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38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形成有图像的片材进行后处理的片材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连接到如激光束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的可选装置,已经提出了进 行如用于对形成有图像的片材进行分组(sort)的分组处理、以及用于将形成有图像的多 个片材装订成一束的装订处理等后处理的片材处理设备。 当进行装订处理时,要求片材处理设备完成如下处理在与当输送一组片材中的 最后一个片材时与当输送下一组片材的第一个片材时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应的时间段内,对 齐待装订的一组片材,并且将对齐的该组片材装订成一束。然而,如果上述两个片材之间的 输送的时间间隔短,则有时在执行用于装订上一组片材的片材束的过程中输送下一组片材 的第一个片材,这妨碍了上述处理的完成。
为了应对该问题,已经提出了如下片材处理设备在进行用于装订一组片材的片 材束的处理期间,使下一组片材的最初几个片材暂时滞留(hold back)在缓冲路径(buffer path)中,由此确保用于完成装订上一组片材的片材束的处理的时间段。
例如,已经提出了通过绕作为缓冲路径的缓冲辊巻绕片材来确保用于完成装订一 组片材的片材束的处理的时间段的方法(美国专利No. 7413178)。 在该方法中,一组片材中的第一片材SI绕缓冲辊巻绕。之后,在片材SI之后以预 定定时输送的片材S2被巻绕在片材SI上,两个片材被作为一个片材束输送。此时,片材SI 和片材S2以沿输送方向错开(offset)的状态(错位状态)彼此叠加。此时,片材Sl和片 材S2以使片材S2的前端从片材S1的前端突出(沿输送方向向下游突出)的方式错开。该 错开对于在中间处理托盘上适当地对齐叠加的片材SI和片材S2是必须的。此外,取决于 送出片材SI的定时来确定以错开的方式叠加的片材SI和片材S2之间的沿输送方向的错 位量、即错开量。 然后,由叠加的片材SI和片材S2形成的片材束被排出到中间处理托盘上,并且在 中间处理托盘上对齐该片材束。 将参考图12说明如何对齐由多个叠加的片材形成的片材束。图12示意性示出了 由处于被排出到中间处理托盘上的状态的叠加的片材形成的片材束。 如图12所示,由下输送辊128将由叠加的片材SI和片材S2形成的片材束排出到 中间处理托盘138上。此时,在片材束的前端被夹在束排出辊对130之间的状态下输送该 片材束。然后,当片材束通过下输送辊128并且被放置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时,使束排出 辊对130反转,由此朝向布置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的后端止动器138a输送片材束。
之后,使束排出辊对130彼此分离,由此,片材束的片材SI和片材S2中的每一个 片材均由于惯性而朝向后端止动器138a移动,这使得片材的后端与后端止动器138a抵接。 在片材SI和片材S2中的每一个片材均开始向下运动时,片材S2下方的片材SI处于以使片 材SI的后端比片材S2的后端接近后端止动器138a的方式与片材S2错开的状态。因此,片材SI的后端首先与后端止动器抵接,并且片材S2的后端随后与后端止动器抵接。
如上所述,片材SI和片材S2以使它们的后端首先从位于片材束中的下侧位置的 片材SI开始顺次与后端止动器抵接的方式错开,由此,适当地进行片材SI和片材S2的沿 输送方向的对齐。 现在,取决于是否能在中间处理托盘上对齐由多个叠加的片材形成的片材束来确 定上述错开量,并且该错开量被设定为固定值(通常,不小于1mm)。 此外,取决于执行后处理的时间段的长度、输送路径的输送能力等来确定待缓冲 片材的数量、即彼此叠加的片材的数量。 然而,当待缓冲片材和随后的片材彼此叠加时,存在如下情况被缓冲的片材和随 后的片材之间的沿输送方向的错开量不等于预定错开量。推测这是由于上述片材的材质 (弹性)等导致输送路径中的片材沿片材的输送方向的挠曲所造成的。在中间处理托盘上 对齐形成片材束并且以不同于预定错开量的错开量如上所述地叠加的多个片材的情况下, 存在不能可靠地进行片材的对齐从而导致未对齐的情况。 为了应对该问题,已经提出了用于一直维持固定的错开量的技术(日本特开 2007-070079号公报)。根据该公开,测量出通过在缓冲辊上彼此叠加片材Sl和片材S2形 成的片材束的长度,如果所测量到的长度比预定长度长,则应用到下一次进行的片材的叠 加的错开量减小。 然而,从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设备排出的片材在通过热定影装置时收縮。此外,片 材的收縮量随着片材的材质、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的量、片材的含水量等而变化。
然而,日本特开2007-070079号公报所提出的技术没有考虑每个片材的收縮,这 使得不能精确地调整错开量。结果,存在不能在中间处理托盘上精确地对齐片材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片材处理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能够以错位允许的错位量的方式彼此可靠地叠加待缓冲片材和随 后的片材、由此使得能够抑制未对齐的产生的片材处理设备。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用于对从图像形成设备输送的片材进行后处理的片 材处理设备,该处理装置包括缓冲部,该缓冲部被构造成使从图像形成设备输送的片材 暂时滞留在该缓冲部中,并且以沿片材的输送方向错位的状态叠加滞留的片材和随后的片 材;托盘,该托盘被构造成在其上堆叠由缓冲部叠加并且被输送的片材束;对齐单元,该对 齐单元被构造成沿输送方向对齐堆叠在托盘上的片材束;第一测量部,该第一测量部被构 造成测量将被滞留在缓冲部中的片材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第二测量部,该第二测量部被 构造成测量叠加的片材的片材束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及调整部,该调整部被构造成调整 在由缓冲部叠加的片材两两之间的沿输送方向的错位量,调整部调整该错位量,使得第一 测量部的测量结果与第二测量部的测量结果之差成为目标量。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用于对从图像形成设备中输送的片材进行后处理的 片材处理设备,该处理装置包括缓冲部,该缓冲部被构造成使从图像形成设备输送的片 材暂时滞留在缓冲部中,并且以沿片材的输送方向错位的状态叠加滞留的片材和随后的片 材;托盘,该托盘被构造成在其上堆叠由缓冲部叠加并且被输送的片材束;对齐单元,该对齐单元被构造成沿输送方向对齐堆叠在托盘上的片材束;第一测量部,该第一测量部被构 造成测量将被滞留在缓冲部中的片材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第二测量部,该第二测量部被 构造成测量叠加的片材的片材束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以及计算部,该计算部被构造成基 于第一测量部的测量结果与第二测量部的测量结果之差算出由缓冲部叠加的片材的沿输 送方向的错位量。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错位允许的错位量的方式可靠地叠加待缓冲片材和随后的片 材,由此使得能够抑制未对齐的产生。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的特征将变得明显。


