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打击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750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打击乐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乐器主体上表面设置多个鼓垫部的电子 打击乐器。
背景技术
以往,设置多个分别具有被打击面的鼓垫部的电子打击乐 器是众所周知的(下述专利文献l)。在该电子打击乐器中,从 乐器主体上表面突出设置多个鼓垫部。为了使打击变得容易, 使乐器主体的上表面稍稍向演奏者一侧倾倒,从而,使各鼓垫 部的被打击面向演奏者一侧倾倒。即,无论哪个被打击面都与 乐器主体的上表面大致平行,为了倾倒鼓垫部的被打击面,要 倾倒乐器主体的上表面部分。
专利文献l:日本特许2891084号公才艮
但是,对于上迷以往的电子打击乐器,即使在配设鼓垫部 数量较多时,以相同角度使所有鼓垫部的被打击面倾倒,则根 据配置位置也会产生难以进行打击的情况。例如,具有下述问 题配置在左右方向相距较远的鼓垫部、或者配置在距离演奏 者较远位置的鼓垫部与并非配置在这些地方的鼓垫部相比难以 进行打击。
但是,假设考虑到多位演奏者从多个方向同时演奏l个电 子打击乐器等的特殊用途时,在l个乐器主体上表面配设的鼓 垫部具有相同倾倒是不理想的,预想使鼓垫部的配设具有多样 性或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以往的技术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 于提供 一 种使倾倒鼓垫部与非倾倒鼓垫部混合设置同 一 乐器主 体上表面,可以增加用于提高多样性或打击简单性等的自由度 的电子打击乐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l为一种在乐器主
体(10)上表面(10a)设置多个分别具有被打击面(51 )的 鼓垫部(30、 40)的电子打击乐器(1),其特征在于,上述多 个鼓垫部包括垂直于被打击面的轴线(L40)相对于垂直于 上述乐器主体上表面的直线(LO)倾倒的倾倒鼓塾部(40), 垂直于被打击面的轴线(L30)相对上述乐器主体上表面垂直 的非倾倒鼓垫部(3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一种电子打击乐器,在乐器主体上 表面设有多个分别具有被打击面的鼓垫部,其特征在于,上述 多个鼓垫部构成为3鼓垫部(40、 300)个以上,从演奏者的角 度来看,将离演奏者最远的2个鼓垫部(40L、 40R)朝向演奏 者侧倾倒配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一种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方案2中的上述多个鼓垫部成(30、 40、 300 ) 3排配置, 将上述离演奏者最远的2个鼓塾部(40L、 40R)配置在最后一 排。
优选是,对于上述倾倒鼓垫部中的、左右分开配置的一对 倾倒鼓垫部(41L、 41R),垂直于它们的被打击面的轴线(L40) 互相向含有左右方向上的内侧方向成分的方向倾倒(技术方案 4)。
优选是,上述倾倒鼓垫部中的至少l个(40L、 40R)与比 该倾倒鼓垫部更靠近演奏者一侧配置的鼓垫部(30)相比,垂 直于其被打击面的轴线(L40)向含有演奏者一侧方向成分的
方向较大幅度倾倒(技术方案5)。
优选是,上述非倾倒鼓垫部的至少l个(30A-30D)以及 上述倾倒鼓垫部(40L、 40R)都具有从上述乐器主体上表 面向上方突出、且具有越向上方直径越小的外轮廓截面形状的 鼓垫体保持部(31A 31D、 41L、 41R),保持在该鼓垫体保持 部上的鼓垫体(50A 50D、 50L、 50R );上述倾倒鼓垫部的鼓 垫体保持部外表面中的、垂直于上述倾倒鼓垫部被打击面的轴 线所倒向一侧的部分(42a)向该轴线倒向的一侧、与上述乐 器主体的上表面成锐角(6 2)(技术方案6)。
优选是,上述倾倒鼓垫部(40L、 40R)具有从上述乐 器主体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鼓垫体保持部(41L、 41R),保持 在该鼓垫体保持部上的鼓垫体(50L、 50R),在该鼓垫体下方 设置在上述鼓垫体保持部上的被固着部(44);该倾倒鼓垫部 (40L、 40R)与上述乐器主体分别单独构成,上述乐器主体 具有与上述被固着部对应的固着部(16),用连接部件(53) 连接上述被固着部和对应的固着部,从而,将上述倾倒鼓垫部 安装在上述乐器主体上(技术方案7)。
