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带、定影装置、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带用基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62744发布日期:2020-04-03 18:0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定影带、定影装置、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带用基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带、定影装置、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带用基材。



背景技术:

在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中,利用定影装置对形成于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而形成图像。

此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定影带,具有聚酰亚胺树脂层,所述定影带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聚酰亚胺树脂层中含有独立气泡,且带的导热率为0.5w/m·k以下。”。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加热辊,包括: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作为与所述加热器相接的金属的圆筒体的芯棒;以及加热构件,设置于所述芯棒的外表面,用以对记录材料上所载持的色粉图像进行加热及加压而使所述色粉图像定影,所述加热辊的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构件包含硅酮橡胶,并且在所述硅酮橡胶的内部设置有空孔部,在所述空孔部的缝隙的硅酮橡胶中,设置有比所述缝隙长的具有50微米至150微米的长度的沥青系碳纤维,在所述空孔部的缝隙中形成所述碳纤维彼此的接触,并由所述加热器沿朝向所述加热构件的外表面的方向形成导热的路径。”。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图像定影装置的转印或定影用构件,使用如下的树脂组合物:其具有所有孔数的80%以上包含独立孔的多孔质结构,且平均孔径为0.01μm以上、0.9μm以下,所有孔数的80%以上具有为平均孔径的±30%以内的孔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98814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233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58843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定影带,其与具有包括包含扁平状导热剂的非发泡树脂层的基材的定影带相比,带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率高。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所述课题通过以下手段来解决。即,

<1>

一种定影带,具有包括发泡树脂层的基材,所述发泡树脂层含有扁平状导热剂,且带厚度方向的导热率为0.5w/m-1/k以上。

<2>

根据<1>所述的定影带,其中所述扁平状导热剂为石墨烯及石墨的至少一种扁平状导热剂。

<3>

根据<1>或<2>所述的定影带,其中所述发泡树脂层为发泡聚酰亚胺系树脂层。

<4>

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带,其中所述发泡树脂层的发泡率为30%以上、65%以下。

<5>

根据<4>所述的定影带,其中所述发泡树脂层的发泡率为35%以上、60%以下。

<6>

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带,其中所述发泡树脂层为独立气泡型的发泡树脂层。

<7>

根据<6>所述的定影带,其中所述独立气泡型的发泡树脂层的独立气泡率为80%以上。

<8>

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带,其中包括所述发泡树脂层的基材的耐折强度为2500次以上。

<9>

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带,其中在包括所述发泡树脂层的基材的内周面露出有气孔。

<10>

一种定影装置,包括:第一旋转体;以及

第二旋转体,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外表面相接,且

所述第一旋转体及所述第二旋转体的至少一者为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带。

<11>

一种处理盒,包括:根据<10>所述的定影装置,且

所述处理盒可拆装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

<12>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保持体;

带电部件,使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

潜像形成部件,在带电的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潜像;

显影部件,利用色粉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粉图像;

转印部件,将所述色粉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部件,将所述色粉图像定影至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定影部件为根据<10>所述的定影装置。

<13>

一种定影带用基材,包括发泡树脂层,所述发泡树脂层含有扁平状导热剂,且厚度方向的导热率为0.5w/m-1/k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1>、<2>、或<3>的发明,提供的定影带,其与具有包括包含扁平状导热剂的非发泡树脂层的基材的定影带相比,带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率高。

根据<4>、或<5>的发明,提供的定影带,其与发泡树脂层的发泡率小于30%的情况相比,带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率高。

根据<6>、或<7>的发明,提供的定影带,其与发泡树脂层为连通气泡型的发泡树脂层的情况相比,耐折性高。

根据<8>的发明,提供的定影带,其与包括发泡树脂层的基材的耐折强度小于2500次的情况相比,耐折性优异。

根据<9>的发明,提供的定影带,其与气孔未露出至包括发泡树脂层的基材的内周面的情况相比,内表面滑移性优异。

根据<10>、<11>、<12>的发明,提供包括如下定影带的定影装置、处理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定影带与具有包括包含扁平状导热剂的非发泡树脂层的基材的定影带相比,带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率高。

根据<13>的发明,提供的定影带用基材,其与包括包含扁平状导热剂的非发泡树脂层的定影带用基材相比,可获得带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率高的定影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构件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的评价中所使用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符号的说明

62:加压带

63:带移行引导件

64:按压垫

64a:前夹持构件

64b:剥离夹持构件

65:保持构件

66:卤素灯

68:滑动构件

69:感温元件

70:剥离构件

71:剥离爪

72:保持构件

80:定影装置

82:滑动构件

84:加热带

86:定影带模块

88:加压辊

89a:卤素加热器

89:加热按压辊

90a:卤素加热器

90:支撑辊

92a:卤素加热器

92:支撑辊

94:姿势矫正辊

96:支撑构件

98:支撑辊

100:图像形成装置

110:定影构件

110a:基材

110b:弹性层

110c:表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再者,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在所有附图中赋予相同的符号,并有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定影构件]

对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构件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构件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110例如包括基材110a、设置于基材110a上的弹性层110b、以及设置于弹性层110b上的表面层110c。

而且,基材110a包括发泡树脂层,所述发泡树脂层含有扁平状导热剂,且带厚度方向的导热率为0.5w/m-1/k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110通过所述构成而成为带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率高的定影带。推测其理由如下。

对于定影带,为了实现升温时间的缩短、消耗电力的降低、定影速度的高速化等而期望高导热性(厚度方向的高导热率)。

而且,在定影带中,已知以提高基材的导热率(厚度方向的导热率)为目的而在基材中对扁平状导热剂进行取向。但,在基材中,扁平状导热剂在基材的面方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取向的倾向高。因此,现状是厚度方向上的基材的导热率难以提高。

相对于此,定影带110的基材110a包括发泡树脂层,且在发泡树脂层中含有扁平状导热剂。如果树脂层中存在气泡,则扁平状导热剂容易沿气泡的壁面进行取向。由此,在包括发泡树脂层的基材110a中,在基材的厚度方向上取向的扁平状导热剂的比例增加。因此,带厚度方向的导热率增高至0.5w/m-1/k以上。其结果,定影带110的厚度方向的导热率也增高。

