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电润湿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6058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制造电润湿装置的方法与制造工艺

制造电润湿装置的已知方法可能需要大量流体来为最终制造的装置分配相对少量流体。这可能导致制造效率低下(例如,浪费未使用的可能昂贵的流体量)和被分配流体的高蒸发率。

希望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电润湿装置的更高效的流体分配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示例性显示元件;

图2示出示例性显示元件的平面图;

图3至图6各自示出制造电润湿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的不同实例;以及

图7和8示出制造电润湿装置的方法的实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电润湿显示装置1的实例的部分的示意性横截面,所述电润湿显示装置1包括多个图片元件或显示元件2,图中示出其中一个并且也可将它们称为电润湿单元。显示元件的横向范围在图中由两条虚线3、4指示。显示元件包括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支撑板可以是每个显示元件的单独部分,但支撑板可由多个显示元件共同共用。支撑板可包括玻璃或聚合物衬底6、7,并且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在以下描述的制造实例中,衬底是充分柔性的、透明的并且可由例如聚碳酸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酯12、13”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任何其他合适材料形成。

显示装置具有观察侧8和后侧9,在所述观察侧8上可以观察由显示装置形成的图像或显示。在图中,第一支撑板5的表面(在这个实例中是衬底7的表面)限定后侧9;第二支撑板6的表面(在这个实例中是衬底6的表面)限定观察侧;或者,在其他实例中,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可限定观察侧。显示装置可以是反射型、透射型或半透反射型。显示装置可以是有源矩阵驱动显示装置。多个显示元件可以是单色的。对于彩色显示装置,显示元件可分成多个组,每一组具有不同的颜色;或者,单个显示元件可能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

每个显示元件的介于支撑板之间的空间10由两种流体填充:第一流体11和第二流体12,这两种流体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是液体。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不能混溶。因此,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大致上不会彼此混合,并且在一些实例中不会有任何程度的彼此混合。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不可混溶性是由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性质,例如,它们的化学组成;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趋于保持彼此分离,因此不趋于混合在一起来形成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均匀混合物。由于这种不可混溶性,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在界面处彼此相遇,所述界面限定第一流体的体积与第二流体的体积之间的边界;这个界面或边界可被称为弯月面,并且图1中在第一流体因施加电压而收缩的情况下将它展示为界面57,而当施加零电压时将它展示为界面55。由于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大致上不会彼此混合,因此在一些实例中设想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有某种程度的混合,但是这种混合可被忽略,因为第一流体的大部分体积不会与第二流体的大部分体积混合。

第二流体是导电的或极性的,并且可以是水或盐溶液,诸如氯化钾的水溶液。第二流体可以是透明的;但作为代替可以是有色的或吸收性的。第一流体是不导电的,并且例如可以是烷烃(如十六烷)或可以是油(诸如硅油)。

第一流体可吸收光谱的至少一部分。第一流体可以透射光谱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滤色片。出于这个目的,可通过添加颜料颗粒或染料来为第一流体着色。或者,第一流体可以是黑色的,即大致上吸收光谱的所有部分,或者是反射性的。反射性第一流体可反射整个可见光谱,从而使得层呈现白色;或可反射光谱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层有颜色。在以下描述的实例中,第一流体是黑色的并且因此大致上吸收例如在可见光谱中的光谱的所有部分。术语“大致上吸收”包括某种程度的变化,因此第一流体可能不吸收所有波长,而是吸收给定光谱(诸如可见光谱)内的大部分波长,以便在元件中执行第一流体的功能。第一流体因此被配置来吸收大致上所有入射在第一流体上的光。例如,第一流体可吸收在可见光谱中并且入射在第一流体上的光中的90%或更多。支撑板5包括绝缘层13。所述绝缘层可以是透明的或反射性的。绝缘层13可在显示元件的壁之间延伸。为了避免第二流体12与布置在绝缘层下方的电极之间出现短路,如图所示,绝缘层的各层可在多个显示元件2上不间断地延伸。绝缘层具有面向显示元件2的空间10的表面14。在这个实例中,表面14是疏水的。绝缘层的厚度可以小于2微米并且可以小于1微米。

绝缘层可以是疏水层;或者,绝缘层可包括疏水层15和具有预定电介质性质的障碍层16,如图所示,疏水层15面向空间10。疏水层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并且可由AF1600形成。障碍层16可具有在垂直于衬底的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介于50纳米与500纳米之间的厚度,并且可由无机材料(如氧化硅或氮化硅或这些物质的堆叠(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或有机材料(如聚酰亚胺或聚对二甲苯)制成。

表面14的疏水特性致使第一流体11优先附着到绝缘层13,因为针对绝缘层13的表面,第一流体比第二流体12具有更高的可润湿性。可润湿性涉及流体对固体表面的相对亲合力。可润湿性可通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接触角来测量。接触角由流体与固体在流体-固体边界处的表面张力的差决定。例如,高的表面张力差可指示疏水性质。

每个显示元件2包括作为支撑板5的一部分的第一电极17。在示出的实例中,每个元件中存在一个这种电极17。通过绝缘层13使电极17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电绝缘;通过不导电的层使相邻显示元件的电极分离。在一些实例中,可在绝缘层13与电极17之间布置另外的层。电极17可以是任何期望的形状或形式。图中示意性地指示,通过信号线18向显示元件的电极17供应电压信号。

