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23671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所述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包括:显影装置,其沿纵向插入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抽出,并且包括形成在下部的第一被限制部和形成在侧部的第二被限制部;第一限制部,其形成在所述设备主体中,并且所述第一限制部伴随所述显影装置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插入或抽出而限制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在与所述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以及第二限制部,其形成在所述设备主体中,并且所述第二限制部伴随所述显影装置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插入或抽出而限制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在与所述纵向垂直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专利说明】
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下面的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多个处理盒可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并且可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拆卸,在处理盒中图像保持部件和在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装置被组装成一体。在该结构中,由于凹槽部分设置在构造为包括显影装置的处理盒的底表面上,并且引导突起部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因而处理盒在引导突起部与处理盒的底表面上的凹槽部分相配合的状态下沿安装和拆卸方向移动。因此,处理盒被抑制为使得处理盒不能在移动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偏移。
[0003 ][专利文献 I ] JP-A-2004-212986

【发明内容】

[0004]当显影装置沿纵向插入设备主体或从设备主体抽出时,除了显影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变位/移位)外,还可能产生显影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和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与同设备主体的引导突起部相配合的凹槽部分仅设置在显影装置的底表面上的构造相比,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中,在显影装置插入设备主体期间,显影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被抑制到更小的程度。
[000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影装置插拔结构,该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包括:
[0007]显影装置,其沿纵向插入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抽出,并且包括形成在下部的第一被限制部和形成在侧部的第二被限制部;
[0008]第一限制部,其形成在所述设备主体中,并且所述第一限制部伴随所述显影装置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插入或抽出而限制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在与所述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以及
[0009]第二限制部,其形成在所述设备主体中,并且所述第二限制部伴随所述显影装置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插入或抽出而限制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在与所述纵向垂直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显影装置插入/抽出结构,
[0011]其中,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限制位置与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的限制位置在所述显影装置的插入侧在所述纵向上彼此不同。
[0012]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
[0013]其中,在所述显影装置的重心的下方、所述显影装置在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前端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定位轴,并且
[0014]所述第一被限制部的突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被限制部的突出方向与所述定位轴垂直。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
[0016]其中,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具有凸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二限制部具有凹形形状,并且
[0017]在将所述显影装置插入所述设备主体时,在所述第二被限制部从所述第二限制部脱离后,所述显影装置被作用在所述第二被限制部上的载荷推压到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的图像保持部件。
[0018]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
[0019]其中,当在所述第二被限制部被所述第二限制部限制的同时将所述显影装置插入和抽出时,在所述显影装置的底表面和所述设备主体之间产生间隙。
[0020]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具有:
[0021]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
[002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同设备主体的引导突起部相配合的凹槽部分仅设置在显影装置的底表面上的构造相比,提供了这样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在该显影装置插拔结构中,在显影装置插入设备主体期间,显影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被抑制到小的程度。
[0023]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第一被限制部和第一限制部的限制位置与第二被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的限制位置在显影装置的插入侧位于纵向上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显影装置插入设备主体的插入工作是容易的。
[0024]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第一被限制部的突出方向和第二被限制部的突出方向不与定位轴垂直的情况相比,提供了这样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在该显影装置插拔结构中,第一被限制部和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被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借助小的重叠量受到限制,从而有助于显影装置尺寸的减少。
