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式升降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60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立式升降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用手提起上端支承部件、或使用电动机等致 动器使其上升,由此使屏向上方展开、向下方按压上端支承部件、利 用上述致动器的力使已展开的屏巻绕并收纳在外壳内从而进行搬运的 自立式升降屏。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自立式升降屏,例如,在将上部侧臂与下部侧臂枢轴支 承连结而形成的伸縮式的连杆机构分成左右两侧的状态下,分别将连 结有屏的上端的上端支承部件与在外壳内设置的底座部件枢轴支承连 结,将被配置在左侧的角筒状的上部侧臂与被配置在同一侧的角筒状 的下部侧臂的枢轴支承连结部相对于上端支承部件的左右中心部配置 在右侧,并且,将被配置在右侧的上部侧臂与被配置在同一侧的下部 侧臂的枢轴支承连结部相对于上端支承部件的左右中心部配置在左 侧,在下部侧臂与底座部件之间设置作为用于使下部侧臂向上方移动 施力的施力单元的气弹簧,将屏巻绕在外壳内的巻绕部件上,由此, 能够使上部侧臂和下部侧臂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折叠并收纳在外壳内的 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l:国际公开第03/100519号小册子(参照图5、图7)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 ,在已将屏巻起的状态下,在外壳内的空间内, 沿着上下方向从上方开始依次收纳有上部侧臂、下部侧臂、气弹簧这3 个部件,因此,外壳整体在上下方向上高度高,例如,在搬运屏时或 者不使用屏而保管屏时等,变得不利。
另外,盒整体的重心变高,在将屏立起并使用时有可能倾倒,变 得不利,因此,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而做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有利于搬送和保管、而且难以倾倒的自立式升降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立式升降屏,其特征在于
在底座部件上安装有用于巻绕屏的巻绕部件,通过上部侧臂与下 部侧臂枢轴支承连结而构成为大致X字状或大致菱形状的伸縮式的连 杆机构,将连结有上述屏的上端的上端支承部件与上述底座部件连结, 在该下部侧臂与上述底座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使上述下部侧臂向上方 移动施力的施力单元,将该下部侧臂构成为在上述上部侧臂与上述下 部侧臂在上下方向上折叠的收纳状态下其下面开放并且截面形状为大 致〕字状或者反L字状,配置该施力单元,使得在上述收纳状态下, 上述施力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进入上述下部侧臂的内侧的空间。
通过如上所述将下部侧臂构成为截面形状为大致-字状或者大致 反L字状,能够将处于收纳状态的下部侧臂的内侧的空间的一部分或 者全部作为施力单元的配置空间利用,从而能够将外壳内的上下方向 的收纳空间縮小相应的量。
可以以前低后高的倾斜姿势配置该施力单元,使得在上述下部侧 臂的收纳状态下,上述施力单元的施力方向为斜下方。
可以使用气弹簧作为上述施力单元。
为了将上述伸縮式的连杆机构构成为大致X字状,将被配置在上 述屏左右宽度方向左侧的上部侧臂与被配置在同一侧的下部侧臂的枢 轴支承连结部相对于上述上端支承部件的左右中心部配置在右侧,并 且,将被配置在上述屏左右宽度方向右侧的上部侧臂与被配置在同一 侧的下部侧臂的枢轴支承连结部相对于上述上端支承部件的左右中心 部配置在左侧,在上述左右的上部侧臂和上述左右的下部侧臂中的至 少一个上安装滑动自由的滑动部件,将这些左右的滑动部件连结,使 得它们在上述屏的位于上述屏左右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上下的垂线上 相对旋转自由。
通过将下部侧臂构成为截面形状为大致^字状或者大致反L字状,
