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风机的冷却装置和具备冷却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0698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具备风机的冷却装置和具备冷却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吹送空气来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和具备该冷却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为公众所知的有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具备成为热量产生源的各种构件。例如可以举出用于使调色剂熔融的加热装置和用于对辊等进行驱动的马达等。因所述热源而使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上升。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上升成为调色剂等显影剂的流动性下降、显影剂的带电量下降、因辊的膨胀造成的薄片体输送速度波动等的主要原因,从而产生图像不良。因此,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用于向内部吹送空气来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以往的冷却装置具备用于使从风机吹出的空气通过的空气通道,通过从所述空气通道朝向冷却对象送出空气来进行冷却。

在以往的冷却装置中,空气通道由与冷却装置的箱体不同的构件构成。因此,必须确保空气通道用的配置空间,由此妨碍了装置的紧凑化。此外,当在有限的空间内配置空气通道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不得不使空气通道的容量变小,从而不能提供用于冷却的足够的风量。此外,当在有限的空间内配置空气通道的情况下,即使能够确保足够的容量,但是设计自由度也较低。因此,在伴随风机的驱动而使空气通道共振或共鸣的情况下,难以进行用于避开所述共振频率或共鸣频率的形状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冷却装置和具备冷却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充分确保冷却装置的空气通道的容量,并且能够节省空气通道的配置空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其包括:风机;第一支承框架,支承所 述风机,具有从所述风机的吹出口延伸至规定的排出口的第一槽部;以及第二支承框架,支承用于向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的被驱动部传递驱动力的驱动部,能与所述第一支承框架连接,并且具有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在所述第二支承框架与所述第一支承框架连接了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槽部卡合,构成将从所述风机吹出的空气向所述排出口引导的空气通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所述冷却装置。

按照本发明,能够充分确保冷却装置的空气通道的容量,并且能够节省空气通道的配置空间。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右侧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左侧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左侧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的驱动单元和冷却装置的图。

图6是冷却装置的分解图。

图7是沿图5的剖切线VII-VII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冷却装置的第二树脂框架的图。

图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空气流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合适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 实施方式仅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使用的设置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将铅垂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7。此外,在所述设置状态下将图1所示的抽插供纸盒24的面作为正面(前面)来定义前后方向8。此外,以所述设置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作为基准来定义左右方向9。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例如是串列式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使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在薄片状的打印纸(薄片体)上印刷图像。

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箱体10A。箱体10A作为整体是大体长方体形状。在箱体10A的内部配置有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分。在图1中,表示箱体10A的右侧面的盖被取下了的状态,在图2中,表示箱体10A的左侧面的盖被取下了的状态。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4、中间转印带5、光扫描装置13、第二次转印辊20、定影装置16、薄片体盘18、供纸盒24、供纸单元32、操作显示部25、纵输送通道26、带清洁装置6(本发明的废调色剂清洁部的一个例子)和控制基板2等。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输入的图像数据在打印纸上形成黑白图像或彩色图像。打印纸是纸、铜版纸、明信片、信封和OHP纸等。

在箱体10A的内部,在其左侧设置有沿上下方向7延伸的隔板51(参照图2)。隔板51是本发明的安装板的一个例子。箱体10A的内部空间被所述隔板51分为左侧的第一空间51A和右侧的第二空间51B(参照图9)。所述图像形成单元4、中间转印带5、带清洁装置6和控制基板2等各结构要素设置在第二空间51B内。

操作显示部25是按照来自控制基板2的控制指示显示各种信息、根据用户操作向控制基板2输入各种信息的触摸面板等。

各图像形成单元4(4C、4M、4Y、4K)包括:感光鼓11、带电装置12、显影装置14和第一次转印辊15等,按照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图像形成单元4在箱体10A的内部沿前后方向8排列设置,基于所谓的 串列方式形成彩色图像。具体地说,在图像形成单元4C中形成与C(青色)对应的调色剂像,在图像形成单元4M中形成与M(品红色)对应的调色剂像,在图像形成单元4Y中形成与Y(黄色)对应的调色剂像,在图像形成单元4K中形成与K(黑色)对应的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5的移动方向(箭头19方向)的下游依次呈一列配置有:青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C、品红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M、黄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Y、以及黑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K。

在各图像形成单元4中,通过带电装置12使感光鼓11均匀地带上规定的电位的电。接着,通过利用光扫描装置13向各感光鼓11的表面照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在各感光鼓1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此外,通过各显影装置14将各感光鼓11的静电潜影显影(可视化)为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像由各第一次转印辊15依次重叠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5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彩色像。接着,通过第二次转印辊20将中间转印带5上的彩色像转印在从供纸盒24经由纵输送通道26输送来的打印纸上。