支撑板6包括第二电极19,所述第二电极19可在显示元件的壁之间延伸或在多个显示元件2上不间断地延伸,如图所示。电极19与导电的第二流体12处于电接触,并且是所有显示元件所共有的。所述电极可由例如透明导电材料铟锡氧化物(ITO)制成。第二信号线20连接到电极19。或者,所述电极可布置在支撑板的边界处,在这个边界处与第二流体处于电接触。当所有元件通过第二流体被流体地互连并且共用第二流体、不因壁而间断时,这个电极可以是所有元件所共有的。可通过施加在信号线18与20之间的电压V来控制显示元件2。信号线18可以联接到衬底7上的控制线矩阵。信号线20联接到显示驱动系统。

在这个实例中通过沿着一个显示元件的横截面的壁21将第一流体11局限于所述显示元件。显示元件的横截面可具有任何形状;当显示元件被布置成矩阵形式时,横截面通常是正方形或矩形。虽然壁被示出为从绝缘层13突出的结构,但是作为代替,所述壁可以是支撑板的排斥第一流体的表面层,诸如亲水层或疏水性较低的层。壁可从第一支撑板延伸到第二支撑板,但作为代替,如图1所示,可部分地从第一支撑板延伸到第二支撑板。显示元件的范围(由虚线3和4指示)由壁21的中心限定。表面14的介于显示元件的壁(由虚线22和23指示)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显示区域24,显示效果发生在所述显示区域24上。显示效果取决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邻接由显示区域限定的表面的程度,这取决于上述施加电压V的大小。施加电压V的大小因此确定电润湿元件内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换句话说,显示效果取决于显示元件中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所述配置取决于施加到显示元件的电极的电压的大小。显示效果给观看显示元件的观察者带来显示元件的显示状态。当将电润湿元件从一个流体配置切换到不同的流体配置时,分别地,第二流体邻接显示区域表面的程度可增加或减小,而第一流体邻接显示区域表面的程度减小或增加。

图2用第一支撑板的疏水表面14的平面视图示出矩形图片元件的矩阵。对应于图1中虚线3和4的图2中的中心图片元件的范围由虚线26指示。线27指示壁的内部边界,所述线也是显示区域23的边缘。

当在电极17与电极19之间施加零电压或大致上零电压时,即当电润湿元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流体11在壁21之间形成层,如图1所示。电压的施加将使第一流体收缩,例如,抵靠如由图1或图2中虚线形状25所示的壁收缩。取决于施加电压的大小,第一流体的可控制形状用来将图片元件操作为光阀,从而在显示区域23上提供显示效果。例如,切换流体来增加第二流体与显示区域的邻接可增加由元件提供的显示效果的亮度。

这个显示效果确定了观察者在看向显示装置的观察侧时将会看到的显示状态。显示状态可以是从黑到白,带有任何的中间灰色状态;在彩色显示装置中,显示状态还可包括颜色。

图3示意性地示出制造电润湿显示装置的示例性方法的部分。为了描述清晰起见,结合设备所提供的用于制造装置的方法来描述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然而应理解,这个描述包括对设备的单独描述,即当未使用时并且在被组装来制造装置的显示装置材料或部件不存在的情况下。图7是示出本文描述的示例性制造过程的部分的流程图。

根据以下描述的实例,用于提供制造电润湿装置的方法的设备包括配置来提供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支撑板进给系统和配置来提供第二支撑板的第二支撑板进给系统。

在将要描述的实例中,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各自是彼此分开提供的并且至少部分地被预组装。所以,在以下描述的实例中,由第一支撑板进给系统进给的支撑板可以是如以上参考图1所描述的第一支撑板,并且由第二支撑板进给系统进给的支撑板可以是如以上参考图2所描述的第二支撑板。为了示例清晰起见,在图3至6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各自示意性地示出为单个层,而未示出形成所述板的单独各层。例如,未示出第一支撑板的壁,但是将理解,当通过以下描述的设备进给第一支撑板时,第一支撑板的壁是存在的。

对于本文中描述的一些制造实例,方法可称为“卷对卷”技术,所述“卷对卷”技术涉及使用一系列滚子通过制造过程来进给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因此,通过设备进给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中的每一个需要是充分柔性的以在不引起板损坏的情况下由滚子操纵。因此,如以上所解释,在此类实例中,衬底是充分柔性的以围绕滚子的至少部分弯曲,以便在卷对卷技术期间被进给。这种柔度也适用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其他部分,包括绝缘层、障碍层、壁材料和先前描述的电极,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是充分柔性的以在卷对卷技术中与滚子配合。然而,支撑板的柔度在适当时是受限的,使得制造出的电润湿显示装置是充分刚性的以便用于其预期用途;因此,在一些实例中,支撑板可以是大致上刚性的,但是当暴露于卷对卷技术期间所使用的机械力时具有充分柔度以便在卷对卷技术中使用;在其他实例中,在显示装置意图是柔性的情况下,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具有较低刚性。在实例中,制作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用的材料与滚子化学地且机械地兼容,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中的每一个与相应滚子之间没有滑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中的每一个可从来源(例如,第一支撑板的卷和第二支撑板的卷)分别进给,或者在其他实例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中的每一个可从制造过程的较早阶段进给,在所述较早阶段至少部分地制造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图3中,分别由箭头F1、F2示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进给。

