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8359发布日期:2021-08-03 14:2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装置由于具有功耗小、微型化、轻薄等优势,在业内一直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显示技术的日益发展,用户对液晶显示装置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随着移动办公、开放式办公环境的增多,用户对液晶显示装置的防窥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双屏显示的方式,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防窥功能,并且可以在防窥显示与正常显示之间进行切换。然而,由于产品本身的限制,目前的防窥显示产品的信赖性较差,并且产品厚度较大,难以实现产品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棱镜层和第一吸光涂层;

所述背板包括:底部;

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部的一侧;

所述棱镜层位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部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所述第一吸光涂层涂覆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部靠近所述棱镜层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光涂层的颜色为黑色。

可选地,所述背板还包括:及与所述底部连接侧部、及与所述侧部连接且与所述底部相对设置的顶部;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吸光涂层和/或第三吸光涂层;

所述第二吸光涂层涂覆于所述背板的所述侧部靠近所述棱镜层的一侧;

所述第三吸光涂层涂覆于所述背板的所述顶部靠近所述棱镜层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吸光涂层和所述第三吸光涂层的颜色均为黑色。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光涂层、所述第二吸光涂层和所述第三吸光涂层的色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光涂层、所述第二吸光涂层和所述第三吸光涂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光涂层、所述第二吸光涂层和所述第三吸光涂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07微米。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转换层;

所述光转换层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光转换层包括:逆棱镜。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提供的背光模组。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模组;

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沿着背离所述导光板方向依次叠层设置的调光面板和显示面板;

所述调光面板用于调节由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光线的角度;

所述显示面板用于利用透过所述调节面板的光线进行显示。

可选地,所述调光面板包括:沿着背离所述导光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偏光片、第一阵列基板、第一液晶层、第一彩膜基板和第二偏光片。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着背离所述导光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第二液晶层、第二彩膜基板和第三偏光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划伤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示例性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调光面板20和显示面板30;调光面板20和显示面板30沿着背离背光模组10的方向上依次叠层设置。其中,背光模组10所提供的背光的光线可以首先透过调光面板20,调光面板20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偏转角度,以调整透过调光面板20的光线的角度,显示面板30可以利用透过调光面板20的光线进行显示。在防窥显示状态下,可以通过调节输入调光面板20的电压,调整透过调光面板20的光线的角度,使得光线以近乎90度的角度照射至显示面板30,从而使得显示面板30的可视角度在很小范围内,仅可以供用户一人观看,以实现防窥显示。在正常显示状态下,可以通过调节输入调光面板20的电压,调整调光面板20的光线角度,使得光线以较大的角度照射至显示面板30,从而使得显示面板30的可视角度在较大的范围内,可以供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观看,以实现正常显示。

目前,如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其背光模组10一般包括:背板101、导光板102、银反射片103;其中,背板101包括:相对设置的底部和顶部、及与底部和顶部均连接的侧部;导光板102位于背板101的底部的一侧;银反射片103位于背板101的底部与导光板102之间。在背光模组中,一般还设置有光源104,光源104位于背板101的底部的一侧,且设置于导光板102的侧面,该侧面即为导光板102的入光面,具体地,光源104可以设置在由背板101的底部、顶部和侧部构成u折结构中。

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10中,其采用了导光板102与银反射片103将光源104发出的光线进行传导,并在相应位置(即导光板102的出光面)将光线取出,以为调光面板20和显示面板30提供背光。一般的,银反射片103的硬度大于导光板102的硬度,在信赖性条件下,导光板102会因为温度及适度的影响导致膨胀或收缩,在这个过程中,导光板102与银反射片103之间容易发生相对位移,导致导光板102靠近银反射片103的一侧发生划伤(如图2所示),因此容易导致信赖性问题,从而影响显示画面的显示质量,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3为另一种示例性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中,在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基础上,将上述的银反射片103更换为棱镜层105,该棱镜层105可以利用软胶棱镜制成,其硬度小于导光板102的硬度,这样在信赖性条件下,导光板102不会由于与棱镜层105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划伤,信赖性表现较佳。然而,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中一般需要在棱镜层105下贴附一张黑色保护膜106,以避免用户直接透过棱镜层105而观看到背板101的底部的金属色,以提升显示画面品味,但是,目前贴附工艺可以实现的贴附黑色保护膜106的厚度为0.05毫米,无形中增加了背光模组10整体的厚度,不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另一方面,由于黑色保护膜106的存在,也增加了背光模组10的工艺难度,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制备成本。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101、导光板102、棱镜层105和第一吸光涂层107;背板101包括:底部;导光板102位于背板101的底部的一侧;棱镜层105位于背板101的底部与导光板102之间;第一吸光涂层107涂覆于背板101的底部靠近棱镜层105的一侧。

