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529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面光源装置、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源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光源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现有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基本结构都有一片导光板且导光板的体积和重量都占据了整机的近50%的比例;若能够降低导光板占据的空间和重量,对背光模组而言,可以降低成本。然而,对于侧入式背光模组而言,直接缩减导光板体积就意味着光线有可能会泄露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及其应用,其可以实现缩减导光板厚度同时防止光线泄露之目的。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面光源装置,包括:发光源、导光膜和导光柱。所述导光膜具有入光面和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第二表面,所述导光柱用于收集所述发光源发出的光线并传播至所述导光膜的所述入光面以由所述导光膜转化成面光源后从所述第二表面出射;所述导光柱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所述发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导光膜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导光膜的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柱,所述第二端在邻近所述导光膜的方向上厚度渐缩。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发光源插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为LED灯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导光膜具有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凸透镜结构,所述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凸透镜结构,所述第一凸透镜结构的凸面朝向所述发光源,所述第二凸透镜结构的凸面朝向所述导光膜的所述入光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在远离所述导光膜的方向上厚度渐缩,所述导光柱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且所述中间部大致为矩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膜具有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且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导光膜的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的侧表面为曲面,且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导光膜的所述第三表面一侧的侧表面为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凸透镜结构的焦平面上,所述入光面位于所述第二凸透镜结构的焦平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膜的所述第二表面的邻近所述入光面的部分设置有反射材料层且所述第二表面的远离所述入光面的部分未设置反射材料层,以使得所述第二表面局部出光。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和前述任意一种面光源装置;所述面光源装置的所述导光膜的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组;所述面光源装置的所述导光膜具有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且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第三表面,且所述第三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网点。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非自发光显示面板和前述任意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非自发光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远离所述导光膜的一侧。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在发光源和导光膜之间增设导光柱来收集发光源发出的光线并传播至导光膜的入光面并通过对导光柱的厚度渐缩结构设计,其可以使得导光膜具有较小的厚度,从而可达成缩减传统导光板厚度之目的。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10,包括:发光源11、导光柱13、导光膜15、光学膜片组17以及反射片19。发光源11、导光柱13和导光膜15共同构成一种面光源装置,其中导光柱13和导光膜15为分离件且可组装在一起。

承上述,发光源11例如为LED灯条,其包括长条状PCB板和设置在PCB板上的多个LED灯。当然,发光源11也可以是包括长条状PCB板和设置在PCB板上的多个其它点光源,又或者发光源11为其它线状光源。

导光柱13具有第一端131和相对的第二端133。第一端131开设有凹槽1311,发光源11插设在凹槽1311。第二端133与第一端131相连且在邻近导光膜15的方向(也即图1中水平向右方向)上厚度渐缩,第二端133开设有凹槽1331,导光膜15具有入光面151的一端固定在凹槽1331内且入光面151位于凹槽1331内。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导光柱13的数量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两个,相应地导光膜15位于两个导光柱13之间且导光膜15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导光柱13的第二端133的凹槽1331内并固定;当然,导光柱13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甚至是两个以上。

导光膜15具有入光面151、与入光面151相邻的第二表面152以及与出光面152相对且与入光面151相邻的第三表面153。入光面151朝向导光柱13,第二表面152朝向光学膜片组17且作为出光面。第三表面153上优选地设置有多个网点1531,此处的多个网点1531可以是通过蚀刻、印刷、贴附反射点等方式形成在第三表面153上,使得光线能够通过网点1531反射至导光膜15的第二表面152出光,达到提升出光均匀度之目的。

光学膜片组17位于导光膜15的邻近第二表面152的一侧,其例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导光板15的第二表面152上的扩散片171、增光片173及175和遮光片177,且遮光片177包括中央透光部177c和边缘遮光部177e。

反射片19位于导光膜15的邻近第三表面153的一侧,其可以是金属片或其它反射材料层。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通过在发光源11和导光膜15之间增设导光柱13,将发光源11发出的光线收集并传播至导光膜15的入光面151以由导光膜15转化成面光源后从第二表面152出射,从而导光膜15的厚度可以低至1mm及以下,甚至到0.1-0.2mm,其可以在防止光线泄露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传统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体积和重量,也可以降低成本。

参见图2A及图2B,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面光源装置包括:发光源21、导光柱23和导光膜25。其中,导光柱23和导光膜25为分离件且可组装在一起。

发光源21例如为LED灯条,其包括长条状PCB板和设置在PCB板上的一个或多个LED灯。当然,发光源21也可以是包括长条状PCB板和设置在PCB板上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点光源,又或者发光源21为其它线状光源。