能够将处于收纳状态的下部侧臂的内侧的空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 施力单元的配置空间利用,从而能够将外壳内的上下方向的收纳空间 縮小相应的量。因此,不仅有利于搬送和保管,而且也能够使重心下
降,从而,能够提供一种难以倾倒、并且能够不需要防止倾倒用的脚 等的自立式升降屏。
以前低后高的倾斜姿势配置施力单元,使得在下部侧臂的收纳状 态下,施力单元的施力方向为斜下方,由此,能够向使下部侧臂下降 的方向施力,因此,在以水平姿势安装施力单元的施力方向为水平方 向的中立时,能够可靠地避免施力单元的施力方向被难以预料地改变 为朝向上方侧从而导致下部侧臂向上方立起,而且,能够制造成商品 价值高的产品。
作为上述施力单元,可应用气弹簧。
为了将上述伸縮式的连杆机构构成为大致X字状,将被配置在上 述屏左右宽度方向左侧的上部侧臂与被配置在同一侧的下部侧臂的枢 轴支承连结部相对于上述上端支承部件的左右中心部配置在右侧,并 且,将被配置在上述屏左右宽度方向右侧的上部侧臂与被配置在同一 侧的下部侧臂的枢轴支承连结部相对于上述上端支承部件的左右中心 部配置在左侧,在上述左右的上部侧臂和上述左右的下部侧臂中的至 少一个上安装滑动自由的滑动部件,将这些左右的滑动部件连结,使 得它们在上述屏的位于上述屏左右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上下的垂线上 相对旋转自由,由此,不仅能够使连杆机构平滑地并且稳定地伸縮动 作,而且能够形成限制屏的上端位置的限制部件。另外,通过使左右 的上部侧臂和上述左右的下部侧臂两者配备滑动部件,能够抑制在左 右的上部侧臂之间以及上述左右的下部侧臂之间发生的前后的摇晃等 所引起的振动。


图1是将屏立起后的升降屏的正面图。
图2是将屏立起后的升降屏的背面图。
图3是将屏立起后的升降屏的部分截面的侧面图。
图4是将屏巻起后的状态的升降屏的纵截面图。
图5是将屏巻起后的状态的升降屏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气弹簧的安装部的纵截面图。
图7是表示气弹簧的安装部的横截面图。
图8 (a)是表示使外壳的底面与地面接触并将屏立起之前的状态 的升降屏的侧面图,(b)是表示使外壳的背面与地面接触并将其立起 后的状态的升降屏的侧面图。
图9是表示卡止保持部件的安装部的主要部分的纵截背面图。 图IO是表示卡止保持部件的安装部的主要部分的纵截侧面图。 图11是表示卡止保持部件的安装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在上部侧臂与下部侧臂的枢轴支承连结部切断而得到的主 要部分的纵截侧面图。
图13是在安装滑动部件的部位切断而得到的升降屏的纵截侧面图。
图14是在上下两臂上安装滑动部件后的升降屏的背面图。 图15是在上下两臂上安装滑动部件后的主要部分的背面图。 图16是在上下两臂上安装滑动部件后的升降屏的纵截侧面图。
符号说明
1屏
2升降屏
3外壳
3A底座部件
突起部
3B前侧上板部
3C端部盖
3D支架
3E支架
3G盖部
3K后面
3S开口
3Y底面
4上端支承部件
5连杆机构
6抓手部
7把手
7A下面
7T突出部(接地部)
8安装部件
9管
10卡止片
11上部侧臂
12支架
13下部侧臂
13A顶板部
13B纵板部(上下板部)
13K空间
15连结部件
16、 16气弹簧
16A前端部
16B固定侧基端部
17卡止保持部件
18螺钉
19突出片
20本体部
21卡止片
22卡止爪
23螺旋弹簧
24突起
25、 26滑动部件
26A壳本体
26B连结板部
27A壳本体
27B连结板部
28螺钉
29销
30突起部
30A壳本体
3 OB连结板部
31A壳本体
31B连结板部
32螺钉
33销
34弹性体
35固定部件
36部件
F地面
H壁面
S垂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 图5表示收纳有屏(可以是图示以外的尺寸(大小))1的、 便携式的、轻量、小型(轻便型)的自立式手动升降屏(以下称为升 降屏)2。此外,在以下,将用于收纳图1所示的升降屏2的外壳3的 长度方向(屏左右宽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与上述外壳3的长度 方向(屏左右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来进行说明。上述 升降屏2包括用于巻绕并收纳上述屏1的上述外壳3;和被配置在上 述屏1的背(后)面侧,并且在连结有该屏1的上端的上端支承部件4 的左右两端部,将上端枢轴支承连结而形成X字状的伸縮式的连杆机 构5。在此,表示了利用手动力立起或巻绕屏1的结构,但是,也可以 利用电动机等致动器的力对屏1进行操作。