[0025]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在将显影装置插入设备主体期间在第二被限制部从第二限制部脱离后显影装置没有被作用在第二被限制部上的载荷推压到图像保持部件的构造相比,提供了这样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在该显影装置插拔结构中,显影装置借助小的载荷被推压到图像保持部件上。
[0026]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显影装置的整个底表面与设备主体接触的情况相比,在显影装置插入和抽出期间,显影装置受到的摩擦阻力减小。
[0027]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同设备主体的引导突起部相配合的凹槽部分仅设置在显影装置的底表面上的构造相比,提供了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在显影装置插入设备主体期间,显影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被抑制到小的程度。
【附图说明】
[0028]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0029]图1是示出采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图;
[0030]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采用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的侧剖视图;
[0031]图3是示出用在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中的显影装置的侧剖视图;
[0032]图4是示出用在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中的显影装置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上的第二凸形部分和第二凹形部分的附近的透视图;
[0033]图5是示出用在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中的显影装置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上的第一凸形部分和第一凹形部分的附近的透视图;
[0034]图6是示出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被推压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图像保持部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5]图7是从显影装置的下方看到的将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过程的仰视图,并且是示出显影装置刚刚开始插入后的状态的视图;
[0036]图8是从显影装置的下方看到的将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过程的仰视图,并且是示出显影装置的第一凸形部分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第一凹形部分的状态;以及
[0037]图9是从显影装置的下方看到的将图2示出的显影装置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时的过程的仰视图,并且示出显影装置的第二凸形部分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第二凹形部分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在下文中,基于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0039]图1是示出采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构造的实例的视图。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图1中箭头H示出的方向是设备的高度方向,并且箭头W示出的方向是设备的宽度方向。此外,与设备的高度方向和装置的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是设备的深度方向(由箭头D示出)。
[0040]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图像读取部100和图像形成部190。图像读取部100是将原稿图像作为读取图像数据而输出的部分,并且图像形成部190是基于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部分。
[0041]图像读取部100包括文档传送部112和文档读取部114。此外,文档传送部112和文档读取部114通过连接部116彼此连接,且文档传送部112可以围绕连接部116在文档读取部114上方打开和关闭。
[0042]图像形成部190构造为包括容纳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P的记录纸张容纳部12、色调剂图像形成部14、传送部16、定影装置18、排出部20、补给机构22以及控制部24。
[0043]控制部24是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各部分的操作的部分,并且将在后文中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0044]色调剂图像形成部14包括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和40K以及转印单元50。这里,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是色调剂颜色的实例。
[0045]此外,各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和40K除了使用的色调剂不同之外彼此具有类似的构造。这里,在图1中,将省略构造图像形成单元40M、40C和40K的各部分的附图标记。
[0046]图像形成单元40Y包括图像保持部件42Y、充电装置44Y、曝光装置30Y、显影装置46Y以及移除装置48Y。类似地,图像形成单元40M、40C和40K包括对应于各颜色的图像保持部件42M、42C和42K,充电装置44M、44C和44K,曝光装置30M、30C和30K,显影装置46M、46C和46K以及移除装置48M、48C和48K。在下面的描述中,除非需要辨别色调剂颜色(Y、M、C和K),否则将会省略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和40K和构成图像形成单元的各部件的附图标记Y、M、C和K。
[0047]在各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和40K中,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中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各图像保持部件42Y、42M、42C和42K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此外,图像形成单元40Y、40M、40C和40K作为整体以各图像形成单元40相对于装置的宽度方向倾斜地排成一行的状态布置。
[0048]图像保持部件42具有保持由显影装置46显影的色调剂图像的作用。图像保持部件42形成为圆筒形,并且受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而围绕轴(箭头Rl方向)旋转。图像保持部件42具有例如铝制的基材以及感光层(未示出),在感光层中,底涂层、电荷生成层和电荷输送层依次形成在基材上。