优选是,上迷非倾倒鼓垫部的至少l个(30A-30D)具有 从上述乐器主体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且与上述乐器主体形成一个 整体的鼓垫体保持部(31A 31D)、保持在该鼓垫体保持部上 的鼓垫体(50A-50D),上述固着部与上述乐器主体形成一个 整体(技术方案8)。
优选是,上述非倾倒鼓垫部的至少l个(30E、 30F)由直 接安装在上述乐器主体上表面的鼓垫体(50E、 50F)构成(技 术方案9)。
而且,上述括号内的符号为举例说明。
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l,则使倾倒鼓垫部与非倾倒鼓垫部混合设置在同 一 乐器主体上表面,可以增加用于提高多样 性或打击简单性的自由度。
若根据技术方案4,则可以使左右分开配置的倾倒鼓垫部 相互朝向内向,容易进行打击。
若根据技术方案5,则可以使配置在较远位置上的鼓垫部
向演奏者一侧倾倒,容易进行打击。
若根据技术方案6,则在倾倒鼓垫部倾倒的一侧紧挨、配 置具有鼓垫体保持部的非倾倒鼓垫部。
若根据技术方案7,则可以不使用复杂的模具,通过组装 乐器主体与倾倒鼓垫部进行制造。
若根据技术方案8,则结构简单。
若根据技术方案9,则可以在l个乐器主体的上表面配设多 种类型的鼓垫部。


图l是表示从斜下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 打击乐器、即电子音响设备的电子音响设备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子音响设备的俯视图。
图3 ( a)是表示电子音响设备的主视图,图3(b)是表示 电子音响设备的右侧视图。
图4表示电子音响设备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从内侧观察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上侧观察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沿图2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表示图2的F1向视图。
图9( a)是表示在下壳体的底表面的支承用凹部的立体图, 图9 (b)是表示沿图4的B — 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IO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子音响设备的侧视
示意图。
图ll是表示支承臂与支承用凹部的变形例的支承用凹部 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12 ( a)是表示支承臂及支承用凹部的另一变形例的电 子音响设备的仰视示意图,图12 (b)是表示采用该变形例的 电子音响设备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音响设备的最简单的实施 例的俯一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l是表示从斜下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 打击乐器、即电子音响设备的电子音响设备系统的立体图。该 电子音响设备系统是通过由支架2支承的构成为电子鼓的电子 音响设备l而成的。在同一图中,省略了对支架2下部的图示, 在该下部设有可以稳定地设置在地板面上的三条腿。另外,在 图1中,省略了螺紋孔、螺栓的图示。
图2是表示电子音响设备1的俯视图。图3(a)是表示电子 音响设备l的主视图,图3 (b)是表示电子音响设备l的右侧视 图。图4表示电子音响设备1的仰视图。如图2所示,在电子音 响设备1中配设有打击演奏用的多个鼓垫部40L 、 40R 、 30A 30F。在图2中,具有鼓垫部30E、 30F的一侧(图2的下
侧)是电子音响设备l的前侧,演奏者位于电子音响设备l的前 方进行演奏。以下,以演奏者为基准来确定电子音响设备l的
前后左右方向。
如图l所示,电子音响设备I具有设备主体IOO,设备主体
100由上壳体10及下壳体20构成。如图2、图3(a)所示,将多 个鼓垫部40L、 40R、 30A 30F配置在也作为设备主体100上表 面的上壳体10的上表面10a上。分别左右对称地构成鼓垫部 40L、 30A、 30C、 30E与鼓垫部40R、 30B、 30D、 30F,并将 它们配置在左右对称的位置。
