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装置及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9099发布日期:2018-11-20 20:2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照明系统及使用此照明系统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装置所使用的光源种类随着市场对投影装置亮度、色彩饱和度、使用寿命、无毒环保等等要求,从超高压汞灯(UHP lamp)、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进化到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

在公知使用激光二极管的投影装置中,每个激光二极管模块包括多个激光二极管及用以固定这些激光二极管的承载架,其中每个激光二极管为一个独立的封装体,并仅具有一个激光发光晶片。受限于这样的架构,激光二极管模块中的激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导致整个激光二极管模块的体积较大,因而增加整个投影装置的体积。此外,因激光二极管模块的体积较大,当投影装置需要更高的亮度而需使用多个上述的激光二极管模块时,需使用更大的透镜来合光,导致投影装置的体积又会因此而变得更大。

本「背景技术」部分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具有体积较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具有体积较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光阀及投影镜头。照明系统用于提供照明光束。照明系统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以及聚光元件。这些发光元件封装结构用于分别提供多个激发光束,而聚光元件配置于这些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每一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多个发光晶片及封装透镜。多个发光晶片配置于基板上。封装透镜配置于基板上,并覆盖这些发光晶片。每一个封装透镜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每一个封装透镜中的这些透镜单元连接成一体以覆盖这些发光晶片。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将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使影像光束穿过。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照明系统用于提供照明光束。照明系统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以及聚光元件。这些发光元件封装结构用于分别提供多个激发光束,而聚光元件配置于这些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每一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多个发光晶片及封装透镜。多个发光晶片配置于基板上。封装透镜配置于基板上,并覆盖这些发光晶片。每一个封装透镜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每一个封装透镜中的这些透镜单元连接成一体以覆盖这些发光晶片。

有别于公知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系统所使用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因将多个发光晶片配置于同一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中,所以能使多个发光晶片之间的排列更为紧密。与公知技术相比,在发光晶片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的体积较小,而且因多个发光晶片之间的排列较紧密,聚光元件的尺寸也可以随之缩小,所以可以缩小照明系统的体积,并减少聚光元件的体积与成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影装置因使用上述的照明系统,因此具有体积较小的优点。

为让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封装透镜的上视图。

图2A至图2D为本实用新型四个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形成的光斑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形成的光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形成的光斑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子激发光束在光积分柱的入光端上的光斑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激发光束在光积分柱的入光端上的光斑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封装透镜的上视图。请先参考图1A,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以及聚光元件200。图1A是以三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为例,但不局限于此。这些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用于分别提供多个激发光束L,聚光元件200配置于这些激发光束L的传递路径上。聚光元件200例如为聚光透镜,但不局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例如皆与聚光元件200相对,即这些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例如皆对应于聚光元件200,而这些激发光束L例如是不经转折而传递至聚光元件200。

请参考图1B及图1C,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包括基板110、多个发光晶片120及封装透镜130。发光晶片120配置于基板110上,基板110例如是电路板,可用以驱动发光晶片120发光。每一个发光晶片120例如是激光二极管发光晶片,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亦可为发光二极管晶片。多个发光晶片120可以是呈阵列排列于基板110上。封装透镜130配置于基板110上,并覆盖这些发光晶片120。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还可进一步包括保护玻璃(cover glass),保护玻璃配置于基板110与封装透镜130之间,并覆盖这些发光晶片120,但不局限于此。封装透镜130包括多个透镜单元131,封装透镜130中的这些透镜单元131连接成一体以覆盖这些发光晶片12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透镜单元131对应于且覆盖于一个发光晶片120。本实施例的发光晶片120及透镜单元131的数量皆是以20个为例(例如皆为4×5的阵列),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发光晶片及透镜单元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举例来说,在其他实施例中,透镜单元131例如呈阵列4×5的排列方式,即透镜单元131的数量例如是20个,而发光晶片120的数量例如少于20个,且每一个发光晶片120皆被一个透镜单元131所覆盖;即,每一个发光晶片120皆对应至一个透镜单元131,而每一个透镜单元131不一定对应至发光晶片120。由上述可知,发光晶片120的数量可等于或小于透镜单元131的数量。

