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膜、背光源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2571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膜、背光源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学膜、背光源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器是现在主流的显示设备,由于液晶显示模组是被动发光器件,因此在所述液晶显示器中都需要一个背光源来为所述液晶显示模组提供照明光线。
[0003]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源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架14,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4中的导光板12、位于所述导光板12—侧的反射膜13、位于所述导光板12背离所述反射膜13—侧的光学膜11以及与所述导光板12处于同一平面或位于所述反射膜13背离所述导光板12一侧的照明装置。所述光学膜11包括至少一张扩散膜以及至少一张增光膜,为了表示清楚,图1中并未标识出所述光学膜11的具体结构以及所述照明装置的位置。在将所述背光源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成为所述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需要将所述导光板12与所述反射膜13、光学膜11进行装配,整个组装过程需要进行多次装配操作,组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膜,具有所述光学膜的背光源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的装配操作较少,组装效率较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括:
[0007]增光膜组,所述增光膜组包括至少一层增光膜;
[0008]位于所述增光膜组一侧的第一扩散膜;
[0009]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与所述增光膜组之间的粘贴胶层。
[0010]优选的,所述增光膜组包括两层增光膜;
[0011]所述增光膜之间具有粘贴胶层。
[0012]优选的,所述增光膜包括:
[0013]基材;
[0014]设置于所述基材一侧的增光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光学膜还包括:
[0016]位于所述增光膜组背离所述第一扩散膜一侧的第二扩散膜。
[0017]一种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
[0018]固定架;
[0019]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中的导光板;
[002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反射膜;
[0021]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反射膜一侧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膜;
[0022]照明单元;
[0023]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照明单元组合形成面光源。
[0024]优选的,所述照明单元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平面,与所述导光板相邻设置;
[0025]所述光学膜位于所述导光板表面。
[0026]优选的,所述照明单元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膜之间;
[0027]所述光学膜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照明单元一侧。
[0028]优选的,所述照明单元为至少一个冷阴极灯管或发光二极管。
[0029]一种显示屏,包括:
[0030]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源;
[0031 ]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照明方向一侧的液晶显示模组;
[0032]与所述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连接的处理芯片。
[0033]优选的,所述显示屏还包括:
[0034]位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背离所述背光源一侧的触控模组;
[0035]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将操作体的位置信息转换为第一电信号。
[0036]优选的,所述显示屏还包括:
[0037]位于所述背光源背离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一侧的压力感应模组;
[0038]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
[0039]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膜、背光源及显示屏,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增光膜组,所述增光膜组包括至少一层增光膜,位于所述增光膜组一侧的第一扩散膜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与所述增光膜组之间的粘贴胶层。由于所述第一扩散膜预先与所述增光膜组通过所述粘贴胶层进行了贴合,因此具有所述光学膜的背光源在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减少了光学膜内部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具有现有技术中的光学膜的背光源在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的过程中,需要将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膜、扩散膜和增光膜依次进行装配,整个组装过程需要进行多次装配操作,组装效率较低。
[004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包括:
[0047]增光膜组,所述增光膜组包括至少一层增光膜;
[0048]位于所述增光膜组一侧的第一扩散膜;
[0049]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与所述增光膜组之间的粘贴胶层。
[0050]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0051 ]固定架;
[0052 ]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中的导光板;
[0053]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反射膜;
[0054]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反射膜一侧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膜;
[0055]照明单元;
[0056]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照明单元组合形成面光源。
[0057]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0058]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源;
[0059]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照明方向一侧的液晶显示模组;
[0060]与所述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连接的处理芯片。
[0061]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膜、背光源及显示屏,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增光膜组,所述增光膜组包括至少一层增光膜,位于所述增光膜组一侧的第一扩散膜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与所述增光膜组之间的粘贴胶层。由于所述第一扩散膜预先与所述增光膜组通过所述粘贴胶层进行了贴合,因此具有所述光学膜的背光源在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减少了光学膜内部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006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6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如图2所示,所述光学膜包括:
[0064]增光膜组100,所述增光膜组100包括至少一层增光膜;
[0065]位于所述增光膜组100—侧的第一扩散膜200;
[0066]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200与所述增光膜组100之间的粘贴胶层300。
[006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粘贴胶层300包括但不限于包括但不限于固态光学胶层或液态光学胶层或果冻胶层或两液混合硬化胶层。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粘贴胶层300的具体种类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0068]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扩散膜200预先与所述增光膜组100通过所述粘贴胶层300进行了贴合,因此具有所述光学膜的背光源在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减少了光学膜内部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006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光膜组100包括两层增光膜;
[0070]所述增光膜之间具有粘贴胶层300。
[007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光膜组100包括一层增光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光膜层包括三层增光膜,相邻增光膜之间具有粘贴胶层300。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增光膜层包括的增光膜层数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007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光膜包括:
[0073]基材;
[0074]设置于所述基材一侧的增光结构。
[007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增光结构可以为锯齿状或波浪状或棱镜状,用于改变光线的方向以达到集光效果。由于所述增光结构的达到集光效果的具体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做赘述。
[007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还包括:
[0077]位于所述增光膜组100背离所述第一扩散膜200—侧的第二扩散膜。
[007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增光膜直接与液晶显示模组接触,而第一增光膜表面具有的增光结构会与液晶显示模组形成干涉现象,造成显示效果不良。而设置所述第一扩散膜200的目的就是避免出现光线干涉现象,避免出现上述显示效果不良。但在本实用新型的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