蓝、阴丹士林蓝BC;绿色颜料可采用铬绿、氧化铬、颜料绿B、孔雀绿色淀、法哪黄绿(FanalYellow Green)G;白色颜料可采用锌白、氧化钛、锑白、氧化锌;白色颜料可采用钡氧粉、碳酸钡、白土、硅石、白炭墨、滑石、矾土白等。上述着色剂对应每100质量份粘接树脂为2~20质量份、特别优选是在5~15质量份的范围内使用。
而且,在调色剂中,作为外部添加剂,也可添加例如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镁等的无机氧化物等。外部添加剂的体积平均直径可为0.02~1.0μm、优选为0.1~0.3μm。
附图标记说明1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22a、22b、22c、22d感光鼓24中间转印带51增强层52弹性层53表面保护层54第一弹性层55第二弹性层
权利要求
1.一种中间转印带,是使用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由层压体所组成的中间转印带,其用于转印形成于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图像,并临时保持被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包括第一表面层;以及第一弹性层,内部具有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的气孔为气孔之间彼此相连的连续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由具有连续气孔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具有连续气孔的丁腈橡胶材料、以及具有连续气孔的硅橡胶材料中的一种所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采用碳酸钙作为制作所述弹性层时的发泡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的日本工业标准A硬度为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等于5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的日本工业标准A硬度为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等于3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1.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发泡密度(%)为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50%,所述发泡密度(%)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W1未发泡材料的平均单位体积的重量(g/cm3);W2发泡后的材料的平均单位体积的重量(g/cm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是加热中间转印带进行熔融转印的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层为用于保护表面的层,是由氟类树脂或特氟隆类树脂制成的树脂薄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层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003mm且小于等于0.01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弹性层的与所述第一表面层相反一侧的表面上的、增强用的第二表面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层比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刚性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层是从聚酰亚胺、聚偏氟乙稀和聚碳酸酯中选择的材料的树脂薄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层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05mm且小于等于0.2mm。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层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05mm且小于等于0.1mm。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还包括层压于所述第一弹性层上的第二弹性层。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图像载体,在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带,从所述图像载体依次转印多个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体,用于将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以及转印材料供给机构,用于将转印材料提供到所述中间转印带和所述二次转印体之间;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带包括第一表面层和内部具有气孔的第一弹性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对于转印材料,例如对于凹凸较大的粗糙的纸张,可得到良好的转印性能,即使在如熔融转印系统那样的对中间转印带加热的情况下,仍可抑制图像的彩色边纹等的产生。该中间转印带用于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至少大于等于两层的层压体,该层压体中的至少一层为内部具有气孔(优选为连续气孔)的弹性层。
文档编号G03G15/00GK1841236SQ20061006597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0日
发明者竹中秀典, 齐藤士理佳, 小田智之, 村濑幸司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