上述的透镜单元131例如具有正屈光度(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但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亦不限制各透镜单元131的具体形状。在一实施例中,各透镜单元131例如为准直透镜,但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发光晶片120配置于同一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中且被同一个透镜单元131所覆盖,所以能使多个发光晶片120之间的排列更为紧密。与公知技术相比,在发光晶片120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的体积较小,而且因多个发光晶片120之间的排列较紧密,聚光元件200的尺寸也可以随之缩小,所以可以缩小照明系统10的体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透镜单元131的形状例如为非典型的半球形,此非典型的半球形是在多个透镜单元131彼此相连处以类似于被切割后的平面,即类似于图1B中的虚线。藉由此种方式,可使与多个透镜单元131对应的多个发光晶片120的排列更为紧密,以进一步缩小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的体积,进而提升光机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图2A至图2D为本实用新型四个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形成的光斑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A、图2A至图2D,在这些实施例中,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的数量是以三个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详细而言,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的数量例如为N个,N选自3、4、5或6,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两个或超过六个。每一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所提供的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200形成光斑S,这些光斑S的中心C1分别与聚光元件200的中心C2相连而成多条直线A(图2A至图2D中以虚线示意),这些直线A之间的夹角角度θ例如皆为360°/N。举例而言,图2A中三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所提供的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200形成三个光斑S,夹角角度θ为120°;图2B中四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所提供的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200形成四个光斑S,夹角角度θ为90°;图2C中五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所提供的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200形成五个光斑S,夹角角度θ为72°;图2D中六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所提供的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200形成六个光斑S,夹角角度θ为60°。

上述的这些光斑S的中心C1分别与聚光元件200的中心C2相连而成的多条直线A之间的夹角角度θ例如为相同,但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夹角角度θ可以为不同。此外,上述这些光斑S的中心C1分别与聚光元件200的中心C2相连而成的多条直线A之间的距离D1可以为相同(如图2A至图2C所示)或不同(如图2D所示)。然而,在图2A至图2C的各实施例中,所述距离D1也可以是不同;类似地,在图2D的实施例中,所述距离D1也可以是相同。简言之,这些光斑S的中心C1分别与聚光组件200的中心C2相连而成的多条直线A之间的夹角角度θ可以为任意角度,这些光斑S的中心C1分别与聚光组件200的中心C2相连而成的多条直线A之间的距离D1可以为任意长度。

上述实施例的光斑S的分布方式可均匀地覆盖聚光元件200,如此能以小尺寸的聚光元件200来汇聚多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所提供的照明光束,进而达到节省空间的较佳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形成的光斑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的数量为四个,但不局限于此。每一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所提供的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200形成光斑S,这些光斑S的中心C1分别与聚光元件200的中心C2相连而成的多条直线A(图3中以虚线示意)之间的夹角角度分别为70°、110°、70°、110°。然而,本实施例为夹角角度不同的其中一种实施例,且发光元件封装结构的排列方式还可以依据数量与设计需求而作改变,以达到节省空间的较佳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形成的光斑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的数量是以五个为例,但不局限于此。每一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所提供的激发光束于聚光元件200形成光斑S,这些光斑S的其中之一对应于且覆盖于聚光元件200的中心C。在本实施例中,除了覆盖聚光元件200的中心C的光斑S之外,其余的光斑S在排列上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依据设计需求而作节省空间的配置。此外,当发光元件封装结构数量例如为五个时,其不仅可呈现图4所示的排列方式,还可以呈现上述图2C所示的排列方式。类似地,在图2A、图2B、图2D的实施例中,也可再增加一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以形成覆盖于聚光元件200的中心C的光斑S。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a与图1A的照明系统10的结构及优点相似,差异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a例如还包括至少一反射元件210。图5中是以两个反射元件210为例,但不局限于此。反射元件210配置于至少部分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与聚光元件200之间。亦即,反射元件210的数量可与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的数量相同,或是少于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的数量。每一个反射元件210用于反射对应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所提供的激发光束L至聚光元件200。

上述的反射元件210例如是反射片、反射镜或其他具有反射功能的元件。在照明系统10a中配置多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时,可以藉由反射元件210来转折其所对应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所提供的激发光束L的传递路径。如此,可以根据设计需求使来调配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位置及出光方向。

