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及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52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及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及具该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透镜改变入射到荧光层上的光斑的大小,从而改变荧光层上各位置的激发光密度,从而改变出射光色坐标的技术方案。

如图5所示,照明装置100包括激发光源101、透镜102和波长转换装置103,波长转换装置103上承载荧光材料。激发光源101发出的光经过透镜102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103。当透镜102位于a位置时,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103上的光斑较小,光密度较高。当透镜102位于a’位置时,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103上的光斑较大,光密度较小。在激光功率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所述荧光材料温度升高,使得所述荧光材料发光效率下降,出射光中的受激光比例下降,未被激发光的激发光的比例升高,使得出射光偏蓝。而当激光光路密度较小的情况下,所述荧光材料的发光效率相对前者较高,出射光中的受激光比例提高,使得出射光偏黄。通过调节透镜102的位置,可以改变波长转换装置103上光斑的大小,从而改变出射光的色坐标。

但是,波长转换装置103以所述光斑为中心发出朗伯分布的光,光斑大小的改变将导致光在后续光路中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后续光路中光斑大小超过光学元件的面积,导致照明或显示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避免上述问题的照明装置及具该照明装置的显示系统。

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激发光源、透镜组件、波长转换装置、联动装置、后端光学元件,

所述透镜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所述激发光源、所述第一透镜、所述波长转换装置、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于光路中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路中,

入射到第一透镜的光束截面形成第一光斑;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光束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第二光斑;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表面形成第三光斑;

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以在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其中之一透镜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联动装置带动另一透镜移动,

当所述第一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改变时,所述联动装置调节所述第二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进而使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束形成的第三光斑完全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入射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当调节所述第一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时,所述联动装置调节所述第二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使所述第三光斑的尺寸大小保持不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光斑为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二光斑的光经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上成的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设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之间的距离为d1,设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为d2,在联动装置的作用下,d1和d2满足如下关系:

d2=c1-c2d1,其中c1和c2为大于零的常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镜为第一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第二凸透镜,设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设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设所述第一光斑的截面直径为d1,设所述第三光斑的截面直径为d3,且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d3为预设值。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为散射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为积分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为荧光色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位置感测器、处理模组、第一驱动模组及第二驱动模组,所述位置感测器用于感测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位置,所述处理模组与所述位置感测器、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及所述第二驱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透镜移动,当所述位置感测器感测到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其中之一透镜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处理模组进行计算处理并控制相应驱动模组驱动另一透镜移动相同位移。

一种显示系统,其包括上所述的照明装置及光调制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能够出射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光,所述光调制装置在所述照明装置出射不同颜色光的时段内进行图像调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照明装置及具该照明装置的显示系统,通过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与所述激发光源之间设置第一透镜,及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之间设置一第二透镜,由于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凸透镜的位置可调,当所述第一透镜的位置相对所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改变时,所述联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凸透镜移动进而的位置,以使入射到后端光路元件表面形成的第三光斑完全在所述后端光路元件入射面上,提高了光利用率,避免了入射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束超出所述后端光学元件入射面范围,同时保证了后端光学元件中光传输路径的光路形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波长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显示系统200、300

照明装置100、210、310

激发光源211、311

第一凸透镜212、312

波长转换装置213、313

第一基色区域2131、3131

第二基色区域2133、3133

第三基色区域2135、3135

第二凸透镜214、314

后端光学元件215、315

联动装置216

光调制装置230、330

控制装置250、350

位置感测器317

处理模组318

第一驱动模组319

第二驱动模组32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组件“相连”时,它可以是与另一个组件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组件与另一个组件间接相连。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系统200,其包括照明装置210、光调制装置230及控制装置25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系统200为投影显示系统。当然,所述显示系统200还包括投影镜头、投影屏幕等必要或非必要的结构特征,为节省篇幅,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照明装置210用以依时序输出至少第一基色光及第二基色光。光调制装置230,用于接收至少所述第一基色光、所述第二基色光进行图像调制。所述控制装置250用于控制所述照明装置210、所述光调制装置230等所述显示系统200其它功能模组的工作。当然,照明装置210也可以只输出单色光,然后由多个照明装置共同构成显示系统的彩色光源。

请参阅图2,所述照明装置210包括激发光源211、第一凸透镜212、波长转换装置213、第二凸透镜214及后端光学元件215。所述激发光源211、所述第一凸透镜212、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所述第二凸透镜214及所述后端光学元件215依次设置在光路中,其中所述第一凸透镜212位于所述激发光源211及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之间,所述第二凸透镜214位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215之间。所述第一凸透镜212与所述第二凸透镜214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路中。所述后端光学元件215用于对光进行匀光、整形等处理。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激发光源211能够产生紫外激发光。所述激发光源211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或其它固态光源。

