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5687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及位于入光面上的复数个微结构单元,微结构单元之间具有不等于0的第一间隔距离,且每一个微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三角棱镜及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其中,第一三角棱镜与第二三角棱镜具有不同的顶角角度。
【专利说明】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0002]已知导光板的设计通常包括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射面,而由背光模块的光源所提供的光线可由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经过导光板的混光后,再由导光板的出光面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其中,为了使得经过导光板内部的光源能够更均匀地混合,通常会在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许多微结构。
[0003]参照图1,其显示已知背光模块I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已知背光模块I包括导光板10以及光源20,其中,导光板10包括入光面12、相对设置的出光面与反射面(例如为朝向纸面的出光面及背向纸面的反射面)、以及设置于入光面12的复数个具有三角形截面的微结构14,而光源20例如是发光灯条(其上可包括复数个点光源22,如图2所示),设置于导光板10的入光面12旁,可提供光线由入光面12及该微结构14进入导光板10中,并经过导光板1的混光后,再由导光板1的出光面提供均勾的面光源。
[0004]然而,在前述已知背光模块I中,导光板10上的该微结构14的型态单一,导致光源20所提供的光线(包括正向入射光LI及斜向入射光L2)透过微结构14折射进入导光板10中的偏折角度亦属单一,从而使得导光板10的混光效果乃至背光模块I的视觉品味皆具有可改善的空间,例如使用者在导光板10的非可视区A与可视区V(又称为发光区)的交接处会看到亮暗不均的现象,亦即有明显的亮点H(hot spot)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利用在导光板的入光面间隔设置复数个微结构单元,使得导光板可提供更均匀的面光源、改善已知亮暗不均的问题,而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亦可具有更佳的视觉品味。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复数个微结构单元,位于入光面上,前述微结构单元之间具有不等于O的第一间隔距离,且每一个微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三角棱镜及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其中,前述第一三角棱镜与第二三角棱镜具有不同的顶角角度。
[0007]在实施例中,前述每一个微结构单元包括复数个第一三角棱镜及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前述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位于前述第一三角棱镜之间,且第一三角棱镜的顶角角度小于第二三角棱镜的顶角角度。
[0008]在实施例中,前述每一个微结构单元包括复数个第一三角棱镜及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前述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位于前述第一三角棱镜之间,且第一三角棱镜的顶角角度大于第二三角棱镜的顶角角度。
[0009]在实施例中,前述至少一个第一三角棱镜相对于前述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在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高度。
[0010]在实施例中,前述至少一个第一三角棱镜在底部的宽度大于、小于或等于前述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在底部的宽度。
[0011]在实施例中,前述每一个微结构单元位在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上。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亦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前述导光板;以及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旁。
[0013]在实施例中,前述导光板具有非可视区,且前述非可视区从往入光面相反方向延伸的距离的大小与前述第一间隔距离的大小成正比。
[0014]在实施例中,前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灯条。
[0015]在实施例中,前述光源还包括复数个LED,其中,前述相邻LED之间具有第二间隔距离,且第二间隔距离的大小与前述第一间隔距离的大小成反比。
【附图说明】
[0016]图1显示已知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显示图1的已知背光模块会产生亮暗不均问题的示意图。
[0018]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显示图3中的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上的微结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可改善亮暗不均问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0023]参照图3及图4,其分别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的结构示意图以及背光模块2中的导光板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前述背光模块2包括导光板100以及光源200,其中,导光板100的结构与前述已知导光板10类似,包括入光面120、相对设置的出光面140与反射面160(—并参照图4)、以及位于入光面120上的复数个微结构单元180,而光源20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1de,LED)灯条,位于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20旁,包括电路基板220及位于电路基板220上的复数个发光二极管(LED)240,可提供光线由入光面120及该微结构单元180进入导光板100中,并经过导光板100的混光后,再由导光板100的出光面140提供均匀的面光源。
[0024]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微结构单元180之间具有不等于O的第一间隔距离Pl,且每一个微结构单元180(在垂直于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20的方向的截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三角棱镜182及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184,例如复数个(2个)第一三角棱镜182及单一个第二三角棱镜184。
[0025]前述第一、第二三角棱镜182及184在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20上由出光面140侧延伸至反射面160侧。其中,I个第二三角棱镜184位于2个第一三角棱镜182之间,且第一三角棱镜182的顶角角度α(例如约30度)小于第二三角棱镜184的顶角角度β(例如约60度)。另夕卜,第一三角棱镜182相对于第二三角棱镜184在垂直于入光面120的方向上可具有较大的高度(亦即第一三角棱镜182的高度Dl大于第二三角棱镜184的高度D2,参照图3),且第一三角棱镜182在底部的宽度Wl小于或等于第二三角棱镜184在底部的宽度W2(参照图3)。
[0026]藉由前述每一个微结构单元180的特殊结构设计(包括至少两种具有不同顶角角度的三角棱镜),可使得光源200所提供的光线(包括正向入射光LI’及斜向入射光L2’)透过微结构单元180进入导光板100中的偏折角度变得多元,故而可改善导光板100的混光效果,并使得自出光面140提供的面光源更加地均匀。
