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97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盒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盒,所述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本 发明还涉及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应用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 主组件中的盒。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的其中 一个例子是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它是应用电子照 相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一种设备。这些设备例如包括电
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等)、 电子照相传真机以及电子照相文字处理机。
记录介质是其上形成图像的一种介质。关于记录介质的例子,有 记录片材、OHP片材等等。
盒意味着容器,其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并且在 其中放置着图像形成所必需的一些物质、装置等。盒的一个例子是处 理盒,在所述处理盒中整体地设有电子照相感光件以及充电装置、显 影装置和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在以单个箱子运输(尤其是商业上配送)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以及 用于成像设备的盒(多个盒)的组合的许多情况下,主组件和盒被分 别包裹,然后被一起包装在单个箱子中进行装运。较之成像设备主组 件与用于成像设备的盒被包装在单个装运箱子中的情况,以上布置要 求装运箱子在尺寸上更大,从而用于两个的装运成本更高。而且,在 购买成像设备之后,使用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两个东西从 箱子中拿出来并拆开包装;这就增加了在使用者能够实际使用产品之 前使用者所需的工作量。
因此,已经设计了一种成像设备,在运输期间,在处理盒(多个盒)安装在其主组件中的情况下,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门能够保
持关闭(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6-171407)。更特别地,该成像设备被 构造成弹性件能够被放置在主组件与处理盒之间以防止以下问题,即 在运输成像设备的过程中,由于主组件中的处理盒在主组件中改变位 置而损坏处理盒。因此,这种结构布置使得可以使用比已经使用的装 运箱子显著更小的装运箱子。换言之,这种结构布置能够在运输效率 方面改进成像设备以及用于成像设备的盒的组合。
已经设计了 一种彩色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被构造成处理盒能 够沿着与处理盒中感光鼓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 中或者从主组件中移除,并且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设有用于覆盖或 暴露主组件的开口的门,盒将要通过所述门被安装或者移除(美国专 利No.6,453,136 )。在诸如这种成像设备的成像设备的情况下,处理盒 的感光鼓的旋转轴的一端由成像设备主组件的后壁支撑并定位,而另 一端由主组件的门单元支撑并定位,所述门单元位于所述设备主组件 的前部。因此,能够容易限制处理盒按照其被安装到主组件中的方向 相对于主组件的位置。
然而,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6-171407所披露的上述技术的情 况下,所述门受到由弹性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且所述力在强度上 等于所述盒(和主组件)施加到弹性件上的压力的量。因此,较之经 得起在打开或关闭门时门所受到的力的量所需的刚性,所述门必须被 制得更有刚性。另外,它使关门所需的力的量更大。
另外,在美国专利No.6,453,136所披露的上述技术的情况下,当 打开门单元以便更换主组件中的盒时,必须通过操作杠杆解除门单元 的锁定,而在更换盒之后关闭门单元时,必须通过操作杠杆锁住门单 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盒或成像设备,其结构简单,但是 能够确保正确地定位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所述盒不会通过开口移出主组件,所述主组件设有所述开口以便安装或移除所述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 备的主组件的盒,其中所述主组件包括开口、推动部、定位部和限制
部,所述盒包括待推动部,在所述盒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设备主 组件中之后,所述待推动部由所述推动部推动以便沿着与插入所述盒 的插入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移动;待定位部,通过所述推动部沿着所 述相交方向移动所述盒,所述待定位部通过接触所述定位部而被定位, 从而相对于所述设备主组件定位所述盒;待限制部,其通过所述限制
通过所述开口朝着外侧移动,其中所述待限制部被设置在所述盒的后 端,并且通过所述盒借助所述推动部沿着所述相交方向移动而被带到 限制位置,在所述限制位置,所述待限制部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位于 所述限制部的后面以便防止所述盒通过所述开口朝着所述外侧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的成像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主组件以及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组件的 盒,所述主组件包括开口、推动部、定位部和限制部,所述盒包括 待推动部,在所述盒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设备主组件中之后,所述 待推动部由所述推动部推动以便沿着与插入所述盒的插入方向相交的 相交方向移动;待定位部,通过所述推动部沿着所述相交方向移动所 述盒,所述待定位部通过接触所述定位部而被定位,从而相对于所述 设备主组件定位所述盒;待限制部,其通过所述限制部被限制以便防
着外侧移动,其;;述待限制;被设置在所述盒的后端:'并且通过所
述盒借助所述推动部沿着所述相交方向移动而被带到限制位置,在所 述限制位置,所述待限制部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位于所述限制部的后 面以便防止所述盒通过所述开口朝着所述外侧移动。
在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之后,本发明的 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在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并且 显示了所述设备的成像操作。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外都透视图。
图3是成像设备的外部透视图,所述成像设备的门是打开的,并 且用于所述成像设备的四个盒的其中一个正在被插入或者拉出。
图4(a)和4(b)是当按照盒被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方 向分别从盒的后侧和前侧看时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盒的外部透视图。
图5是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盒的剖视图。
