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3786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虽透过率高,但对比度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反射结构;所述第二基板用于透射光源发出的光线;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基板透射的光线进行至少一次全反射,形成出射光线;所述第一基板用于透射所述出射光线。
【专利说明】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今,显示装置一般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上方的偏光片,偏光片能够使按特定方向振动的光线通过,但同时又会导致显示装置的透过率低。
[0003]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透过率,可以在显示面板中加入变色材料,通过在显示面板中设置电极,控制变色材料的状态,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透过率。例如,给电极施加电压,使变色材料变为透明态,从而允许光线透过;不给电极施加电压,变色材料为非透明态,阻止光线透过。虽然这种在显示面板中添加变色材料的方式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透过率,但存在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具有较高对比度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5]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反射结构;
[0006]所述第二基板用于透射光源发出的光线;
[0007]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基板透射的光线进行至少一次全反射,形成出射光线;
[0008]所述第一基板用于透射所述出射光线。
[0009]其中,多个所述反射结构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
[0010]其中,每个所述反射结构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方向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
[0011]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彩膜单元,每个所述彩膜单元至少对应于两个所述反射结构。
[0012]其中,部分所述反射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0013]部分所述反射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0014]其中,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反射结构与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相邻两个反射结构之间的间隔对应设置。
[0015]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二基板之上的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反射结构对应的支撑体,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反射结构位于对应的支撑体的支撑面上,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
[0016]其中,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反射结构覆盖所述第二基板。
[0017]其中,多个所述反射结构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8]其中,所述反射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0019]其中,所述金属材料为铝或银。
[0020]作为另一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0021]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中,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反射结构,反射结构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基板透射的光线进行至少一次全反射,形成出射光线,通过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多个反射结构,能够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显示面板中发生至少一次全反射,增加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增加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光场角度;
[0024]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光场角度;
[0026]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5光场角度;
[0028]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显不面板的结构不意图;
[0029]图8为本图7光场角度;
[0030]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显不面板的结构不意图;
[0031]图10为本图9光场角度;
[0032]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3、反射结构;4、彩膜单元;5、支撑体;
6、散射层;7、变色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7]实施例1:
[0038]请参照图1至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在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反射结构3;第二基板2用于透射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结构3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二基板2透射的光线进行至少一次全反射,形成出射光线;第一基板I用于透射出射光线。
[00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为加入了变色材料7的显示面板。
[0040]请参照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相对设置,在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了变色材料7和多个反射结构3,变色材料7填充在多个反射结构3之间,光线从第二基板2射入显示面板,并从第一基板I射出。由于背光源(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线是发散性的,即光线是朝向各个方向射入显示面板的,因此,对于垂直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该垂直射入的光线可以在依次穿过变色材料7和第一基板I后直接射出;而对于具有一定角度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该光线会在两个相邻的反射结构3之间发生至少一次全反射后,再射向第一基板I并最终从第一基板I射出,由于该光线在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发生了全反射,增加了光线在变色材料7中通过的次数,因此,可以增加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0041]具体地,以图1所示为例,假设显示面板原有的对比度为10:1。对于垂直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由于光线仅在变色材料7中通过一次,因此,该光线处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为101,即不发生变化;对于以向右的角度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由于其在相邻两个反射结构3中发生三次全反射,光线在变色材料7中通过了四次,因此,该光线处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为14;对于以向左的角度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由于其在相邻两个反射结构3中发生三次全反射,光线在变色材料7中通过了四次,因此,该光线处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为104。因此,该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应为上述三者的平均值,即对比度=(1(^+1(^+1(^)/3 = 6670,相较于显示面板原有的对比度有了明显提升。
