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5330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外壳;挡板,其能够相对于外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加压杆,其能够相对于外壳和挡板摆动;布置在外壳上的第一接触表面;第一推动构件,其推动挡板以相对于加压杆朝向第一接触表面摆动;第二推动构件,其推动加压杆,以作用于挡板,使得挡板趋向停留在第一位置;和具有压力施加器的挡板切换器,该压力施加器能够在按压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压力施加器按压加压杆以抵抗来自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将挡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之后,当被移动的挡板接触第一接触表面时,挡板能够抵抗来自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相对于加压杆摆动。
【专利说明】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可摆动挡板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日本专利临时申请N0.2007-106544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在分支点分支的运送路径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在不同的方向上运送片状物。根据该申请,图像形成设备具有配置在该分支点以选择性地打开或者闭合运送路径的挡板和操作挡板以改变挡板的位置的切换装置。图像形成设备还具有切换臂,该切换臂联接到挡板。当切换装置对切换臂提供压力时,切换臂可以移动挡板使其摆动。

【发明内容】

[0003]当挡板受到预定量的压力时,挡板的摆动运动可能被形成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外壳中的接触部分限制。同时,由于挡板、切换臂和/或切换装置所允许的机械公差,挡板上可能放置有大于预定量的更大压力的负荷。受到更大压力的挡板可能被强制地推动抵靠接触部分并且可能损坏。
[0004]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可以防止损坏挡板。
[0005]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具有:外壳;挡板,该挡板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外壳在摆动轨迹上摆动,并且能够在摆动轨迹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加压杆,该加压杆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外壳和挡板摆动,加压杆联接至挡板;布置在外壳上的第一接触表面,该第一接触表面被构造成接触挡板并且限制挡板移动超出第二位置;布置在加压杆和挡板之间的第一推动构件,该第一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挡板以相对于加压杆朝向第一接触表面摆动;布置在外壳和加压杆之间的第二推动构件,该第二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加压杆,以作用于挡板,使得挡板趋向停留在第一位置;和包括压力施加器的挡板切换器,该压力施加器被构造成在按压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按压位置,压力施加器按压加压杆;在分离位置,压力施加器与加压杆分离。在压力施加器按压加压杆以抵抗来自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使挡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之后,当被移动的挡板接触第一接触表面时,挡板能够抵抗来自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相对于加压杆摆动。
[0006]可选择地,挡板可以包括突起,该突起朝向加压杆突出。加压杆可以形成为具有开口,突起插入通过该开口。该开口可以为沿着来自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的推动方向展开的形状。加压杆可以包括壁部分,该壁部分被构造成接触突起,并且通过接触突起限制挡板在来自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的推动方向上相对于加压杆移动。
[0007]可选择地,突起可以由第一推动构件朝向壁部分推动。
[0008]可选择地,突起可以形成为在挡板的摆动轴线的方向上突出。
[0009]可选择地,挡板的摆动轴线和加压杆的摆动轴线可以在相同的直线上彼此重合。
[0010]可选择地,加压杆可以包括支撑轴。挡板可以由加压杆的支撑轴可摆动地支撑。
[0011]可选择地,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在外壳中的第二接触表面。第二接触表面可以被构造成接触挡板以限制挡板在来自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的推动方向上移动超出第一位置。