图6是当从主组件3的左侧看时盒和主组件3的图的组合,其用 于描述用于将盒11安装到主组件3中的操作。
图7是位于其第二位置的托盘升起机构的透视图。
图8是托盘升起机构的侧视图,其用于描述托盘如何通过所述机 构被升起或下降。
图9是托盘、位于其第一位置的托盘升起机构以及位于托盘上的 盒的组合的部分剖视图和竖直侧视图。
图10是在将盒安装到主组件中时用于将盒拉入成像设备主组件 的最深端中的机构的四个图的组合,其用于描述所述机构的操作。
图11是在用于防止盒脱出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机构精确地定位在 其第二位置之后所述机构的三个图的组合,其用于描述所述机构的操 作。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的托盘升起机构的透视图。
图13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于防止盒脱出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机构 精确地定位在其第二位置之后所述机构的三个图的组合,其用于描述 所述机构的操作。
图14是按照安装盒的方向从盒的前侧看时、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 施例中的盒的外部透—见图。
图15是在第三实施例中用于防止盒脱出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机构 精确地定位在其第二位置之后所述机构的三个图的组合,其用于描述所述机构的操作。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的总体描述)
首先,参照图1,将描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整体结 构。图l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1所示的成像设备1使用了四个处理盒11 (IIY、 11M、 11C 和11K)。它被构造成当四个处理盒被安装到其主组件中时,它们沿着 一条直线水平地对准(它们串联地水平对准)。另外,成像设备l的主 组件以及处理盒11 (后面将简称为盒)被构造成盒11能够彼此独立 地安装到主组件中或从主组件中拆下。
成像设备的主组件3是在从成像设备1中移除所有处理盒11之后 余下的结构。
成像设备1的前侧(表面或壁)是设有门2的一侧(表面或壁), 所述门2用于覆盖或暴露主组件3的盒腔的入口。后侧是前侧的相对 侧。成像设备l的左侧和右侧是从前側看时的左侧和右侧。
再次参照图1,盒IIY、 IIM、 11C和11K组成成像设备的第一 至第四成像站,它们对应于预定全色图像被分离成的单色的黄色图像、 品红色图像、青色图像和黑色图像。盒11Y、 IIM、 11C和11K分别 包含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显影剂(后面可称作调色剂)。每个盒 11具有电子照相感光鼓12。它还具有电子照相处理装置,更特别地, 具有以沿着感光鼓12的圆周方向围绕感光鼓12的圆周表面的方式设 置的充电辊13 (充电装置)、显影单元14 (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 成像设备1的主组件3设有激光扫描单元16,其被设置成在将盒11 安装到主组件3中之后将位于盒ll的下方。主组件3还设有中间转印 带单元4 (形式为带的转印装置;转印和输送装置),其^^殳置成将位 于每个感光鼓12的顶侧上。带单元4用于在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2上 之后将图像(由显影剂形成)从感光鼓12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带单元4具有中间转印带4a、二次转印辊5(位于带环路内侧的转印辊)、 从动辊6以及张紧辊7。所述二次转印辊5和从动辊6分别被设置在 主组件3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张紧辊7靠近从动辊6设置。中间转印 带4a通过三个辊5、 6和7而被悬挂。中间转印带4a (下面将简称为 带4a)是柔性的环形带。上述三个辊5、 6和7平行地设置,并且它 们的旋转轴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张紧辊7被保持向上加压以便为中 间转印带4a提供张力。有第一至第四初次转印辊9 (初次转印装置), 它们被设置在带4a所形成的环路的内侧。按照与主组件3的前(后) 壁平行的方向,四个初次转印辊9以预定的间隔量串联地设置在从动 辊6与二次转印辊5之间并与带4a接触。还有用于清洁所述带4a的 带清洁单元IO,其位于上迷带环路的外侧,并在位置上与从动辊6相 对应。
另外,二次转印辊22 (位于带环路的外侧的转印辊)被设置成在 带环路的由二次转印辊5所弯曲的部分的外側与带4a接触。带4a与 二次转印辊22之间的界面是二次转印部T2。
成像设备l的主组件3设有位于其底部的片材盒腔,里面储存有 记录介质P (例如多张记录纸)的片材盒17安装在所述片材盒腔中。 主组件3还设有记录介质输送装置,其从片材盒腔延伸到主组件3的 顶部。按照输送记录介质P的方向从上游侧列举,所述记录介质输送 装置由拾取辊18 (在位置上与片材盒17的记录介质出口相对应)、记 录介质通道20、 一对对齐辊21以及记录介质输送引导件23组成。
该成像设备的成像操作如下首先,每个感光鼓12以其自身的图 像形成定时开始旋转,并且在其圆周表面上由充电辊13均匀地充电。 然后,通过激光扫描单元16有选择地曝光感光鼓12的圆周表面的均 匀充电部的多个点。结果,在感光鼓12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 14通过将调色剂粘附到所述潜像上而显影静电潜像。然后,对初次转 印辊9施加极性与调色剂图像的极性相反的偏压。结果,在感光鼓12 上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被转印到带4a上。成像方法的上述步骤在第一 至第四成像站中被顺序地执行。因此,颜色不同的四个单色调色剂图像被按层地转印到带4a上,从而在带4a上组成(合成地产生)未定 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然后,通过带4a的旋转,所述未定影的全色调 色剂图像被输送到二次转印部T2。
同时,片材盒17中的记录介质P在被分离的同时由拾取辊18顺 序地送出到记录介质输送通道20中(下面将被简称为记录介质通道 20),从而只有顶部记录介质将被送到记录介质通道20中。在每个记 录介质P被送到记录介质通道20中之后,它以预设的定时由一对对 齐辊21输送到二次转印部T2。然后,在记录介质P通过二次转印部 T2输送的同时,以预设定时开始向二次转印辊22 (带环路外侧的辊) 施加转印偏压。结果,带4a上颜色不同的单色调色剂图像被一次性全 部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未定 影的多色图像。然后,记录介质P被输送离开二次转印部T2、与带 4a分离并且通过记录介质输送引导件23被进一步输送到定影单元24。 在记录介质P通过定影单元24输送的同时,记录介质P和其上的多 色图像受到定影单元24的加热辊24a和加压辊24b的加热和加压。结 果,未定影的多色图像被定影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然后,记录介 质P通过一对第一排出辊25经由记录介质通道26被进一步输送,并 且然后从传送开口 28被排出到传送托盘29上,所述传送托盘29是主 组件3的框架(壳体)的顶面的一部分。同时,在调色剂图像从感光 鼓12转印(初次转印)到带4a上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2的圆周表面上 的调色剂通过清洁件70被移除以便为下一次图像形成周期准备感光 鼓12。类似地,在调色剂图像从带4a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 上之后残留在带4a上的调色剂通过带清洁单元IO被移除以便为下一 次图像形成周期准备带4a。
(盒)
接着,参照图4、 5和7,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盒11。图4 (a) 和4 (b)是按照盒被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方向分别从盒的后 侧和前侧看时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盒的外部透视图。图5是在盒11 正确定位在成像设备1的主组件3中以后盒11以及盒11的邻近物的
