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044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由于可以最大限地发挥粒子的凝集作用,因此可以以高生产速度制造良好且均匀的防眩性膜。一种制造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膜制造装置,其至少具备:涂布装置(16),其在进行移动的带状的料片(12)上涂布含有粒子的涂布液,和干燥装置(18),其对所涂布的涂布膜进行干燥;其中,干燥装置(18)具备:凝集线(18A),其使料片(12)相对于水平面以第1倾斜角度倾斜并移动,从而一边使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边进行干燥;和解散抑制线(18B),其以较第1倾斜角度减小了倾斜的第2倾斜角度移动料片(12),从而一边抑制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体发生解散一边进行干燥。
【专利说明】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特别是涉及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器装置中使用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器装置中,为了防止因户外光线的反射所导致的图像映入,使用防眩性膜。已知防眩性膜大致分为以下的4种。即,(I)通过将混入有相对于防眩层的膜厚为较大粒径的粒子的涂布液涂布在支撑体上并干燥,从而使粒子突出、形成表面凹凸,在该凹凸面处使户外光线散射的“粒子利用、外部散射型防眩性膜”;(2)通过配合周围的粘合剂成分和折射率稍有不同的粒子,使其埋入在膜内,从而使户外光线在膜内散射的“粒子利用、内部散射型防眩性膜”;(3)通过使相对于防眩层的膜厚为较小粒径的粒子凝集成海岛状,从而将户外光线散射的“粒子利用、凝集型防眩性膜”;(4)使折射率不同且相容性少的2种以上的树脂相分离、将户外光线表面散射的“树脂利用、相分离型防眩性膜”。
[0003]这些防眩性膜如下制造:将涂布液涂布在膜上后,利用干燥装置将涂布液干燥后,对涂布膜进行硬膜化,从而制造。在该防眩性膜的制造中,为了利用干燥线长度短的紧密的干燥装置进行高速生产,期待通过增强干燥装置中的干燥风、提高干燥温度、提高较快变干的溶剂的混合比率,来加快溶剂从涂膜干燥的干燥速度。但是,此时会发生以下问题:因干燥风或环境气体浓度分布的不均勻所导致的马兰哥尼对流(Marangoni convection)或瑞利对流(Rayleigh convection)而易于发生干燥不均,无法实现面内均勻的光学性能。因此,生产速度有界限,存在无法生产效率良好地制造具有高防眩性的防眩性膜的问题。
[0004]特别是(3)“粒子利用、凝集型防眩性膜”若粒子不凝集则几乎不会表现防眩性,因此在干燥装置中必须花费粒子进行凝集所需要的时间。因此,不仅需要防止干燥不均的时间,还需要确保凝集所需时间,因此生产速度(干燥装置尺寸的小型化)存在限制。
[0005]为了解决该问题,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通过将膜倾斜至30°以上且90°以下进行干燥,使粒子沉降,从而促进凝集的方法。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47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预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但是,如专利文献I所述,存在即使仅将膜基材倾斜至30°以上且90°以下进行干燥,也无法制造具有高防眩性的防眩性膜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减薄防眩性膜的要求很强,需要使小的粒子(例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I以上且5μπι以下)凝集、形成大的凝集体。
[0011]当使膜基材移动、连续地制造防眩性膜时,若在短时间内不能使粒子凝集,则必须延长干燥线,在装置成本或装置的设置空间方面也具有问题。[0012]但是,小的粒子的情况下,与大粒子相比,由于若不能使大量的粒子凝集则不能发挥防眩性,因此如何不延长干燥线长地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限度的凝集作用变为重要的课题。
[0013]另外,在防眩性膜的制造中,在要求生产率良好地制造具有高防眩性的防眩性膜的同时,还要求根据目的控制防眩性能。
[0014]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控制粒子的凝集作用,因此不仅能够提高防眩性膜的生产率、还能够控制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0015]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0016]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是至少包含下述的涂布工序和干燥工序的制造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膜制造方法,涂布工序,该工序中,在移动的带状膜基材上涂布含有平均粒径为IOym以下的无机或有机粒子的涂布液;干燥工序,该工序中,将在涂布工序中涂布的涂布膜干燥;其中,干燥工序具备下述工序:凝集工序,该工序中,通过使所述膜基材相对于水平面以第I倾斜角度倾斜并移动,从而一边使所述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边将涂布膜干燥;解散抑制工序,该工序中,通过以较所述第I倾斜角度减小了倾斜的第2倾斜角度移动膜基材,从而一边抑制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体解散一边对涂布膜进行干燥。