导光柱23具有第一端231、相对的第二端233和连接在第一端231和第二端233之间的中间部232。第一端231在远离导光膜25的方向(也即图2A中水平向左方向)上厚度渐缩且位于导光膜25两侧的侧表面2310优选为曲面,以达到较好的光线汇聚效果,当然其也可以是平面。再者,第一端231开设有凹槽2311且凹槽2311的底部设有凸透镜结构2313,以及凸透镜结构2313的凸面朝向发光源21。第二端233在邻近导光膜25的方向(也即图2A中水平向右方向)上厚度渐缩,第二端233开设有凹槽2331且凹槽2331的底部设有凸透镜结构2333,以及凸透镜结构2333的凸面朝向导光膜25的入光面251。此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导光柱23的第一端231和第二端233均为厚度渐缩结构,因此中间部232设计成大致为矩形以便于导光柱23的安装。

导光膜25的与入光面251相邻的第二表面252作为出光面,以提供面光源。

图2B为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光路示意图。结合图2A和图2B可知,导光柱23对发光源21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柱23的第一端231的侧表面2310和凸透镜结构2313进行汇聚、再利用第二端233的凸透镜结构2333将汇聚光线进一步集中并入射至导光膜25的入光面251,如此一来可以在防止光线泄露的同时极大地降低导光膜25的厚度。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导光柱23与导光膜25之间的光耦合效率,将发光源21设置在凸透镜结构2313的焦平面S1上并将导光膜25的入光面251设置在凸透镜结构2333的焦平面S2上(参见图2B)。

参见图3,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的面光源装置包括:发光源31、导光柱33和导光膜35。其中,导光柱33和导光膜35为分离件且可组装在一起。

发光源31例如为LED灯条,其包括长条状PCB板和设置在PCB板上的一个或多个LED灯。当然,发光源31也可以是包括长条状PCB板和设置在PCB板上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点光源,又或者发光源31为其它线状光源。

导光柱33具有第一端331、相对的第二端333和连接在第一端331和第二端333之间的中间部332。第一端331在远离导光膜35的方向(也即图3中水平向左方向)上厚度渐缩且位于导光膜35的第二表面352一侧的侧表面3310优选为曲面,以达到较好的光学汇聚效果,其当然也可以为平面;而第一端331位于导光膜35的第二表面352相对侧的侧表面(也即图3中导光柱33的下表面)为平面,其也可以是曲面,只要使得第一端331整体呈厚度渐缩结构即可;再者第一端331开设有凹槽3311且凹槽3311的底部设有凸透镜结构3313,以及凸透镜结构3313的凸面朝向发光源31。第二端333在邻近导光膜35的方向(也即图3中水平向右方向)上厚度渐缩,第二端333开设有凹槽3331且凹槽3331的底部设有凸透镜结构3333,以及凸透镜结构3333的凸面朝向导光膜35的入光面351。此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导光柱33的第一端331和第二端333均为厚度渐缩结构,因此中间部332设计成大致为矩形以便于导光柱33的安装;而且本实施例的导光柱33的第一端331的位于导光膜35的第二表面352相对侧的侧表面也为平面,其更有利于导光柱33的安装固定。

导光膜35的与入光面351相邻的第二表面352作为出光面,以提供面光源。

参见图4,其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中的发光源41和导光柱43与图3所示的发光源31和导光柱33具有相同的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本实施例的发光源41和导光柱43设置在基材44的背面443,且面光源装置中的导光膜45设置在导光柱43的第二端且为可弯折的柔性膜片。

承上述,导光膜45的入光面451朝向导光柱43,其与入光面451相邻的第二表面452的邻近入光面451的部分,也即第二表面452位于基材44的背面443和侧面的部分设置有反射材料层450,而第二表面452的远离入光面451的部分452e,也即第二表面452位于基材44的正面441的部分452e未设置反射材料层,如此一来,使得第二表面452局部出光。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由发光源41、导光柱43和导光膜45构成的面光源装置例如是应用作为镜前灯,相应地基材44为镜子。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导光膜45的与第二表面452相对且与入光面451相邻的表面453也可以整面设置反射材料层。

参见图5,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出的显示装置50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501和非自发光显示面板503。其中,侧入式背光模组501用于向非自发光显示面板503提供背光照明;非自发光显示面板503例如是液晶面板。再者,本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501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10,而且其中的面光源装置还可以替换成图2A或图3所示的面光源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