ii放大剖视图。也就是说,图5显示了准备好进行图像形成的盒11。顺 便说一句,分别包含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的盒IIY、 IIM、 IIC和IIK在结构上相同。参照图4,每个盒ll是一个组件,其纵向 方向与其感光鼓12的旋转轴线平行。每个盒11设有鼓驱动连接件34 和显影辊驱动连接件35,它们按照盒11插入成像设备1的主组件3 中的方向位于盒11的前(最深)端。另外,每个盒ll设有盒位置限 制部31a (盒移置防止部)和推杆捕获部31b,它们按照盒11插入主 组件3中的方向位于清洁单元框架31的前端部。按照与盒ll的插入 方向垂直的方向,盒位置限制部31a大约位于清洁单元框架35的中间。 因此,通过盒位置限制部31a是刚性的,确保了盒ll被正确地定位在 主组件3中。
鼓驱动连接件34是这种连接件,盒11借助它从设备主组件3接 收用于驱动其感光鼓12的力。显影辊驱动连接件34是这种连接件, 盒11借助它从主组件3接收用于驱动其显影辊71 (图5)的力。
参照图5,盒11具有静电潜像形成单元15(后面将称作潜像形成 单元)和显影单元14。
潜像形成单元15具有感光鼓12、充电辊13、清洁件70以及清洁 装置框架31。感光鼓12利用轴承(32F和32R)与清洁单元框架31 可旋转地连接,所述轴承作为感光鼓支撑件定位在感光鼓12与清洁单 元框架31之间。如上所述,在感光鼓12的圆周表面附近设置充电辊 13和清洁件70。上述转印残余调色剂通过清洁件70从感光鼓12的圆 周表面上被去除,并且落入用于被移除调色剂的腔31g中。通过从马 达(用于驱动感光鼓12的未显示源)经由鼓驱动连接件34传递驱动 力到感光鼓12,感光鼓12与成像操作的进程相协调地转动。用于充 电辊13的一对轴承36被连接到清洁单元框架31,从而它们能够沿着 箭头A所表示的方向相对于清洁单元框架31移动。更具体地,充电 辊13的轴13a由充电辊轴承36可旋转地承载。通过充电辊压紧件37, 每个轴承36朝着感光鼓12保持被施压。通过感光鼓12的转动而转动 充电辊13。显影单元14 (显影装置)具有显影辊71 (显影剂承载件)和显影 单元框架38。显影辊71沿着箭头标记B所表示的方向与感光鼓12相 接触地旋转。它由显影单元框架38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在显影辊轴的 纵向端部与显影单元框架38之间分别插入一对显影辊轴承(未显示)。 显影单元14设有调色剂供应辊72和显影刀片73,它们设置成与显影 辊71的圆周表面接触。调色剂供应辊72沿着箭头标记C所表示的方 向与显影辊71相接触地旋转。显影刀片73用于在调色剂层形成在显 影辊71的圆周表面上时限制调色剂层的厚度。显影单元框架38还具 有调色剂储存部38a,调色剂搅拌件74设置在所述调色剂储存部38a 中,并用于在搅拌调色剂的同时输送调色剂储存部38a中的调色剂到 上述调色剂供应辊72。
另外,所述显影单元14具有一对轴承33F和33R,它们分别具 有孔33Fa和33Ra。另外,显影单元14设有一对轴75F和75R,它 们分别装配在孔33Fa和33Ra中,从而以允许显影单元14和潜像形 成单元15围绕一对轴75F和75R旋转地运动的方式连接显影单元14 和潜像形成单元15。在成像操作期间,盒11的显影单元14被保持在 来自一对压缩弹簧76的压力之下,因此显影辊71保持与感光鼓12 的接触。
清洁单元框架31的底部31h设有压力捕获部31c(盒压紧件捕获 部),其沿着盒11的纵向方向延伸。它还设有盒引导部31e(后面将 简称作引导肋31e)。顺便说一句,盒ll设有狭缝31d,它是显影单元 14的底部与潜像形成单元15的底部之间的缺口,激光束通过该狭缝 31d进入盒11。按照盒ll的横向方向,狭缝31d和引导肋31e大体位 于盒ll的中部。另外,潜像形成单元15设有盒限制上部肋31f,按照 盒11插入设备主组件3的方向(后面将简称为盒插入方向),该肋是 潜像形成单元15的底部的右端部。
(用于安装盒的方法)
接着,将描述用于将盒11安装到成像设备1的主组件3中的方法。 图2是成像设备1的外部透视图。图3是当主组件3的门2打开并且用于成像设备的四个盒11中的其中 一个被插入主组件3或从主组 件3中拉出时成像设备1的外部透视图。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的情况下,门2以及设备主 组件3的盒腔的开口 61a处于设备主组件3的前侧。门2用于暴露或 覆盖开口61a。门2设有把手2a。能够通过沿着箭头标记A所表示的 方向打开门2而进入开口 61a,从而更换主组件3中的所述盒11或多 个盒11。
图6 (a) - (c)是从主组件3的左侧看时主组件3和盒11的图, 并且用于描述用于将盒11安装到主组件3中的操作。
图6 ( a )是用于描述在将盒11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中之前盒11 和设备主组件3的状态。在该成像设备l的情况下,开口61a是设备 主组件3的前壁61的一部分。设备主组件3设有盒保持件41 (下面 将简称为托盘),其具有轨道48和一对盒压紧件43和44。当设备主 组件3和盒11处于图6(a)所示的状态时,轨道48以及盒压紧件43 和44的顶部4立于托盘41的顶面的上方。
盒11沿着箭头标记E所表示的方向通过开口 61a 一皮插入i殳备主 组件3中。换言之,盒11沿着与感光鼓1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被 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当盒11被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时,盒11借助 其压力捕获部31c开始被并且随后保持被轨道48以及压紧件43和44 支撑。在盒11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的过程中,盒ll以以下方式被引 导(图5)。也就是说,在竖直方向上,盒11由其所设有的盒位置限 制上部肋31f以及托盘41所设有的盒引导顶槽41f所引导。在左-右方 向(水平方向)上,盒ll由其引导肋31e以及托盘41所设有的盒引 导肋41b所引导。
图6 (b)用于描述在盒11 一直插入到设备主组件3中(设备主 组件3中的最深位置)之后盒11和设备主组件3的状态。当盒11沿 着箭头标记E所表示的方向被插入时,作为清洁单元框架31的整体 部分的主组件接触部31j开始与设备主组件3的主组件框架的后壁62 的内表面62c接触,从而防止盒11沿着盒插入方向进一步移动;盒11在设备主组件3中被定位在其最深位置。当盒11在设备主组件3 中位于所述最深位置时,托盘41位于盒11下方。设备主组件3的框 架的后壁62的内表面与盒11的主组件接触部31j之间的所述接触确 定了盒11按照盒11的纵向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3的位置。然而, 当盒11位于上述位置时,用于相对于设备主组件3正确地定位盒11 的操作还没有完成,并且感光鼓12还没有开始与中间转印带单元4 的带4a接触。
图6 ( c )用于描述在完成用于将盒11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中的 操作之后盒11和设备主组件3的状态。在盒11按照盒插入方向通过 开口 61a在设备主组件3中被插入其最深位置以后,保持盒11的托盘 41通过下面将要描述的托盘升起机构沿着与盒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 移动;托盘41在保持水平的同时被向上移动。托盘41的所述向上运 动使得轨道48相对于托盘41向下移置。结果,盒支撑部(托盘41 以及盒压紧件43和44)沿着箭头标记F所表示的方向(与盒插入方 向垂直的方向)对清洁单元框架31的所述压力捕获部31c施压。清洁 单元框架31的两个纵向端分别设有的轴承32 ( 32F和32R )不仅具有 如上所述支撑感光鼓12的功能,而且它们起着用于相对于设备主组件 3精确定位盒11的作用。另外,为了相对于设备主组件3精确地定位 盒11,主组件框架的前壁61和后壁62分别设有盒定位部61b和62a。 因此,当上述压力施加部沿着箭头标记F所表示的方向对压力捕获部 31c施压时,轴承32与盒定位部61b和62a分别开始接触,并且感光 鼓12开始与带4a接触;换言之,完成了用于相对于设备主組件3精 确定位盒ll的操作(盒安装操作完成)。