鼓垫部40L、 40R是由鼓垫体50L、 50R与鼓垫体保持部 41L、 41R构成,分别与上壳体10单独构成,并安装在上壳体 IO上,详细说明将在后面用图7中进行介绍。另一方面,鼓垫 部30A 30D是由鼓垫体50A 50D与鼓垫体保持部31A 31D构 成。鼓垫部30E、 30F不具有相当于鼓垫体保持部的部分,只 由鼓垫体50E、 50F构成。J支垫体50L、 50R、 50A 50F的表面 提供被打击的被打击面51L、 51R、 51A 51F。
鼓垫体保持部31A 31D与上壳体IO —体形成。鼓垫体 50A 50D与上壳体10单独构成,并被安装在鼓垫体保持部 31A 31D上。鼓垫体50E、 50F与上壳体10是单独构成,并被 安装在上壳体10上。对这些安装状态,将在后面用图7进行介 绍。
被打击面51A 51F、 51L、 51R都是圓形,虽然只是高出 一点点,它们的中心部最高。被打击面51A 51F (严格来说是 与它们的中心部连接的假想面)与上壳体10的上表面10a平行。 另一方面,被打击面51L、 51R (严格来说是与它们的中心部 相切的假想面)朝向上方、前方及左右方向内侧,其详细情况 将在后面用图7、图8等进行介绍。
以下,对鼓垫部40、 30、鼓垫体50、净皮打击面51、鼓垫体 保持部41、 31等之间进行区别时,附加"L"、 "R"、 "A"、 "B"…… 等符号。因鼓垫部40倾倒所以也将其称为"倾倒鼓垫部",因 鼓垫部30没有倾倒所以也将其称为"非倾倒鼓垫部"。
图5是表示从内侧观察上壳体10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从上
侧观察下壳体20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沿图2的A—A线剖切的
剖视图。
如图4、图6所示,下壳体20的上表面20c侧凹成盘状,在 其外缘附近形成有多个下侧凸台23 ( 23A、 23B等)。在上表面 20c还形成有4个下侧凸台21A 21D。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 在上壳体10的内表面10c侧形成有与下侧凸台23相对应的上侧 凸台15(15A、 15B等)。在内表面10c还形成有与下侧凸台 21A 21D相对应的上侧凸台11A 11D。
另外,如图7的右部所示,在上壳体10的外缘沿整周上形 成有呈阶梯状的勾状部10b,在下壳体20的外缘与勾状部10b 相对应在整周上形成有呈阶梯状的勾状对应部20b。在上壳体 10与下壳体20的组合状态下,将上壳体10的勾状部10b与下壳 体20的勾状对应部20b相嵌合,使它们相互啮合,成为双咬合 状态。而且,用螺钉24连接各上侧凸台15与对应的下侧凸台23, 并用螺钉22连接各上侧凸台ll与对应的下侧凸台21(参照图4、 图7)。
如图4、图6所示,在下壳体20的底表面20a形成有向上方 凹的3个支承用凹部26A 26C。支承用凹部26A 26C在仰视中 位于相当于正三角形顶点的位置。如图6所示,在下壳体20的 上表面20c与下壳体20 —体形成有从支承用凹部26A 26C的中 间位置延伸Pl到各支承用凹部26的分别为突条状的肋 28A 28C (参照图6)。月力28在分别向上方延伸设置,从中间位 置P1笔直延伸到各支承用凹部26。在3个部位的任一肋28都分 别形成有平行的多条肋(例如3条)。上述中间位置P1相当于由 支承用凹部26A 26C形成的正三角形的重心的位置。
另外,如图4、图6、图7所示,在下壳体20的前后方向的
大致中央沿左右方向设有用于收容电池的电池收容部29。而 且,在下壳体20的后部设有用于配设各种端子的端子配设部 25。
如图5所示,在上壳体10的内表面10c的后部的左右两端部 固定配设有扬声器14L、 14R。另外,在内表面10c的后半部设 有电路板17。即、在内表面10c上形成有多个电路板用凸台12 (12A等),用多个螺钉13通过电路板用凸台12将电路板17连 接固定在上壳体10上(参照图7)。
如图2所示,在设备主体100的上表面10a的前部配设有乐 音参数设定用等的各种操作器群5。打击被打击面51时,通过 未图示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使电路板17产生与被检测出 的打击相对应的乐音信号,由扬声器14产生鼓等的乐音。
因为鼓垫部30A、 30B相对于鼓垫部30C、 30D只是尺寸不 同、而其基本结构相同,所以以鼓垫部30D为代表进行说明其 结构。如图7所示,鼓垫部30D的鼓垫体保持部31D —体连接形 成在上壳体10的上表面10a,从上表面10a向上方突出(鼓出)。 鼓垫体保持部31D具有壁部32,壁部32的水平剖面的外部轮廓 形状为越往上方直径越小的圆形。在壁部32的上部内侧一体形 成有水平的板状保持部33。在板状保持部33上形成有多个(例 如4个)安装孔33a。