分别由第一进给系统和第二进给系统进给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各自分别是多个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较大片材的部分。话句话说,在组装显示装置之后,可例如使用技术人员已知的“划线与折断”过程将由第一支撑板进给系统进给的片材(另外称为箔)分割成多个第一支撑板。可对第二支撑板类似地进行这种操作。使用这种箔使制造过程更高效,从而可连续且高效地组装许多显示装置。

在这个实例中,第一支撑板进给系统包括第一滚子30,并且第二支撑板进给系统包括第二滚子32,但是在其他实例中可代替第一滚子或第二滚子使用不同元件,例如带有至少部分弯曲表面的元件,以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对于彼此定位,以用于将要描述的制造过程。

从第一支撑板源传送来的第一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卷绕在第一滚子上。第二支撑板在从第二支撑板源传送来之后至少部分地卷绕在第二滚子上。更具体地,在这个实例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至少部分地卷绕在相应的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上。第一滚子与第二滚子彼此分离,并且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得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即第二支撑板相对于第一支撑板成角度,并且反之亦然,以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限定(即,形成)空腔34。空腔34朝向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缩颈C变窄。在这个实例中,缩颈是在第一滚子30与第二滚子32之间的某一区域处形成,在所述区域处第一滚子与第二滚子最靠近彼此,即,滚子之间的空腔的最窄区域,另外可将所述区域称为滚子之间的辊隙。在图3中在标记为C1与C2的箭头之间示出这个实例中的缩颈。在这个实例中,空腔34是大致V形的;换句话说,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空腔朝向缩颈渐缩或变窄。空腔34的在缩颈上方的较宽部分是在第一滚子的部分与第二滚子的部分之间形成,所述部分不如在缩颈处那样靠近在一起。大致V形包括空腔34的形状,所述形状具有大致上平的侧,即在一些实例中柔性第一支撑板和柔性第二支撑板在滚子之间被进给时是被拉紧的,并且在其他实例中尽管在第一支撑板上有不平的壁,并且在其他实例中空腔34的形状没有平的侧,例如空腔34的侧由于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中的每一个的弯曲表面而是弯曲的。例如,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的第一位置处第一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的第一角度可大于位于缩颈处的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二位置处第一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的第二角度。第一位置与空腔的较宽部分相对应,并且第二位置与空腔的较窄部分相对应。在第一角度大于第二角度的情况下,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在第二位置处相比在第一位置处相对于彼此的平行程度较低。实际上,在位于缩颈处的第二位置处,第一支撑板的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部分可大致上彼此平行,即在可接受的制造容差内平行。

为了制造显示装置,用第二流体12(在图3中用阴影示出第二流体12)至少部分地填充空腔34。第二流体可由合适的第二流体供应系统提供在空腔内。空腔34因此用作第二流体的储存器,以便于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分配第二流体。话句话说,空腔34用作第二流体的容器或漏斗,所述容器或漏斗的两侧由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形成,第二流体可从所述容器或漏斗流出。这避免了如已知方法所做那样将支撑板浸没在第二流体浴器中以将第二流体分配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此类已知方法需要的第二流体比需要被分配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二流体多得多,这可能导致制造过程中的低效率,例如由于需要大量可能昂贵的流体并且导致浪费或污染未分配的流体以及由蒸发引起的损耗。在本文实例描述的新制造方法中,使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来形成第二流体储存器,使得没有必要将第二流体提供在第一支撑板和/或第二支撑板的两侧上以将第二流体分配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例如通过减少上述低效率中的至少一个来给出更高效的方法。

应注意的是,空腔中第二流体的体积不需要在所有侧上被封闭以被恰当地容纳来形成储存器。实际上,在实例中,使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就足以形成空腔;例如不需要位于与绘制图3所在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中的障碍物。尽管如此,在此类实例中,由于第二流体的表面张力而将第二流体容纳在空腔内,前提是在形成空腔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克服表面张力的距离,这会导致第二流体从空腔中溢出。因此,在实例中,当与包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外部的气体交界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处于第二流体的毛细管长度性质内。如将在以下解释,可使用通道来分配第一流体。在实例中,由于第二流体的表面张力使第二流体保持在空腔内,第二流体还可围绕通道中第一流体的体积形成第二流体的障碍物,由此阻止第一流体从空腔中溢出。

在实例中,可在空腔34的最下部区域处提供缩颈,以帮助使用重力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分配第二流体。实际上,在此类实例中,在缩颈上方的第二流体的重量可以帮助在缩颈处施加压力来分配第二流体并且帮助第二流体流过缩颈。

为了制造显示装置,进给第一支撑板并且由此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一滚子之上移动,在这个实例中通过使第一滚子在第一旋转方向R1(在这个实例中是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同时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一滚子之上移动来帮助上述操作。进给第二支撑板并且由此使第二支撑板在第二滚子之上移动,在这个实例中通过使第二滚子在第二旋转方向R2(在这个实例中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并且由此为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同时使第二支撑板在第二滚子之上移动来帮助上述操作。

考虑到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的定位,在这个实例中通过使滚子在上述方向上旋转而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一滚子之上移动并且使第二支撑板在第二滚子之上移动,这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朝向缩颈并且朝向彼此移动。换句话说,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缩颈处朝向彼此。将理解,在其他实例中,可认为在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朝向缩颈移动的同时使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二支撑板移动,或者反之亦然。

