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7071发布日期:2018-07-08 08:2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打印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式的成像形成设备如激光打印机,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至少经过充电,暴光,显影,转印,定影,清洁的过程,在图像形成介质如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设备。成像设备上使用的容易消耗的材料,通称打印耗材。通常,显影所消耗的碳粉一般由处理盒提供,当处理盒内的碳粉用完后,再更换新的处理盒。

现有处理盒,通常包括粉仓、设置在粉仓上的与显影单元配合的驱动部件、显影辊、出粉刀、传动齿轮,以及处理盒端盖上的导电端以及导电端上的导电触点,以及包含废粉仓及感光鼓的显影组件。将处理盒放置在成像装置内,处理盒的驱动部件通过与设置在成像装置内的旋转传动元件耦合,驱动部件随着成像装置传动元件转动从而实现处理盒内显影单元周向旋转运动。处理盒导电端的导电触点与成像装置上导电位置接触,使处理盒内部显影构件根据结构特点带正电压或负电压粉仓内部的碳粉在显影辊以及其他构件电场力作用下对感光鼓供粉,从而对感光鼓显影,然后通过转印把碳粉转印到纸张上。当处理盒中的碳粉耗尽时,需将处理盒从成像装置中卸下。

现有一种处理盒的的驱动组件是采用圆球式万向节的驱动连接结构,在运输的过程中,驱动组件容易脱离,导致感光鼓或显影辊无法接收传动力,导致处理盒无法正常使用。

另外还有一种处理盒,其驱动头组件中的驱动杆体穿过定位驱动的齿轮定位组件,并且可以相对于齿轮轴向往复滑动,由于驱动组件在安装和拆卸处理盒的时候,驱动头组件容易与成像装置的传动杆卡死,导致驱动组件和驱动轴损坏,导致处理盒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且能提高其落机过程顺畅性的处理盒。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盒体;感光鼓,感光鼓可绕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盒体的两端壁之间;驱动力传递组件,驱动力传递组件与感光鼓的一个轴端连接;驱动力传递组件包括驱动齿轮和驱动力接收头,驱动齿轮与感光鼓的一个轴端连接,驱动力接收头具有杆部和驱动力接收部,杆部的一端与驱动齿轮固定连接,驱动力接收部位于杆部的另一端,驱动力接收部设置有两个突起,至少一个突起可沿垂直于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由此可见,驱动力接收头具有杆部和驱动力接收部,杆部的一端与驱动齿轮固定连接,驱动力接收部位于杆部的另一端,驱动力接收部设置有两个突起,至少一个突起可沿垂直于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两个突起与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的配合更为顺畅。因此,处理盒在组装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成像装置内部的零部件的阻碍和干扰而产生卡死的现象,提高了处理盒落机过程的顺畅性,提高打印品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至少一个突起可在脱离位置和夹紧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在脱离位置时两个突起在垂直于杆部轴线方向的距离大于在夹紧位置时两个突起在垂直于杆部轴线方向的距离。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力传递组件还包括顶杆,顶杆插入驱动力接收部和杆部的轴孔内,顶杆可沿杆部的轴线方向移动地控制至少一个突起沿垂直于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在脱离位置,顶杆的顶端凸出驱动力接收部的端面,顶杆的顶端与驱动力接收部的端面在杆部轴线方向的距离小于突起的顶端与驱动力接收部的端面在杆部轴线方向的距离。

