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194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广角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七片镜片组成的广角摄像镜头。该广角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七透镜。其中,?5.5<f1/f<?2;?2.5<f5/f6<?0.5;所述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本发明采用非球面的七片式广角镜头,可以有效增加系统的视场角。通过多片非球面的应用及正负光焦度的分配,可以在较大视角内实现高清晰度,并保证相对亮度。再者,通过玻塑镜片的混合搭配,可以维持环境信赖性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并实现小型化。
【专利说明】
广角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镜头,特别是由七片镜片组成的广角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角摄像镜头,包括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等视角大于标准镜头 的各种摄像镜头,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摄影、安防、测量、投影、娱乐、 车载等。在摄影方面,因为超广角镜头的短焦大视场特性,所形成的独特桶形畸变会给观察 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测量方面,因为超广角镜头具有的大视场特点,一次成像可以获 得更多的信息量,因此其可以测量得到的数据也更多;在投影方面,常见的投影镜头都是成 像在平面上,而大视场鱼眼镜头可以成像在环形的天空幕布中,观看时会有一种置身于夏 季夜空中观看星空一般的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在车载应用方面,其超大的视场角,可以观 察到更宽广的空间区域,有利于驾驶过程中的环视应用。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 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两种。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 精进,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趋向于更高像素,更高成像质量;同时,考虑到产 品的推广,对镜头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同时要求更低的成本。
[0003] 目前,一般的超广角镜头,多采用全玻璃结构为主,如专利号为"W0201603732A1" 的专利所示,该镜头由七片玻璃镜片组成,提供一种具有大相对孔径,且体积较小的摄影物 镜。但是由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目前市场对360度环视应用的需求越来越 大,对摄像镜头的小型化、轻量化、超广角化及成像质量等性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满 足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缩短镜头的总体长度,并同时结合塑料镜片。已知的 全玻璃结构无法在保证成像质量的情况下,进一步缩短系统总长度,扩大视场角。一般来 说,非球面的使用,不仅可以显著的提高像质,减小像差,还可以减少镜头的镜片数量,缩小 体积。非球面镜片的材料既有玻璃的也有塑胶的,玻塑结合使用,对超广角镜头的性能提高 有巨大的帮助。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小型化、高成像品质,采用非球面的广角摄像镜头。
[0005]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广角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具有 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 面;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 的第七透镜;同时满足下列关系式:-5.5〈fl/f〈_2; -2.5〈f 5/f 6〈-0.5,其中,Π 为第一透镜 的有效焦距,f为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 效焦距。该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摄像镜头的广角或超广角化、小型化、高清晰度和高相对照 度。
[0006]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 面。
[0007]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第二透镜具有负曲折力,其像侧面为 凹面。
[0008]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第三透镜物侧面为凹面,
[0009]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5〈1?5/1?6〈1,其中,1?5 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调整两面的曲率半 径,可以减小入射光线的角度,在减小高级像差的同时,有利于保证边缘的相对照度。
[0010]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为 凸面。
[0011]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第五透镜物侧面为凸面。
[0012]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第七透镜物侧面为凸面。
[0013] 上述设计能够有效改善摄像镜头的色差,提升画面清晰度。
[0014]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2.5〈DT11/DT72〈3.7, 其中,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所述比值太 大不利于组装,太小则不利于矫正轴外像差。满足该比值范围有利于在保证象质的基础上 简化组装工艺。
[0015]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8〈DT31/DT72〈1.2, 其中,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所述比值太 小不利于组立,太大则不利于消除轴外像差。满足该比值范围兼顾了组立工艺和画面清晰 度的综合效果。
[0016]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017] 0.45〈111^!1\七&11$0¥/3)/1'1^〈0.8,其中,111^!1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 线长的一半,F0V为超广角镜头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采用该设计,有助于摄像镜头实现超广角,小型化和高清晰度。
[0018]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4〈(^2/(^3〈1;其中, 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所述比值太小不 利于成型和组立,太大则不利于消除色差。
[0019]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3〈 Σ CT/TTL〈0.5;其 中,Σ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 的轴上距离。该设计在保证成像质量、便于组立的情况下,有效缩短系统总长度,进而满足 小型化的需求。
[0020]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5〈T34X10/T23〈 1.2,其中,Τ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Τ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 间隔距离。所述比值太大则不利于消除色差,太小则不利于消除轴外单色像差。该设计有利 于平衡各种像差,实现高清晰度。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透镜具有负曲折力,可以有效增加系统的视场角。通过 多片非球面的应用及正负曲折力的分配,可以在较大视角内实现高清晰度和高相对照度, 保证相对亮度。通过玻塑混合搭配,可以维持环境信赖性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并实现小型 化。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实施例一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实施例一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
[0025]图3是实施例一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图;
[0026]图4是实施例一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
[0027]图5是实施例一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28] 图6是实施例二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是实施例二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
[0030] 图8是实施例二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图;
[0031 ]图9是实施例二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
[0032]图10是实施例二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33]图11是实施例三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是实施例三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 [0035]图13是实施例三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图;
[0036]图14是实施例三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 [0037]图15是实施例三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38] 图16是实施例四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7是实施例四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
[0040] 图18是实施例四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图;