根据以上所述,推测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110为带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率高的定影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110中,如上所述,包括发泡树脂层的基材110a中在基材的厚度方向上取向的扁平状导热剂的比例增加。即,利用少量的扁平状导热剂而带厚度方向的基材110a的导热率增高。因此,在提高导热率的同时,基材110a的耐折性也变高。其结果,定影带110的耐折性也变高。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构件110的层构成只要具有基材110a,则并无特别限制。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构件110视需要例如也可为在基材110a与弹性层110b之间介隔存在有金属层及其保护层的层构成、在基材110a与弹性层110b之间介隔存在有粘着层的层构成、在弹性层110b与表面层110c之间介隔存在有粘着层的层构成、不具有弹性层110b的层构成、不具有表面层110c的层构成、将所述层构成组合而成的层构成。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110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再者,省略符号进行说明。

(基材)

基材包括含有扁平状导热剂的发泡树脂层。

-扁平状导热剂-

所谓扁平状导热剂,表示纵横比(长径/厚度)为10以上的导热剂。

作为扁平状导热剂,具体而言,可列举石墨烯及石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的至少一种。上述中,就导热性及耐折性的观点而言,作为扁平状导热剂而优选为石墨烯。

扁平状导热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就导热性及耐折性的提高的观点而言,扁平状导热剂的长径优选为0.1μm以上、5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上、3μm以下。

扁平状导热剂的长径是指当俯视扁平状导热剂时(自导热剂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最长的直径。

扁平状导热剂的厚度是指最厚的厚度。

而且,扁平状导热剂的长径及厚度是对自发泡树脂层(基材)中采取的100个导热剂进行观察而测定长径及厚度,并设为其算术平均值。

就导热性及耐折性的提高的观点而言,扁平状导热剂的含量相对于基材(发泡树脂层)而优选为30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35质量%以上、60质量%以下。

-发泡树脂层的树脂-

作为发泡树脂层的树脂,可列举: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苯并咪唑(polybenzimidazole,pbi)树脂、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树脂、聚砜(polysulfone,psu)树脂、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pes)树脂、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sulfide,pps)树脂、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pei)树脂、全芳香族聚酯树脂(液晶聚合物)等。

发泡树脂层的树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所述树脂中,作为发泡树脂层的树脂,就导热性及耐折性的提高的观点而言,优选为聚酰亚胺系树脂。即,发泡树脂层优选为发泡聚酰亚胺系树脂层。

而且,作为聚酰亚胺系树脂,优选为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等,更优选为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对聚酰亚胺树脂进行说明。

作为聚酰亚胺树脂,例如,可列举作为四羧酸二酐与二胺化合物的聚合物的聚酰胺酸(polyamicacid)的酰亚胺化物。作为聚酰亚胺树脂,具体而言,可列举使四羧酸二酐与二胺化合物的等摩尔量在溶媒中进行聚合反应而获得聚酰胺酸的溶液,并对所述聚酰胺酸进行酰亚胺化而获得的树脂。

作为聚酰亚胺树脂,例如可列举具有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构成单元的树脂。

[化1]

(通式(i)中,r1为四价有机基,且为芳香族基、脂肪族基、环状脂肪族基、将芳香族基与脂肪族基组合而成的基、或所述基经取代的基(例如可列举后述的四羧酸二酐的残基);r2为二价有机基,且为芳香族基、脂肪族基、环状脂肪族基、将芳香族基与脂肪族基组合而成的基、或所述基经取代的基(例如可列举后述的二胺化合物的残基))

作为四羧酸二酐,具体而言,可列举: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基酮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2,3,3',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2,3,6,7-萘四羧酸二酐、1,2,5,6-萘四羧酸二酐、1,4,5,8-萘四羧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磺酸二酐、苝-3,4,9,10-四羧酸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醚二酐、乙烯四羧酸二酐等。

另一方面,作为二胺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氯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3,3'-二氨基二苯基砜、1,5-二氨基萘、间苯二胺、对苯二胺、3,3'-二甲基4,4'-联苯基二胺、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基砜、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2,4-双(β-氨基叔丁基)甲苯、双(对-β-氨基-叔丁基苯基)醚、双(p-β-甲基-δ-氨基苯基)苯、双-对(1,1-二甲基-5-氨基-戊基)苯、1-异丙基-2,4-间苯二胺、间二甲苯二胺、对二甲苯二胺、二(对氨基环己基)甲烷、六亚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亚甲基二胺、二氨基丙基四亚甲基二胺、3-甲基七亚甲基二胺、4,4-二甲基七亚甲基二胺、2,11-二氨基十二烷、1,2-双-3-氨基丙氧基乙烷、2,2-二甲基丙二胺、3-甲氧基六亚甲基二胺、2,5-二甲基七亚甲基二胺、3-甲基七亚甲基二胺、5-甲基九亚甲基二胺、2,17-二氨基二十烷、1,4-二氨基环己烷、1,10-二氨基-1,10-二甲基癸烷、12-二氨基十八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哌嗪、h2n(ch2)3o(ch2)2o(ch2)nh2、h2n(ch2)3s(ch2)3nh2、h2n(ch2)3n(ch3)2(ch2)3nh2等。

作为使四羧酸二酐与二胺进行聚合反应时的溶媒,自溶解性等方面出发而可适宜地列举极性溶媒(有机极性溶媒)。作为极性溶媒,优选为n,n-二烷基酰胺类,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作为其低分子量者的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乙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氧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六甲基磷酰三胺、n-甲基-2-吡咯烷酮、吡啶、四亚甲基砜、二甲基四亚甲基砜等。它们可单个使用或并用多个。

其中,作为聚酰亚胺树脂,就耐久性、导热性、及内表面滑移性的观点而言,可优选地列举包含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与4,4'-二氨基二苯基醚的聚酰亚胺树脂(3,3',4,4'-biphenyltetracarboxylicdianhydride-4,4'-oxydianiline,bpda-oda)、或包含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与对苯二胺的聚酰亚胺树脂(3,3',4,4'-biphenyltetracarboxylicdianhydride-p-phenylenediamine,bpda-pda)。