在缩颈处,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靠在一起,在这个实例中,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D1大致上等于所制造出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设定所述板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已经进给通过缩颈之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还是大致上等于制造出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短语“大致上等于”涵盖由于例如在可接受制造容差内的变化或由固化引起的(以下描述的)密封材料的收缩而从制造出的显示元件的距离发生的变化。在这个实例中在垂直于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方向上获得距离D1,第二流体邻接所述表面。

因此,在缩颈处,将第二流体从空腔34中的第二流体储存器分配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这是由于朝向缩颈移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更靠近在一起,即朝向彼此。因此,在分配期间,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移动通过缩颈并且将第二流体从储存器通过缩颈分配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中间。随着第二流体被分配,在一些实例中可能有必要使用合适的第二流体供应系统将更多的第二流体供应到空腔34中,以在继续进给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同时维持第二流体的供应以便于在缩颈处分配。另外,可能有必要供应更多的第二流体,以维持以下描述的第一流体的通道。在其他实例中,在空腔中提供的第二流体的体积可能足以用于在分配第二流体的预期持续时间内分配第二流体。在实例中可取决于旋转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的速率来控制第二流体的分配;因此,可选择适当速率来确保第二流体的令人满意且稳定的流动。

将第一流体分配在第一支撑板的至少一个部分上。在这个实例中,将第一流体分配在第一支撑板的每个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的表面上。这在图3中被示出为第一流体11的区域。将理解,将第一流体分配在第一支撑板的另外显示区域(未示出)的表面上;这些显示区域包括将被进给到缩颈的片材的另外显示区域,而且包括跨第一支撑板的范围的另外显示区域,所述范围是在垂直于图的平面的平面中获得的。应注意,尽管图3中为了清晰起见未示出显示元件的壁,但是在图3中用标记21指示它们,在所述标记21处存在第一流体11的区域之间的间断。

为了分配第一流体,使用例如第一流体供应系统将第一流体提供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空腔34的部分中。更具体地,将第一流体至少部分地(在这个实例中是整体地)提供在通道36内,所述通道36是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一部分38与第二流体12之间形成。所述通道可具有在第二流体中的纵向凹陷、凹槽、槽或纵向凹进的形式。由于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不可混溶性而形成第一流体的通道,并且因此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即,弯月面)限定(即,确定)通道的形式。在空腔34中的第二流体的表面上,邻近第一支撑板供应充分量的第一流体,以形成第一流体的通道。因此,第一流体的通道用作第一流体储存器以便将第一流体分配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上。考虑到第一支撑板的显示区域的疏水性质,第一流体而不是第二流体趋于润湿所述显示区域。因此,在这个实例中随着通过使第一支撑板在第一滚子之上移动而使第一支撑板朝向缩颈移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38沿着通道38的一侧移动并且显示区域由第一流体润湿。随着第一支撑板继续朝向缩颈移动,显示区域保持涂有第一流体,这些显示区域是用于制造出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流体分配区域。图3示出第一流体的区域被形成为第一流体的突出区域,所述突出区域从通道38沿着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延伸。由于壁的疏水性低于显示区域并且因此对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低于对第二流体的可润湿性(例如是亲水的),考虑到第一流体优先将显示区域润湿,壁不会涂有第一流体。可通过控制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控制第一流体的分配(例如在每个显示区域上形成的第一流体层的厚度):第一支撑板的角度;沿着通道的所述侧移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38的速度(在这个实例中是在第一滚子上进给第一支撑板的速度);空腔中第一流体的体积;空腔中第二流体的体积;或第一流体的性质,诸如第一流体针对显示区域的可润湿性。在一些实例中,可能有必要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上分配第一流体期间使用第一流体供应系统在通道中供应更多的第一流体,以维持通道中第一流体的供应;在其他实例中,通道中第一流体的体积对于分配第一流体的预期持续时间来说可能是充分的。在实例中,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可使用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控制通道的形状:另外表面相对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的位置;另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之间的间距;另外表面针对第一流体的可润湿性;另外表面针对第二流体的可润湿性;提供的第二流体的体积;提供的第一流体的体积;第一流体的表面张力性质;第二流体的表面张力性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不可混溶程度;第一流体的密度;第二流体的密度;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的形状;另外表面的形状;或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相对于另外表面的角度。

在实例中,在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朝向缩颈移动期间,在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到达缩颈之前,将用于联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密封材料分配在第二支撑板的所述部分的表面上。虽然图3中为了清晰起见未示出密封材料,但是示出了用于分配密封材料的密封材料分配系统40。密封材料在实例中是用于形成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用于密封显示装置的外围并且因此可形成为矩形或正方形的密封件,例如以用于围绕正在制造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矩阵。因此,可将密封材料分配成具有合适形状和充分厚度,以用于在缩颈处联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在这个实例中在缩颈之前分配密封材料,并且进给第二支撑板会使密封材料朝向缩颈C移动。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最靠近在一起的缩颈C处,通过使第一支撑板与分配在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上的密封材料接触来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联接。密封材料的分配可与旋转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的速度相协调并且取决于第一支撑板的显示区域的布局来定时,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例如第一支撑板的密封区域(未示出),所述密封区域不含显示区域并且围绕用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矩阵,使得第一支撑板在期望位置(即密封区域)处与第二支撑板联接。密封材料可被分配为可固化且可模塑的化合物,使得当被分配成具有大于距离D1的厚度时,缩颈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向密封材料施加压力,由此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压缩密封材料以确保密封材料恰当附着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中的每一个,以便为显示装置提供合适的密封。在密封材料可固化的情况下,在缩颈之后可用紫外光辐照(未示出)密封材料,以固化密封材料并且由此形成密封元件。在其他实例中,密封材料可以是压敏粘合剂。