在各显影装置14上安装有与各颜色对应的能够装拆的调色剂容器3(3C、3M、3Y、3K)。从各调色剂容器3向显影装置14补充调色剂(显影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四个调色剂容器3在图像形成单元4的右侧设置在箱体10A右侧面的内侧。各调色剂容器3在箱体10A的右侧沿前后方向8排列设置。

中间转印带5设置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4的上侧。中间转印带5对分别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像进行中间转印。由驱动辊5A和从动辊5B以能转动驱动的方式支承中间转印带5。通过被驱动辊5A和从动辊5B支承,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能够边与各感光鼓11的表面接触边移动。此外,在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通过感光鼓11和第一次转印辊15之间时,调色剂像从各感光鼓11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

光扫描装置13设置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4的下侧。光扫描装置13具备:照射各颜色激光的激光源、对激光进行扫描的多面体转镜、以及照射扫描的激光的反射镜13C、13M、13Y、13K等。光扫描装置13通过基于输入的各颜色的图像数据向各图像形成单元4的感光鼓11照射激 光,在各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影。

供纸盒24设置在箱体10A的底部。供纸单元32一张一张地取出放置在供纸盒24上的打印纸,向纵输送通道26提供供纸盒24内的打印纸。

在光扫描装置13和供纸盒24之间形成有输送通道40。在光扫描装置13的下方设置有上侧引导构件41和下侧引导构件42。上侧引导构件41和下侧引导构件42以沿上下方向7相对的方式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由上侧引导构件41和下侧引导构件42所夹的空间是输送通道40。输送通道40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后方侧与纵输送通道26连接。

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面侧设置有手动式薄片体供给部45。薄片体供给部45在图像形成装置10内将打印纸经由输送通道40和纵输送通道26向第二次转印辊20供给。薄片体供给部45包括薄片体承载部46和供给部47。薄片体承载部46兼用作图像形成装置10的箱体10A前面的盖。薄片体承载部46能够相对于箱体10A的前侧的面开闭输送通道40的入口。图3中表示了薄片体承载部46相对于箱体10A的前侧的面关闭的状态。如果薄片体承载部46相对于箱体10A的前侧的面打开而使其内表面向上,则所述内表面上能够放置规定尺寸的打印纸。放置在薄片体承载部46上的打印纸由供给部47向输送通道40供给。在输送通道40上设置有输送辊对(未图示),通过所述输送辊对将输送通道40的打印纸向后方输送。

第二次转印辊20在箱体10A的后方侧设置在与驱动辊5A相对的位置。由第二次转印辊20将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转印到打印纸上。

定影装置16设置在第二次转印辊20的上侧。定影装置16具有:加热辊16A,被加热装置加热;以及加压辊16B,与所述加热辊16A相对配置。从第二次转印辊20输送到定影装置16的打印纸被加热辊16A和加压辊16B夹持并输送。由此,彩色像定影在打印纸上。

薄片体盘18设置在箱体10A的上面。通过定影装置16后的打印纸从薄片体排出口27排出到薄片体盘18上。

带清洁装置6设置在定影装置16的附近,位于中间转印带5的上侧且设置在箱体10A的后方侧。更具体地说,位于图像形成单元4K的上 方且设置在由薄片体盘18和中间转印带5包围的空间54(参照图9)内。带清洁装置6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表面的废调色剂,并且将除去的废调色剂收容在废调色剂瓶(未图示)内。带清洁装置6包括:沿左右方向9长的清洁辊6A、输送废调色剂的螺旋式输送构件6B和废调色剂瓶等。清洁辊6A与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接触并转动,除去废调色剂。

控制基板2设置在中间转印带5的上侧。具体地说,控制基板2设置在薄片体盘18和中间转印带5之间。控制基板2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分。在板状的基板上安装由CPU和ROM等构成的计算装置、电解电容器、线圈、AC/DC转换器等转换器、以及使电压升压或降压的变压器等电子设备,由此构成控制基板2。控制基板2与各图像形成单元4、第二次转印辊20、定影装置16、驱动辊5A和供纸单元32等连接,并且控制这些构成要素。如果向控制基板2通电,则各电子设备发热而成为热源。此外,如果因来自定影装置16的热量而使控制基板2被过度加热,则控制基板2有时误动作。因此,需要对控制基板2进行冷却。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电源基板50、驱动单元60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80。

