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6976发布日期:2019-09-13 20:1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进行装设于带摄像头的便携终端等上的光学模块的抖动修正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在装设于便携终端、行车记录仪、无人直升机等上的拍摄装置等光学设备中使用的光学单元中,为了抑制抖动带来的拍摄图像的干扰,开发了以抵消抖动的方式使光学模块摆动而修正抖动的功能。在该抖动修正功能中,采用如下结构:相对于由光学设备的框体构成的固定体,可摆动地支承具备光学元件的光学模块,通过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使该光学模块根据抖动而摆动。

该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为如下结构:具备磁铁和线圈,通过在磁铁的磁场内使电流通过线圈而使电磁力作用于光学模块进行驱动。

而且,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结构:由万向架机构可摆动地支承光学模块,该万向架机构使用在与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上设有支点的板状弹簧,通过使光学模块(可动体)摆动而修正抖动。

但是,在这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若具备根据抖动进行摆动的光学模块的可动体过度摆动,万向架机构等就会产生变形,有时对之后的动作产生障碍。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设有限制可动体的摆动容许范围的止动部。在这种情况下,为如下结构:在保持线圈的保持架的上端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凸部(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并且,在覆盖该保持架等的固定体的罩的背面设有缓冲部件,通过将该缓冲部件配置于保持架的凸部的上方,在作为可动体的保持架摆动时,保持架的凸部与缓冲部件抵接,限制摆动容许范围。在可动体通过外力向光轴方向的一方(被拍摄体)侧位移时,该凸部中的第一凸部也与缓冲部件抵接,限制移动范围。另外,还设有第三凸部,其在可动体向与被拍摄体侧相反一侧位移时与止动部件抵接,限制其移动范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195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保持架的光轴方向上与被拍摄体侧相反一侧设有拍摄元件,设于与被拍摄体侧相反一侧的第三凸部设于拍摄元件的附近。因此,在受到冲击时,冲击有可能传递给拍摄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比包围拍摄元件的透镜保持架更靠外侧的位置分开设置第三凸部即可,但因为摆动时的第三凸部的可动范围变大,所以导致大型化。特别是近年来,为了对应4k等而使用大型的拍摄元件,存在越来越大型化的趋势。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可靠地限制落下冲击等时可动体沿光轴方向移动,抑制冲击向拍摄元件的传递,且实现小型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光学模块,所述光学模块具有光学元件及位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上的拍摄元件;可动体,所述可动体保持该光学模块;摆动支承机构,所述摆动支承机构可摆动地支承所述可动体;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经由该摆动支承机构支承所述可动体;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摆动;以及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限制所述可动体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时的移动范围,所述止动机构具有: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设于所述可动体上,具有比所述拍摄元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更向与被拍摄体相反一侧延伸的止动用凸部;以及止动部件,在所述可动体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与所述被拍摄体相反一侧移动时,所述止动部件抵接所述间隔件的所述止动用凸部,所述间隔件被固定于与所述可动体的所述光学模块分体的部件上。

在可动体因冲击等而向光轴方向上与被拍摄体侧相反的方向移动时,止动用凸部与止动部件抵接,限制可动体的移动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止动用凸部设于固定在与光学模块不同的部件上的间隔件,因此,与止动部件抵接时的冲击力不会直接传递到光学模块。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光学模块不受冲击影响。因此,能够使间隔件接近光学模块,这对于小型化是有利的。

作为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是,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所述止动用凸部设于不与所述拍摄元件重叠的位置。

因为止动用凸部和拍摄元件被配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不重叠,所以即使万一止动用凸部因冲击而变形,也能够抑制对拍摄元件带来影响。

此外,虽然止动用凸部和拍摄元件被配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不重叠,但也可以与光学模块的配置于拍摄元件的外侧的部分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止动用凸部在比拍摄元件靠外侧的位置重叠,所以能够防止冲击力直接影响到拍摄元件。

作为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由磁铁和线圈构成,在所述可动体上设有保持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的磁铁和线圈中的一方的保持架框架,所述间隔件以与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的面与所述保持架框架抵接。

冲击力经由间隔件传递到保持架框架而不会作用于光学模块,所以能够可靠地保护光学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从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止动用凸部的朝向所述止动部件的前端形成为以所述摆动支承机构的摆动中心位置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因为止动用凸部的前端形成为以摆动支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所以在抖动修正时止动用凸部不会与止动部件接触,不会妨碍伴随抖动修正的可动体的摆动。

作为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止动用凸部具有在与所述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离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这些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将所述拍摄元件夹在中间而配置。

通过采用这种配置,当止动用凸部与止动部件抵接时,该冲击不会直接传递到拍摄元件,能够可靠地防止拍摄元件的损坏等。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的所述圆弧形状以相同朝向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在比所述拍摄元件在光轴方向上更靠与被拍摄体侧相反一侧的位置通过桥部连接。