对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进行说明。

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可列举:使作为来自三羧酸与二胺化合物的缩合物的聚酰胺-聚酰胺酸树脂进行脱水闭环反应而成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具体而言,作为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可列举利用以下方法而获得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1)使三羧酸酐与二胺的等摩尔量在有机极性溶媒中、脱水催化剂存在下,以高温进行缩聚及酰亚胺化反应(脱水闭环反应)的方法

(2)使氯化三羧酸酐与二胺的等摩尔量在有机极性溶媒中以低温进行缩聚及酰亚胺化反应的方法

(3)使三羧酸酐与二异氰酸酯在有机极性溶媒中以高温进行缩聚及酰亚胺化反应的方法等。

再者,使涂布液中包含作为聚酰亚胺树脂的前体的进行酰亚胺化反应前的聚酰胺-聚酰胺酸树脂,在涂布后使聚酰胺-聚酰胺酸树脂进行酰亚胺化反应而形成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作为三羧酸酐,可列举偏苯三甲酸酐或氯化偏苯三甲酸酐。

作为二胺化合物,可列举聚酰胺酸的合成中所使用的二胺化合物,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尤其适宜。

作为芳香族二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3,3'-二氨基二苯基酮、对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酰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醚、双[4-{3-(4-氨基苯氧基)苯甲酰基}苯基]醚、4,4'-双(3-氨基苯氧基)联苯、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等。

作为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列举聚酰胺酸的合成中所使用的二胺化合物中的两个氨基被取代为异氰酸酯基而成的化合物,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尤其适宜。

作为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3,3'-二甲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联苯基-3,3'-二异氰酸酯、联苯基-3,4'-二异氰酸酯、3,3'-二乙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2,2'-二乙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2,2'-二甲氧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也可列举利用封端剂使异氰酸基稳定化而成的化合物。作为封端剂,有醇、酚、肟等,并无特别限制。

此处,作为使树脂层(尤其是聚酰亚胺系树脂层)发泡的方法,可例示:

1)在聚酰亚胺树脂前体溶液中添加发泡剂,在干燥时将溶剂去除并且进行发泡,然后进行酰亚胺转化的方法;2)在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中添加高沸点溶剂,在进行酰亚胺转化时以高沸点溶剂的蒸气压来进行发泡的方法等。

-发泡树脂层的其他添加剂-

发泡树脂层可包含其他添加剂。

作为其他添加剂,可使用公知的添加剂,例如可列举用以提高扁平状导热剂的分散性的分散剂、用以赋予机械强度等各种功能的各种填充剂、用以促进酰亚胺化反应的催化剂、用以提高制膜品质的调平剂、用以提高脱模性的脱模性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etrafluoroethylene/perfluoroalkylvinylether,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luorinatedethylenepropylene,fep)等氟树脂粒子)等。

-发泡树脂层(基材)的特性-

发泡树脂层(基材)中的“带厚度方向的导热率”为0.5w/m-1/k以上。导热率优选为超过0.5w/m-1/k,优选为0.75w/m-1/k以上,更优选为1.0w/m-1/k以上。

带厚度方向的导热率如下所述般测定。再者,测定环境设为常温常湿(25℃/50%)环境。

在ai菲斯移动机(ai-phase-mobile)(ai菲斯(ai-phase)公司制造)的探头上,以可测定带厚度方向(即,基材的厚度方向)的导热率的方式载置测定片。

接着,在载置测定片后,放置50gf的重锤,在手动模式(manualmode)下,以1.41v、将3hz~100hz分割成10段、测定时间2秒的条件,进行3次导热率测定。

然后,将3次测定值的算数平均值设为发泡树脂层(即,基材)中的“带厚度方向的导热率”。

就导热性及耐折性的提高的观点而言,发泡树脂层(基材)的发泡率优选为30%以上、65%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上、60%以下。

发泡树脂层(基材)的发泡率是利用以下方法来测定。

自定影带获得发泡树脂层(基材)的测定片。

接着,对在所获得的测定片的表面(沿基材的厚度方向进行切断而成的剖面)进行铂蒸镀而成者,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制造jsm-6700)以5000倍进行观察,求出空隙部分的面积。

接着,利用式:发泡树脂层(基材)的发泡率=所求出的空隙部分的面积/观察视野的面积×100来算出发泡树脂层(基材)的发泡率。

然后,对5个测定片实施所述操作,将5次测定值的算数平均值设为发泡树脂层(基材)的发泡率。

就导热性及耐折性的提高的观点而言,发泡树脂层(基材)优选为独立气泡型的发泡树脂层。此处,所谓独立气泡型的发泡树脂层是指独立气泡率为5%以上的发泡树脂层。

而且,就导热性及耐折性的提高的观点而言,独立气泡型的发泡树脂层的独立气泡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

发泡树脂层(基材)的独立气泡率是利用以下方法来测定。

自定影带获得发泡树脂层(基材)的测定片。

接着,将在所获得的测定片的表面进行铂蒸镀而成者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制造jsm-6700)放大至5000倍,测定剖面中的100个气泡形状。

然后,对3个测定片实施所述操作,将300次测定值的算数平均值设为发泡树脂层的独立气泡率。

就耐折性的观点而言,发泡树脂层(基材)的耐折强度优选为2500次以上,更优选为10000次以上。

发泡树脂层(基材)的耐折强度是利用后述的[实施例]中的耐弯曲性(耐折强度)中所说明的方法来测定。再者,测定环境设为常温常湿(25℃/50%)环境。

在发泡树脂层(基材)的内周面可露出有用以保持油的气孔。通过所露出的气孔对油进行保持,定影带的内周面的摩擦力降低,滑移性(滑动性)提高。

再者,就提高定影带的内周面的滑移性(滑动性)的观点而言,发泡树脂层(基材)可为独立气泡型,且在内周面露出有用以保持油的气孔。

就导热性及耐折性的提高的观点而言,发泡树脂层(基材)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2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上、15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70μm以上、120μm以下。