[0017]其中,平均粒径为10 μ m以下不包括O μ m。
[0018]这里,粒子的“凝集”是指在维持各粒子的形状及大小的状态下,2个以上粒子发生合体,以粒子群的形式形成I个团块(凝集体)的现象。另外,粒子的“解散”是指以粒子群的形式发生合体的粒子之间离开至不被看作为I个团块(凝集体)的距离的现象。
[0019]例如,将粒子群A与粒子群B的尺寸(平均直径)记为RA、RB时,可将粒子群A与粒子群B的间隔为(RA + RB) /2以下的情况看作凝集、将为(RA + RB) /2以上的情况看作解散。
[0020]本发明的发明人获得以下新的见解:在干燥工序中,当一边使具有含粒子的涂布膜的膜基材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移动时,可以促进粒子的凝集,而当维持倾斜的时间延长时,则暂时凝集的凝集体发生解散。
[0021]其中,使膜基材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包括使其朝上倾斜的情况、使其朝下倾斜的情况这两者。
[0022]但是,朝下倾斜的情况相比较于朝上倾斜的情况在能够进一步加快凝集速度方面更为优选。
[0023]关于暂时凝集的凝集体发生解散的理由,发明人认为当在形成凝集体之后还维持膜基材的倾斜时,凝集体在涂布膜中移动、凝集体之间发生冲撞而被解散。
[0024]因此推测,当形成凝集体之后减小倾斜、抑制凝集体的移动时,还能够抑制凝集体的解散、增大凝集性能,通过实验可获得所推测的结果。另外,还获得了通过改变从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的转移时间点,可以制造防眩性能不同的防眩性膜的见解。
[0025]本发明鉴于这些见解而完成,在凝集工序中通过以倾斜膜基材的状态进行干燥来促进粒子的凝集,在解散抑制工序中通过以减小膜基材的倾斜的状态进行干燥来抑制凝集了的凝集体的解散。[0026]由此,由于能够控制粒子的凝集作用(凝集速度等),因此可以提高防眩性膜的生产率。
[0027]本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进一步具备以下工序:解散开始知晓工序,该工序中,在凝集工序中维持了膜基材的第I倾斜角度的情况下,知晓凝集体开始解散的时间点;转移时间点控制工序,该工序中,以通过解散开始知晓工序知晓的解散开始时间点作为分歧点,将从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转移的时间点控制为分歧点的时间点、早于分歧点的时间点、晚于分歧点的时间点中的任一个时间点。
[0028]这样,通过将从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的转移时间点控制为凝集体开始解散的分歧点、早于分歧点的时间点、晚于分歧点的时间点中的任一个时间点,可以适当调节凝集体的大小。由此,还可任意地控制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
[0029]其中,凝集体开始解散的分歧点可通过线上或离线来知晓,详细地在后叙述。
[0030]这里,转移时间点控制工序不限定于对在膜基材移动中从凝集工序转移至解散抑制工序的时间点进行控制,还包含停止膜基材的移动、对从凝集工序转移至解散抑制工序的时间点进行控制。此外,例如在所制造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条件等相同、从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的转移时间点不改变的情况下,还包含固定转移时间点。
[0031 ]另外,本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转移时间点控制工序中优选在分歧点时从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转移。
[0032]由此,由于可以在凝集体开始解散的时间点从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转移,因此可以使凝集体的大小为最大。
[0033]其结果,由于可以使凝集体的大小为最大,因此可以提高防眩性。
[0034]顺便说一句,如果在分歧点之前(凝集过程中)或者分歧点之后(解散过程中)从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转移,则凝集体的大小变小。
[0035]本方式的制造方法中,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Ιμπι以上且5μπι以下的范围。在这样的小的粒子范围内,需要使大量的粒子凝集、形成大的凝集体,本发明更为有效。
[0036]本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结构促进剂。通过在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结构促进剂,可以进一步促进凝集,同时可以进一步抑制凝集体的解散。
[0037]本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凝集工序的膜基材的第I倾斜角度优选为3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解散抑制工序的膜基材的第2倾斜角度优选为0°以上且小于30°。
[0038]如此,通过使膜基材相对于水平面倾斜30°以上,涂布膜中的粒子受到外部能量重力的影响,在膜基材上向移动方向移动,凝集得到促进。凝集工序中用于促进凝集的更优选的倾斜角度为60°以上、特别优选的倾斜角度为80°以上。
