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63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眼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观视立体影像或立体图片的立体眼镜,特别关于可分别调整左右眼视线范围的立体眼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够提供观视者立体视觉效果的立体图像、立体视讯、立体电视、立体相机等产生三维立体影视数码内容的技术积极开发且发展快速。立体图片更已逐渐应用于例如杂志、广告、书籍等各式各样的平面印刷品,且随着立体相机的风行,立体图片的取得更加容易。此处所述的立体图片包含以立体相机拍摄而得的照片等等。一般而言,在两个位置对同一标的物摄取两张具备特定视差的平面影像并将它们整合在一起,以形成立体图片。在观视时,藉由特定的立体眼镜来观视如此形成的立体图片,以使观视者的左右两眼接收此视差信息以产生立体视觉效果,进而感知立体影像内容中的景深。一般而言,视差大,则左、右两眼所看到的两幅影像不一样的地方就多,景深也较明显,立体感强烈。视差小,则两幅影像不一样的地方就少,景深较不明显,立体感就弱。然而视差亦不能太大。如果过度则会造成观看者眼睛疲劳或头晕目眩。在利用视差而产生立体观视效果的立体眼镜的左右两眼分别配置有以预定方式配置的反射镜组,以将来自左、右平面影像上的光线分别导向左、右眼的视网膜而产生立体视觉。因此,假使调整立体眼镜的反射镜组之间的物理关系能够由使用者调整,且藉由调整观视者与图像之间的距离,则使用者可不受限于立体图像的大小并可获得最佳的立体观视效果。但是,由于立体眼镜的立体观视效果对于反射镜组之间例如位置、相对角度对物理关系相当灵敏,所以,一般公知的可携式或简便型的立体眼镜,为了避免结构复杂、笨重、且成本高等问题,将反射镜组之间的物理关系配置为固定的,无法允许使用者调整左右两眼视线范围,因此,使用者仅能观视大小限定在一小范围内的立体图像。因此,轻薄易携带、成本低及方便使用者调整视线范围差以观视较大尺寸范围的立体图像,且能产生良好立体观视效果及舒适度的立体眼镜是被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立体眼镜,该立体眼镜由轻巧的可挠板制成,且能够由使用者调整视线范围以观视不同尺寸的立体图像,克服了背景技术中的缺陷。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所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眼镜,用于观视立体图像,该立体眼镜包括本体,由第一可挠板形成为具有两个支臂、上框壁和下框壁、以及与该两个支臂、该上框壁和下框壁相邻的中间部,在该中间部中设有两个观视孔;反射镜组件,由第二可挠板以及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形成,该第二可挠板折叠成具有位于两端部且彼此对称的第一反射部及第二反射部,该第一反射部具有相对立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介于该第一平面与该第二平面之间设有第一通孔的第一中间平面,该第二反射部具有相对立的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以及介于该第三平面与该第四平面之间设有第二通孔的第二中间平面,该第一反射镜组具有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平面和该第二平面上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该第二反射镜组具有分别设置于该第三平面和该第四平面上的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以及第一滑动框及第二滑动框,分别由第三可挠板及第四可挠板形成至具有观视窗,以及,分别与该反射镜组件的第一反射部及第二反射部相结合,且以能够沿着该上框壁及下框壁滑动的方式,与该上框壁及下框壁结合,藉以分别移动对应的该第一反射镜及第三反射镜来调整该立体眼镜的视线范围。如上所述的立体眼镜,该第一滑动框及该第二滑动框分别与该反射镜组件的该第一反射部及该第二反射部以卡合方式或粘接方式接合。如上所述的立体眼镜,该第一可挠板、该第二可挠板、该第三可挠板、及该第四可挠板是纸板、塑胶板、或树脂板。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体眼镜,用于观视立体图像,该立体眼镜包括本体,由第一可挠板形成为具有两支臂、上框壁和下框壁、以及与该两支臂、该上框壁和下框壁相邻的中间部,在该中间部中设有两个观视孔;及滑动框组件,由一件式的第二可挠板折叠而形成至具有左观视框及右观视框,该左观视框及该右观视框均包含框体部,设有前通孔以允许外部光线进入;前反射镜部,设有前反射镜,以导引自前通孔进入的光线;后通孔区,与该前反射镜部相邻接,以及设有通孔,以允许该前反射镜反射的光通过;以及后反射镜部,与该后通孔区相邻接且彼此相互倾斜,以及,设有后反射镜,以导引通过该后通孔区的光朝向设于该本体中对应的该观视孔,其中,该框体部与该前反射镜部相粘合而能一体地移动,当该框体部及该前反射镜部一起移动时,带动该后通孔区及后反射镜部移动,而改变该后通孔区与该后反射镜部之间彼此的倾斜角度,藉以调整该立体眼镜的视线范围。如上所述的立体眼镜,该第一可挠板及第二可挠板是纸板、塑胶板、或树脂板。