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胸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68309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单反相机胸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反相机胸托,涉及摄影器材技术领域,以解决因单反相机整体较笨重而导致使用者无法长期手持进行拍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包括胸部支撑板,胸部支撑板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有手柄,手柄远离胸部支撑板设置;支撑杆还通过第三连接组件连接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上远离第三连接组件的一端固定有相机快装座。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单反相机的使用操作中,由于使用单反相机胸托后,能够将单反相机的重量分摊至使用者的胸前,以减轻使用者上肢的负担,从而能够使拍摄工作更轻松、更持久地进行,进而能够解决因单反相机整体较笨重而导致使用者无法长期手持进行拍摄的问题。
【专利说明】
单反相机胸托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反相机胸托。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单镜头反光相机,简称单反相机,凭借其拍摄时基本无视差问题,且取景、调焦操作均十分便捷等优点,备受广大摄影爱好者们的青睐。
[0003]然而,由于单反相机内必须设有反光镜和五棱镜,因此通常体积较大、重量较沉、整体较笨重,从而使用者长期手持单反相机进行拍摄时很容易感到上肢疲劳,造成手臂和手部产生酸痛感,不利于继续进行拍摄,出现使用困扰。
[0004]因此,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如何提供一种单反相机胸托,以使单反相机的重量能够分摊至使用者的胸前,以减轻使用者上肢的负担,从而使拍摄工作能够更轻松、更持久地进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反相机胸托,以解决因单反相机整体较笨重而导致使用者无法长期手持进行拍摄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反相机胸托,包括胸部支撑板,所述胸部支撑板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远离所述胸部支撑板设置;所述支撑杆还通过第三连接组件连接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上远离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一端固定有相机快装座。
[0007]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胸部支撑板固定连接的横向连接杆,所述横向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横向连接杆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一连接件还能够带动所述支撑杆绕所述横向连接杆的轴向方向进行转动。
[0008]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套装在所述横向连接杆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连接件临近所述横向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缝隙开口,所述第一缝隙开口通过第一扳扭螺钉锁紧固定。
[0009]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套装在所述支撑杆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手柄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手柄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二连接件还能够带动所述手柄绕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进行转动。
[0010]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临近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缝隙开口,所述第二缝隙开口通过第二扳扭螺钉锁紧固定。
[0011]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临近所述手柄的一侧开设有第三缝隙开口,所述第三缝隙开口通过第三扳扭螺钉锁紧固定。
[0012]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套装在所述支撑杆外侧的第三连接件,以及与所述支撑立柱连接固定的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第四连接件、所述支撑立柱、以及所述相机快装座共同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四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三连接件发生转动,以调节所述相机快装座,使所述相机快装座处于水平位置。
[0013]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第四缝隙开口,所述第四缝隙开口通过第四扳扭螺钉锁紧固定。
[0014]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接件内设有第一端面齿轮,所述第四连接件内设有第二端面齿轮,所述第四连接件临近所述第二端面齿轮处设有第五扳扭螺钉;当所述第五扳扭螺钉拧紧时,所述第二端面齿轮与所述第一端面齿轮啮合,以使所述第四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五扳扭螺钉拧松时,所述第二端面齿轮与所述第一端面齿轮松离,以使所述第四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三连接件发生转动,并调节所述相机快装座处于水平位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胸部支撑板与使用者接触的一端面上设有海绵软垫;所述手柄的外侧包裹有海绵软套。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具有以下优势: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反相机胸托中,包括胸部支撑板,该胸部支撑板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有手柄,手柄远离胸部支撑板设置;支撑杆还通过第三连接组件连接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上远离第三连接组件的一端固定有相机快装座。由此分析可知,使用者可以首先将单反相机固定在相机快装座上,然后将单反相机胸托的胸部支撑板顶在胸口,并手持握、紧手柄且向临近自身的方向使劲,从而单手支撑固定整个单反相机胸托及其上的单反相机,以进行拍摄操作。由于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反相机胸托后,能够将单反相机的重量分摊至使用者的胸前,以减轻使用者上肢的负担,从而能够使拍摄工作更轻松、更持久地进行,进而能够解决因单反相机整体较笨重而导致使用者无法长期手持进行拍摄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反相机胸托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胸部支撑板;2-第一连接组件;3-支撑杆;