也就是说,与主组件接触部31j接触的内表面62c以及与轴承32F 和32R接触的盒定位部61b和62a是i殳备主组件3的盒定位部。
托盘41能够占据第一位置(图6(a)和6(b))以及第二位置(图 6 (c))。所述第一位置(图6 (a)和6 (b))是允许盒ll被插入设备 主组件3中的位置,而第二位置(图6 (c))是沿着与盒插入方向垂 直的方向(向上)将盒11移动到该位置以便相对于设备主组件3的盒定位部精确地定位盒11的位置。
(托盘升起机构和托盘的结构)
接着,将就设备主组件3的托盘41和托盘升起机构50的结构进 行描述。图7是当托盘41处于其第二位置时托盘升起机构的透视图。 图8是托盘41、托盘升起机构以及其邻近部的侧视图,并且用于描述 用于升起或下降托盘41的操作。在图7和8中,用实线表示盘41、 托盘臂101和102以及门2的第一位置,而用双点划线表示托盘41、 托盘臂101和102以及门2的第二位置。图9是当托盘升起机构和盒 11处于它们的第二位置时,从与盒11的纵向垂直的方向看时托盘升 起机构和盒11的侧一见图。
首先,将描述托盘41的结构。分别支撑盒11(11Y、 IIM、 11C 和11K)的所有托盘41 (41Y、 41M、 41C和41K)具有相同的结构。
参照图5,托盘41大约在形状和尺寸上与盒11的底部31h相匹 配。参照图7,托盘41设有开口 41h (下面将称作膝光开口 ),用于允 许激光束进入盒11。曝光开口 41h大约在托盘41的按照其横向方向 的中央,并且沿着与托盘41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当盒ll在 托盘41上处于其指定位置时,曝光开口 41h与盒11的开口 31d (曝 光开口 )对齐(图5)。因此,允许从位于托盘41下方的激光扫描单 元16向上投射的激光束L通过曝光开口 41h和31d到达感光鼓12的 圆周表面。
托盘41设有与曝光开口 41h平行的引导槽41b。参照图5,盒ll 的上述引导肋31e配合在引导槽41b中,从而当盒11被安装到设备主 组件3中时,盒11被正确地引导到设备主组件3中。在本实施例中, 引导槽41b和引导肋31e在横截面形状以及尺寸上相匹配。也就是说, 引导肋31e的横截面是这样的,其顶面与盒插入方向平行并且其竖直 面与盒插入方向垂直,而引导槽41b的横截面是这样的,其底面与盒 插入方向平行并且其侧面与盒插入方向(托盘41的顶面)垂直。
托盘41设有上述一对压紧件43和44,它们按照盒插入方向分别 位于前侧和后侧。参照图9,压紧件43和44的每一个具有巻簧46和压紧部47,它们位于托盘41的竖直孔41g的其中一个中,其中压紧 部47在巻簧46的顶部上,从而允许压紧部47突出到托盘41的顶面 41a的上方。
另外,托盘41设有凹部41j以及辅助轨道48。所述辅助轨道48 位于凹部41j中。参照图6(b),辅助轨道48设有一对支撑部48a和 48b。另外,托盘41设有一对通孔41nl和41n2,支撑部48a和48b 安装在通孔41nl和41n2中。因此,以允许辅助轨道48相对于托盘 41竖直滑动的方式由托盘41支撑辅助轨道48。当托盘41处于其第一 位置时,通过辅助轨道48自身的重量,轨道支撑面48al和48bl (也 就是,分别是辅助轨道48的支撑部48a和48b的底面)被保持与设备 主组件3的底壁63 (底壁63连接设备主组件3的前壁61和后壁62 ) 接触;不允许辅助轨道48向下移动超出支撑部48a和48b的底面与设 备主组件3的底壁63相接触的位置。因此,当托盘41处于其第一位 置时,辅助轨道48的顶面与托盘41的顶面41a大体齐平,并且与压 紧件43和44的压紧部47的每一个的顶部大体齐平。因此,当在托盘 41位于其第一位置时将盒11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或从设备主组件3 中取出时,借助盒11的压力捕获部31c,辅助轨道48和压紧件43和 44支撑盒11。
另一方面,参照图6(c),当托盘41处于其第二位置时,也就是 处于其最高位置时,辅助轨道48的轨道支撑部48a和48b的各自底面 48al和48bl不与设备主组件的底壁63接触。因此,辅助轨道48由 托盘41的凹部41j的底面支撑,从而完全装配在托盘41的凹部41j 中。因此,当托盘4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每个压紧部47保持与相 应的压力捕获部31c接触,并且使得轴承32F和32R分别压在设备主 组件3的定位部61b和62a上。因此,当托盘41处于第二位置时,感 光鼓12和带4a保持彼此接触。
接着,将描述托盘升起机构的结构。
参照图7,托盘升起机构50由托盘41、托盘臂101和102、连杆 轴120以及连杆121組成。托盘臂101连接至连杆轴120,连杆轴120被装配在托盘臂101所设有的第一孔101a中。因此,托盘臂101由设 备主组件的前壁61支撑,从而它能够围绕连杆轴120的轴线旋转。另 外,位于托盘前侧的托盘41的轴41jl被装配在托盘臂101所设有的 第二孔101b中。也就是说,轴41jl被托盘臂101可旋转地支撑。
另外,托盘臂102设有第一孔102a,并且支撑轴132被装配在托 盘臂102的第一孔102中。因此,托盘臂102由设备主组件3的后壁 62可旋转地支撑。另外,托盘臂102设有第二孔102b以及托盘41后 部所设有的轴41j2。因此,轴41j2被托盘臂102可旋转地支撑。
另外,像其它托盘41的每一个的连杆轴120 —样,连杆轴120 与未显示的托盘臂(该托盘臂通过托盘的前侧支撑托盘41)相连。另 外,连杆轴120设有连杆121,连杆121也与其它托盘41的每一个的 对应部相对应。因此,当连杆121旋转时,连杆轴120旋转,藉此托 盘臂101和102同步地旋转。
接着,参照图8, Ll代表从第一孔101a的中心(其与托盘臂101 的旋转轴线重合)到第二孔101b的中心(其与托盘41的轴41jl的轴 线重合)的距离。L2代表从第一孔102a的中心(其与托盘臂102的 旋转轴线重合)到第二孔102b的中心(其中装配着托盘41的轴41J2) 的距离。在该实施例中,L1等于L2 (L1 = L2)。
还参照图8,01代表连接托盘臂101的第一孔101a的中心与托盘 臂101的第二孔101b的中心的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类似地, 02代表连接托盘臂102的第一孔102a的中心与托盘臂102的第二孔 102b的中心的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01等于02 (91 = 02)。另外,成像设备l的主组件3被构造成当托盘41处于其第 二位置时,托盘41的顶面41a保持水平;托盘41的前侧和后侧保持 在同一高度。
当连接至连杆轴120的连杆121沿着箭头标记G所表示的方向旋 转时,托盘臂101围绕第一孔101a的轴线以及连杆轴120的轴线旋转。 托盘臂101的所述旋转使托盘41移动,从而造成托盘臂102沿着箭头 标记H所表示的方向围绕第一孔102a的轴线以及支撑轴132的轴线旋转。因此,由托盘臂101和102所支撑的托盘41在保持水平的同时 从其第一位置向上移至其第二位置。另一方面,当连杆121沿着相反 方向旋转时,也就是沿着箭头标记G,所表示的方向旋转时,托盘臂 101沿着箭头标记G,所表示的方向围绕第一孔101a的轴线以及连杆 轴120的轴线旋转。托盘臂101的所述旋转使托盘41移动,从而造成 托盘臂102沿着箭头标记H,所表示的方向围绕第一孔102a的轴线以 及支撑轴132的轴线旋转。因此,由托盘臂101和102所支撑的托盘 41在保持水平的同时从其第二位置向下移至其第一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托盘升起机构被构造成为了将托盘41提升到其 第二位置,托盘臂101不得不旋转得足够远,使得连接第一孔101a 的中心与第二孔102b的中心线的直线移过与第一孔101a的中心线重 合的竖直线一个角度a。这种结构布置使得盒11的重量与托盘41的 重量的组合沿着以箭头标记G所表示的方向旋转连杆轴120的方向作 用(图8)。因此,它防止了以下问题由于在运输(装运)已包装的 成像设备l期间所发生的振动、掉落等,托盘41向下移到第一位置。 换言之,它确保了托盘41在第二位置保持稳定。
还是在本第二实施例,门2通过连接装置(未显示)与连杆121 相连。因此,门2的打开或关闭使得连杆121旋转。也就是说,当门 2关闭时,门2的运动使得连杆121沿着箭头标记G所表示的方向旋 转,从而使得托盘4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而当门2打开时, 门2的运动使得连杆121沿着箭头标记G,所表示的方向旋转,从而使 得托盘41从第二位置移至笫一位置。
(在安装盒期间用于拉动盒的机构)