图1是示意性示出组合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设备的图像形 成设备的配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出现的片材处理设备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中出现的复印机的控制器和片材处理设备的控制器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在缓冲处理期间先前的片材的输送状态的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在缓冲处理期间先前的片材和跟随先前的片材的随后的片材
的输送状态的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在缓冲处理期间先前的片材与随后的片材以叠加的状态被输 送的状态的图。 图7是由片材处理设备100进行的片材输送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8A和图8B是图7的续图; 图9是示出在图8B的步骤中执行的错开量调整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0是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设备作为调整模式执行的错开
量调整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1是图10的续图。 图12是示意性示出由多个叠加的片材形成的片材束被排出到中间处理托盘上的 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

本发明。 图1是组合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 意性纵剖视图。 如图l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由彩色复印机(下文中称为"复印 机")300以及连接到复印机300的片材处理设备100组成。这里,复印机300包括原稿 进给器500 ;扫描器905 ;多个盒909a至909d ;多个图像形成单元914a至914d ;定影装置 904 ;以及控制器950。 原稿进给器500将设定的原稿顺次进给到平板玻璃906上。扫描器905读取进给 到平板玻璃906上的原稿,并且输出通过读取获得的原稿图像数据。所输出的图像数据被
6转换成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各自颜色的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单元914a至914d各自接收对应颜色的图像数据,并且基于输入的图像 数据来形成对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由各自的图像形成单元914a至914d形成的调色剂图 像以叠加的关系被转印到从盒909a至909d中的一个盒进给的片材上。从而,全色调色剂 图像被转印到片材上,并且片材被输送到定影装置904。 定影装置904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进行加热和加压,由此将调色剂图像定 影在片材上。从而,在片材上形成全色图像,并且将片材输送到片材处理设备100。
片材处理设备100包括骑马订单元135和平订单元150。骑马订单元135和平订 单元150中的每一个均能够联机(online)处理从复印机300排出的片材。平订单元150 能够将片材堆叠成束状,并且使用装订机对片材束进行装订。 复印机300的控制器950不仅控制复印机300,而且还控制片材处理设备100。
复印机300可以单独使用,片材处理设备100是根据需要连接到复印机300的可 选装置。作为可选方案,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一体地包括复印机300和片材处理设备100。
接着,将参考图2说明片材处理设备100的主要部分。图2是图1中的片材处理 设备100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纵剖视图。 如图2所示,片材处理设备100包括入口辊对102,该入口辊对102接收来自复印 机300的形成有图像的片材并且将该片材输送到输送路径103中。入口传感器101被布置 在入口辊对102的上游位置,并且基于来自入口传感器101的输出来检测从复印机300接 收到片材的定时。 上述输送路径103设置有用于检测沿着输送路径103输送的片材的端部的横向定 位传感器104。横向定位传感器104被布置在移位单元108之前的位置。基于来自横向定 位传感器104的输出,检测沿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从片材的基准位置的错位量。
移位单元108包括两个移位辊对105和106。移位单元108在由移位辊对105和 106中的每一个移位辊对夹持片材的状态下沿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了基于来自 横向定位传感器104的输出检测到的错位量。这使片材返回到基准位置。
已经通过移位单元108的片材被彼此相对的输送辊110和分离辊111输送,并且 经由挡板114被输送到缓冲辊对115。缓冲传感器109被布置在移位单元108和输送辊110 之间的通道的中间部分。 缓冲辊对115用作能够输送片材或通过叠加多个片材形成的片材束的辊对。在上 述缓冲辊对115的出口侧,布置能移动到用于将片材引导到上输送路径117的位置或将片 材引导到束输送路径121的位置的挡板118。这里,片材在中途被转移到缓冲路径(缓冲 部)113中,以暂时滞留在缓冲路径113中。之后,在预定定时以将下一片材(随后的片材) 叠加在上一片材上的方式从缓冲路径113送出上一片材,由此形成片材束。下文中将说明 用于使上述片材中途转移到缓冲路径113中的缓冲处理。此外,缓冲传感器116被布置在 缓冲辊对115的出口侧。即,缓冲传感器109用作用于检测片材的到达以及用于测量片材 的长度的传感器。缓冲传感器116用作用于检测片材的到达以及用于测量片材束的长度的 传感器。 由上排出辊对120将输送到上输送路径117中的片材排出到上托盘136上。用于 检测卡纸的片材传感器119被布置在上输送路径117上。