为了使上述屏1和连杆机构5相对于外壳3进出,上述上端支承 部件4被兼用作用于将在该外壳3上形成的开口 3S关闭的截面形状为 大致^字状的盖部件。对形成有切口 6A的抓手部6进行螺钉固定,通 过将手指伸入上述上端支承部件4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并使指尖与 上端支承部件4的凹部卡止,能够将该切口 6A向上方拉伸,通过抓住 该抓手部6并向上方拉伸,如图i 图3所示,可以成为使屏1向上方
立起的使用姿势,如图4和图5所示,能够将屏1巻绕并收纳在外壳3 内并且以在上下方向上折叠的状态收纳连杆机构5的上部侧臂11与下 部侧臂13。也能够将上端支承部件4兼用作上述抓手部6。
如图9 图11所示,在上述外壳3的左右两侧配设有从侧面看大 致为梯形的合成树脂制的2个卡止保持部件17,用于通过将作为上述 盖部件的上端支承部件4关闭从而与该上端支承部件4的卡止部卡止 并且保持该关闭姿势。具体地说,卡止保持部件17架设在从后述的底 座部件3A向上方呈钩形状在外壳3的长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突出 的前后一对突起部3a、 3a的上表面之间,并用2个螺钉18、 18固定。 在此,为了实现轻量化,用合成树脂构成卡止保持部件17,但是也可 以用木材或金属构成。另外,也能够设置1个或3个以上的卡止保持 部件17而实施。
上述上端支承部件4的卡止部由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相互相对地突 出的钩形状的一对突出片19、 19构成,上述卡止保持部件17包括被 固定在上述外壳3上的本体部20、和能够向与该本体部20相互接近的 一侧自由移动地设置的一对纵向长的形状的卡止片21、 21,在该一对 卡止片21、 21中设置有卡止爪22,随着上述上端支承部件4的姿势改 变为关闭姿势,该卡止爪22与该突出片19、 19接触并且使上述一对 卡止片21、 21向接近的一侧移动,该突出片19、 19通过,接触被解 除,由此,使该一对卡止片21、 21返回到分离的一侧,为了阻止该突 出片19、 19向上方移动而卡止,并且,随着被卡止保持为上述关闭姿 势的上端支承部件4的上方的姿势改变为开放姿势,该卡止爪22使上 述一对卡止片21、 21向接近的一侧移动,并且为了解除与突出片19、 19的卡止,在作为与接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越向端部侧越变 细,用于接触操作,从侧面看呈山形状。在上述卡止片21、 21的接近 的各个侧端上,设置有用于卡止保持螺旋弹簧23的圆形的突起24。在 此,使用螺旋弹簧23能够可靠地使卡止片21、 21复位,但也可以是 板簧,也可以代替将螺旋弹簧23或板簧省略,而用板簧构成卡止片21 、 21本身。在此,利用能以下端部为中心自由摇动的构件构成卡止片21、 21,由此,具有能够将结构简化的优点,但也可以以能够接近分离的 方式滑动(移动)自由地通过导向部件(未图示)设置卡止片21、 21。
因此,随着上端支承部件4的上方从开放姿势改变为关闭姿势,
突出片19、 19的下端与卡止爪22、 22接触,利用卡止爪22、 22的锥 面的引导作用而使其抵抗螺旋弹簧23的弹性力并使其向接近的一侧移 动,越过卡止爪22、 22的前端,由此,卡止爪22、 22利用螺旋弹簧 23的弹性力而返回至初始位置,如图10所示,突出片19、 19成为与 卡止爪22、 22的下端卡止的状态,上端支承部件4被卡止固定。通过 从该卡止状态将上端支承部件4立起,突出片19、 19向上压卡止爪22、 22的锥面,由此,使卡止爪22、 22抵抗螺旋弹簧23的弹性力而向接 近的一侧移动,将卡止解除,由此,能够将上端支承部件4向上方的 开放姿势立起。
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外壳3包括使用未图示的弹簧,在向 一个方向旋转(巻绕)施力的状态下安装并支承作为用于巻绕屏1的 巻绕部件的圆筒状的巻绕管9的截面形状大致为L字状的底座部件 3A;装卸自由地与该底座部件3A的前方上端卡止,并向上方延伸为 圆弧状的前侧上板部3B;用于将在该底座部件3A和前侧上板部3B的 左右两端形成的开口部关闭的左右一对的端部盖3C、 3C;和被安装在 上述底座部件3A的前面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并且向前方延伸的截面 形状为L型的搬运用的把手7,但并不限定于图中所示的结构。通过将 在上述各端部盖3C的前端部嵌入的圆形的盖部3G从内侧向外侧挤出 并拆下,利用通过在端部盖3C上形成的开口而被插入的螺丝刀将未图 示的螺丝松开,将上述前侧上板部3B卸下,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屏l 的巻绕管9取下,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屏1的更换等优点。
