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粉结构及粉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3371发布日期:2018-09-21 21:0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复印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粉结构及粉筒。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等显影装置中,需要通过出粉结构将粉筒内容纳的碳粉喷出供打印使用,传统的粉筒出粉结构通常是采用气囊等气流吹吸机构担任,通过可变形的气囊内吹入气体和吹出气体,使内部压力增大将碳粉吹出。

申请号为201710384730.X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出粉装置和带有该出粉装置的粉筒,所述出粉装置包括出粉软管、蠕动支架和蠕动轴套,其中:所述出粉软管弯折成圆弧形,其一端为进粉口,另一端为出粉口,所述蠕动轴套的中心设置有蠕动芯轴,所述蠕动芯轴安装在所述蠕动支架上,所述蠕动芯轴与所述蠕动轴套和/或蠕动支架相对转动;所述蠕动支架安装在所述出粉软管的圆弧形内部,并使得所述蠕动轴套接触并按压所述出粉软管;所述出粉软管固定不动,所述蠕动支架相对所述出粉软管转动,所述蠕动轴套将所述出粉软管内的碳粉从进粉口挤压到出粉口。

相比于传统的压缩气囊出粉的方式具有碳粉不能连续喷出的问题,该技术方案虽然实现了连续出粉,但是其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碳粉需要先送进收料仓内存储,再通过出粉软管输出,采用的出粉软管依然是柔软的封闭有限的储粉空间,碳粉的传送空间狭窄,碳粉容易结块,当显影装置处于闲置状态时,出粉软管内的碳粉会相互吸附沉积硬化为粉块,影响下一次出粉。

其二,该粉筒本体是通过蠕动轴套接触按压两个密封点来挤压出粉,粉筒本体转一圈只供粉两次,下粉速度不够。

其三,该出粉装置采用的出粉软管、蠕动轴套、蠕动芯轴、蠕动支架安装麻烦,操作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出粉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出粉装置内粉容易沉积结块、出粉速度慢及结构组装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出粉结构,包括:

送出前盖,与容纳有粉的粉瓶连通,所述送出前盖上形成有出粉口;

拨粉杆,能够旋转地架设在所述送出前盖内,所述拨粉杆上设有若干叶片;

出粉弹片,具有一固定端和与该固定端相对的一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送出前盖内,所述出粉弹片向所述拨粉杆的周向延伸,且伸入所述叶片转动形成的圆轨迹内;

所述叶片能够与所述拨粉杆一同旋转,将从所述粉瓶送出的粉刮向所述出粉弹片的一侧,随着所述叶片的旋转,所述叶片抵压所述出粉弹片,使所述出粉弹片的自由端沿所述叶片外端缘的离心方向产生变形,当所述叶片转至脱离所述出粉弹片时,出粉弹片的自由端在其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弹,将粉从所述出粉口拍出。

上述出粉结构用于将粉瓶内的粉送出,首先拨粉杆上的叶片将进入送出前盖内的粉沿叶片旋转方向刮至出粉弹片一侧,当某一叶片转至与出粉弹片接触时,该叶片抵压出粉弹片的自由端并使之产生弯曲变形,在先的该叶片在给出粉弹片施加弹性力的同时,下一叶片同时持续地向出粉弹片刮送碳粉,直至在先的叶片转至与出粉弹片脱离,出粉弹片在弹性力作用下反弹,从而使出粉弹片对邻近的粉进行拍打挤压,继而使送出前盖内的粉从出粉口喷出,随后在后的所述下一叶片接着转动至与出粉弹片接触,使出粉弹片产生重复的弹性变形和回弹拍粉,如此反复循环,实现固定节奏的出粉。由此,拨粉杆设置多个叶片,拨粉杆转动一周,该出粉结构便可实现与叶片片数相同次数的多次出粉,可以有效提高出粉速度。并且,在出粉速度提高的同时,相应增加了送出前盖内粉的流动性能,减少出粉结构内粉的积压,也进一步提高出粉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出粉结构还包括:

