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610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尤指一种显示区中第一共同信号接垫的设置位置具有特殊设计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技术不断进步,所有的显示面板均朝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等趋势发展,故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装置已由以往的阴极射线管发展成薄型显示器,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其中,薄型显示器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移动导航装置、电视等显示面板,大多数均使用该些显示面板。

虽然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已为市面上常见的显示面板,特别是液晶显示面板的技术更是相当成熟,但随着显示面板不断发展且消费者对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要求日趋提高,各家厂商无不极力发展出具有更高显示质量的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的元件配置及设计,成为影响显示面板整体效率的因素之一。

有鉴于此,目前仍需针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的元件配置及设计做改良,以更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通过设计显示区内的第一共同信号接垫的设置位置,以避免数据线与其上方的第一透明导电层间有寄生电容过大的问题产生。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含:一基板,包含一显示区和一非显示区;多条扫描线,设置在该显示区;多条数据线,设置在该显示区并与该些扫描线交错设置以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一第一共同信号线,设置在该显示区并与该些数据线交错设置;以及一第一共同信号接垫,设置在该显示区的该些像素单元的其中一个内,电性连接该第一共同信号线,且该第一共同信号接垫位于该些数据线的其中两相邻数据线间;其中该第一共同信号接垫与该两相邻数据线分别具有不同的最小距离。

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该第一共同信号线包含一第一金属层,该第一共同信号接垫包含一第二金属层,其中一第一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一金属层和该第二金属层之间且包含一第一孔洞,该第二金属层经由该第一孔洞与该第一金属层直接接触。此外,一第二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二金属层上且包含一第二孔洞,该第二金属层经由该第二孔洞与一第一透明导电层直接接触,其中该第二孔洞与该第一孔洞部分重叠。再者,一第三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二绝缘层上且包含一第三孔洞,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其中一个设于该第三绝缘层与该第二绝缘层间而另一个设于该第三绝缘层上,且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经由该第三孔洞与第二透明导电层直接接触。其中,该第三孔洞未与该第一孔洞及该第二孔洞重叠。

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将第一共同信号接垫与其相邻的两条数据线的最小距离设计成不相同,以避免数据线与其上方的第一透明导电层间有寄生电容过大的问题产生。更详细而言,在显示面板的一像素单元中,可设置有第一共同信号接垫;当一共同信号欲由第一金属层传递至第二透明导电层时,通过能使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直接接触的第一孔洞,可使该信号传递至第二金属层,而后,通过能使第二金属层与第一透明导电层直接接触的第二孔洞,可使该信号再传递至第一透明导电层,接着,通过能使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直接接触的第三孔洞,可使该信号再传递至第二透明导电层。因此,在一像素单元中,除了对应第一共同信号接垫的第一孔洞,还需设置能将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透明导电层电性连接的第三孔洞。若将第一共同信号接垫与其相邻的两条数据线的最小距离设计成相同时,会造成第三孔洞的位置更加靠近数据线;虽然数据线与透明导电层间有绝缘层隔离,但因绝缘层的孔洞侧壁为倾斜侧壁,在第三孔洞位置更加靠近数据线的情形下,会造成数据线上方即为倾斜侧壁,由于倾斜侧壁此处用以隔离金属层与透明导电层间的绝缘层厚度较薄,使得第一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数据线间的绝缘层遮蔽性较差,而有寄生电容过大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将第一共同信号接垫与其相邻的两条数据线的最小距离设计成不同,如此可使第三孔洞的位置较为远离数据线,避免第一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数据线间的绝缘层遮蔽性较差的问题,进而降低第一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数据线间的寄生电容。

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在横切图或俯视图中,该第二孔洞的边界超越该第一金属层的边缘;换句话说,该第二孔洞的边界位于该第一金属层外;更换句话说,该第一金属层的边缘位于该第二孔洞内。

