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和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232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显影盒和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和打印机,其中显影盒包括:盒体(10)、显影辊(11)、送粉辊(12)、轴承(18)、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盒体(10)的左侧侧壁(101)上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安装部件(105);显影电极(13)的第一接触部(131)卡设在安装部件(105)上,通过安装部件(105)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弹性型电极连接;送粉电极(14)的第三接触部(141)卡设在安装部件(105)上,通过安装部件(105)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弹性型电极连接,由于安装部件(105)的设置,使得显影电极和送粉电极在安装部件的支撑和保护下避免了意外碰撞时的损坏,提高了显影盒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显影盒的成本。
【专利说明】
显影盒和打印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影盒和打印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图像形成装置如激光打印机上设置有处理盒,处理盒包括感光元件盒和显影盒,处理盒可以自由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并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拆卸下来。感光元件盒包括感光元件,显影盒包括盒体、显影辊、出粉刀和送粉辊。盒体形成有显影剂容纳室,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剂容纳室中的显影剂通过送粉辊提供给显影辊。供应给显影辊的显影剂从显影辊和出粉刀之间通过,并在显影辊的表面被调节成一均匀厚度的显影剂薄层。在处理盒中感光元件和显影辊相对设置,从而可以将显影辊上显影剂转送到感光元件。
[0003]如图1所示,显影盒I包含盒体10、送粉辊、显影辊11、送粉电极14和显影电极13,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相对盒体10向外伸出,即显影电极13包含显影突起13a,送粉电极14包含送粉突起14a,送粉突起14a和显影突起13a相对盒体10向外伸出,以便图像形成装置内与高压电源连接的弹性型电极通过送粉突起14a和显影突起13a为送粉电极14和显影电极13供电,以便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施加显影偏压和送粉偏压至显影盒的显影辊和送粉棍上。
[0004]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 一般都是由导电塑料制成,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突出盒体外,导致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容易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因意外碰撞而损坏,降低了显影盒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显影盒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和打印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显影盒使用寿命短,成本高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显影盒,包括:盒体(10)、显影辊(11)、送粉辊(12)、轴承(18)、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盒体(10)的左侧侧壁(101)上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安装部件(105);
[0007]显影电极(13)包括:第一主体(130)、分别设置在第一主体两端的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二接触部(135);送粉电极(14)包括:第二主体(140)、分别设置在第二主体两端的第三接触部(141)和第四接触部(145);
[0008]第一接触部(131)卡设在安装部件(105)上,通过安装部件(105)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弹性型电极连接;第二接触部(135)卡设在轴承的显影容纳部内,与显影容纳部内显影辊(11)的一端(Ila)连接;
[0009]第三接触部(141)卡设在安装部件(105)上,通过安装部件(105)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弹性型电极连接;第四接触部(145)卡设在轴承的送粉容纳部内,与送粉容纳部内送粉辊
(12)的一端(12a)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显影合