在箱体10A上,在其左侧设置有隔板51。如上所述,通过隔板51,箱体10A的内部空间以隔板51为边界被区分为左侧的第一空间51A和右侧的第二空间51B(参照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隔板51更靠左侧的第一空间51A内设置有电源基板50、驱动单元60和冷却装置80。

如图4所示,电源基板50设置在第一空间51A内,并且安装在隔板51的左侧面上。更具体地说,电源基板50在隔板51的左侧面上安装在左下部。电源基板50将市电电压转换为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使用的控制电压和驱动电压并向各部分供给。电解电容器和线圈、AC/DC转换器等转换器、以及使电压升压或降压的变压器等电子设备安装在基板上。因此,由于如果向电源基板50通电,则各电子设备发热而成为热源,所以需要进行冷却。

驱动单元60和冷却装置80在彼此一体化的状态下安装在隔板51的左侧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80安装在驱动单元60上。

图5是表示驱动单元60和冷却装置80的图。图6是驱动单元60和冷却装置80的分解图。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单元60包括由金属板构成的金属板框架61(本发明的第三支承框架的一个例子)和马达62。金属板框架61具有适当地形成在外周边缘上的贯通孔63。金属板框架61利用贯通孔63用小螺丝等固定在隔板51的左侧面(安装面)上,并且金属板框架61安装在隔板51的上部中央。

在金属板框架61上支承有马达62。马达62通过支架64并用小螺丝等固定在金属板框架61的大体中央。马达62的输出轴65从形成在隔板51上的贯通口(未图示)向第二空间51B露出。所述输出轴65与齿轮等驱动传递机构连接。所述驱动传递机构分别与被驱动部连接,用于将马达62的转动驱动力向感光鼓11、显影辊和中间转印带5的驱动辊5A等被驱动部传递。另外,在驱动传递机构和各被驱动部之间设置有电磁离合器等,通过适当地控制电磁离合器等,从而控制向各被驱动部的驱动传递。

在金属板框架61上设置有冷却装置80的第二树脂框架82。冷却装置80通过金属板框架61安装在隔板51的左侧面上。在金属板框架61上,第二树脂框架82安装在安装有马达62的支承面61A上。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在金属板框架61的支承面61A的周向边缘上设有卡合孔66,此外,在第二树脂框架82上设置有前端为钩状的突出片101。通过使突出片101插入卡合孔66,通过扣合(snap fit)而相互卡合。由此,在金属板框架61的支承面61A上安装上第二树脂框架82。另外,图6中仅表示了一组卡合孔66和突出片101,但是可以设置多组卡合孔66和突出片101。金属板框架61和第二树脂框架82的安装机构并不限于所述扣合,也可以使用螺丝等固定件。

冷却装置80包括:第一树脂框架81(本发明的第一支承框架的一个例子)、第二树脂框架82(本发明的第二支承框架的一个例子)、风扇83(本发明的风机的一个例子)和空气通道84。空气通道84引导由风扇83吹送的空气。

在以往的冷却装置中,空气通道由与冷却装置的箱体不同的构件构成,必须要在箱体10A内确保空气通道用的配置空间。在这种结构中, 妨碍图像形成装置10的紧凑化。此外,在以往的结构中,当在有限的空间内配置空气通道的情况下,不得不使空气通道的容量变小,有时不能提供足够的用于冷却的风量。此外,当在有限的空间配置空气通道的情况下,即使能够确保足够的容量,设计自由度也较低。因此,在伴随风扇83的驱动而使空气通道共振或共鸣了的情况下,难以进行用于避开所述共振频率或共鸣频率的形状设计。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通道84由设置在第一树脂框架81上的后述的第一槽部92和设置在第二树脂框架82上的后述的第二槽部96构成。由此,能够充分确保冷却装置80的空气通道84的容量,并且能够节省空气通道84的配置空间。以下,对冷却装置8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风扇83通过被驱动从抽吸口83A吸入空气并从吹出口83B吹出空气来进行送风。风扇83例如是轴流风扇。当然,也可以应用与轴流风扇不同类型的风机。风扇83安装在第一树脂框架81上。

第一树脂框架81是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成型而得到的。所述第一树脂框架81与后述的第二树脂框架82连接使用。如图6所示,第一树脂框架81具有大体矩形的风扇安装部90和第一槽部92。在风扇安装部90上设置有安装座91,风扇83安装于安装座91。安装座91的下端91B相对于上端91A位于里侧(图6中的右侧)。因此,如果风扇83安装在安装座91上,则由风扇83吹出的空气朝向斜上方送风。