[0049]充电装置44具有对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充电的作用。充电装置44沿图像保持部件42的轴向(设备深度方向)布置。充电装置44包括充电辊440和清洁辊450。对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充电所必需的电压被施加到充电辊440的轴(未示出)。清洁辊450去除附着到充电辊440的外周表面的诸如色调剂、外添剂、纸粉和灰尘等杂质。
[0050]曝光装置30具有在通过充电装置44充电的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潜像的作用。曝光装置30从发光二极管阵列(未示出)发射例如与从构造控制部24的图像信号处理部(未示出)提取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曝光光线。这里,用曝光光线照射通过充电装置44充电的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并且曝光光线在外周表面上形成潜像。
[0051]显影装置46具有将图像保持部件42上形成的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的作用。显影装置46沿图像保持部件42的轴向布置。显影装置46包括:色调剂供应部件80,其向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供应色调剂;两个传送部件82、84,其向色调剂供应部件80传送包括色调剂和载体的显影剂。
[0052]移除装置48具有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52后没有被一次转印而是残留在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或外添剂从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移除的作用。移除装置48沿图像保持部件42的轴向布置,并且移除装置48包括与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接触的刮板48A。
[0053]转印单元50具有这样的作用:在各显影装置46对显影于各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上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进行一次转印后,将该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转印单元50包括转印带52、各颜色的一次转印辊54、驱动辊56以及二次转印辊58。
[0054]转印带52是环带。一次转印辊54和驱动辊56布置为与转印带52的内周表面接触。转印带52的姿势由分别与转印带52的内周表面接触的四个一次转印辊54、驱动辊56以及张力施加辊59确定,并且当从前侧观看时,转印带52相对于设备的宽度方向倾斜。此外,在转印单元50中,构成相对于设备宽度方向倾斜地排成一行的各图像形成单元40的各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与转印单元的沿设备高度方向朝下的外周表面接触。此外,通过由推压装置(未示出)推压的张力施加辊59将张力施加到转印带52。
[0055]驱动辊56是长辊。驱动辊56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被转印带52的内周表面缠绕。此外,当通过驱动源(未示出)使驱动辊56围绕轴旋转(沿箭头R2方向旋转)时,驱动辊56对转印带52中的缠绕在驱动辊56的外周表面的部分施加摩擦力。此外,驱动辊56使转印带52沿箭头R3方向旋转。驱动辊56具有如上文所述的使转印带52旋转的作用,并且具有作为二次转印辊58的支承辊的作用,二次转印辊58将一次转印到转印带52的外周表面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将在后文中描述)。
[0056]各一次转印棍54布置为处于这样的状态:咬合转印带52,并且相对于沿高度方向穿过各图像保持部件42的轴心的虚拟直线向转印带52的旋转方向(R3方向)的下游侧偏置。出于这个原因,转印带52在缠绕在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上的状态下旋转。
[0057]当施加一次转印电压时,一次转印辊54将各图像保持部件42Y、42M、42C和42K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52的外周表面。此外,一次转印电压是在一次转印期间施加到一次转印辊54的电压,并且例如,一次转印电压由控制部24基于布置在图像形成部190中的温度传感器(未示出)或湿度传感器(未示出)所探测的值所确定。
[0058]二次转印辊58是长辊。当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二次转印辊58被推压单元(未示出)推压,并且与转印带52形成咬合部分(二次转印位置Tl)。当施加二次转印电压时,二次转印辊58沿传送路径16C(将在后文中描述)传送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52的外周表面的色调剂图像,并且将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穿过二次转印位置Tl的记录纸张P。此外,二次转印电压是在二次转印期间施加到二次转印辊58的电压,并且与一次转印电压的情况类似,二次转印电压由控制部24确定。
[0059]清洁装置70具有这样的作用:在一次转印到转印带52的外周表面的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后,通过刮擦部72将没有被二次转印而是残留在转印带52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或外添剂从转印带52的外周表面移除。清洁装置70布置为沿张力施加辊59的轴向与转印带52咬合。
[0060]补给机构22Y、22M、22C和22K具有向显影装置46Y、46M、46C和46K补给显影剂的作用。
[0061]传送部16具有将记录纸张容纳部12中容纳的记录纸张P传送到排出部20(将在后文中描述)的作用。传送部16包括将在后文中描述的送出辊16A、多个传送辊对16B、反转传送部16D以及排出辊16E。送出辊16A沿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将记录纸张容纳部12中容纳的记录纸张P向送出辊16A的下游侧送出。多个传送辊对16B沿传送路径16C布置,通过该传送路径16C传送从送出辊16A送出的记录纸张P。此外,多个传送辊对16B将通过送出辊16A送出的记录纸张P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Tl,二次转印位置Tl是驱动辊56和二次转印辊58彼此相对的位置。
[0062]此外,反转传送部16D设置在传送部16中,反转传送部16D将记录纸张P的正反面反转并且传送记录纸张P,以使得可在记录纸张P的两面进行图像形成。当从前侧观看图像形成设备10时,反转传送部16D隔着传送路径16C设置在转印单元50的相反侧。反转传送部16D将正面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转回。在此之后,反转传送部16D将记录纸张P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Tl以使得记录纸张P的反面与转印带52的外周表面相对。
[0063]定影装置18具有将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P上的作用。定影装置18包括定影辊18A和加压辊18B。定影装置18在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上相对于二次转印位置Tl布置在下游侧。定影辊18A布置在记录纸张P的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一侦U,并且诸如卤素加热器(未示出)等加热单元布置在定影辊18A的内周表面上。加压辊18B朝着定影辊18A对在传送路径16C上传送并且经过与定影辊18A相对的位置T2的记录纸张P加压。
[0064]排出部20形成为在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上比定影装置18更接近下游侧,并且排出部20形成在图像形成部190主体的外侧上表面的一部分处。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通过设置在传送路径16C上的定影装置18和排出部20之间的部分处的排出辊16E被排出到排出部20。