ΙΤΓΤ.0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和打印机,由于盒体10的左侧侧壁101上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安装部件105,显影电极13的第一接触部131卡设在安装部件105上,送粉电极14的第三接触部141卡设在安装部件上,使得显影电极和送粉电极在安装部件的支撑和保护下避免了意外碰撞时的损坏,提高了显影盒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显影盒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显影盒的示意图;
[0013]图2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的示意图;
[0014]图3a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电极侧的一个示意图;
[0015]图3b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电极侧的又一个示意图;
[0016]图4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的电极侧的侧视图;
[0017]图5a为实施例一中电极的一个安装不意图;
[0018]图5b为实施例一中电极的又一个安装不意图;
[0019]图6a为实施例一中轴承的外部示意图;
[0020]图6b为实施例一中轴承的内部示意图;
[0021]图7为实施例一中电极的示意图;
[0022]图8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安装到轴承上的示意图;
[0023]图9a为实施例一中齿轮传递装置15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9b为实施例一中齿轮传递装置15的安装示意图;
[0025]图10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的仰视图;
[0026]图11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的剖视图;
[0027]图12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的不意图;
[0028]图13为实施例二中显影盒的侧视图;
[0029]图14为实施例二中显影电极和送粉电极的安装示意图;
[0030]图15a为实施例二中显影电极和第一安装部的内部示意图;
[0031]图15b为实施例二中显影电极和第一安装部的外部示意图;
[0032]图15c为实施例二中显影电极安装到第一安装部的示意图;
[0033]图16a为实施例二中送粉电极和第二安装部的内部示意图;
[0034]图16b为实施例二中送粉电极和第二安装部的外部示意图;
[0035]图16c为实施例二中送粉电极安装到第二安装部的示意图;
[0036]图17a为实施例二中齿轮传递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37]图17b为实施例二中齿轮传递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显影盒-1 ;盒体-10;显影棍-1 I;送粉棍-12;显影电极-13;送粉电极-14;齿轮传递装置-15;护盖-16;出粉刀-17;搅拌元件-19;轴承-18;显影突起_13a;送粉突起_14a;左侧侧壁-101 ;右侧侧壁-102;底壁-103;顶盖-104;第一主体-130;第一接触部-131;第一通孔-132;第二通孔-133;第三通孔-134;第二接触部-135;第二主体-140;第三接触部-141;第四通孔-142;第五通孔-143;第六通孔-144;第四接触部-145;安装部件-105;第一卡扣_105a;第二卡扣-105b;轴承板-180;显影容纳部-181;送粉容纳部-182;第一突起-183;第二突起-184;第三突起-185;第四突起-186;卡接部-187;异形突起-188;显影容纳部181的第一开口-181a;送粉容纳部182的第一开口-182a;送粉辊12的一端-12a;送粉辊12的另一端-12b;显影棍11的一端-1 la;显影棍11的另一端-1 Ib;刀架-170;刀片-171;焊接部-172;固定部-173;加强部-174;第二定位螺钉-175;驱动齿轮-151;显影齿轮-152;送粉齿轮-153;中间齿轮-154;搅拌齿轮-155;检测齿轮-156;第一齿轮-151a;第二齿轮-151b;第三齿轮-154a;第四齿轮-154b;第五齿轮-155a;第六齿轮-155b;第二异形突起-161;第一圆孔-162;第二圆孔-163;导纸筋条-109;加强筋条-108;第一凹部-103a;第二凹部-103b;导纸筋条109的起始端-109a;第一安装部-20;第二安装部-21;第一定位柱-107;第二定位柱-106;第一定位部-136;第一安装主体-200;第一异形突起-201;第一安装突起-202;第一斜面-205;第一开口 -204;第一安装孔-203 ;第一定位孔-206;第二定位部-146;第三安装孔-147 ;第四安装孔-148;第二安装突起-210;第二安装孔-189;第二定位孔-1801;第三定位孔-1802;肋板-212;第二开口-211;第一定位螺钉-22;第二轴承-23;定位圆柱-231。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1 ]图2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的示意图;图3a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电极侧的一个示意图;图3b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电极侧的又一个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的电极侧的侧视图;图5&为实施例一中电极的一个安装不意图;图5b为实施例一中电极的又一个安装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的剖视图。如图2至图5b和图11所示,显影盒I包括:盒体10、显影辊11、送粉辊12、轴承18、显影电极13、送粉电极14、齿轮传递装置15、护盖16、出粉刀17和搅拌元件19。盒体10内容纳有显影剂,搅拌元件19位于盒体10内、且将显影剂传送给送粉辊12,送粉辊12位于盒体10内、且将显影剂传送给显影辊11,显影辊11位于盒体10内、且部分暴露在盒体10外,出粉刀17安装在盒体10的前端与显影辊11接触,使显影辊11外表面运载预定厚度的显影剂层。