在密封材料已经固化来形成密封元件之后并且支撑板已经进给通过缩颈的情况下,在方向F3上进给组装的显示装置以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分割联接的第一支撑板片材和第二支撑板片材来形成单独的显示装置。

图4示出制造电润湿显示装置的方法的部分的不同实例。设备的特征结构和它们在制造显示装置中发挥的作用类似于使用图3所描述的那些,并且在图4中使用相同参考数字标记出;对应的描述适用。因此将描述图4的实例与图3的实例相比较的不同之处。

在图4的这个实例中,将第一流体分配在第一支撑板的显示区域上是以不同于图3的方式执行。另外表面在这个实例中是由另外元件提供,所述另外元件在这个实例中是第三滚子42,所述第三滚子42相对于第一支撑板5定位并且与第一支撑板5间隔开,以在这个实例中在标记为C3和C4的箭头之间形成第二缩颈44。在第一支撑板被进给到缩颈C之前,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滚子42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二缩颈。在第一滚子30与定位在第一滚子前面的第一支撑板进给系统的未示出部分之间,第一支撑板中的张力维持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相对于第三滚子42的表面的位置,由此限定(即,形成)第二缩颈,在所述第二缩颈处第三滚子最靠近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第三滚子42定位成至少部分地浸没在处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空腔34中的第二流体中。将第一流体供应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滚子之间的空腔46中。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处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空腔34中的第二流体12与第三滚子的表面之间形成通道48。对于先前描述的通道,通道48是由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不可混溶性而形成,并且因此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即,弯月面)限定(即,确定)通道48的形式。通道的形式也受到第三滚子42的表面位置的影响并且因此受到第二缩颈44的影响。随着第一滚子30使第一支撑板朝向缩颈C移动,由第二缩颈44并且因此在第二缩颈44处将第一流体分配在第一支撑板的显示区域上。更具体地,使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形成通道48的那部分沿着通道48的一侧移动。第二缩颈44(具体地是另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之间的间距大小)控制第一流体的厚度以便于分配第一流体,所述厚度在这个实例中是在垂直于第一支撑板在第二缩颈48处的那部分的表面的方向上获得的。例如,第二缩颈44减小第一流体的厚度并且帮助第一流体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扩展以使其涂有第一流体。以上参考图3描述的用于控制第一流体的分配的因素在这个实例中也恰当地适用。

在这个实例中,使用第四滚子54在第三滚子42的表面52上供应第一流体50。相对于第三滚子来定位第四滚子以在第三滚子与第四滚子之间提供第三缩颈56,所述第三缩颈由箭头C5和C6指示。例如由第一流体供应系统在第三缩颈56处提供第一流体。第三缩颈控制被供应在第三滚子的表面上来形成层的第一流体的量,并且因此控制由第三滚子在第三滚子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通道48中提供的第一流体的量。第三滚子在这个实例中在逆时针旋转方向R3上旋转以在通道48中提供第一流体,而在这个实例中第四滚子在相反的旋转方向R4(即,在这个实例中是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以控制在第三滚子上提供第一流体(即,将第一流体从第四滚子转移到第三滚子表面)。在沿着通道的侧移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期间,第三滚子可被旋转。旋转第三滚子的速度(相对于沿着通道的侧移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的速度)在实例中控制将第一流体分配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上的速率。

在图4的这个实例中,第二滚子32执行使用图3所描述的第二滚子的功能,但是比这个实例中的第一滚子具有更大直径以形成更深的空腔34。因此,当用第二流体12填充空腔34时,空腔34浸没第三滚子的部分,以便形成通道48。

尽管未示出第一支撑板的壁,但应理解,第二缩颈44的尺寸被设定以使得第一支撑板的壁可在不损坏的情况下被进给通过第二缩颈44。第三滚子可因此被定位成当第一支撑板进给通过第二缩颈44时不会接触所述壁。另外,在实例中,壁针对第一流体可具有较差的可润湿性,这意味着来自通道48的第一流体可能不会沉积在壁上;可能施加到壁的任何第一流体可由第一流体通道中的第一流体从壁上去除,因此进一步帮助将第一流体准确分配在显示区域上。

图5示意性地示出电润湿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部分的另一实例。设备的特征结构和它们在制造显示装置中发挥的作用类似于使用图3所描述的那些,并且在图5中使用相同参考数字标记出;对应的描述适用。因此将描述图5的实例与图3的实例相比较的不同之处。

在图5的这个实例中,描述了与图3的实例相比不同的但是与先前描述的特征结构类似的另外特征结构。此类特征结构标记有后缀“a”并且采用与先前给出的描述类似的描述,但是具有现在描述的不同之处。