[0065]接下来,将参考图1描述图像形成部190中的图像形成操作。
[0066]当图像信号从诸如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未示出)发出时,控制部24操作图像形成设备10。控制部24将图像信号转换为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中的各颜色的图像数据(图像信息)。此外,各颜色的图像数据被输出到曝光装置30。
[0067]接下来,从曝光装置30发射的与各颜色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曝光光线入射到由充电装置44充电的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上。此外,在各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与各颜色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潜像。
[0068]此外,在各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的潜像通过各显影装置46被显影为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
[0069]此外,各图像保持部件42的外周表面上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与各图像保持部件42相对的各一次转印辊54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52的外周表面。
[0070]同时,随着转印带52的外周表面的一次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部分的旋转,根据记录纸张P到达二次转印位置Tl的定时,记录纸张P被从记录纸张容纳部12送出并且被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Tl。此外,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52的外周表面的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该记录纸张P被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Tl并且穿过二次转印位置Tl。
[0071]接下来,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朝着定影装置18传送。此外,色调剂图像被定影辊18A和加压辊18B加热和加压,并且被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
[0072]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排出至排出部20,并且图像形成操作结束。
[0073]此外,当在记录纸张P的双面形成图像时,记录纸张在色调剂图像被定影装置18定影到正面后被传送至反转传送部16D。此外,正面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反转传送部16D转回。在此之后,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l处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反面,并且此外,二次转印的色调剂图像被定影装置18定影。最后,双面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排出到排出部20。
[0074]接下来,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
[0075]在图2中,以侧剖视图示出了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在图3中,以侧剖视图示出了用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的显影装置46的单个单元。如图2和图3所示,显影装置46包括壳体202,并且在壳体202中设置有朝向与图像保持部件42(参见图1)相对的一侧敞开的开口部分203 ο在壳体202中设置有:辊形色调剂供应部件80,其布置为面向与图像保持部件42相对的开口部分203;传送部件82,其布置为在色调剂供应部件80的与图像保持部件42相反的一侧与色调剂供应部件80相对;以及传送部件84,其隔着分隔部204而布置在相对于传送部件82与色调剂供应部件80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0076]分隔部204在壳体202中的纵向上的中间部分(传送部件82的轴向上的中间部分)中沿纵向布置。分隔部204没有布置在壳体202中的纵向上的两端部分,并且壳体202中的纵向上的两端部分是敞开的。布置在分隔部204两侧的传送部件82和传送部件84构造为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向彼此传送显影剂。相应地,在分隔部204两侧的空间中,显影剂被传送部件82和传送部件84搅拌和传送,并且围绕分隔部204进行循环。
[0077]在图4中,以透视图示出当从显影装置46的斜上方观看时,应用了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的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前端侧)的附近。此外,在图5中,以透视图示出当从显影装置46的一侧观看时,用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的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的附近。如图2至图5所示,显影装置46构造为沿显影装置46的纵向(色调剂供应部件80等的轴向)从作为设备主体的实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插入或抽出。换言之,显影装置46构造为沿图1中示出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设备深度方向(D方向),即沿与图2的纸张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被插入或抽出。在图4和图5中,显影装置46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插入方向是沿显影装置46的纵向的箭头E方向。
[0078]如图2至图5所示,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作为以凸形形状向下突出的第一被限制部的实例的第一凸形部分210设置在作为显影装置46的壳体202的下部的实例的底表面部分202A中。此外,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作为以凸形侧向突出的第二被限制部的实例的第二凸形部分212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壳体202的侧部202B(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壳体202的下侧的与色调剂供应部件80相反的一侧的侧部202B)中。
