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610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及成像镜头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小型化成像镜头及成像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随着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逐渐普遍的趋势,其种类与用途也越加广泛,特别是许多可携式电子产品已配备有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除一般照相摄影的功能之外,更可应用于诸如内视镜的医疗器材。因此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的规格越趋严格,以同时满足小型化、良好成像品质、防水及制造便利等要求。

然而,传统的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难以同时满足这些严格的要求,故当今市场上亟欲发展一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良好成像品质、防水及制造便利的成像镜头模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通过含有透光部的双色模造镜筒,有助于维持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质。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双色模造镜筒及至少一透镜。双色模造镜筒包含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学有效区。光线吸收部与透光部连接,光线吸收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包含镜筒区。透镜设置于镜筒区之内。借此,有助于减少部件数量及 提升成像品质。

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镜头,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镜筒区的内缘面可与透镜的外缘面连接。镜筒区的内缘面可与透光部的外缘面连接。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于光轴上的厚度为o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ot<0.90mm。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2mm<ct<0.90mm。双色模造镜筒平行光轴的长度为l,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mm<l<7.5mm。双色模造镜筒可具有防水功能。光线吸收部可供红外光通过,波长8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的穿透率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t>75%。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屈光度。所述表面可为非球面。成像镜头可还包含遮光片,其连接镜筒区。遮光片的开孔可为成像镜头的光圈。遮光片的开孔的直径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2mm<d<0.15mm。遮光片可设置于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与透镜之间。光线吸收部可还包含遮光区,遮光区的开孔的直径小于透光部的外缘面的直径。遮光区的开孔可为成像镜头的光圈。透光部的外缘面可包含凹槽结构。透镜的外缘面可包含凹槽结构。借此,有助于修正光学像差,并维持模具的设计裕度与制造性。

依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成像镜头模块,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光线吸收部之内。借此,有助于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根据前段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可为内视镜,以发挥其适用于医疗器材的优点。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双色模造镜筒及电子感光元件。双色模造镜筒包含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学有效区。光线吸收部与透光部连接,光线吸收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包含成像元件区。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元件区之内。借此,有助于降低部件组装累积的公差及提升成像品质。

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透光部及光线吸收部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成像镜头模块可还包含遮光片,其连接光线吸收部,且遮光片的开孔为成像镜头模块的光圈。光线吸收部可还包含镜筒区,镜筒区的内缘面与透光部的外缘面连接。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可具 有屈光度。所述表面可为非球面。成像镜头模块可还包含至少一透镜,其设置于镜筒区之内。透镜的外缘面可包含凹槽结构。光线吸收部可还包含遮光区,遮光区的开孔的直径小于透光部的外缘面的直径。遮光区的开孔可为成像镜头模块的光圈。透光部的外缘面可包含凹槽结构。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于光轴上的厚度为o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ot<0.90mm。双色模造镜筒平行光轴的长度为l,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mm<l<7.5mm。借此,有助于修正光学像差,并维持成像镜头模块的小型化与制造性。

依据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借此,有助于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根据前段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可为内视镜,以发挥其适用于医疗器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b绘示图1a中成像镜头的平面爆炸图;

图1c绘示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立体爆炸图;

图1d绘示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另一立体爆炸图;

图2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3a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b绘示图3a中成像镜头的平面爆炸图;

图4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5a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5b绘示图5a中成像镜头的平面爆炸图;

图5c绘示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立体爆炸图;

图5d绘示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另一立体爆炸图;

图6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7a绘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7b绘示图7a中成像镜头的平面爆炸图;

图7c绘示第七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立体爆炸图;

图8绘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9a绘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9b绘示图9a中成像镜头模块的平面爆炸图;

图10绘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1绘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2绘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3绘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60、70、80、90