此外,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还可包括一第二共同信号接垫、一第三共同信号接垫、一第二共同信号线及一第三共同信号线,其中该第二共同信号线及该第三共同信号线设置在该显示区并与该些数据线交错设置,而该第二共同信号接垫及该第三共同信号接垫设置在该显示区并分别电性连接该第二共同信号线及该第三共同信号线;其中该第二共同信号接垫位于该第一共同信号接垫及该第三共同信号接垫间,且该第一共同信号接垫与该第二共同信号接垫间的间距不等于该第二共同信号接垫与该第三共同信号接垫间的间距。

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该第一共同信号线包括一突出部,位于与该些数据线交错处且朝该数据线的长度方向突出。

此外,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在该第一孔洞处,该第一金属层与该第二金属层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45度。

再者,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该第一共同信号接垫具有一第一边缘及一第二边缘,且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相对,而该些数据线包括一第一数据线及一第二数据线,其中该第一共同信号接垫位于该第一数据线及该第二数据线间,该第一数据线相对邻近该第一边缘,而该第二数据线相对邻近该第二边缘;其中,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二边缘在该些扫描线延伸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分别为一第一距离及一第二距离。其中,在一实施方面中,当该些像素单元在该些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300~320μm时,该第一距离及该第二距离的差值为1.5~299μm;在另一实施方面中,当该些像素单元在该些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200~220μm时,该第一距离及该第二距离的差值为1.5~196.17μm;在再一实施方面中,当该些像素单元在该些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145~165μm时,该第一距离及该第二距离的差值为1.5~144.75μm;而在更一实施方面中,当该些像素单元在该些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100~120μm时,该第一距离及该第二距离的差值为1.5~93.33μm。在此,该第一共同信号接垫还具有一第三边缘,且该第三边缘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相交;其中,该第三边缘与该些扫描线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显示区的俯视图。

图3A及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部分区域的放大图。

图4及图5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部分区域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比较例的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部分区域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一比较例的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部分区域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21 基板 11,11a 扫描线

12 数据线 121 第一数据线

122 第二数据线 13a 第一共同信号线

13b 第二共同信号线 13c 第三共同信号线

131 突出部 14a 第一共同信号接垫

14b 第二共同信号接垫 14c 第三共同信号接垫

141 第一边缘 142 第二边缘

143 第三边缘 2 对侧基板

22 第一金属层 22a 边缘

23 第一绝缘层 231 第一孔洞

24 第二金属层 25 第二绝缘层

25a 边界 251 第二孔洞

26 绝缘层 26a 孔洞侧壁

261,262 孔洞 27 透明导电层

28 第三绝缘层 281 第三孔洞

29 透明导电层 3 显示层

AA 显示区 B 非显示区

C 位置 D1 第一距离

D2 第二距离 P 像素单元

R1 区域 S1,S2 间距

X 延伸方向 Y 方向

W,W1,W2,W3,W4,W5,宽度 θ 夹角

W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习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也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针对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再者,说明书与请求项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请求项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请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请求元件与另一请求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请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请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包含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且非显示区B围绕显示区AA设置;对侧基板2,与基板1相对设置;显示层3,设于对侧基板2与基板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可为上方设置有薄膜电晶结构(图未示)的薄膜晶体管基板,而对侧基板2可为上方设置有彩色滤光层(图未示)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然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层(图未示)也可设置在基板1上,此时,基板1则为整合彩色滤光片阵列的薄膜晶体管基板(color filter on array,COA)。此外,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层3可为液晶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层或无机发光二极管元件层。当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层3为液晶层时,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背光模块,设于基板1下方。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基板1显示区AA上方的所设元件的结构特征。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显示区的俯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扫描线11,设置在显示区AA;多条数据线12,设置在显示区AA并与扫描线11交错设置以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P;至少一条第一共同信号线13a,设置在显示区AA并与数据线12交错设置;以及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设置在显示区AA的像素单元P的其中一个内,电性连接第一共同信号线13a,且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位于数据线12的其中两相邻数据线12间。据此,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可将第一共同信号线13a上的信号传递到,例如,与其连接的透明导电层上。关于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的设置和操作将在之后内容详细叙述。