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设于所述激发光源211产生的激发光的传输路径上,并对所述激发光进行透射或波长转换,以产生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基色光。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为色轮,其包括沿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基色区域2131、第二基色区域2133及第三基色区域213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色为红色,所述第二基色为蓝色,所述第三基色为绿色。

所述第一基色区域2131承载第一基色波长转换材料以在所述激发光源211的照射下激发出射第一基色光,所述第二基色区域2133承载第二基色波长转换材料,所述第三基色区域2135承载第三基色波长转换材料或不设置波长转换材料以在所述激发光源211的照射下出射第三基色光。上述波长转换材料可以是荧光粉、量子点材料或能够将激发光转换成适当颜色的受激光的其他材料。

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为透射式,即波长转换装置213产生的出射光的行进方向与入射光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设置为能够往复平移的带状结构,或设置成能够转动地筒状结构。

可以理解,波长转换装置也可以为单色荧光色轮或者固定式波长转换装置,激发光源照射到波长转换装置后产生一种光,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凸透镜212到波长转换装置213的距离来实现入射到波长转换装置213上的光斑大小,从而调节波长转换装置213出射的激发光与受激光的比例,改变出射光的色坐标。

所述激发光源211射出的光至所述第一凸透镜212的入射面的光束截面形成第一光斑,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的光束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上形成第二光斑。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出射的光经所述第二凸透镜214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215表面形成第三光斑。所述第三光斑为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射出的光经所述第二凸透镜214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215上成的像。

所述照明装置210还包括联动装置216,所述联动装置216连接所述第一凸透镜212及所述第二凸透镜214,以在所述第一凸透镜212及所述第二凸透镜214其中之一透镜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另一透镜的位置随之发生变化。所述联动装置216包括一驱动模组及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凸透镜212及所述第二凸透镜214之间,所述驱动模组驱动其中之一透镜的位置变化时,所述连接结构带动另一透镜移动一定位移。

设所述第一凸透镜212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之间的距离为d1,设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与所述第二凸透镜214之间的距离为d2,设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设所述第二凸透镜214的焦距为f2,设所述第一光斑的截面直径为d1,设所述第三光斑的截面直径为d3。在联动装置的作用下,d2与d1之间满足以下条件:

d2=c1-c2d1,其中c1和c2为大于零的常数,

其中d3为预设值。

推导过程如下:设第二光斑的截面直径为d2,由于第二光斑是第一光斑经第一凸透镜212汇聚后在波长转换装置213上形成,因此满足关系式:d2=(1-d1/f1)d1,由于第二光斑经第二凸透镜214作用后,在后端光学元件215表面成像为第三光斑,因此满足关系式:1/d2+1/d3=1/f2,其中d3为后端光学元件表面到第二凸透镜214的距离,而且由于相似三角形性质,d2/d2=d3/d3,由此得到上述d1与d2的关系式:

在通过联动装置216的作用,使得第一凸透镜212和第二凸透镜214与波长转换装置213的距离满足该关系式的情况下,保证入射到后端光学元件215的光斑不变,从而避免了因调节照明装置21的色坐标而导致的光输出路径变形的缺陷。

所述后端光学元件215为散射装置,以改善光的均匀性,防止有相干光出射。另外,所述后端光学元件215能够确保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215出射的光具有相同的光分布,避免最大入射角度的不同产生的出射光角分布差异大的问题。

可以理解,所述后端光学元件215可以为积分棒。

可以理解,所述照明装置210并不仅限于应用在所述投影显示系统,其还能够应用于汽车大灯系统、舞台灯光系统、手术照明灯等。该种应用环境下,更倾向于使用固定式波长转换装置作为发光体。

所述光调制装置230接收所述照明装置210输出的基色光,并对所述基色光进行图像调制。所述光调制装置230进行图像调制后的基色光投影到屏幕(图未示)上。可以理解,所述光调制装置230可以为lcd、lcos、dmd等。

所述控制装置250能够接收输入图像数据并依据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生成光调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光调制装置230依据所述光调制信号进行图像调制。

可以理解,所述照明装置210中的透镜可以为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为凹透镜及/或凸透镜的组合,所述透镜组件中的透镜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路中,所述透镜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之间,当调节所述第一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以调节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光束形成的第一光斑的尺寸大小时,调节所述第二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进而使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束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上形成的第三光斑完全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入射面上。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束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上形成的第三光斑完全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入射面上,即所述第三光斑的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入射面。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系统300,其包括照明装置310、光调制装置330、控制装置350及联动装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系统300为投影显示系统。当然,所述显示系统300还包括投影镜头、投影屏幕等必要或非必要的结构特征,为节省篇幅,在此不作详细赘述。照明装置310用以依时序输出至少第一基色光及第二基色光。光调制装置330,用于接收至少所述第一基色光、所述第二基色光进行图像调制。所述控制装置350用于控制所述照明装置310、所述光调制装置330等所述显示系统300的工作。