在这个实例中,第二支撑板58具有与先前描述的构造不同的构造并且作为代替在这个实例中具有与第一支撑板的构造类似的构造。在空腔的另外部分中并且在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60与第二流体12之间形成的另外通道36a内提供另外第一流体。另外第一流体可具有与先前描述的第一流体11相同的组成,或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用与使用通道36分配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上的第一流体不同的染料来着色。通过如先前所描述朝向缩颈C移动第二支撑板来将另外第一流体分配在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60上,这使得沿着另外通道60的一侧移动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60,以便于将另外第一流体作为另外第一流体的区域11a分配在第二支撑板的显示区域上。

在图5实例中,例如从另外支撑板进给系统提供另外支撑板62,如箭头F4所示。另外支撑板进给系统被配置来提供相对于第二支撑板成角度的另外支撑板,以在第二支撑板58与另外支撑板62之间限定(即,形成)另外空腔64。在这个实例中,另外支撑板具有与第一支撑板5类似的构造。另外空腔是在第二支撑板58的离第二支撑板的显示区域最远的表面与之间形成。另外空腔64朝向在箭头C7与C8之间指示的另外缩颈66变窄,所述另外缩颈66是在第二支撑板与另外支撑板之间形成,并且所述另外支撑板被提供在另外支撑板进给系统的另外滚子68上,所述滚子被定位以形成另外缩颈。另外空腔64至少部分地由另外第二流体12a填充,所述另外第二流体12a具有与先前描述的第二流体12相同的化学组成或不同的化学组成。在另外空腔64中的另外第二流体因此提供另外第二流体的另外储存器,以便于在第二支撑板与另外支撑板之间分配另外第二流体。

在这个实例中,使另外支撑板62在另外元件之上移动,所述另外元件在这个实例中是另外滚子68,另外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卷绕在所述另外滚子68上。另外滚子68通过朝向另外缩颈66并且朝向第二支撑板移动另外支撑板以便在第二缩颈处分配另外第二流体来以与第一滚子类似的方式起作用,通过旋转R5另外转子来帮助上述操作。在其他实例中,可使第二支撑板朝向另外支撑板移动,或者可使第二支撑板和另外支撑板朝向彼此移动。

在另外空腔64的部分中并且在另外通道70内提供另外第一流体72,所述另外第一流体72可以具有与先前描述的第一流体相同的化学组成或不同的化学组成。另外通道70是在另外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与另外第二流体之间形成,尽管在其他实例中另外通道可在第二流体与第二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之间形成。另外通道以与使用图3所描述的通道36类似的方式起作用,并且所述描述应被认为在此处适用,用于通过沿着另外通道的一侧移动第二支撑板和另外支撑板中恰当的一个来分配另外第一流体,以在另外支撑板的显示区域上提供另外第一流体72的区域。另外第一流体供应系统可用来在另外空腔的部分中供应另外第一流体,以形成并且维持另外第一流体的另外通道。可使用将另外第二流体供应到另外空腔中的另外第二流体供应系统(未示出)来形成并且维持在另外空腔的部分中的另外第二流体的储存器。可使用另外滚子来帮助供应另外第一流体,与使用图4所描述的第一流体供应类似。

在使第二支撑板和另外支撑板朝向缩颈移动期间,在到达另外缩颈之前,使用用于将另外密封材料分配在另外支撑板的一部分的表面上的另外密封材料分配系统40a,以与先前描述的联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将第二支撑板与另外支撑板在这个实例中联接在一起,其中通过使第二支撑板和另外支撑板靠在一起来将第二支撑板和另外支撑板联接在一起,因此第二支撑板接触另外密封材料;先前描述应被认为在作出相应修改后在此处适用。

图6示意性地示出电润湿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部分的不同实例。设备的特征结构和它们在制造显示装置中发挥的作用类似于使用图3所描述的那些,并且在图6中使用相同参考数字标记出;对应的描述适用。因此将描述图6的实例与图3的实例相比较的不同之处。

在这个实例中,通过将第一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卷绕在第一滚子上,向第一滚子30并且在第一滚子30上进给F1第一支撑板74。在这个实例中,第一支撑板具有与使用图3所描述的第二支撑板类似的构造。从恰当的进给系统进给F4另外支撑板76,所述另外支撑板76的构造也与图3的第二支撑板类似。在这个实例中,通过例如将另外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卷绕在第二滚子上,向第二滚子32并且在第二滚子32上进给另外支撑板。在这个实例中第二支撑板78的构造与使用图3所描述的第一支撑板5类似,但是在这个实例中可包括单个衬底7,其中电极、障碍层、疏水层和壁的堆叠形成在衬底7的两个相反的且平行的表面上。使用恰当的进给系统在第一支撑板74与另外支撑板76之间进给F2第二支撑板。第一滚子30和第二滚子32定位成彼此分离并且相对于彼此来定位,以在第一滚子与第二滚子之间形成由箭头C1和C2指示的缩颈。然而,与图3的缩颈形成对比,在这个实例中,缩颈包括两个缩颈: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缩颈80,以及第二支撑板与另外支撑板之间的缩颈82(可被称为另外缩颈)。

第一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成角度,并且另外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成角度,以分别提供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空腔84和第二支撑板与另外支撑板之间的空腔86。这些空腔至少部分地由第二流体填充,对于每个空腔84、86来说,所述第二流体可以相同或不同。以与先前描述类似的方式,旋转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来分别使第一支撑板和另外支撑板在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之上移动;还是在这个实例中,通过恰当地进给第二支撑板78,由分别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和在第二支撑板与另外支撑板之间的缩颈80、82分配第二流体,这是通过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二支撑板和另外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朝向彼此移动以使它们靠在一起。