第一槽部92从安装座91的上部右侧向上方伸出,第一槽部92的上端部分路为两个。一个分路通道92A朝向上方后向箱体10A的右侧(图5中的纸面里侧)弯曲。另一个分路通道92B朝向箱体10A的后方侧(图5中纸面左侧)弯曲后沿水平方向伸出。分路通道92B的伸出端是不封闭而朝向后方敞开的开口93。第一槽部92是形成在第一树脂框架81背面的凹陷状的槽。即,第一槽部92在第一树脂框架81上从风扇83的吹出口83B延伸至分路通道92B的伸出端的开口93。

与第一树脂框架81同样地,第二树脂框架82是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成型而得到的。如图6和图8所示,第二树脂框架82具有覆盖第一槽部92的第二槽部96。第二槽部96是形成在第二树脂框架82表面的凹陷状的槽,与第一槽部92形成为大体相同的形状。具体地说,第二槽部96 的下端是不封闭而朝向下方敞开的开口97。开口97位于第二树脂框架82的下端。第二槽部96从开口97朝向上方伸出,第二槽部96的上端部分路为两个。一个分路通道96A朝向上方后向箱体10A的右侧(图8中的纸面里侧)弯曲。另一个分路通道96B朝向箱体10A的后方侧(图8中的纸面左侧)弯曲后沿水平方向伸出。分路通道96B的伸出端是不封闭而朝向后方敞开的开口98。开口98位于第二树脂框架82的后端(图8的纸面左侧的端部)。

在第二树脂框架82上设置有与金属板框架61的卡合孔66卡合的突出片101。突出片101的前端形成为钩状。通过将突出片101插入卡合孔66,通过扣合而彼此卡合,第二树脂框架82安装在金属板框架61的支承面61A上。

在第二树脂框架82上设置有各种传递齿轮99(本发明的驱动部的一个例子),所述各种传递齿轮99用于向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的所述被驱动部传递驱动力。各传递齿轮99收容在形成于第二树脂框架82上的齿轮收容部100内。齿轮收容部100是形成在第二树脂框架82背面的凹陷部。传递齿轮99从第二树脂框架82的背面侧,能够转动地支承在齿轮收容部100内。在第二树脂框架82安装在金属板框架61的支承面61A上的状态下,各传递齿轮99通过未图示的传递机构,传递马达62的驱动力。此外,在所述安装状态下,各传递齿轮99的支承轴通过隔板51的贯通孔(未图示)向第二空间51B伸出。此外,在第二空间51B内,所述支承轴的转动力通过未图示的驱动传递机构向感光鼓11等所述被驱动部传递。另外,第二树脂框架82除了设置有传递齿轮99以外,还可以设置有向所述被驱动部传递驱动力的电磁螺线管和其它马达等驱动部。

如图8所示,齿轮收容部100与第二槽部96相邻设置。具体地说,相邻设置在比第二槽部96更靠向后方侧。即,齿轮收容部100内的传递齿轮99与第二槽部96相邻设置。因此,即使驱动传递齿轮99而产生了摩擦热,也能够利用通过空气通道84的空气来进行冷却。

此外,在第二树脂框架82上形成有贯通开口103。贯通开口103形成在第二树脂框架82的左侧。贯通开口103贯通第二树脂框架82。如图 5所示,如果第二树脂框架82安装在金属板框架61上,则马达62插入贯通开口103,并且向第二树脂框架82的表面(连接第一树脂框架81的连接面)露出。即,贯通开口103是用于使马达62向第二树脂框架82的表面露出的开口。所述贯通开口103与第二槽部96相邻设置。具体地说,贯通开口103相邻设置在第二槽部96的水平的分路通道96B的下侧。

第二树脂框架82能够与第一树脂框架81连接。第一树脂框架81能够与第二树脂框架82的表面(与向金属板框架61安装的安装面相反侧的面)连接。具体地说,通过使第一槽部92的侧壁以从外侧夹持第二槽部96的侧壁的方式相互卡合,由此连接第一槽部92和第二槽部96。此外,通过使适当地设置在风扇安装部90外周边缘上的卡合片(未图示)与设置在第二树脂框架82外周边缘上的卡合孔(未图示)卡合,能够更牢固地连接第一树脂框架81和第二树脂框架82。由此,如果在第一树脂框架81与第二树脂框架82连接的状态下,将第一槽部92和第二槽部96位置对准并彼此卡合,则由第一槽部92和第二槽部96构成空气通道84。所述空气通道84的一侧与风扇83的吹出口83B连接。此外,空气通道84的另一侧成为由开口93和开口98构成的排气口105。通过空气通道84,将从风扇83的吹出口83B吹出的空气向排气口105引导。