[0012]可选择地,第一推动构件和第二推动构件中的每一个可以是扭力螺旋弹簧。加压杆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该第一支撑部分被构造成支撑第一推动构件的线圈,该第二支撑部分被构造成支撑第二推动构件的线圈。
[0013]可选择地,当挡板切换器处于分离位置时,由第一推动构件产生的扭矩的强度可以小于由第二推动构件产生的扭矩的强度。
[0014]可选择地,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主体和能够附接到该主体的片状物出口单元。主体可以包括第一输出盘和外壳,并且片状物出口单元可以包括第二输出盘。挡板切换器可以布置在片状物出口单元中。挡板和加压杆可以布置在主体中。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性的横截面侧视图;
[0016]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中的挡板的立体图;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中的挡板的宽度端的局部立体图;
[0017]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挡板、加压杆、保持器、第一推动构件和第二推动构件的分解图;
[0018]图4A和图4B分别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挡板的向右视图和向左视图;
[0019]图5A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挡板和加压杆;图5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中位于第一位置的挡板和外壳;
[0020]图6A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中位于第二位置的挡板和加压杆;图6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中由压力施加器进一步按压超出第二位置的挡板和加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下文中,将参考以下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I的示范性构造。在以下描述中,有关激光打印机I的方向根据使用者使用激光打印机I的常规位置表示,在每一个附图中由箭头表示。例如,在图1中观察者的右手侧被称为激光打印机I的后侧,并且图1中与后侧相对的左手侧被称为前侧。对应于观察者的较近侧的一侧被称使用者的右手侧,并且对应于观察者的较远侧的、与左侧相对的一侧被称为使用者的左手侧。在图1中,上下方向对应于激光打印机I的竖直方向。进一步,激光打印机I的右左或者左右方向可以被称为宽度方向,并且前后或者后前方向可以被称为深度方向。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彼此正交。此外,即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附图,在图2至图6B中的附图的方向类似地基于激光打印机I的上述限定取向并且对应于图1中的激光打印机I的那些方向。
[0022]激光打印机I能够在片状物S上形成图像。如图1所示,该激光打印机I包括主体2并且可以附接片状物出口单元3,该片状物出口单元3能够对从主体2排出的片状物S分类。
[0023]主体2包括容纳在外壳5中的在片状物S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7、将片状物S馈送至图像形成单元7的馈送单元6和运送片状物S的运送单元8。图像形成单元7包括曝光装置20、在片状物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处理单元30和将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片状物S上的定影装置40。
[0024]馈送单元6配置在外壳5中的下方位置,并且包括馈送盘11、片状物按压板12和馈送装置13。片状物按压板12配置在馈送盘11的底部,并且抬升构件12A配置在片状物按压板12的下面。片状物按压板12可以围绕其后端旋转,以通过抬升构件12A被抬起,从而抬起片状物按压板12的前端。
[0025]馈送装置13包括拾取辊13A,并且被构造成将放置在馈送盘11上的片状物S逐一地馈送到处理单元30。
[0026]曝光装置20配置在外壳5中的上方位置,并且包括激光发射器(未示出)、多角镜、透镜和反射镜,多角镜、透镜和反射镜可能被图示但是无符号。在曝光装置20中,发射激光束并且经由无符号的多角镜、透镜和反射镜将激光束传输到处理单元30中的感光鼓31的表面,以扫描感光鼓31的表面。
[0027]处理单元30配置在曝光装置20的下方位置,并且包括鼓单元30A和显影剂盒30B。鼓单元30A包括感光鼓31、充电器32和转印辊33。显影剂盒30B可以通过开口(无符号)附接至外壳5,当打开前盖15时可以露出该开口。显影剂盒30B包括显影辊34、供应辊(未示出)、调色剂撒布片(未示出)、调色剂容器(未示出)和用于搅拌调色剂容器中的调色剂的拌搅器(未示出)。
