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棱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33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反射棱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反射器,进一步涉及一种全反射棱镜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的规定,测距仪(含全站仪)所配用的反射棱镜必须定期进行互差一致性的检定,其一致性应小于对应的测距仪固定误差的四分之一。早期的光电测距仪(含全站仪),其固定误差多为3 5mm,因此对反射棱镜的互差要求约为0.5 1mm。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工程对精度的要求大幅提升。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的精度要求很高,因此测量控制必须适应其要求。近年来,多种型号的高精度全站仪相继推出,而配用的反射棱镜,由于其结构及材料的制约其一致性并未提高,其互差一般均超过0. 5mm以上,筛选控制0. 3mm以下的只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这部分反射棱镜经长期野外使用,其互差变化很大,许多会超出0. 3mm的互差要求。只有通脱提高工艺水平, 进而降低反射棱镜的误差,但工艺成本成倍增长。因此,急需一种可调式的棱镜装置,可以根据环境使用温度进行标定,也可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新标定,降低一次加工工艺要求所带来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棱镜装置在水平方向不可调这一设计缺陷,提出一种水平方向可调整的全反射棱镜装置。一种全反射棱镜装置,包括支架1,位于支架上的圆柱形套筒2,位于套筒2内的全反射棱镜3,还包括分别位于套筒两端的端面固定圈4和背面固定盖5,二者通过外螺纹与套筒内壁螺纹连接;弹性垫块6,位于背面固定盖的中心位置,两侧分别连接棱镜和背面固定盖。支架优选“U”形支架。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可以通过旋转端面固定圈和背面固定盖,进而实现棱镜在套筒轴线方向的移动,通过标定,保证小棱镜的互差均小于0. Imm,同时,成本比原有的工艺大幅下降。


图1是内置全反射棱镜的示意图,图中,31代表棱镜端面,32代表棱镜背面;图2是本发明装置沿中心线的剖面示意图,图中,2代表圆柱形套筒,3代表全反射棱镜,4代表端面固定圈,5代表背面固定盖,6代表弹性垫块;图3是“U”形支架示意图,1代表“U”形支架整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对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全反射棱镜装置,包括“U”形支架1,位于“U”形支架上的圆柱形套筒2,位于套筒2内的全反射棱镜3,还包括分别位于套筒两端的端面固定圈4和背面固定盖5,二者通过外螺纹与套筒内壁螺纹连接;弹性垫块6,位于背面固定盖的中心位置,两侧分别连接棱镜和背面固定盖。工作过程如下将高精度全站仪安置在主测试台,并做好各项参数的设置与修正。将本发明棱镜装置安置于副测试台;高精度全站仪测量两测试台间距,取5 10次平均值,并设为初始标准值;本发明棱镜测量两测试台间距,取5 10次平均值;比较本发明棱镜装置与标准棱镜间的差值。按主测试台报出的差值,对应旋转面固定圈4和背面固定盖5进行调整。对调整后的棱镜装置再按上面步骤进行测试,如此多次反复调整直到棱镜装置与标准棱镜测量值互差在士0. Imm以内。换上标准反射镜,再次复核初始标准值(此测试为消除全站仪的自身时间漂移所引起的误差),如数据一致,表示上述调整结果有效。
权利要求
1.一种全反射棱镜装置,包括支架(1),位于支架上的圆柱形套筒O),位于套筒内的全反射棱镜(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位于套筒(2)两端的端面固定圈(4)和背面固定盖(5),二者通过外螺纹与套筒内壁螺纹连接;弹性垫块(6),位于背面固定盖的中心位置,两侧分别连接棱镜和背面固定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反射棱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是“U”形支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反射器,进一步涉及一种全反射棱镜装置。一种全反射棱镜装置,包括支架(1),位于支架上的圆柱形套筒(2),位于套筒内的全反射棱镜(3),还包括分别位于套筒(2)两端的端面固定圈(4)和背面固定盖(5),二者通过外螺纹与套筒内壁螺纹连接;弹性垫块(6),位于背面固定盖的中心位置,两侧分别连接棱镜和背面固定盖。本发明可以通过旋转端面固定圈和背面固定盖,进而实现棱镜在套筒轴线方向的移动,通过标定,保证小棱镜的互差均小于0.1mm,同时,成本比原有的工艺大幅下降。
文档编号G02B7/18GK102360110SQ20111030100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9日
发明者姚永涛, 孙涛, 李彬, 王金銮, 闫宝忱, 陶泉 申请人:天津铁三院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