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17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头组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镜头组装技术,尤其是关于一种适用于镜头模组组装的镜头组装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携带式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应用日益广泛,同时也日渐趋向于 轻巧、美观及多功能化,其中照相功能是近年流行的移动电话的附加功能。应用于移动电话 的数码相机模组不仅要满足轻薄短小的要求,其还须具有较高的照相性能。而用于组装镜头 模组的数码相机镜头组装机是影响镜头模组生产效率的主要机台之一,因此通过改善镜头组 装机将有利于提高镜头模组的组装生产率。
通常的镜头组装机为单站式组装机,该组装机所用的治具也为单站式组装治具,即在第 一站的治具上将所要组装的光学元件组装完成后,转换到第二站的治具上再给第一站组装好 的光学元件组组装所要组装的光学元件,第二站组装完成后,再换到第三站的治具上组装 ,其各个治具也分散安装在各对应的组装工作站上。
上述镜头组装机为进行各组装工序,要运送、转换已组装好的光学元件组,光学元 件组在工作台外会有短暂的停留,因此会浪费工时,同时在每个工作站上要有一个人员来组 装,浪费人力,因而降低了镜头模组的组装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镜头模组组装效率的镜头组装系统。 一种镜头组装系统,用于组装镜头模组。该镜头组装系统包括一个基座、 一个设置在该 基座上的镜头组装治具、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基座上的光学元件组装治具以及至少两个推杆。 所述光学元件组装治具与所述镜头组装治具间隔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镜头组装治具及光学 元件组装治具相对应且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光学元件组装治具利用相应的推杆将若干个 分散的光学元件组装成一个光学元件组。所述镜头组装治具利用相应的推杆将组装在一起的 光学元件组置入镜筒中。
该镜头组装系统把若干个分散的工作站整合在一个镜头组装系统中的基座上,即把若干 个具有相应组装功能的组装治具整合在一个基座上,使得在组装过程中不必把已组装在一起 的元件在各个工作站之间运送、转换,同时所有组装治具的组装工作是同时进行的,且该镜 头组装系统可由一个人来操作,因此该镜头组装系统节约了组装工时,且节省了人力,从而
提高了镜头模组的组装效率。


图l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镜头组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待组装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镜头组装系统处于一镜头模组组装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描述如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镜头组装系统,用于组装镜头模组20,该镜头组装系 统包括一个基座ll、 一个设置在基座11上的第一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和第二光学元件组装治 具13、 一个设置在该基座11上的镜头组装治具14以及与第一、第二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 13及所述镜头组装治具14相对应且设置在所述基座11上的第一、第二、第三推杆15、 16、 17 。优选在,在所述第一、第二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 13及所述镜头组装治具14与基座11之间 还分别设置有一弹性件18、 19、 10,用于缓冲来自相对应的第一、第二、第三推杆15、 16、 17的冲力。
所述镜头模组20包括一个镜筒21、 一个光学元件组22以及一个间隔环23。 该镜筒2 l用来容置光学元件组22 ,其大小及形状由需要来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该镜头模组20的光学元件组22为一镜片组22,所述镜片组22包括第一、第 二、第三以及第四镜片221、 222、 223、 224,其形状与大小根据需要而设定,优选地,各个 镜片都可通过过盈配合而固定在一起。
所述间隔环23用于调整镜片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镜头模组的焦距。该间隔环23的形状与 大小根据需要而设定
所述基座ll固定在机台(图未示)上,该基座11包括一个上基座111和一个下基座112, 且上、下基座lll、 112可以在机台的控制下移动,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三推杆15、 16、 17设置在上基座111上,第一、第二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 13以及镜头组装治具14设置在下 基座112上。
所述第一、第二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 13用于将分散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镜片 221、 222、 223、 224组装为一个镜片组22。鉴于所组装的光学元件的所能承受的压力,本实 施例中提供了两个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 13来将各光学元件组装在一起,以保证待组装光学 元件不在组装时被压坏。可以理解的是,在保证所要组装的光学元件完好的情况下,所述镜 头组装系统可以只设置一个光学元件组装治具,即通过一个光学元件组装治具将所有分散的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镜片221、 222、 223、 224以及间隔环23组装在一起。可以理解,可 视镜片数量的多少可适当增减光学元件组装治具的数量,如三个、四个或更多。