收粉匣,设于所述送出前盖内,所述收粉匣内形成有容腔,收粉匣的一侧设有侧部开口,收粉匣的底部开有送粉出口,

所述拨粉杆设于所述收粉匣的临近侧部开口的一侧,且所述收粉匣嵌于所述出粉口处;当所述拨粉杆被驱动旋转时,所述叶片将粉经由所述侧部开口刮向所述收粉匣的容腔内。

通过在出粉弹片的面向出粉口的一侧设置收粉匣,一方面使叶片转动时粉被集中地刮进收粉匣内,起到收集作用,另一方面还使叶片在回弹时,粉在叶片的拍打下不会向侧面扩散,而会主要地从送粉出口喷出,进而提高了喷粉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出粉弹片自固定端弯折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贴合胶粘在所述收粉匣上。由于采用了胶粘这种固定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出粉弹片不需要很高的尺寸安装精度,结构简单,安装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出粉弹片的固定端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内盖内壁上。

通过挡板的设置,可以使出粉弹片在自由状态时保持处于向下弯折的状态,使出粉弹 片在回弹时有足够的反弹力将粉拍出。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叶片绕所述拨粉杆轴线等间距设置,对于所述叶片的形状,可以是:以与所述拨粉杆轴线垂直的平面将所述叶片剖开而得到的截面的中弧线,呈圆弧状,所述叶片从所述拨粉杆周面以所述圆弧状向外延伸,且所述叶片的内圆弧面朝向与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一致。采用圆弧形状的叶片,能够刮动更多的粉。

进一步地,所述出粉结构还包括:

搅粉架,其前端固定有驱动齿轮,

所述拨粉杆的于所述叶片的前端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传动比为1:N,所述N>1。

通过齿轮传动来使搅粉架带动拨粉杆转动,搅粉架随粉瓶转动,由此通过传动比的设置,可以提高拨粉杆相对粉瓶的转动频率,这样即是提高叶片相对粉瓶的转动速度,当粉瓶转一圈,出粉结构出粉的次数为叶片片数除以上述传动比,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出粉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搅粉架包括:

搅粉杆,所述搅粉杆与所述拨粉杆平行地安装于所述送出前盖内;

搅粉片刷,设于所述搅粉杆伸入所述送出前盖内的一端,与所述叶片并列设置,用于对所述送出前盖内的粉进行搅拌。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搅粉架设置了搅粉片刷来对送出前盖内的粉进行搅拌,这样在叶片刮粉出粉的同时,保证了在送出前盖其它部分空间内的粉也同步运动,保障了出粉结构内的粉运动更流畅。

进一步地,所述搅粉架还包括:

收粉片,设于所述搅粉杆上背离所述搅粉片刷的另一端,用于接收从所述粉瓶供来的粉;

螺旋片,设于所述搅粉杆上的所述收粉片与所述搅粉片刷之间,所述螺旋片围绕搅粉杆螺旋地延伸形成,两个所述螺旋片之间形成粉流通道。

为了使出粉弹片拍打粉的作用力更大,需要保证送出前盖内有足够的粉,螺旋片的设置保证了收粉片收来的粉按螺旋方向主要地导送到拨粉杆叶片附近,再通过出粉弹片拍打出粉。

进一步地,所述拨粉杆包括:

第一杆体,在其后侧端部具有V型卡钩;

第二杆体,在其前侧端部形成有与所述V型卡钩配合的连接卡口,所述叶片设于所述 第二杆体上;

所述从动齿轮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一杆体前端,所述第一杆体穿过所述送出前盖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杆体卡合连接。

通过将从动齿轮与拨粉杆一体成型,相对于采用螺钉的齿轮安装方式,使得安装更简便,而由于需要将拨粉杆架设在送出前盖内,因此将拨粉杆设为两段,安装时先将第二杆体装入送出前盖内,再将从动齿轮所在的第一杆体穿过送出前盖前端与第二杆体卡接,也无需采用螺钉连接,安装也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搅粉架的前侧沿轴向方向依次具有腰形连接部、圆柱部和限位圆台,所述圆柱部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送出前盖前端,所述腰形连接部位于所述圆柱部的前侧,且穿出所述送出前盖外,所述驱动齿轮固定于腰形连接部,所述限位圆台凸出形成于所述圆柱部后侧,且所述限位圆台与送出前盖之间设有搅粉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粉筒,包括:

粉瓶,在其内部容纳有粉;

上述的出粉结构,所述粉瓶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送出前盖的后端。

采用这种结构的粉筒,粉瓶内的粉通过上述所有技术方案的出粉结构进行出粉,提高了粉筒的下粉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送出前盖包括:

内盖,所述出粉口开设于所述内盖底部,所述内盖后端设有与所述粉瓶可旋转连接的粉瓶连接部;

内盖前端盖,固定于所述内盖的前端;