[0042]综上,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的提升大小与光线在反射结构3中发生全反射的次数有关,通过增加全反射的次数,增加光线通过变色材料7的次数,从而提高对比度。
[0043]其中,多个反射结构3垂直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
[0044]也就是说,多个反射结构3不仅垂直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而且,每个反射结构3之间是相互平行的,之所以如此设置,是为了使光线在发生至少一次全反射后能够从第一基板I射出。
[0045]其中,每个反射结构3垂直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方向的高度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
[0046]从图1中可以看出,多个反射结构3垂直设置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之间2,且每个反射结构3的一端与第一基板I接触,另一端与第二基板2接触,即多个反射结构3的高度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间距相等。之所以如此设置,可以将发生了全反射的光线固定在相邻两个反射结构3中,避免该光线从第一基板I与反射结构3之间的空隙射向相邻的两个反射结构3之间。
[0047]其中,第一基板I包括多个彩膜单元4,每个彩膜单元4至少对应于两个反射结构3。
[0048]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第一基板I包括衬底10和位于衬底10上的多个彩膜单元4,在本实施例中,彩膜单元4包括红色彩膜R、绿色彩膜G和蓝色彩膜B,当然,彩膜的颜色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0049]其中,多个反射结构3之间的距离相等。
[0050]之所以如此设置,是为了使相同角度的光线在相邻两个反射结构3中发生全反射的次数相同,从而使具有相同角度的光线对应的局部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相同,进而使整个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更加均匀。其中,反射结构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金属材料为铝或银。
[0051]之所以如此设置,是由于金属材料,特别是铝和银的反射率高。当然,制备反射结构3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反射率高的材料,在此不再赘述。
[0052]另外,由于反射结构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在通过反射结构3光线进行全反射的同时,还可以将反射结构3作为控制变色材料7的透明态的电极使用,即给反射结构3施加电压,使变色材料7呈透明态;不给反射结构3施加电压,使变色材料7呈非透明态。
[005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调节光场的亮度,在彩膜单元4上方设置了散射层6,根据散射层6的不同形状,调节显示面板各区域的光场亮度。
[0054]方案一:
[0055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方案中,散射层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平面,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90°光场之间,各角度的亮度相差较小,因此,显示面板的光场的亮度分布较为均匀,如图2所示。
[0056]方案二:
[0057]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方案中,散射层6的上表面为等腰三角形,下表面为平面,从图4中可以看出,位于中间区域(±30°光场)内的各角度的亮度较大,但随着光场角度的增加,远离中间区域的边缘区域(±60?90°光场)中的各角度的亮度逐渐减小,整体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因此,显示面板的光场的亮度呈现中间区域亮度较高,边缘区域亮度较低的情况,如图4所示。
[0058]方案三:
[0059]请参照图5和图6,在本方案中,散射层6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为倒等腰三角形,从图6中可以看出,位于中间区域(±30°光场)内的各角度的亮度较小,但随着光场角度的增加,远离中间区域的边缘区域(±60?90°光场)中的各角度的亮度逐渐增大,整体呈现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因此,显示面板的光场的亮度呈现中间区域亮度较低,边缘区域亮度较高的情况,即与方案二的效果相反,如图6所示。
[0060]方案四:
[0061 ]请参照图7和图8,在本方案中,散射层6的上表面为斜面向右倾斜的直角三角形,从图8中可以看出,光场角度从一90°至+90°所对应的亮度逐渐降低,即显示面板的光场的亮度呈现从显示面板的左侧向右侧指数下降的情况,如图8所示。
[0062]方案五:
[0063]请参照图9和图10,在本方案中,散射层6的上表面为斜面向左倾斜的直角三角形,从图8中可以看出,光场角度从一90°至+90°所对应的亮度逐渐升高,即显示面板的光场的亮度呈现从显示面板的左侧向右侧指数上升的情况,如图10所示。
[0064]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在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反射结构3,反射结构3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基板I透射的光线进行至少一次全反射,形成出射光线,通过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多个反射结构,能够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显示面板中发生至少一次全反射,增加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增加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0065]实施例2:
[0066]请参照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在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反射结构3;第二基板2用于透射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结构3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二基板2透射的光线进行至少一次全反射,形成出射光线;第一基板I用于透射出射光线。
[006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为加入了变色材料7的显示面板。
[0068]请参照图11,从图11中可以看出,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相对设置,在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了变色材料7和多个反射结构3,变色材料7填充在多个反射结构3之间,光线从第二基板2射入显示面板,并从第一基板I射出。由于背光源(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线是发散性的,即光线是朝向各个方向射入显示面板的,因此,对于垂直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该垂直射入的光线可以在依次穿过变色材料7和第一基板I后直接射出;而对于具有一定角度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该光线会在两个相邻的反射结构3之间发生至少一次全反射后,再射向第一基板I并最终从第一基板I射出,由于该光线在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发生了全反射,增加了光线在变色材料7中通过的次数,因此,可以增加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0069]具体地,以图11所示为例,假设显示面板原有的对比度为10:1。对于垂直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由于光线仅在变色材料7中通过一次,因此,该光线处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为101,即不发生变化;对于以向右的角度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由于其在相邻两个反射结构3中发生两次全反射,光线在变色材料7中通过了三次,因此,该光线处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为103。因此,该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应为上述两者的平均值,即对比度=(1(^+1(^)/2 = 505,相较于显示面板原有的对比度有了明显提升。