以第一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为例来说明该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的结构及组装原理。该光 学元件组装治具12包括一个筒体121、 一个与该筒体121共轴设置的套筒122以及一个套设在 该套筒122之中的缓冲杆123。
所述筒体121的内径等于第二镜片222的最大直径,用于容置该第二镜片222。该筒体 121的轴向长度根据需要而设定。
所述套筒122优选地与筒体121—体成形,当然可以以其他方式固定相连,比如螺纹连接 或粘接。该套筒122的轴向长度根据需要而设定。
该套筒122的内径大于第一镜片221的最大直径,且相对于所述筒体121的一端设有一通 孔1221。该通孔1221的直径小于套筒122的内径。
所述缓冲杆123贯穿于所述套筒122之通孔1221中,该缓冲杆123包括一个柱体1231和一 个与该柱体1231相连的端部1232。所述柱体1231优选地与该端部1232—体成形且该缓冲杆 123的轴向长度小于套筒122的轴向长度。
该端部1232套设在套筒122中,且该端部1232的径向直径大于套筒122的通孔1221的直径 且小于套筒122的内径,以保证该顶杆123不会从所述套筒122中滑出。
该柱体1231套设在套筒122的通孔1221中,且该柱体1231的直径小于套筒122的通孔 1221的直径。
所述推杆15优选地为一圆柱形,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如方形、长方形或 中空柱体。该推杆15设置于朝向第一筒体121的一端且与该筒体121共轴间隔设置于机台(图 未示)的上基座112上,并可在机台的控制下,可沿该推杆15的轴向方向活动。
所述弹性件18可以为一弹簧,设置在该第一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与下基座111之间且套 设在缓冲杆123上,用于缓冲来自推杆15的瞬间冲力,以防止推杆15压坏所抵的光学元件。
该弹性件18的内径大于所述缓冲杆123的柱体1231的直径且小于第二筒体122的外径。在 该弹性件18的硬度选用上,应保证所述缓冲杆123在推杆15的冲力下不会顶住在筒体121中所 容置的朝向该推杆15的光学元件,如第一镜片221,以防止该缓冲杆123在推杆15的冲力下压 坏该光学元件。
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3与上述的第一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结构与组装原理相同, 包括与镜片222相配合的两个筒体131、 134、 一个与该筒体134共轴设置的套筒132以及一个 贯穿于该套筒132之中的缓冲杆133,同时在该缓冲杆133上及在筒体134与下基座112之间设
有一个弹性件19。
所述筒体131的直径大于筒体134的直径且与该筒体134相连,所述筒体134与套筒132相 连,优选地,筒体131、 134以及套筒132—体成形,当然可以以其他方式固定相连,比如螺 纹连接或粘接。
所述镜头组装治具14包括一个第一筒体141、 一个与该第一筒体141固定相衔接且共轴设 置的第二筒体142以及一个套设于该第二筒体142之中的顶杆143。
所述第一筒体141的内径等于所述镜头模组20的镜筒21的外径,用于容置该镜筒21。该 第一筒体141的轴向长度根据需要而设定。
所述第二筒体142优选地与第一筒体141一体成形,当然可以以其他方式固定相连,比如 螺纹连接或粘接,只要保证在作业时第一筒体141与第二筒体142不会相对运动。该第二筒体 142的轴向长度根据需要而设定。
该第二筒体142相对于所述第一筒体141的一端设有一通孔1421,该通孔1421的直径小于 第二筒体142的内径。
该第二筒体142之内径与镜头模组20的镜片组22中外径最大的镜片外径相等,以保证组 装好的光学元件不易活动。该第二筒体142的内径小于第一筒体141的内径,以与第一筒体 141配合形成平台1422,该平台1422用于放置未组装镜片组22的镜筒21。
该平台1422的径向厚度由所述第一筒体141与第二筒体142的内径差决定。
所述顶杆143贯穿于所述第二筒体142之通孔1421中。该顶杆143的形状与如上所述的缓 冲杆123—样,即包括一个端部1431和一个柱体1432,其设置情况也与该缓冲杆123的设置情 况一样,即保证该顶杆不从所述第二筒体l42中滑出。
该顶杆143还具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用于将容置于第二筒体142中的镜片组22从第二筒体 142的相对于通孔1421的开口中顶出,以把组装在一起的镜片组22置入放置在第一筒体141的 镜筒21中。
所述推杆17与上述推杆15、 16的作用及设置位置基本相同,在此不作累述。 所述弹性件10之形状与上述弹性件18相同,在此也不作累述,但该弹性件10除缓冲作用 外,还具有另外一个作用,即在组装时,推杆17把第一筒体141及第二筒体142推向下基座 112,在把镜头模组20的镜片组22顶入镜筒21后,当所述推杆17不再施力给镜筒21,并朝远 离下基座112的方向移动时,利用该弹性件10将所述第一筒体141及第二筒体142朝远离下基 座112的方向顶出,以便于下一次组装。
请参阅图3,以上述实施例为例,利用该镜头组装系统为镜头模组20组装待组装元件如镜筒21、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镜片221、 222、 223、 224以及间隔环23。该组装方法包括 下列步骤