能够通过桥部加强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能够确保承受冲击的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与所述拍摄元件电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经由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配线。

因为柔性配线基板不会与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发生干扰,所以不会被夹在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而受到损伤。

作为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间隔件上设有保持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的基板保持部。

因为柔性配线基板保持于作为可动体的一部分的间隔件上,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摆动时的动作。

作为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基板保持部,在所述间隔件的所述第一凸部侧及所述第二凸部侧设有基板承接部,所述基板承接部以载置状态支承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由该基板承接部支承的所述柔性配线基板沿着所述桥部的下表面配线。

柔性配线基板以其两侧部支承于基板承接部的状态沿着桥部的下表面进行配线,所以以表面和背面被夹在基板承接部和桥部之间的状态被支承,并利用间隔件可靠地保持。

作为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间隔件上,在与所述保持架框架抵接的部分的外侧面设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避免摆动时与设于所述固定体上的磁铁或线圈接触。

保持架框架和固定体将它们保持的磁铁和线圈接近配置。因此,使得与保持架框架形成抵接状态的间隔件也与固定体保持的磁铁或线圈接近,但由于具有倒角部,因此不会妨碍摆动时的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限制落下冲击等时可动体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并且抑制冲击向拍摄元件的传递,且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侧视图。

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可动体的立体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主要部分的从被拍摄体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相对于图6从相反一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万向架机构及保持架框架的立体图。

图9是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去除了固定体的一部分的状态的从与被拍摄体相反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从图9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去除柔性配线基板并将间隔件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间隔件的从被拍摄体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2是间隔件的穿过光轴的纵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2的a-a线的纵剖视图。

图14是沿着图2的b-b线的纵剖视图。

图15是沿着图3的c-c线的横剖视图。

图16(a)和图16(b)是图1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6(a)表示未励磁状态,图16(b)表示可动体的最大摆动时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固定体,20…可动体,30…万向架机构,35…摆动中心位置,40…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1…磁铁,42…线圈,71、72…柔性配线基板,73…安装基板,74…宽幅部,75…连接器,76…贯通孔,101…带修正功能光学单元,110…壳体,111、112…侧板部,113…凸缘,120…罩框,121…开口窗,122…突出部,122a…表面,123…支承板部,124…槽部,125…倾斜面,130…底罩,131…周壁部,132…缺口部,140…间隔件,141、142…柱部,143…桥部,144、145…止动用凸部,146…孔部,147…基板承接部,148…基板止动部,149…倒角部,210…光学模块,212…拍摄元件,213…透镜保持架,214…镜筒部,215…基台部,216…透镜罩,218…角保持部,220…保持架框架,221…保持架保持部,221a…台阶部,222…基体部,223…线圈保持部,224…支承板部,224a、224b…角部(第一抵接部),225…线圈抵接部,226…凸部,227…连接部,228…槽部,229…空位,230…安装部,231…销,250…重心调节部件,251…倾斜面(第二抵接部),240…可动框配置空间,310…可动框,311…突起部,320…球体,330…接点用弹簧,411、412…磁极,413…磁化分极线,l…光轴,r1…第一轴线,r2…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在静置状态下,假设光轴l(透镜光轴/光学元件的光轴)沿z轴方向配置。另外,各方向的抖动中,绕x轴的旋转相当于所谓的俯仰(纵摇),绕y轴的旋转相当于所谓的偏转(横揺)。另外,在x轴方向的一侧标注+x,在另一侧标注-x,在y轴方向的一侧标注+y,在另一侧标注-y,在z轴方向的一侧(被拍摄体侧/光轴方向前侧)标注+z,在另一侧(与被拍摄体侧相反一侧/光轴方向后侧)标注-z进行说明。另外,图1~图14中,假设将z轴的一方+z朝向上方配置的状态为静置状态。以下,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在该静置状态下进行说明。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1的概略结构)

图1~图3表示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以下,省略为光学单元)101的装配状态的外观。图4将光学单元101沿着光轴l方向分解表示。图5是光学单元101的后述的可动体20的分解立体图。图6~图10分别是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间隔件的立体图,图12是间隔件的穿过光轴的纵剖视图。图13~图15是光学单元的各方向的剖视图。

这些图所示的光学单元101是被装入装设于便携终端、行车记录仪、无人直升机等上的拍摄装置等光学设备(未图示)的薄型摄像头,装设成被支承于光学设备的机壳(设备本体)上的状态。在这种光学单元101中,当拍摄时在光学设备中产生手抖动等抖动时,在拍摄图像上产生干扰。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1中,基于由陀螺仪等抖动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抖动的结果使具备光轴l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光学模块(光学元件)210的可动体20摆动,可以修正俯仰及偏转。