[0039]另外,当使膜基材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降低至小于30°时,可以抑制形成于涂布月旲中的凝集体在I旲基材上移动,可以显者抑制凝集体的解散。在解散抑制工序中用于抑制凝集体的解散的更优选的倾斜角度为0°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 (水平)。
[0040]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另一个方式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是至少具备下述的涂布装置和干燥装置的制造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涂布装置,其在移动的带状的膜基材上涂布含有平均粒径为IOym以下的无机或有机粒子的涂布液;干燥装置,其将通过所述涂布装置涂布的涂布膜干燥,其中,干燥装置具备:凝集线,其使膜基材相对于水平面以第I倾斜角度倾斜并移动,从而一边使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边将所述涂布膜干燥;和解散抑制线,其以较第I倾斜角度减小了倾斜的第2倾斜角度移动膜基材,从而一边抑制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体发生解散一边将涂布膜干燥。
[0041]根据本方式的制造装置,通过在凝集线中使膜基材倾斜,促进粒子的凝集,在解散抑制线中减小膜基材的倾斜角度、抑制凝集而成的凝集体的解散。
[0042]由此,由于能够抑制粒子的凝集作用(凝集速度等),因此能够提高防眩性膜的生产率。
[0043]本方式的制造装置中,优选进一步具备:解散开始知晓机构,其用于在维持凝集线的第I倾斜角度的情况下知晓凝集体开始解散的时间点;和转移时间点控制机构,其用于以通过解散开始知晓机构知晓的解散开始时间点为分歧点,将从凝集线向解散抑制线转移的时间点控制为分歧点的时间点、早于分歧点的时间点、晚于分歧点的时间点中的任一个时间点。
[0044]如此,通过进一步具备知晓从凝集线向解散抑制线的转移时间点的解散开始知晓机构和转移时间点控制机构,可以适当调节凝集体的大小,因此还可控制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
[0045]本方式的制造装置中,转移时间点控制机构优选具备调节凝集线中的膜基材的第I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和调节凝集线中的线长度的凝集线长度调节机构的任一种。
[0046]通过调节凝集线的第I倾斜角度和凝集线的线长度中的至少I个,可以调节从凝集线向解散抑制线的转移时间点。由此,可以适当调节凝集体的大小(即防眩性能)。
[0047]本方式的制造装置中,优选在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结构促进剂。另外,优选粒子的平均粒径为Iym以上且5 μ m以下的范围。
[0048]另外,凝集线中的膜基材的第I倾斜角度为3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60°以上、特别优选为80°以上。另外,解散抑制线中的膜基材的第2倾斜角度优选为0°以上且小于30°,更优选为0°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 (水平)。
[0049]发明效果
[0050]根据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由于能够控制粒子的凝集作用,因此不仅能够提高防眩性膜的生产率,还能够控制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1]图1为模式地表示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的线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0052]图2为表示倾斜角度调节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0053]图3为表示倾斜线长度调节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0054]图4为表示利用倾斜线长度调节装置调节倾斜线长度的说明图
[0055]图5为模式地表示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的干燥装置的另一方式的图
[0056]图6为凝集线的倾斜时间与防眩性膜的防眩性之间的关系曲线
[0057]图7为刚涂布后、干燥10秒后、干燥20秒后的显微镜照片
[0058]图8为表示凝集体的体积与防眩性程度的一个例子的图
[0059]符号说明
[0060]10 制造装置的线[0061]12料片
[0062]14送出机
[0063]16涂布装置
[0064]17转移时间点控制机构
[0065]18干燥装置
[0066]18A 凝集线
[0067]18B解散抑制线
[0068]19凝集线的外壳
[0069]20倾斜角度调节机构
[0070]21倾斜 线长度调节机构
[0071]22卷取机
[0072]24导向辊
[0073]25硬膜装置
[0074]26涂布头
[0075]27解散抑制线的外壳
[0076]28支撑辊
[0077]30减压室
[0078]36调节棍(dancer roll)
[0079]38收纳凝集线与解散抑制线这两者的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80]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81]图1为模式地表示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的线构成的图。