[0028]在处理单元30中,当感光鼓31旋转时,感光鼓31的表面通过充电器32被均匀地充电并且在从曝光装置20发射的激光束下部分地曝光,从而降低曝光区域的电荷并且根据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并被携带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同时,通过旋转显影辊34,显影剂盒30B中的调色剂供应至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因此,使得潜像可见并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同时,当片状物S运送通过感光鼓31和转印辊33之间的位置时,感光鼓31的表面上携带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状物S上。
[0029]定影装置40配置在处理单元30的后方位置,并且包括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片状物S夹持在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之间的间隙中。在定影装置40中,当片状物S经过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之间的间隙时,转印到片状物S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到片状物S上。
[0030]运送单元8将其上形成有图像且经过图像形成单元7的片状物S运送至第一输出盘16或者片状物出口单元3中的任何一个。
[0031]运送单元8包括主运送路径81、第一输出路径82、第二输出路径83和挡板9。主运送路径81是引导已经向上运送通过定影装置40的片状物S的路径。第一输出路径82从主运送路径81向前分叉并且将在图像形成单元7中在其上形成了图像的片状物S引导到第一输出盘16。第二输出路径83从主运送路径81向上分叉并且将在图像形成单元7中在其上形成了图像的片状物S引导到片状物出口单元3。挡板9切换运送片状物S的路径。运送单元8还包括配置在主运送路径81上的运送辊84和配置在第一输出路径82的出口处的主体内出口辊85。在对应于第二输出路径83的位置的上表面上,外壳5包括开口 83A,片状物S通过该开口 83A被排出主体2并且被运送至片状物出口单元3。
[0032]挡板9可摆动地附接到主体2以向前或者向后摆动。挡板9可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该第一位置由图1中的实线表示,在第一位置,片状物S被引导至第一输出路径82;该第二位置由图1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第二位置是在挡板9的摆动轨迹上向前远离第一位置的位置,在第二位置,片状物S被引导至第二输出路径83。后文中将详细地说明移动挡板9的构造。
[0033]片状物出口单元3包括多个第二输出盘61、多个输出辊65、输出路径68、第一运送棍63和第二运送棍64,其中:多个第二输出盘61布置成竖直排列,每个输出棍65布置成对应于第二输出盘61中的一个,从主体2运送出的片状物S通过输出路径68被进一步引导至第二输出盘61,第一运送棍63和第二运送棍64布置在输出路径68中。
[0034]输出路径68是这样的路径,该路径与主体2中的第二输出路径83连接以将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状物S引导至第二输出盘61。输出路径68包括第一路径68A和第二路径68B。第一路径68A连续地延伸,从第二输出路径83通过主体2的开口 83A至最上方的一个输出盘61。第二路径68B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路径68B,第二路径68B从第一路径68A分叉并且延伸至除了最上方的输出盘61之外的每个输出盘61。在第二输出路径68B从第一路径68A分叉的每一个位置配置可摆动构件62,该可摆动构件62可以摆动以切换运送片状物S的方向。
[0035]第一运送辊63配置在第一路径68A的中间位置。第二运送辊64配置在第一路径68A中,在第一运送棍63相对于运送片状物S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位置。
[0036]接下来将详细地说明挡板9的构造以及用于移动挡板9的结构。如图2A-2B所示,挡板9包括多个引导部分91、连接部分92、轴93、支承94、弹簧按压器97、第一接触部分95以及第二接触部分96。多个引导部分91布置成沿着宽度方向排列,并且连接部分将多个引导部分91沿着该宽度方向连接到一起。轴93从最左边的一个引导部分91向左突出。支承94形成在最右边的一个引导部分91上。弹簧按压器97形成为在挡板9的摆动轴线Al的方向上从最右边的一个引导部分91向外或者向右突出。第一接触部分95和第二接触部分96分别布置在最左边的一个引导部分91和最右边的一个引导部分91上。
[0037]轴93形成在位于最左位置的引导部分91的上端位置上。支承94是圆形的凹坑,其形成为从位于最右位置的引导部分91的右表面向内或者向左凹进。支承94形成在引导部分91的上端位置上,特别地,布置成使得圆心与延伸通过轴93的轴线的直线重合。
[0038]在挡板9的左端上的轴93由外壳5支撑。在挡板9的右端上,如图3所示,支承94的向内凹坑与加压杆100的支撑轴140接合,该支撑轴140由外壳5支撑,从而挡板9被该支撑轴140可摆动地支撑。同时,挡板9相对于外壳5可摆动。
[0039]如图2A至图2B所示,第一接触部分95布置在到轴93和支承94比到引导部分91的尖端更近的位置上。第一接触部分95可以是在每个宽度端上沿着宽度方向从引导部分91向外突出的肋。作为肋的每个第一接触部分95可以从引导部分91的上侧朝向尖端侧延伸,并且朝向挡板9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的下游侧倾斜(也可参见图5B)。挡板9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可以例如在图5A至图5B中为逆时针方向。第一接触部分95包括第一接触表面95A,其面对挡板9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的下游侧。注意,省略了在最左边的一个引导部分91上的第一接触表面95A的说明。