出粉座,安装于所述内盖底部,用于控制所述出粉口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出粉座沿其前后方向的两侧设有相对的出粉座卡口,所述内盖沿其前后方向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出粉座卡口对应的内盖卡块,用以使所述出粉座与所述内盖卡接固定;所述送出前盖还包括:外盖,所述外盖的后侧设有两后盖卡块,所述出粉座沿其前后方向的两侧还设有与所述后盖卡块配合的弹性卡扣,用以使所述外盖与出粉座固定连接;所述外盖内还设有由前至后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内盖设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板,所述内盖的除粉瓶连接部的其它部分容置于所述外盖内。

进一步地,所述收粉匣的底部嵌装在所述内盖的出粉口处,且出粉口处设有收粉匣密封垫,收粉匣密封垫设有第一密封垫通孔;所述出粉座设有出粉座通孔,所述出粉座通孔处设有出粉座密封垫,出粉座密封垫设有第二密封垫通孔;所述收粉匣的送粉出口与第一密封垫通孔、第二密封垫通孔、出粉座通孔依次连通;并且,所述出粉座内设有可相对所 述出粉座前后移动的出粉滑片,所述出粉滑片上开有滑片通孔,当所述滑片通孔与出粉座通孔对应时,粉经所述滑片通孔拍出。

进一步地,所述粉瓶包括:

粉瓶主体,其周面上形成有螺旋凹槽;

加粉管,所述加粉管形成于所述粉瓶主体后端,所述加粉管上紧固有防退环,所述防退环上设有外螺纹;

瓶底盖,与所述加粉管螺纹连接,用以将所述加粉管封闭;

瓶底密封垫,设于所述瓶底盖内;

出粉管,所述出粉管形成于所述粉瓶主体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出粉管的靠近所述粉瓶主体的一侧固定有主齿轮,用于带动所述粉瓶主体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出粉管的外围突出形成有环形筋;所述内盖的后端设有粉瓶连接部,所述粉瓶连接部为圆筒状,所述粉瓶连接部的内端设有粉瓶前端密封圈;所述粉瓶连接部后侧设有若干弹性挂钩,所述弹性挂钩挂设在所述环形筋上,用以使所述粉瓶连接部相对所述粉瓶可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搅粉架的最外围设有搅粉架定位片,所述粉瓶内围的前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开口朝前,所述搅粉架定位片由前至后插装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搅粉架沿其轴线方向的前侧设有限位凸台,所述搅粉架的前端安装于所述内盖上,且通过所述限位凸台进行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出粉结构,采用拨粉杆和出粉弹片的组合,通过拨粉杆上多个叶片的转动一边刮动出粉弹片使其产生弹性变形,同时将粉刮到出粉弹片一侧,出粉弹片在相邻两叶片交替之间反弹将粉拍出,由此拨粉杆转动一圈,出粉弹片可多次将粉拍打出,相比于传统的气囊挤压出粉方式,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出粉速度的大大提高。

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粉结构在送出前盖的出粉口处设置收粉匣,通过收粉匣收纳所述叶片刮来的粉,也保证位于出粉弹片一侧粉被拍打时,粉能集中从收粉匣底部的送粉出口喷出,保证了每次出粉的出粉量足够。

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粉结构还在拨粉杆和出粉弹片的上方设置搅粉片刷,通过搅粉片刷的搅拌来防止送出前盖内粉挤压成块,进一步保证送出前盖内粉流通的顺畅,而且搅粉片刷设置与搅粉架上,与搅粉架一同旋转,无需再利用其它动力。

四、本实用新型中拨粉杆是搅粉架通过齿轮传动来带动旋转的,通过设置一定的传动比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下粉速度。

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粉结构各组件都结构简单,出粉弹片采用胶接,拨粉杆及搅粉架的两端采用卡扣卡接,采用螺钉固定的安装方式少,使得加工操作方便,安装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粉筒,由于粉筒采用了上述出粉结构,可在提高下粉速度的同时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及制造成本的减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粉筒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粉瓶和传感环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出粉结构的结构图;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送出前盖与出粉弹片和收粉匣的爆炸图;

图7为图5中送出前盖的内盖的结构图;

图8为图5中送出前盖的内盖前端盖的结构图;

图9为图5中送出前盖的外盖的结构图;

图10为图4内盖的内部结构图;

图11为图5中拨粉杆与收粉匣的安装结构图;

图12A为出粉弹片处于自由状态的结构图;