[0082]如图1所示,制造装置的线10主要由将带状的透明膜基材(以下称作料片)12送出至线上的送出机14、将涂布液涂布在料片12上的涂布装置16、对所涂布的涂布膜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18、对经干燥的涂布膜进行硬膜化的硬膜装置25及卷取机22构成。
[0083]送出机14中将料片12缠绕成卷状进行安装。该料片12自送出机14被送出,依次送至涂布装置16、干燥装置18、硬膜装置25,实施各种处理之后,用卷取机22进行卷取。符号24是对沿线移动的料片12进行引导的导向辊。
[0084]另外,线10的构成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构成,还可以是组装有除图1以外的其他装置等的各种方式。
[0085]涂布装置16是在料片12的表面上涂布涂布液的装置。涂布液中均匀混合有平均粒径为10 μ m以下的透光性的无机或有机粒子,该粒子凝集、在料片12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从而赋有防眩性。
[0086]无机粒子和有机粒子中,从以下理由出发更优选有机粒子。
[0087]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越无偏差、散射特性的偏差越小,雾度值的设计变得容易。另外,通过使用使粒子结合的粘合剂树脂和折射率相近的有机粒子,可以抑制内部散射、提供“黑色浓密度”良好的防眩性膜,在此方面比无机粒子更有利。[0088](有机粒子)
[0089]作为透光性的有机粒子,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折射率为1.49)、交联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折射率为1.54)、蜜胺树脂粒子(折射率为1.57)、聚碳酸酯粒子(折射率为1.57)、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为1.60)、交联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为1.61)、聚氯乙烯粒子(折射率为1.60)、苯代三聚氰胺-蜜胺甲醛粒子(折射率为1.68)等。
[0090]有机粒子的形状可以使用正球形或不定形中的任一种。为不定形时,平均粒径使用等体积当量球径求得。其中,优选使用交联聚苯乙烯粒子、交联聚((甲基)丙烯酸酯)粒子、交联聚(丙烯酸-苯乙烯)粒子。优选调节从这些有机粒子中选择的各透光性粒子的折射率和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
[0091]另外,还可并用平均粒径不同的2种以上的有机粒子。利用平均粒径更大的透光性粒子可以赋予防眩性、利用平均粒径更小的透光性粒子可以降低表面的粗糙感。
[0092]本发明中,平均粒径表示一次粒径。作为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测定方法,可以应用任意的测定方法,有以下方法:利用库尔特计数法测定粒子的粒度分布,将所测定的分布换算成粒子数分布,由所得的粒子分布求出粒径的方法;或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倍率为50万?200万倍)观察粒子,观察100个粒子,取其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的方法。其中,本发明中,平均粒径使用通过库尔特计数法获得的值。
[0093]作为涂布液中含有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使用10 μ m以下的粒径,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以平均粒径比通常(6?8μπι)小的I以上且5μπι以下的粒子为例进行说明。通过使用平均粒径小的粒子,可以减小防眩性膜的厚度,与大的粒子时相比,必须使大量的粒子凝集,本发明更为有效。
[0094]作为涂布液中含有的粒子的优选的粒子浓度范围,相对于涂布液优选为3?10质
量%左右。
[0095](高分子结构促进剂)
[0096]优选在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结构促进剂。通过在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结构促进齐U,可以在进一步促进粒子的凝集的同时,进一步抑制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体的解散。
[0097]作为高分子结构促进剂,例如可举出层状粘土化合物(蒙脱石等)、有机金属粘土、纤维素系高分子(醋酸丁酸纤维素(CAB)、醋酸丙酸纤维素(CAP)等)、纳米氧化硅。
[0098]蒙脱石是指根据化学大辞典9 (共立出版(株)、昭和56年10月15日縮刷版第26刷発行、第311頁)被称作蒙脱石组矿物、构成粘土的一组代表性矿物。而且,其全部属于为三层结构的层状硅酸盐矿物,通式用(XJ)2N3Z4Oki (OH)2.πιΗ20.(Ww)表示。这里,Χ=Α1、Fe111、Mn111、Cr111 ;Y=Mg、Fe11、Mn11、N1、Zn、Li ;Z=S1、Al ;W=K、Na、Ca ;H20=层间水。
[0099]此外,根据X、Y、Z中的同晶取代的组合的不同可形成更多种。例如可举出蒙脱石、蒙脱石镁、铁蒙脱石、贝得石、铝贝得石、绿脱石、铝绿脱石、皂石、铝皂石、水辉石、锌蒙脱石、铬膨润石等天然蒙脱石。