成像镜头模块:11、21、31、41、51、61、71、81、91

电子感光元件:12、22、32、42、52

保护玻璃:13、23、33、43、53

成像面:14、24、34、44、54

成像镜头:100、200、300、400

双色模造镜筒:101、201、301、401、501

透光部:110、210、310、410、510

外缘面:113、213、313、413、513

凹槽结构:318、418、518

光学有效区:120、220、320、420、520

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

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

光线吸收部:130、230、330、430、530

遮光区:140、240、340、540

开孔:149、249、349、549

镜筒区:150、250、350、450、550

内缘面:154、254、354、454、554

成像元件区:160、260、360、460、560

透镜:180、280、380、480

物侧表面:181、281、381、481

像侧表面:182、282、382、482

外缘面:183、283、383、483

凹槽结构:388、488

遮光片:190、390、490、590

开孔:199、399、499、599

ct: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d:遮光片的开孔的直径

l:双色模造镜筒平行光轴的长度

ot:透光部的光学有效区于光轴上的厚度

t:波长8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的穿透率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a,其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0的示意图。由图1a可知,成像镜头100包含双色模造镜筒101及至少一透镜180。

双色模造镜筒101包含透光部110及光线吸收部130,即是经过两次射出成型或两次模造后而制成包含透光部110及光线吸收部130的双色模造镜筒101。

透光部110包含光学有效区120,光线通过光学有效区120并于成像面(图未揭示)形成影像。其中,“光学有效区”一词是指成像光线通过的区域,光学有效区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可为平面或是具有屈光度的表面,遮住此区域会影响成像。

光线吸收部130与透光部110连接,光线吸收部1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1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第一实施例中,透光部110连接光线吸收部130朝向被摄物(图未揭示)的一端,光线吸收部130的塑胶材质具有吸收可见光线性质,其颜色为黑色,透光部110的塑胶材质具有可见光线穿透性质,其颜色为透明无色,故光线吸收部1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1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再者,光线吸收部130包含镜筒区150。透镜180设置于镜筒区150的内部。借此,有助于维持成像镜头100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质。

详细来说,传统因为部件分开制造时不可避免的个体公差,导致部件组装后接合处出现缝隙,而双色模造镜筒101是二次射出成型制成,所以不容易让使用环境的外来流体物质渗入双色模造镜筒101,不易降低成像镜头100的品 质可靠度,因此,双色模造镜筒101可具有防水功能。借此,有助于成像镜头100应用于医疗器材,如内视镜。

请参照图1b,其绘示图1a中成像镜头100的平面爆炸图。由图1b可知,双色模造镜筒101平行光轴的长度为l,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mm<l<7.5mm。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100的小型化与制造性。

透光部110及光线吸收部130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借此,可简化成像镜头100的机构设计的复杂度,并降低生产成本。

透光部110的光学有效区12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o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ot<0.90mm。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100的小型化与制造性。此外,透光部110的光学有效区120的物侧表面12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122的近光轴处皆为平面,由此可定义出光学有效区120的范围,且在成像镜头100缩小体积时可维持特定的光学规格,所述光学规格可以是视角,但并不以此为限。

光线吸收部130可供红外光通过,波长8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130的穿透率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t>75%。借此,有助于检测光线吸收部130成型物料的均质性,以方便施作光线吸收部130的复屈折。

由图1a可知,光线吸收部130的镜筒区150的内缘面154可与透镜180的外缘面183连接,即是透镜180设置于镜筒区150之内。借此,可简化成像镜头100的组装。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镜筒区之内可再组装其他的透镜,借以发挥成像镜头作为前镜头的功能。

由图1b可知,透镜18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2mm<ct<0.90mm。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100的小型化与制造性。此外,透镜180的物侧表面18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182的近光轴处皆为凸面。

由图1a及图1b可知,光线吸收部130可还包含遮光区140,遮光区140的开孔1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110的外缘面113的直径。借此,可适当增加成像镜头100的体积,使量产的成像镜头100兼顾小型化及尺寸稳定性。

成像镜头100可还包含遮光片1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130的镜筒区150。借此,有效遮挡透镜180中传递的杂散光。第一实施例中,遮光片190设置在镜筒区150之内。