借由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眼镜具有以下优点具有调整结构而容易调整;容易折叠及展开;轻巧便于携带;且制造成本低;又能取得良好的观视效果及舒适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眼镜的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图2是对应于图I的立体眼镜实施例的爆炸视图。图3为对应于图I的本实用新型立体眼镜的实施例的前视图。图4为剖面视图,对应于图3的前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眼镜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视图。图6为图5中显示的滑动框组件的展开视图。图7为图5中显示的滑动框组件的折叠情形视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0 立体眼镜 102 本体[0026]103反射镜组件104L滑动框体104R滑动框体102IL支臂1021R支臂IO22上框壁1023中间部1024下框壁1025L观视孔1025R观视孔1031R第一反射镜1031L第三反射镜1032R第二反射镜1032L第四反射镜1041L观视孔1041R观视孔200立体眼镜202本体204滑动框组件204L左观视框204R右观视框202IL支臂2021R支臂2022上框壁2023 卡合部2024下框壁2025 中间部2041L第一区2042L 第二区2043L第四区2044L 第四区2045L第五区2046L 第六区2047L第七区2048 第八区2041R第九区2042R 第十区2043R第^^一区2044R 第十二区2045R第十三区2046R 第十四区2047R第十五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元件标号。(实施例I)图I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眼镜100的外观,图2为对应于图I的立体眼镜100的爆炸视图。图3为对应于图I的本实用新型立体眼镜的实施例的前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的立体眼镜100包含本体102、反射镜组件103、两个滑动框104L 和 104R。根据本实施例,本体102是由一片式可挠板折叠而成。在折叠成为如图所示的所需立体形状时,沿着预设的折叠线或轨迹,折叠形成用于配戴的两个支臂部1021L和1021R、及上框壁1022及下框壁1024,而形成如图所示的本体102。两支臂部1021L和1021R与上框壁1022及下框壁1024的折叠方向是相反的,举例而言,若前者的折叠方向为向后,则后者为向前。在与两支臂部1021L和1021R、及上框壁1022及下框壁1024相邻的中间部1023中,设有用于观视的两个观视孔1025L和1025R。根据本实用新型,反射镜组件103也是由一片式可挠板及反射镜组合而成。如图2及4所示般,一片式可挠板折叠成使得用于设置第一反射镜1031R的平面部分及第二反射镜1032R的平面部分以预定的角度范围彼此对立,而在这两个平面之间的中间平面部分中设有观视孔。同样地,用于装置第三反射镜1031L的平面部分及第四反射镜1032L的平面部分也以预定的角度范围彼此对立,而在这两个平面之间的中间平面部分中设有观视孔。在图2中,未显示第二反射镜1032L,但是,从图4中可以清楚地看见第二反射镜1032L与相对应的第一反射镜1031L的相互位置关系。换言之,反射镜组件103由一片式可挠板折叠成使得第一反射镜1031R将来自外部(立体图片)的光反射至第二反射镜1032R,然后,再由第二反射镜1032R将光导引通过观视孔。类似地,第三反射镜1031L及第四反射镜1032L形成另一组反射镜组,由第三反射镜1031L将来自外部(立体图片)的光反射至第四反射镜1032L,然后,再由第四反射镜1032L将光导引通过观视孔。藉由如此形成分别的反射镜组,可以将来自外部的光分别导引通过观视孔而至观视者的左眼及右眼,藉以接收良好的视差信息而产生立体影像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如图4所示,第一反射镜1031R及第三反射镜1031L可以随着拉柄部1034R及1034L被拉动而移动,而第二反射镜1032R及第四反射镜1032L则是不动。因此,藉由移动拉柄部1034R或1034L,即可调整第一反射镜1031R与第二反射镜1032R的相对位置关系或 第三反射镜1031L与第四反射镜1032L的相对位置关系,因而调整通过观视孔而进入观视者眼中的视线范围,以取得良好的立体观视效果。滑动框104L及104R分别由一件式可挠板折叠而形成立体框,其中设有观视孔1041L和1041R。值得注意的是,滑动框104L及104R是在组装时折叠成为与本体102的上框部1022和下框部1024相结合,以致于能沿着框部1022和下框部1024滑动。于上述中已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眼镜100的各组件的结构,接着,将说明其组装方式。在组装时,将反射镜组件103以粘着方式固定至上框部1022及下框部1024之间的中间部1023,以致于反射镜组件103中的两个观视孔的轴心与框体102中的观视孔1025L和1025R的轴心分别对齐。