图1~图4中,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1具备:固定体10、具备光学模块210的可动体20、设为相对于固定体10可摆动地支承可动体20的状态的作为摆动支承机构的万向架机构30、使可动体20摆动的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另外,如图15所示,可动体20经由万向架机构30被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10可围绕与光轴l方向正交的两个轴线r1、r2摆动。将两个轴线的一方设为第一轴线r1,将另一方设为第二轴线r2。这些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相互正交,且配置为相对于x轴及y轴形成45°的角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1中,从光轴l方向(+z方向)观察时,固定体10形成八边形。

(固定体10的结构)

如图1~图4等所示,固定体10具有包围可动体20的周围的方筒状的壳体110、固定于壳体110上方(z轴方向的一侧+z)的罩框120、配置于壳体110下方(z轴方向的另一端侧-z)的底罩1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10由多个侧板部111、112形成为方筒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是横截面为八边形的筒状),在其上端(z轴方向的一方+z)一体形成有向内凸缘113。

罩框120在俯视图中的外形形成为沿着壳体110的外形的八边形,且形成为从壳体110的z轴方向的一侧+z的端部向径向内侧伸出的矩形框形状。而且,在罩框120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开口窗121,通过开口窗121将来自被拍摄体的光引导到光学模块210。另外,如图7所示,在罩框120的背面、即z轴方向的另一侧-z,以环状设有突出部122,在该突出部122上,在以180°对置的位置分别一体设有用于安装后述的万向架机构30的接点用弹簧330的支承板部123。这些支承板部123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突出,在面向径向(图示的例子中与x轴及y轴成45°的方向)的对置面形成有槽部124。

如图4所示,底罩130在俯视图中的外形形成为沿着壳体110的外形的八边形,并且,一体设有嵌合于壳体110内的周壁部131。另外,以切除底板部133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有缺口部132,用于在固定于壳体110的下端的状态下,将配置于壳体110内的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或光学模块210等的柔性配线基板71、72引出到外部。如图13所示,柔性配线基板71、72经由底罩130的缺口部132引出到底罩130的背侧(z轴方向的另一侧-z),并固定于该底罩130的背面,与设于光学设备的本体侧的上位的控制部等电连接。

(可动体20的结构)

如图4及图5等所示,可动体20具有:具备透镜等光学元件的光学模块210、保持光学模块210的保持架框架220、固定于保持架框架220上的圆环状的重心调节部件250。

如图13所示,光学模块210具有保持透镜(未图示)或拍摄元件(拍摄部)212、聚焦驱动用的致动器(未图示)等的透镜保持架213,经由该透镜保持架213保持于保持架框架220。

透镜保持架213具有包围透镜组的镜筒部214、一体形成于镜筒部214的下端并且保持拍摄元件212等的基台部215、覆盖镜筒部214的前表面(被拍摄体侧的面)的透镜罩216。

如图5及图6等所示,保持架框架220构成可动体20的外周部分,具有在内侧保持透镜保持架213的筒状的保持架保持部221和在该保持架保持部221的下端部(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端部)以凸缘状扩径的基体部222。另外,在基体部222的外周部,在比保持架保持部22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设有分别保持构成后述的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的四个线圈42的线圈保持部223,在这些线圈保持部223和保持架保持部221之间形成有配置后述的万向架机构30的可动框310的可动框配置空间240。

四个线圈保持部223围绕z轴以90°间隔配置,分别设于x轴方向的一侧+x及另一侧-x和y轴方向的一侧+y及另一侧-y。各线圈保持部223具有从基体部222的周缘部沿z轴方向立设的支承板部224、从该支承板部224的一部分的外表面突出并且在保持线圈42时与线圈42的背面抵接的线圈抵接部225、比线圈抵接部225更突出并且嵌合于线圈42的内侧的凸部226。各线圈保持部223的支承板部224与x轴方向或y轴方向正交配置,由此,各支承板部224的外表面的线圈抵接部225及凸部226朝向x轴方向的一侧+x及另一侧-x、y轴方向的一侧+y及另一侧-y配置。

而且,通过环状的线圈42安装为嵌合在各线圈保持部223的凸部226,且使线圈42的背面抵接于线圈抵接部225,从而限制线圈42的安装姿势。因此,线圈42分别朝向x轴方向的一侧+x及另一侧-x、y轴方向的一侧+y及另一侧-y而设置。

在这种情况下,各线圈保持部223的凸部226在保持着线圈42的状态下从线圈42的外表面(与后述的磁铁41对置的面)进一步朝向外方突出。另一方面,如后述,因为设于固定体10的壳体110内的磁铁41与各线圈42对置,所以在可动体20因外力而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位移时,线圈保持部223的凸部226与磁铁41抵接,防止线圈42和磁铁41接触。