背光模组10中还可以设置有光源104,光源104可以发出光线,光线可以由导光板102的一侧,即导光板102的入光面导入,并且光线可以从导光板102的出光面到处,以为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等结构提供背光。光源104可以设置在导光板102的一侧,即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一侧。具体地,光源104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灯条。背板101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承载位于其上的导光板102、光源104等器件,为了使得背板101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背板101一般采用较为坚固的金属材料制成,具体材料不再进行一一列举。

导光板102的为透明结构且折射率较大,可以将光源104发出的光线在入光面导入,并在其内部进行全反射,再由出光面进行取出,从而可以改变光源104发出的光线的方向,实现侧入式背光功能。实际应用中,导光板102可以为采用玻璃、亚克力等透明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式,导光板102还可以采用其他透明材料制成,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棱镜层105可以采用软胶棱镜结构,在信赖性条件下,即使导光板102由于热胀冷缩与棱镜层105发生相对位移,由于棱镜层105的硬度要远小于导光板102的硬度,可以防止棱镜层105划伤导光板102,以提高信赖性。

第一吸光涂层107可以采用颜色较深的涂料制成,可以对背板101的金属颜色进行遮挡,以防止用户透过棱镜层105直接观看到背板的金属色,从而可以提高观看效果。并且,第一吸光涂层107可以采用镀层工艺形成,例如烤漆工艺或电镀工艺等,这样可以形成较薄的膜层结构,可以不必贴附黑色保护膜106,从而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

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由于采用棱镜层105替换原有的银反射片103,该棱镜层105可以利用软胶棱镜制成,其硬度小于导光板102的硬度,这样在信赖性条件下,导光板102不会由于与棱镜层105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划伤,因此可以提高信赖性。另一方面,第一吸光涂层107可以采用镀层工艺形成于背板101的底部上,这样第一吸光涂层107的厚度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可以不必贴附黑色保护膜106,从而可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有利于产品的轻薄化,并且可以降低制备工艺难度,节约制备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光涂层107的颜色为黑色。

第一吸光涂层107可以采用颜色较深的涂料制成,具体地,第一吸光涂层107的颜色可以为黑色,这样可以对照射在其上的光线进行吸收,从而有效对其下方的背板101的底部进行遮挡,当用户由上方观察时,不会看到背板101的金属色,并且第一吸光涂层107与棱镜层105配合可以对光线进行反射,避免光线由导光板102靠近背板的一侧漏出,以提高光源104的光效利用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01还包括:及与底部连接侧部、及与侧部连接且与底部相对设置的顶部;背光模组10还包括:第二吸光涂层108和/或第三吸光涂层109;第二吸光涂层涂108覆于背板101的侧部101靠近棱镜层105的一侧;第三吸光涂层109涂覆于背板101的顶部靠近棱镜层105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吸光涂层108和第三吸光涂层109的颜色均为黑色。

背板101的底部、侧部和顶部可以构成u折结构,光源104可以设置在u折结构内,u折结构可以光源104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防止发生漏光,影响背光效果。进一步地,在背板101的侧部涂覆有第二吸光涂层108,以及在背板101的顶部涂覆有第三吸光涂层109,第二吸光涂层108和第三吸光涂层109的颜色可以均为黑色,第二吸光涂层108和第三吸光涂层109可以对照射至其上的光线进行吸收,防止光线在u折结构内经过多次反射和散射再返回导光板102中,在应用于防窥显示装置时,可以防止防窥视角发生变化,影响防窥显示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经过测试,可以使得防窥视角性能由原来的0.37%@45°atl&r变为为0.32%@45°atl&r,防窥视角性能提升14%,从而可以有效提升防窥显示装置的防窥显示效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吸光涂层108和第三吸光涂层109也可以采用与第一吸光涂层105相同的镀层工艺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光涂层107、第二吸光涂层108和第三吸光涂层109的色度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导光板102的出光光学趋势不同,一般认为,入光面一侧的亮度大于中部的亮度,中部的亮度大于出光面一侧的亮度,为了保证各个吸光涂层于导光板102的出光光学趋势相匹配,需要对不同区域的吸光涂层的色度进行调整,其色度可以采用pantone国际标准色卡进行定义,使得不同的区域的吸光涂层的色度不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即第一吸光涂层107、第二吸光涂层108和第三吸光涂层109,可以将第一吸光涂层107、第二吸光涂层108和第三吸光涂层109设置为不同色度,例如,第一吸光涂层107的色度为pantoneblack6c、第二吸光涂层108的色度为pantoneblack5c和第三吸光涂层109的色度为pantoneblack3c,以该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品味。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吸光涂层的色度分区管理不限于上述的色度分区管理,也可以依据导光板102光学趋势进行更多分区并进行色度管理,在此不再详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光涂层107、第二吸光涂层108和第三吸光涂层109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吸光涂层107、第二吸光涂层108和第三吸光涂层109可以采用同一材料,同一制备工艺形成,三者构成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可以减少工艺步骤,降低工艺难度,从而可以节约制备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光涂层107、第二吸光涂层108和第三吸光涂层109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07微米。