[0100]此外,还有以水玻璃、硫酸铝、硫酸镁、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制作蒙脱石组成的共沉凝胶、通过使用高压釜的水热反应合成的合成蒙脱石,合成蒙脱石的平均粒径为10以上且IOOnm以下、此外其杂质的量比天然蒙脱石少,因此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中,相比较于天然蒙脱石更优选使用合成蒙脱石。
[0101]作为合成蒙脱石的例子,例如可举出Co-op chemical公司制的SWF、SffN> SAN>SEN、SPN> Kunimine 工业制的 Sumecton SA 等。
[0102]纤维素系高分子或有机金属粘土是具有羟基并在溶液中通过氢键形成网络即高分子结构体的物质。其中,无论涂布膜中氢键形成还是不形成、氢键的强度是强还是弱,在涂布膜中能够形成高分子结构体的物质即在本申请发明的范畴内。
[0103]作为添加于涂布液中的高分子结构促进剂的优选的添加浓度范围,优选相对于涂布液为I?5质量%左右。通过达到I质量%以上,可以易于形成高分子结构体,通过不超过5质量%,在涂布之前难以形成高分子结构体而涂布变得容易。另外,通过在涂布前不形成高分子结构体,可以防止在所制造的防眩性膜中发生涂布条纹或点缺陷。
[0104]涂布液的涂布装置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以膜厚为5 μ m以上且40 μ m以下的程度均匀地涂布涂布液的装置即可。例如优选使用挤出涂布装置或棒涂布装置。图1的挤出型的涂布装置16具备涂布头26和支撑辊28,将料片12缠绕在支撑辊28上。涂布头26按照向缠绕在支撑辊28上的料片12以薄膜状喷吐涂布液的方式进行构成,所喷吐的涂布液在涂布头26的唇前端与料片12之间被交联,由此形成涂布液的液滴。相对于料片12的移动方向,将减压室设置在唇前端的上游侧,通过将该减压室30控制为负压,防止料片12的空气夹带现象,谋求液滴的稳定化。由此,将涂布液均匀地涂布在料片12上。
[0105]干燥装置18主要包括凝集线18A,其通过使料片12向移动方向倾斜并移动,从而一边使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边进行干燥;解散抑制线18B,其通过减小倾斜、移动料片12,从而一边抑制在涂布膜中凝集而成的凝集体发生解散一边进行干燥;和转移时间点控制机构17,其控制料片12的移动从凝集线18A向解散抑制线18B转移的时间点。
[0106]干燥装置18中用于干燥涂布膜的构成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以往公知的各种方式。但是,构成干燥装置18的凝集线18A和解散抑制线18B中优选改变干燥方式。
[0107]凝集线18A由于在刚涂布后的初期干燥中涂布膜的残留溶剂多、易于发生干燥不均以及为了粒子的凝集需要使线倾斜,因此可优选使用图1所示的冷凝干燥方式的装置。冷凝干燥方式为在使隧道状的外壳19内、在向斜上方移动的料片12的上游侧上方(涂布膜面侧)、与料片12基本平行地配置作为板状构件的冷凝板23。并且,通过利用冷凝板23将由涂布膜蒸发的溶剂冷凝进行回收,从而将涂布膜干燥。此时,优选利用红外线加热器(未图示)对涂布膜面进行加热。
[0108]另外,解散抑制线18B中,由于涂布膜的残留溶剂减少、难以发生干燥不均,以及需要迅速地进行干燥,因此优选热风干燥方式。热风干燥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构成:对在外壳27内移动的料片12的涂布膜面上吹拂干燥风(或热风),在料片12的上方与料片12平行地设置由多孔板构成的整流板(未图示),对该整流板的上方吹拂干燥风,在料片12的上方与料片12平行地设置由金属丝网构成的调风板(未图示),对该调风板的上方吹拂干燥风。
[0109]其中,凝集线18A不仅是指具有外壳19的区域,还指料片12倾斜地移动的线、即从涂布装置至倾斜减小的线区域。另外,解散抑制线18B不仅是指具有外壳27的区域,还指凝集线18A之后至干燥结束的线区域。
[0110]另外,干燥装置18中设置的转移时间点控制机构17主要由调节凝集线18A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20、调节倾斜的凝集线18A的线长度的倾斜线长度调节机构21和调节辊36构成。
[0111]如图2所示,倾斜角度调节机构20按照通过改变导向辊32的位置而能够调节料片12移动的倾斜角度的方式构成。即,导向辊32的轴承部40沿着轨道42被滑动自由地支撑,同时在轴承部40上安装汽缸44的棒杆44a。由此,通过使棒杆44a伸缩,可以使轴承部40在轨道42的方向上移动。因此,由于导向辊32的位置向水平方向移动,因此可以自由地调节料片12倾斜角度Θ。
[0112]为了对涂布于料片12上的涂布膜中的粒子有效地赋予成为凝集移动诱因的外部能量,优选料片12的倾斜角度Θ为30°以上。
[0113]由此,由于料片12以移动方向(第I移动方向)朝上倾斜的状态移动,因此料片12上的涂布膜中的粒子通过外部能量即重力向后方靠拢、与其他的粒子接触,凝集被促进。
[0114]此时,料片12的倾斜角度的上限为90°,在3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作为目标防眩性的大小进行设定。例如,当欲赋予大的防眩性时,优选将倾斜角度Θ设定为60°以上、优选较大地设定为80°以上。但是,欲根据目的赋予较小的防眩性时,优选将倾斜角度Θ设定为小于60°、优选设定为小于40°。
[0115]另外,在线10的运转中,可以将料片12的倾斜角度固定,也可使其变动。使其变动时,可以线上或离线地测定干燥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根据其测定结果进行变动以达到目标防眩性(凝集体的大小)。
[0116]另外,倾斜角度调节机构20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调节凝集线18A倾斜角的机构则可以是各种方式。另外,还可按照料片12的倾斜角度Θ达到预先设定的角度的方式将导向辊32的位置固定。
