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非对称驱动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8985发布日期:2018-11-20 20:2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非对称驱动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的加速发展,4K高清及其以上已成为业内显示的主流。现有的TFT-LCD显示器主要包括系统级芯片、时序控制板、栅极驱动器、传输电路板和源极驱动器,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接收待传输图像数据信号,并将所述待传输图像数据信号输出,随后将输入信号经过行扩展模块和列扩展模块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给时序控制板(Timing Control,TCON),TCON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减小液晶面板驱动装置面积的同时又不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效果,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非对称驱动装置以及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非对称驱动装置,包括系统级芯片、第一传输电路板、第二传输电路板、源极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板和第二传输电路板并列设置在源极端并通过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源极驱动器包括连接至所述显示面板的多个源极覆晶薄膜,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板与所述第二传输电路板分别连接对应的源极覆晶薄膜;

所述系统级芯片的输出信号穿过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板传输至所述源极覆晶薄膜,或者穿过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传输电路板形成的传输路径传输至所述源极覆晶薄膜,使得所述系统级芯片的输出端到所述显示面板上对称位置处的源极覆晶薄膜的信号传输距离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传输电路板的长度,并且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板连接的源极覆晶薄膜的数量大于与所述第二传输电路板连接的源极覆晶薄膜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对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系统级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管理芯片和电压芯片,其中,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连接至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系统级芯片,所述电压芯片连接至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系统级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芯片包括伽马电压电路和公共电压电路,分别产生伽马电压信号和共电极电压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非对称驱动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非对称驱动装置省略了现有技术对称式显示面板驱动装置中的时序控制板,将系统级芯片通过连接器直接连接至第一传输电路板,减小了驱动装置的面积、降低了成本。

2、本实施例的非对称驱动装置采用第一传输电路板和第二传输电路板非对称设计,即第一传输电路板和第二传输电路板的长度不同,从而保证连接到第一传输电路板上的系统级芯片输出端到所述显示面板侧面上对称位置处源极覆晶薄膜的信号传输距离相等,从而保证了来自系统级芯片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非对称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非对称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非对称驱动装置的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电压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非对称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非对称驱动装置包括系统级芯片1、第一传输电路板2、第二传输电路板3、源极驱动器4和栅极驱动器5。系统级芯片1用于接收待传输图像数据信号,并将所述待传输图像信号输出;第一传输电路板2和第二传输电路板3间隔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7的源极端,并通过可拆卸的第一连接器6相互连接。源极驱动器4包括连接至显示面板7的多个源极覆晶薄膜41,第一传输电路板2与第二传输电路板3分别连接对应的源极覆晶薄膜41。如图所示,第一传输电路板2连接至所述多个源极覆晶薄膜41中的一部分,第二传输电路板3连接至所述多个源极覆晶薄膜41中的剩余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传输电路板2,并靠近第一连接器6。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从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输出的图像传输信号能够通过第一传输电路板2传输至源极驱动器4的相应的源极覆晶薄膜41,或者通过由第一传输电路板2、第一连接器6和第二传输电路板3形成的传输路径传输至源极驱动器4的相应的源极覆晶薄膜41,并且从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到显示面板7上对称位置处源极覆晶薄膜41的信号传输距离相等。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从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到显示面板7上对称源极覆晶薄膜41(例如,到达图1中对称位置处的覆晶薄膜A和覆晶薄膜A’)的信号传输距离相等,第一传输电路板2的长度大于第二传输电路板3的长度,与第一传输电路板2连接的源极覆晶薄膜41的数量大于与第二传输电路板3连接的源极覆晶薄膜41的数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7下侧共有均匀分布的12个源极覆晶薄膜41,第一传输电路板2的长度为第二传输电路板3长度的两倍,也就是说,第一传输电路板2连接右侧的八个源极覆晶薄膜,第二传输电路板3连接左侧的四个源极覆晶薄膜,同时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位于图中最中间相邻两个源极覆晶薄膜之间的位置下方,这样,根据箭头的指向,到达显示面板7上对称源极覆晶薄膜41的信号传输距离相等。当然,源极覆晶薄膜的数量以及第一传输电路板2和第二传输电路板3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只要能够满足从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到显示面板7上对称位置处源极覆晶薄膜41的信号传输距离相等即可。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非对称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也可以连接至第二传输电路板3,同时,第一传输电路板2的长度小于第二传输电路板3的长度,与第一传输电路板2连接的源极覆晶薄膜41的数量小于与第二传输电路板3连接的源极覆晶薄膜41的数量。这时,从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输出的图像传输信号能够通过第二传输电路板3传输至源极驱动器4的相应的源极覆晶薄膜41,或者通过由第一传输电路板2、第一连接器6和第二传输电路板3形成的传输路径传输至源极驱动器4的相应的源极覆晶薄膜41,这样也能够实现从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到显示面板7上对称位置处源极覆晶薄膜41的信号传输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非对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器8,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通过可拆卸的第二连接器8电连接至第一传输电路板2或第二传输电路板3。