在制备过程中,采用镀层工艺形成的各个吸光涂层的厚度可以达到微米级别,具体可以小于或等于0.07微米,可以看出,较贴附黑色保护膜106的厚度为0.05毫米,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个吸光涂层的厚度明显较小,可以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因此可以明显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轻薄化,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光转换层110;光转换层110位于导光板102背离背板101的底部的一侧。

光转换层110可以将由导光板102出光面取出的光线的角度进行调整,以使得光线近可能朝着垂直于其出光面的角度进行传播,避免光线朝着其他方向进行传播,因此可以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降低光源104的能耗,从而可以节约能源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光转换层110可以采用逆棱镜构成,可以理解的是,光转换层110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同样特性的结构构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还包括: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位于背光模组10中导光板102背离背板101的底部的一侧。显示模组包括:沿着背离导光板102方向依次叠层设置的调光面板20和显示面板30;调光面板20用于调节由导光板102的出光面出射光线的角度;显示面板30用于利用透过调节面板20的光线进行显示。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所提供的背光的光线可以首先透过调光面板20,调光面板20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偏转角度,以调整透过调光面板20的光线的角度,显示面板30可以利用透过调光面板20的光线进行显示。在防窥显示状态下,可以通过调节输入调光面板20的电压,调整透过调光面板20的光线的角度,使得光线以近乎90度的角度照射至显示面板30,从而使得显示面板30的可视角度在很小范围内,仅可以供用户一人观看,以实现防窥显示。在正常显示状态下,可以通过调节输入调光面板20的电压,调整调光面板20的光线角度,使得光线以较大的角度照射至显示面板30,从而使得显示面板30的可视角度在较大的范围内,可以供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观看,以实现正常显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由于采用棱镜层105替换原有的银反射片103,该棱镜层105可以利用软胶棱镜制成,其硬度小于导光板102的硬度,这样在信赖性条件下,导光板102不会由于与棱镜层105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划伤,因此可以提高信赖性。另一方面,第一吸光涂层107可以采用镀层工艺形成于背板101的底部上,这样第一吸光涂层107的厚度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可以不必贴附黑色保护膜106,从而可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有利于产品的轻薄化,并且可以降低制备工艺难度,节约制备成本。在实际应用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整体厚度可以由原来的2.4t降低为2.0t,有效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厚度。除了上述的设置之外,为了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还可以将导光板102、背板101的厚度进一步减薄,以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同时满足显示产品轻薄化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光面板20包括:沿着背离导光板102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偏光片201、第一阵列基板202、第一液晶层203、第一彩膜基板204和第二偏光片205。

在实际应用中,光线由导光板102取出后,首先通过第一偏光片201,在第一偏光片201的作用下转换为朝着一个方向偏转的线线偏振光。第一阵列基板202中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可以通过像素驱动电路施加驱动电压,第一液晶层203中的液晶分子在驱动电压的控制下压着一定的方向进行偏转,此时,朝着一个方向的偏振光可以透过液晶分子,照射至第一彩膜基板204。由于液晶分子的特性,使得线偏振光的角度发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第一偏振片204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片205的偏振方向是垂直的,此时光线可以由第二偏振片205透过。这样,可以通过调整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来调整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得显示装置可以实现防窥显示以及正常显示功能,以及两种显示功能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包括:沿着背离导光板102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301、第二液晶层302、第二彩膜基板303和第三偏光片304。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30的显示原理与上述的调光面板的调光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30与调光面板20可以共用第二偏振片205,以使得显示装置可以实现防窥显示以及正常显示功能,以及两种显示功能的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