[0042]盒体10包含左侧侧壁101、右侧侧壁102、底壁103和顶盖104。左侧侧壁101和右侧侧壁102沿显影辊11的轴向相对设置,即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左右方向与左右侧壁垂直;底壁103和顶盖104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底壁103的左端与左侧侧壁101的下端相连,底壁103的右端与右侧侧壁102的下端相连;底壁103的后端、顶盖104的后端、左侧侧壁101的上端以及右侧侧壁102的上端相互焊接形成盒体10。顶盖104向外凸出,从而增大盒体10内的容积,进而可以容纳更多的显影剂;盒体10由ABS树脂或POM树脂制成。
[0043]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设置在左侧侧壁101,齿轮传递装置15和护盖104设置在右侧侧壁102,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前后方向设置。
[0044]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可以为导电金属片,导电金属片的导电性能优于导电塑料,安装部件105可以由ABS树脂或PM树脂制成,从而降低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的生产成本和折断的风险,降低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因碰撞损坏的可能性。
[0045]图7为实施例一中电极的示意图,如图5a、图5b和图7所示,盒体10的左侧侧壁101上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安装部件105。显影电极13包括:第一主体130、分别设置在第一主体两端的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二接触部135、第一通孔132、第二通孔133和第三通孔134;第一主体130连接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二接触部135;第一接触部131卡设在安装部件105上,通过安装部件105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弹性型电极连接;第一通孔132设置在第一接触部131,第二通孔133和第三通孔134设置在第一主体130;第一主体130呈板形,第一接触部131呈U形,安装部件105置于U形口内;第二接触部135呈L形,伸入至显影容纳部内,与显影辊11的一端Ila连接;第二接触部卡设在显影容纳部内,保证第二接触部与显影辊稳定接触。
[0046]实施例一中,送粉电极14包括:第二主体140、分别设置在第二主体两端的第三接触部141和第四接触部145、第四通孔142、第五通孔143和第六通孔144;第二主体140连接第三接触部141和第四接触部145;第三接触部141卡设在安装部件105上,通过安装部件105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弹性型电极连接;第四通孔142设置在第三接触部141,第五通孔143和第六通孔144设置在第二主体140;第二主体140呈板形,第三接触部141呈U形,安装部件105置于U形口内;第四接触部145呈L形,伸入至送粉容纳部内,与送粉辊12的一端12a连接;第四接触部卡设在送粉容纳部内,保证第四接触部与送粉辊稳定接触。
[0047]其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安装部件105上还设置有第一^^扣105a和第二卡扣105b,第一接触部131上的第一通孔132与第一^^扣105a卡扣连接,从而将第一接触部131固定在安装部件105上;第三接触部141上的第四通孔142与第二卡扣105b连接,从而将第三接触部141固定在安装部件105上。其中,安装部件105可以与盒体10—体制成。
[0048]进一步地,图6a为实施例一中轴承的外部示意图,图6b为实施例一中轴承的内部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安装到轴承上的示意图,如图6a、图6b、图5a、图5b和图8所示,轴承18可拆卸的安装在左侧侧壁101上,用于支撑显影辊11和送粉辊
12。轴承18包括:轴承板180、显影容纳部181、送粉容纳部182、第一突起183、第二突起184、第三突起185、第四突起186、卡接部187和异形突起188。其中,异形突起188用于在显影盒安装到感光元件盒上的过程中进行导引安装。其中,卡接部187与盒体10卡接,使轴承18安装在左侧侧壁101上。
[0049]其中,显影容纳部181用于容纳显影辊11轴的一端Ila;显影容纳部181设置有第一开口 181a,使得第二接触部135可以从第一开口 181a伸入到显影容纳部181中,从而当轴承18安装到左侧侧壁101时第二接触部135可以与显影辊11轴的一端Ila接触;且第三通孔134与第二突起184过盈配合,第二通孔133与第一突起183过盈配合,从而显影电极13的第二接触部135和第一主体130固定在轴承18上。