图3A及图3B为图2所示的区域R1的放大图,其中为了清楚表示,图3B与图3A为相同视图,其差别主要在于图3B未显示图3A中的填充线;图4为图3A所示的L1-L2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而图5为图3A所示的L3-L4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A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基板21上形成第一金属层22,其中第一金属层22透过曝光显影和刻蚀等工艺形成扫描线11及第一共同信号线13a。第一金属层22上形成第一绝缘层23,且第一绝缘层23具有第一孔洞231,以显露部分第一金属层22(例如,第一共同信号线13a)。接着,在第一绝缘层23上形成第二金属层24,其中第二金属层24透过曝光显影和刻蚀等工艺形成包括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的数据线12(如图2所示)及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第二金属层24上形成第二绝缘层25,且第二绝缘层25具有第二孔洞251。第二绝缘层25上形成绝缘层26,且绝缘层26具有孔洞261,262及孔洞侧壁26a。接着,在绝缘层26上形成透明导电层27。透明导电层27上形成第三绝缘层28,且第三绝缘层28具有一第三孔洞281。接着,再在第三绝缘层28上形成透明导电层29。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21可使用例如玻璃、塑料、可挠性材质等基材材料所制成。第一绝缘层23、第二绝缘层25、第三绝缘层28及绝缘层26可使用氧化物(例如,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物(例如,氮化硅)或氮氧化物(例如,氮氧化硅)等绝缘层材料制作。第一金属层22及第二金属层24可使用导电材料,如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金属氮氧化物、或其它电极材料所制成。透明导电层29及透明导电层27则可使用如ITO、IZO或ITZO等透明导电电极材料所制成。然而,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前述元件的材料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第三绝缘层28设置在第二绝缘层25上且包含第三孔洞281,透明导电层27设于第三绝缘层28与第二绝缘层25间而透明导电层29则设于第三绝缘层28上,且透明导电层29经由第三孔洞281与透明导电层27直接接触。

此外,如图3A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共同信号线13a由第一金属层22形成,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由第二金属层24形成,其中第一绝缘层23设置在第一金属层22和第二金属层24之间且包含第一孔洞231,而第二金属层24经由第一孔洞231与第一金属层22直接接触。换句话说,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经由第一孔洞231与第一共同信号线13电性连接。此外,第二绝缘层25设置在第二金属层24上且包含第二孔洞251,而第二金属层24经由第二孔洞251与透明导电层29直接接触。换句话说,第一共同信号线13a经由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电性连接透明导电层29。在此,在形成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处并未形成如图4所示的透明导电层27。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如图3A及图3B所示,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具有第一边缘141及第二边缘142,且第一边缘141与第二边缘142相对,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位于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间,第一数据线121相对邻近第一边缘141,而第二数据线122相对邻近第二边缘142。再者,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还具有第三边缘143,且第三边缘1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缘141及第二边缘142相交;其中,第三边缘143与扫描线11延伸方向X平行。其中,第一数据线121与第一边缘141及第二数据线122与第二边缘142在扫描线11延伸方向X上的最小距离分别为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

如图3A至图5所示,当一共同信号欲由第一共同信号线13a(图5的第一金属层22)传递至透明导电层27时,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图5的第二金属层24)经由第一孔洞231与第一金属层22直接接触而彼此电性连接,而可使共同信号由第一金属层22传递至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图5的第二金属层24);而后,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图5的第二金属层24)经由第二孔洞251与透明导电层29直接接触而彼此电性连接,可使传递至第二金属层24的共同信号还再传递至透明导电层29;接着,透明导电层29经由第三孔洞281与透明导电层27直接接触而彼此电性连接,因此,可使传递至透明导电层29的共同信号还再传递至透明导电层27。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27作为共电极层,而透明导电层29作为像素电极层。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揭示透明导电层27设于第三绝缘层28与第二绝缘层25间而透明导电层29则设于第三绝缘层28上;然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只要透明导电层29、透明导电层27、第一金属层22及第二金属层24彼此的电性连接关系如前所述即可,而透明导电层29及透明导电层27的设置上下关系并不局限于如图4所示,可为其中一个设于第三绝缘层28与第二绝缘层25间而另一个设于第三绝缘层28上。