如图4所示,空气通道84具有:第一空气通道84A,从风扇83的吹出口83B向上方延伸;以及第二空气通道84B,从第一空气通道84A的上端部朝向后方侧水平延伸。贯通开口103设置在构成第二空气通道84B的第二槽部96的分路通道96B的下侧。因此,从贯通开口103露出的马达62配置在与第二空气通道84B下侧相邻的位置。由此,从马达62向分路通道96B传递的热量被通过第二空气通道84B的空气冷却。

在冷却装置80内,总是或在必要的时机驱动风扇83。由于冷却装置80对图像形成单元4、带清洁装置6和控制基板2等进行冷却,例如,在担心它们的温度上升的期间,具体地说,在从图像形成开始到结束的期间、或在从图像形成开始到结束后经过了规定时间后的期间,对冷却装置80进行驱动控制。

如图4所示,在隔板51上设置有延长通道110,该延长通道110与空气通道84的排气口105连接。延长通道110从排气口105向后方伸出。 延长通道110的后端封闭。另一方面,在延长通道110后端部的隔板51侧的面上形成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以气密方式与形成在隔板51上的连通口11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上下方向7和前后方向8上,连通口112形成在与带清洁装置6大体相同的位置,具体地说,形成在比带清洁装置6稍靠前方侧的位置。

如图9所示,在第二空间51B中设置有空气引导件115。空气引导件115将从延长通道110通过连通口112输送来的空气向第二空间51B引导。空气引导件115是筒状构件,具有能够使空气穿过的内孔,其一侧与连通口112连接,其另一侧(空气的排出侧)朝向中间转印带5和控制基板2之间的空间54。由此,从冷却装置80的空气通道84吹出的空气通过延长通道110、连通口112送入第二空间51B,进而被空气引导件115向中间转印带5和控制基板2之间的空间54引导。特别是由于连通口112在上下方向7和前后方向8上形成在与带清洁装置6大体相同的位置,所以空气引导件115可以将空气朝向带清洁装置6吹送,更具体地说,将空气朝向清洁后的中间转印带5上吹送。

如图9所示,如果驱动风扇83,则吸入第一空间51A的空气,并且通过空气通道84、延长通道110、连通口112和空气引导件115,将空气向第二空间51B吹出。以向空间54送出空气的方式对空气引导件115进行定位。因此,从空气引导件115吹出的空气在空间54内向箭头58方向流动,然后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右侧面的排气口39向外部排出。

由此,由于通过风扇83吸入第一空间51A的空气,所以通过吸入电源基板50周围的空气,第一空间51A内成为负压,外部的空气从箱体10A的间隙进入第一空间51A内,由此对电源基板50进行冷却。此外,向空间54吹出的空气,将空间54作为空气的流通通道沿箭头58向右侧移动。在所述空气的移动中,空气与控制基板2的背面接触,对控制基板2进行冷却。同样地,对中间转印带5的上表面和带清洁装置6进行冷却。此外,通过使空气在空间54内流动,将在刚清洁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少量的调色剂吹起,并且与空气一起从排气口39向外部排出。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连接第一树脂框架81和第二树脂 框架82来构成空气通道84,所以不需要像以往那样独立地设置单独的通道构件。因此,可以在箱体10A内充分确保空气通道84的容量。此外,由于节省了空气通道84的配置空间,所以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10小型化。

此外,利用通过空气通道84的空气,对马达62和传递齿轮99等驱动部周围的热量进行热交换来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有效地对驱动单元60和支承在第二树脂框架82上的驱动部进行冷却。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吸入第一空间51A的空气并送入第二空间51B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结构。在该结构中,由于电源基板50周围的空气被电源基板50加热,所以如果利用该空气,则有可能使第二空间51B的冷却对象的冷却效果降低。因此,冷却装置80也可以设置成吸入外部空气并从空气通道84向第二空间51B吹出空气。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从排气口39排出空气的结构,但是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从排气口39吸入空气并使其流入空间54,通过空气引导件115、延长通道110、空气通道84从第二空间51B向第一空间51A排出空气。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