在空腔84、86中的每一个中形成第一流体的通道88、90。除了分别是在每个空腔中的第二流体与第二支撑板的部分之间形成,通道88、90各自类似于先前使用图3所描述的通道。通过沿着每个通道88、90的侧移动第二支撑板来分配第一流体。对于每个空腔84、86来说,每个通道中的第一流体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用与以上描述类似的第一流体分配方法,可在第二支撑板的显示区域上形成第一流体92的区域。

以上实施方案将被理解为说明性实例。图5的实例是制造具有三层第一流体(每层例如着色不同)的显示装置的实例,而图6是制造具有两层第一流体的显示装置的替代方法。将理解,可使用以上描述的原理制造另外类型的显示装置,例如使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空腔作为第二流体储存器并且例如使用第一流体的通道来分配第一流体。在一些此类实例中,可使用具有与上述构造不同的构造的支撑板;例如,可使用构造类似于以上用图1描述的第一支撑板的构造而不是类似于用图1描述的第二支撑板的构造的支撑板,并且反之亦然。

在使用图4所描述的实例中,作为分配第一流体的过程的部分来使用第三滚子和第四滚子。已设想,在另外实例中,对诸如滚子的至少表面的使用可按使用第三滚子和任选地第四滚子将第一流体分配在电润湿装置的支撑板上的方式来使用;在一些实例中,可在不按上述方式分配第二流体的情况下使用这种第一流体分配技术。换句话讲,在其他实例中,可彼此独立地使用这些分配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方法。因此,在其他实例中,参考图8,制造电润湿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支撑板;提供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至少部分地提供在由以下各项形成的通道内: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以及另外表面;通过沿着通道的一侧移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来将第一流体分配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上。在一些此类实例中,可将第二流体提供为由容器(诸如浴器)容纳的第二流体的储存器,其中第一支撑板浸没在第二流体浴器中,而不是如以上实例中所述将第二流体储存器提供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空腔中。在一些实例中,提供第一支撑板以使得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和水平面形成以下角度中的一个:介于90度与170度之间,或介于135度与160度之间。根据一些此类另外实例,可使用包括以下各项的设备:第一支撑板进给系统,其被配置来提供具有表面的第一支撑板;系统,其用于提供第二流体的储存器;以及例如以上所述的另外表面,其用于形成通道,第一流体至少部分地提供在所述通道内。如以上实例中所解释,通道可由以下各项形成: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通道中的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以及另外表面。在此类实例中,第一支撑板进给系统还被配置来沿着通道的一侧移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以将第一流体分配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上。

以上描述的实例涉及电润湿显示装置。设想了用于制造不是显示装置的电润湿装置的另外实例。

设想了另外实例,例如,如以下编号条款所述。应理解的是,关于任何一个实施方案所描述的任何特征可单独使用,或与所描述的其它特征结合使用,并且也可与任何其它实施方案或任何其它实施方案的任何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结合使用。此外,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使用上文未描述的等效物和修改。

条款

1.一种制造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电润湿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支撑板;

提供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成角度的第二支撑板,由此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朝向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部分之间形成的缩颈变窄;

用所述第二流体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空腔,由此提供所述第二流体的储存器,以便于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分配第二流体;

朝向所述缩颈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更靠近在一起;以及

所述缩颈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分配所述第二流体。

2.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将所述第一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卷绕在第一滚子上;

将所述第二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卷绕在第二滚子上,所述第二滚子与所述第一滚子分离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滚子来定位,以便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至少部分地卷绕在所述第一滚子和所述第二滚子上时提供所述缩颈;

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第一滚子之上移动;以及

使所述第二支撑板在所述第二滚子之上移动,由此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在所述缩颈处朝向彼此。

3.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一滚子,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滚子。

4.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所述朝向所述缩颈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将第一支撑板片材和第二支撑板片材中的每一个从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片材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片材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的第一位置进给到位于所述缩颈处的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片材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片材之间具有第二距离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片材可分割来形成多个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片材可分割来形成多个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支撑板是所述第一支撑板片材的部分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板是所述第二支撑板片材的部分。

5.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在所述朝向所述缩颈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后,根据与将要制造的所述电润湿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大致上相等的距离,在所述缩颈处设定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部分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供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成角度的第二支撑板由此形成具有大致V形形式的空腔,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的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角度大于在位于所述缩颈处的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角度。

7.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在所述朝向所述缩颈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支撑板之后,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移动通过所述缩颈,其中所述缩颈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分配所述第二流体并且使所述第二流体通过所述缩颈。

8.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在由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形成的通道内,在所述空腔的部分中提供所述第一流体;以及

通过所述沿着所述通道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所述部分,将所述第一流体分配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所述部分上。

9.根据条款8所述的方法,其包括通过控制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控制被分配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上的第一流体的层的厚度: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于所述通道的角度、提供在所述通道中的所述第一流体的体积、提供所述空腔中的所述第二流体的体积,或所述沿着所述通道的所述侧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所述部分的速度。

10.根据条款8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流体之间形成的另外通道内,在所述空腔的另外部分中提供另外第一流体;以及