步骤一提供上述的镜头组装系统,包括一个基座ll、 一个第一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 一个第二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3、 一个镜头组装系统14、第一、第二、第三推杆15、 16、 17各 一个以及在所述第一、第二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 13及所述镜头组装治具14与基座11的下基 座112之间分别设置的一个弹性件18、 19、 10;
步骤二提供上述的镜头模组20中的待组装元件,包括一个镜筒21和待组装的第一、第 二、第三、第四镜片221、 222、 223、 224以及间隔环23。
步骤三先在第一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中组装第一、第二镜片221、 222,即先把第二镜 片222容置在筒体121中,再将第一镜片221放置在第二镜片222上,然后利用推杆15抵住第一 镜片221,并使该推杆15朝靠近下基座112的方向移动,以将与该第二镜片222相配合的第一 镜片221与第二镜片222组装在一起。
步骤四将在第一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中组装在一起的第一、第二镜片221、 222容置在 第二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3的筒体134中,然后将第三镜片223放置在第二镜片222上,最后利 用推杆16将与第二镜片222相配合的第三镜片223与第二镜片222组装在一起。与此同时,为 第一光学元件组装治具放置要组装的另外一个镜头模组的第一、二镜片。
步骤五在第二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3中组装间隔环23以及第四镜片224,即先将间隔环 23及第四镜片224放置在第三镜片223上,然后再利用推杆16将与第三镜片223相配合的间隔 环23及第四镜片224和该第三镜片223组装在一起,此时, 一个镜片组22便组装完成。与此同 时,重复步骤三,即利用推杆15将与另外一个镜头模组的第二镜片相配合的第一镜片与该第 二镜片组装在一起。
步骤六将组装在一起的镜片组22置入镜头组装治具14的第二筒体142中,并将镜筒21 置入第一筒体141中,最后利用推杆17抵住第一筒体141中的镜筒21,并使该推杆17朝靠近下 基座11方向移动直到所述镜片组22全部置入镜筒21为止。与此同时,重复步骤二至五,即完 成另外的镜片组的组装,以便进行后续组装工序。
如此在镜头组装治具14上完成对整个镜头模组20的组装,与此同时,在第二光学元件组 装治具13上将第二个镜头模组的镜片组组装在一起,在第一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上将第三个 镜头模组的第一、第二镜片组装在一起。
上述镜头组装治具14是采用倒装方法将镜片组22装入镜筒21中,可以理解的是,该镜头 组装治具14也可以采用顺装方法组装镜头模组20,即先在第一、第二光学元件组装治具12、13中把各个镜片组装为一个镜片组22,同时将镜筒21放置入镜头组装治具14之第一筒体141 中,然后把组装好的镜片组22利用推杆17将该镜片组22压入镜筒21中,从而完成该镜头模组 20的组装。
在上述整个镜头模组的组装过程中,每一次组装作业所需要的工时由所述整个工作站中 组装工时最长的工站所确定。
该镜头组装系统由于整个作业过程中,组装光学元件、将组装好的光学元件置入镜筒中 是同时进行的,且物料没有在工作台外暂留,也没有人工的运送造成的工时损失,因此在节 省人工的同时,节约了工时,从而提高了镜头模组的组装生产率。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只要其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 效果,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镜头组装系统,用于组装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基座、一个设置在该基座上的镜头组装治具、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基座上的光学元件组装治具以及至少两个推杆,所述光学元件组装治具与所述镜头组装治具间隔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镜头组装治具及光学元件组装治具相对应且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光学元件组装治具利用相应的推杆将若干个分散的光学元件组装成一个光学元件组,所述镜头组装治具利用相应的推杆将组装在一起的光学元件组置入镜筒中。
全文摘要
一种镜头组装系统,用于组装镜头模组。该镜头组装系统包括一个基座、一个设置在该基座上的镜头组装治具、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基座上的光学元件组装治具以及至少两个推杆。所述光学元件组装治具与所述镜头组装治具间隔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镜头组装治具及光学元件组装治具相对应且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光学元件组装治具利用相应的推杆将若干个分散的光学元件组装成一个光学元件组。所述镜头组装治具利用相应的推杆将组装在一起的光学元件组置入镜筒中。该镜头组装机将若干个原先分散的组装治具整合在一个镜头组装系统中,在镜头模组的组装过程中节省了工时,减少了人力要求,从而提高了镜头模组的组装效率。
文档编号G02B7/02GK101206292SQ200610201359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1日
发明者王金清, 陈嘉鸿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