如图3A至图5所示,在一像素单元中,除了对应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及其所包含的第二金属层24)的第一孔洞231外,还需设置能将透明导电层29及透明导电层27电性连接的第三孔洞281,且第一孔洞231与第三孔洞281均设于第一共同信号线13a上且彼此错位设置。

图6为本发明一比较例的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部分区域的放大图,其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3A为相同视图;而图7为图6沿L1-L2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其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4为相同视图。如图6所示,若将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置于与其相邻的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中间,即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与其相邻的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的最小距离(即,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设计成相同时,第三孔洞281的位置会更加靠近第一数据线121;如图6及图7所示,虽然第一数据线121(第二金属层24)与透明导电层27间有绝缘层26隔离,但因绝缘层26的孔洞侧壁26a为倾斜侧壁,在第三孔洞281位置更加靠近第一数据线121(第二金属层24)的情形下,会造成第一数据线121(第二金属层24)上方即为绝缘层26的孔洞侧壁26a,由于孔洞侧壁26a的倾斜侧壁此处用以隔离第一数据线121(第二金属层24)与透明导电层27间的绝缘层26厚度较薄;特别是,若像素单元在扫描线11延伸方向X上的宽度缩小时,在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大小相似的情形下,绝缘层26的孔洞261可能会直接位于第一数据线121(第二金属层24)的上方,使得部分第一数据线121(即,第二金属层24)甚至仅透过第二绝缘层25与透明导电层27隔离。因此,在本比较例所示的情形下,透明导电层27与第一数据线121(即,第二金属层24)间的绝缘层26遮蔽性较差,而有寄生电容过大的问题。

反观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3B及图4所示,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与其相邻的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分别具有不同的最小距离(即,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特别是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如此可使第三孔洞281的位置较为远离第一数据线121(第二金属层24),避免前述比较例中透明导电层27与第一数据线121(第二金属层24)间的因绝缘层26孔洞侧壁26a较薄而遮蔽性较差的问题,进而降低透明导电层27与第一数据线121(第二金属层24)间的寄生电容。

如图3B所示,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与第一数据线121、第二数据线122及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在扫描线11延伸方向X上的宽度相关,也与第三孔洞281的设置位置及其在扫描线11延伸方向X上的孔径相关。在一实施例中,在扫描线11延伸方向X上,第三孔洞281与第一数据线121间的距离宽度W1至少为1μm(微米)或以上;第三孔洞281的孔径宽度W2至少为1.5μm或以上;第三孔洞281与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的距离宽度W3至少为2μm或以上;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的宽度W4至少为3.5μm或以上;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与第二数据线122间的距离宽度W5至少为2μm或以上;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的宽度W6至少为2μm或以上;而像素单元的宽度W则为宽度W1,W2,W3,W4,W5,W6的总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1的上下限可分别由下式(1)及(2)所示,而第二距离D2则等同于宽度W5。

第一距离D1下限=W1+W2+W3 (1)

第一距离D1上限=W-W6-W5-W4 (2)

举例来说,当像素单元在扫描线11延伸方向X上的宽度W为309μm时,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的差值可为1.5~299μm;当像素单元的宽度W为206μm时,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的差值可为1.5~-196.17μm;当像素单元的宽度W为155μm时,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的差值可为1.5~144.75μm;而当像素单元的宽度W为103μm时,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的差值可为1.5~93.33μm。若考虑工艺的变异性,则当像素单元在扫描线11延伸方向X上的宽度W为300~320μm时,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的差值可为1.5~299μm;当像素单元的宽度W为200~220μm时,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的差值可为1.5~196.17μm;当像素单元的宽度W为145-165μm时,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的差值可为1.5~144.75μm;而当像素单元的宽度W为100~120μm时,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的差值为1.5~93.33μm。