接着,参照图10,将描述在将盒11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中时用 于拉动盒ll的机构。图10 (a) -10 (c)是用于描述当将盒ll安装到 设备主组件3中时用于拉动盒11上的一拉动件的机构(关于该机构的 各个部件的运动)。
图10 (a)是在将盒ll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中之前盒拉动机构的 侧视图。托盘41设有推杆145和推力弹簧146,它们位于托盘41的盒插入方向的前端。推杆145由托盘41的推杆支撑部41e可旋转地支 撑。推力弹簧146是拉伸弹簧并用作压力施加件。推力弹簧146的一 端连接至托盘41的轴41m,另一端连接至推杆145的轴部145c。因 此,推力弹簧146的弹性沿着减小托盘41的轴部41m与推杆145的 轴部145c之间距离的方向作用。换言之,推杆145处于以下力矩的作 用下,所述力矩沿着围绕推杆支撑部41e以箭头标记M所表示的方向 旋转推杆145的方向作用。当盒拉动机构处于图10 (a)所显示的状 态时,推杆145的第一臂部145a位于托盘41的顶面41a上方,并且 推杆145的第二臂部145b位于托盘41中(在托盘41的顶面41a下方)。 盒11从设备主组件3的前侧被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如图10 ( a )中 箭头标记N所表示)。
图10 (b)是当盒11正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中时盒拉动机构的 侧视图。当盒11沿着箭头标记N所表示的方向被插入时,清洁单元 框架31的前端表面31i按压第一臂部145a。结果,推杆145抵抗推力 弹簧146的弹性沿着箭头标记M2所表示的方向围绕支撑部41e旋转。 因此,第一臂部145a围绕支撑部41e从在将盒11安装到设备主组件 3中之前其一直所处的位置起旋转t:。。在第一臂部145a的所述旋转期 间,作为推杆145的旋转轴线的支撑部41e的轴线与直线L3 (图中的 双点划线)重合,直线L3连接托盘41的轴部41m的轴线与推杆145 的轴部145c的轴线。同样在第一臂部145a的旋转期间,推杆145位 于其中立位置,也就是说,位于它不受到归因于推力弹簧146的弹性 的力矩作用的位置。
图10 (c)是在将盒11插入设备主组件3的最深端之后盒拉动机 构的侧视图。当盒拉动机构处于图10 (c)所示的状态时,推杆145 处于推力弹簧146的弹性所产生的压力下,所述压力沿着使托盘41 的轴部41m更靠近推杆145的轴部145c的方向。换言之,推杆145 处于沿着箭头标记M2所表示的方向作用的力矩下。当盒拉动机构处 于这种状态时,推杆145的第二臂部145b与盒框架31的推杆捕获部 31b接触。结果,盒11被(沿着盒插入方向)朝着设备主组件3的后壁62按压。
图10 ( d )是在完成用于将盒11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的操作之后 盒拉动机构的侧视图。在将盒11插入设备主组件3的最深端之后,盒 11如上所述沿着由箭头标记I表示的方向通过托盘41升起,藉此它 相对于设备主组件3正确地定位用于图像形成。推杆145保持在由推 力弹簧146的弹性所产生的力的作用下,所述力沿着减小托盘41的轴 部41m与推杆145的轴部145c之间的距离的方向。因此,推杆145 保持处于沿着箭头标记M2所示的方向作用的力矩之下。当盒拉动机 构处于该状态时,推杆145的第二臂部145b与盒框架31的推杆捕获 部31b接触,并且保持盒朝着设备主组件3的框架的后壁62被按压(保 持盒11沿着盒插入方向被按压)。
也就是说,在使用者将盒11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中期间,当推杆 145处于图10 (a)所示的状态与图10 (b)所示的状态之间时,推杆 145处于沿着与盒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的压力之下,而当推杆145 处于图10 (b)所示的状态与图10 (c)所示的状态之间时,推杆145 处于沿着与盒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作用的压力之下。换言之,在将盒 11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的最深位置之后,盒11保持处于沿着盒插入 方向作用的压力之下。
(用于防止盒被移置(脱出)的机构)
下面,将描述用于防止以下问题的机构,即在盒ll正确安装到 设备主组件3中之后,盒11从设备主组件3中脱出。图11 (a) -11 (c)用于描述以下机构,该机构用于防止在盒11正确安装到主组件3 中之后盒ll移置的问题。
首先,将描述为什么即使设备主组件3如上所述设有推杆145也 要设置以下机构的原因,该机构用于防止在盒11被正确安装在设备主 组件3中之后盒11被移置。如上所述,当盒11被插入设备主组件3 中时,推杆145保持处于沿着与盒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的压力之 下,直至盒ll实际达到设备主组件3的最深端。因此,如果成像设备 1仅仅设有推杆145来防止盒11在其正确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之后移置,那么用来将盒11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所必需的力不得不比其它情 况的更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盒ll在其正确安装到设备 主组件3中之后移置,成像设备l设有盒移置(脱出)防止机构。
参照图11,盒ll设有盒移置防止部31a (盒位置限制部),其位 于盒框架31沿盒插入方向的前壁的外表面上。所述盒移置防止部31a 为字母L的形式。也就是说,它从盒壁31的外表面沿着盒插入方向 水平地延伸,并且向上竖直地延伸。另外,主组件3的后壁62设有盒 移置防止部49 (盒位置限制部),其位于后壁62的内表面上。盒移置 防止部46也为字母L的形式。它从后壁62水平地延伸,然后向下竖 直地延伸。
图11 (a)用于描述在盒ll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之前盒移置防止 部31a和49之间的关系。盒11沿着图11 ( a)中箭头标记P所示的 方向通过设备主组件3的前壁61的开口 61a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直 到盒11实际到达设备主组件3的最深端,盒11和设备主组件3的各 自盒移置防止部31a和49按照盒插入方向彼此并不交叠。另外,当盒 11插入i殳备主组件3中时,通过上述辅助轨道48、压紧件43和44 以及盒运动限制上部肋31f防止盒11沿竖直方向移动。因此,直到盒 11按照盒插入方向实际到达设备主组件3的最深端,盒移置防止部31a 和49彼此并不接触。
图11 (b)是用于描述在盒ll按照盒插入方向刚刚到达设备主组 件3的最深端的时刻盒移置防止部31a和49之间的关系的图。当盒 ll位于图11 (b)所示的位置时,按照盒插入方向,盒移置防止部31a 的竖直面31al在设备主组件3中比盒移置防止部49的竖直面49a更 深。同样当盒ll位于图ll(b)所示的位置时,从主组件3的前侧看, 盒11和i殳备主组件3的各自盒移置防止部31a和49彼此不交叠。因 此,当盒ll位于图11 (b)所示的位置时,它可以被从设备主组件3 中取出,而不会引起盒移置防止部31a和49彼此接触。
图11 (c)是用于描述在完成将盒11安装到设备主組件3中之后 盒11和设备主组件3的各自盒移置防止部31a和49之间的关系的图。在按照盒插入方向将盒11插入设备主组件3的最深端之后,托盘41 在保持水平的同时通过托盘升起机构被提升(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