[0022]4-第二连接组件;5-手柄;6-第三连接组件;
[0023]7-支撑立柱;8-相机快装座;21-横向连接杆;
[0024]11-支架;22-第一连接件; 23-第一扳扭螺钉;
[0025]41-第二连接件;42-第二扳扭螺钉;43-第三扳扭螺钉;
[0026]61-第三连接件;62-第四连接件; 63-第四扳扭螺钉;
[0027]64-第五扳扭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反相机胸托的结构示意图。
[00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反相机胸托,包括胸部支撑板I,胸部支撑板I通过第一连接组件2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连接有手柄5,手柄5远离胸部支撑板I设置;支撑杆3还通过第三连接组件6连接有支撑立柱7,支撑立柱7上远离第三连接组件6的一端固定有相机快装座8。
[003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具有以下优势:
[00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反相机胸托中,如图1所示,包括胸部支撑板I,该胸部支撑板I通过第一连接组件2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连接有手柄5,手柄5远离胸部支撑板I设置;支撑杆3还通过第三连接组件6连接有支撑立柱7,支撑立柱7上远离第三连接组件6的一端固定有相机快装座8。由此分析可知,使用者可以首先将单反相机固定在相机快装座8上,然后将单反相机胸托的胸部支撑板I顶在胸口,并手持、握紧手柄5且向临近自身的方向使劲,从而单手支撑固定整个单反相机胸托及其上的单反相机,以进行拍摄操作。由于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反相机胸托后,能够将单反相机的重量分摊至使用者的胸前,以减轻使用者上肢的负担,从而能够使拍摄工作更轻松、更持久地进行,进而能够解决因单反相机整体较笨重而导致使用者无法长期手持进行拍摄的问题。
[0035]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使用该单反相机胸托后单反相机的拍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反相机胸托在生产制造时,应保证上述相机快装座8处于水平位置设置。另外,为了减轻单反相机胸托的重量,上述支撑立柱7可以优选为采用金属铝材质的支撑立柱7;当然,在不考虑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上述支撑杆3、以及第一、第二、第三连接组件(2、4、6)均可以选用金属铝材质。
[0036]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组件2可以包括与胸部支撑板I固定连接的横向连接杆21,该横向连接杆21具体可以通过与胸部支撑板I 一体成型设置的支架11连接固定。具体地,横向连接杆2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22与支撑杆3固定连接,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反相机胸托能够上下调整角度、以及左右调整重心,上述第一连接件22能够带动支撑杆3沿横向连接杆21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并且,第一连接件22还能够带动支撑杆3绕横向连接杆21的轴向方向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沿横向连接杆21的轴向方向的移动以调整单反相机胸托的左右重心,通过绕横向连接杆21的轴向方向的转动以调整单反相机胸托的上下角度,进而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能够使单反相机胸托在使用过程中整体更加省力。
[0037]实际生产制造时,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件22的一端可以套装在横向连接杆21的外侦叭另一端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其中,第一连接件22临近横向连接杆21的一侧可以开设有第一缝隙开口,且该第一缝隙开口可以通过第一扳扭螺钉23锁紧固定,从而当将第一扳扭螺钉23拧松时,第一缝隙开口便打开,第一连接件22便能够带动支撑杆3沿横向连接杆21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或绕横向连接杆21的轴向方向进行转动;当将第一扳扭螺钉23拧紧时,第一缝隙开口便关闭,第一连接件22便能够起到稳固连接支撑杆3的作用,使支撑杆3的位置能够保持不动。
[0038]当然,当将第一扳扭螺钉23卸下时,即可实现将胸部支撑板I与支撑杆3进行拆分,从而使单反相机胸托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
[0039]实际应用时,为了使单反相机胸托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组件4可以包括第二连接件41,该第二连接件41的一端可以套装在支撑杆3的外侧、另一端可以套装在手柄5的外侧。具体地,该第二连接件41能够带动手柄5沿支撑杆3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并且,第二连接件41还能够带动手柄5绕支撑杆3的轴向方向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沿支撑杆3的轴向方向的移动以调整手柄5与胸部支撑板I之间的距离,通过绕支撑杆3的轴向方向的转动以调整手柄5相对胸部支撑板I的倾斜角度,进而使不同的使用者均可以较轻松地使用单反相机胸托进行拍摄。
[0040]实际生产制造时,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件41临近支撑杆3的一侧可以开设有第二缝隙开口,该第二缝隙开口可以通过第二扳扭螺钉42锁紧固定,从而当将第二扳扭螺钉42拧松时,第二缝隙开口便打开,第二连接件41便能够带动手柄5沿支撑杆3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或绕支撑杆3的轴向方向进行转动;当将第二扳扭螺钉42拧紧时,第二缝隙开口便关闭,第二连接件41便能够起到稳固连接手柄5的作用,使手柄5的位置能够保持不动。
[0041]另外,为了进一步便于单反相机胸托的拆卸,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件41临近手柄5的一侧可以开设有第三缝隙开口,该第三缝隙开口可以通过第三扳扭螺钉43锁紧固定,从而当将第三扳扭螺钉43卸下时,即可实现将手柄5与支撑杆3进行拆分,进而使单反相机胸托能够进一步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
[0042]当然,如果当第二连接件41上未设有第三缝隙开口和第三扳扭螺钉43时,也可以通过将第二扳扭螺钉42卸下,以实现将第二连接件41及手柄5共同与支撑杆3进行拆分,从而使单反相机胸托能够进一步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