前述的宽度W,W1,W2,W3,W4,W5,W6及第一距离D1的上下限值,是根据目前图案化工艺及所需各元件间的电性关系所得到的数值;然而,若图案化工艺改良且所需各元件间的电性关系有所变更时,前述的宽度W,W1,W2,W3,W4,W5,W6、第一距离D1的上下限值及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差值可不局限于本发明所揭示的数值。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含第二共同信号接垫14b、第三共同信号接垫14c、第二共同信号线13b及第三共同信号线13c。在此,第二共同信号接垫14b及第三共同信号接垫14c的结构与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二共同信号线13b及第三共同信号线13c设置在显示区AA(如图1所示)并与数据线12交错设置,而第二共同信号接垫14b及第三共同信号接垫14c设置在显示区AA(如图1所示)并分别电性连接第二共同信号线13b及第三共同信号线13c;其中第二共同信号接垫14b位于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及第三共同信号接垫14c间,且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与第二共同信号接垫14b间的间距不等于第二共同信号接垫14b与第三共同信号接垫14c间的间距。在此,“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与第二共同信号接垫14b间的间距不等于第二共同信号接垫14b与第三共同信号接垫14c间的间距”由如下述所定义:若以扫描线11a作为基准,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第二共同信号接垫14b及第三共同信号接垫14c在与扫描线11延伸方向X垂直的方向Y上可垂直分别对应至一扫描线11a上的位置C,而相邻的位置C间的间距S1,S2不相等。

如前所述,在图3A至图5中,当施予一共同信号时,可透过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第二共同信号接垫14b及第三共同信号接垫14c(图5的第二金属层24)传递至透明导电层27,使得透明导电层27电压整面均匀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相邻的第一共同信号接垫14a、第二共同信号接垫14b及第三共同信号接垫14c彼此之间的间距不相等,以避免产生人眼可见的波纹(mura)。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共同信号线13a还包括突出部131,位于与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交错处且朝第一数据线121或第二数据线122的长度方向(方向Y)突出;借此,以增加第一共同信号线13a与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的接触面积。由于第一共同信号线13a的设置,使得形成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时在第一共同信号线13a与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交错处会产生一高低差;故当第一共同信号线13a在此交错处包括突出部131时,通过突出部131可增加第一共同信号线13a与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的接触面积,以降低形成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时断线的风险。同时,也可防止刻蚀液在此交错处聚集,以进一步降低第一数据线121及第二数据线122断线的风险。

如图3A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第二孔洞251与第一孔洞231部分重叠,即两者为错位设计。特别是,在图5的剖面图中,第二孔洞251的边界25a超越第一金属层22的边缘22a,即第二孔洞251的边界25a位于第一金属层22外,也就是第一金属层22的边缘22a位于第二孔洞251内。在此情形下,如图5虚线标示处,第一金属层22的边缘22a可使其上方所形成的第二金属层24有一高低起伏,而增加第二金属层24的表面面积;如此,当在第二金属层24上形成透明导电层29时,由于第二金属层24的表面面积增加,故透明导电层29与第二金属层24也表面接触增加。

此外,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在第一孔洞231处,第一金属层22与第二金属层24的夹角θ大于0度且小于45度(0°<θ<45°)。一般而言,第一绝缘层23是使用一双层绝缘材料制作,其下层为氮化硅层而上层为氧化硅层;当图案化第一绝缘层23以形成第一孔洞231时,由于氮化硅层刻蚀速度较快,而容易有底切(undercut)的情形产生,而可能影响到后续所形成的第二金属层24与第一金属层22接触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刻蚀的参数,如刻蚀时间、刻蚀液成分及刻蚀方式等,控制第一绝缘层2的第一孔洞231的坡度使得第一金属层22与第二金属层24的夹角θ大于0度且小于45度;此时,可降低底切发生的风险,可使第一金属层22与第二金属层24接触较佳,且也可避免因第一孔洞231的坡度太陡造成后续透明导电层29断线的风险。

在本发明中,前述实施例所制得的显示面板,可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无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此外,前述实施例所制得的显示面板,也可与触控面板合并使用,而做为一触控显示设备。同时,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制得的显示面板或触控显示设备,可应用于本技术领域已知的任何需要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上,如显示器、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移动导航装置、电视等需要显示影像的电子装置上。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