[0070]综上,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的提升大小与光线在反射结构3中发生全反射的次数有关,通过增加全反射的次数,增加光线通过变色材料7的次数,从而提高对比度。
[0071]其中,部分反射结构3间隔设置于第一基板I靠近第二基板2的一侧;部分反射结构3位于第二基板2靠近第一基板I的一侧。
[0072]其中,位于第二基板2的反射结构3与位于第一基板I上的相邻两个反射结构3之间的间隔对应设置。
[0073]之所以如此设置,是为了使在第二基板2的反射结构3上发生完全反射的光线能够从位于第一基板I上的两个相邻的反射结构3之间的间隔处射出。
[0074]其中,多个反射结构3之间的距离相等。
[0075]之所以如此设置,是为了使相同角度的光线在相邻两个反射结构3中发生全反射的次数相同,从而使具有相同角度的光线对应的局部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相同,进而使整个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更加均匀。
[0076]其中,反射结构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金属材料为铝或银。
[0077]之所以如此设置,是由于金属材料,特别是铝和银的反射率高。当然,制备反射结构3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反射率高的材料,在此不再赘述。
[0078]另外,由于反射结构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在通过反射结构3光线进行全反射的同时,还可以将反射结构3作为控制变色材料7的透明态的电极使用,即给反射结构3施加电压,使变色材料7呈透明态;不给反射结构3施加电压,使变色材料7呈非透明态。
[0079]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优选方案,位于第二基板2的反射结构3覆盖第二基板2。
[0080]请参照图12,也就是说,位于第一基板I上的反射结构3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两个反射结构3之间具有间隔;位于第二基板2上的反射结构3的数量为一个,但其覆盖住整个第二基板2。当然,其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的原理与之前所述的方案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81]当然,为了调节显示面板的光场的亮度,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散射层6,具体方案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方案一至方案五,在此不再赘述。
[0082]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在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反射结构3,反射结构3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基板I透射的光线进行至少一次全反射,形成出射光线,通过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多个反射结构,能够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显示面板中发生至少一次全反射,增加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增加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0083]实施例3:
[0084]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与实施例2的显示面板类似的结构,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二基板2之上的与第二基板2上的反射结构3对应的支撑体5,第二基板2上的反射结构3位于对应的支撑体5的支撑面上,支撑面与第二基板2之间具有预设角度。
[0085]从图13中可以看出,在第二基板2上设置有支撑体5,支撑体5具有一个支撑面,在该支撑面上设置有反射结构3,支撑面与第二基板2之间具有预设角度,以使支撑面倾斜。优选的,位于支撑面上的反射结构3与位于第一基板I上的相邻两个反射结构3之间的间隔对应。
[0086]之所以如此设置,是为了使反射结构3只对具有与特定入射方向的光线进行全反射。另外,预设角度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0087]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撑体5的支撑面朝向左侧,因此,其只能对从支撑面左侧入射的光线进行全反射;同理,当支撑体5的支撑面朝向右侧时,其只能对从支撑面右侧入射的光线进行全反射,在此不再赘述。
[0088]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在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反射结构3,反射结构3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基板I透射的光线进行至少一次全反射,形成出射光线,通过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多个反射结构,能够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显示面板中发生至少一次全反射,增加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增加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0089]实施例4:
[009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实施例1至3中任意一项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0091]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实施例1至3任意一项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多个反射结构,能够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显示面板中发生至少一次全反射,增加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增加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0092]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反射结构; 所述第二基板用于透射光源发出的光线; 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基板透射的光线进行至少一次全反射,形成出射光线; 所述第一基板用于透射所述出射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反射结构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射结构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方向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彩膜单元,每个所述彩膜单元至少对应于两个所述反射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反射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部分所述反射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反射结构与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相邻两个反射结构之间的间隔对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二基板之上的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反射结构对应的支撑体,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反射结构位于对应的支撑体的支撑面上,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反射结构覆盖所述第二基板。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反射结构之间的距离相等。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为铝或银。12.—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6019690SQ20161058738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2日
【发明人】严允晟, 彭宽军, 林允植, 黄应龙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