所述照明装置310包括激发光源311、第一凸透镜312、波长转换装置313、第二凸透镜314及后端光学元件315。所述激发光源311、所述第一凸透镜312、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所述第二凸透镜314及所述后端光学元件315依次设置在光路中,其中所述第一凸透镜312位于所述激发光源311及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之间,所述第二凸透镜314位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315之间。所述第一凸透镜312与所述第二凸透镜314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路中。所述后端光学元件315用于对光进行匀光。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激发光源311能够产生紫外激发光。所述激发光源311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或其它固态光源。

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设于所述激发光源311产生的激发光的传输路径上,并对所述激发光进行透射或波长转换,以产生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基色光。请再次参阅图3所示,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为荧光色轮,其包括沿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基色区域3131、第二基色区域3133及第三基色区域313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色为红色,所述第二基色为蓝色,所述第三基色为绿色。

所述第一基色区域3131承载第一基色波长转换材料以在所述激发光源311的照射下激发出射第一基色光,所述第二基色区域3133承载第二基色波长转换材料,所述第三基色区域3135承载第三基色波长转换材料以在所述激发光源311的照射下激发出射第三基色光。上述波长转换材料可以是荧光粉、量子点材料或能够将激发光转换成适当颜色的受激光的其他材料。

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为透射式,即波长转换装置313产生的出射光的行进方向与入射光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可以设置为能够往复平移的带状结构,或设置成能够转动地筒状结构。

所述激发光源311射出的光至所述第一凸透镜312的入射面的光束截面形成第一光斑,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的光束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上形成第二光斑。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出射的光经所述第二凸透镜314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315表面形成第三光斑。所述第三光斑为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的第二光斑射出的光经所述第二凸透镜314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315上成的像。

所述联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凸透镜312及所述第二凸透镜314,以在所述第一凸透镜312及所述第二凸透镜314其中之一透镜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另一透镜的位置随之发生变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位置感测器317、处理模组318、第一驱动模组319及第二驱动模组320,所述位置感测器317用于感测所述第一凸透镜312与所述第二凸透镜314的位置,所述处理模组318与所述位置感测器317、所述第一驱动模组319及所述第二驱动模组32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319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凸透镜312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32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凸透镜314移动,当所述位置感测器317感测到所述第一凸透镜312与所述第二凸透镜314其中之一透镜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处理模组318进行计算处理并控制相应驱动模组驱动另一透镜移动相同位移,以使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315的第三光斑截面直径不变。

设所述第一凸透镜312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之间的距离为d1,设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与所述第二凸透镜314之间的距离为d2,设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设所述第二凸透镜314的焦距为f2,设所述第一光斑的截面直径为d1,设所述第三光斑的截面直径为d3。在联动装置的作用下,d2与d1之间满足以下条件:

d2=c1-c2d1,其中c1和c2为大于零的常数,

其中d3为预设值。

所述后端光学元件315为散射装置,以改善光的均匀性,防止有相干光出射。另外,所述后端光学元件315能够确保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315出射的光具有相同的光分布,避免最大入射角度的不同产生的出射光角分布差异大的问题。

可以理解,所述后端光学元件315可以为积分棒。

所述光调制装置330接收所述照明装置310输出的基色光,并对所述基色光进行图像调制。所述光调制装置330进行图像调制后的基色光投影到屏幕(图未示)上。可以理解,所述光调制装置330可以为lcd、lcos、dmd等。

所述控制装置350能够接收输入图像数据并依据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生成光调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光调制装置330依据所述光调制信号进行图像调制。

可以理解,所述照明装置310中的透镜可以为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为凹透镜及/或凸透镜的组合,所述透镜组件中的透镜为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路中,所述透镜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13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之间,当调节所述第一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以调节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光束形成的第一光斑的尺寸大小时,调节所述第二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进而使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束形成的第三光斑完全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入射面上。

本发明提供的照明装置210、310及显示系统200、300,通过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313与所述激发光源211、311之间设置第一凸透镜212、312,及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313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215、315之间设置一第二凸透镜314、315,所述第一凸透镜212、312及所述第二凸透镜214、314的位置可调,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凸透镜212能够调节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313上的第一光斑大小时,调节所述第二凸透镜214、314的位置,以使入射到后端光路元件215、315表面的第三光斑大小不变,从而实现改变色坐标而不改变出射光分布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光利用率,并避免了入射到后端光学元件215、315的光束超出后端光学元件215、315入射面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等用在本发明的设计,只要其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