[0027]另外,前述第一三角棱镜182相对于第二三角棱镜184在垂直于入光面120的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高度,如此可使得斜向入射光L2’击中第一三角棱镜182的机率增加,并避免漏光产生,从而有利于每一个微结构单元180收集光源200所提供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三角棱镜182的顶角角度α更小于第二三角棱镜184的顶角角度β,故第一三角棱镜182打开光场的能力可大于第二三角棱镜184,进而可增加导光板100的混光效率。
[0028]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微结构单元亦具有其他结构变化。
[0029]参照图5,其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100上的微结构单元180’的结构不意图。其中,每一个微结构单元180’(在垂直于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20的方向的截面)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三角棱镜182’及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184’,例如复数个(2个)第一三角棱镜182’及复数个(2个)第二三角棱镜184’。
[0030]其中,该第二三角棱镜184’位于该第一三角棱镜182’之间,且第一三角棱镜182’的顶角角度α(例如约45度)大于第二三角棱镜184’的顶角角度β(例如约30度)。另外,第一三角棱镜182’相对于第二三角棱镜184’在垂直于入光面120的方向上可具有较大的高度(亦即第一三角棱镜182’的高度Dl大于第二三角棱镜184’的高度D2,参照图5),且第一三角棱镜182’在底部的宽度Wl大于第二三角棱镜184’在底部的宽度W2(参照图5)。
[0031]类似于第3、4图实施例,藉由微结构单元180’的前述特殊结构设计,可使得导光板100的混光效果及混光效率亦得到改善。
[0032]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导光板及背光模块的亮暗不均(亦即亮点产生)的问题,前述微结构单元180(或180’)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Pl的大小亦须注意调整。
[0033]再参照图4,在导光板100中具有非可视区A(此区域可由例如框架所遮蔽而无法为使用者所观看)及可视区V(又称为发光区),其中,非可视区A相较于可视区V接近入光面120(亦即接近如图3中的光源200),且非可视区A从往入光面120相反方向延伸的距离a的大小与微结构单元180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Pl的大小成正比。
[0034]再参照图3,在光源200中的相邻发光二极管(LED)240之间可具有第二间隔距离P2,其中,第二间隔距离P2的大小与微结构单元180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Pl的大小成反比。
[0035]利用上述发光二极管(LED)240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P2、非可视区A延伸的距离a以及微结构单元180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Pl的大小配置关系,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100的混光效果乃至背光模块2的视觉效果可被改善,例如使用者在导光板100的非可视区A与可视区V的交接处较不会看到亮暗不均的现象,亦即较不会看到明显的亮点(hot spot),如图6所不O
[00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复数个微结构单元,位于入光面上,前述微结构单元之间具有不等于O的第一间隔距离,且每一个微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三角棱镜及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其中,前述第一三角棱镜与第二三角棱镜具有不同的顶角角度。另外,本实用新型亦提供一种使用该背光板的背光模块。利用在导光板的入光面间隔设置复数个微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两种具有不同顶角角度的三角棱镜),使得导光板可提供更均匀的面光源、改善已知亮暗不均的问题,而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亦可具有更佳的视觉品味
[0037]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0038]符号说明
[0039]K 2?背光模块;
[0040]10、100 ?导光板;
[0041]12、120 ?入光面;
[0042]14?微结构;
[0043]140?出光面;
[0044]160?反射面;
[0045]180、180’?微结构单元;
[0046]182、182’?第一三角棱镜;
[0047]184、184?第二三角棱镜;
[0048]20、200 ?光源;
[0049]22?点光源;
[0050]220?电路基板;
[0051]240 ?发光二极管(LED);
[0052]A?非可视区;
[0053]a?距离;
[0054]D1、D2 ?高度;
[0055]H?亮点;
[0056]L1、L1 ’?正向入射光;
[0057]L2、L2’?斜向入射光;
[0058]Pl?第一间隔距离;
[0059]P2?第二间隔距离;
[0060]V?可视区;
[0061]W1、W2 ?宽度;
[0062]α、β?顶角角度。
【主权项】
1.一种导光板,包括: 入光面;以及 复数个微结构单元,位于所述入光面上,所述微结构单元之间具有不等于O的第一间隔距离,每一个微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三角棱镜及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三角棱镜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具有不同的顶角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微结构单元包括复数个第一三角棱镜及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位于所述第一三角棱镜之间,且所述第一三角棱镜的顶角角度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的顶角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微结构单元包括复数个第一三角棱镜及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位于所述第一三角棱镜之间,且所述第一三角棱镜的顶角角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的顶角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三角棱镜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三角棱镜在底部的宽度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三角棱镜在底部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微结构单元位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7.—种背光模块,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以及 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非可视区,且所述非可视区从往所述入光面相反方向延伸的距离的大小与所述第一间隔距离的大小成正比。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灯条。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所述光源还包括复数个LED,其中,所述相邻LED之间具有第二间隔距离,且所述第二间隔距离的大小与所述第一间隔距离的大小成反比。
【文档编号】F21Y115/10GK205427226SQ201620189266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
【发明人】张嘉尹, 翁巾婷, 黄建智, 李岳衡, 黄柏菖
【申请人】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