(弹性层)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构件优选为在基材层上具有弹性层。

耐热性弹性材料并无特别限制,可优选地使用橡胶材料,更优选为例如包含硅酮橡胶。

作为硅酮橡胶,例如可列举:室温硫化(roomtemperaturevulcanization,rtv)硅酮橡胶、高温硫化(hightemperaturevulcanization,htv)硅酮橡胶、液状硅酮橡胶等,具体而言,可列举:聚二甲基硅酮橡胶(mq)、甲基乙烯基硅酮橡胶(vmq)、甲基苯基硅酮橡胶(pmq)、氟硅酮橡胶(fvmq)等。

弹性层中也可调配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软化剂(石蜡系等)、加工助剂(硬脂酸等)、抗老化剂(胺系等)、硫化剂(硫、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等)、功能性填充剂(氧化铝等)等。

弹性层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6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上、500μm以下。

(表面层)

表面层例如包含耐热性脱模材料(表面层形成用材料)而构成。

作为耐热性脱模材料,可列举:氟橡胶、氟树脂、硅酮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

所述材料中,耐热性脱模材料可为氟树脂。

作为氟树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etfe)、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pvdf)、聚氯三氟乙烯(polychlorotrifluoroethylene,pctfe)、聚氟乙烯(polyvinylfluoride,pvf)等。

表面层的厚度为100μm以下,例如可为5μm以上、50μm以下,理想的是10μm以上、40μm以下。

表面层的形成应用公知的方法即可,例如利用涂布法来形成即可。

关于表面层,可通过预先准备形成表面层的筒状体,在筒状体的内表面形成粘着层后被覆于弹性层的外周上来形成表面层。另外,关于表面层,也可通过在筒状体的内周面导入乙烯基等官能基后被覆于弹性层的外周上,然后在筒状体的内周面使官能基与弹性层的外周面的官能基进行反应来形成表面层。

(定影带的用途)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例如适用于加热带、加压带的任一者。再者,作为加热带,可为利用电磁感应方式进行加热的加热带、由外部的热源进行加热的加热带的任一者。

其中,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定影构件应用于利用电磁感应方式进行加热的加热带的情况下,可设置利用电磁感应发热的金属层(发热层)。

[定影装置]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有多种构成,例如可例示包括第一旋转体、以及与第一旋转体的外表面相接地配置的第二旋转体,且将在表面形成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插通至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接触部而对色粉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而且,作为第一旋转体及第二旋转体的至少一者,可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

以下,对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加热辊以及加压带的定影装置、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包括加热带以及加热辊的定影装置、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包括加热带以及加热辊的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进行说明。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可适用于加热带、及加压带的任一者。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并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也可为包括加热辊或加热带以及加压带的定影装置。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可适用于加热带及加压带的任一者。

(定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例如构成为包括:旋转驱动的加热辊61(第一旋转体的一例)、加压带62(第二旋转体的一例)、以及经由加压带62对加热辊61进行按压的按压垫64(按压构件的一例)。

再者,关于按压垫64,例如只要加压带62与加热辊61相对受到加压即可。因此,可为加压带62侧被加热辊61加压,也可为加热辊61侧被加压带62加压。

在加热辊61的内部配设有卤素灯66(加热部件的一例)。加热部件并不限于卤素灯,也可使用发热的其他发热构件。

另一方面,在加热辊61的表面,例如接触配置有感温元件69。基于利用所述感温元件69而得的温度测量值对卤素灯66的点灯进行控制,从而加热辊61的表面温度被维持成目标设定温度(例如150℃)。

加压带62例如利用内部所配置的按压垫64与带移行引导件63而旋转自如地受到支撑。而且,在夹持区域n(压区部)中,配置成利用按压垫64对加热辊61进行按压。

按压垫64例如在加压带62的内侧以经由加压带62对加热辊61加压的状态配置,且在与加热辊61之间形成了夹持区域n。

按压垫64例如在夹持区域n的入口侧配置有用以确保宽幅的夹持区域n的前夹持构件64a,且在夹持区域n的出口侧配置有用以对加热辊61赋予变形的剥离夹持构件64b。

为了减小加压带62的内周面与按压垫64的滑动阻力,例如在前夹持构件64a及剥离夹持构件64b的与加压带62相接的面上设置有片状的滑动构件68。而且,按压垫64与滑动构件68被保持于金属制的保持构件65。

再者,滑动构件68例如以其滑动面与加压带62的内周面相接的方式设置,从而参与存在于滑动构件68与加压带62之间的油的保持·供给。

在保持构件65上例如安装有带移行引导件63,且成为加压带62旋转的构成。

加热辊61例如利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而沿箭头s方向旋转,与所述旋转从动地,加压带62向与加热辊6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箭头r方向旋转。即,例如加热辊61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相对于此,加压带6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而且,具有未定影色粉图像的纸k(记录介质的一例)例如由定影入口引导件56引导而被搬送至夹持区域n。而且,当纸k通过夹持区域n时,纸k上的未定影色粉图像利用作用于夹持区域n的压力与热而被定影。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例如利用模仿加热辊61的外周面的凹形的前夹持构件64a,与不具有前夹持构件64a的构成相比,可确保大的夹持区域n。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中,例如相对于加热辊61的外周面而突出地配置剥离夹持构件64b,由此构成为在夹持区域n的出口区域中,加热辊61的变形局部变大。

如果以所述方式配置剥离夹持构件64b,则例如当定影后的纸k通过剥离夹持区域时,会通过局部较大地形成的变形处,因此纸k容易自加热辊61剥离。

作为剥离的辅助部件,例如在加热辊61的夹持区域n的下游侧配设有剥离构件70。剥离构件70中,例如剥离爪71以沿着与加热辊61的旋转方向相向的方向(逆方向)接近加热辊61的状态,由保持构件72予以保持。