[0117]如图3所示,倾斜线长度调节机构21设置在倾斜角度调节机构20的料片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由连接于料片12的多个辊38A、38B、38C和支撑该辊38A、38B、38C的棒杆40A、40B、40C和使该棒杆伸缩的汽缸装置42A、42B、42C构成。
[0118]图3为在从料片12的移动方向(第I移动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地设置第I?第3的3个辊38A、38B、38C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3个。
[0119]进而,如图4 (A)所示,在将凝集线18A的倾斜线长度仅延长LI时,按照维持倾斜角度Θ的方式仅同样地延长第I?第3辊38A、38B、38C的棒杆40A、40B、40C。由此,将凝集线18A仅延长导向辊32与第I辊38A的间隔LI。
[0120]如图4(B)所示,当将凝集线18A的倾斜线长度仅延长比LI长的L2时,自图4(A)的状态开始,按照维持倾斜角度Θ的方式进一步延长第2及第3辊38B、38C的棒杆40B、40C。由此,将凝集线18A仅延长导向辊32与第2辊38B的间隔L2。
[0121]如图4(C)所示,当将凝集线18A的倾斜线长度仅延长比L2长的L3时,自图4(B)的状态开始,按照维持倾斜角度Θ的方式进一步延长第3辊38C的棒杆40C。由此,将凝集线18A仅延长导向辊32与第3辊38C的间隔L2。
[0122]进而,通过改变倾斜线长度而发生的料片移动线长度的变动通过调节辊36吸收。
[0123]另外,倾斜线长度调节机构21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各种方式。另外,按照倾斜线长度达到预先设定的长度的方式,还可在线10的运转前固定第I?第3辊的延长程度。
[0124]由此,在线10的运转中还可使料片12的倾斜线长度发生变动。使其变动时,可以按照线上或离线地测定干燥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根据其测定结果使其变动以达到目标防眩性(凝集体的大小)。
[0125]对于在维持凝集线的倾斜的情况下知晓凝集体开始解散的时间点的解散开始知晓机构,说明离线及线上的机构。
[0126]通过离线地知晓粒子凝集体的大小来评价防眩性膜的防眩性高低时,将防眩性膜的与涂布膜面相反的整个里侧涂黑。然后,利用从5°的角度投射没有遮光栅的裸荧光灯(800cd/m2)并从一 5°的角度观察时的反射图像的模糊程度,以及从45°的角度投射并从一45。的角度观察时的反射图像的模糊程度,进行评价。此外,对于覆盖荧光灯的两侧、使荧光灯的宽度为4mm并映入细的线光源的情况,优选也同样地进行。
[0127]由此,可以构成用于离线地知晓作为在维持凝集线18A的倾斜时、形成于涂布膜中的凝集体开始解散的时间点的分歧点(换而言之为凝集体变得最大的时间点)的解散开始知晓机构。
[0128]当在线地知晓粒子的凝集体大小时,例如在转移时间点控制工序中设置在线监测器,对涂膜面侧进行观察,可以监测凝集状态(促进、解散)。另外,凝集大小可以通过对在线观察图像的凝集体的面积进行图像分析,可以计算大小。作为在线监测器,例如可通过下述构成进行实施。[0129](在线监测器构成)
[0130].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VH系列、
[0131]?透镜:KEYENCE 公司制 Wide Range Zoom Lens (VH 系列)、
[0132].光源:金属卤化物灯
[0133]由此,可以构成用于在线地知晓作为在维持凝集线18A的倾斜时形成于涂布膜中的凝集体开始解散的时间点的分歧点(换而言之为凝集体变得最大的时间点)的解散开始知晓机构。
[0134]凝集体开始解散的分歧点如上所述,通过在线及离线均可知晓,但优选预先通过离线的预备试验或实验等制作料片12的倾斜角度及倾斜线长度与防眩性膜的防眩性程度之间的关系。
[0135]另外,欲精密地了解凝集体的大小(与体积同义)与防眩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时,更优选用表面粗糙度计测定干燥后的膜表面的凹凸面积(有凹凸的部分的表面积)和高度,进行图像分析,从而计算凝集体的体积,制作其与防眩性程度之间的关系。
[0136]图8为表示凝集体的体积与防眩性程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可以使用以下的装置及制作方法制作。
[0137].表面粗糙度计:Zygo公司制、New View系列
[0138].图像分析:Zygo公司制MetroPro
[0139]?防眩性程度:JIS_Z_8741 (1997 年)(JIS:Japan Industrial Standards)
[0140]如此,当预先知晓了料片12倾斜角度、倾斜线长度及凝集体的大小与防眩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的转移时间点,可以精度良好地适当调节凝集体的大小。由此,可以控制粒子的凝集作用(凝集速度等),因此不仅能够提高防眩性膜的生产率,还能够控制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
[0141]因此,欲形成大的凝集体时,还可以凝集体发生解散的时间点为分歧点、按照料片12的移动从凝集线18A转移至解散抑制线18B的方式控制转移时间点控制机构17。另外,通过自凝集体开始解散的时间点多少地提前或多少地延后地控制从凝集线18A向解散抑制线18B转移,可以适当地调节凝集体的大小。[0142]图1所示的硬膜装置25在使用光硬膜化性的树脂作为涂布液的树脂成分时使用紫外线照射(UV)装置,使用热硬膜化性树脂时使用加热装置。
[0143]接着,对如上构成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的线10的作用进行说明。
[0144]自送出机14送出的料片12在涂布装置16中涂布含有粒子(例如2.5 μ m的平均粒径)的涂布液(涂布工序)。涂布液中优选添加蒙脱石。