[0079]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在与显影装置46的底面部分202A相对的位置具有支撑表面230A,支撑表面230A以当显影装置46插入和抽出时显影装置46的底面部分202A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撑显影装置46的底面部分202A(参见图2和图5)。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作为以凹形形状向下凹陷的第一限制部的实例的第一凹形部分232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支撑表面230A上,使得显影装置46的第一凸形部分210伴随显影装置46的插入和抽出而进入(插入)第一凹形部分232(参见图2和图5)。第一凹形部分232构造为:当第一凸形部分210进入(插入)第一凹形部分232时,第一凹形部分232伴随显影装置46的插入或抽出而限制第一凸形部分210在与显影装置46的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在第一凹形部分232和第一凸形部分210中,在第一凸形部分210进入第一凹形部分232的状态下,在第一凹形部分232的内壁表面和第一凸形部分210的外壁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使得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以及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抽出是可能的。
[0080]此外,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在与显影装置46的侧部202B相对的位置具有侧壁部分230B(图2和图4)。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侧壁部分230B中,设置有作为以凹形侧向凹陷的第二限制部的实例的第二凹形部分234,使得显影装置46的第二凸形部分212伴随显影装置46的插入和抽出而进入(插入)第二凹形部分234(参见图2和图4)。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侧壁部分230B中,檐部231设置在第二凹形部分234的上方,檐部向显影装置46侧突出并且构成为第二凹形部分234的上缘壁部分(参见图2、图4和图7)。第二凹形部分234构造为:当第二凸形部分212进入(插入)第二凹形部分234时,第二凹形部分234伴随显影装置46的插入或抽出而限制第二凸形部分212在与显影装置46的纵向垂直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在第二凹形部分234和第二凸形部分212中,在第二凸形部分212进入第二凹形部分234的状态下,在第二凹形部分234的内壁表面和第二凸形部分212的外壁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使得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以及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抽出是可能的。
[0081]换言之,当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以及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取出显影装置46时,第一凸形部分210被第一凹形部分232引导,第二凸形部分212被第二凹形部分234引导。
[0082]如图4和图5所示,在显影装置46中设置有延伸轴部214,延伸轴部214设置在壳体202的作为插入方向(由箭头E示出)上的末端侧的表面的实例的侧表面部分202C上,且向色调剂供应部件80的轴向上的端部侧延伸。在显影装置46中,从延伸轴部214输入用于使色调剂供应部件80旋转的驱动力。此外,在显影装置46的侧表面部分202C中,设置有从侧表面部分202C沿显影装置46纵向突出的定位轴216。当从显影装置46的侧表面部分202C的方向观看时,定位轴216设置在侧表面部分202C的下侧,即沿与显影装置46的纵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色调剂供应部件80侧。更具体地说,如图3和图6所示,当从显影装置46的侧表面部分202C的方向观看时,定位轴216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重心218下方。这里,显影装置46的重心218示出为在显影剂装入显影装置46的状态下的重心部分。
[0083]当沿箭头E的方向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过程完成时,由于定位轴216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中的凹形部分(未示出)相配合,因此显影装置46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在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以及与插入方向垂直的竖直方向上被定位。在定位轴216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凹形部分(未示出)相配合的状态下,允许显影装置46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而围绕定位轴216旋转。
[0084]如图4所示,第二凸形部分212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壳体202的侧部202B的插入方向(箭头E方向)上的末端侧的位置处。换言之,第二凸形部分212没有设置在壳体202的侧部202B的纵向上的整个表面上,而是仅设置在侧部202B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上。
[0085]此外,第二凹形部分234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侧壁部分230B中的沿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由箭头E示出)的大致整个表面上,但没有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部附近。相应地,在显影装置46插入的中途,显影装置46的第二凸形部分212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第二凹形部分234。此外,当沿箭头E方向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过程完成时,显影装置46的第二凸形部分212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第二凹形部分234中脱离(出来)(参见图4)。
[0086]如图5所示,第一凸形部分210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壳体202的底表面部分202A的插入方向(箭头E方向)上的末端侧的位置处。换言之,第一凸形部分210没有设置在壳体202的底表面部分202A的纵向上的整个表面上,而是仅设置在底表面部分202A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上。当从与显影装置46的纵向(箭头E所示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观看时,第一凸形部分210具有以大致梯形突出的形状。更具体地说,第一凸形部分210的插入方向上的两端部分是具有从下侧向上侧的上倾斜度的倾斜表面。相应地,第一凸形部分210能够插入第一凹形部分232。
[0087]此外,第一凹形部分232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支撑表面230A上的沿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由箭头E示出)的大致整个长度上,但没有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部附近。相应地,在显影装置46插入的中途,显影装置46的第一凸形部分210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第一凹形部分232。此外,当沿箭头E方向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过程完成时,显影装置46的第一凸形部分210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第一凹形部分232中脱离(出来)(参见图5)。