(定影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80例如构成为包括:定影带模块86,包括加热带84(第一旋转体的一例);以及加压辊88(第二旋转体的一例),对加热带84(定影带模块86)进行按压地配置。而且,例如在加热带84(定影带模块86)与加压辊88的接触部中形成有夹持区域n(压区部)。在夹持区域n中,纸k(记录介质的一例)受到加压及加热而色粉图像被定影。

定影带模块86例如包括:环状的加热带84;加热按压辊89,在加压辊88侧卷绕加热带84,利用马达(未图示)的旋转力进行旋转驱动,并且将加热带84自其内周面向加压辊88侧推压;以及支撑辊90,在与加热按压辊89不同的位置自内侧对加热带84进行支撑。

定影带模块86中例如设置有:支撑辊92,配置于加热带84的外侧而对其环绕路径进行限定;姿势矫正辊94,对自加热按压辊89至支撑辊90的加热带84的姿势进行矫正;以及支撑辊98,在由加热带84与加压辊88形成的夹持区域n的下游侧,对加热带84自内周面赋予张力。

而且,定影带模块86例如设置成:在加热带84与加热按压辊89之间插入片状的滑动构件82。

滑动构件82例如以其滑动面与加热带84的内周面相接的方式设置,从而参与存在于滑动构件82与加热带84之间的油的保持·供给。

此处,滑动构件82例如以其两端由支撑构件96支撑的状态设置。

在加热按压辊89的内部例如设置有卤素加热器89a(加热部件的一例)。

支撑辊90例如是由铝形成的圆筒状辊,且在内部配设有卤素加热器90a(加热部件的一例),从而对加热带84自内周面侧进行加热。

在支撑辊90的两端部,例如配设有对加热带84向外侧按压的弹簧构件(未图示)。

支撑辊92例如是由铝形成的圆筒状辊,且在支撑辊92的表面形成有厚度20μm的包含氟树脂的脱模层。

形成支撑辊92的脱模层的目的例如是为了防止来自加热带84的外周面的色粉或纸粉堆积于支撑辊92。

在支撑辊92的内部,例如配设有卤素加热器92a(加热部件的一例),从而对加热带84自外周面侧进行加热。

即,例如构成为加热带84利用加热按压辊89与支撑辊90及支撑辊92而受到加热。

姿势矫正辊94例如是由铝形成的圆柱状辊,且在姿势矫正辊94的附近配置有对加热带84的端部位置进行测定的端部位置测定机构(未图示)。

在姿势矫正辊94中,例如配设有根据端部位置测定机构的测定结果来使加热带84的轴方向上的触碰位置移位的轴移位机构(未图示),且构成为对加热带84的蛇行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加压辊88例如旋转自如地受到支撑,并且设置成利用未图示的弹簧等施力部件而加热带84在卷到加热按压辊89上的部位处受到按压。由此,伴随定影带模块86的加热带84(加热按压辊89)朝箭头s方向旋转移动,与加热带84(加热按压辊89)从动地,加压辊88沿箭头r方向旋转移动。

而且,具有未定影色粉图像(未图示)的纸k沿箭头p方向被搬送,并被引导至定影装置80的夹持区域n。而且,当纸k通过夹持区域n时,纸k上的未定影色粉图像利用作用于夹持区域n的压力与热而被定影。

再者,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80中,对作为多个加热部件的一例而应用卤素加热器(卤素灯)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应用卤素加热器以外的辐射灯发热体(发出放射线(红外线等)的发热体)、电阻发热体(通过使电流流至电阻而产生焦耳热的发热体:例如在陶瓷基板上形成具有电阻的膜并进行煅烧而成的发热体等)。

(定影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200是包括定影构件110具有金属层的情况下的定影构件110的电磁感应方式的定影装置。再者,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200中,定影构件110用作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构件。

如图4所示,以对带110的一部分进行加压的方式配置有加压辊(加压构件)211,就有效率地进行定影的观点而言,在定影构件110与加压辊211之间形成有接触区域(压区),带110以沿着加压辊211的周面的形状弯曲。另外,就确保记录介质的剥离性的观点而言,在所述接触区域(压区)的末端,形成有带发生弯曲的弯曲部。

加压辊211在基材211a上形成由硅酮橡胶等形成的弹性层211b,进而在弹性层211b上形成由氟系化合物形成的脱模层211c而构成。

在带110的内侧,在与加压辊211相向的位置配置有相向构件213。相向构件213包含金属、耐热树脂、耐热橡胶等,且包括与带110的内周面相接地来局部地提高压力的垫213b、以及对垫213b进行支撑的支撑体213a。

在以带110为中心而与加压辊211(加压构件的一例)相向的位置,设置有内置电磁感应线圈(励磁线圈)212a的电磁感应发热装置212。电磁感应发热装置212通过对电磁感应线圈施加交流电流,利用励磁电路使所产生的磁场变化,从而使带110的未图示的金属层(例如,电磁感应金属层)中产生涡电流。所述涡电流利用未图示的金属层的电阻而被转换成热(焦耳热),结果,带110的表面发热。

再者,电磁感应发热装置212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位置,例如,相对于带110的接触区域,也可设置于旋转方向b的上游侧,还可设置于带110的内侧。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200中,利用驱动装置将驱动力传递至固定于带110的端部的齿轮,由此带110沿箭头b方向进行自旋转,且伴随带110的旋转,加压辊211沿相反方向、即箭头c方向旋转。

形成有未定影色粉图像214的记录介质215沿箭头a方向通过定影装置200中的带110与加压辊211的接触区域(压区),未定影色粉图像214以熔融状态被施加压力,从而被定影至记录介质215。

[图像形成装置]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保持体;带电部件,使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静电潜像形成部件,在带电的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件,利用包含色粉的显影剂对形成于像保持体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粉图像;转印部件,将色粉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以及定影部件,将色粉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

而且,作为定影部件,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定影装置可形成为可拆装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处理盒的构成装置,可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是通常被称为串联(tandem)型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且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利用电子照相方式来形成各颜色成分的色粉图像;一次转印部10,将利用各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而形成的各颜色成分色粉图像依次转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5;二次转印部20,将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5上的重叠色粉图像成批转印(二次转印)至作为记录介质的纸k上;以及定影装置60,将经二次转印的图像定影至纸k上。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对各装置(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40。

