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87387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及包括该触控阵列基板的触控显示装置。触控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底;薄膜晶体管,设置于第一基底之上且呈阵列分布;彩色滤光层,位于薄膜晶体管之上;彩色滤光层包括:多个色阻和第一黑矩阵,第一黑矩阵位于相邻的两个该色阻之间;触控走线,位于所述彩色滤光层上方,且触控走线在彩色滤光层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黑矩阵所在区域内;第一平坦化层,位于触控走线上方,第一平坦化层包括过孔;公共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平坦化层上方,公共电极层划分为多个呈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触控走线通过过孔与触控电极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阵列基板具有更好的平整性,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对位精度高、漏光风险小。
【专利说明】
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及包含该触控阵列基板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触控屏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内嵌式触控屏将触控屏的触控电极内嵌在液晶显示屏内部,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降低制作成本,受到消费者和面板厂商的青睐。
[0003]液晶显示屏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底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以及位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形成在基底上的薄膜晶体管、栅极线、数据线、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彩膜基板包括彩色滤光层,彩色滤光层具体包括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色阻及黑矩阵。但是,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膜基板相偏离时会产生漏光从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因此彩色滤光层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技术得以产生及发展。
[0004]内嵌式触控屏利用互电容原理或自电容原理检测手指触控的位置。其中,内嵌式自容触控屏将人体电容作用于全部自电容电极,人体触摸屏幕所引起的触控电容变化量会大于利用互电容原理制作出的触控屏,因此自电容触控屏能有效提高触控的信噪比,从而提高触控感应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内嵌式触控屏需要制作一层金属走线以传输触控感应线号,但是内嵌式触控屏中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平整性会因此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及包括该触控阵列基板的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阵列基板平整性差及触控显示装置漏光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底;薄膜晶体管,设置于该第一基底之上且呈阵列分布;彩色滤光层,设置于该薄膜晶体管之上;该彩色滤光层包括:多个色阻和第一黑矩阵,该第一黑矩阵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该色阻之间;触控走线,该触控走线位于所述彩色滤光层上方,且该触控走线在该彩色滤光层上的投影位于该第一黑矩阵所在区域内;第一平坦化层,位于该触控走线上方,该第一平坦化层包括至少一个过孔;公共电极层,设置于该第一平坦化层上方,该公共电极层划分为多个呈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至少一条该触控走线通过该过孔与该触控电极连接;在触控检测阶段,该触控走线为该触控电极提供触控检测信号并接收该触控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
[0007]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触控阵列基板,还包括上基板及液晶层;该触控阵列基板与该上基板相对设置,该液晶层位于该触控阵列基板与该上基板之间;该彩色滤光层设置于该第一基底靠近该液晶层的一侧。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阵列基板,彩色滤光层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之上可以起到平坦作用,同时在触控走线上方设置平坦化层,可以使触控阵列基板具有更好的平整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将彩色滤光层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在提高平整性的同时,提高对位精准度从而改善漏光现象。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触控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触控阵列基板的剖面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阵列基板的剖面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4]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5]实施例一
[0016]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触控阵列基板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触控阵列基板的剖面图。一种触控阵列基板11,包括:第一基底110;薄膜晶体管(未示出),设置于第一基底110之上且呈阵列分布;彩色滤光层111,设置于薄膜晶体管之上;触控走线112,位于彩色滤光层111上方;第一平坦化层113,位于触控走线112上方;公共电极层114,设置于第一平坦化层113上方。
[0017]具体地,彩色滤光层111包括:多个色阻1111和第一黑矩阵1112,第一黑矩阵1112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色阻1111之间。黑矩阵1112为网格状分布,具有多个开口,一个开口内设置有一个子像素对应的色阻111,即单个红色色阻、绿色色阻、蓝色色阻分别位于黑矩阵1112的一个开口内。
[0018]具体地,触控走线112在彩色滤光层11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黑矩阵1112所在区域内。可选地,触控走线112设置于第一黑矩阵1112的上方且与第一黑矩阵1112直接接触,由于第一黑矩阵1112由电性绝缘材料制备,因此避免触控走线112与位于其下方的导电性膜层发生短路。
[0019]公共电极层114划分为多个呈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1141,且第一平坦化层113包括至少一个过孔1131,至少一条触控走线112通过过孔1131与触控电极114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触控电极1141可以与多条触控走线112通过多个过孔1131连接,但是一条触控走线112只与一个触控电极1141连接。
[0020]进一步地,该触控阵列基板11还包括多条栅极线115、多条数据线116、绝缘层117、钝化层118和像素电极119。栅极线115、数据线116及薄膜晶体管在彩色滤光层11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黑矩阵1112所在区域内。可选地,相邻的两个色阻1111之间的第一黑矩阵1112对应一条数据线116,和/或相邻的两个色阻1111之间的第一黑矩阵1112对应一条栅极线115。可选地,相邻的两个色阻1111之间的第一黑矩阵1112对应两条数据线116,该两条数据线116分别为该两个色阻1111对应的像素电极119提供数据信号,和/或相邻的两个色阻1111之间的第一黑矩阵1112对应两条栅极线115,该两条栅极线115分别为该两个色阻1111对应的薄膜晶体管提供扫描信号。
[0021]更进一步地,多条栅极线115和多条数据线116设置于薄膜晶体管之上,且数据线115与栅极线116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17。优选地,数据线116设置于栅极线115之上,数据线116设置于彩色滤光层111与绝缘层117之间;各薄膜晶体管与一条栅极线116及一条数据线115连接。钝化层118设置于公共电极层114和像素电极119之间。
[0022]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黑矩阵1112的下表面除与数据线116接触的部分外,其他部分和色阻1111的下表面均与绝缘层117接触;且第一黑矩阵1112的上表面除与触控走线112接触的部分外,其他部分和色阻1111的上表面同时与第一平坦化层113接触;S卩,第一黑矩阵1112和色阻1111的厚度相同。由于第一黑矩阵1112与色阻1111组成的彩色滤光层111具有较好的平坦性,因此,有利于触控阵列基板11实现更好的平整性。