由此可见,在脱离位置时顶杆的顶端凸出驱动力接收部的端面,当处理盒组装或取出成像装置的过程中,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的顶端会按压或脱离顶杆的顶端,从而使顶杆沿杆部的轴线方向移动地控制至少一个突起沿垂直于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提高了处理盒落机过程的顺畅性,提高打印品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力传递组件还包括第一铰接组件,至少一个突起在垂直杆部的轴线方向抵压有第一弹性件,第一铰接组件的一端与顶杆的尾部连接,第一铰接组件的另一端与突起铰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铰接组件包括移动杆和铰接件,移动杆与顶杆的尾部连接,铰接件的一端与移动杆铰接,铰接件的另一端与突起铰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铰接组件包括移动杆、铰接件以及套在杆部上的圆环,移动杆分别与顶杆的尾部和圆环连接,铰接件的一端与圆环铰接,铰接件的另一端与突起铰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杆部在中段位置径向贯穿地开设有通孔,移动杆贯穿通孔地沿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通孔在杆部轴线方向的高度大于移动杆在杆部轴线方向的高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力接收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槽,开槽具有周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侧面具有垂直于杆部轴线方向的导向槽,突起具有位于两个侧面上的导轨,导轨可移动地与导向槽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两个突起可沿垂直于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驱动力接收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开槽,两个开槽关于杆部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弹性件和铰接件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力传递组件还包括第二铰接组件,第二铰接组件的一端与顶杆的尾部连接,第二铰接组件的另一端与突起铰接,第二铰接组件与驱动齿轮之间抵压有第二弹性件。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铰接组件包括移动杆、铰接件以及套在杆部上的圆环,移动杆分别与顶杆的尾部和圆环连接,铰接件的一端与圆环铰接,铰接件的另一端与突起铰接,第二弹性件位于圆环和驱动齿轮之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杆部在中段位置径向贯穿地开设有通孔,移动杆贯穿通孔地沿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通孔在杆部轴线方向的高度大于移动杆在杆部轴线方向的高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力接收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槽,开槽具有周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侧面具有垂直于杆部轴线方向的导向槽,突起具有位于两个侧面上的导轨,导轨可移动地与导向槽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两个突起可沿垂直于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驱动力接收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开槽,两个开槽关于杆部的轴线对称设置,铰接件的数量为两个。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处理盒还包括端盖和控制机构,端盖与驱动力传递组件位于同一端面地安装在盒体的侧面,控制机构设置在端盖上,驱动力传递组件还包括导环和至少一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突起铰接,导环套在连接件的另一端的外壁上,控制机构可控制导环沿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至少一个突起在垂直杆部的轴线方向抵压有第三弹性件。

由此可见,至少一个突起在垂直杆部的轴线方向抵压有第三弹性件,控制机构可控制导环沿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并且利用第三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力,从而通过铰接的连接件驱动至少一个突起在脱离位置和夹紧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结构简单,传动性能稳定,提高了处理盒落机过程的顺畅性,提高打印品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控制机构包括拨杆,拨杆可绕着垂直于杆部轴线的旋转轴旋转,拨杆具有拨动部和受力部,拨动部位于导环的下方,受力部可接收成像装置的门盖的作用力。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控制机构包括推杆,推杆可沿垂直于杆部的轴线方向移动,推杆与端盖之间沿推杆移动的方向设置有第四弹性件,推杆具有受压部和推动部,受压部可接收成像装置的门盖的作用力,推动部可控制导环沿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控制机构包括按压杆、分度导套、滑爪套以及伸缩杆,分度导套在其轴线垂直于杆部轴线方向地固定在端盖上,分度导套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轴向滑槽,分度导套的开口端壁上设置有分度爪,按压杆具有受力端和三角突起端,三角突起端可沿分度导套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地位于分度导套内,滑爪套的外壁径向向外延伸地设置有多个压条,压条的顶端呈倾斜状设置地延伸出滑爪套的开口端,滑爪套的底部与伸缩杆的连接端连接,压条可插入轴向滑槽内,三角突起端可抵压在压条的顶端,压条的顶端可抵压在分度爪上,伸缩杆与端盖之间沿三角突起端移动的方向设置有第五弹性件,伸缩杆还具有撬动端,撬动端可控制导环沿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由此可见,压条可插入轴向滑槽内,三角突起端可抵压在压条的顶端,压条的顶端可抵压在分度爪上,伸缩杆与端盖之间沿三角突起端移动的方向设置有第五弹性件,该控制机构具有自锁功能,且结构简单,传动性能稳定,提高了处理盒落机过程的顺畅性,提高打印品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力接收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槽,开槽具有周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侧面具有垂直于杆部轴线方向的导向槽,突起具有位于两个侧面上的导轨,导轨可移动地与导向槽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两个突起可沿垂直于杆部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驱动力接收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开槽,两个开槽关于杆部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三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的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的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16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分度导套的结构图。

图17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滑爪套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中压杆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20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21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的第三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22是本发明处理盒第四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图。

图23是本发明处理盒第四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的分解图。

图24是本发明处理盒第四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25是本发明处理盒第四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26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五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图。

