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投影幕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8155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投影幕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的第一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二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的第二微散射结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通过设置在基层两侧的两层微散射结构扩散层,可以提升在短距离、大画面投影的光学效率及亮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光学损耗。
【专利说明】一种背投影幕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器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背投影幕布。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背投影幕布,为了增加观察面的扩散度,通常都采用在背投影幕布的投影侧增加单侧扩散膜或者采用背投影幕布内部的材料进行扩散的方式。图1中示出了在背投影幕布5的投影侧增加单侧扩散膜6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投影仪4投射的光线在经包括单侧扩散膜6的背投影幕布5之后,由于扩散角度的影响,到达观察者位置的光线1-2相对光线3较弱。因此观察者感官到的屏幕亮度均匀性较差。而且这种感觉在观察者距离背投影幕布4越近时,感觉越明显。图2示出了采用背投影幕布5的内部材料进行扩散的方式。然而,如图2所示,光线I进行乱散射,因此光线的利用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要么屏幕亮度均匀性较差,要么光线利用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在大视场角度下幕布亮度均匀且光线损耗小的背投影幕布。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的第一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二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的第二微散射结构。
[000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投影幕布中,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包括波浪状微散射结构、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
[000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投影幕布中,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包括波浪状微散射结构、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
[000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投影幕布中,所述波浪状微散射结构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
[000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投影幕布中,所述锯齿状微散射结构的振幅范围为10-500微米。
[000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投影幕布中,所述阶梯状微散射结构的高度范围为10-500微米。
[0010]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和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所述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
[0011]在本实用新型所述背投影幕布中,所述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所述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001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再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第一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和第二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所述第二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
[0013]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再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和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所述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
[0014]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通过设置在基层两侧的两层微散射结构扩散层,可以提升在短距离、大画面投影的光学效率及亮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光学损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6]图1是第一种现有技术的背投影幕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第二种现有技术的背投影幕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特征和优点,以及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此,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性的。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15、第一扩散层16和第二扩散层17。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扩散层16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15的投影侧的第一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二扩散层17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15的观察侧的第二微散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可以是波浪状微散射结构、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也可以是波浪状微散射结构、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波浪状微散射结构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所述锯齿状微散射结构的振幅范围为10-500微米。所述阶梯状微散射结构的高度范围为10-500微米。
[0025]所述基层15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幕布材质构造。例如不透明塑料、膜、布或者板材。其中该不透明塑料可以是PVC、PET、PU、PE、PP或者TPU等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该基层15可以涂覆或者含有金属粉、玻璃粉或云母粉等高增益材质。[0026]第一扩散层16和第二扩散层17可以分别以层压、贴合、印刷或者涂装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层15的投影侧和观察侧。
[0027]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可以通过蚀刻、贴合、涂镀或者任何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层15的投影侧和观察侧。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可以采用任何散射材料构造。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找到并且利用这样的散射材料实现本实用新型。
[0028]参见图3可知,经过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两次扩散之后,光线1-3在观察侧形成类似漫反射的光线结构。通常,经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两次扩散之后,射出角度可以偏转80-120度。因此,观察者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接收到均匀的光线辐射,提升了画面亮度均匀性,减少了光线损耗。
[0029]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通过设置在基层两侧的两层微散射结构扩散层,可以提升在短距离、大画面投影的光学效率及亮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光学损耗。
[003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25、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6和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7。所述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6设置在所述基层25的投影侧。所述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7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所述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6和所述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7的高度范围为10-500微米。
[0031]所述基层25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幕布材质构造。例如不透明塑料、膜、布或者板材。其中该不透明塑料可以是PVC、PET、PU、PE、PP或者TPU等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该基层25可以涂覆或者含有金属粉、玻璃粉或云母粉等高增益材质。
[0032]所述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6和所述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7通过蚀刻、贴合、涂镀或者任何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层25的投影侧和观察侧。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虽然图4中示出的阶梯为四边形且等距设置,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阶梯可以为其他形状且彼此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0033]如图4所示,光线21在经所述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6之后,散射大约40_60度,在经过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7,再次散射40-60度,此时,光线21已经偏转了大约80-120度,从而形成多组散射光线22-24。因此,观察者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接收到均匀的光线辐射,提升了画面亮度均匀性,减少了光线损耗。
[0034]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通过设置在基层两侧的两层微散射结构扩散层,可以提升在短距离、大画面投影的光学效率及亮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光学损耗。
[003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35、第一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36和第二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37。所述第一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36设置在所述基层35的投影侧。所述第二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37设置在所述基层35的观察侧。第一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36和第二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37的振幅范围为10-500微米。
[0036]所述基层35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幕布材质构造。例如不透明塑料、膜、布或者板材。其中该不透明塑料可以是PVC、PET、PU、PE、PP或者TPU等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该基层35可以涂覆或者含有金属粉、玻璃粉或云母粉等高增益材质。
[0037]第一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36和第二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37通过蚀刻、贴合、涂镀或者任何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层35的投影侧和观察侧。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虽然图5中示出的锯齿为三角形状,且振幅相等。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等腰梯形,四边形等其他性形状的锯齿。并且这些锯齿的振幅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0038]如图5所示,光线31在经所述第一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36之后,散射大约40_60度,在经过第二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37,再次散射40-60度,此时,光线31已经偏转了大约80-120度,从而形成多组散射光线32-34。因此,观察者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接收到均匀的光线辐射,提升了画面亮度均匀性,减少了光线损耗。
[0039]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通过设置在基层两侧的两层微散射结构扩散层,可以提升在短距离、大画面投影的光学效率及亮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光学损耗。
[0040]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45、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6和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7。所述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6设置在所述基层45的投影侧。所述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7设置在所述基层45的观察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6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所述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7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优选地,所述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7和所述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6的波幅范围相等,均为100微米。
[0041]所述基层45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幕布材质构造。例如不透明塑料、膜、布或者板材。其中该不透明塑料可以是PVC、PET、PU、PE、PP或者TPU等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该基层45可以涂覆或者含有金属粉、玻璃粉或云母粉等高增益材质。
[0042]所述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7和所述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6通过蚀刻、贴合、涂镀或者任何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层45的投影侧和观察侧。
[0043]如图6所不,光线41在经所述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6之后,散射大约40_60度,在经过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47,再次散射40-60度,此时,光线41已经偏转了大约80-120度,从而形成多组散射光线42-44。因此,观察者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接收到均匀的光线辐射,提升了画面亮度均匀性,减少了光线损耗。
[0044]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幕布,通过设置在基层两侧的两层微散射结构扩散层,可以提升在短距离、大画面投影的光学效率及亮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光学损耗。
[0045]虽然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的第一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二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的第二微散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包括波浪状微散射结构、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包括波浪状微散射结构、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状微散射结构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微散射结构的振幅范围为10-5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微散射结构的高度范围为10-500微米。
7.一种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和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所述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所述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
9.一种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第一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和第二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所述第二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
10.一种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和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所述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
【文档编号】G03B21/62GK203595893SQ201320804788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9日
【发明者】牛强, 吴杰阳 申请人:牛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