[0088]此外,如图3和图6所示,在显影装置46中,当从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侧表面部分202C的方向)观看时,第一凸形部分210的突出方向和第二凸形部分212的突出方向与定位轴216大致垂直。此时,第一凸形部分210的突出方向和第二凸形部分212的突出方向可以重合于与定位轴216大致垂直的方向(参见图6)。换言之,第一凸形部分210和第二凸形部分212的突出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可以与大致垂直于定位轴216的方向不一致(可以不沿大致垂直于定位轴216的方向定位)。
[0089]图7至图9以仰视图示出了当从下方观看显影装置46时,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过程。如图7至图9所示,显影装置46沿箭头E方向插入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中的空间部分S。在显影装置46d的插入方向上的插入侧,作为第一凸形部分210和第一凹形部分232的限制位置的实例的插入位置与作为第二凸形部分212和第二凹形部分234的限制位置的实例的插入位置在纵向上彼此不同。更具体地说,如图7至图9所示,在箭头E所示的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插入方向上,当从显影装置46的下表面观看时,第一凸形部分210和第二凸形部分212在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彼此重叠,但是第一凸形部分210设置为比第二凸形部分212稍微地更靠近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
[0090]此外,在箭头E所示的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插入方向上,第一凹形部分232和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第二凹形部分234在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彼此重叠,但是第一凹形部分232延伸到比第二凹形部分234(参见檐部231的位置)更靠近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的位置。第一凹形部分232的插入方向上的近侧的部分232A形成为该部分232A的宽度(与第一凹形部分232相对的竖直壁表面的宽度)朝向第一凸形部分210的插入方向上的近侧逐渐地变宽,从而使第一凸形部分210容易插入(容易引导第一凸形部分210)。
[0091]如图4和图5所示,当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过程完成时,在显影装置46的第二凸形部分212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第二凹形部分234脱离后,显影装置46被作用在第二凸形部分212上的弹簧部件238的载荷推压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图像保持部件42上。
[0092]如图6所示,当沿箭头E方向(参见图4等)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过程完成时,定位轴216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中的凹形部分(未示出)相配合。在该状态下,由于显影装置46的第二凸形部分212被弹簧部件238(参见图4等)的载荷沿箭头F的方向推压,显影装置46围绕定位轴216沿朝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图像保持部件42的方向旋转,并且显影装置46被推压到图像保持部件42上。更具体地说,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色调剂供应部件80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分中的突出部分222与设置在图像保持部件42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分中的接触部分240接触,并且完成显影装置46与图像保持部件42的接触。
[0093]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的操作和效果。
[0094]沿显影装置46的纵向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或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将显影装置46抽出。显影装置46以箭头E的方向沿显影装置46的纵向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参见图4和图5)。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向下突出的第一凸形部分210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壳体202的底表面部分202A中,并且侧向突出的第二凸形部分212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壳体202的侧部202B中(参见图2至图5)。
[0095]此外,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第一凹形部分232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支撑表面230A上,伴随显影装置46的插入和抽出,显影装置46的第一凸形部分210进入(插入)第一凹形部分232(参见图2至图5)。此外,第二凹形部分234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侧壁部分230B中,伴随显影装置46的插入和抽出,第二凸形部分212进入(插入)第二凹形部分234(参见图2和图4)。
[0096]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当显影装置46的第一凸形部分210伴随显影装置46的插入或抽出而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第一凹形部分232时,第一凸形部分210在与显影装置46的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此外,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当显影装置46的第二凸形部分212伴随显影装置46的插入或抽出而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第二凹形部分234时,第二凸形部分212在与显影装置46的纵向垂直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
[0097]此外,如图7至图9所示,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第一凸形部分210和第一凹形部分232的插入位置与第二凸形部分212和第二凹形部分234的插入位置在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的插入侧在纵向上彼此不同。更具体地说,如图7至图9所示,在箭头E所示的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插入方向上,当从显影装置46的下表面观看时,第一凸形部分210和第二凸形部分212在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彼此重叠,但是第一凸形部分210设置为比第二凸形部分212稍微地更靠近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此外,沿箭头E所示的将显影装置46插入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插入方向,第一凹形部分232和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第二凹形部分234在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彼此重叠,但是第一凹形部分232延伸到比第二凹形部分234更靠近插入方向上的近侧的位置。第一凹形部分232的插入方向上的近侧的部分232A形成为:该部分232A的宽度(与第一凹形部分232相对的竖直壁表面的宽度)朝向第一凸形部分210的插入方向上的近侧逐渐地变宽,并且第一凸形部分210容易插入第一凹形部分232。