另外,在周向上相邻的每两个线圈保持部223的支承板部224通过连接部227形成连接状态。具体而言,设于x轴方向的一侧+x和y轴方向的一侧+y的两个线圈保持部223的支承板部224通过连接部227形成连接状态,设于x轴方向的另一侧-x和y轴方向的另一侧-y的两个线圈保持部223的支承板部224通过连接部227形成连接状态。由此,两个连接部227被配置于以45°与x轴及y轴交叉的对角上,换言之,配置于在第一轴线延伸的方向上以180°对置的位置,且在该对置面形成有槽部228(参照图5及图15)。

另一方面,设于x轴方向的一侧+x和y轴方向的另一侧-y的线圈保持部223之间分离,设于x轴方向的另一侧-x和y轴方向的一侧+y的线圈保持部223之间也分离。因此,这些线圈保持部223之间的空位229也被配置于以45°与x轴及y轴交叉的对角上,该情况下,配置于在第二轴线r2延伸的方向上以180°对置的位置,使得罩框120的支承板部123配置在这些空位229中。

而且,透镜保持架213的基台部215配置于保持架框架220的下方(z轴方向的-z)侧,镜筒部214以贯通保持架框架220的保持架保持部221并突出到z轴方向的+z侧的状态保持于保持架框架220上。

该基台部215的从z轴方向的一侧观察到的形状形成为正方形,与之相对,镜筒部214形成为圆筒状。而且,保持架框架220的保持架保持部221形成为圆筒状,在保持架框架220上设有两个角保持部218,在将镜筒部214嵌合于上述保持架保持部221的状态下,上述两个角保持部218卡合透镜保持架213的基台部215的四角部中的以180°配置于对角上的两个角部(参照图7)。该角保持部218从z轴方向的另一侧观察时弯曲形成l字状,通过将透镜保持架213的基台部215的对角上的两个角部卡合在两角保持部218,能够约束透镜保持架213绕光轴的旋转。

另外,在保持架框架220的筒状的保持架保持部221的上端部(z轴方向的一侧+z的端部),以包围其周围的方式安装有环状的重心调节部件250。该重心调节部件250用于在光轴方向上调节可动体20的重心位置,被设置为使可动体20的重心位置与后述的摆动中心位置35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在保持架保持部221的外周部形成有台阶部221a,以载置于该台阶部221a上方的方式安装重心调节部件250,并通过粘接等将其固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合成树脂形成保持架框架220,保持架保持部221、基体部222、线圈保持部223形成为一体。

另外,设于可动体20上的拍摄元件212或聚焦驱动用的致动器等被连接到信号输出(通信)用的柔性配线基板72。如图13及图14所示,拍摄元件212被装设连接于安装有陀螺仪或电容器等电子零件的安装基板73上,且在该安装基板73上连接有上述的柔性配线基板72。基台部215在z轴方向上形成开放状态,安装基板73被安装于基台部215的下方(z轴方向的-z),以构成基台部215的底板。

另一方面,构成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的线圈42与供电用的柔性配线基板71连接。如图13及图14等所示,这些柔性配线基板71、72在透镜保持架213的下方(z轴方向的另一侧-z)被弯曲多次后引出到外部。如图5所示,与线圈42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71配置于与光学模块210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72的被分割成两个的部分之间,两个柔性配线基板71、72的向外部的引出方向一致。另外,柔性配线基板71、72均具有挠性,不会阻碍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带来的保持架框架220及保持于该保持架框架220的光学模块210的动作。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的结构)

如图4及图6等所示,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是利用了板状的磁铁41和使电磁力作用在磁铁41的磁场内的线圈42的磁驱动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41和线圈42的组合在可动体20(保持架框架220)的周向上以各隔开90°的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四组。另外,如图13~图16(b)所示,各磁铁41被壳体110保持,各线圈42被保持架框架220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10和保持架框架220之间构成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

磁铁41分别保持于在壳体110的周向上以各隔开90°间隔的方式配置的四个侧板部111的内表面。各侧板部111分别配置于x轴方向的一侧+x、另一侧-x、y轴方向的一侧+y、另一侧-y。因此,在壳体110和保持架框架220之间,在x轴方向的一侧+x、x轴方向的另一侧-x、y轴方向的一侧+y、及y轴方向的另一侧-y的任一侧,磁铁41和线圈42均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磁铁41的外表面侧及内表面侧被磁化成不同的极。另外,磁铁41在光轴l方向(z轴方向)上分离成两个被磁化,并且被磁化成位于线圈42侧(内表面侧)的磁极411、412在光轴l方向上不同(参照图6、图7、图13及图14)。因此,将两磁极411、412分离的磁化分极线413沿着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配置。分别配置于x轴方向的一侧+x及x轴方向的另一侧-x的两个磁铁41的磁化分极线413沿着y轴方向配置,配置于y轴方向的一侧+y及y轴方向的另一侧-y的两个磁铁41的磁化分极线413沿着x轴方向配置。