[0050]其中,送粉容纳部182用于容纳送粉辊12轴的一端12a;送粉容纳部182设置有第二开口 182a,使得第四接触部145可以从第二开口 182a伸入到送粉容纳部182中,从而将轴承18安装到左侧侧壁101时第四接触部145可与送粉辊12的轴一端12a接触;且第六通孔144与第四突起186过盈配合,第五通孔143与第三突起185过盈配合,从而将送粉电极14的第二主体140和第四接触部145固定在轴承18上,进而固定在左侧侧壁101上。
[0051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盒中,由于盒体1的左侧侧壁1I上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安装部件105,显影电极13的第一接触部131卡设在安装部件105上,送粉电极14的第三接触部141卡设在安装部件105上,使得显影电极和送粉电极在安装部件的支撑和保护下避免了意外碰撞时的损坏,提高了显影盒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显影盒的成本。
[0052]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11所示,出粉刀17包含刀架170和刀片171,刀片171焊接到刀架170上,从左右方向即显影辊11轴线方向上看刀架170呈Z形,刀架170包含焊接部172、固定部173和加强部174,固定部173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螺钉175匹配的定位通孔(图中未显示);焊接部172与刀片171焊接,使刀片171固定在刀架170上;第二定位螺钉175穿过固定部173的定位通孔与盒体10螺纹连接,使刀架170固定在盒体10上;加强部174与固定部173呈钝角,焊接部172与固定部173呈直角,使刀架170的强度增加;固定部173的一端与焊接部172相连,另一端与加强部174相连;本实施例中加强部174与固定部173呈钝角范围在120°-180°,不宜太小,否则可能会遮挡图像形成装置中照射到感光元件的光线。从显影辊的轴向(左右方向)看,出粉刀17的刀片171、焊接部172和固定部173与驱动齿轮151重叠,加强部174部分不与驱动齿轮151重叠;盒体10上用于安装出粉刀17的部分与驱动齿轮151轴向重置。
[0053]进一步地,图9a为实施例一中齿轮传递装置15的爆炸示意图,图9b为实施例一中齿轮传递装置15的安装示意图,如图9a和图9b所示,齿轮传递装置15包括驱动齿轮151、显影齿轮152、送粉齿轮153、中间齿轮154、搅拌齿轮155和检测齿轮156。其中,齿轮传递装置15安装在右侧侧壁102;显影齿轮152和送粉齿轮153为斜齿轮、且旋向相同;驱动齿轮151包括第一齿轮151a和第二齿轮151b,第一齿轮151a和第二齿轮151b为斜齿轮、且旋向相同,第一齿轮151a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151b的直径;中间齿轮154包含第三齿轮154a和第四齿轮154b,第三齿轮154a为斜齿轮,第四齿轮154b为直齿轮,第三齿轮154a的直径大于第四齿轮154b的直径;搅拌齿轮155包含第五齿轮155a和第六齿轮155b,第五齿轮155a和第六齿轮155b为直齿轮,第五齿轮155a的直径小于第六齿轮155b的直径;检测齿轮156为直齿轮。其中,显影齿轮152安装在显影辊11轴的另一端11b,送粉齿轮153安装在送粉辊12轴的另一端12b;驱动齿轮151、中间齿轮154和检测齿轮156安装在右侧侧壁102对应的定位柱上;搅拌齿轮155安装在搅拌元件19的轴端。显影齿轮152与第二齿轮151b啮合,送粉齿轮153与第一齿轮151a啮合,第一齿轮151a与第三齿轮154a啮合,第四齿轮154b与第六齿轮155b啮合,第五齿轮155a与检测齿轮156啮合,从而驱动齿轮151可以将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给显影辊11、送粉辊12和搅拌元件19。
[0054]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齿轮151为斜齿轮,驱动齿轮151旋转时对显影齿轮152、送粉齿轮153和中间齿轮154施加沿左右方向的分力,通过斜齿轮的旋向和斜齿轮的旋转方向可以使驱动齿轮151施加给显影齿轮152、送粉齿轮153和中间齿轮154朝向右侧侧壁的力,从而只需护盖16在左右方向上定位驱动齿轮151,即可同时在左右方向上定位显影齿轮152、送粉齿轮153和中间齿轮154。
[0055]进一步地,护盖16覆盖齿轮传递装置15,护盖16包含第二异形突起161、第一圆孔162和第二圆孔163;第二异形突起161与异形突起188的结构相同、且用于在显影盒安装到感光元件盒的过程中进行导引安装;第一圆孔162用于暴露驱动齿轮151,使驱动齿轮151接受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第二圆孔163用于暴露检测齿轮156,使检测齿轮156能被图像形成装置检测。护盖16在与检测齿轮156相对应的位置还可以设置有其他圆孔或开口,用于观察检测齿轮156与搅拌齿轮155之间的位置关系。
[0056]进一步地,图10为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的仰视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盒体10的底壁103上设置有导纸筋条109、加强筋条108、第一凹部103a和第二凹部103b。其中,导纸筋条109沿前后方向延伸,导纸筋条109的起始端109a没有弯曲,加强筋条108沿左右方向延伸,导纸筋条109用于导引打印介质沿前后方向移动,加强筋条108用于加强导纸筋条109的强度。第一凹部103a在上下方向上与搅拌元件19相对设置,第二凹部103b在上下方向上与送粉辊12相对设置,第一凹部103a和第二凹部103b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底壁103的中间。第一凹部103a和第二凹部103b用于避免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部件干涉或减小底壁103对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部件的挤压力。