7
片材或片材束被送到上述束输送路径121,并且由缓冲辊对122和束输送辊对124 来输送片材或片材束。然后,由挡板125将片材或片材束送到骑马订路径133或下输送路 径126。片材传感器123被布置在束输送辊对124之前的位置。 由骑马订入口辊对134将被引导到骑马订路径133中的片材或片材束输送到骑马 订单元135中。骑马订单元135的构造是公知的,因此省略其说明。 经由下排出辊对128将被引导到下输送路径126中的片材或片材束输送到平订单 元150。平订单元150具有中间处理托盘138。由下排出辊对128将片材或片材束排出到 中间处理托盘138上,并且在该片材或片材束上堆叠下一片材或下一片材束,由此以束的 形式来堆叠片材或片材束。此时,通过束排出辊对130、叶片(paddle) 131等的操作来进行 用于对齐各个堆叠的片材的端部的对齐处理。然后,当要求形成一个复印件组的多个片材 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堆叠成束时,根据需要由装订机132将片材装订成一束。即,进行平 订。由束排出辊对130将由装订机132装订的片材束或未装订的片材束排出在下托盘137 上。 上述束排出辊对130取决于是否进行使用缓冲路径113的缓冲处理而在接触状态 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由未示出的分离机构执行该切换。 现在,如果不进行缓冲处理,则一个片材被排出并堆叠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在 该情况下,束排出辊对130处于分离状态。由叶片131和滚花带(k皿rled belt) 129反向 输送排出到中间处理托盘138上的片材,使得片材的后端与中间处理托盘138的后端止动 器138a抵接。这使得堆叠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的片材沿输送方向对齐。
另一方面,如果进行缓冲处理,则由多个叠加的片材形成的片材束被排出到中间 处理托盘138上。更具体地,片材束在其前端被接收和夹在束排出辊对130之间的状态下 被排出到中间处理托盘138上。然后,使束排出辊对130反转,由此反向输送片材束,并且 使片材束的后端与中间处理托盘138的后端止动器138a抵接。这使得堆叠在中间处理托 盘138上的片材沿输送方向对齐。 接着,将参考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构造。图3是图1中出现的复印机300 的控制器950和片材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器501的方框图。 如图3所示,复印机300的控制器950包括CPU电路部305。 CPU电路部305由 CPU 309、存储由CPU 309执行的控制程序的R0M 306、以及为CPU 309提供工作区域的RAM 307组成。原稿进给器控制器301、扫描器控制器302、图像信号处理器303、打印机控制器 304以及操作部308被连接到CPU电路部305。此外,CPU电路部305设置有用于连接到片 材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器501的未示出的接口,由此,CPU电路部305经由上述接口与片材 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器501通信。CPU电路部305根据存储在ROM 306中的控制程序来控 制上述部件,由此执行各个相关联的操作。 原稿进给器控制器301基于来自CPU电路部305的指令控制原稿进给器500 (参 见图l)的操作。扫描器控制器302基于来自CPU电路部305的指令控制扫描器905(参见 图1)的操作。 图像信号处理器303基于来自CPU电路部305的指令将从扫描器905输出的RGB 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并且对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被转 换成视频信号并且被传送到打印机控制器304。
打印机控制器304基于来自CPU电路部305的指令控制图像形成单元914a至 914d、定影装置904(参见图1)等的各自操作,由此打印来自图像信号处理器303的视频信号。 操作部308包括用于设定用于图像形成操作的各种功能的多个键;以及用于显 示表示设定的信息的显示部。与操作部308的各键操作相关联的键信号被输入到CPU电路 部305。此外,在操作部308的显示部上显示从CPU电路部305输出的如设备状态信息、设 定模式信息和警告信息等信息。 控制器501被组装到片材处理设备100中,并且基于来自CPU电路部305的指令控 制片材处理设备100的操作。控制器501包括CPU 401、 ROM 402和RAM 403。 CPU 401根 据存储在R0M402中的控制程序在监视来自传感器组404的各传感器的输出的同时控制螺 线管组405中的各螺线管的操作以及马达组406中的各马达的操作。RAM 403为CPU 401 提供工作区域。 上述传感器组404包括如入口传感器101、缓冲传感器109和116、片材传感器119 和123、以及片材传感器127(参见图2)等多个传感器。在图3中,示出了缓冲传感器109 和116以及片材传感器123,但未示出其它的传感器。上述螺线管组405包括分别用于操作 挡板114、挡板118和挡板125(参见图2)的未示出的螺线管。 上述马达组406包括输送马达M1 ;缓冲马达M2 ;排出马达M3 ;束排出马达M4 ;以 及摆动马达M5。马达组406还包括分别用于驱动移位单元108、叶片131、滚花带129、装订 机132等的未示出的马达。马达组406还包括分别用于升降上托盘136和下托盘137的未 示出的马达。 现在,输送马达M1用作用于驱动入口辊对102、移位辊对105和106以及输送辊 110以连动的方式转动的马达。缓冲马达M2用作用于驱动缓冲辊对112和缓冲辊对115以 连动的方式转动的马达。排出马达M3用作用于驱动上排出辊对120、缓冲辊对122、束输送 辊对124和下排出辊对128转动的马达。束排出马达M4用作用于驱动束排出辊对130转 动的马达。摆动马达M5用作用于使束排出辊对130彼此分离的马达。