此外,四个磁铁41的外表面侧及内表面侧的磁化图案相同。因此,因为在周向上相邻的磁铁41彼此不相互吸附,所以装配等是容易的。另外,壳体110由磁性材料构成,作为相对于磁铁41的轭起作用。

线圈42是不具有磁芯(core)的空芯线圈,如上所述,被保持于保持架框架220的x轴方向的一侧+x、x轴方向的另一侧-x、y轴方向的一侧+y及y轴方向的另一侧-y。其中,配置于保持架框架220的x轴方向的一侧+x、x轴方向的另一侧-x的两线圈42通过绕线形成为以x轴方向为线圈的轴心方向的环状。另外,配置于y轴方向的一侧+y及y轴方向的另一侧-y的两线圈42通过绕线形成为以y轴方向为线圈的轴心方向的环状。因此,每个线圈42均形成为以与光轴l方向正交的方向为线圈的轴心方向的环状。另外,这四个线圈42形成为相同的平面形状、相同的厚度(高度)尺寸。

此外,四个线圈42中,以x轴方向为线圈的轴心方向的两个线圈42形成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矩形。另外,以y轴方向为线圈的轴心方向的两个线圈42形成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矩形。而且,每个线圈42中,上下配置的长边部均被用作与各磁铁41的磁极411、412对置的有效边,在该线圈42未被励磁的状态下,两有效边被配置成与对置的磁铁41的磁化分极线413平行,且上下距磁化分极线413为相等的距离(参照图6及图7)。

(万向架机构30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1中,为了修正俯仰方向及偏转方向的抖动,将可动体20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l方向交叉的第一轴线r1摆动,并且,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l方向及第一轴线r1交叉的第二轴线r2摆动。因此,在固定体10和可动体20之间构成万向架机构(摆动支承机构)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万向架机构30具有圆形环状的可动框310。如图5等所示,可动框310配置于保持架框架220的可动框配置空间240内,就z轴方向的配置而言,被配置于固定体10的罩框120的下表面(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面)和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的基体部222的上表面(z轴方向的一侧+z的面)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框310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等构成,在周向上隔开90°间隔的四个部位,一体形成有相对于可动框310的环状的中心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突起部311,而且在各突起部311以使半球状的凸面朝向半径方向外侧方向的方式通过焊接等固定有球体320。

就该可动框310而言,四个球体320中,对角布置的两个球体320沿上述的第一轴线r1延伸的方向配置,另外两个对角布置的球体320沿第二轴线r2延伸的方向配置。

而且,沿第一轴线r1的延伸方向配置的两个球体320被设于保持架框架220上的接点用弹簧330支承,沿第二轴线r2的延伸方向配置的两个球体320被固定于罩框120上的接点用弹簧330支承。

在保持架框架220的基体部222的上表面,如图5所示,在位于第一轴线r1延伸的方向上的对角的两个部位的连接部227,分别形成有朝向z轴方向的一侧+z开口的槽部228。在各槽部228分别安装有接点用弹簧330,位于第一轴线r1延伸的方向上的对角的两个球体320分别被这些接点用弹簧330支承。

另一方面,在罩框120上,在其背面的以180°对置的对角上,朝向z轴方向的-z突出形成有一对支承板部123,在该支承板部123的内侧的槽部124内分别安装有接点用弹簧330。而且,罩框120的支承板部123配置于保持架框架220的线圈保持部223间的空位229,由此,接点用弹簧330被配置在位于第二轴线r2延伸的方向的对角的两个部位,位于第二轴线r2延伸的方向的对角的两个球体320分别被这些接点用弹簧330支承。

各接点用弹簧330是通过将可弹性变形的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板材冲压成型而弯曲形成为纵剖面呈u字状而形成的,使弹性负荷(弹性力)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作用于与设于可动框310上的球体320的接触点。即,设于可动框310的四处突起部311的各球体320从径向内侧弹性地与安装在固定体10的罩框120或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上的各接点用弹簧330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5所示,固定于保持架框架220上的接点用弹簧330在第一轴线r1方向上成对地对置,在其与可动框310的球体320之间构成第一摆动支点。另一方面,固定于罩框120上的接点用弹簧330在第二轴线r2方向上成对地对置,在其与可动框310的球体320之间构成第二摆动支点。因此,可动体20的摆动中心位置(摆动支点)35配置于将这些第一摆动支点和第二摆动支点组合成的第一轴线r1和第二轴线r2的交点。

这样,通过可动框310的各球体320与接点用弹簧330可摆动地接触,相对于固定体10的罩框120可摆动地支承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另外,在这样构成的万向架机构30中,将各接点用弹簧330的作用力设定成相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使用了磁驱动机构,因此用于万向架机构30的可动框310、接点用弹簧330均由非磁性材料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框310中,从与光轴l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万向架机构30配置于与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重叠的位置。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及图14所示,从与光轴l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万向架机构30配置于与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的z轴方向的中心位置重叠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在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的未励磁状态下,万向架机构30设于在z轴方向上与磁铁41的磁化分极线413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万向架机构30的第一摆动支点及第二摆动支点在z轴方向上被配置于与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的中心位置重叠的位置,可动体20的摆动中心位置35也被配置于与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的中心位置重叠的位置。