[0040]第二接触部分96布置在比第一接触部分95更接近于引导部分91的尖端的位置。第二接触部分96形成为在每个宽度端上从引导部分91沿着宽度方向向外突出并且在其宽度端处朝向挡板9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的上游侧延伸。第一接触部分96在其宽度端包括第二接触表面96A,其面向挡板9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的上游侧。
[0041]弹簧按压器97布置在最右边的一个引导部分91上,在第一接触部分95和第二接触部分96之间的位置。弹簧按压器97可以是从引导部分91朝向加压杆100向右突出的突起。弹簧按压器97包括第一表面97A和第二表面97B,该第一表面97A面对挡板9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的上游侧,该第二表面97B面对挡板9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的下游侧。
[0042]如图3所示,在挡板9的右侧,主体2具有加压杆100。该加压杆100联接至挡板9,并且包括用于将加压杆100保持在挡板9上的保持器51、布置在挡板9和加压杆100之间的第一推动构件SI和布置在加压杆和外壳5之间的第二推动构件S2。
[0043]加压杆100相对于外壳5和挡板9可摆动。加压杆100包括主体部分101和可施加压力部分170,其中在主体部分101,加压杆100联接至挡板9,可施加压力部分170从主体部分101延伸。
[0044]主体部分101包括板110、第一圆筒部120、第二圆筒部130、支撑轴140、第一壁150、肋180和突起160。板110布置成面对沿着宽度方向的最右边的一个引导部分91的上端。第一圆筒部120朝向挡板9从板110向侧面突出。第二圆筒部130在与第一圆筒部120相反的方向上从板110向侧面突出。支撑轴140沿着宽度方向纵向延伸通过第一圆筒部120和第二圆筒部130的内周。第一壁150和肋180在与挡板9相反的方向上从板110向侧面突出。突起160布置在引导部分91侧,比板110更接近尖端,并且向侧面突出至比板110更接近挡板9。
[0045]支撑轴140与第一圆筒部120和第二圆筒部130整体地布置。因此,整个主体部分101可以与支撑轴140整体地旋转。支撑轴140相对于第一圆筒部120朝向挡板9向侧面突出并且在与挡板9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圆筒部130向侧面突出。支撑轴140的左端与挡板9中的支承94接合。
[0046]相对于挡板9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第一壁150布置在第二圆筒部130的下游侧。第一壁150从板110的上端延伸至比第二圆筒部130更接近可施加压力部分170的位置。
[0047]如图4A所示,肋180形成为从在第二圆筒部130和突起160之间的位置沿着第二圆筒部130的圆周朝向第一壁150延伸。肋180的更接近于第一壁150的端部与第一壁150分离。同时,第一壁150具有突起151,该突起151在面对肋180的上述端部的位置朝向肋180突出。
[0048]板110形成为具有第一开口111,该第一开口 111贯穿宽度方向形成,位于比肋180更接近于可施加压力部分170的位置。相对于挡板9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第一壁150的一部分形成第一开口 111的下游端。
[0049]如图3和图4B所示,突起160包括第二壁161、第三壁162、第四壁163和连接部分164,它们围绕贯穿主体部分101形成的第二开口 165的边缘。第二壁161从板110朝向挡板9突出。第三壁162在与支撑轴140相反的方向上从第二壁161相对于可摆动方向的下游端延伸,该可摆动方向为挡板9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第四壁163在与支撑轴140相反的方向上从第二壁161相对于可摆动方向的上游端延伸,该可摆动方向为挡板9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该连接部分164连接第三壁162和第四壁163的位于第二壁161的相对侧上的端部。因此,贯穿主体部分101形成的第二开口 165由第二壁161、第三壁162、第四壁163和连接部分164围绕。
[0050]第二开口165形成为围绕加压杆100的摆动轴线A2展开的弧形形状或者扇形形状。挡板9的弹簧按压器97插入穿过第二开口 165,以便能够在第二开口 165中圆弧移动。第二开口 165形成为沿着推动第一臂S12的第一推动构件SI的推动方向展开的扇形形状,后文将详细地说明。
[0051]可施加压力部分170在比支撑轴140更接近于引导部分91的尖端的位置从主体部分101的一部分朝向可摆动方向的下游侧延伸,该可摆动方向为挡板9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
[0052]保持器51形成外壳5的一部分并且布置在加压杆100的一侧,例如右手侧。保持器51包括固定部分51A和保持部分51B。保持部分51B从固定部分51A延伸并且布置在加压杆100的第二圆筒部130的右手侧。保持部分51B包括支承孔51C,支撑轴140可以插入该支承孔51C中。在加压杆100的支撑轴140插入在支承孔51C中的情况下,保持器51可以将加压杆100支撑在其上。