[0145]接着,通过干燥装置18将涂布于料片12的涂布膜干燥(干燥工序)。在该干燥工序中,一边使料片12在通过倾斜角度调节机构20朝移动方向上倾斜(例如90° )的凝集线18A中移动,一边进行涂布膜的干燥。由此,料片12上的粒子受到外部能量即重力的影响,在料片12上向移动方向后侧移动。即,由于涂布膜中的粒子被赋予了成为凝集的诱因的粒子移动力(重力),因此粒子在料片12上移动,凝集得到促进。由此,能够将涂布膜中的粒子在短时间内凝集至具有充分防眩性能的区域。
[0146]如此,通过引发并促进粒子的凝集,可以提高凝集速度。另外,通过积极地产生粒子的凝集,可以在涂布膜的整个面上产生均匀的凝集。由此,能够以高的生产速度制造形成有均匀的凹凸的防眩性膜。
[0147]但是,当在维持倾斜的状态下持续移动料片12时,凝集而成的凝集体开始解散,凝集体的大小减小,防眩性也减小。
[0148]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倾斜线长度调节机构21在凝集体即将开始解散始之前,将使料片12的移动转移至具有倾斜较凝集线18A的移动方向倾斜角度(第I倾斜角度)减小了的(例如0° )的倾斜角度(第2倾斜角度)的解散抑制线18B,进行干燥。
[0149]由此,当凝集体的大小达到最大时,可以一边抑制凝集体的解散一边干燥涂布膜,因此可以高效率地制造防眩性大的防眩性膜。
[0150]另 外,通过控制倾斜角度调节机构20及倾斜线长度调节机构21,可以适当调节凝集体的大小,制造具有目标防眩性的防眩性膜。例如,当在凝集体开始解散的分歧点之前(凝集过程中)或之后(解散过程中)将料片12的移动从凝集线18A向解散抑制线18B转移时,凝集体的大小变得比最大小。因此,当调节凝集过程中或解散过程中的程度时,由于可以控制凝集体的大小,因此还可调节所制造的防眩性膜的防眩程度。
[0151]最后,在硬膜装置25中对涂布膜进行硬膜化。由此,制造防眩性膜,并通过卷取机22进行卷取。
[0152]图5为在I个外壳38中装有凝集线18A、解散抑制线18B、转移时间点控制机构17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20及倾斜线长度调节机构21,同时将调节辊36配置在外壳38的出口附近。
[0153]以下对本发明中制造的防眩性膜进行说明。
[0154][防眩性膜]
[0155]防眩性膜以提高IXD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PDP (等离子显示板,Plasma Display Panel)、CRT (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EL (电致发光元件,electroluminescent)等平板显示器的可见度为目的,在纤维素酰化膜等透明支撑体(料片12)的单面或两面上赋予防眩层,进而根据需要赋予防反射层。该防眩性膜可优选使用纤维素酰化膜。以下,将赋予了这种功能的膜称作防眩性膜。一般来说,防眩性膜由透明支撑体和防眩层构成,根据需要有时还设置硬涂层。[0156]作为防眩性膜的透明支撑体,LCD用途中优选纤维素酰化膜、特别优选醋酸纤维素。将防眩性膜用于LCD中时,在单面设置粘合层等,配置于显示器的最表面或显示器内部与空气的界面。三醋酸纤维素由于在保护偏振片的起偏器的保护膜中使用,因此从成本、显示器的薄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将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直接用在保护膜中。
[0157]作为对膜赋予防眩性的机构,在公开专利公报中公开了 I)将散射可见光的粒径的消光粒子分散在粘合剂中,形成具有表面凹凸的防眩层的方法;2)利用压花或喷砂等对支撑体表面赋予凹凸的方法;3)通过涂布组合物的相分离结构对表面赋予凹凸的方法等各种方法,但本发明中采用将消光粒子分散于粘合剂中的方法。
[0158]防眩层的形成中,为了通过形成表面凹凸而赋予防眩性,除了由树脂化合物构成的粘合剂之外,还使用由树脂或无机化合物构成的微粒(消光剂)。另外,比防眩层的粘合剂膜厚小的平均粒径的微粒优选小于该微粒整体的50体积%。粒度分布可通过库尔特计数法测定,并将分布换算成粒子数分布。防眩层的膜厚(干燥前的湿膜厚)优选为涂布膜厚的10以上且40 μ m以下、涂布膜厚/平均粒径的比优选为3以上且5倍以下。
[0159]在用于形成防眩层使用的树脂粘合剂中,从膜强度、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用于形成上述硬涂层所使用的原材料。
[0160]在防眩性膜、防眩层的形成前或形成后,通过利用任何机构对支撑体的内面进行皂化处理,可以在以IXD为代表的各用途中使用的偏振片的制造中,作为起偏器的保护膜,在单面或两面上直接与起偏器贴合。
[0161]特别是为了 LCD的广视角化,在密封有液晶的液晶单元与偏振片之间配置相位差膜时,可以在配置于液晶单元的两面的偏振片中,可见侧所用的偏振片的空气界面侧的保护膜使用防眩性膜或防反射膜,在其相反面的成为液晶单元与起偏器之间的面上将相位差膜分别贴合在各个起偏器的两面上作为保护层来使用。这种构成的偏振片在具有与现有偏振片同等厚度的同时,可以赋予广视角、低反射等功能,在高功能LCD用途中极为优选。
[0162]实施例1
[0163]为了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以下举出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这些。
[0164]在实施例的试验中,利用料片的移动从凝集线18A向解散抑制线18B转移的时间点不同,研究所制造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有何不同。另外,在涂布液中添加有蒙脱石的情况和未添加蒙脱石的情况下,研究防眩性有何不同。
[0165](防眩层用涂布液的制备)