(摆动容许范围、光轴方向移动范围的限制机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1中,可动体20能够以摆动中心位置35为中心进行摆动,另外,万向架机构30的可动框310由弹性材料形成,所以可动体20也能够在可动框310的弹性范围内沿光轴方向移动。而且,设有用于限制其摆动或光轴方向移动的容许范围的机构。

摆动容许范围限制机构

在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的各线圈保持部223,支承板部224形成为在安装了线圈42的状态下比线圈42更向z轴方向的一方+z突出的大小。其突出端部沿着支承板部224的延伸方向形成,其两端的角部224a、224b在摆动容许范围的最大位置与罩框120的突出部122的表面122a抵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四个各支承板部224,在从z轴方向的+z侧观察的平面图中,夹着第一轴线r1在其左右各配置四个角部224a、224b,另外,夹着第二轴线r2在其左右各配置四个角部224a、224b,共配置有八个角部224a、224b。这些各角部224a、224b被设定为z轴方向的位置相同。

另外,各支承板部224形成每两个支承板部224由连接部227连接的状态,且以相对于连接两连接部227的方向的第一轴线r1及与其正交的方向的第二轴线r2成45°的配置形成,因此,如图5所示,夹着第一轴线r1配置于左右的各四个角部224a、224b中,用符号224a表示配置于距第一轴线r1较远的位置的两个角部,用符号224b表示配置于距第二轴线r2较远的位置的各两个角部时,配置于距第一轴线r1较远的位置的各两个角部224a被设定为距第一轴线r1的距离相等,另外,配置于距第二轴线r2较远的位置的各两个角部224b被设定为距第二轴线r2的距离相等。

而且,在摆动容许范围的最大位置处,相对于绕第一轴线r1的摆动,配置于距第一轴线r1较远的位置的各两个角部224a与罩框120的突出部122的表面122a抵接,相对于绕第二轴线r2的摆动,配置于距第二轴线r2较远的位置的各两个角部224b与罩框120的突出部122的表面122a抵接。

即,罩框120的突出部122的表面(z轴方向的另一方-z的面)122a在最大摆动范围内与支承板部224的角部224a、224b抵接,限制进一步的摆动。即,由该支承板部224的八个角部224a、224b和罩框120的突出部122的表面122a构成摆动容许范围限制机构。

光轴方向移动范围限制机构

作为限制可动体20的光轴方向的移动范围的光轴方向移动范围限制机构,具备针对向被拍摄体侧的移动的止动机构和针对向与拍摄体相反一侧的移动的止动机构。

a.针对向被拍摄体侧的移动的止动机构

在保持架框架220上的保持架保持部221的上端部(z轴方向的一侧+z的端部)设有环状的重心调节部件250。如图13及图14所示,该重心调节部件250沿着z轴方向的纵剖面形成为五边形,在z轴方向的一侧+z,以越靠半径方向外侧则z轴方向的厚度越小的方式形成有倾斜面251,换言之,以朝向在光轴方向上越靠被拍摄体侧则越接近光轴l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有倾斜面251。另外,固定体10的罩框120的内周部比重心调节部件250的外周面更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在该内周部的背面侧、即z轴方向的另一侧-z,以越靠半径方向外侧则z轴方向的厚度越大的方式形成有(朝向在光轴方向上越靠被拍摄体侧则越接近光轴l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25。而且,重心调节部件250的倾斜面251和罩框120的倾斜面125对置,在该对置部之间形成有厚度均匀的间隙。而且,在包含重心调节部件250的可动体20通过外力向z轴方向(光轴方向)的一侧+z移动时,重心调节部件250的倾斜面251与罩框120的倾斜面125抵接,能够限制进一步的移动。即,由重心调节部件250的倾斜面251和罩框120的倾斜面125构成可动体20向光轴方向的被拍摄体侧移动时的止动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罩框120的倾斜面125和重心调节部件250的倾斜面251之间的间隙的z轴方向(光轴方向)的分离距离h1被设定为小于上述的保持架框架220上的支承板部224的角部224a、224b和罩框120的突出部122之间的z轴方向(光轴方向)的分离距离h2,在可动体20向z轴方向移动超过规定量时,罩框120的倾斜面125和重心调节部件250的倾斜面251抵接,而保持架框架220上的支承板部224的角部224a、224b和罩框120的突出部122不会抵接。