将该外壳3构成为姿势能够自由地改变为非使用姿势(参照图8 (b))和水平使用姿势(参照图8 (a),在图中使外壳3的后面3K与 壁面接触,但也可以是有间隙的状态),该非使用姿势是使上述外壳3 的大致扁平的后面3K与地面F接触并且使该外壳3的底面3Y与壁面 H接触(也可以是有间隙的状态)的以上下姿势而立起的姿势,该水 平使用姿势是使该外壳3的大致扁平的底面3Y与地面F接触从而能够 使上述屏1向上方立起的姿势,在上述外壳3的水平使用姿势下从该 外壳3的前面向前方突出的上述把手7,以突出部7T的下面7A(位于 最前方的下面)和该外壳3的底面3Y与地面F接触的状态设置,该突
出部7T从该把手7的下面之中的在前端并位于左右两端的部位的下面 向下方突出并构成接地部,在将屏1立起的使用姿势的情况下,该把
手7兼用作即使不在外壳3的前后配置特别的支承脚也能够可靠地避 免屏1倾倒的接地部。在此,表示了将把手7设置在外壳3的左右方 向的大致中央的情况,但是,也能够设置在靠近左右任何一个的位置, 或者设置多个把手7。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把手7中形成有突出部 7T,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把手7的整个下面向下方突出从而把手7的 整个下面与地面接触,或者,也可以在把手7上安装另外形成的突出 部。另外,上述把手7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是图中所示以外的形状和 大小。通过使如图8 (a)所示从侧面看前后尺寸比上下尺寸大的外壳 3处于如图8 (b)所示的立起的非使用姿势,与图8 (a)所示的水平 使用姿势相比,能够縮小外壳3在地面F上的设置空间,从而在使用 方面变得有利。此时,把手7朝向上方,因此,能够立即抓住把手7 而迅速地移动至其它场所。在此,使把手7与上述抓手部6设置在外 壳3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的同一位置,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在握住把 手7使升降屏2移动之后,能够立即抓住抓手部6而将屏1立起,但 也可以将两者6、 7配置在不同的位置。
如图4所示,将上述屏1的一端(上端)固定在具有与屏1的左 右宽度大致相同长度的板状的卡止片10上,使该卡止片10卡止保持 在上述上端支承部件4上,由此,能够使屏1的上端与上端支承部件4 连结,但是也可以利用其它的方法进行连结。
对上述X字状的连杆机构5进行说明,如图2 图4、图6、图7 和图9所示,将左右的角筒状(也可以是圆筒状等)的金属制(只要 具有与金属大致同等的强度,也可以是其它的材料)的上部侧臂11、 11的上端,通过支架12分别与上述上端支承部件4的左右两端部(只 要是它们周边,也可以是从两端部稍微靠近中央侧的部位)枢轴支承 连结,将下面开放且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字状的左右的金属制(只 要具有与金属大致同等的强度,也可以是其它的材料)的下部侧臂13、 13的下端分别与支架3E、 3E (也可以兼用底座部件3A)枢轴支承连 结,该支架3E、 3E被固定在从上述底座部件3A向上方呈钩形状在外 壳3的长度方向大致整个区域上突出的前后一对突起部3a、 3a之间的
特定的两个位置(接近外壳的左右两端的位置),通过将上述左右的上 部侧臂11、 11的下端与上述左右的下部侧臂13、 13的上端在同一侧 彼此分别枢轴支承连结,构成伸缩自由的X字状的连杆机构5。通过
如前所述将上部侧臂11、 11的上端与接近上端支承部件4的左右两端
的位置枢轴支承连结,具有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屏1的升降的优点, 但是,根据情况,也可以将上部侧臂ll、 11的上端与接近左右方向中