图12B为出粉弹片刚与叶片接触时的结构图;

图12C为出粉弹片受叶片挤压发生弹性变形时的结构图;

图12D为出粉弹片刚要与叶片脱离时的结构图;

图13为图1提出的粉筒中搅粉架、拨粉杆、收粉匣及出粉弹片的安装结构图;

图14为图13的爆炸图;

图15为图1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碳粉筒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粉筒包括粉瓶10、连接于粉瓶10一端的出粉结构20及传感环30,为了便于表述,将粉筒的出粉结构20所在的一端定义为前端,将粉筒的粉瓶10所在的一端定义为后端。

粉筒安装于打印机复印机等打印设备内,粉瓶10内盛装有粉(碳粉),粉瓶10在打印设备内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并经由出粉结构20向打印设备内的显影装置供粉,传感环30连接打印设备的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对粉瓶10转动速度的控制。

粉瓶部分: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3,粉瓶10包括粉瓶主体100、防退环200及瓶底盖300。

粉瓶主体100为类似圆筒形,其后端形成有内径缩小的管状的加粉管110,通过所述加粉管110向粉瓶主体100内灌装粉。防退环200紧固在所述加粉管110上,防退环200的外围设有外螺纹。瓶底盖300与所述防退环200螺纹连接,用于将加粉管110的加粉口开启或封闭。瓶底盖300内设有瓶底密封垫310,用于提高瓶底盖300的密封性。

粉瓶主体100的前端形成有内径缩小的出粉管120,所述出粉管120的后侧固定有主齿轮130,打印设备通过主齿轮130带动粉瓶100转动,出粉管120的外围突出形成有环形筋121,内围形成有开口朝前的定位槽122,环形筋121和定位槽122用于实现与出粉结构20的连接。

粉瓶主体10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凹槽140,使粉瓶主体100内周也形成对应的螺旋槽,用于使粉在粉瓶主体100旋转时能够沿螺旋槽螺旋方向向前流进,再通过所述出粉管120流向出粉结构20。

上述粉瓶100由于采用了瓶尾灌粉,使本粉筒可以反复使用,更加地节能环保。

出粉结构部分:

请参阅图4至图5,出粉结构20包括送出前盖400、出粉弹片500、收粉匣600、拨粉杆700、搅粉架800。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7,送出前盖400包括内盖410、内盖前端盖420、出粉座430、外盖440、粉瓶前端密封圈450。内盖410相当于一出粉仓,拨粉杆700、出粉弹片500、收粉匣600、搅粉架800都设在该内盖410内。内盖前端盖420设于内盖410的前端,便于内盖410内的拨粉杆700等零部件的安装。外盖440套装在内盖410外部,用于与打印设备连接固定。出粉座430设于内盖410的底部,用于控制内盖410出粉开启或关闭。内盖410后侧设有粉瓶前端密封圈450,用于保证与粉瓶10连接时的密封。

内盖410内形成一前后导通的腔体,该腔体与粉瓶10内连通,内盖410的底部开设方形的出粉口411,用于安装收粉匣600,内盖410的后侧形成有一粉瓶连接部412,粉瓶连接部412为圆筒状,粉瓶连接部412的后侧绕其轴线等间距设有若干弹性挂钩413。弹性挂钩413与所述粉瓶主体100的环形筋121卡接,用以使粉瓶主体100相对所述内盖410旋转时的轴向定位。所述粉瓶前端密封圈450即嵌装于所述粉瓶连接部412内。

内盖410的下部为U型方槽状,内盖410的上部为约3/4圆管状。请一并参阅图8,内盖前端盖420的形状与内盖410前端开口形状适配,内盖前端盖420边缘设有与所述内盖410前端端面配合的熔接筋421,使用超声波与内盖410熔接。

上述内盖410由于其后端与粉瓶10连接,因此使内盖410的前端开口,通过该前盖开口 来安装出粉弹片500、收粉匣600及拨粉杆700等主要出粉组件,使得安装操作方便,安装好后再将内盖前端盖420与内盖410熔接为一体,充分保证了内盖410内粉的密封性。

请再参阅图6,出粉座430沿其前后方向的两侧设有相对的出粉座卡口431,所述内盖410下部设有与该出粉座卡口431对应的内盖卡块414,使出粉座430与内盖410卡接固定。出粉座430设有出粉座通孔(未图示),出粉座430内设有可相对出粉座430前后滑动的出粉滑片432,所述出粉滑片432用于使所述出粉座通孔导通或关闭。