[0166]〈涂布液a的组成未添加蒙脱石〉
[0167]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为至少包含以下的涂布工序和干燥工序的制造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膜制造方法:涂布工序,该工序中,在移动的带状膜基材上涂布含有平均粒径为10 μ m以下的无机或有机粒子的涂布液;干燥工序,该工序中,将在所述涂布工序中涂布的涂布膜干燥; 其中,所述干燥工序具备以下工序: 凝集工序,该工序中,通过使所述膜基材相对于水平面以第I倾斜角度倾斜并移动,从而一边使所述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边将所述涂布膜干燥;和 解散抑制工序,该工序中,通过使所述膜基材以较所述第I倾斜角度减小了倾斜的第2倾斜角度移动,从而一边抑制所述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体解散一边对所述涂布膜进行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具备以下工序: 解散开始知晓工序,该工序中,在所述凝集工序中在维持了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I倾斜角度的情况下,知晓所述凝集体开始解散的时间点;和 转移时间点控制工序,该工序中,以通过所述解散开始知晓工序知晓的解散开始时间点为分歧点,将从所述凝集工序向所述解散抑制工序转移的时间点控制为所述分歧点的时间点、早于所述分歧点的时间点、晚于所述分歧点的时间点中的任一个时间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转移时间点控制工序中,在所述分歧点的时间点从所述凝集工序向所述解散抑制工序转移。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粒子的平均粒径为I μ m以上且5 μ m以下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结构促进剂。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凝集工序的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I倾斜角度为3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所述解散抑制工序的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2倾斜角度为0°以上且小于30°。
7.—种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其为至少具备下述的涂布装置和干燥装置的制造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涂布装置,其在移动的带状的膜基材上涂布含有平均粒径为10 μ m以下的无机或有机粒子的涂布液;干燥装置,其将通过所述涂布装置涂布的涂布膜干燥; 其中,所述干燥装置具备: 凝集线,其使膜基材相对于水平面以第I倾斜角度倾斜并移动,从而一边使所述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边将所述涂布膜干燥;和 解散抑制线,其以较所述第I倾斜角度减小了倾斜的第2倾斜角度移动所述膜基材,从而一边抑制所述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体发生解散一边将所述涂布膜干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其进一步具备: 解散开始知晓机构,其用于在维持所述凝集线的第I倾斜角度的情况下预先知晓所述凝集体开始解散的时间点;和 转移时间点控制机构,其用于以通过所述解散开始知晓机构知晓的解散开始时间点为分歧点,将从所述凝集线向所述解散抑制线转移的时间点控制为所述分歧点的时间点、早于所述分歧点的时间点、晚于所述分歧点的时间点中的任一个时间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转移时间点控制机构具备调节所述凝集线的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I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和调节所述凝集线的线长度的凝集线长度调节机构中的任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其中,在所述涂布液中添加有闻分子结构促进剂。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粒子的平均粒径为Iym以上且5 μ m以下的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凝集线上的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I倾斜角度为3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所述解散抑制线中的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2倾斜角度为0°以上且小于30°。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3969716SQ201410043075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长谷川昌孝, 原泽岳彦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