[0057]图12为实施例二中显影盒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二中显影盒的侧视图,图17a为实施例二中齿轮传递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17b为实施例二中齿轮传递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2、图13、图17a和图17b所示,显影盒包括:盒体10、显影辊11、送粉辊12、轴承18、显影电极13、送粉电极14、齿轮传递装置15、护盖16、出粉刀17和搅拌元件19。盒体10内容纳有显影剂,搅拌元件19位于盒体10内、且将显影剂传送给送粉辊12,送粉辊12位于盒体10内、且将显影剂传送给显影辊11,显影辊11位于盒体10内、且部分暴露在盒体10外,出粉刀17安装在盒体10的前端与显影辊11接触,使显影辊11外表面运载预定厚度的显影剂层。
[0058]盒体10包含左侧侧壁101、右侧侧壁102、底壁103和顶盖104。左侧侧壁101和右侧侧壁102沿显影辊11的轴向相对设置,即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底壁103和顶盖104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底壁103的左端与左侧侧壁101的下端相连,底壁103的右端与右侧侧壁102的下端相连;底壁103的后端、顶盖104的后端、左侧侧壁101的上端以及右侧侧壁102的上端相互焊接形成盒体10。顶盖104向外凸出,从而增大盒体10内的容积,进而可以容纳更多的显影剂;盒体1由ABS树脂或POM树脂制成。
[0059]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设置在左侧侧壁101,齿轮传递装置15和护盖104设置在右侧侧壁102,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前后方向设置。
[0060]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可以为导电金属片,导电金属片的导电性能优于导电塑料,安装部件105可以由ABS树脂或PM树脂制成,从而降低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的生产成本和折断的风险,降低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因碰撞损坏的可能性。
[0061]图14为实施例二中显影电极和送粉电极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安装部件包括:第一安装部20和第二安装部21。左侧侧壁101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07和第二定位柱106;第一定位柱107用于定位第一安装部20,第二定位柱106用于定位第二安装部21。其中,第一安装部20和第二安装部21由ABS树脂或POM树脂制成。
[0062]图15a为实施例二中显影电极和第一安装部的内部示意图,图15b为实施例二中显影电极和第一安装部的外部示意图,图15c为实施例二中显影电极安装到第一安装部的示意图,如图15a、图15b和图15c所示,显影电极13包括:第一主体130、第一接触部131、第二接触部135和第一定位部136。第一主体130连接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二接触部135,第一接触部131呈盒形、且一端敞开;第二接触部135相对第一主体130可弹性弯曲,第一定位部136与第一接触部131的边缘相连。
[0063]第一安装部20包括:第一安装主体200、设置在第一安装主体上的第一异形突起201和第一安装突起202;第一异形突起201与显影容纳部对应,第一异形突起201和第一安装突起202内部形成有凹槽,第一安装突起202顶端开设有第一开口 204。其中,第一安装突起202的突出长度大于第一异形突起201的突出长度,第一异形突起201和第一安装突起202通过第一斜面205相连。第一安装主体200边缘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03和第一定位孔206。显影电极13安装在第一异形突起201和第一安装突起202形成的凹槽中,第一接触部131安装在第一安装突起202内、且通过第一开口 204暴露在第一安装部20外,以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弹性型电极接触;第二接触部135呈L形,安装于第一异形突起201内,并伸入至显影容纳部内,与显影辊11的一端Ila连接。第一定位部136与第一开口204边缘抵接,第一接触部131与第一异形突起201内部形成的凹槽卡扣连接或过盈配合,从而将第一接触部131定位在第一安装突起202形成的凹槽内。
[0064]图16a为实施例二中送粉电极和第二安装部的内部示意图,图16b为实施例二中送粉电极和第二安装部的外部示意图,图16c为实施例二中送粉电极安装到第二安装部的示意图,如图16a、图16b和图16c所不,送粉电极14为导电金属片,送粉电极14包括:第二主体140、第三接触部141、第四接触部145、第二定位部146、第三安装孔147和第四安装孔148;第二主体140连接第三接触部141和第四接触部145,第三接触部141呈盒形、且一端敞开,第四接触部145相对第二主体140可弹性弯曲;第三安装孔147和第四安装孔148设置在第二主体140 上。