图27是本发明处理盒第六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图。

图28是本发明处理盒第六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的分解图。

图29是本发明处理盒第六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30是本发明处理盒第六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处理盒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处理盒包括盒体2、感光鼓3、端盖4、保持端盖5、控制机构7以及驱动力传递组件6,感光鼓3可绕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盒体2的两端壁之间,驱动力传递组件6与感光鼓3的一个轴端连接,端盖4与驱动力传递组件6位于同一端面地安装在盒体2的侧面,控制机构7设置在端盖4上。

驱动力传递组件6包括驱动齿轮61、驱动力接收头62、导环63、两个连接件64以及两个第三弹性件65,驱动齿轮61与感光鼓3的一个轴端连接,驱动力接收头62具有杆部622和驱动力接收部621,杆部622的一端与驱动齿轮61固定连接,驱动力接收部621位于杆部622的另一端。驱动力接收部621具有沿其端面向外延伸的两个突起623、位于外周壁上的两个开槽626以及位于端面轴心内凹的球形面624,两个开槽626关于杆部622的轴线对称设置。开槽626具有周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和邻接球形面的抵靠面628,两个侧面均具有垂直于杆部622轴线方向的导向槽627。突起623具有分别位于两个侧面上的导轨629、朝向驱动力接收部621的轴心方向的限位孔630以及朝向驱动齿轮61方向延伸的铰接部625,导轨629可移动地与导向槽627配合,第三弹性件65放置在限位孔630内并且一端抵压在抵靠面628上,本实施例第三弹性件65为复位弹簧。两个突起623可沿垂直于杆部622的轴线方向在脱离位置和夹紧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在脱离位置时两个突起623在垂直于杆部622轴线方向的距离大于在夹紧位置时两个突起623在垂直于杆部622轴线方向的距离。

两个连接件64的一端分别通过铰销66与两个突起623的铰接部625铰接,导环63套在两个连接件64的另一端的外壁上。控制机构7包括拨杆71,拨杆71可绕着垂直于杆部622轴线的旋转轴74旋转。拨杆71具有拨动部73和受力部72,拨动部73位于导环63的下方,且拨动部73呈u形卡爪状,受力部72可接收成像装置的门盖的作用力。保持端盖5位于驱动齿轮61的上方并套在驱动力接收头62的外部,保持端盖5具有导向槽51,导向槽51套在拨动部73的外侧。

参见图6和图7,当处理盒放置至成像装置内部时,两个突起623处于脱离位置,即拨杆71与端盖4之间具有夹角,此时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的顶端位于球形面624内,两个突起623与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处理盒在落机过程中不会受到某些零部件的阻碍和干扰而产生卡死的现象,与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的配合更为顺畅。在关闭成像装置的门盖12过程中,位于门盖12内部的凸起部13会向拨杆71的受力部72给予作用力,使拨杆71绕旋转轴旋转至于端盖4平行,同时拨杆71的拨动部73使导环63沿杆部622轴线方向朝向驱动力接收部621移动,从而带动两个连接件64驱动两个突起623沿垂直于杆部622的轴线方向分别朝向驱动力接收部621的轴心移动,直至两个突起623处于夹紧位置,此时两个突起623在周向上稳定地卡和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两个第三弹性件65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成像装置的门盖12完全关闭后,成像装置开始工作,两个突起623与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配合从而驱动感光鼓3稳定旋转。

当需要从成像装置中取出处理盒时,打开成像装置的门盖12,从而取消拨杆71的受力部72的作用力,拨杆71绕旋转轴74反向旋转,使拨杆71与端盖4之间具有夹角,同时在两个第三弹性件65的回弹力的作用下,两个突起623沿垂直于杆部622的轴线方向分别远离驱动力接收部621的轴心移动,从而带动两个连接件64使导环63沿杆部622轴线方向远离驱动力接收部621移动,两个突起623复位至脱离位置,此时可以顺畅地取出处理盒。

处理盒第二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8至图11,本实施例一个突起623b与驱动力接收部621固定连接,另一个突起623a可沿垂直于杆部622的轴线方向在脱离位置和夹紧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在脱离位置时两个突起623a、623b在垂直于杆部622轴线方向的距离大于在夹紧位置时两个突起623a、623b在垂直于杆部622轴线方向的距离,并且本实施例连接件64、第三弹性件65以及开槽626的数量均为一个,连接件64的一端通过铰销66与另一个突起623a的铰接部625a铰接,导环63套在连接件64的另一端的外壁上。