接着,将参考图4至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处理。图4是示意性示出在缓 冲处理期间先前的片材的输送状态的图。图5是示意地示出在缓冲处理期间用于缓冲的先 前的片材和跟随先前的片材的随后的片材的输送状态的图。图6是示意性示出在缓冲处理 期间先前的片材与随后的片材以叠加的状态被输送的状态的图。 在平订的情况下,片材以一定的间隔从复印机300被排出到片材处理设备100,并 且被输送到平订单元150。然后,片材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堆叠成束状。对堆叠成束状的 片材进行用于对齐片材的各自端部的对齐处理。在进行该对齐处理后,由装订机132装订 片材束。然后,装订后的片材束被排出到下托盘137上。 这里,如果要求完成执行平订的时间段比与片材排出的间隔对应的时间段长,则 片材束的第二复印件组的第一片材在平订片材束的第一复印件组期间被排出到中间处理 托盘138上,使得不能完成对片材束的第一复印件组的平订。 因此,为了确保用于执行平订的时间,在片材处理设备100内进行用于使片材暂 时滞留在缓冲路径113中的缓冲处理。 具体地,如图4所示,假设待缓冲片材Sl (先前的片材)从复印机300被输送到片材处理设备100。经由入口辊对102、移位单元108、输送辊IIO和分离辊111、以及挡板114 朝向缓冲辊对115输送片材Sl。此时,由相关联的螺线管将挡板114保持在用于将片材Sl 引导到缓冲辊对115的操作状态。此外,由相关联的螺线管将挡板118保持在用于选择束 输送路径121的操作状态。 当正在输送片材Sl时,如果基于来自缓冲传感器109的输出检测到片材Sl的前 端已经到达缓冲传感器109,则以检测定时为基准开始片材Sl的输送量的测量。基于片材 Sl的输送速度(输送马达M1的转速)以及上述检测定时之后经过的时间段来进行片材S1 的输送量的测量。 当测量到的片材S1的输送量达到值Zl(mm)时,判断到了使缓冲辊对115正转的 时间,从而以使缓冲辊对115正转的方式来起动缓冲马达M2。这使得片材Sl经由挡板118 被引导到束输送路径121中。应该注意,缓冲马达M2以连动的方式使缓冲辊对112和115 中的每一个缓冲辊对转动和停止,因此,如果缓冲辊对115进行正转,则缓冲辊对112以与 缓冲辊对115连动的方式也进行正转。 接着,如果基于来自缓冲传感器116的输出检测到片材S1的前端已经到达缓冲传 感器116,则以该检测定时为基准开始片材S1的输送量的测量。基于片材S1的输送速度 (缓冲马达M2的转速)以及上述检测定时之后经过的时间段来进行片材Sl的输送量的测 如果测量到的片材Sl的输送量达到值Z2 (mm),则判断到了停止缓冲辊对115的时 间,从而停止缓冲马达M2。即,停止缓冲辊对115,因此停止片材S1的输送。应该注意,输 送量Z2是使片材Sl的后端到达位置PA的输送量。位置PA至少位于输送路径103与缓冲 路径113合流的位置的下游,即位于挡板114的下游。因此,输送量Z2是取决于片材Sl的 沿输送方向的尺寸确定的量,由CPU电路部305预先通知片材Sl的沿输送方向的尺寸。
如果停止片材S1的输送,则挡板114被相关联的螺线管驱动并且移动到用于将片 材Sl引导到缓冲路径113中的位置。此外,以使停止的缓冲辊对115反转的方式起动缓冲 马达M2。如图5所示,这使得片材S1经由挡板114被引导到缓冲路径113中。然后,由以 与缓冲辊对115连动的方式反转的缓冲辊对112来输送片材S1,这使得片材S1的一部分被 接收到缓冲路径113中。 执行片材Sl的输送直到片材Sl的前端已经经过缓冲传感器116并且到达预先确 定的位置PB。此外,当片材S1的前端到达位置PB时,停止片材S1的输送。S卩,片材S1从 缓冲传感器116被输送了输送量Z3(mm),然后被停止。基于片材Sl的输送速度(缓冲马达 M2的转速)以及检测到片材Sl的前端已经经过缓冲传感器116的定时之后经过的时间段 来进行片材Sl的输送量的该测量。 当片材Sl从缓冲传感器116被输送的输送量达到值Z3(mm)时,判断到了停止缓 冲辊对112(115)的时间。然后,停止缓冲马达M2,由此停止缓冲辊对112。这使得片材S1 停止在其前端到达位置PB的状态。S卩,使片材S1中途转移到缓冲路径113中,由此使片材 Sl暂时滞留在缓冲路径113中。当停止片材S 1的输送时,挡板114被相关联的螺线管驱 动并且返回到用于朝向缓冲辊对115引导片材Sl的位置。 当使片材Sl中途转移到缓冲路径113中时,跟随片材Sl的下一片材S2(随后的 片材)被输送到片材处理设备100中并且朝向缓冲辊对115被输送。这里,当检测到片材S2的前端已经到达缓冲传感器109之后将片材S2输送输送量Zl(mm)时,使缓冲辊对112 进行正转,由此从缓冲路径113送出滞留在缓冲路径113中的片材Sl。如图6所示,这使 得片材Sl以片材Sl的输送速度等于片材S2的输送速度的状态在缓冲辊对115之前的位 置(即,在位置PB的下游位置)使片材S2叠加在片材S1上。然后,片材S1和片材S2以 叠加的状态(叠加为一个片材束)朝向束输送路径121被输送。应该注意,片材S1使片材 S2叠加在片材Sl上,且在片材Sl的前端和片材S2的前端之间设置有预定错开量。更具体 地,片材Sl和片材S2以片材S2的前端在片材Sl的前端之前预定量的状态沿片材的输送 方向彼此叠加。 输送量Z1是用于确定用于开始缓冲辊对115和112的转动的定时(用于起动缓 冲马达M2的定时)的变量。即,输送量Z1确定用于起动缓冲马达M2以从缓冲路径113送 出滞留在缓冲路径113中的片材S1的定时。通过调整输送量Z1,可以以错开预定错开量 (错位量)的状态叠加片材Sl和片材S2。下文中将说明输送量Zl的调整(即错开量的调 整)。 这里,尽管已经说明了叠加两个片材Sl、 S2的情况,但这不是限制性的,可以叠加 两个以上的片材。例如,在叠加的片材Sl和片材S2上叠加下一片材S3的情况下,使叠加 的片材Sl和片材S2通过与上述操作相同的操作而中途转移到缓冲路径113中。接着,当 检测到片材S3的前端已经到达缓冲传感器109之后将片材S3输送输送量Zl时,以叠加的 状态从缓冲路径113送出片材Sl和片材S2。然后,以叠加的状态输送片材Sl、片材S2和 片材S3。此时,以在片材S3的前端与片材S2的前端之间存在预定错开量的状态叠加片材 S3。 如上所述,由缓冲辊对122和束输送辊对124将通过缓冲处理叠加的多个片材作 为一个片材束输送到平订单元150。 接着,将参考图7、图8A和图8B说明由片材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器501进行的片 材输送控制。图7、图8A和图8B是由片材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器501进行的片材输送控制 处理的流程图。由控制器501的CPU 401根据存储在ROM 402中的程序来执行图7、图8A 和图8B的流程图中示出的片材输送控制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从复印机300 —个接一个地排出到片材处理设备100,并且 片材处理设备100控制从复印机300排出的片材的输送和后处理。因此,复印机300的控 制器950 —个片材接一个片材地发出表示图像形成的开始的开始信号以将开始信号传送 到片材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器501。此外,控制信息与上述用于各片材的开始信号一起从控 制器950传递到控制器501。该控制信息包括表示将对片材执行的处理(即,表示模式) 的信息;以及表示第几个复印件组的第几个片材的信息。控制器501基于控制信息进行控 制。 具体地,如图7所示,控制器501(CPU 401)等待接收来自复印机300的控制器 950的开始信号(步骤SIOI)。当控制器501接收到开始信号时,控制器501起动输送马达 M1(步骤S102)。输送马达M1的起动使入口辊对102、移位辊对105和106中的每一个移位 辊对、以及输送辊110被驱动而转动,并且使从复印机300输送的片材朝向缓冲辊对115被 输送。应该注意,移位单元108调整被输送片材从基准位置的错位。此外,挡板114通常位 于用于将片材引导到缓冲辊对115的位置,在执行缓冲处理期间,使挡板114移动到用于将片材引导到缓冲路径113中的位置。 接着,控制器501等待接收来自缓冲传感器109的ON信号(步骤S103)。当从缓冲传感器109接收到ON信号时,控制器501开始测量片材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A(步骤S104)。基于从当由控制器501从缓冲传感器109接收到ON信号的定时到当由控制器501接收到OFF信号的定时的时间段(缓冲传感器109的检测结果)、以及片材的输送速度(输送马达M1的转速)来执行片材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A的测量。此外,控制器501还开始测量片材的输送量,并且等待输送量达到值Zl (mm)(步骤S105)。然后,当片材的输送量达到值Zl(mm)时,控制器501起动缓冲马达M2和排出马达M3(步骤S106)。此时,由缓冲马达M2使缓冲辊对115正转。缓冲辊对112以与缓冲辊对115的正转连动的方式正转。此外,由排出马达M3使上排出辊对120、缓冲辊对122、束输送辊对124和下排出辊对128转动。