置)。因此,盒11被向上移动(换言之,盒11沿着与盒插入方向垂直 的方向移动)。当盒位于图11 (c)所示的位置时,从盒插入方向看, 盒11和设备主组件3的各自盒移置防止部31a和49彼此交叠。也就 是说,当盒41被提升时,盒移置防止部31a的竖直部位于盒移置防止 部49的竖直部与设备主组件3的后壁61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当托 盘41位于图11 (c)所示的位置时,盒不能沿着箭头标记Q所表示的 方向移动超过一距离,该距离等于盒移置防止部31a的竖直部的竖直 面31al与盒移置防止部49的竖直部的竖直面49a之间的间隙Rl的 尺寸。也就是说,即使盒ll由于在运输成像设备期间所发生的振动和 /或冲击而沿着箭头标记Q所表示的方向移动,上述竖直面31al和49a 之间的接触也防止盒11移动超过与间隙Rl的尺寸相等的距离。换言 之,当托盘41位于图11 (c)所示的位置时,也就是说,当轴承32 和盒定位部61b彼此接触时,不允许盒11移到开口 61a的外面;盒 11不会脱出设备主组件3。另一方面,如果盒11和设备主组件3并未 分别设有盒移置防止部31a和49,则盒11可能会由于上述沖击等而 脱出设备主组件3,原因是当盒11位于设备主组件3的第二位置时, 轴承32仅仅保持与设备主组件3的盒定位部61b(该盒定位部是盒插 入开口 61a的边缘的一部分)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被构造成在盒11在设备主组件3中净皮正 确定位用于图像形成之后,在盒11和设备主组件3的各自盒移置防止 部31a和49之间按照盒插入方向具有间隙Rl。另外,因为通过压紧 件43和44移动盒11,所以按照盒插入方向,盒ll的盒移置防止部 31a的竖直部在设备主组件3中比盒移置防止部49移得更深,而不会 与盒移置防止部49接触。因此,在将盒11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时本 实施例中成像设备l的使用者所受到的载荷量比在将传统盒ll安装到 传统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3中时使用者所受到的载荷量更小。然而, 成像设备1可以被构造成当托盘41位于其第一位置时,盒移置防止部31a和49保持彼此接触;在两个盒移置防止部31a和49之间没有间 隙。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被构造成当托盘41被提升至其 第二位置时,盒11被定位成其盒移置防止部31a按照盒插入方向与设 备主组件3的盒移置防止部49交叠。因此,即使在盒ll安装在设备 主组件3中的情况下运输成像设备1,也不会由于从外侧传递的冲击 和振动等而发生盒11沿着与盒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脱出成像设备。另 外,盒移置防止部49和31a的设置使得可以减小施加到推杆141上的 压力的量,从而可以减小将盒11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所必需的力的量。
也就是说,本发明使得可以在盒11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中的情况 下运输成像设备1,从而使得可以减小箱子的尺寸,在设备主组件3 和盒11被一起运输时成像设备主组件与用于主组件的盒(多个盒)的 组合被包装在所述箱子中。换言之,本发明能够改善运输成像设备1 的效率。
另外,本发明使得没有必要为成像设备l设置一个弹性件,所述 弹性件用于填充门2和盒11之间的间隙,以便在盒11安装在设备主 组件3中的情况下运输成像设备l时盒11在设备主组件3中发出嘎嘎 声。如果没有弹性件,就不会发生在弹性件被门2和盒11挤压(压缩) 时所发生的反作用力。因此,门2不需要被制造得比在门作为设备主 组件3的外部盖的一部分时经得起打开或关闭所需的刚性更具有刚 性。因此,可以简化门2,进而可以减小操作门2所需要的力的值。
另外,盒移置防止部31a按照盒插入方向被定位在盒11的前端。 因此,在相对于垂直盒插入方向的平面(与感光鼓12的轴线垂直的平 面)定位盒移置防止部31a方面赋予更多的自由。因此,可以将盒移 置防止部31放置在按照与盒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大约盒11的中 心处。顺便说一句,按照与盒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盒11的大约中心部 比盒11的边缘部具有更高的刚性。
另一方面,在盒移置防止部31a按照盒插入方向位于盒11的后端 的情况下,不得不将盒移置防止部31a放置得按照与盒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靠近盒11的边缘部。将盒移置防止部31a放置得靠近盒11的 边缘可能使得盒移置防止部31a的刚性比将盒移置防止部31a放置在 盒11中心的情况更小。
另外,当托盘升起机构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时,它在向设备 主组件3内部移动的同时向上移动。因此,当托盘41通过托盘升起机 构被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时,托盘升起机构保持与盒ll的底面接 触,并且盒11保持处于以下压力之下,该压力沿着将盒11向设备主 组件3内部按压的方向工作。因此,当盒11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 中时,它相对于设备主组件3精确地定位。
(第二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12和13,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 图12是本发明笫二优选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盒限制部的基本 部分的透视图,并且用于描述所述基本部分的结构,在该图中托盘41 位于其第一位置(该位置允许盒被插入)。图13 (a) -13 (c)是设备 主组件3的盒腔的其中一个和正被安装到所述腔中的盒11的侧视图。 它们用于描述在盒11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中时盒移置防止机构如何 操作。
本实施例与第 一 实施例的不同仅仅在于成像设备的盒限制部的结 构。参照图12,与上述笫一实施例中的盒限制部不同,本实施例中的 盒限制部是设备主组件3的后壁62的开口 62b的边缘部的一部分。
图13 (a)是用于描述在将盒ll插入到设备主组件3中之前盒限 制机构的状态。参照图13(a),盒11沿着箭头标记T所表示的方向 通过设备主组件3的前壁61的开口 61a被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当盒 11处于图13 (a)所示的状态时,从平行于盒插入方向的方向看,盒 框架31的盒移置防止部31a位于设备主组件3的后壁62的开口 62b 中。因此,当盒11按照盒插入方向前进到设备主组件3的最深端时, 盒限制部31a不与后壁62接触。
图13 (b)是用于描述在盒11按照盒插入方向刚刚插至设备主组 件3的最深端之后盒限制机构的状态。当盒限制机构处于该状态时,盒11的盒限制部31a的盒限制竖直面31al按照盒插入方向位于设备 主组件3的后壁62之外。同样当盒限制机构处于该状态时,在从平行 于盒插入方向的方向看时,盒框架31的盒限制部31a位于开口 62b 之内。因此,即使在盒11被移除时盒限制部31a和后壁62也不彼此 接触。
图13 (c)是用于描述在完成将盒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之后盒限 制机构的状态。在盒11按照盒插入方向被插至设备主组件3的最深端 之后,托盘41在保持水平的同时被托盘升起机构提升。因此,盒11 被竖直地向上移动。当托盘41处于其第二位置时,从平行于盒插入方 向的方向看,盒限制部31a与设备主组件3的后壁62交叠。因此,只 要托盘41处于其第二位置,盒11就保持在其第二位置,因此,不会 发生由于在运输成像设备以及其内的盒11期间所发生的振动和/或冲 击而造成盒11脱出设备主组件3,原因是当盒11由于上迷振动和/或 沖击而沿着箭头标记U所示的方向被推动时,盒限制部31a的盒限制 竖直面31al与设备主组件3的后壁62接触,因此盒11沿着箭头标记 U所示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为不超过以下距离,该距离等于后壁62与盒 限制竖直面31al之间的间隙R2。另外,当盒11处于其第二位置时, 它能够被移除。换言之,该实施例实现了与第一实施例可实现的效果 相同的效果。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后壁62起着第一实施例中的盒移 置防止部49的作用,从而使得没有必要为设备主组件3提供盒移置防 止部49,也就是说,用于限制盒11的附加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主组件3和盒11被构造成当托盘41位于其 第二位置时,在设备主组件3的后壁62与盒11的盒位置限制部31a 之间存在间隙R2。然而,设备主组件3和盒11可以;陂构造成当托盘 4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后框架62和盒位置限制部31a保持彼此接 触;也就是说,在它们之间没有间隙。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盒11 的盒位置限制部呈字母L的形式,而设备主组件3的盒位置限制部是 设备主组件3的盒插入开口的边缘部的一部分。然而,设备主组件3 和盒11可以被构造成盒11的盒位置限制部是盒11的框架上所设有的孔的边缘的一部分,并且设备主组件3的盒位置限制部呈字母L的形 式。