控制机构7包括推杆711和第四弹性件751,推杆711位于端盖4的限位槽41内且可沿垂直于杆部622的轴线方向移动。推杆711具有位于下方的定位槽741、受压部721和推动部731,第四弹性件751放置在定位槽741内并且一端抵压在限位槽41的一端面42上,本实施例第四弹性件751为复位弹簧。受压部721可接收成像装置的门盖的作用力,推动部731可控制导环63沿杆部622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推动部731呈u形卡爪状设置,保持端盖5的导向槽52套在推动部731的外侧。

参见图12和图13,当处理盒放置至成像装置内部时,两个突起623a、623b处于脱离位置,即推杆711的推动部731在垂直杆部622的轴线方向远离导环63,此时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的顶端位于球形面624内,两个突起623a、623b与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处理盒在落机过程中不会受到某些零部件的阻碍和干扰而产生卡死的现象,与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的配合更为顺畅。在关闭成像装置的门盖121过程中,位于门盖121内部的凸起部131会向推杆711的受压部721给予作用力,使推杆711在垂直杆部622的轴线方向朝向导环63移动,同时推杆711的推动部731使导环63沿杆部622轴线方向朝向驱动力接收部621移动,从而带动连接件64驱动另一个突起623a沿垂直于杆部622的轴线方向朝向驱动力接收部621的轴心移动,直至两个突起623a、623b处于夹紧位置,此时两个突起623a、623b在周向上稳定地卡和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第三弹性件65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成像装置的门盖121完全关闭后,成像装置开始工作,两个突起623a、623b与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配合从而驱动感光鼓3稳定旋转。

当需要从成像装置中取出处理盒时,打开成像装置的门盖121,取消推杆711的受压部721的作用力,使推杆711在垂直杆部622的轴线方向远离导环63移动,推杆711的推动部731脱离导环63,同时在第三弹性件65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另一个突起623a沿垂直于杆部622的轴线方向远离驱动力接收部621的轴心移动,从而带动连接件64使导环63沿杆部622轴线方向远离驱动力接收部621移动,两个突起623a、623b复位至脱离位置,此时可以顺畅地取出处理盒。

处理盒第三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处理盒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4至图18,控制机构7包括按压杆75、分度导套76、滑爪套77、第五弹性件79以及伸缩杆78,分度导套76在其轴线垂直于杆部622轴线方向地固定在端盖4的限位环43内,分度导套76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轴向滑槽762,分度导套76的开口端壁上设置有分度爪761。本实施例轴向滑槽762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轴向滑槽762a、762b、762c均匀地分布在分度导套76的周壁上。按压杆75具有受力端753、三角突起端751以及在邻近三角突起端751的外周壁径向向外延伸地设置有多个限位凸台752,限位凸台752可移动地位于轴向滑槽762内,三角突起端751可沿分度导套76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地位于分度导套76内。本实施例限位凸台752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限位凸台752a、752b、752c均匀地分布在按压杆75在邻近三角突起端751的外周壁上。

滑爪套77的外周壁径向向外延伸地设置有多个压条771,压条771的顶端呈倾斜状设置地延伸出滑爪套77的开口端,滑爪套77的底部与伸缩杆78的连接端连接。本实施例压条771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压条771a、771b、771c均匀地分布在滑爪套77的外周壁上。压条771可插入轴向滑槽762内,三角突起端751可抵压在压条771的顶端,压条771的顶端可抵压在分度爪761上,伸缩杆78还具有撬动端781和受力面782,受力面782邻接撬动端781,撬动端781可控制导环63沿杆部622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撬动端781呈u形卡爪状设置,保持端盖5的导向槽53套在撬动端781的外侧。第五弹性件79位于端盖4沿三角突起端751移动的方向开设的凹槽44内,并且第五弹性件79抵压在受力面782和凹槽44的一侧面之间,本实施例第五弹性件79为复位弹簧。

参见图19至图21,当处理盒放置至成像装置内部时,两个突起623处于脱离位置,即伸缩杆78的撬动端781在垂直杆部622的轴线方向远离导环63,此时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的顶端位于球形面624内,两个突起623与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处理盒在落机过程中不会受到某些零部件的阻碍和干扰而产生卡死的现象,与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的配合更为顺畅。