反射镜组件103中的两个观视孔的尺寸与观视孔1025L和1025R的尺寸实质上相同。然后,将滑动框104L折叠成与上框壁1022和下框壁1024滑动地结合,使得滑动框104L可以沿着上框壁1022和下框壁1024滑动,换言之,上框壁1022和下框壁1024作为滑动框104L的导轨,以使滑动框可以平滑地移动。反射镜组件103的拉柄部1034L与滑动框104L相结合,当滑动框104L移动时,拉柄部1034L可以随着移动,并因而移动第三反射镜1031L。关于拉柄部1034L与滑动框104L的结合方式,可以将拉柄部1034L通过设于滑动框104L中的卡合孔并与卡合孔相卡合或粘合,以致于可以与滑动框104L结合为一体而一起移动。以类似方式,将滑动框104R与本体102及反射镜组件103组合在一起。如此,以上述方式组装完成如图I所示的立体眼镜100。在使用如此形成的立体眼镜100时,使用者藉由移动滑动框104L或104R,可以调整两眼的视线范围而取得良好的立体观视效果且不会造成头晕目眩等不适。本实施例中,立体眼镜100的各主要构件由一件式可挠板折叠而成。举例而言,可挠板的材料可为纸板、树脂材料或塑胶等等。在本实施例中,以纸板为例作为说明。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立体眼镜的实施例的调整结构及调整操作都很简单,且由例如纸板、塑胶板、或树脂板等可挠板制成,所以,容易折叠及展开、轻巧便于携带、且制造成本低,又能取得良好的观视效果及舒适度。[0061](实施例2)于下,参考图5、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眼镜200。如图5所示,立体眼镜200包含本体202、及滑动框组件204。如同上述第一实施例般,本体202是由一片式可挠板折叠而成。在折叠成为如图所示的所需立体形状时,沿着预设的折叠线或轨迹,折叠形成用于配戴的两个支臂部2021L和2021R、上框壁2022及下框壁2024、以及卡合部2023,因而形成如图所示的本体202。两支臂部2021L和2021R与上框壁2022及下框壁2 024的折叠方向是相反的,举例而言,若前者的折叠方向为向后,则后者为向前。在与两支臂部2021L和2021R、及上框壁2022及下框壁2024相邻的中间部2025中,设有用于观视的左观视孔及右观视孔两个观视孔。滑动框组件204形成为具有左、右观视框204L及204R,且各观视框内分别设有一组对应的反射镜。特别地,滑动框组件204是由一件式可挠板折叠而成的。于下,将参考图6进一步说明滑动框组件204的结构。图6显示形成滑动框组件204的一件式可挠板的实施例。在图6中,以点划线代表折叠线。藉由沿着各点划线折叠图6所示的可挠板,容易地形成图5所示的滑动框组件204。于下将说明折叠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为便于了解,而说明的折叠步骤的先后次序并非用于限制折叠的次序,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步骤次序可为任意次序。首先,将图6中左侧的第一区2041L的两侧部及第二区2042L的两端部沿着同一点划线向上(朝上离开图面的方向)折叠。然后,沿着第一区2041L与第二区2042L交接的点划线,将第一区2041L朝向第二区2042L而向上折叠,使第二区2042L的两端部分别被第一区2041L的两侧部包覆。较佳地,第二区2042L的两端部可以藉由粘着剂而与分别与第一区2041L的两侧部固定接合。然后,沿着第三区2043L与第四区2044L之间的点划线,将第三区2043L与第四区2044L相互倾斜的方式向上折叠。接着,将第一区2041L的两侧部中的长度不同的两个长方形部分沿着折叠线对折而与第五区2045L相接合,较佳地,借由粘着剂而接合。如此,也将互成倾斜的第三区2043L与第四区2044L包纳于其中。最后,将第六区2046L与第七区2047L沿着它们之间的折叠线(点划线)向上折叠成为相互倾斜。经由上述折叠而形成如图7所示的左观视框204L。在如上所述折叠形成左观视框204L中,第四区2044L的表面上设有反射镜(前反射镜),而在第七区2047L的背面设有另一反射镜(后反射镜)。如此,来自观视标的之光线经由第一区中的孔而由第四区2044L的反射镜导引经过设于第6区中的孔而至设于第七区2047L的背面的另一反射镜,再反射至框体中对应的孔。图6中所示的中心区2048的右侧与左侧实质上是相互对称的,所以,以同样的方式,折叠分别与第一区2041L、第二区2042L、第三区2043L、第四区2044L、第五区2045L、第六区2046L及第七区2047L相对应的第九区2041R、第十区2042R、第^^一区2043R、第十二区2044R、第十三区2045R、第十四区2046R、及第十五区2047R,而形成右观视框204R。为了简明起见,不再赘述观视框204R的折叠方式。将如此形成的观视组件204与本体202相接合。在接合时,观视组件204的中心区2048藉由粘着剂而固定接合至本体202的中间部2025。特别地,在如此形成的左观视框204L中,第一区2041L和第二区2042L构成框体部,而设有前反射镜的第四区2044L与框体部分固定地接合,因此,当框体部分移动时,前反射镜与框体部分一起移动且相对位置关系不变,而设有通孔的第六区2046L及设有后反射镜的第七区2047L也随着框体移动而一起移动,但是,第六区2046L及第七区2047L之间的位置关系随着移动而改变,换言之,彼此相互倾斜的第六区2046L及第七区2047L之间的倾斜角度随着移动而改变,因而藉由第七区2047L上反射镜的改变而改变传送至使用者的视线范围。