遮光片190可设置于透光部110的光学有效区120与透镜180之间。借此, 可更加有效遮挡透镜180中传递的杂散光。

请参照图1c及图1d,图1c绘示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0的立体爆炸图,及图1d绘示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0的另一立体爆炸图。由图1b、图1c及图1d可知,遮光片190的开孔199可为成像镜头100的光圈。借此,可降低成像镜头100的机构设计的复杂度,有利于达成小型化的需求。

由图1b可知,遮光片190的开孔199的直径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2mm<d<0.15mm。借此,可有效控制成像镜头100的进光量,维持其光学规格与影像品质之间的平衡。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一,其表列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1b所绘示。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其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1的示意图。由图2可知,成像镜头模块11包含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0及电子感光元件12,其中电子感光元件12设置于成像镜头100的双色模造镜筒101的光线吸收部130之内。借此,有助于维持成像镜头模块11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质。

请一并参照图2及前述第一实施例,成像镜头模块11包含双色模造镜筒101及电子感光元件12。双色模造镜筒101包含透光部110及光线吸收部130。透光部110包含光学有效区120。光线吸收部130与透光部110连接,光线吸收部1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1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130包含成像元件区160。电子感光元件12设置于成像元件区160之内。借此,有助于维持成像镜头模块11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质。第二实施例中,电子感光元件12包含保护玻璃13及成像面14,其中保护玻璃13较成像面14接近被摄物(图未揭示)。

详细来说,由图1b可知,双色模造镜筒101平行光轴的长度为l,其可 满足下列条件:1.0mm<l<7.5mm。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模块11的小型化与制造性。

由图2可知,透光部110及光线吸收部130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借此,可简化成像镜头模块11的机构设计的复杂度,并降低生产成本。

由图1b可知,透光部110的光学有效区12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o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mm<ot<0.90mm。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模块11的小型化与制造性。

由图1b及图2可知,光线吸收部130可还包含镜筒区150,成像镜头模块11可还包含至少一透镜180,其设置于镜筒区150之内。

光线吸收部130可还包含遮光区140,遮光区140的开孔1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110的外缘面113的直径。借此,可适当增加成像镜头模块11的体积,使量产的成像镜头模块11具有尺寸稳定性。

成像镜头模块11可还包含遮光片1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130的镜筒区150,且遮光片190的开孔199为成像镜头模块11的光圈。借此,有效遮挡透镜180中传递的杂散光。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二,其表列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1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1b所绘示。

关于成像镜头100的其他细节请参照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3a,其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00的示意图。由图3a可知,成像镜头200包含双色模造镜筒201及至少一透镜280。

双色模造镜筒201包含透光部210及光线吸收部230。透光部210包含光学有效区220,光线通过光学有效区220并于成像面(图未揭示)形成影像。

光线吸收部230与透光部210连接,且透光部210连接光线吸收部230朝向被摄物(图未揭示)的一端。光线吸收部230的塑胶材质具有吸收可见光线 性质,其颜色为黑色,透光部210的塑胶材质具有可见光线穿透性质,其颜色为透明无色,故光线吸收部2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2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再者,光线吸收部230包含镜筒区250。透镜280设置于镜筒区250的内部。

详细来说,双色模造镜筒201具有防水功能。透光部210及光线吸收部2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请参照图3b,其绘示图3a中成像镜头200的平面爆炸图。由图3b可知,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中,至少一表面具有屈光度。借此,有助于修正成像镜头200的光学像差。第三实施例中,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皆具有屈光度,其中物侧表面221的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222的近光轴处为凹面。

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中,所述具有屈光度的表面可为非球面。借此,可提高成像镜头200的影像解析能力。第三实施例中,具有屈光度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皆为非球面。

由图3a及图3b可知,光线吸收部230可供红外光通过,波长8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230的穿透率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t>75%。光线吸收部230的镜筒区250的内缘面254与透镜280的外缘面283连接,即是透镜280设置于镜筒区250之内。此外,透镜280的物侧表面28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282的近光轴处皆为凸面。