所述定影装置60为已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再者,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为包括已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80的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中,作为对形成于表面的色粉图像进行保持的像保持体的一例而包括沿箭头a方向旋转的感光体11。

在感光体11的周围,作为带电部件的一例而设置有使感光体11带电的带电器12,作为潜像形成部件的一例而设置有将静电潜像写入感光体11上的激光曝光器13(图中以符号bm来表示曝光光束)。

另外,在感光体11的周围,作为显影部件的一例而设置有收容各颜色成分色粉并利用色粉来使感光体11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像化的显影器14,且设置有将感光体11上所形成的各颜色成分色粉图像利用一次转印部10而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5的一次转印辊16。

进而,在感光体11的周围设置有将感光体11上的残留色粉去除的感光体清洁器17,沿感光体11的旋转方向依次配设有带电器12、激光曝光器13、显影器14、一次转印辊16及感光体清洁器17的电子照相用器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自中间转印带15的上游侧,以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的顺序配置成大致直线状。

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5由膜状的加压带构成,所述膜状的加压带以聚酰亚胺或聚酰胺等树脂为基底层,且适量含有碳黑等防静电剂。而且,其体积电阻率形成为106ωcm以上、1014ωcm以下,其厚度例如构成为0.1mm左右。

中间转印带15利用各种辊,沿图5所示的b方向,以迎合目的的速度循环驱动(旋转)。作为所述各种辊,有由定速性优异的马达(未图示)驱动而使中间转印带15旋转的驱动辊31、沿各感光体11的排列方向以大致直线状延伸并对中间转印带15进行支撑的支撑辊32、对中间转印带15赋予张力并且作为防止中间转印带15的蛇形的修正辊发挥功能的张力赋予辊33、设置于二次转印部20的背面辊25、以及将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留色粉刮除的设置于清洁部中的清洁背面辊34。

一次转印部10由夹着中间转印带15而与感光体11相向配置的一次转印辊16构成。一次转印辊16由芯体、以及固着于芯体的周围的作为弹性层的海绵层构成。芯体是由铁、sus等金属构成的圆柱棒。海绵层是由调配有碳黑等导电剂的丁腈橡胶(nitrilebutadienerubber,nbr)与丁苯橡胶(styrenebutadienerubber,sbr)以及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propylene-dienemonomer,epdm)的混合橡胶形成,且体积电阻率为107.5ωcm以上、108.5ωcm以下的海绵状的圆筒辊。

而且,一次转印辊16夹着中间转印带15而压接配置于感光体11,进而对一次转印辊16施加有与色粉的带电极性(设为负极性;以下相同)为逆极性的电压(一次转印偏压)。由此,各感光体11上的色粉图像被依次静电吸引至中间转印带15,从而在中间转印带15上形成了重叠的色粉图像。

二次转印部20构成为包括:背面辊25、以及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5的色粉图像保持面侧的二次转印辊22。

背面辊25的表面由分散有碳的epdm与nbr的混合橡胶的管构成,内部由epdm橡胶构成。而且,其表面电阻率形成为107ω/□以上、1010ω/□以下,硬度例如设定为70°(阿斯克尔(asker)c:高分子计器公司制造,以下相同)。所述背面辊25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5的背面侧而构成二次转印辊22的相向电极。而且金属制的供电辊26接触所述背面辊25以稳定地施加二次转印偏压。

另一方面,二次转印辊22由芯体、以及固着于芯体的周围的作为弹性层的海绵层构成。芯体是由铁、sus等金属构成的圆柱棒。海绵层是由调配有碳黑等导电剂的nbr与sbr以及epdm的混合橡胶形成,且体积电阻率为107.5ωcm以上、108.5ωcm以下的海绵状的圆筒辊。

而且,二次转印辊22夹着中间转印带15而压接配置于背面辊25,进而二次转印辊22接地,从而在二次转印辊22与背面辊25之间形成二次转印偏压,将色粉图像二次转印至被搬送到二次转印部20的纸k上。

另外,在中间转印带15的二次转印部20的下游侧,与中间转印带15接触、分离自如地设置有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5,所述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5将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留色粉或纸粉去除,从而对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进行清洁。

再者,中间转印带15、一次转印部10(一次转印辊16)、及二次转印部20(二次转印辊22)相当于转印部件的一例。

另一方面,在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y的上游侧配设有基准传感器(初始位置传感器(homepositionsensor))42,所述基准传感器42产生作为用以选取各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中的图像形成时间点的基准的基准信号。所述基准传感器42对设置于中间转印带15的背侧的标记进行识别而产生基准信号,各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根据基于所述基准信号的识别的、来自控制部40的指示而开始进行图像形成。

另外,在黑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k的下游侧,配设有用以进行画质调整的图像浓度传感器43。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对纸k进行搬送的搬送部件,包括:收容纸k的纸收容部50;将所述纸收容部50中堆积的纸k在预定的时间点取出并予以搬送的供纸辊51;对由供纸辊51抽出的纸k进行搬送的搬送辊52;将由搬送辊52搬送的纸k送往二次转印部20的搬送引导件53;在利用二次转印辊22进行二次转印后将所搬送的纸k向定影装置60搬送的搬送带55;以及将纸k引导至定影装置60的定影入口引导件56。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成像工艺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自未图示的图像读取装置或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等输出的图像数据在利用未图示的图像处理装置施以图像处理后,利用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执行成像作业。

在图像处理装置中,对所输入的反射率数据施以阴影修正、位置偏移修正、明度/颜色空间转换、反差修正、边框消除、颜色编辑、移动编辑等各种图像编辑等图像处理。施以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被转换成y、m、c、k四种颜色的色材灰度数据,并输出至激光曝光器13。