也可以以同样方式,来调整右观视框204R以改变观视者的右眼视线范围,而取得良好的立体观视效果。在使用如此形成的立体眼镜200以观视立体图像或影片时,使用者藉由滑动左或右观视框,可以调整两眼的视线范围而取得良好的立体观视效果且不会造成头晕目眩等不适。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例的立体眼镜的调整结构及调整操作都很简单,且由例如纸板、塑胶板、或树脂板等可挠板制成。所以,容易折叠及展开、轻巧便于携带、且制造成本低,又能取得良好的观视效果及舒适度。以上所举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包括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眼镜,用于观视立体图像,其特征在于,该立体眼镜包括 本体,由第一可挠板形成为具有两个支臂、上框壁和下框壁、以及与该两个支臂、该上框壁和下框壁相邻的中间部,在该中间部中设有两个观视孔; 反射镜组件,由第二可挠板以及第一反射镜组和第二反射镜组形成,该第二可挠板折叠成具有位于两端部且彼此对称的第一反射部及第二反射部,该第一反射部具有相对立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介于该第一平面与该第二平面之间设有第一通孔的第一中间平面,该第二反射部具有相对立的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以及介于该第三平面与该第四平面之间设有第二通孔的第二中间平面,该第一反射镜组具有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平面和该第二平面上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该第二反射镜组具有分别设置于该第三平面和该第四平面上的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以及 第一滑动框及第二滑动框,分别由第三可挠板及第四可挠板形成至具有观视窗,以及,分别与该反射镜组件的第一反射部及第二反射部相结合,且以能够沿着该上框壁及下框壁滑动的方式,与该上框壁及下框壁结合,藉以分别移动对应的该第一反射镜及第三反射镜来调整该立体眼镜的视线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体眼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框及该第二滑动框分别与该反射镜组件的该第一反射部及该第二反射部以卡合方式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体眼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框及该第二滑动框分别与该反射镜组件的该第一反射部及该第二反射部以粘接方式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体眼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可挠板、该第二可挠板、该第三可挠板、及该第四可挠板是纸板、塑胶板、或树脂板。
5.一种立体眼镜,用于观视立体图像,其特征在于,该立体眼镜包括 本体,由第一可挠板形成为具有两支臂、上框壁和下框壁、以及与该两支臂、该上框壁和下框壁相邻的中间部,在该中间部中设有两个观视孔;及 滑动框组件,由一件式的第二可挠板折叠而形成至具有左观视框及右观视框,该左观视框及该右观视框均包含 框体部,设有前通孔以允许外部光线进入; 前反射镜部,设有前反射镜,以导引自前通孔进入的光线; 后通孔区,与该前反射镜部相邻接,以及设有通孔,用以允许该前反射镜反射的光通过;以及 后反射镜部,与该后通孔区相邻接且彼此相互倾斜,以及,设有后反射镜,以导引通过该后通孔区的光朝向设于该本体中对应的该观视孔; 其中,该框体部与该前反射镜部相粘合而能一体地移动,当该框体部及该前反射镜部一起移动时,带动该后通孔区及后反射镜部移动,而改变该后通孔区与该后反射镜部之间彼此的倾斜角度,藉以调整该立体眼镜的视线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眼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可挠板及第二可挠板是纸板、塑胶板、或树脂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用于观视立体图像的立体眼镜,包含本体、反射镜组件、第一滑动框及第二滑动框。反射镜组件附着至本体中,而滑动框体与反射镜组件相接合且与本体结合,可以沿着本体的上框壁及下框壁滑动,以调整反射镜组件中各对应的反射镜之间的相对关系来分别调整左右眼的视线范围以良好地接收立体图像的视差信息且不受限于立体图像的大小。或者,立体眼镜包括本体,滑动框组件,框体部,前反射镜部,后通孔区,后反射镜部,框体部与该前反射镜部相粘合而能一体地移动,当该框体部及该前反射镜部一起移动时,带动该后通孔区及后反射镜部移动,而改变该后通孔区与该后反射镜部之间彼此的倾斜角度。
文档编号G02B27/22GK202720393SQ20122023710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0日
发明者黄美龄 申请人:黄美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