[0053]固定部分51A固定至外壳5的顶部52(参见图5A)的一部分;因此,由固定至外壳5的保持器51支撑的加压杆100相对于外壳5可摆动。加压杆100可以在初始位置(参见图5A)和摆下位置(图6A)之间移动,在初始位置,可施加压力部分170的尖端处于最上方位置,在摆下位置,加压杆100被移动以从初始位置向下摆动,并且可施加压力部分170大致地与水平方向对齐。在这种情况下,挡板9的摆动轴线Al和加压杆100的摆动轴线A2在相同的直线上彼此重合。
[0054]图像形成设备I的主体2包括移动挡板9的挡板切换器69。挡板切换器69包括压力施加器69A,其可以为在竖直方向上伸长的杆。当以已知的方法竖直地移动压力施加器69A时,挡板切换器69能够在按压位置(参见图6A)和分离位置(参见图5A)之间移动,其中:在按压位置,压力施加器69A向下按压加压杆100的可施加压力部分170以使加压杆100移动至摆下位置;在分离位置,压力施加器69A向上移动以大致与可施加压力部分170分离。当加压杆100位于摆下位置时,可施加压力部分170处于与水平方向对齐的姿态。同时,挡板切换器69可以将压力施加器69A移动至按压位置,以便使挡板9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及挡板切换器69可以将压力施加器69A移动至分离位置,以便使挡板9移动至第一位置。
[0055]如图3所示,第一推动构件SI可以是扭力螺旋弹簧,包括线圈S11、第一臂S12和第二臂S13,第一臂S12和第二臂S13从线圈Sll连续地延伸。
[0056]线圈Sll绕着加压杆100中的第一圆筒部120布置,由第一圆筒部120支撑。如图4B所示,第一臂S12布置在第二表面97B上,与挡板9的弹簧按压器97配合。同时,第二臂S13布置为贯穿加压杆100的第一开口 111,以与第一壁150配合。在该布置中,第一推动构件SI在使得挡板9的引导部分91的尖端与加压杆100的可施加压力部分170的尖端分离的方向上推动挡板9和加压杆100。换句话说,第一推动构件SI朝向第四壁163推动弹簧按压器97,并且在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或者朝向外壳5中的第一接触表面54A的方向上推动挡板9,将在后文中说明。
[0057]当没有外力施加到加压杆100或者挡板9时,通过第一推动构件SI将弹簧按压器97推动抵靠第四壁163;因此,限制了弹簧按压器97在推动方向上进一步移动超出第四壁163。另一方面,当挡板9接触第一接触表面54A时,加压杆100能够抵抗来自第一推动构件SI的推动力而相对于挡板9摆动。换句话说,当挡板9接触第一接触表面54A时,挡板9可以抵抗来自第一推动构件SI的推动力而相对于加压杆100摆动。
[0058]如图3所示,第二推动构件S2可以是扭力螺旋弹簧,包括线圈S21、第一臂S22和第二臂S23,第一臂S22和第二臂S23从线圈S21连续地延伸。
[0059]线圈S21绕着加压杆100中的第二圆筒部130布置,由第二圆筒部130支撑。如图4A和图5A所示,第一臂S22布置在外壳5中的可接合突起56的下侧,可接合突起56从布置在加压杆100前方的可接合壁55突出。
[0060]第二臂S23布置在第一壁150中的突起151和肋180之间的位置(参见图4),以与第二圆筒部130侧的第一壁150配合,其中突起151和肋180在图5A-6B中未示出。在该布置中,第二推动构件S2朝向挡板9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的可摆动方向的下游侧推动加压杆100。换句话说,第二推动构件S2推动加压杆100,作用在挡板9上使其趋向停留在第一位置。
[0061]根据本实施例,当挡板切换器69的压力施加器69A位于分离位置时,通过第一推动构件SI产生的扭矩小于通过第二推动构件S2产生的扭矩。
[0062]接下来,将在下面说明外壳5的详细构造。如图5A至图5B所示,外壳5包括上述可接合壁55、前壁53和下壁57。前壁53设置在挡板9的前方位置并且在挡板9的各个宽度侧。下壁57从顶部52向下延伸。
[0063]前壁53具有接触突起54,该接触突起54形成为向后突出,当挡板9位于第二位置时,接触突起54位于挡板9的第二接触部分96的前方位置。接触突起54具有后表面,其包括第一接触表面54A。在第一接触表面54A与挡板9的第二接触表面96A抵触的情况下,接触突起54可以限制挡板9进一步向前移动超出第二位置。
[0064]如图5B所示,下壁57布置在处于第一位置的挡板9中的第一接触部分95的第一接触表面95A可以接触到的位置。下壁57包括面向下方的第二接触表面57A。在第二接触表面57A与挡板9的第一接触部分95抵触的情况下,下壁57可以限制挡板9进一步向前移动超出第一位置。
[0065]根据如上构造的激光打印机I,如图5A所示,当排出的片状物S被运送至第一输出盘16时,挡板切换器69将压力施加器69A放置在分离位置;因此,来自第二推动构件S2的推动力将加压杆100放置在初始位置。进一步,加压杆100的第四壁163按压挡板9中的弹簧按压器97;因此,挡板9被放置在第一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第一输出路径82被打开,并且第二输出路径83被挡板9闭合。因此,被运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7的片状物S可以通过第一输出路径82被排出并且运送至第一输出盘16。
[0066]当片状物S要被运送至一个第二输出盘61时,如图6A所示,挡板切换器69向下移动压力施加器69A,从而加压杆100中的可施加压力部分170被向下按压,抵抗来自第二推动构件S2的推动力。因此,加压杆100可以相对于外壳5从初始位置沿着图6A至图6B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