(第三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14和15,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图14 是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盒的外部透视图,并且描绘了盒的盒限 制结构。图15 (a) -15 (c)是本实施例中盒ll以及成像设备主组件 3的其中一个盒腔的侧视图,都用于描述当盒11被安装在设备主组件 3中时盒移置防止机构如何操作。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仅仅在于盒11的 盒限制部的定位。参照图14,本实施例的盒位置限制部也由盒所设有 的盒位置限制部38a以及设备主组件3所设有的盒位置限制部49a组 成。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盒位置限制部38a和49a呈字母L的形式。 然而,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盒位置限制部不同,盒11的盒位置限制部 38a是显影单元框架38的一部分,它按照与盒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大 约位于显影单元框架38的中心。本实施例中的盒位置限制部38a由于 它的上述定位也是刚性的。
图15 ( a )用于描述在将盒11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之前盒位置限 制机构的状态。参照图15(a),盒11沿着箭头标记V所表示的方向 通过设备主组件3的前壁61的开口 61a被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当盒 11处于图15 (a)所示的状态时,从与盒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看,显 影单元框架38的盒移置防止机构31a不与设备主组件3的盒位置限制 部49交叠。因此,当盒11按照盒插入方向前进到设备主组件3的最 深端时盒限制部31a不与后壁62接触。
图15(b)用于描述在盒ll刚刚按照盒插入方向插至设备主组件 的最深端之后盒位置限制机构的状态。当盒限制机构处于该状态时, 盒11的盒位置限制部31a的盒位置限制竖直面31al按照盒插入方向 位于设备主组件3的盒位置限制部49的盒位置限制竖直面49a的内 侧。同样当盒限制机构处于该状态时,从与盒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看, 盒框架31的盒限制部31a不与盒位置限制部49接触。因此,即使将盒11移除,盒位置限制部31a与盒位置限制部49也不彼此接触。
图15 (c)用于描述在刚刚完成将盒插入设备主组件3中之后盒 限制机构的状态。在将盒11按照盒插入方向插至设备主组件3的最深 端之后,托盘41在保持水平的同时通过托盘升起机构提升。因此,盒 ll被竖直地向上移动。当托盘41位于其第二位置时,从与盒插入方 向平行的方向看,盒位置限制部31a与盒位置限制部49交叠。因此, 当托盘41位于其第二位置时,盒11被保持在其第二位置,因此不会 发生由于在运输成像设备以及其内的盒11期间所发生的振动和/或沖 击而造成盒11脱出设备主组件3,原因是当盒11由于上述振动和/或 冲击而沿着箭头标记W所示的方向被推动时,盒限制部31a的盒限制 竖直面31al与盒位置限制部49的盒位置限制面49a接触,并且因此 盒ll沿着箭头标记W所示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为不超过以下距离,该 距离等于盒限制竖直面31al和49a之间的间隙R3。另外,当盒ll处 于其第二位置时,它能够被移除。换言之,本实施例能够实现与第一 实施例可实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而且,本实施例中的盒位置限制部 38a被形成为显影单元的一部分。因此,在运输成像设备期间所发生 的振动和/或沖击被比潜像形成单元更重的显影单元捕获。因此,没有 必要使潜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单元支撑部具有足够的刚性来承受上述振 动和/或沖击。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主组件3和盒11被构造成按照将盒11移出 设备主组件3的方向在设备主组件3的盒位置限制部49与盒11的盒 位置限制部38a之间具有间隙R3。然而,设备主组件3和盒11可以 被构造成当托盘41位于第二位置时,盒位置限制部49和38a保持彼 此接触;也就是说,在它们之间没有间隙。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优选实施例中,盒是处理盒。然而,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組件中的任何盒。也就 是说,本发明可应用于显影剂盒(它至少储存显影剂)、显影盒(其至 少具有显影剂承栽件),或者潜像形成盒(其至少具有电子照相感光 件)。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以上给出的描述中明显看出,在 运输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与盒(多个盒)的组合时,较之传统使用的箱 子,本发明可以将所述组合放置在一个显著更小的箱子中。因此,本 发明能够提高运输所述组合的效率。另外,本发明能够防止以下问题,
下,盒相对于主组件移置。另外,较之将传统的处理盒安装到传统^ 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所必需的力的值,本发明能够使将盒安装到成像设 备的主组件中所必需的力的值显著更小。
虽然已经参照这里所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 限制于这里所阐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涵盖落入改进目的或者附 属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的所有变型或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够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盒,其中所述主组件包括开口、推动部、定位部和限制部,所述盒包括待推动部,在所述盒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设备主组件中之后,所述待推动部由所述推动部推动以便沿着与插入所述盒的插入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移动;待定位部,通过所述推动部沿着所述相交方向移动所述盒,所述待定位部通过接触所述定位部而被定位,从而相对于所述设备主组件定位所述盒;以及待限制部,其在所述待定位部与所述定位部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所述限制部被限制以便防止所述盒通过所述开口朝着外侧移动,其中所述待限制部被设置在所述盒的后端,并且通过所述盒借助所述推动部沿着所述相交方向移动而被带到限制位置,在所述限制位置,所述待限制部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位于所述限制部的后面以便防止所述盒通过所述开口朝着所述外侧移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盒,进一步包括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件的 感光件单元;以及包括显影剂承载件和显影剂包含部的显影单元,所 述显影剂承栽件用于承载显影剂以便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件上 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所述显影剂包含部包含显影剂,其中所述待限 制部被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上。