然后,手动按压按压杆75的受力端753,则按压杆75上的限位凸台752沿着分度导套76的轴向滑槽762朝向滑爪套77移动,从而按压杆75的三角突起端751在垂直杆部622的轴线方向压动滑爪套77的压条771的顶端,当滑爪套77的压条771的顶端越过分度导套76的分度爪761后,在第五弹性件79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压条771的顶端沿着分度爪761之间相互接触的斜面滑动,直至压条771的顶端滑入分度爪761的自锁凹槽763后,压条711停止滑动并处于自锁状态,同时伸缩杆78在垂直杆部622的轴线方向朝向导环63移动,伸缩杆78的撬动端781使导环63沿杆部622轴线方向朝向驱动力接收部621移动,从而带动两个连接件64驱动两个突起623沿垂直于杆部622的轴线方向朝向驱动力接收部621的轴心移动,直至两个突起623处于夹紧位置,此时两个突起623在周向上稳定地卡和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两个第三弹性件65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成像装置开始工作,两个突起623与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配合从而驱动感光鼓3稳定旋转。

当需要从成像装置中取出处理盒时,手动按压按压杆75的受力端753,则按压杆75上的限位凸台752沿着分度导套76的轴向滑槽762朝向滑爪套77移动,从而按压杆75的三角突起端751在垂直杆部622的轴线方向压动滑爪套77的压条771的顶端,当滑爪套77的压条771的顶端越过分度导套76的分度爪761后,在第五弹性件79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压条771的顶端沿着分度爪761之间相互接触的斜面滑动,直至压条771滑入分度导套76的另一个轴向滑槽762内,同时伸缩杆78在垂直杆部622的轴线方向远离导环63移动,伸缩杆78的撬动端781脱离导环63,同时在两个第三弹性件65的回弹力的作用下,两个突起623沿垂直于杆部622的轴线方向远离驱动力接收部621的轴心移动,从而带动两个连接件64使导环63沿杆部622轴线方向远离驱动力接收部621移动,两个突起623复位至脱离位置,此时可以顺畅地取出处理盒。

处理盒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22和图23,处理盒包括盒体2、感光鼓3以及驱动力传递组件8,感光鼓3可绕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于盒体2的两端壁之间,驱动力传递组件8与感光鼓3的一个轴端连接。驱动力传递组件8包括驱动齿轮81、驱动力接收头、顶杆84、第一铰接组件以及两个第一弹性件88,驱动齿轮81与感光鼓3的一个轴端连接,驱动力接收头具有杆部83和驱动力接收部82,杆部83的一端与驱动齿轮81固定连接,驱动力接收部82位于杆部83的另一端。

驱动力接收部82具有沿其端面向外延伸的两个突起85、位于外周壁上的两个开槽821以及位于端面轴心内凹的球形面824,两个开槽821关于杆部83的轴线对称设置。开槽821具有周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和邻接球形面的抵靠面823,两个侧面均具有垂直于杆部83轴线方向的导向槽822。突起85具有分别位于两个侧面上的导轨852、朝向驱动力接收部82的轴心方向的限位孔853以及朝向驱动齿轮81方向延伸的铰接部851,导轨852可移动地与导向槽822配合,第一弹性件88放置在限位孔853内并且一端抵压在抵靠面823上,本实施例第一弹性件88为复位弹簧。两个突起85可沿垂直于杆部83的轴线方向在脱离位置和夹紧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在脱离位置时两个突起85在垂直于杆部83轴线方向的距离大于在夹紧位置时两个突起85在垂直于杆部83轴线方向的距离。

顶杆84插入驱动力接收部82和杆部83的轴孔内,顶杆84可沿杆部83的轴线方向移动地控制两个突起85沿垂直于杆部83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在脱离位置,顶杆84的顶端凸出驱动力接收部82的端面,并且,顶杆84的顶端与驱动力接收部82的端面在杆部83轴线方向的距离小于突起85的顶端与驱动力接收部82的端面在杆部83轴线方向的距离。

第一铰接组件包括移动杆87和两个铰接件86,顶杆84的尾端在径向贯穿地开设有第一通孔841,驱动力接收头的杆部83位于中段位置也在径向贯穿地开设有第二通孔831,第二通孔831在杆部83轴线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一通孔841在杆部83轴线方向的高度。移动杆81贯穿第一通孔841和第二通孔831设置,移动杆81与第一通孔841为固定连接,移动杆81相对第二通孔831可沿杆部83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两个铰接件86的一端分别与移动杆87的两端通过铰销89铰接,两个铰接件86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突起85的铰接部851通过铰销89铰接。

