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同轴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0510发布日期:2019-02-22 22:47阅读:1339来源:国知局
转角同轴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角同轴光源,属于视觉成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取像时,工业相机大多是正对检测物,镜头与被测物同轴摆放。为了使图像清晰,往往要对被测物正面打面光。

目前大多数的视觉检测系统都采用相机镜头和产品检测面垂直同轴的安装方式,即镜头、检测物、光源依次同轴设置,但该安装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对检测物上方的空间要求很大,需足够的镜头安装空间,会导致检测系统的整体体积较大。2、打光方向以及反射方向均直上直下,形式固定单一。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转角同轴光源,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节省空间、使用方便、灵活的转角同轴光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角同轴光源,包括壳体、镜头以及相机,所述壳体包括底部和多个侧板部,所述底部上安装有光源,其中一个所述侧板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散光板和漫反射板,所述壳体内倾斜安装有分光镜片;

所述镜头安装于所述相机上,且均正对所述通孔设置;

所述散光板和所述漫反射板均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光源的下方,位于所述分光镜片的上方,所述分光镜片的上端与开设有所述通孔的侧板部连接,且所述分光镜片与所述侧板部之间的夹角为45°;

所述壳体的正下方设置有工作平台,待测物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待测物位于所述分光镜片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包括多个LED灯体。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的上侧设置有散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分光镜片的内侧贴有增透膜,所述分光镜片的外侧贴有分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增透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定角度成像、光学反射的成像方式,获取不同位置的产品图像,同时将待测物图像通过分光镜片反射成像,具有节省占地空间、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方便、灵活的优点。所述转角同轴光源使镜头能采集到呈90°的被测物影像,带来了镜头与被测物摆放关系更灵活的优势,光源射出的光线透过散光板和漫反射板后,光线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均匀,提升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角同轴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角同轴光源,包括壳体3、镜头2以及相机1,所述壳体3包括底部和多个侧板部,所述底部上安装有光源5,其中一个所述侧板部上开设有通孔31,所述壳体3内安装有散光板6和漫反射板,所述壳体3内倾斜安装有分光镜片8。所述分光镜片8的内侧贴有增透膜,即对应所述散光板6和漫反射板的一侧设置增透膜。所述分光镜片8的外侧贴有分光膜,即对应通孔31的一侧设置分光膜。

如图1,所述镜头2安装于所述相机1上,且均正对所述通孔31设置,使得镜头2和相机1所在的轴线与所述壳体3所在的轴线垂直设置,即呈90°夹角。

如图1,所述散光板6和所述漫反射板均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光源5的下方,位于所述分光镜片8的上方,所述分光镜片8的上端与开设有所述通孔31的侧板部连接,且所述分光镜片8与所述侧板部之间的夹角为45°。

如图1,所述壳体3的正下方设置有工作平台9,待测物10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9上,待测物10位于所述分光镜片8的正下方。所述光源5发出的光经过散光板6和漫反射板7,然后经过分光镜片8,一部分折射至所述镜头2,一部分穿过分光镜片8照射到工作平台9的待测物10上。进一步地,所述壳体3的底部设置有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5包括多个LED灯体。所述光源5的上侧设置有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定角度成像、光学反射的成像方式,获取不同位置的产品图像,同时将待测物图像通过分光镜片8反射成像,具有节省占地空间、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方便、灵活的优点。所述转角同轴光源使镜头2能采集到呈90°的被测物影像,带来了镜头2与被测物摆放关系更灵活的优势,光源射出的光线透过散光板和漫反射板7后,光线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均匀,提升照明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