[0023]在显示阶段,触控电极1141接收触控走线112传输的公共电压信号,像素电极119接收数据线116传输的数据信号;在触控检测阶段,触控走线112为触控电极1141提供触控检测信号并接收触控电极1141的触控感应信号。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1提供的触控阵列基板11,第一黑矩阵1112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上方,可以遮挡薄膜晶体管沟道上方的光线,减少漏流的产生;彩色滤光层111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之上可以起到平坦作用,同时在触控走线112上方设置第一平坦化层113,可以使触控阵列基板11具有更好的平整性。
[0025]实施例二
[0026]请参考图3,图3是本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阵列基板的剖面图。本实施例二的提供触控阵列基板11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阵列基板结构基本类似,包括:第一基底110;薄膜晶体管(未示出),设置于第一基底110之上且呈阵列分布;彩色滤光层111,设置于薄膜晶体管之上;触控走线112,位于彩色滤光层111上方;第一平坦化层113,位于触控走线112上方;公共电极层114,设置于第一平坦化层113上方,不再赘述。
[0027]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彩色滤光层111包括的色阻1111和黑矩阵1112的厚度不同,同时色阻1111和黑矩阵1112远离绝缘层117的上表面平齐。优选地,绝缘层117包括凹槽1171,色阻1111设置在凹槽1171内,第一黑矩阵1112在绝缘层117上的投影位于凹槽1171所在区域外,即在色阻1111与绝缘层1117接触的区域设置凹槽1171,使色阻1111位于凹槽1171内。色阻1111的厚度大于第一黑矩阵1112的厚度,即色阻1111到第一基底110的距离小于黑矩阵1112到第一基底110的距离,色阻1111与第一黑矩阵1112的厚度差与凹槽1171的深度相等。可选地,根据实际需要将不同颜色的色阻1111对应的凹槽1171的深度设置为不同,从而可以使色彩更均匀。
[0028]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阵列基板11,从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透过色阻1111的光程可调,同时可以实现色彩均匀。
[0029]实施例三
[0030]请参考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图。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提供的的触控阵列基板11,还包括上基板12及液晶层13;触控阵列基板11与上基板12相对设置,液晶层13位于触控阵列基板11与上基板12之间;彩色滤光层111设置于第一基底110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
[0031]可选地,上基板12包括第二基底120、第二黑矩阵122和第二平坦化层123,第二黑矩阵122设置于第二基底120及第二平坦化层123之间,第二黑矩122设置于第二基底120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
[0032]第二黑矩阵122在所述彩色滤光层111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黑矩阵1112所在区域内,且第二黑矩阵12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黑矩阵1112的宽度。
[0033]本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将彩色滤光层111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在提高平整性的同时,提高对位精准度从而改善漏光现象。
[003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底; 薄膜晶体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之上且呈阵列分布; 彩色滤光层,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之上;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多个色阻和第一黑矩阵,所述第一黑矩阵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色阻之间; 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位于所述彩色滤光层上方,且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彩色滤光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黑矩阵所在区域内; 第一平坦化层,位于所述触控走线上方,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包括至少一个过孔; 公共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上方,所述公共电极层划分为多个呈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至少一条所述触控走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在触控检测阶段,所述触控走线为所述触控电极提供触控检测信号并接收所述触控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之上,所述数据线设置于所述栅极线之上;各所述薄膜晶体管与一条所述栅极线及一条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栅极线、所述数据线及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彩色滤光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黑矩阵所在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栅极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数据线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凹槽;所述色阻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黑矩阵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凹槽所在区域外; 所述色阻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黑矩阵的厚度,所述色阻与所述第一黑矩阵的厚度差与所述凹槽的深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色阻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对应两条所述数据线。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色阻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对应两条所述栅极线。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钝化层和像素电极,所述钝化层设置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和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在显示阶段,所述触控电极接收所述触控走线传输的公共电压信号,所述像素电极接收所述数据线传输的数据信号。8.—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还包括上基板及液晶层; 所述触控阵列基板与所述上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触控阵列基板与所述上基板之间;所述彩色滤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包括第二基底、第二黑矩阵和第二平坦化层,所述第二黑矩阵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底及所述第二平坦化层之间;所述第二黑矩阵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所述第二黑矩阵在所述彩色滤光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黑矩阵所在区域内。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5679878SQ201620389017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日 公开号201620389017.5, CN 201620389017, CN 205679878 U, CN 205679878U, CN-U-205679878, CN201620389017, CN201620389017.5, CN205679878 U, CN205679878U
【发明人】李元行, 李作银
【申请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