[0043]实际应用时,为了便于使用者对单反相机进行拍摄操作,以及保证单反相机的拍摄效果,如图1所示,第三连接组件6可以包括套装在支撑杆3外侧的第三连接件61,以及与支撑立柱7连接固定的第四连接件62。具体地,该第三连接件61能够带动第四连接件62、支撑立柱7、以及相机快装座8共同沿支撑杆3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并且,第四连接件62能够相对第三连接件61发生转动,以调节相机快装座8,使相机快装座8处于水平位置。
[0044]实际生产制造时,为了使第三连接件61能够带动第四连接件62、支撑立柱7、以及相机快装座8共同沿支撑杆3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如图1所示,上述第三连接件61上可以设有第四缝隙开口,该第四缝隙开口可以通过第四扳扭螺钉63锁紧固定,从而当将第四扳扭螺钉63拧松时,第四缝隙开口便打开,第三连接件61便能够带动第四连接件62、支撑立柱7、以及相机快装座8共同沿支撑杆3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当将第四扳扭螺钉63拧紧时,第四缝隙开口便关闭,第三连接件61便能够起到稳固连接第四连接件62、支撑立柱7、以及相机快装座8的作用。
[0045]当然,第四缝隙开口和第四扳扭螺钉63还能够用于使相机快装座8与支撑杆3拆分,当将第四扳扭螺钉63卸下时,即可实现将第三连接件61与支撑杆3进行拆分,从而达到将第四连接件62、支撑立柱7、以及相机快装座8共同与支撑杆3拆分的目的,进而使单反相机胸托能够更进一步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
[0046]同时,为了使第四连接件62能够相对第三连接件61发生转动,以调节相机快装座8,使相机快装座8处于水平位置,如图1所示,第三连接件61内可以设有第一端面齿轮(图中未示出),第四连接件62内可以设有第二端面齿轮(图中未示出),该第四连接件62临近第二端面齿轮处可以设有第五扳扭螺钉64,从而当第五扳扭螺钉64拧紧时,第二端面齿轮与第一端面齿轮啮合,以使第四连接件62能够与第三连接件61固定连接;当第五扳扭螺钉64拧松时,第二端面齿轮与第一端面齿轮松离,以使第四连接件62能够相对第三连接件61发生转动,并调节相机快装座8处于水平位置,进而保证使用单反相机胸托后的单反相机依然能够具有较好地拍摄效果。
[0047]优选地,为了提高单反相机胸托使用时的舒适感,上述胸部支撑板I与使用者接触的一端面上可以设有海绵软垫;上述手柄5的外侧可以包裹有海绵软套。
[00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反相机胸托,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容易实现的优点,而且通过利用使用者的胸口支撑,还具有容易调平、不易产生晃动等优点。
[00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单反相机胸托,其特征在于,包括胸部支撑板,所述胸部支撑板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远离所述胸部支撑板设置; 所述支撑杆还通过第三连接组件连接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上远离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一端固定有相机快装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胸部支撑板固定连接的横向连接杆,所述横向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横向连接杆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第一连接件还能够带动所述支撑杆绕所述横向连接杆的轴向方向进行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套装在所述横向连接杆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杆; 所述第一连接件临近所述横向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缝隙开口,所述第一缝隙开口通过第一扳扭螺钉锁紧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套装在所述支撑杆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手柄的外侧; 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手柄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第二连接件还能够带动所述手柄绕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进行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临近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缝隙开口,所述第二缝隙开口通过第二扳扭螺钉锁紧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临近所述手柄的一侧开设有第三缝隙开口,所述第三缝隙开口通过第三扳扭螺钉锁紧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套装在所述支撑杆外侧的第三连接件,以及与所述支撑立柱连接固定的第四连接件; 所述第三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第四连接件、所述支撑立柱、以及所述相机快装座共同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第四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三连接件发生转动,以调节所述相机快装座,使所述相机快装座处于水平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第四缝隙开口,所述第四缝隙开口通过第四扳扭螺钉锁紧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内设有第一端面齿轮,所述第四连接件内设有第二端面齿轮,所述第四连接件临近所述第二端面齿轮处设有第五扳扭螺钉; 当所述第五扳扭螺钉拧紧时,所述第二端面齿轮与所述第一端面齿轮啮合,以使所述第四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五扳扭螺钉拧松时,所述第二端面齿轮与所述第一端面齿轮松离,以使所述第四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三连接件发生转动,并调节所述相机快装座处于水平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相机胸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支撑板与使用者接触的一端面上设有海绵软垫; 所述手柄的外侧包裹有海绵软套。
【文档编号】G03B17/56GK205450537SQ201521130237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发明人】杨帅林, 靳方伟
【申请人】北京威尔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