在激光曝光器13中,与所输入的色材灰度数据对应地,例如对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各自的感光体11照射自半导体激光射出的曝光光束bm。在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的各感光体11中,利用带电器12而使表面带电后,利用所述激光曝光器13对表面进行扫描露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所形成的静电潜像利用各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而显影成y、m、c、k各颜色的色粉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的感光体11上所形成的色粉图像在各感光体11与中间转印带15接触的一次转印部10中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5上。更具体而言,在一次转印部10中,利用一次转印辊16对中间转印带15的基材附加与色粉的带电极性(负极性)为逆极性的电压(一次转印偏压),从而使色粉图像在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依次重合来进行一次转印。

在色粉图像被依次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后,中间转印带15移动而色粉图像被搬送至二次转印部20。当色粉图像被搬送至二次转印部20时,在搬送部件中,迎合色粉图像被搬送至二次转印部20的时间点而供纸辊51旋转,自纸收容部50供给目标尺寸的纸k。由供纸辊51供给的纸k被搬送辊52搬送,经由搬送引导件53而到达二次转印部20。在到达所述二次转印部20之前使纸k暂时停止,并迎合保持有色粉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5的移动时间点而使对位辊(未图示)旋转,由此进行纸k的位置与色粉图像的位置的对位。

在二次转印部20中,经由中间转印带15而二次转印辊22被背面辊25加压。此时,迎合时间点而搬送的纸k被夹持于中间转印带15与二次转印辊22之间。此时,如果自供电辊26施加与色粉的带电极性(负极性)为相同极性的电压(二次转印偏压),则在二次转印辊22与背面辊25之间形成转印电场。而且,在由二次转印辊22与背面辊25加压的二次转印部20中,中间转印带15上所保持的未定影色粉图像被成批地静电转印至纸k上。

其后,静电转印有色粉图像的纸k保持以利用二次转印辊22而自中间转印带15剥离的状态被搬送,并搬送至设置于二次转印辊22的纸搬送方向下游侧的搬送带55。搬送带55迎合定影装置60中的最适合的搬送速度而将纸k搬送至定影装置60。搬送至定影装置60的纸k上的未定影色粉图像借助定影装置60而利用热及压力受到定影处理,由此被定影至纸k上。然后,形成有定影图像的纸k被搬送至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部中所设置的排纸收容部(未图示)。

另一方面,在对纸k的转印结束后,残存于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留色粉伴随中间转印带15的旋转而被搬送至清洁部,并利用清洁背面辊34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5而自中间转印带15上去除。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性地解释成所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形、变更、改良。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对作为包含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与4,4'-二氨基二苯基醚的聚酰亚胺树脂前体的、可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的发泡体的聚酰胺酸清漆“型号(type)bp(尤尼吉可(unitika)公司制造)”、以及作为包含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与4,4'-二氨基二苯基醚的聚酰亚胺树脂前体的、可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的非发泡体的聚酰胺酸清漆(“u酰亚胺cr(尤尼吉可(unitika)公司制造)”),以发泡率成为35%的方式调整量比而进行混合,从而准备清漆(1)。

在所述清漆(1)中,以相对于酰亚胺化后的聚酰亚胺树脂固体成分100重量份而成为60质量份的方式添加作为扁平状导热剂的长径0.5μm的石墨烯(“gnh-xz(石墨烯平台(grapheneplatform)制造)”)。其后,使用湿式喷磨机(基纳斯(genas)公司制造基纳斯(genas)py),使加入石墨烯的清漆(1)在压力200mpa下通过φ0.1mm的小孔5次来进行分散。

接着,在所获得的分散液中,以相对于酰亚胺化后的聚酰亚胺树脂固体成分100重量份而石墨烯量成为20质量份的方式添加清漆(1),并且为了防止贝纳胞(benardcell),以相对于分散液而成为0.5质量%的方式添加硅酮系表面活性剂(楠本化成制造ls009),从而制作聚酰亚胺树脂前体溶液。

接着,在以30rpm旋转的φ30的铝制管表面,使所获得的聚酰亚胺树脂前体溶液自φ3mm的喷嘴前端喷出,同时利用厚度t=0.15mm的sus制刮刀,一边对所喷出的聚酰亚胺树脂前体溶液的涂膜进行推压平滑化处理,一边以100mm/min沿管轴方向进行扫描。由此,在铝制管表面形成聚酰亚胺树脂前体溶液的涂膜。一边使所述铝制管以10rpm旋转,一边对涂膜以120度进行20分钟干燥后,以330℃进行30分钟酰亚胺转化。其后,恢复成常温,对酰亚胺转化后的皮膜在抽出后进行切割,由此获得φ30μm、宽度330mm、厚度约80μm的包括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实施例2>

作为石墨烯而使用长径3μm的石墨烯(xg科学(xgsciences)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包括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实施例3>

代替石墨烯而使用长径3μm的石墨(中越石墨工业所制造bf-3ak),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包括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实施例4>

代替石墨烯而使用长径10μm的石墨(中越石墨工业所制造cpb-6s),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包括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实施例5>

对作为包含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与4,4'-二氨基二苯基醚的聚酰亚胺树脂前体的、可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的发泡体的聚酰胺酸清漆“型号(type)bp(尤尼吉可(unitika)公司制造)”、以及作为包含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与对苯二胺的聚酰亚胺树脂前体的、可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的非发泡体的聚酰胺酸清漆(尤尼吉可(unitika)制造u酰亚胺cr),以发泡率成为20%的方式调整量比而进行混合,从而准备清漆(2)。

使用所述清漆(2),并以380℃进行酰亚胺转化,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包括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实施例6>

对作为包含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与4,4'-二氨基二苯基醚的聚酰亚胺树脂前体的、可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的发泡体的聚酰胺酸清漆“型号(type)bp(尤尼吉可(unitika)公司制造)”、以及作为包含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与4,4'-二氨基二苯基醚的聚酰亚胺树脂前体的、可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的非发泡体的聚酰胺酸清漆(尤尼吉可(unitika)制造u酰亚胺cr),以发泡率成为60%的方式调整量比而进行混合,从而准备清漆(3)。

使用所述清漆(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包括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实施例7>