光线吸收部230还包含遮光区240,遮光区240的开孔2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210的外缘面213的直径。

遮光区240的开孔249为成像镜头200的光圈。借此,有助于减少成像镜头200的零件数量,并简化其生产流程。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00参数ct、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如图3b所绘示。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4,其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21的示意图。由图4可知,成像镜头模块21包含前述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00及电子感光元件22,其中电子感光元件22设置于成像镜头200的双色模造镜筒201的光线吸收部230之内。

请一并参照图4及前述第三实施例,成像镜头模块21包含双色模造镜筒201及电子感光元件22。双色模造镜筒201包含透光部210及光线吸收部230。透光部210包含光学有效区220。光线吸收部230与透光部210连接,光线吸收部2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2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230包含成像元件区260。电子感光元件22设置于成像元件区260之内,且电子感光元件22包含保护玻璃23及成像面24,其中保护玻璃23较成像面24接近被摄物(图未揭示)。

详细来说,由图3b及图4可知,透光部210及光线吸收部2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屈光度。借此,有助于修正成像镜头模块21的光学像差。第四实施例中,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皆具有屈光度,其中物侧表面221的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222的近光轴处为凹面。

透光部210的光学有效区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中,所述具有屈光度的表面可为非球面。借此,可提高成像镜头模块21的影像解析能力。第四实施例中,具有屈光度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皆为非球面。

光线吸收部230还包含镜筒区250,成像镜头模块21还包含至少一透镜280,其设置于镜筒区250之内。

光线吸收部230还包含遮光区240,遮光区240的开孔2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210的外缘面213的直径。

遮光区240的开孔249为成像镜头模块21的光圈。借此,有助于减少成像镜头模块21的零件数量,并简化其生产流程。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四,其表列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21参数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并如图3b所绘示。

关于成像镜头200的其他细节请参照前述第三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5a,其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00的示意图。由图5a可知,成像镜头300包含双色模造镜筒301及至少一透镜380。

双色模造镜筒301包含透光部310及光线吸收部330。透光部310包含光学有效区320,光线通过光学有效区320并于成像面(图未揭示)形成影像。

光线吸收部330与透光部310连接。光线吸收部330的塑胶材质具有吸收可见光线性质,其颜色为黑色,透光部310的塑胶材质具有可见光线穿透性质,其颜色为透明无色,故光线吸收部3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3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再者,光线吸收部330包含镜筒区350。透镜380设置于镜筒区350的内部。

此外,光线吸收部330的镜筒区350的内缘面354与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连接。借此,可维持双色模造镜筒301成型后的结构强度。

详细来说,双色模造镜筒301具有防水功能。透光部310及光线吸收部3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请参照图5b,其绘示图5a中成像镜头300的平面爆炸图。由图5b可知,透光部310的光学有效区320的物侧表面32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322的近光轴处皆为平面。

由图5a及图5b可知,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包含凹槽结构318,其为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往光学有效区320内缩的结构。借此,可提供透光部310的射出成型机台的模具设计裕度,并提高射出成型效率。

光线吸收部330可供红外光通过,波长8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330的穿透率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t>75%。光线吸收部330的镜筒区350的内缘面354与透镜380的外缘面383连接,即是透镜380设置于镜筒区350之内。此外,透镜380的物侧表面38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382的近光轴处 皆为凸面。

透镜380的外缘面383包含凹槽结构388,其为透镜380的外缘面383往光轴内缩的结构。借此,可维持透镜380的成型机台的单一性,以减少生产成本。

光线吸收部330还包含遮光区340,遮光区340的开孔3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的直径。

成像镜头300还包含遮光片3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330的镜筒区350且设置在镜筒区350之内。遮光片390设置于透光部310的光学有效区320与透镜380之间。