[0065]轴承18包括:轴承板180、显影容纳部181、送粉容纳部182、第一突起183、卡接部187和第二安装孔189。轴承18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突起210,第二安装突起210和送粉容纳部形成第二安装部21;轴承板18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801和第三定位孔1802;第二安装突起210内包含加强第二安装突起210强度的肋板212,第二安装突起210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开口 211。送粉电极14的第三接触部141和部分第二主体140安装在第二安装突起210形成的凹槽内,第三接触部141通过第二开口211暴露在第二安装部21外,第二定位部146与第二开口211边缘抵接,第三接触部141与第二安装突起210内部形成的凹槽卡扣连接或过盈配合,从而将第三接触部141定位在第二安装突起210形成的凹槽内;第四接触部145安装在送粉容纳部182内,第三安装孔147与第二安装孔189对齐,第四安装孔148与第一突起183过盈配入口 ο
[0066]轴承18的卡接部187与盒体10卡扣连接,左侧侧壁101上的第一定位柱107插入第二定位孔1801,第二定位柱106插入第三定位孔1802,显影容纳部181容纳显影棍轴的一端,送粉容纳部182容纳送粉辊轴的一端,从而使第二安装部21固定到盒体的左侧侧壁101上;第一安装孔203与第二安装孔189和第三安装孔147对齐,第一定位柱107插入第一定位孔206;第二定位柱106上设置有第一定位螺钉22,第一定位螺钉22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203、第二安装孔189和第三安装孔147与左侧侧壁101上对应的螺钉孔螺纹连接,第一安装部20的部分边缘与第二安装突起210抵接,从而使第一安装部20固定到左侧侧壁101上。
[0067]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显影盒中,由于盒体10的左侧侧壁101上设置有向外伸出的第一安装部20和第二安装部21,显影电极13的第一接触部131卡设在第一安装部20上,送粉电极14的第三接触部141卡设在第二安装部21上,使得显影电极和送粉电极在安装部件的支撑和保护下避免了意外碰撞时的损坏,提高了显影盒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显影盒的成本。
[0068]图17a为实施例二中齿轮传递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17b为实施例二中齿轮传递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7a和图17b所示,齿轮传递装置15包括:驱动齿轮151、显影齿轮152、送粉齿轮153、中间齿轮154、搅拌齿轮155和检测齿轮156。齿轮传递装置15和第二轴承23可拆卸的安装在右侧侧壁102,第二轴承23包含定位圆柱231,显影齿轮152和送粉齿轮153为斜齿轮,旋向相同,驱动齿轮151包括第一齿轮151a,第一齿轮151a为斜齿轮;显影齿轮152安装在显影辊轴的另一端,送粉齿轮153安装在送粉辊轴的另一端,驱动齿轮151安装在第二轴承23的定位圆柱231上,搅拌齿轮155安装在搅拌元件的轴端;显影齿轮152与第一齿轮151a啮合,送粉齿轮153与第一齿轮151a啮合,第一齿轮151a与中间齿轮154啮合,中间齿轮154与搅拌齿轮155啮合,搅拌齿轮155与检测齿轮156啮合,从而驱动齿轮151可以将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给显影辊11、送粉辊12和搅拌元件19。
[0069]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齿轮151的第一齿轮151a为斜齿轮,第一齿轮151a旋转时对显影齿轮152、送粉齿轮153和中间齿轮154施加沿左右方向的分力,通过斜齿轮的旋向和斜齿轮的旋转方向可以使驱动齿轮151施加给显影齿轮152、送粉齿轮153和中间齿轮154朝向右侧侧壁的力,从而只需护盖16在左右方向上定位驱动齿轮151,即可同时在左右方向上定位显影齿轮152、送粉齿轮153和中间齿轮154,另外,驱动齿轮151安装在第二轴承23的定位圆柱231上,从而避免了驱动齿轮151、中间齿轮154和搅拌齿轮155的双齿轮设计,减少了齿轮的数量,降低了齿轮传递装置15的结构复杂度,降低了齿轮传递装置15的成本。
[0070]另外,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实施例一中的齿轮传递装置15可以用实施例二中的齿轮传递装置15进行替换,实施例二中的齿轮传递装置15也可以用实施例一中的齿轮传递装置15进行替换,此处不做限定。
[007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显影盒,包括:盒体(10)、显影辊(11)、送粉辊(12)、轴承(18)、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其特征在于,盒体(10)的左侧侧壁(101)上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安装部件(105); 显影电极(13)包括:第一主体(130)、分别设置在第一主体两端的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二接触部(135);送粉电极(14)包括:第二主体(140)、分别设置在第二主体两端的第三接触部(141)和第四接触部(145); 第一接触部(131)卡设在安装部件(105)上,通过安装部件(105)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弹性型电极连接;第二接触部(135)卡设在轴承的显影容纳部内,与显影容纳部内显影辊(11)的一端(Ila)连接; 