[0098]如图7所示,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显影装置46沿箭头E方向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中的空间部分S。如图8所示,当开始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空间部分S时,首先,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底表面部分202A中的第一凸形部分210进入(插入)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支撑表面230A上的第一凹形部分232。这时,显影装置46的底表面部分202A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支撑表面230A接触,并且底表面部分202A在于支撑表面230A上滑动的同时沿箭头E的方向插入。在该状态下,当第一凸形部分进入(插入)第一凹形部分232时,第一凸形部分210在与显影装置46的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
[0099]如图9所示,在此之后,当将显影装置46进一步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空间部分S时,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侧部202B中的第二凸形部分212进入(插入)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侧壁部分230B中的第二凹形部分234。在该状态下,第二凸形部分212在与显影装置46的纵向垂直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在显影装置46中,当第二凸形部分212被第二凹形部分234支撑时,在显影装置46的底表面和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之间产生间隙Q(参见图2)。当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时,不是显影装置46的整个底表面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接触,而仅是定位轴216正下方的底表面部分202A与支撑表面230A接触。在该构造中,与显影装置46的整个底表面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接触的情况相比,减小了插入期间的摩擦阻力。类似地,与显影装置46的整个底表面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接触的情况相比,减小了抽出显影装置46期间的摩擦阻力。
[0100]此外,如图3和图6所示,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定位轴216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的侧面部分202C中并位于显影装置46的重心218下方。此外,在显影装置46中,第一凸形部分210的突出方向和第二凸形部分212的突出方向与定位轴216大致垂直。
[0101]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当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过程完成时,在显影装置46的第二凸形部分212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第二凹形部分234脱离后,显影装置46被作用在第二凸形部分212上的弹簧部件238的载荷推压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图像保持部件42上。
[0102]如上文所述,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第一凸形部分210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壳体202的底表面部分202A中,并且第二凸形部分212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壳体202的侧部202B中。此外,第一凹形部分232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支撑表面230A上,第一凸形部分210伴随显影装置46的插入和抽出而进入(插入)该第一凹形部分,并且第二凹形部分234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侧壁230B中,第二凸形部分212伴随显影装置46的插入和抽出而进入(插入)该第二凹形部分。出于这个原因,与同设备主体的引导突起部相配合的凹槽部分仅设置在显影装置的底表面中的构造相比,提供了这样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和图像形成设备10:其中,当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时,在保持显影装置46的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的同时,显影装置46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被抑制到小的程度。
[0103]此外,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第一凸形部分210和第一凹形部分232的插入位置与第二凸形部分212和第二凹形部分234的插入位置在显影装置46的插入侧在纵向上彼此不同。出于这个原因,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与第一被限制部和第一限制部的限制位置与第二被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的限制位置在显影装置的插入侧在纵向上彼此相同的构造相比,将第一凸形部分210插入第一凹形部分232和将第二凸形部分212插入第二凹形部分234变得更容易。出于这个原因,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插入工作变得容易。
[0104]此外,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在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的侧表面部分202C中,定位轴216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重心218的下方,并且第一凸形部分210的突出方向和第二凸形部分212的突出方向与定位轴216大致垂直。出于这个原因,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与第一被限制部的突出方向和第二被限制部的突出方向不与定位轴垂直的情况相比,第一凸形部分210和第一凹形部分232之间的重叠量(重合量)以及第二凸形部分212和第二凹形部分234之间的重叠量(重合量)可以被限制到小的程度(如箭头Gl和G2所示),并且显影装置46的尺寸可以减少。
[0105]此外,在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中,当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时,在显影装置46的第二凸形部分212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第二凹形部分234脱离后,显影装置46被作用在第二凸形部分212上的弹簧部件238的载荷推压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图像保持部件42上。出于这个原因,与当将显影装置插入设备主体时在第二被限制部从第二限制部脱离后,显影装置没有被作用在第二被限制部上的载荷推压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构造相比,提供了以小的载荷将显影装置46推压到图像保持部件42上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200S。