另外,罩框120的倾斜面125和重心调节部件250的倾斜面251形成为大致沿着摆动时的切线方向的倾斜形状,且它们的分离距离h1及两倾斜面125、251的对置面的大小等被设定为不会阻碍可动体20的摆动的程度,设定为即使在可动体20的摆动容许范围的最大位置处两倾斜面251、125也不会接触的尺寸。

b.针对向与被拍摄体相反一侧的移动的止动机构

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保持架框架220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z,设有比透镜保持架213的基台部215更向下方(z轴方向的另一侧-z)延伸的间隔件140。

如图10及图11所示,该间隔件140在其z轴方向的一侧+z设有一对柱部141、142,以连接这些柱部141、142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方式一体形成有桥部143,在比该桥部143更靠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位置,以分别使柱部141、142的一部分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延长的方式一体设有一对止动用凸部144、145。在这种情况下,透镜保持架213的基台部215配置成从保持架框架220的下端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突出,间隔件140的柱部141、142形成为比从该保持架框架220突出的基台部215更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突出的长度。

而且,通过两柱部141、142的z轴方向的一侧+z的表面被固定为在透镜保持架213的基台部215的外侧与保持架框架220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表面抵接的状态,而从z轴方向的另一侧-z跨过透镜保持架213的基台部215来安装间隔件140。

具体而言,在保持架框架220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z,在图6等所示的例子中,在沿x轴方向以180°对置的位置的线圈保持部223的下方一体形成有安装部230。该安装部230的下端面形成为与z轴方向正交的平坦面,在该下端面形成有朝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突出的销231。另一方面,间隔件140的两柱部141、142的上端面形成为与z轴方向正交的平坦面,在该上端面形成有嵌合保持架框架220的销231的孔部146。而且,间隔件140被固定为使柱部141、142的上端面与保持架框架220的安装部230的下端面抵接并且将销231嵌合于孔部146的状态。在该固定状态下,桥部143在基台部215的下方(z轴方向的-z)将两柱部141、142连接。

间隔件140的止动用凸部144、145由配置于桥部143的两端的第一凸部144和第二凸部145构成,这些第一凸部144及第二凸部145分别形成为与板状的桥部143正交的沿着y轴方向的板状,其下端配置在间隔件140中最靠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位置,并与底罩130的上表面对置。而且,在可动体20朝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移动时,第一凸部144及第二凸部145与底罩130的底板部133抵接,限制进一步的移动。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底罩130的底板部133是本发明的止动部件,由间隔件140的止动用凸部144、145和底罩130的底板部133构成针对向光轴方向上的与被拍摄体侧相反一侧的移动的止动机构。

另外,如图14所示,该止动用凸部的第一凸部144及第二凸部145配置于比拍摄元件212更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在沿z轴方向(光轴方向)观察时,配置为不与拍摄元件212重叠。

另外,这些第一凸部144及第二凸部145的朝向底罩130的下端面在沿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12及图13所示的例子中为x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以摆动中心位置35为中心的圆弧形状,且设定为在可动体20绕x轴进行摆动时圆弧面144a、145a不会与底罩130的底板部133接触,且形成为不会妨碍摆动。此外,在这些凸部144、145和底板部133之间形成充分的间隙,以使第一凸部144及第二凸部145在可动体20绕y轴进行摆动时不会与底罩130的底板部133抵接。

另外,间隔件140的两柱部141、142安装于保持架框架220下端的安装部230,如图9等所示,接近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的磁铁41而配置。因此,在柱部141、142的与保持架框架220抵接的部分的下部外侧面,以将其倾斜切除的方式形成有倒角部149,使得在摆动时柱部141、142不会与磁铁41接触。

(柔性配线基板的支承构造)

间隔件140的桥部143形成为板状,与安装基板73平行地配置于构成基台部215的底板的安装基板73的下方(z轴方向的-z)。在安装基板73的下表面设有与拍摄元件212等连接的连接器75,柔性配线基板72连接到该连接器75。

另外,在桥部143的y轴方向的另一侧-y一体形成有突出板部143a,该突出板部143a以使桥部143的除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之外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延伸的方式突出。

而且,在间隔件140的桥部143的下表面(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面)设有基板承接部147,该基板承接部147在其与桥部143的突出板部143a之间保持从保持架框架220的下表面引出的柔性配线基板71和从安装基板73引出的柔性配线基板72的中途位置。该基板承接部147形成为在桥部14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下方位置从两止动用凸部144、145朝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以板状突出。

另外,在两柔性配线基板71、72上,在其中途位置形成有通过板进行了加强的宽幅部74。另一方面,基板承接部147和桥部143的突出板部143a设为在z轴方向(光轴方向)上不重叠的配置,但基板承接部147的上表面和桥部143的突出板部143a的下表面的z轴方向的分离距离g(参照图12)被设定为比将两柔性配线基板71、72的宽幅部74重叠起来的厚度稍大的尺寸。

而且,两柔性配线基板71、72在宽幅部74重叠的状态下,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配置于突出板部143a的下方,且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载置状态支承于基板承接部147的上表面。两柔性配线基板71、72被支承在突出板部143a的下表面和基板承接部147的上表面之间之后,沿着桥部143的下表面引出。

