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多光谱融合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3719阅读:10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通道、多光谱融合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通道、多光谱融合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白光观察、激光测距、视频叠加等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目前集成这几项技术的产品,至少需要三条光学通道,导致产品体积大,重量较重,无法满足日益严酷市场竞争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通道、多光谱融合光学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通道、多光谱融合光学系统,包括主光路、投影分光路、激光发射分光路、激光接收分光路和红外热像系统,所述主光路由物镜、分光棱镜、梯形棱镜、合光棱镜、分划板和目镜组成,所述投影分光路由目镜、分划板、合光棱镜、投影物镜和微型显示器组成,所述激光发射分光路由物镜、分光棱镜、发射透镜和激光器组成,所述激光接收分光路由物镜、分光棱镜、梯形棱镜、合光棱镜、接收透镜和雪崩管组成,所述红外热像系统由红外物镜一、红外物镜二、红外物镜三和探测器组成。

所述分光棱镜和合光棱镜的交接面位置设有分光膜,所述分光棱镜、梯形棱镜、合光棱镜通过胶合共同组成改进型普柔棱镜组。

所述由物镜、分光棱镜和发射透镜组成的扩束系统,实现对波长为λ1的激光器发射激光光束束散角的压缩,满足测距要求。

所述红外物镜一、红外物镜二、红外物镜三组成红外物镜光学系统。

所述红外热像系统满足640×512/20μm,640×512/17μm红外探测器的分辨率要求。

所述红外系统的视频图像通过线缆输出至微显示器,微型显示器显示的图像经过改进型普柔棱镜组、分光膜投影在主光路的图像与主光路分划板共轭。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按照上述方案设计的双通道、多光谱光学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实现对目标的昼夜全天时观察、又实现了对目标的连续测距、还实现了将数字、图形、各种专用标志合成在白光光路中,最大限度的丰富了光学设备的信息类型,可满足光学设备在观察控制、指挥、信息传递、距离测量等各方面的用途,丰富了电子分划叠加技术领域拓展。本实用新型分光路采用与小型化设计的电路板与小型化的光学元件结合,实用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通道、多光谱融合光学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主光路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的:一种双通道、多光谱融合光学系统,包括主光路、投影分光路、激光发射分光路、激光接收分光路和红外热像系统,所述主光路由物镜1、分光棱镜2、梯形棱镜3、合光棱镜4、分划板5和目镜6组成,所述投影分光路由目镜6、分划板5、合光棱镜4、投影物镜9和微型显示器10组成,所述激光发射分光路由物镜1、分光棱镜2、发射透镜7和激光器8组成,所述激光接收分光路由物镜1、分光棱镜2、梯形棱镜3、合光棱镜4、接收透镜11和雪崩管12组成,所述红外热像系统由红外物镜一13、红外物镜二14、红外物镜三15和探测器16组成。

所述分光棱镜2和合光棱镜4的交接面位置设有分光膜,所述分光棱镜2、梯形棱镜3、合光棱镜4通过胶合共同组成改进型普柔棱镜组。

所述由物镜1、分光棱镜2和发射透镜7组成的扩束系统,实现对波长为λ1的激光器8发射激光光束束散角的压缩,满足测距要求。

所述红外物镜一13、红外物镜二14、红外物镜三15组成红外物镜光学系统。

所述红外热像系统满足640×512/20μm,640×512/17μm红外探测器的分辨率要求。

所述红外系统的视频图像通过线缆输出至微显示器10,微型显示器显示的图像经过改进型普柔棱镜组、分光膜投影在主光路的图像与主光路分划板共轭。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红外热像系统所采集到的外界热像信息经微型显示器10显示,显示后的图像通过投影物镜9与物镜1投射进来的外界主光源均通过主光路合并后经过分划板5共轭,随后通过目镜6即可输出合并后的影响信息及数据,本系统使用时运用双通道、多光谱融合技术,使用两个光学通道将白光、激光、红外和视频显示等多光谱进行有效融合,既实现了昼夜全天候观瞄功能,又实现了对目标的测距,还实现了对目标瞄准点的实时解散及显示,有效降低产品体积及重量,解决了光电产品多光路、调校困难、成本高等弊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