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盒,进一步包括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件和 所述待定位部的感光件单元,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感光件单元移动的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包括显影剂承栽件和显影剂包含部,所述显 影剂承载件用于承载显影剂以便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件上的静 电潜像进行显影,所述显影剂包含部包含所述显影剂,其中所述待限 制部被设置在所述感光件单元上。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待限制部以不 与所述限制部接触的方式被带到所述限制位置。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盒包括能够旋转的电子照相 感光件,并且所述插入方向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件的旋转轴线平行。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盒,进一步包括支撑件,用于相对于所述 旋转轴线的方向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件的一端,其中所 述感光件支撑件设有所述待定位部。
7. —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主组件,所述主组件包括开口、推动部、定位部以及限制部; 能够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组件的盒,所述盒包括待推动部,在所述盒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设备主组件中之 后,所述待推动部由所述推动部推动以便沿着与插入所述盒的插入方 向相交的相交方向移动;待定位部,通过所述推动部沿着所述相交方向移动所述盒, 所述待定位部通过接触所述定位部而被定位,从而相对于所述设备主 组件定位所述盒;以及待限制部,其在所述待定位部与所述定位部接触的状态下通 过所述限制部被限制以便防止所述盒通过所述开口朝着外侧移动,其 中所述待限制部被设置在所述盒的后端,并且通过所述盒借助所述推 动部沿着所述相交方向移动而被带到限制位置,在所述限制位置,所盒通过所述开口朝着所述外侧移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盒进一步包括包括电子 照相感光件的感光件单元;包括显影剂承载件和显影剂包含部的显影 单元,所述显影剂承载件用于承载显影剂以便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 感光件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所述显影剂包含部包含显影剂,其中 所述待限制部被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上。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盒进一步包括包括电子 照相感光件和所述待定位部的感光件单元,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感光 件单元移动的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包括显影剂承载件和显影剂包 含部,所述显影剂承载件用于承载显影剂以便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件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所述显影剂包含部包含所述显影剂, 其中所述待限制部被设置在所述感光件单元上。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待限制部以不与所述限 制部接触的方式被带到所述限制位置。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盒包括能够旋转的电子 照相感光件,并且所述插入方向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件的旋转轴线平 行。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盒进一步包括支撑件, 用于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件 的一端,其中所述感光件支撑件设有所述待定位部。
13.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主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 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的门,其中通过所述门关闭所述开口,所述推动 部推动所述待推动部,以便沿着所述相交方向推动所述盒。
14.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主组件进一步包括转印 装置,用于将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件上的已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 材料上;通过所述盒沿着所述相交方向移动,所述盒与所述转印装置 接触。
15.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主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 在所述盒被插入所述主组件中时支撑所述盒的盒支撑件,并且所述盒 支撑件设有所述推动部。
16.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推动部被设置在当所述 盒被插入所述主组件中时位于所述盒的下方的位置,并且所述盒通过 所述推动部的向上运动而#皮向上地移动。
17.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定位部被设置在限定所 述开口的边缘处。
全文摘要
一种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盒,其中主组件包括开口、推动部、定位部和限制部,盒包括待推动部,在盒通过开口插入设备主组件中后,待推动部由推动部推动以便沿着与插入盒的插入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移动;待定位部,通过推动部沿着相交方向移动盒,待定位部通过接触定位部而被定位,从而相对于设备主组件定位盒;一待限制部,其通过限制部被限制以便防止在待定位部与定位部接触的状态下盒通过开口朝着外侧移动,其中待限制部被设置在盒的后端,并且通过盒借助推动部沿着相交方向移动而被带到限制位置,在限制位置,待限制部相对于插入方向位于限制部的后面以便防止盒通过开口朝着外侧移动。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587322SQ20091014113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3日
发明者中西孝, 堀川直史, 宝田浩志, 河井太刀夫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