央的位置枢轴支承连结。在此,将下部侧臂13、 13形成为由扁平的顶 板部13A和从该顶板部13A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两端向正下方 垂下的左右一对的上下板部(纵板部)13B、3B构成的截面形状为大 致〕字状,但也可以形成为下面和前后的上下面中的任一个开放的截 面形状为大致L字状。在此,表示了 X字状的连杆机构5,但也可以 将4根臂呈大致菱形形状枢轴支承连结。图6所示的34是用于在收纳 下部侧臂13、 13时,与下部侧臂13、 13的顶板部13A、 13A的下面 接触以进行位置限制并且吸收接触时的撞击声的弹性体(橡胶),该弹 性体34被突出设置在通过被固定在前后一对突起部3a、 3a之间的后 述的支架3D而安装的固定部件35的上端。另外,图9所示的36是用 于接收上部侧臂11、 11的接收部件,该接收部件36被螺钉固定在下 部侧臂13、 13上。
详细地说,将上述左右的上部侧臂11、 ll的上端,在使位置向前 后移动以使在左右方向看不重复的状态下,与上述上端支承部件4的 左右两端部(只要是它们周边,也可以是从两端部稍微靠近屮央侧的 部位)枢轴支承连结,将上述左右的下部侧臂13、 13的下端,在使臂 的位置向前后移动以使在左右方向不重复的状态下,与安装在接近上 述外壳的左右两端的位置的支架3E、 3E (只要是它们周边,也可以是 从两端部稍微靠近中央侧的部位)枢轴支承连结,将上述左右的上部 侧臂11、 11的下端与上述左右的下部侧臂13、 13的上端通过能够外 嵌的加固用的连结部件15、 15在同一侧彼此枢轴支承连结,由此构成 伸缩自如的上述连杆机构5。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左右的下部侧臂13、 13上分别安装由 前后一对的分割壳构成的2个滑动部件25,将这些左右的滑动部件25、 25连结,使得它们在前后方向上和在位于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的上下
的垂线S上相对旋转自由,由此能够使左右的连杆机构5、 5平滑地并
且稳定地伸縮动作。另外,通过安装滑动部件25,具有能够限制屏1 的上端位置的优点。在此,在下部侧臂13、 13上安装滑动部件25、 25, 但也可以在上部侧臂11、 11上安装滑动部件,如图13 图16所示, 当在下部侧臂13、 13和上部侧臂11、 11两者上安装滑动部件25、 25、 26、 26的情况下,具有能够抑制在左右的上部侧臂11、 ll之间以及上 述左右的下部侧臂13、 13之间发生的前后的摇晃等所引起的振动的优 点。
如图13和图15所示,构成上述位于上方的滑动部件26的上述一 个分割壳由覆盖比上述上部侧臂11的外周的一半略窄的部分的大致〕 字状的壳本体26A、和从该壳本体26A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的连结板 部26B构成,另一个分割壳由覆盖比上述另一个上部侧臂11的外周的 一半略窄的部分的大致〕字状的壳本体27A、和从该壳本体27A的上 端部向上方延伸的连结板部27B构成,使2个壳本体26A、 27A重合, 并且,用一对螺钉28、 28将重合的连结板部26B、 27B连结并固定, 但也可以使用卡止机构、粘接剂等形成一体。另外,在上述一个壳本 体26A的连结板部26B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保持有用于将两个滑 动部件26、 26相对旋转自由地枢轴支承连结的销29。在此,通过使用 销29,能够在摩擦少的状态下进行滑动部件26、 26的相对旋转,但也 可以使用销29以外的构件。因此,如图13所示,将通过销29而旋转 自由地被枢轴支承连结的滑动部件26、 26滑动自由地外嵌固定在上部 侧臂ll、 11上,由此,在将屏1从使用姿势切换至收纳姿势时,上部 侧臂11、 11在任意的高度位置总是处于以左右对称的状态由滑动部件 26、 26连结的状态,因此,能够使左右的连杆机构5、 5总是平滑地并 且稳定地动作。当上部侧臂ll、 11处于作为收纳姿势的水平姿势的状 态时,上述滑动部件26、 26成为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自由状态,但 该滑动部件26、 26与在上部侧臂11、 11上设置的突起部30、 30 (参 照图14)接触,由此,滑动部件26、 26的移动被阻止,从而能够将滑 动部件26、 26维持在该位置(垂线S上)。通过这样利用突起部30、 30来限制滑动部件26、 26的位置,在将屏1从收纳姿势切换为使用姿 势的情况下,具有能够立即改变姿势而不需使滑动部件26、 26移动至
规定位置(垂线S上)的优点,也可以将突起部30、 30省略。利用橡 胶等弹性材料构成上述突起部30、 30,当由于某种原因而向关闭姿势 的上端支承部件4施加负荷时,利用在上部侧臂ll、 ll的上面上设置 的突起部30、 30接收上端支承部件4,由此,突起部30、 30能够作为 缓冲材料起作用。