参见图24和图25,当处理盒放置至成像装置内部的过程中,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的顶端在进入球形面824的过程中会按压到顶杆84的顶端,迫使顶杆84沿杆部83的轴线朝向驱动齿轮81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移动杆87在第二通孔831内沿杆部83的轴线朝向驱动齿轮81方向移动,带动两个铰接件86驱动两个突起85沿垂直于杆部83的轴线方向分别朝向驱动力接收部82的轴心移动,直至两个突起85处于夹紧位置,此时两个突起85在周向上稳定地卡和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两个第一弹性件88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成像装置开始工作,两个突起85与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配合从而驱动感光鼓3稳定旋转。

当需要从成像装置中取出处理盒时,驱动部件1的顶端慢慢地脱离球形面824的过程中,同时也脱离顶杆84的顶端,在两个第一弹性件88的回弹力的作用下,两个突起85沿垂直于杆部83的轴线方向分别远离驱动力接收部82的轴心移动,从而带动两个铰接件86通过移动杆87驱动顶杆84沿杆部83的轴线远离驱动齿轮81方向移动,两个突起85复位至脱离位置,可以顺畅地取出处理盒。

处理盒第五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处理盒第五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处理盒第四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26,第一铰接组件还包括套在杆部83外面的圆环810,移动杆87的两端与圆环810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铰接件86的一端分别与圆环810通过铰销891铰接,两个铰接件86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突起85的铰接部851通过铰销892铰接。

当处理盒放置至成像装置内部的过程中,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的顶端在进入球形面824的过程中会按压到顶杆84的顶端,迫使顶杆84沿杆部83的轴线朝向驱动齿轮81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移动杆87和圆环810沿杆部83的轴线朝向驱动齿轮81方向移动,并通过两个铰接件86驱动两个突起85沿垂直于杆部83的轴线方向分别朝向驱动力接收部82的轴心移动,直至两个突起85处于夹紧位置,此时两个突起85在周向上稳定地卡和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两个第一弹性件88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成像装置开始工作,两个突起85与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配合从而驱动感光鼓3稳定旋转。

当需要从成像装置中取出处理盒时,驱动部件1的顶端慢慢地脱离球形面824的过程中,同时也脱离顶杆84的顶端,在两个第一弹性件88的回弹力的作用下,两个突起85沿垂直于杆部83的轴线方向分别远离驱动力接收部82的轴心移动,从而带动两个铰接件86通过圆环810和移动杆87驱动顶杆84沿杆部83的轴线远离驱动齿轮81方向移动,两个突起85复位至脱离位置,可以顺畅地取出处理盒。

处理盒第六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处理盒第六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处理盒第五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27和图28,驱动力传递组件8包括驱动齿轮81、驱动力接收头、顶杆84、第二铰接组件以及第二弹性件811,第二铰接组件包括移动杆87、两个铰接件86以及圆环810,第二弹性件811套在杆部83上并位于圆环810与驱动齿轮81之间,本实施例第二弹性件811为复位弹簧。

参见图29和图30,当处理盒放置至成像装置内部的过程中,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的顶端在进入球形面824的过程中会按压到顶杆84的顶端,迫使顶杆84沿杆部83的轴线朝向驱动齿轮81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移动杆87和圆环810沿杆部83的轴线朝向驱动齿轮81方向移动,并通过两个铰接件86驱动两个突起85沿垂直于杆部83的轴线方向分别朝向驱动力接收部82的轴心移动,直至两个突起85处于夹紧位置,此时两个突起85在周向上稳定地卡和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第二弹性件811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成像装置开始工作,两个突起85与驱动部件1的驱动杆11配合从而驱动感光鼓3稳定旋转。

当需要从成像装置中取出处理盒时,驱动部件1的顶端慢慢地脱离球形面824的过程中,同时也脱离顶杆84的顶端,在第二弹性件811的回弹力的作用下,通过圆环810和移动杆87驱动顶杆84沿杆部83的轴线远离驱动齿轮81方向移动,并且带动两个铰接件86驱动两个突起85沿垂直于杆部83的轴线方向分别远离驱动力接收部82的轴心移动,两个突起85复位至脱离位置,可以顺畅地取出处理盒。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