第三接触部(141)卡设在安装部件(105)上,通过安装部件(105)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弹性型电极连接;第四接触部(145)卡设在轴承的送粉容纳部内,与送粉容纳部内送粉辊(12)的一端(12a)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安装部件(105)呈平板状; 第一接触部(131)和第三接触部(141)呈U形,安装部件(105)置于U形口内; 第二接触部(135)呈L形,伸入至显影容纳部内,与显影辊(11)的一端(Ila)连接;第四接触部(145)呈L形,伸入至送粉容纳部内,与送粉辊(12)的一端(12a)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第一主体(130)和第二主体(140)上设置有通孔,轴承(18)上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突起,第一主体(130)和第二主体(140)上的通孔与轴承(18)上相应的突起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安装部件(105)上设置有第一卡扣(105a)和第二卡扣(105b); 第一接触部(13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32);第三接触部(141)上设置有第四通孔(142); 第一通孔(I 32)固定卡扣在第--^扣(105a)上,第四通孔(142)固定卡扣在第二卡扣(105b)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安装部件(105)包括:第一安装部(20); 第一安装部(20)包括:第一安装主体(200)、设置在第一安装主体上的第一异形突起(201)和第一安装突起(202);第一异形突起(201)与显影容纳部对应,第一异形突起(201)和第一安装突起(202)内部形成有凹槽,第一安装突起(202)顶端开设有第一开口(204); 显影电极的第一接触部(131)呈与第一安装突起(202)匹配的突起状,第一接触部(131)安装在第一安装突起(202)内部,且通过第一开口(204)暴露在第一安装部(20)外,以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弹性型电极接触; 显影电极的第二接触部(135)呈L形,位于第一异形突起(201)内,并伸入至显影容纳部内,与显影辊(11)的一端(Ila)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显影电极(13)还包括:第一定位部(136);第一定位部(136)与第一接触部(131)的边缘连接,第一定位部(136)与第一开口(204)边缘固定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安装部件(105)还包括:第二安装部(21); 轴承(18)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突起(210),第二安装突起(210)和送粉容纳部形成第二安装部(21);第二安装突起(210)内部形成有凹槽,第二安装突起(210)顶端开设有第二开口(211); 送粉电极的第三接触部(141)呈与第二安装突起(210)匹配的突起状,第三接触部(141)安装在第二安装突起(210)内部,且通过第二开口(211)暴露在第二安装部(21)外,以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弹性型电极接触; 送粉电极的第四接触部(145)呈L形,位于送粉容纳部内,与送粉辊(12)的一端(12a)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轴承(18)上还设置有第一突起(183); 送粉电极上还设置有第四安装孔(148); 第四安装孔(148)固定卡设在第一突起(183)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主体(200)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06); 盒体(10)的左侧侧壁(10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07),第一定位柱(107)插入第一定位孔(206)。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主体(200)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03);轴承(18)上与第一安装孔(20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89),送粉电极(14)上与第二安装孔(18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安装孔(147); 盒体(10)的左侧侧壁(101)上与第三安装孔(147)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06),第二定位柱(106)上设置有第一定位螺钉(22),第一定位螺钉(22)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203)、第二安装孔(189)和第三安装孔(147)与左侧侧壁(101)上对应的螺钉孔螺纹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显影电极(13)和送粉电极(14)为导电金属片。12.—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影合ΙΤΓΤ.0
【文档编号】G03G15/08GK205485287SQ201620213722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马海龙, 黄万红, 曹建新, 杨浩, 罗来
【申请人】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