接着,基于来自控制器950的控制信息,控制器501判断非分组模式、平订模式和骑马订模式中的哪一种模式被设定为将对片材执行的处理(模式)(步骤S107)。在该步骤中,如果设定非分组模式,则控制器501驱动与挡板118相关联的螺线管以使挡板118移动到用于将片材引导到上输送路径117中的位置(步骤S108)。因此,在非分组模式中,片材被引导到上输送路径117中并且被上排出辊对120排出到上托盘136上。从而,在非分组模式中,不执行缓冲处理,并且片材被一个接一个地排出到上托盘136上。
如果在步骤S107中确定设定骑马订模式,则控制器501将片材输送到骑马订单元135,并且使得对片材执行骑马订处理(步骤S109)。在这种情况下,由挡板118和挡板125设定从束输送路径121延伸到骑马订路径133的输送路径,并且片材被输送到骑马订单元135。省略对于骑马订处理的控制的说明。 如果在步骤S107确定设定平订模式,则处理前进到图8A中的步骤S110,在步骤Sl 10中,控制器501控制相关联的未示出的螺线管,使得片材从束输送路径121被输送到下输送路径126中(步骤SllO)。此时,由相关联的螺线管将挡板118移动到用于将片材引导到束输送路径121中的位置,并且由相关联的螺线管将挡板125移动到用于将片材引导到下输送路径126中的位置。 接着,基于来自控制器950的控制信息,控制器501判断片材是否是第一复印件组(第一组片材)的片材(步骤Slll)。如果在该步骤中确定片材是第一复印件组的片材,则控制器501等待接收来自片材传感器123的0N信号(步骤S120)。当从片材传感器123接收到ON信号时,控制器501基于来自控制器950的控制信息确定由片材传感器123检测到的是否是片材束(步骤S121)。由于不对第一复印件组的片材进行缓冲处理,因此,在步骤S121中确定由片材传感器123检测到的不是片材束,并且控制器501执行用于使片材堆叠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的处理(步骤S123)。在该处理中,经由束输送路径121和下输送路径126由下排出辊对128送出片材以将片材排出到中间处理托盘138上。应该注意,当控制器501基于来自片材传感器123的输出检测到片材已经到达片材传感器123时,控制器501起动摆动马达M5以使束排出辊对130分离。然后,当控制器501基于来自片材传感器127的输出检测到片材的后端已经通过下排出辊对128时,控制器501驱动叶片131和滚花带129。这使得排出到中间处理托盘138上的片材被反向输送,使得片材的后端与中间处理托盘138的后端止动器138a抵接。 如上所述,不对第一复印件组的片材执行缓冲处理,并且片材被一个接一个地排出到中间处理托盘138上。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lll中确定片材不是第一复印件组的片材,则控制器501基于来自控制器950的控制信息确定片材是否是待缓冲片材(步骤S112)。例如,关于第二复印件组及随后的复印件组,每个复印件组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被认为是待缓冲(暂时滞留)的片材。因此,确定第二复印件组及随后的复印件组中的每一个复印件组的第三片材和随后的片材不是待缓冲片材。总而言之,基于进行平订所需的时间、以及从复印机300排出的片材的输送的间隔来确定待缓冲片材。如果确定片材不是待缓冲片材,则该片材必须是将被叠加到已缓冲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上的第三片材或第四片材或随后的片材。在该情况下,控制器501等待接收来自片材传感器123的ON信号(步骤S120)。当从片材传感器123接收到ON信号时,控制器501基于来自控制器950的控制信息确定片材传感器123是否检测到片材束(通过叠加第一片材至第三片材形成的片材束)(步骤S121)。如果由片材传感器123检测到片材束,则控制器501执行错开量调整处理(步骤S122)。下文中将说明错开量调整处理。如果由片材传感器123检测到一个片材,如上所述,在步骤S123中将该片材堆叠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 然后,控制器501判断排出到中间处理托盘138上的片材是否是一个复印件组的最后片材(步骤S124)。在该步骤中,如果片材不是一个复印件组的最后片材,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3,在步骤S103中,控制器501等待下一片材的到达。 在步骤S124中确定片材是一个复印件组的最后片材,控制器501使用装订机132装订堆叠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的片材束(步骤S125)。然后,控制器501起动摆动马达M5以使束排出辊对130移动到用于夹持装订后的片材束的位置,然后,起动束排出马达M4以使束排出辊对130转动(步骤S126)。这使得被装订的片材束被排出到下托盘137上。接着,控制器501判断对指定数量的复印件组的后处理是否完成(步骤S127)。如果存在任何仍要后处理的复印件组(成组片材),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3,在步骤S103中,控制器501等待下一片材的到达。另一方面,如果对指定数量的复印件组的后处理已经完成,则控制器501立即结束当前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l 12中确定片材是待缓冲片材,则控制器501等待接收来自缓冲传感器116的0N信号(表示检测到片材的前端的信号)(步骤S113)。如果在该步骤中确定从缓冲传感器116接收到ON信号,则控制器501使片材被输送输送量Z2 (mm),然后停止缓冲马达M2(步骤S114)。这使得缓冲辊对115被停止,由此,片材被停止在片材的后端到达位置PA的状态(参见图4)。 接着,控制器501驱动与挡板114相关联的螺线管以使挡板114移动到用于将片材引导到缓冲路径113中的位置(步骤S115)。然后,控制器501起动缓冲马达M2以使缓冲辊对115反转(步骤S116)。缓冲辊对112以与缓冲辊对115的反转连动的方式进行反转。这使得片材的后端首先经由挡板114被引导到缓冲路径113中。 接着,控制器501等待接收来自缓冲传感器116的OFF信号(表示片材的前端已经通过缓冲传感器116的信号)(S117)。如果在该步骤中确定从缓冲传感器116接收到OFF信号,则控制器501使片材被输送输送量Z3 (mm),然后停止缓冲马达M2 (步骤S118)。这使得缓冲辊对115被停止,并且片材被停止在片材的前端到达位置PB的状态(参见图5)。即,使片材暂时滞留在位置PB。