本实施例的非对称驱动装置采用第一传输电路板和第二传输电路板非对称设计,即第一传输电路板和第二传输电路板的长度不同,从而保证连接到第一传输电路板或第二传输电路板上的系统级芯片输出端到所述显示面板上对称源极覆晶薄膜的信号传输距离相等,从而保证了来自系统级芯片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非对称驱动装置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电压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传输电路板2,第一传输电路板2上设置有电源管理芯片21和电压芯片22。电源管理芯片21电连接至显示面板7和系统级芯片1,用于为各电子元件提供电力支持。电压芯片22电连接至显示面板7和系统级芯片1。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芯片22包括伽马电压电路221和公共电压电路222,能够分别产生伽马电压信号和共电极电压信号。即,伽马电压电路221与公共电压电路222集成于同一电压芯片22上,且设置于第一传输电路板2上,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少显示面板单独设置伽马电压芯片和公共电压芯片所带来的元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能够减少显示面板分开单独设置伽马电压芯片以及公共电压芯片的复杂走线。

继续参见图3,源极驱动器4提供多个源极驱动通道,对应多根数据线42;栅极驱动器5提供多个栅极驱动通道,对应多根扫描线52;所述多个扫描线52为依次两两成对排列的多对扫描线52。数据线42分别通过对应的源极覆晶薄膜41连接至对应的第一传输电路板2或第二传输电路板3。系统级芯片1接收待传输图像数据信号,并将所述待传输图像数据信号经过行扩展模块和列扩展模块进行处理,随后经过第一传输电路板2和第二传输电路板3传输至源极驱动器4,并控制栅极驱动器5依序开启所述多对扫描线52,使得所述行扩展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列扩展,同时将该图像数据发送给源极驱动器4,源极驱动器4根据图像数据将对应的像素单元进行显示。

如上所述,由于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到所述显示面板上对称源极覆晶薄膜的信号传输距离相等,即,传输线路的阻抗和损耗相同,因此,对称源极覆晶薄膜搭配长度相等的传输路线,使得阻抗匹配一致,从而保证了传输到对称源极覆晶薄膜的图像数据信号相同,可保证图像显示的一致性,提高抗干扰能力。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非对称驱动装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7、系统级芯片1、第一传输电路板2、第二传输电路板3、源极驱动器4和栅极驱动器5。第一传输电路板2和第二传输电路板3间隔设置并通过可拆卸的第一连接器6相互连接,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传输电路板2,并靠近第一连接器6。源极驱动器4包括连接至显示面板7相对两侧的多个源极覆晶薄膜41;栅极驱动器5包括连接至显示面板7的另外两侧的多个栅极覆晶薄膜51。并且,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从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输出的图像传输信号能够通过第一传输电路板2传输至源极驱动器4的相应的源极覆晶薄膜41,或者通过由第一传输电路板2、第一连接器6和第二传输电路板3形成的传输路径传输至源极驱动器4的相应的源极覆晶薄膜41,并且从系统级芯片1的输出端到显示面板7上对称位置处源极覆晶薄膜41的信号传输距离相等。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省略了现有技术对称式显示面板驱动装置中的时序控制板,将系统级芯片通过连接器直接连接至第一传输电路板,减小了驱动装置的面积、降低了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