[0067]同时,加压杆100中的第四壁163可以趋向于离开挡板9的弹簧按压器97。然而,当通过来自第一推动构件SI的推动力将弹簧按压器97推动抵抗第四壁163时,弹簧按压器97保持与第四壁163接触并且随着第四壁163移动。当接触部分96的第二接触表面96A抵触第一接触表面54A时,挡板9停驻在第二位置。
[0068]同时,加压杆100停驻在摆下位置,并且挡板切换器69中的压力施加器69A从上方保持可施加压力部分170上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可施加压力部分170处于水平姿态,因此,压力施加器69A在竖直方向上对可施加压力部分170施加压力。因此,可以降低按压挡板切换器69中的可施加压力部分170所需的力的强度。换句话说,可以用来自挡板切换器69的少量的力按压可施加压力部分170。
[0069]如图1所示,当挡板9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输出路径82被挡板9闭合,并且第二输出路径83被打开。因此,被运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7的片状物S通过第二输出路径83被运送至片状物出口单元3并到达第二输出盘61。
[0070]如图6B所示,当挡板9处于第二接触部分96接触第一接触表面54A的状态时,由于外壳5、挡板9、加压杆100和/或挡板切换器69导致的机械公差,挡板切换器69的压力施加器69A可能趋向于使加压杆100的可施加压力部分170进一步移动超出摆下位置。根据本实施例,加压杆100相对于挡板9可摆动;因此,即使在第二接触部分96抵触第一接触表面54A之后,加压杆100可以单独地抵抗来自第一推动构件SI的推动力进一步摆动。换句话说,当压力施加器69A按压加压杆100时,并且在挡板9抵触第一接触表面54A之后,挡板9可以抵抗来自第一推动构件SI的推动力相对于加压杆100摆动。因此,可以防止损害挡板9和加压杆100。进一步,即使挡板9以比预定强度更大强度的冲击抵触第一接触表面54A,第一推动构件SI可以变形以吸收该冲击。因此,可以降低挡板9和第一接触表面54A之间的抵触导致的冲击噪声。
[0071]同时,来自第一推动构件SI的扭矩小于来自第二推动构件S2的扭矩;因此,可以防止扭矩小的第一推动构件SI强制推动挡板9中的第二接触部分96抵靠第一接触表面54A。
[0072]当挡板切换器69布置在与主体2分离的片状物出口单元3中时,在本实施例中,挡板切换器69中的压力施加器69A可能轻易地相对于加压杆100移位。然而,由于加压杆100相对挡板9可摆动,该移位可以被吸收。
[0073]例如,当片状物S已被运送到第二输出盘61并且另一个片状物S要被运送到第一输出盘16时,如图5A所示,挡板切换器69中的压力施加器69A可以移动到分离位置。因此,可以通过来自第二推动构件S2的推动力使加压杆100移动,以沿着图5A至图5B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在这方面,由于弹簧按压器97被推动抵靠加压杆100中的第四壁163,挡板9可以移动,以随着加压杆100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摆动。当挡板9中的第一接触部分95抵触外壳5中的第二接触表面57A时,挡板9可以停驻在第一位置。同时,加压杆100也可以停止摆动。因此,在挡板9放置成接触在外壳5中的第二接触表面57A的情况下,挡板9可以被维持在第一位置。因此,可以改善当挡板9处于第一位置时挡板9相对于外壳5的定位精度。
[0074]尽管已经描述了实现本发明的实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存在许多图像形成设备的变化和变形,其仍然属于后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理解,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主题无需局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动作。相反,上述具体特征和动作作为实施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被公开。同时,用于表示上述实施例中的组件的术语可能不一定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列举的术语相同,但是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可以仅仅被认为是权利要求主题的示例。
[0075]例如,挡板切换器69可以不必布置在片状物出口单元3上,而可以布置在主体2中。
[0076]例如另一个示例,挡板9和加压杆100可以不必布置在主体2中以切换主体2中的运送片状物S的运送方向,而可以布置在片状物出口单元3中。
[0077]例如另一个示例,挡板9的摆动轴线Al和加压杆100的摆动轴线A2可以不必在相同的直线上彼此重合。挡板9的摆动轴线Al可以相对于加压杆100的摆动轴线A2偏离,并且与正交于加压杆100的摆动轴线的方向对齐。
[0078]例如另一个示例,本发明可以不必应用于片状物出口单元3可附接在主体2上的激光打印机,而可以应用于不具有片状物出口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例如另一个示例,本发明可以不必应用于单色激光打印机I,而可以应用于多色打印机。