以聚酰亚胺树脂前体溶液中的石墨烯量相对于酰亚胺化后的聚酰亚胺树脂固体成分100质量份而成为10质量份的方式进行调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包括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实施例8、实施例9>

以聚酰亚胺树脂前体溶液中的石墨烯量相对于聚酰亚胺树脂固体成分100质量份而成为50重量份或60重量份的方式进行调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分别获得包括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实施例10>

对作为包含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与4,4'-二氨基二苯基醚的聚酰亚胺树脂前体的、可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的发泡体的聚酰胺酸清漆“型号(type)bp(尤尼吉可(unitika)公司制造)”、以及作为包含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与4,4'-二氨基二苯基醚的聚酰亚胺树脂前体的、可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的非发泡体的聚酰胺酸清漆(“u酰亚胺cr(尤尼吉可(unitika)公司制造)”),以发泡率成为10%的方式调整量比而进行混合,从而准备清漆(4)。

使用所述清漆(4),并以聚酰亚胺树脂前体溶液中的石墨烯量相对于聚酰亚胺树脂固体成分100质量份而成为40质量份的方式进行调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包括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比较例1>

使用其中未使用作为包含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与4,4'-二氨基二苯基醚的聚酰亚胺树脂前体的、可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的发泡体的聚酰胺酸清漆“型号(type)bp(尤尼吉可(unitika)公司制造)”的清漆(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包括非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比较例2>

以聚酰亚胺树脂前体溶液中的石墨烯量相对于聚酰亚胺树脂固体成分100质量份而成为10质量份的方式进行调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包括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比较例3>

以聚酰亚胺树脂前体溶液中的石墨烯量相对于聚酰亚胺树脂固体成分100质量份而成为40质量份的方式进行调配,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包括非发泡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

<评价>

对各例的包括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圆筒状的基材实施以下评价。

(各种测定)

对圆筒状的基材,依照已述的方法测定导热率、发泡率。

(摩擦力)

对各例的圆筒状的基材的内周面的摩擦力,如下所述般进行评价。

自圆筒状的基材采取测定片。在相当于基材的内周面的测定片的面上,以0.1g/10cm2涂布硅油(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kf-9650cs)。

接着,以测定片中的硅油涂布面为上面侧,将测定片安装于表面性测定机型号(type)14(新东科学公司制造)上。

接着,作为测定触头而使用硬度60度、厚度3mm、宽度20mm的长方体的氨酯橡胶,将测定触头与测定片的表面(硅油涂布面)所成的角设为10度,将测定触头所负载的垂直荷重设为200g,测定在50mm的距离内以速度10mm/s拉伸测定触头时的平均荷重。而且,进行3次所述操作的测定,并将3次的算术平均值设为摩擦力。而且,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a(◎):小于150gf

b(○):小于200gf

c(×):200gf以上

(耐弯曲性)

对各例的圆筒状的基材的内周面的耐弯曲性(耐折强度(耐折次数)),如下所述般进行评价。

获得圆筒状的基材的测定片。测定片是自发泡树脂层(基材)切取沿着带圆周方向的长条形状(宽度15mm×长度150mm)的片而获得。

接着,相对于所获得的测定片,实施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industrialstandards,jis)-p8115(2001)所示的耐弯曲性评价。所述评价是以荷重(张力)=1kgf将弯曲部分(弯折夹具)的曲率半径变为r=0.3mm~5mm,使对测定片赋予的弯曲应力变化来实施。然后,制作横轴为耐折次数、纵轴为应力的s-n线图,测定弯曲应力为100mpa的情况下的耐折次数。将所述耐折次数设为发泡树脂层(基材)的耐折强度。再者,弯折角度设为单侧135°、弯折速度设为175周/分钟(cycle/min)。

而且,利用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a(◎):耐折次数为10,000次以上

b(○):耐折次数为2,500次以上

c(×):耐折次数小于2,500次

(定影率、耐久性)

在实施例、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圆筒状的基材的外周面上,依次形成使用x-34-1972-3a/b(信越化学制造)的350μm的弹性层、使用ke-1950-10a/b的20μm的粘着层、进行了内表面粘着处理的包括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pfa)层的表面层。由此制作定影带。

再者,各例的定影带在内周面(即基材的内周面)露出有气泡。

-定影率-

将所获得的定影带装设于图6所示的定影装置。然后,在利用所述定影装置对未定影色粉进行定影后,利用带剥离试验来进行定影率的评价。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图6所示的定影装置为如下装置:经由定影带301,利用加热部件(加热器)302对纸304上的未定影色粉图像305进行加热,并且利用加压辊303进行加压以进行定影,从而形成定影色粉图像(定影图像)306。

而且,在利用图6所示的定影装置而形成的定影图像上轻轻贴附粘着带(思高修补胶带(scotchmendingtape);3m公司制造),以250g/cm的线压将所述胶带密接于图像面后,对所述胶带进行撕拉。使用分光测色计(cm-3700d;柯尼卡美能达(konicaminolta)(股份)制造),对进行胶带撕拉前后的图像,测定波长区域400nm至800nm的反射光的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并将(胶带剥离后的最大吸光度/胶带剥离前的最大吸光度)×100设为定影率。

将评价基准示于以下。

a(◎):95%以上

b(〇):90%以上、小于95%

c(×):小于90%

-耐久性-

使用图6所示的定影装置对纸进行连续通纸,由此实施耐久性评价。

将评价基准示于以下。

a(◎):在400,000张时基材未破坏且与加压辊的旋转从动

b(〇):在250,000张以上、小于400,000张时基材破坏或未与加压辊的旋转从动

c(×):在小于250,000张时基材破坏或未与加压辊的旋转从动

将各例的详情一览示于表1~表2。

再者,表中,导热剂的调配比(phr)表示相对于聚酰亚胺树脂100质量份的导热剂的份数。

[表2]

根据所述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基材与比较例的基材相比,可获得带厚度方向的导热率高的定影带。而且也可知,本实施例的基材可获得耐折性、内周面的滑移性(内周面的低摩擦力)、定影率、耐久性优异的定影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