13
接着,控制器501驱动与挡板114相关联的螺线管以使挡板114返回至初始位置 (步骤SI 19)。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3,在步骤S103中,控制器等待下一片材的到达。
接着,将说明片材的输送的例子。例如,基于输出均由五个片材SI至S5形成的两 个复印件组的情况,将说明片材S1至S5中的每一个片材的输送。在该处理中,假设片材Sl 和片材S2是待缓冲片材。 关于第一复印件组,片材S1至S5均被确定为第一复印件组的片材,然后被一个接 一个地堆叠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当片材S5、即第一复印件组的最后片材被堆叠在中间 处理托盘138上时,由装订机将片材Sl至S5装订成一束,被装订的片材束(片材Sl至S5) 被排出到下托盘137上。 关于第二复印件组,对第二复印件组的片材Sl和片材S2进行缓冲处理。确定片 材Sl是待缓冲片材,使得片材Sl在输送过程中被中途转移到缓冲路径113中。在当前设 定的定时(对应于输送量Z1)从缓冲路径113送出缓冲路径113中的片材S1,并且使随后 输送的片材S2以错开的状态叠加在片材Sl上。然后,片材Sl和片材S2被作为一个束输 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被反向输送到缓冲路径113中。这使得片材Sl和片材S2被中途转 移到缓冲路径113中。 在当前设定的定时从缓冲路径113送出缓冲路径113中的叠加的片材Sl和片材 S2,并且使随后输送的片材S3以错开的状态叠加在片材S1和片材S2上。然后,片材S1至 S3被作为一个叠加的片材束输送。 由于包括在通过叠加片材Sl至S3形成的片材束中的片材S3不是待缓冲片材,因 此,确定通过叠加片材Sl至S3形成的片材束不是待缓冲片材。从而,通过彼此叠加片材Sl 至S3形成的片材束朝向中间处理托盘138被输送,并且被堆叠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
片材S4和片材S5中的每一个片材跟随片材S3被一个接一个地输送。由于片材 S4和片材S5不是待缓冲片材,因此,片材S4和片材S5被一个接一个地堆叠在中间处理托 盘138上。然后,当片材S5、即第二复印件组的最后片材被堆叠在中间处理托盘138上时, 片材Sl至S5被装订机132装订成一束并且被排出到下托盘137上。
接着,将参考图9说明错开量调整处理(图8B中的步骤S122)的细节。
在错开量调整处理中,控制器501测量片材束(通过叠加第一片材至第三片材形 成的片材束)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B(mm)(步骤S201)。基于从当接收到来自缓冲传感器 116的ON信号时到当接收到来自传感器116的OFF信号时的时间段(缓冲传感器116的检 测结果)、以及片材的输送速度(缓冲马达M2的转速)来测量片材束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 B。 接着,控制器501算出片材束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B与在步骤S104中确定的片材 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A(第一片材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之差作为错开量C(步骤S202)。 采用第一片材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作为片材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A的原因是因为在本实
施方式中,片材以使得第一片材形成通过彼此叠加三个片材而形成的片材束的后端的方式 错开。即,第二片材不提供片材束的前端或后端,第二片材对片材束的长度B的测量没有 影响。接着,控制器501算出错开目标值D与在步骤S202中算出的错开量C之差作为差 El (步骤S203)。差El被存储在RAM 403中。 接着,控制器501判断差El的绝对值是否大于允许值F(步骤S204)。在该步骤中,如果差El的绝对值不大于允许值F,则不需要调整错开量,从而控制器501立即结束本 处理。这使得当前设定的输送量Z1不作改变地被设定为下一输送量Zl。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04中确定差E1的绝对值大于允许值F,则控制器501改 变当前设定的输送量Zl (用于确定起动缓冲马达M2的定时的值)(步骤S205)。在该步骤 中,输送量Zl被改变为通过将差El与当前设定的输送量Zl相加而确定的输送量,并且改 变后的输送量Zl被设定为当下一次彼此叠加片材时的输送量Zl。这是因为假设使片材错 开的片材束处于如下状态使片材束的上侧片材的前端向片材束的下侧片材的前端的沿输 送方向的下游错位。然后,控制器501立即结束本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片材处理设备中输送片材时,测量当彼此叠加多 个片材时设置的错开量,并且将测量值与目标值之差反馈到片材输送控制,用于下一次片 材的叠加。因此,即使通过图像形成设备的定影装置的片材伸縮,也能够减小错开量的变 化。此外,即使当切断标准尺寸的片材的精度低使得每个片材的实际长度与指定值不同时, 也能够减小错开量的变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不对第一复印件组的片材进行缓冲处理而进行了说明。 然而,也可以对第一复印件组的片材进行缓冲处理(片材的叠加),并且可以进行步骤S122 中的错开量调整处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在指定了平订模式的情况下执行错开量调整处理 而进行了说明。然而,不管是否指定了平订模式,如果需要进行缓冲处理,则可以执行错开 量调整处理。即,在骑马订模式中,或者在片材被排出到中间处理托盘138上的模式中,可 以执行错开量调整处理。 此外,如果错开量由于设备的异常而变得过大,S卩,如果所算出的错开量C超过预 定值,则可以在不执行错开量调整处理的情况下在操作部308上显示设备出现异常的事 实。 此外,可以消除错开量调整处理的功能,如果错开量C超过预定值,在可以在操作 部308上显示设备出现异常的事实,并且可以抑制需要缓冲处理的片材输送。在该情况下, 如果错开量C不大于预定值,则执行通常的片材输送控制。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代替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在通常 的片材输送控制期间(与图像形成操作一起)执行上述错开量调整处理,可以由用户或者 维修人员在独立于图像形成操作的另一定时来执行错开量调整处理。