通过所述朝向所述缩颈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将所述另外第一流体分配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所述部分上,所述朝向所述缩颈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沿着所述另外通道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所述部分。

11.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在由以下各项形成的通道内,在所述空腔的部分中提供所述第一流体: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部分、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所述部分间隔开的另外表面,所述另外表面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所述部分形成第二缩颈;以及

通过所述朝向所述缩颈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沿着所述通道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所述部分,将所述第一流体分配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所述部分上。

12.根据条款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另外表面是第三滚子的表面,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流体提供到所述另外表面上以在所述另外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一流体的层,以及旋转所述第三滚子以将第一流体提供到所述通道中,以便于分配所述第一流体。

13.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成角度的另外支撑板,由此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另外支撑板之间形成另外空腔,所述另外空腔朝向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另外支撑板之间形成的缩颈变窄;

用另外第二流体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另外空腔,由此提供所述另外第二流体的另外储存器以便于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另外支撑板之间分配所述另外第二流体;

朝向所述另外缩颈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另外支撑板;以及

所述另外缩颈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另外支撑板之间分配所述另外第二流体。

14.根据条款13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在由以下各项形成的另外通道内,在所述另外空腔的部分中提供另外第一流体: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另外支撑板中的一个的表面的部分,以及所述另外第一流体与所述另外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以及

通过沿着所述另外通道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另外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将所述另外第一流体分配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另外支撑板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表面的所述部分上。

15.根据条款13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将所述第一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卷绕在第一滚子上;

将所述另外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卷绕在第二滚子上,所述第二滚子与所述第一滚子分离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滚子来定位,以便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另外支撑板分别至少部分地卷绕在所述第一滚子和所述第二滚子上时提供所述缩颈和所述另外缩颈;

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第一滚子之上移动,由此朝向位于所述缩颈处的所述第二支撑板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

使所述另外支撑板在所述第二滚子之上移动,由此朝向位于所述缩颈处的所述第二支撑板带动所述另外支撑板。

16.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在所述朝向所述缩颈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期间,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部分到达所述缩颈之前,将密封材料分配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部分的表面上,所述密封材料用于联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被分配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部分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密封材料接触来在所述缩颈处联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

17.根据条款13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在所述朝向所述缩颈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另外支撑板期间,在所述另外支撑板的部分到达所述缩颈之前,将另外密封材料分配在所述另外支撑板的所述部分的表面上,所述另外密封材料用于联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另外支撑板,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被分配在所述另外支撑板的所述部分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另外密封材料接触来在所述另外缩颈处联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另外支撑板。

18.一种用于制造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电润湿装置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支撑板进给系统,其被配置来提供第一支撑板;以及

第二支撑板进给系统,其被配置来提供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成角度的第二支撑板,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空腔并且用于提供储存器以便于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分配所述第二流体,所述空腔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缩颈变窄,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进给系统包括第一元件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板进给系统包括第二元件,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定位成彼此分离并且相对于彼此来定位,以便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由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进给时提供所述缩颈。

19.根据条款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包括第一滚子并且所述第二元件包括第二滚子,所述第一滚子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卷绕在所述第一滚子上,所述第二滚子用于将所述第二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卷绕在所述第二滚子上,所述第一滚子可旋转以朝向所述缩颈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并且所述第二滚子可旋转以朝向所述缩颈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由此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更靠近彼此。

20.根据条款18所述的设备,其包括用于在所述空腔的部分中供应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流体供应系统和用于在所述空腔的不同部分中供应所述第二流体的第二流体供应系统,以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流体的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流体的储存器,所述通道用于将第一流体分配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一个的表面上。

21.根据条款18所述的设备,其包括第一流体供应系统,所述第一流体供应系统包括带有另外表面的另外元件,以便由以下各项形成通道: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表面的部分、提供在所述空腔中的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以及所述另外表面,所述另外表面被定位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部分与所述另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二缩颈。

22.根据条款2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另外元件是第三滚子,所述第三滚子可旋转以将提供在所述滚子上的第一流体提供到所述通道中。

23.根据条款22所述的设备,其包括第四滚子,所述第四滚子相对于所述第三滚子来定位以提供第三缩颈以便于控制由所述第三滚子在所述通道中提供的第一流体的量。

24.根据条款18所述的设备,其包括另外支撑板进给系统,所述另外支撑板进给系统被配置来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提供另外支撑板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另外支撑板之间形成另外空腔,所述另外空腔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另外支撑板之间的另外缩颈变窄,并且所述另外空腔用于提供储存器以便于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另外支撑板之间分配另外第二流体,所述另外支撑板进给系统包括另外滚子,所述另外滚子可旋转以朝向所述另外缩颈移动至少部分地卷绕在所述另外滚子上的所述另外支撑板,以便于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另外支撑板之间分配所述另外第二流体。

25.根据条款24所述的设备,其包括用于在所述另外空腔的部分中供应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流体供应系统和用于在所述另外空腔的不同部分中供应所述第二流体的第二流体供应系统,以形成所述另外第二流体的存储器和所述另外第一流体的另外通道,所述另外第一流体的另外通道用于将另外第一流体分配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另外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上。

26.根据条款18所述的设备,其包括密封材料供应系统,所述密封材料供应系统用于将密封材料供应到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上,以便于在所述缩颈处联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