【主权项】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夕卜壳; 挡板,所述挡板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在摆动轨迹上摆动,并且能够在所述摆动轨迹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加压杆,所述加压杆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挡板摆动,所述加压杆联接至所述挡板; 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第一接触表面,所述第一接触表面被构造成接触所述挡板并且限制所述挡板移动超出所述第二位置; 布置在所述加压杆和所述挡板之间的第一推动构件,所述第一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所述挡板以相对于所述加压杆朝向所述第一接触表面摆动; 布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加压杆之间的第二推动构件,所述第二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所述加压杆,以作用于所述挡板,使得所述挡板趋向停留在所述第一位置;和 包括压力施加器的挡板切换器,所述压力施加器被构造成在按压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按压位置,所述压力施加器按压所述加压杆;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压力施加器与所述加压杆分尚; 其中,在所述压力施加器按压所述加压杆以抵抗来自所述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使所述挡板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之后,当被移动的所述挡板接触所述第一接触表面时,所述挡板能够抵抗来自所述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相对于所述加压杆摆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挡板包括突起,所述突起朝向所述加压杆突出; 其中,所述加压杆形成为具有开口,所述突起插入通过所述开口,所述开口为沿着来自所述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的推动方向展开的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加压杆包括壁部分,所述壁部分被构造成接触所述突起,并且通过接触所述突起限制所述挡板在来自所述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的所述推动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加压杆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突起由所述第一推动构件朝向所述壁部分推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突起形成为在所述挡板的摆动轴线的方向上突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挡板的摆动轴线和所述加压杆的摆动轴线在相同的直线上彼此重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加压杆包括支撑轴;并且 其中,所述挡板由所述加压杆的所述支撑轴可摆动地支撑。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布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二接触表面,所述第二接触表面被构造成接触所述挡板以限制所述挡板在来自所述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的推动方向上移动超出所述第一位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推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推动构件中的每一个是扭力螺旋弹簧;并且 其中,所述加压杆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被构造成支撑所述第一推动构件的线圈;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被构造成支撑所述第二推动构件的线圈。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所述挡板切换器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由所述第一推动构件产生的扭矩的强度小于由所述第二推动构件产生的扭矩的强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主体和能够附接到所述主体的片状物出口单元,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输出盘和所述外壳,并且所述片状物出口单元包括第二输出盘; 其中,所述挡板切换器布置在所述片状物出口单元中;并且 其中,所述挡板和所述加压杆布置在所述主体中。
【文档编号】B65H3/06GK106019878SQ20161017263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发明人】增田健宏, 井上雅文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