请参照图5c及图5d,图5c绘示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立体爆炸图,及图5d绘示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另一立体爆炸图。由图5b、图5c及图5d可知,遮光片390的开孔399为成像镜头300的光圈。遮光片390的开孔399的直径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02mm<d<0.15mm。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五,其表列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00参数ct、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如图5b所绘示。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6,其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31的示意图。由图6可知,成像镜头模块31包含前述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00及电子感光元件32,其中电子感光元件32设置于成像镜头300的双色模造镜筒301的光线吸收部330之内。

请一并参照图6及前述第五实施例,成像镜头模块31包含双色模造镜筒301及电子感光元件32。双色模造镜筒301包含透光部310及光线吸收部330。透光部310包含光学有效区320。光线吸收部330与透光部310连接,光线吸收部3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3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330包含成像元件区360。电子感光元件32设置于成像元件区360之内, 且电子感光元件32包含保护玻璃33及成像面34,其中保护玻璃33较成像面34接近被摄物(图未揭示)。

详细来说,由图5b及图6可知,透光部310及光线吸收部3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包含凹槽结构318。借此,可提供透光部310的射出成型机台的模具设计裕度,并提高射出成型效率。

光线吸收部330还包含镜筒区350,镜筒区350的内缘面354与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连接。借此,可维持双色模造镜筒301成型后的结构强度。

成像镜头模块31还包含至少一透镜380,其设置于镜筒区350之内。

透镜380的外缘面383包含凹槽结构388。借此,可维持透镜380的成型机台的单一性,以减少生产成本。

光线吸收部330还包含遮光区340,遮光区340的开孔3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310的外缘面313的直径。

成像镜头模块31还包含遮光片3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330的镜筒区350,且遮光片390的开孔399为成像镜头模块31的光圈。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六,其表列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31参数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并如图5b所绘示。

关于成像镜头300的其他细节请参照前述第五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7a,其绘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00的示意图。由图7a可知,成像镜头400包含双色模造镜筒401及至少一透镜480。

双色模造镜筒401包含透光部410及光线吸收部430。透光部410包含光学有效区420,光线通过光学有效区420并于成像面(图未揭示)形成影像。

光线吸收部430与透光部410连接。光线吸收部430的塑胶材质具有吸收可见光线性质,其颜色为黑色,透光部410的塑胶材质具有可见光线穿透性质, 其颜色为透明无色,故光线吸收部4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4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再者,光线吸收部430包含镜筒区450。透镜480设置于镜筒区450的内部。此外,光线吸收部430的镜筒区450的内缘面454与透光部410的外缘面413连接。

详细来说,双色模造镜筒401具有防水功能。透光部410及光线吸收部4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请参照图7b,其绘示图7a中成像镜头400的平面爆炸图。由图7b可知,透光部410的光学有效区420的像侧表面422具有屈光度,其中物侧表面421的近光轴处为平面,像侧表面422的近光轴处为凹面。再者,具有屈光度的像侧表面422为非球面。此外,透光部410的外缘面413包含凹槽结构418。

由图7a及图7b可知,光线吸收部430可供红外光通过,波长450nm的入射光在光线吸收部430的穿透率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t>75%。光线吸收部430的镜筒区450的内缘面454与透镜480的外缘面483连接,即是透镜480设置于镜筒区450之内。此外,透镜480的物侧表面48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482的近光轴处皆为凸面。再者,透镜480的外缘面483包含凹槽结构488。

成像镜头400还包含遮光片4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430的镜筒区450且设置在镜筒区450之内。遮光片490设置于透光部410的光学有效区420与透镜480之间。

请参照图7c,其绘示第七实施例中成像镜头400的立体爆炸图。由图7b及图7c可知,遮光片490的开孔499为成像镜头400的光圈。遮光片490的开孔499的直径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02mm<d<0.15mm。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七,其表列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00参数ct、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如图7b所绘示。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8,其绘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41的示意图。由图8可知,成像镜头模块41包含前述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00及电子感光元件42,其中电子感光元件42设置于成像镜头400的双色模造镜筒401的光线吸收部430之内。