[0106]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凸形部分210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壳体202的底表面部分202A中,并且第二凸形部分212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壳体202的侧部202B中,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此外,第一凸形部分210的尺寸和形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改变。第二凸形部分212的尺寸和形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改变。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凸形部分210所插入的第一凹形部分232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支撑表面230A上,并且第二凸形部分212所插入的第二凹形部分234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侧壁部分230B中,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此外,第一凹形部分232的尺寸和形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改变。第二凹形部分234的尺寸和形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改变。
[0107]例如,显影装置的下部的第一被限制部和显影装置的侧部的第二被限制部中的一个可以具有凸形形状,显影装置的下部的第一被限制部和显影装置的侧部的第二被限制部中的另一个可以具有凹形形状,并且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可以具有与被限制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凹形形状或凸形形状)。此外,显影装置的下部的第一被限制部和显影装置的侧部的第二被限制部可以都具有凹形形状,并且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可以都具有凸形形状。
[0108]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时,首先,第一凸形部分210插入第一凹形部分232,然后,第二凸形部分212插入第二凹形部分234,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例如,可以采用下述构造:当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时,首先,第二被限制部被第二限制部限制,然后,第一被限制部被第一限制部限制。此外,在将显影装置46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30的插入侧,第一被限制部被第一限制部限制的位置和第二被限制部被第二限制部限制的位置在显影装置46的插入方向上大致彼此相同。
[0109]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显影装置46沿插入方向末端侧的侧表面部分202C中,定位轴216设置在显影装置46的重心218的下方,并且第一凸形部分210的突出方向和第二凸形部分212的突出方向与定位轴216大致垂直,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构造。例如,第一凸形部分的突出方向和第二凸形部分的突出方向可以与定位轴216相交。
[0110]此外,虽然利用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其它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0111]此外,在采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的“显影装置”中,例如可以包括形成为可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并且可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拆卸的盒,并且可以包括显影装置46和其它部件(例如,图像保持部件42或其他类似部件)。
[0112]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实施例的选取和说明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具有各种变型的本发明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包括: 显影装置,其沿纵向插入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抽出,并且包括形成在下部的第一被限制部和形成在侧部的第二被限制部; 第一限制部,其形成在所述设备主体中,并且所述第一限制部伴随所述显影装置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插入或抽出而限制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在与所述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以及 第二限制部,其形成在所述设备主体中,并且所述第二限制部伴随所述显影装置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插入或抽出而限制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在与所述纵向垂直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限制位置与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的限制位置在所述显影装置的插入侧在所述纵向上彼此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 其中,在所述显影装置的重心的下方、所述显影装置在插入方向上的末端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定位轴,并且 所述第一被限制部的突出方向和所述第二被限制部的突出方向与所述定位轴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具有凸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二限制部具有凹形形状,并且 在将所述显影装置插入所述设备主体时,在所述第二被限制部从所述第二限制部脱离后,所述显影装置被作用在所述第二被限制部上的载荷推压到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的图像保持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 其中,当在所述第二被限制部被所述第二限制部限制的同时将所述显影装置插入和抽出时,在所述显影装置的底表面和所述设备主体之间产生间隙。6.—种图像形成设备,具有: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插拔结构。
【文档编号】G03G21/16GK106094485SQ201610012317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公开号201610012317.6, CN 106094485 A, CN 106094485A, CN 201610012317, CN-A-106094485, CN106094485 A, CN106094485A, CN201610012317, CN201610012317.6
【发明人】船田敦, 堀井清人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