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支架的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0916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支架的相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支架的相机。



背景技术:

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很多可以记录影像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等。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

现有的相机均设置有支架连接口,相机与支架是分离状态,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将支架与连接,但是对于支架这种辅助摄像的器件,使用比较少,尤其是在非专业照相的使用方面,由于经常不用支架,在偶然需要用到的时候,又很难在急切间找到需要的支架,完成拍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相机与支架分开给拍摄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支架的相机,包括壳体,壳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架;

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下端设置有转轴,所述支架通过转轴与壳体活动连接;

所述支架于壳体左右各设置有两个,并且位于同侧的两个支架能够分别向相机前后两侧偏转,两个支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通过镶嵌在支架上的活动轴与支架活动连接,并且支架上设置有容纳支撑杆的容置槽,所述活动轴设置于容置槽的上端;

所述支撑杆上端与活动轴活动连接,下端设置有L型凹口,并且设置有壳体同侧的两个支架上的支撑杆的L型凹口吻合。

所述支架的置于凹槽外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支撑耳,所述支撑耳是空心的,用于连接相机的挂带。

所述支架向相机前后侧偏转的角度为20°~45°。

所述支架向相机前后侧偏转的角度为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带支架的相机,使得相机与支架本身融为一体,不会再出现相机与支架分开,在需要使用支架的时候,因为找不到支架而影响拍摄的现象,支架在不用的时候完全收入在相机内,不会影响相机的原有形象,需要使用的时候,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将支架打开,支撑相机,使用非常方便,而且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耳,不仅可以在支架打开时更好的支撑相机,而且在不使用支架的时候能够用来连接挂带,这样相机可以放方便的佩戴在胸前,方便相机的携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支架的相机正面示意图。

图2是带支架的相机侧面示意图。

图3是带支架的相机支架撑开正面示意图。

图4是支撑杆相互吻合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支撑耳;3、转轴;4、凹槽;5、弹簧;6、支撑杆;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有相机与支架分开给拍摄带来不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带支架的相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架7;

为了使得支架7能够在不使用的时候能够折叠不影响相机整体效果,在壳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凹槽4,该凹槽4的下端设置有转轴3,所述支架7通过转轴3与壳体1活动连接,这样支架7就可以向上旋转约180°完全收容在凹槽4内;

支架7于壳体1左右各设置有两个,并且位于同侧的两个支架7能够分别向相机前后两侧偏转,两个支架7之间设置有支撑杆6;

上述支撑杆6通过镶嵌在支架7上的活动轴与支架7活动连接,并且支架7上设置有容纳支撑杆6的容置槽,并且所述活动轴设置于容置槽的上端;

上述支撑杆6上端与活动轴活动连接,下端设置有L型凹口,并且设置有壳体1同侧的两个支架上的支撑杆6的L型凹口吻合,如图4所示。

该带支架的相机,使得相机与支架7本身融为一体,不会再出现相机与支架7分开,在需要使用支架7的时候,因为找不到支架7而影响拍摄的现象,支架7在不用的时候完全收入在相机内,不会影响相机的原有形象,需要使用的时候,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将支架7打开,支撑相机,使用非常方便,而且支撑7架上设置有支撑耳2,不仅可以在支架7打开时更好的支撑相机,而且在不使用支架7的时候能够用来连接挂带,这样相机可以放方便的佩戴在胸前,方便相机的携带。

实施例2:

为了使相机携带方便,上述支架7的置于凹槽4外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支撑耳2,所述支撑耳2是空心的,用于连接相机的挂带,这样可以在不使用支架7的时候,将挂带通过支撑耳与相机连接,使得相机携带方便。

为了使相机在使用支架7支撑相机更加稳定,上述支架7向相机前后侧偏转的角度20°~45°,其中最稳定的偏转角度为30°,这样前后两侧面各偏转30°,两者合起来偏转角度就是60°,这样就形成了最稳定的三角支撑点。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