另一方面,在桥部143的突出板部143a的下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突出的销状的基板止动部148。另外,在两柔性配线基板71、72的宽幅部74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该基板止动部148插入的贯通孔76,通过向该贯通孔76插入基板止动部148,来约束被支承在突出板部143a的下表面和基板承接部147的上表面之间的两柔性配线基板71、72的面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移动。

即,两柔性配线基板71、72通过将其宽幅部7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载置于基板承接部147的上表面,且向宽幅部74的贯通孔76插入基板止动部148,形成宽幅部7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桥部143的突出板部143a的下表面抵接的状态,之后,沿着桥部143的下表面引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由这些基板承接部147、突出板部143a以及基板止动部148构成本发明的基板保持部。

这样,两柔性配线基板71、72经由间隔件140的止动用凸部144、145之间进行配线,所以在可动体20进行移动(摆动或光轴方向的移动)时不会被夹在可动体20和固定体10之间而受到损伤。

而且,这些柔性配线基板71、72如上所述从底罩130的缺口部132引出到外部,并与设于光学设备的本体侧的上位的控制部等电连接。

(作用效果)

在如上构成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1中,针对俯仰及偏转,通过万向架机构(摆动支承机构)30及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使可动体20绕第一轴线r1或第二轴线r2摆动而能够修正抖动。在该抖动的修正控制中,当可动体20如图16(b)的箭头所示进行摆动并且保持架框架220的各支承板部224的角部224a、224b与罩框120的突出部122的表面122a抵接时,进一步的摆动被限制。该支承板部224的角部224a、224b与罩框120的突出部122抵接时的角度θ例如设定为10°,摆动范围限制在该角度范围内。

此时,重心调节部件250也与保持架框架220一体地摆动,但其外周的倾斜面251和罩框120的内周的倾斜面125不会像上述那样接触,从而不会阻碍摆动。另外,与固定体10的磁铁41对置的保持架框架220的凸部226在其与磁铁41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在摆动时也不会与磁铁41接触。

另外,间隔件140的柱部141、142被安装于保持架框架220上,所以,该柱部141、142也接近磁铁41,但通过设置倒角部149,如图16(b)所示,在摆动时不会与磁铁41接触。

另外,间隔件140的止动用凸部144、145也将前端形成为圆弧形状,且远离底罩130的底板部133,因此,在摆动时不会接触。

另一方面,在落下冲击等时可动体20向光轴方向的被拍摄体侧移动的情况下,当重心调节部件250的倾斜面251与罩框120的内周的倾斜面125抵接时,进一步的移动被限制。此时,保持架框架220的支承板部224的具有角部224a、224b的上端(z轴方向的+z的前端)不会到达罩框120的突出部122的表面122a。

相反,在可动体20沿光轴方向向与被拍摄体相反一侧移动时,间隔件140的止动用凸部144、145与底罩130的底板部133抵接,进一步的移动被限制。

在这些落下冲击等引起的光轴方向的移动中,重心调节部件250和罩框120的冲击、或者间隔件140的止动用凸部144、145和底罩130的底板部133的冲击较大,但因为均是与光学模块不同的部件彼此的接触,所以该冲击力不会直接传递到光学模块210。而且,重心调节部件250或间隔件140的止动用凸部144、145是与光学模块210(特别是拍摄元件212)在光轴方向上不重叠的配置,因此,即使万一因冲击而变形,也能够抑制对光学模块210带来影响。此外,因为间隔件140的止动用凸部144、145通过桥部143形成连接状态,所以能够确保耐受冲击的强度。

这样,该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1通过保持架框架220的支承板部224的角部224a、224b和罩框120的突出部122的表面122a限制可动体20的摆动容许范围,另外,在因落下等而施加了冲击时,能够通过重心调节部件250的倾斜面251和罩框120的倾斜面125限制可动体20向光轴方向的被拍摄体侧的飞出,能够通过间隔件140的止动用凸部144、145和底罩130的底板部133限制可动体20向与被拍摄体相反一侧的移动。另外,在可动体20向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保持架框架220的凸部226和磁铁41抵接,能够限制进一步的移动。因此,该光学单元能够防止万向架机构30的可动框310等的过度变形,提高耐久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更。

例如,在万向架机构30中,设为使固定于可动框310上的球体320与接点用弹簧330接触的构造,但也可以不一定是球体,也可以设为使将棒状部件等的前端面形成为球状而形成的球状前端面与接点用弹簧接触的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有俯仰及偏转的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进行了说明,但除俯仰及偏转之外,还可以设为具有对滚转的修正功能的构造。

另外,将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40的磁铁41设于固定体10的壳体110上,将线圈42设于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上,但相反,也可以将磁铁41设于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上,将线圈42设于固定体10的壳体110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