请一并参照图8及前述第七实施例,成像镜头模块41包含双色模造镜筒401及电子感光元件42。双色模造镜筒401包含透光部410及光线吸收部430。透光部410包含光学有效区420。光线吸收部430与透光部410连接,光线吸收部4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4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且光线吸收部430包含成像元件区460。电子感光元件42设置于成像元件区460之内,且电子感光元件42包含保护玻璃43及成像面44,其中保护玻璃43较成像面44接近被摄物(图未揭示)。

详细来说,由图7b及图8可知,透光部410及光线吸收部430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透光部410的光学有效区420的像侧表面422具有屈光度,其中物侧表面421的近光轴处为平面,像侧表面422的近光轴处为凹面。再者,具有屈光度的像侧表面422为非球面。此外,透光部410的外缘面413包含凹槽结构418。

光线吸收部430还包含镜筒区450,镜筒区450的内缘面454与透光部410的外缘面413连接。

成像镜头模块41还包含至少一透镜480,其设置于镜筒区450之内。再者,透镜480的外缘面483包含凹槽结构488。

成像镜头模块41还包含遮光片4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430的镜筒区450,且遮光片490的开孔499为成像镜头模块41的光圈。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八,其表列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41参数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并如图7b所绘示。

关于成像镜头400的其他细节请参照前述第七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第九实施例>

请参照图9a,其绘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51的示意图。由图9a可知,成像镜头模块51包含双色模造镜筒501及电子感光元件52。

双色模造镜筒501包含透光部510及光线吸收部530。透光部510包含光学有效区520,光线通过光学有效区520并于成像面54形成影像。

光线吸收部530与透光部510连接,光线吸收部5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5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第九实施例中,光线吸收部530的塑胶材质具有吸收可见光线性质,其颜色为黑色,透光部510的塑胶材质具有可见光线穿透性质,其颜色为透明无色,故光线吸收部53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与透光部510的塑胶材质及颜色不同。再者,光线吸收部530包含成像元件区560,电子感光元件52设置于成像元件区560之内。借此,有助于维持成像镜头模块51的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质。第九实施例中,电子感光元件52包含保护玻璃53及成像面54,其中保护玻璃53较成像面54接近被摄物(图未揭示)。

详细来说,透光部510及光线吸收部530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请参照图9b,其绘示图9a中成像镜头模块51的平面爆炸图。由图9a及图9b可知,透光部510的光学有效区520的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屈光度。第九实施例中,透光部510的光学有效区520的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皆具有屈光度,其中物侧表面521的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522的近光轴处皆为凸面。

再者,透光部510的光学有效区520的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中,所述具有屈光度的表面可为非球面。第九实施例中,具有屈光度的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皆为非球面。此外,透光部510的外缘面513可包含凹槽结构518。

光线吸收部530可还包含镜筒区550,镜筒区550的内缘面554与透光部510的外缘面513连接。

光线吸收部530可还包含遮光区540,遮光区540的开孔549的直径小于透光部510的外缘面513的直径。

成像镜头模块51可还包含遮光片590,其连接光线吸收部530的镜筒区550,且遮光片590的开孔599为成像镜头模块51的光圈。第九实施例中,遮光片590设置于被摄物与光学有效区520的物侧表面521之间。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九,其表列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51参数l及ot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并如图9b所绘示。

<第十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0,其绘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60的示意图。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60是一内视镜,电子装置6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模块61。借此,有助于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故能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再者,以发挥其适用于医疗器材的优点。此外,成像镜头模块61可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图未揭示)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光线吸收部(图未揭示)之内。较佳地,电子装置6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unit)、储存单元(storage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第十一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1,其绘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70的示意图。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7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7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模块71。

<第十二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2,其绘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80的示意图。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80是一平板电脑,电子装置8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模块81。

<第十三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3,其绘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90的示意图。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90是一穿戴装置(wearabledevice),电子装置9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模块91。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