例如,可以从操作部 308指示作为调整模式的错开量调整处理的执行。根据该指示,图像形成设备将多个空白片 材排出到片材处理设备,并且片材处理设备执行缓冲处理。此时执行的控制处理与参考图 7、图8A和图8B说明的前述控制处理相同。然而,在步骤S127中指定的组数假设被设定为 2组。此外,如步骤S122中的错开量调整处理那样,执行图IO和图11中示出的错开量调整 控制处理。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该处理,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对构造的说明,并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组成部 分。 将参考图10和图11说明作为调整模式的错开量调整处理。 控制器501测量片材束(通过叠加第一片材至第三片材形成的片材束)的沿输送 方向的长度B(步骤S301)。以与步骤S201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进行片材束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B的测量。 接着,控制器501判断差异确认位是否等于1 (步骤S302)。差异确认位用于表示 测量到的错开量与目标值之差的绝对值是否不大于允许值。如果差异确认位的值等于1,则 差异确认位表示上述差不大于允许值,而如果差异确认位的值不等于l,则差异确认位表示 不能确认上述差不大于允许值。 如果在步骤S302中确定差异确认位不等于1,则控制器501执行与在步骤S202和 步骤S203中执行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步骤S303和步骤S304)。 接着,控制器501判断差E 1的绝对值是否大于允许值F(步骤S305)。如果在该步 骤中确定差El的绝对值不大于允许值F,则控制器501将调整完成位设定为1 (步骤S306), 随后结束本处理。这使得当前设定的输送量Z1不作改变地被设定为下一输送量。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05中确定差E1的绝对值大于允许值F,则控制器501执 行与在步骤S205中执行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步骤S307)。然后,控制器501将差异确认位 设定为1 (步骤S308),随后结束本处理。 如果在步骤S302中确定差异确认位等于l,则控制器501算出片材束的沿输送方
向的长度B与片材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A之差作为错开量C (步骤S309)。然后,控制器501
算出错开目标值D与在步骤S309中算出的错开量C之差作为差E2 (步骤S310)。 接着,控制器501判断上次算出的差El的绝对值与这次测量到的差E2的绝对值
之间是否满足下面的关系式(步骤S311)。 |E1 HE2| < 0 如果满足关系式|E"-|E2| 〈0,则控制器501判断值E2是否小于0(步骤S312)。 如果满足关系式|E"-|E2| 〈0且E2〈0,则是通过改变先前的输送量Z1而更多地增加差 的情况(步骤S307)。 S卩,在该情况下,使片材束的上侧片材(第二片材)的前端向下侧片 材(第一片材)的前端的沿输送方向的下游更大地错位。然后,控制器501再次改变当前 设定的输送量Zl (步骤S313)。在该情况下,输送量Zl被改变为通过从当前设定的输送量 Z1减去差E2的绝对值并且将错开目标值D与得到的差相加而获得的值(Z1-|E2|+D)。改 变后的输送量Z1被设定为当在通常的片材输送控制中执行缓冲处理时的输送量Z1。然后, 控制器501清除差异确认位的值(步骤S316),随后结束本处理。 如果在步骤S311中确定不满足关系式|E"-|E2| < 0,则控制器501判断差E2的 绝对值是否大于允许值F(步骤S314)。如果在该步骤中确定差E2的绝对值大于允许值F, 则控制器501改变当前设定的输送量Zl (步骤S315)。在该情况下,输送量Zl被改变为通 过将差E2与当前的输送量Zl相加而获得的输送量,并且改变后的输送量Zl被设定为当在 通常的片材输送控制中执行缓冲处理时的输送量Zl。然后,控制器501清除差异确认位的 值(步骤S316),随后结束本处理。 如果在步骤S314中确定差E2的绝对值不大于允许值F,则控制器501清除差异确 认位的值(步骤S317)。然后,控制器501将调整完成位设定为1 (步骤S306),随后结束本 处理。 如上所述,在作为调整模式执行的错开量调整处理中,调整当在通常的片材输送 控制期间叠加待缓冲片材和随后片材时设置的当前错开量。在错开量调整中,取决于由起 动定时(Zl)当前设定的错开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来改变起动定时(Zl),并且改变后的起
16动定时被设定为下一起动定时。结果,能够以允许的错开量确实地彼此叠加待缓冲片材和 随后片材,由此能够抑制未对齐的产生。 应该注意,上述错开量调整处理可以作为在通常的片材输送控制中执行的错开量 调整处理(与图像形成操作一起)来执行。 也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 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以及通过由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装置中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 施方式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进行各步骤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方面。为此,例如 经由网络或从用作存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为计算机提 供程序。 虽然已经参考典型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 典型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 能。 