请一并参阅图9,出粉座430的后侧还设有两弹性卡扣433。外盖440的后侧底部设有两后盖卡块441,后盖卡块441与弹性卡扣433卡接,用以使所述外盖440与出粉座430固定连接,也即与内盖410固定连接。外盖440内设有由前至后平直延伸的导向槽442,所述内盖410外设有与该导向槽442配合的导向板415,外盖440的后端开口,内盖410的除粉瓶连接部412的其它部分容置于外盖440内。

请一并参阅图11,收粉匣600的底部嵌装于所述出粉口411内,收粉匣600上开有送粉出口610,收粉匣600底部设有收粉匣密封垫620,用于保证内盖410与收粉匣600连接处的密封,保证内盖410内的粉仅从送粉出口610喷出。收粉匣密封垫620与所述出粉座430之间设有出粉座密封垫434,出粉座密封垫434上开有第一密封垫孔,收粉匣密封垫620开有第二密封垫孔。出粉座430上开有出粉座通孔,出粉滑片432上开有滑片通孔,送粉出口610、第二密封垫孔、第一密封垫孔依次与出粉座通孔和滑片通孔连通。

上述送出前盖400采用了导向槽定位和多处卡扣设计,便于加工安装方便,节省了工时,并且结构牢靠。

请参阅图10至图15,出粉结构20中,出粉弹片500、收粉匣600、拨粉杆700设于内盖410内下方的方形空间内,搅粉架800的前部设于内盖410的上部空间内。

搅粉架800包括搅粉杆810、收粉片820、螺旋片830、搅粉片刷840,搅粉杆810与所述粉瓶100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搅粉架800的最外围设有搅粉架定位片850,该搅粉架定位片850插装在所述粉瓶100的定位槽122内。搅粉杆810的前侧沿轴向方向依次具有腰形连接部861、圆柱部862和限位圆台860,所述圆柱部862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内盖前端盖420上,所述限位圆台860凸出形成于所述圆柱部862后侧,且所述限位圆台860与内盖前端盖420之间设有搅粉架密封圈870,由此使得,搅粉架800的前端可旋转地安装于内盖前端盖420上,并设有限位圆台860和搅粉架密封圈870进行限位,如此将所述搅粉架800连接于所述内盖410和粉瓶100上,使搅粉架800相对粉瓶100固定,当粉瓶100旋转时,带动搅粉架800也相对所述内盖410转动。

收粉片820设置在所述搅粉杆810于所述搅粉架定位片850的后部,位于所述粉瓶100内 前侧,用于接收所述粉瓶100供来的粉。螺旋片830临近所述收粉片820设置,螺旋片830围绕搅粉杆810周面沿前后方向螺旋地延伸形成,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螺旋片830之间形成粉流通道880,用于将粉导向至内盖410内中间。螺旋片830的前侧安装所述搅粉片刷840,搅粉片刷840用于对内盖410内的粉进行搅拌。

拨粉杆700与所述搅粉杆810的前部并列设置,搅粉杆810的前端部通过螺钉固定有驱动齿轮890。具体地,驱动齿轮890的中心孔为腰形,搅粉杆810前端的腰形连接部861的截面为对应的腰形,以将驱动齿轮890固定安装在腰形连接部861上。拨粉杆700包括第一杆体710、第二杆体720,第一杆体710的后端形成有V型卡钩,第二杆体720的前端形成有与所述V型卡钩适配的盲孔及设于盲孔内的连接卡口。第一杆体710的前端一体形成有从动齿轮730,第一杆体710的后端穿过所述内盖前端盖420后与所述第二杆体720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一杆体710与内盖前端盖420之间安装有拨粉杆密封圈740。从动齿轮730与驱动齿轮890啮合,且驱动齿轮890与从动齿轮730的传动比为1:N(N大于1),如此,当搅粉架800旋转,所述拨粉杆700被带动,且所述搅粉架800每转动一圈,所述拨粉杆700转动N圈。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齿轮890和从动齿轮730的传动比为1:4或1:3。

拨粉杆700的后半部分一体形成有若干叶片750,各叶片绕拨粉杆700轴线等间距布置,以与拨粉杆700轴线垂直的平面将所述叶片750剖开得到的截面的中弧线,呈圆弧形,当拨粉杆700旋转时,圆弧形的叶片750能够沿其旋转方向刮动最多的粉。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叶片750还可以设置为平板状等其他形状,能够将内盖410内的粉顺畅地沿旋转方向刮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750的数量为3片-5片。