另外,构成上述位于下方的滑动部件25的上述一个分割壳由覆盖 上述下部侧臂13的外周的大致一半与下方的开口部的大致一半的大致 〕字状的壳本体30A、和从该壳本体30A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的连结 板部30B构成,另一个分割壳由覆盖上述另一个下部侧臂13的外周的 大致一半与开口部的大致一半的-字状的壳本体31A、和从该壳本体 31A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的连结板部31B构成,使2个壳本体30A、 31A重合,并且,用一对螺钉32、 32将重合的连结板部30B、 31B连 结固定,但也可以使用卡止机构、粘接剂等形成一体。另外,在上述 一个壳本体30A的连结板部30B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保持有用于 将两个滑动部件25、 25相对旋转自由地枢轴支承连结的销33。在此, 通过使用销33,能够在摩擦少的状态下进行滑动部件25、 25的相对旋 转,但是也可以使用销33以外的构件。因此,如图13所示,将通过 销33而旋转自由地被枢轴支承连结的滑动部件25、 25滑动自由地外 嵌固定在下部侧臂13、 13上,由此,在将屏1从使用姿势切换至收纳 姿势时,下部侧臂13、 13在任意的高度位置总是处于以左右对称的状 态由滑动部件25、 25连结的状态,因此,能够使左右的连杆机构5、 5 总是平滑地并且稳定地动作。如图6所示,当下部侧臂13、 13处于作 为收纳姿势的水平姿势的状态时,上述滑动部件25、 25成为能够沿水 平方向移动的自由状态,该滑动部件25、 25与气弹簧16、 16的上端 的大致〕字状的作为制动器部件的安装部件8、 8 (在图中仅表示其中 一个)接触,由此,滑动部件25、 25的移动被阻止,从而能够将滑动 部件25、 25维持在该位置(垂线S上)。通过这样利用安装部件8、 8 来限制滑动部件25、 25的位置,在将屏1从收纳姿势切换为使用姿势 的情况下,具有能够立即改变姿势而不需使滑动部件25、 25移动至规 定位置(垂线S上)的优点,但也可以将安装部件8、 8省略。另外, 通过利用安装部件8、 8兼作为滑动部件25、 25的制动器部件(位置
限制部件),具有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的优点,但也可以利用其它的部件
构成。用螺钉取代上述销29、 33,能够调节滑动部件25、 25或者26、 26的前后的间隔,由此,具有能够调节屏1的前后方向的立起角度的 优点。
因此,在从将上述升降屏2立起并使其展开的状态将其收纳在外 壳3内时,通过握住上述上端支承部件4并将其向下压,使连杆机构5、 5縮短,g卩,当升降屏倾倒以使上部侧臂11、 11和下部侧臂13、 13变 为水平姿势时,滑动部件25、 25、 26、 26跟随上部侧臂11、 11和下 部侧臂13、 13的摇动而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同时,向图15的箭 头方向滑动(移动),结果,在垂线S上向下方移动,由滑动部件25、 25、 26、 26使上部侧臂11、 11和下部侧臂13、 13向同一角度摇动, 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屏1的下压。此外,在将上述升降屏2从收纳 状态立起时,滑动部件25、 25、 26、 26使上部侧臂11、 11和下部侧 臂13、 13向与上述相反的一侧滑动(移动),结果,在垂线S上向上 方移动,由滑动部件25、 25、 26、 26使上部侧臂11、 11和下部侧臂 13、 13向同一角度摇动,由此能够稳定地将屏1立起。
如图2 图4、图6所示,在下部侧臂13、 13的长度方向大致中 央位置安装的安装部件8、 8与被固定在上述前后一对突起部3a、 3a 之间的特定的两个位置(与上述支架3E、 3E相比更靠近外壳的中央部 的位置)的支架3D、 3D之间,分别安装有作为用于使上述下部侧臂 13、 13向上方移动施力(按压施力)的施力单元的气弹簧(也可以是 其它的结构)16、 16,由此,能够使屏l缓慢地下降,并且能够使屏l 保持在任意高度的位置。
如上所述,下部侧臂13、 13的下面开放,因此,在上述收纳状态 下,上述气弹簧16、 16进入上述下部侧臂13、 13的内侧的空间13K、 13K中,在水平方向上看,不会从该下部侧臂13、 13的纵板部13B、 13B向下方突出。在此,气弹簧16、 16整体进入下部侧臂13、 13的 内侧的空间13K、 13K中,由此,能够将外壳3内的上下方向的空间 抑制得比较紧凑,所以优选,但也可以是仅气弹簧16、 16的一部分进 入下部侧臂13、 13的内侧的空间13K、 13K中的结构。
