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04290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基板上设置多个像素区;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每个像素区包括:一个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和一个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位于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之上;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第一辅部、一第一主部、一第二主部、一第二辅部,第一主部与第二主部沿不同方向以“ㄑ”字形设置在第一辅部与第二辅部之间;第一辅部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主部与第一主部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148°且小于等于17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的设计提升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专利说明】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具有高像素密度的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亮度好、对比度高、层次感强、颜色鲜艳、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液晶电视、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在平板显示领域中占主导地位。
[0003]液晶显示面板通常是由一彩膜基板(ColorFilter Substrate,CF-Substrate)、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TFT-ArraySubstrate)以及一配置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Liquid Crystal Layer)所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两片玻璃基板上施加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旋转,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按照液晶的驱动方式不同,目前主流市场上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或超扭曲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STN)型、平面转换(In-Plane Switching, IPS)型、及边缘场开关(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型。
[0004]在FFS模式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有呈矩阵排布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具有像素电极、公共电极及薄膜晶体管等,通过对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施加不同电压形成基本平行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电场,使液晶分子在平行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平面内转动。
[0005]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向高像素密度发展,单个像素所占面积越来越小,如何优化高像素密度显示产品的单根像素的设计成为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所述栅极线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排列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多条所述栅极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区;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液晶层包括液晶,所述液晶为负介电常数的各向异性液晶;每个所述像素区包括:一个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和一个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位于所述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之上;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第一辅部、一第一主部、一第二主部、一第二辅部,所述第一主部与所述第二主部沿不同方向以“<”字形设置在所述第一辅部与所述第二辅部之间;所述第一辅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主部与所述第一主部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148°且小于等于172°。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部和所述第二主部之间沿不同方向以“〈”字形设置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主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主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110°且小于等于130°。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辅部与所述第一主部之间的第三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辅部与所述第二主部之间的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一主部组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一辅部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140°且小于等于150°;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二主部组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二辅部的夹角大于等于140°且小于等于150°。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一主部和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二主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对称。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辅部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变窄。
[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设置成“<”字形,增加了像素畴区,增大了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提升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通过第一辅部的设置,改善了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尖端液晶向错的问题,改善了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尖端漏光问题,提升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0012]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爆炸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单个像素P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中沿AA’线截取的剖面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单个像素P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单个像素P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种单个像素P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0]实施例一
[0021]请参照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单个像素P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AA’截取的剖面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第一基板I上设置多条栅极线15、多条数据线14,栅极线15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延伸,多条栅极线15连接到栅极信号控制端151,数据线14沿第二方向排列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数据线14连接到数据线信号控制端141,图1中栅极信号控制端151与数据线信号控制端141位置只是示例性设置,并不局限于此,上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多条栅极线15和多条数据线14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区P;第二基板3,与第一基板I相对设置;液晶层2,设置在第一基板I与第二基板3之间;液晶层2包括液晶21,液晶21为负介电常数的各向异性液晶21 ;每个像素区P包括:一个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16和一个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18,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16位于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18之上;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16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第一辅部161、一第一主部164、一第二主部167、一第二辅部169,第一主部164与第二主部167沿不同方向以“<”字形设置在第一辅部161与第二辅部169之间,其中,第一辅部16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主部167与第一主部164的夹角α角度大于等于148°且小于等于172°。图3中,第一基板I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平坦化层15覆盖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18和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16分别形成在平坦化层15之上,在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16和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18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17。
[0022]液晶显示装置采用负介电常数的各向异性液晶21比采用正介电常数的各向异性液晶会有更高的穿透率,故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负介电常数的各向异性液晶21。第一辅部161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变窄,可以避免在液晶显示装置被按压时第一辅部161区对应的液晶21偏转发生向错(液晶分子取向紊乱)问题导致的液晶显示装置漏光现象。通过分别设置第一主部164和第二主部167增加了像素畴区,增大了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提升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通过将第二主部167与第一主部164的夹角α角度设置为大于等于148°且小于等于172°,在保证液晶21配向均匀的情况下能对像素区P内的液晶21实现完全控制。
[0023]如图4所示,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16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主部164和第二主部167之间沿不同方向以“<”字形设置的第一弯折部165和第二弯折部166,第一弯折部165连接第一主部164和第二弯折部166,第二弯折部166连接第一弯折部165和第二主部167,第一弯折部165和第二弯折部166的夹角β角度大于等于110°且小于等于130°,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主部164和第二主部167之间的液晶21更容易配向,避免液晶21向错。
[0024]如图5所示,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16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辅部161与第一主部164之间的第三弯折部162,设置在第二辅部169与第二主部167之间的第四弯折部168;第三弯折部162与第一主部164组成的角为钝角,第三弯折部162与第一辅部161的夹角Θ角度大于等于140°且小于等于150°,第四弯折部168与第二主部167组成的角为钝角,第四弯折部168与第二辅部169的夹角ε角度大于等于140°且小于等于150°,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在一像素区P内形成多个畴区,因此,能够在多个方向上将视角光学地补偿,能够实现宽视角化。
[0025 ]为了整个像素区P内有均匀一致的控制液晶21偏转的电场,使液晶层2内液晶21有大致均匀的预倾角,方便液晶21均匀取向将第三弯折部162、第一主部164和第一弯折部165与第四弯折部168、第二主部167和第二弯折部166相对于第二方向对称设置。
[002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像素区P中包括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漏极,此部分为常规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详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产生电场控制液晶向不同方向的偏转,一种情况,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由像素电极实现,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由公共电极实现,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此时像素电极的形状与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的形状相同,此时第二辅部与漏极电连接,连接方式为常规技术手段,通过在绝缘层设置通孔即可,此时像素区内只设置一根像素电极,相对于现行的多根像素电极设计也能提高开口率,如图6所示,此时第二辅部169尺寸大于第一辅部161尺寸;又一种情况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由公共电极实现,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由像素电极实现,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公共电极的镂空区形状与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的形状相同,此时第一辅部与第二辅部形状相同,且相对于第二方向对称。
[0027]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高像素密度的液晶偏转控制区,增大了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提升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0028]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所述栅极线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多条所述栅极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区;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液晶层包括液晶,所述液晶为负介电常数的各向异性液晶; 每个所述像素区包括:一个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和一个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位于所述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之上;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第一辅部、一第一主部、一第二主部、一第二辅部,所述第一主部与所述第二主部沿不同方向以“<”字形设置在所述第一辅部与所述第二辅部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辅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主部与所述第一主部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148°且小于等于17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部和所述第二主部之间沿不同方向以“<”字形设置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主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主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110°且小于等于13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辅部与所述第一主部之间的第三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辅部与所述第二主部之间的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一主部组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一辅部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140°且小于等于150° ;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二主部组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二辅部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140°且小于等于150。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一主部和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二主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对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部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变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区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漏极。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由像素电极实现,所述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由公共电极实现,所述像素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的形状相同。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部与所述漏极电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由公共电极实现,所述第二液晶偏转控制区由像素电极实现,所述公共电极的镂空区形状与所述第一液晶偏转控制区的形状相同。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部与所述第二辅部形状相同,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对称。11.如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
【文档编号】G02F1/1362GK205691920SQ201620406757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5月6日 公开号201620406757.5, CN 201620406757, CN 205691920 U, CN 205691920U, CN-U-205691920, CN201620406757, CN201620406757.5, CN205691920 U, CN205691920U
【发明人】马扬昭, 沈柏平, 吴玲
【申请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