本申请要求2008年9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8-253843的优先权,该 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其用于对从图像形成设备输送的片材进行后处理,所述片材处理设备包括缓冲部,该缓冲部被构造成使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输送的片材暂时滞留在所述缓冲部中,并且以沿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错位的状态叠加滞留的所述片材和随后的片材;托盘,该托盘被构造成在其上堆叠由所述缓冲部叠加并且被输送的片材束;对齐单元,该对齐单元被构造成沿所述输送方向对齐堆叠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束;第一测量部,该第一测量部被构造成测量将被滞留在所述缓冲部中的所述片材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第二测量部,该第二测量部被构造成测量所述叠加的片材的所述片材束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以及调整部,该调整部被构造成调整在由所述缓冲部叠加的片材两两之间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错位量,所述调整部调整所述错位量,使得所述第一测量部的测量结果与所述第二测量部的测量结果之差成为目标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通过在预定定时输送滞留在所述缓冲部中的所述片材而以沿所述输送方向错位的状态叠加滞留在所述缓冲部中的所述片材和所述随后的片材,其中,所述调整部通过调整所述预定定时来调整在由所述缓冲部叠加的片材两两之间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错位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使所述预定定时早或晚一个时间段,该时间段与所述错位量与所述目标量之差对应。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通过在所述随后的片材被从片材输送路径中的预定位置输送预定量时将滞留在所述缓冲部中的所述片材输送到所述片材输送路径而以沿所述输送方向错位的状态叠加滞留在所述缓冲部中的所述片材和所述随后的片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错位量与所述目标量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允许值,则所述调整部不进行所述错位量的调整,而如果所述错位量与所述目标量之差的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允许值,则所述调整部进行所述错位量的调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冲部的上游的用于检测片材的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部基于从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片材的前端时到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片材的后端时的时间段、以及所述片材的输送速度来测量出所述片材的长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冲部的下游的用于检测片材的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二测量部基于从当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片材束的前端时到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片材束的后端时的时间段、以及所述片材束的输送速度来测量出所述片材束的长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叠加滞留在所述缓冲部中的所述片材和所述随后的片材,使得所述随后的片材的前端向滞留在所述缓冲部中的所述片材的前端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错位,其中,所述调整部调整由所述缓冲部叠加的片材两两之间的错位量,使得所述错位量成为所述目标量,所述错位量是由所述第一测量部测量的形成所述片材束中的最下侧片材的片材的长度与由所述第二测量部测量的所述片材束的所述长度之差。
9. 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其用于对从图像形成设备输送的片材进行后处理,所述片材处理设备包括缓冲部,该缓冲部被构造成使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输送的片材暂时滞留在所述缓冲部中,并且以沿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错位的状态叠加滞留的所述片材和随后的片材;托盘,该托盘被构造成在其上堆叠由所述缓冲部叠加并且被输送的片材束;对齐单元,该对齐单元被构造成沿所述输送方向对齐堆叠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束;第一测量部,该第一测量部被构造成测量将被滞留在所述缓冲部中的所述片材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第二测量部,该第二测量部被构造成测量所述叠加的片材的所述片材束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以及计算部,该计算部被构造成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部的测量结果与所述第二测量部的测量结果之差来算出由所述缓冲部叠加的所述片材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错位量。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算出的错位量超过预定值,则所述计算部告知发生错误。
全文摘要
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其能够以错位允许的错位量的方式可靠地叠加待缓冲片材和随后的片材,由此使得可以抑制未对齐的产生。从图像形成设备排出的片材被暂时滞留,并且以沿输送方向错位的状态将随后的片材叠加在滞留的片材上。测量将被滞留的片材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以及叠加的片材的片材束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调整在叠加的片材之间设置的错位量,使得该错位量成为目标量,所述错位量被计算为所测量到的片材的长度与所测量到的片材束的长度之差。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712421SQ20091017748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30日
发明者加藤仁志, 森山刚, 深津康男, 石川直树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