在上述收纳状态下,将气弹簧16、 16配置成前低后高的倾斜姿势,
使得气弹簧16、 16的施力方向(将下部侧臂13、 13向上方按压的方 向)朝向斜下方,但是也可以将其配置在水平方向上。通过这样将气 弹簧16、 16配置成前低后高的倾斜姿势,向关闭侧对上端支承部件4 施力,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上端支承部件4难以预料地向上方移动 而使屏1被立起。
在此,将气弹簧16、 16的固定侧基端部16B安装在下部侧臂13、 13上,将可动侧(伸縮侧)前端部16A安装在支架3D上,但也可以 相反地安装。优选使用气弹簧16、 16作为施力单元,但也可以使用流 体压缸、螺旋弹簧等。
如上所述,气弹簧16、 16整体进入下部侧臂13、 13的内侧的空 间13K、 13K中,由此,能够将外壳3的上下方向的空间抑制得较小, 如图4所示,在将4个臂11、 11、 13、 13与气弹簧16、 16配置在外 壳3的后侧空间中、并且将屏1巻绕并收纳在外壳3的前侧的空间中 时,能够使上下高度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为相同高度,能够降低外壳3 的重心。除了前后尺寸比上下尺寸大的稳定性好的外壳3之外,通过 将上述把手7用作接地部,能够可靠地阻止立起的屏1倾倒。
权利要求
1.一种自立式升降屏,其特征在于在底座部件上安装有用于卷绕屏的卷绕部件,通过上部侧臂与下部侧臂枢轴支承连结而构成为大致X字状或大致菱形状的伸缩式的连杆机构,将连结有所述屏的上端的上端支承部件与所述底座部件连结,在该下部侧臂与所述底座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部侧臂向上方移动施力的施力单元,将该下部侧臂构成为在所述上部侧臂与所述下部侧臂在上下方向上折叠的收纳状态下其下面开放并且截面形状为大致コ字状或者反L字状,配置该施力单元,使得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施力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下部侧臂的内侧的空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立式升降屏,其特征在于 以前低后高的倾斜姿势配置该施力单元,使得在所述下部侧臂的收纳状态下,所述施力单元的施力方向为斜下方。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立式升降屏,其特征在于 使用气弹簧作为所述施力单元。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立式手动升降屏,其特征在于 为了将所述伸縮式的连杆机构构成为大致X字状,将被配置在所 述屏左右宽度方向左侧的上部侧臂与被配置在同一侧的下部侧臂的枢 轴支承连结部相对于所述上端支承部件的左右中心部配置在右侧,并 且,将被配置在所述屏左右宽度方向右侧的上部侧臂与被配置在同一 侧的下部侧臂的枢轴支承连结部相对于所述上端支承部件的左右中心 部配置在左侧,在所述左右的上部侧臂和所述左右的下部侧臂中的至 少一个上安装滑动自由的滑动部件,将这些左右的滑动部件连结,使 得它们在所述屏的位于所述屏左右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上下的垂线上 相对旋转自由。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立式升降屏。在底座部件(3A)上安装有用于卷绕屏(1)的卷绕部件(9),通过上部侧臂(11)与下部侧臂(13)枢轴支承连结而构成为大致X字状的伸缩式的连杆(5),将连结有屏(1)的上端的上端支承部件(4)与底座部件(3A)连结,在下部侧臂(13)与底座部件(3A)之间设置有用于使下部侧臂(13)向上方移动施力的施力单元(16),将下部侧臂(13)构成为在上部侧臂(11)与下部侧臂(13)在上下方向上折叠的收纳状态下其下面开放并且截面形状为大致コ字状,配置施力单元(16),使得在收纳状态下,施力单元(16)的至少一部分进入下部侧臂(13)的内侧空间(13K)。
文档编号G03B21/56GK101116031SQ20068000460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0日
发明者古寺正之, 奥村正之 申请人:Os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