[0041 ]图19是实施例四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 [0042]图20是实施例四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43] 图21是实施例五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2是实施例五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
[0045] 图23是实施例五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图;
[0046] 图24是实施例五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
[0047] 图25是实施例五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48] 图26是实施例六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27是实施例六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
[0050] 图28是实施例六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图;
[0051 ]图29是实施例六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 [0052]图30是实施例六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53]图31是实施例七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32是实施例七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 [0055]图33是实施例七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图;
[0056]图34是实施例七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 [0057]图35是实施例七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58] 图36是实施例八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37是实施例八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
[0060]图38是实施例八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图;
[0061 ]图39是实施例八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
[0062] 图40是实施例八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63] 图41是实施例九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64]图42是实施例九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
[0065] 图43是实施例九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图;
[0066] 图44是实施例九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
[0067]图45是实施例九所述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8] 实施例一:
[0069]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参见附图1,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有:具 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 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 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滤光片L8。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 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 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0和像侧 面S11,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滤光片L8具有物侧面S14和像侧面S15。本 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6位于滤光片L8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0070]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
[0071]
[0072]
[0073] 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T11为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 的有效半径;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0V为超广角镜头的最大 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Σ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 和;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 离。
[0074]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
[0075]
[0076]
[0077]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见下表:
[0078]
[0079]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边缘像面的 亮度、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2、3、4、5,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良好 的工艺性和高相对照度。
[0080] 实施例二:
[0081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参见附图6,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有:具 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 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 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滤光片L8。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 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 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I 1和像侧 面S12,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滤光片L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本 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7位于滤光片L8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本实施例 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
[0082]
[0083]
[0084]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T11为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 的有效半径;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0V为超广角镜头的最大 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Σ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 和;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 离。
[0085]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
[0086]
[0087]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见下表:
[0088]
[0089]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边缘像面的 亮度,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7、8、9、10,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良好 的工艺性和高相对照度。
[0090] 实施例三:
[0091]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参见附图11,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有:具 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 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 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滤光片L8。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 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 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0和像侧 面S11,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滤光片L8具有物侧面S14和像侧面S15。本 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6位于滤光片L8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0092]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
[0093]
[0094]
[0095]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T11为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 的有效半径;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0V为超广角镜头的最大 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Σ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 和;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 离。
[0096]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
[0097]