出粉弹片500设于内盖410内拨粉杆700的一侧,出粉弹片500采用PET塑料材质,弯曲强度高,具有很好的弹性,出粉弹片500为矩形形状,其一边为固定端510,固定端510弯折延伸有弯折部520,通过将弯折部520固定好,即可使固定端510固定。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出粉弹片500还可以采用其他弹性材料,能够有良好的弹性,在拨动后能够快速回复反弹,并且不粘附粉不影响粉的流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以与拨粉杆700垂直的平面将内盖410剖开得到的截面中,固定端510与拨粉杆700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当出粉弹片500位于自由状态时,自由端530朝向所述收粉匣600底部弯折。当所述叶片750转动时,叶片750的外端缘能够接触到所述出粉弹片500的自由端530并对其进行抵压,使自由端530产生形变。

请参照图10及图11,图11中出粉弹片500为透明表示,以收粉匣600的底部所在的 一侧为下,所述出粉弹片500拍粉的具体过程为:

S1,如图12A所示,在叶片750处于向下弯折的自由状态时,叶片750随着拨粉杆700转动,逆时针将粉刮向出粉弹片500的下侧;

S2,如图12B所示,随着叶片750的转动,叶片750开始接触到出粉弹片500的底面,并开始抵压出粉弹片500;

S3,如图12C所示,叶片750继续转动,叶片750挤压出粉弹片500,使出粉弹片500的自由端530开始向上弯折;并且随着出粉弹片500向上弯折,叶片750的外弧面与出粉弹片500接触,继续拨动出粉弹片500变形,直至如图12D所示,叶片750刮到出粉弹片500的最外端;

S4,叶片750转至与出粉弹片500脱离,出粉弹片500即在其受到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弹,将该叶片750刮来的粉沿下方拍打出,从送粉出口610拍出;

S5,随着拨粉杆700继续转动,下一个叶片750又继续抵压到出粉弹片500,使出粉弹片500产生下一次形变并随即进行下一次拍粉动作。

如此,拨粉杆700转动一圈,出粉弹片500能够拍打出粉的次数即是叶片的片数。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出粉弹片500相对于所述拨粉杆700的位置,可以上下左右略微变化,能够在拨粉杆700转动时接触到叶片750,并能与叶片750产生一段距离的贴合,来使出粉弹片500产生的弹性力足够将粉拍打出内盖410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使送进内盖410内的粉能够集中地被刮动到出粉弹片500的一面被拍打,在出粉弹片500的面向内盖410出粉口411的一侧设置有收粉匣600。请参阅图11,收粉匣600由一方形的底板630、与底板630垂直的一背侧板640及二对侧板650围合成,底板630通过底面凸部631嵌装在出粉口411内,且底板630中间开有送粉出口610,两块对侧板650之间的侧部开口660朝向所述叶片750,所述出粉弹片500的弯折部520胶粘在背侧板640上,并且,内盖410内设有挡板460,用于使出粉弹片500在自由状态时呈向下弯折状态。如此,叶片750能够很好地将粉经由侧部开口660刮进收粉匣600内,在出粉弹片500反弹后,粉集中在收粉匣600内被反向拍打时,由于对侧板650的围合,不会向前后方向散开,而是会集中地朝送粉出口610喷出。

因此,当打印设备驱动粉瓶主体100转动,搅粉架800跟着转动,并将粉瓶主体100内的粉传送到内盖410内;搅粉架800末端的驱动齿轮890通过与从动齿轮730的啮合带动拨粉杆700转动,从而使叶片750旋转;叶片750一边将粉刮进收粉匣600内,一边抵压出粉弹片500;当叶片750转至脱离出粉弹片500后,出粉弹片500在其弹性力作用下回弹将收粉匣600内的粉拍打喷出。由于拨粉杆700和出粉弹片500的设置,粉瓶主体100 每转动一圈,出粉弹片500拍打喷粉的次数为驱动齿轮890与从动齿轮730的传动比N乘以叶片750的数量,由此实现粉筒转一圈内的多次喷粉,提高粉筒下粉速度。

并且,粉的喷出速度增加,也进而增加了下粉温度,增加了出粉的流畅。搅粉架800设有搅粉片刷840能够对内盖410内的粉进行搅粉打散,也一并地防止了出粉结构20内粉的积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