以上所述的照明系统10、10a除了包括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及聚光元件200之外,还可以根据照明系统10、10a所应用的产品而进一步包括其他元件。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b与上述的照明系统10结构及优点相似,以下主要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b可应用于投影装置中,此照明系统10b例如还包括光积分柱220、波长转换元件230及光导引组件240。波长转换元件230配置于聚光元件200与光积分柱220之间,并用于将部分的这些激发光束L1(即这些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的转换成转换光束L2。光积分柱220配置在来自于波长转换元件230的激发光束L3(即这些激发光束L1的第二部分)及转换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激发光束L1从发光元件封装结构100发出后穿过聚光元件200并传递至波长转换元件230,部分的激发光束L1被波长转换元件230转换成转换光束L2,转换光束L2再从波长转换元件230传递至光积分柱220。光导引组件240配置在来自于波长转换元件230的激发光束L3(即这些激发光束L1的第二部分)及转换光束L2(由这些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转换而来)的传递路径上,并用于将激发光束L3及转换光束L2导引至光积分柱220。

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230例如是荧光粉转轮。在一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b的光导引组件240例如包括三个反射元件241、242、243以及一个分色元件244,但不局限于此。反射元件241、242、243用于依序反射激发光束L3以将激发光束L3导引至分色元件244。分色元件244例如是二向色镜(dichroic mirror)或镀于棱镜中的二向色涂层(dichroic coating)等,但不局限于此。分色元件244用于使激发光束L1及L3穿过,并用于反射转换光束L2。穿过分色元件244的激发光束L3及被分色元件244反射的转换光束L2皆传递至光积分柱220。

虽然本实施例是以让部分的激发光束L1(即使激发光束L3)穿过的荧光粉转轮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之照明系统的架构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荧光粉转轮也可以反射部分的激发光束L1(即使激发光束L3),再配合照明系统中的其他元件使被反射的激发光束L3能与转换光束L2进入光积分柱220。

上述的照明系统10b还可包括多个透镜或其他光学元件,例如第一聚光透镜250及第二聚光透镜260。第一聚光透镜250配置于聚光元件200与分色元件244之间。第二聚光透镜260配置于分色元件244与波长转换元件230之间。于图6的实施例中,激发光束L1依序经过聚光元件200、第一聚光透镜250、分色元件244及第二聚光透镜260后汇聚于波长转换元件230上。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子激发光束在光积分柱的入光端上的光斑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激发光束在光积分柱的入光端上的光斑示意图。请参考图1B、图6、图7及图8,本实施例的光积分柱220具有呈长方形的入光端221,每一个发光晶片120用于提供子激发光束(图未示)。各子激发光束于入光端221的光斑S1呈近似于入光端221的形状/轮廓的椭圆状,即近似于长方形的椭圆状,为使图式简洁,图7中仅以一个光斑S1来示意。椭圆状的光斑S1具有彼此垂直的长轴A与短轴B,长轴A平行于入光端221的两个长边D2。如此,可使本实施例的激发光束于入光端221的光斑S2例如是呈长方形。在本实施例中,光斑S2的两个长边D3例如是平行于入光端221的两个长边D2,且光斑S2的形状与入光端221的形状对应。如此,激光光束L3以及被上述波长转换元件230所激发出的转换光束L2传递至光积分柱220时的光斑会与光积分柱220的入光端221的形状匹配,以提升光利用率。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方块图。请参考图9,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包括上述之照明系统10、光阀11及投影镜头12。照明系统10用于提供照明光束L4。光阀11配置于照明光束L4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将照明光束L4转换为影像光束L5。投影镜头12配置于影像光束L5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使影像光束L5穿过而投射于屏幕(图未示),以于屏幕形成影像画面。在一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还可包括色轮(图未示),色轮位于照明光束L4的传递路径上以对照明光束L4进行滤光。光阀11可以是穿透式光阀或反射式光阀,例如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CD panel)、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或硅基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panel,LCoS panel)。依不同的设计架构,光阀11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由于照明系统10的体积较小,所以投影装置1具有体积较小的优点。投影装置1也可使用上述其他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例如照明系统10a或10b。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系统所使用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因将多个发光晶片配置于同一个发光元件封装结构中,所以能使多个发光晶片之间的排列更为紧密。与公知技术相比,在发光晶片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元件封装结构的体积较小,而且因多个发光晶片之间的排列较紧密,聚光元件的尺寸也可以随之缩小,所以可以缩小照明系统的体积,并减少聚光元件的体积与成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影装置因使用上述的照明系统,因此具有体积较小的优点。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所有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题目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