[0098]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见下表:
[0099]
[0100]
[0101]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边缘像面的 亮度,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12、13、14、15,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 良好的工艺性和高相对照度。
[0102] 实施例四:
[0103]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参见附图16,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有:具 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 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 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滤光片L8。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 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 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I 1和像侧 面S12,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滤光片L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本 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7位于滤光片L8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本实施例 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
[0104]

[0105] 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T11为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 的有效半径;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0V为超广角镜头的最大 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Σ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 和;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 离。
[0106]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
[0107]

[0108]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见下表:
[0109]
[0110]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边缘像面的 亮度,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17、18、19、20,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 良好的工艺性和高相对照度。
[0111] 实施例五:
[0112]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参见附图21,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有:具 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 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负 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滤光片L8。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 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 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I 1和像侧 面S12,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滤光片L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本 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7位于滤光片L8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0113]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
[0114]

[0115] 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T11为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 的有效半径;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0V为超广角镜头的最大 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Σ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 和;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 离。
[0116]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
[0117]

[0118]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见下表:
[0119]
[0120]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边缘像面的 亮度,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22、23、24、25,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 良好的工艺性和高相对照度。
[0121] 实施例六:
[0122]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参见附图26,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有:具 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 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 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滤光片L8。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 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 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I 1和像侧 面S12,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滤光片L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本 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7位于滤光片L8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本实施例 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
[0123]

[0124] 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T11为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 的有效半径;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0V为超广角镜头的最大 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Σ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 和;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 离。
[0125]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
[0126]
[0127]
[0128]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见下表:
[0129]

[0130]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边缘像面的 亮度,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27、28、29、30,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 良好的工艺性和高相对照度。
[0131] 实施例七:
[0132]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参见附图31,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有:具 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 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 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滤光片L8。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 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 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0和像侧 面S11,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滤光片L8具有物侧面S14和像侧面S15。本 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6位于滤光片L8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0133]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
[0134]

[0135] 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T11为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 的有效半径;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0V为超广角镜头的最大 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Σ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 和;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 离。
[0136]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
[0137]
[0138]
[0139]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见下表:
[0140]
[0141]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边缘像面的 亮度,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32、33、34、35,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 良好的工艺性和高相对照度。
[0142] 实施例八:
[0143]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参见附图36,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有:具 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 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 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滤光片L8。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 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 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I 1和像侧 面S12,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滤光片L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本 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7位于滤光片L8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本实施例 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
[0144]
[0145]
[0146] 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T11为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 的有效半径;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0V为超广角镜头的最大 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Σ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 和;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 离。
[0147]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
[0148]

[0149]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见下表:
[0150]
[0151]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边缘像面的 亮度,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37、38、39、40,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 良好的工艺性和高相对照度。
[0152] 实施例九:
[0153]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参见附图41,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有:具 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 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 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滤光片L8。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 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 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I 1和像侧 面S12,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滤光片L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本 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7位于滤光片L8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0154]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
[0155]
[0156] 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T11为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 的有效半径;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0V为超广角镜头的最大 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Σ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 和;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 离。
[0157]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
[0158]

[0159] 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见下表:
[0160]
[0161]本实施例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边缘像面的 亮度,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42、43、44、45,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 良好的工艺性和高相对照度。
[0162]以上九个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广角摄像镜头而所举的较佳具体实施方 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 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 准。
【主权项】
1. 一种广角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七透镜; 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同时满足下列关系式: -5.5<fl/f<-2; -2.5<f5/f6<-0.5; 其中,Π 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 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 面,像侧面为凹面。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二透镜具有负曲折力,其像侧面 为凹面。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 式:0.5〈R5/R6〈1; 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 为凸面。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五透镜物侧面为凸面。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七透镜物侧面为凸面。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 式:2.5〈DT11/DT72〈3.7; 其中,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 式:0.8〈DT31/DT72〈1.2; 其中,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 系式:0 · 45〈 ImgH X tan (FOV/3) /TTL〈0 · 8; 其中,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OV为超广角镜头的最大视 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 系式:0.4〈CT2/CT3〈1; 其中,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 系式:0.3〈ECT/TTL〈0.5; 其中,Σ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 成像面的轴上距离。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 系式:0·5〈Τ34Χ10/Τ23〈1·2; 其中,Τ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Τ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 间隔距离。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为玻璃 和塑料材质的镜片混合搭配。
【文档编号】G02B13/00GK105974561SQ201610565908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5日
【发明人】贾远林, 戴付建
【申请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