鼓垫部30D的鼓垫体50D的上表面是被打击面51D,从其 下部突出设置有与安装孔33a相对应的具有弹性的嵌合安装销 52D。通过将嵌合安装销52D分别压入嵌合在其对应的安装孔 33a,从而将鼓垫体50D固定在板状保持部33上(参照图5)。
因为鼓垫部30E与鼓垫部30F的结构相同,作为代表对鼓 垫部30F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鼓垫部30F没有如鼓垫保持部 31的构成。在上壳体10的上表面10a形成有与上述安装孔33a
相同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在鼓垫体50F形成有与上述的嵌合
安装销52D相同的嵌合安装销52F。而且,将对应的嵌合安装 销52F嵌合在这些安装孔,将鼓垫部30F直接安装在上壳体10 的上表面10a上。
图8表示图2的F1向视图。在此,如图2所示,被打击面51R、 51D、 51F的各中心部CR、 CD、 CF在俯视中位于 一 直线L1上, 上述F1指的是相对于该一直线L1垂直的方向。如图8所示,相
过被打击面51D的中心部CD,并与该中心部CD相连接的假想 面相垂直的轴线)与垂直于设备主体100的上表面10a直线L0平行。
另 一方面,相对于鼓垫部40R的被打击面51R垂直的轴线 40 (严格来说是通过被打击面51R的中心部CR,并与该中心部 CR相连接的假想面相垂直的轴线)相对于直线LO成夹角6 1。 因此,鼓垫部40R向鼓垫保持部31D所处位置方向、即前方且 向左方(沿直线L1方向)倾倒。关于鼓垫部40L,其与鼓垫部 40R左右对称,向鼓垫保持部31C所处位置方向、即前方且向 右方倾倒角度6 1。
因为鼓垫部40L与鼓垫部40R只是倾倒的方向不同,具有 相同的基本结构,因此主要对鼓垫部40R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图8所示,鼓垫部40R的鼓垫体保持部41R的壁部 4 2除了相对于鼓垫体保持部31D的壁部3 2增加了倾倒之外,其 余采用同样的结构。但是,鼓垫部40R的鼓垫体保持部41R与 上壳体10分别单独构成,并安装在上表面10a上。在安装状态 下,如图8所示,鼓垫体保持部41R沿轴线L40从上表面10a突 出(鼓出)。
鼓垫体保持部41R的壁部4 2的水平剖面的外部轮廓形状为沿轴线4 0越向上方直径越小的圆形。壁部4 2的板状保持部5 3 、 安装孔43a及形成在鼓垫体50R上的嵌合安装销52R与鼓垫部 30D的板状保持部33、安装孔33a及嵌合安装销52D相同。但是, 板状保持部43不是水平的且相对于轴线L40垂直。通过将嵌合 安装销52R嵌合在分别对应的安装孔43a,从而将鼓垫体50R固 定在板状保持部43上。
如图7所示,从板状保持部43的下表面垂下形成有多个(例 如4个)安装凸台44 ( 44A、 44B等)。在各安装凸台44上沿轴 线L40形成有螺紋连接用的螺紋底孔44a。另一方面,在上壳体 IO的上表面10a从上表面10a向上方一体突出设置形成有与安 装凸台44相对应的对应凸台16 ( 16A、 16B等)(参照图5 )。
在将鼓垫体保持部41R安装在上壳体10的安装状态下,安 装凸台44的下表面44b与对应凸台16的上表面16a都相对于轴 线L40垂直,且相互平行地相向抵接。将螺钉53从下方通过对 应凸台16螺紋连接在安装凸台44的螺紋底孔44a,从而将鼓垫 体保持部41R安装固定在上壳体10上。
另外,虽然安装凸台44向下方凸、对应凸台16向上方凸, 都是鼓出形状,但是也可以是将任何一方设为平坦,而只将另 一方设为凸起的鼓出形状。另外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机构 也不限于螺钉53。
上壳体IO、下壳体20是通过模具成形树脂分别一体形成。 鼓垫体保持部41是通过模具成形树脂形成。在上壳体IO、下壳 体20的模具成形时的脱模方向为沿直线LO的方向。另 一方面, 鼓垫体保持部41的模具成形时脱模方向为沿轴线L40的方向。
假设鼓垫体保持部41也与上壳体10 —体形成,若按沿直线 LO方向脱下成形用的模具,壁部42的内侧面42b (参照图8)、 板状保持部43的安装凸台44的螺紋底孔44a或安装孔43a(参照
图7)等成为所谓的妨碍脱膜的下陷部,用筒单的模具结构难 以成形。即,使鼓垫体保持部41与上壳体10—起一体成形且使 之不成为妨碍脱膜的下陷结构是困难的。然而,通过分别单独
构成鼓垫体保持部41与上壳体10,将不平行的沿着轴线L40与 直线LO的方向作为各自的拔模方向,配设倾倒的鼓垫部40就会
变得容易。
如图8所示,倾倒鼓垫部40的结果,鼓垫体保持部41R的壁 部4 2为沿轴线L 4 0越向上方直径越小的形状,且壁部4 2的鼓垫 部30D侧的外表面42a相对于上壳体10的上表面10a在鼓垫部 30D侧成锐角6 2。在此,外表面42a与鼓垫部30D的鼓垫部40R 侧的外表面32a大致平行。因此,将鼓垫部40R相对于鼓垫部 30D接近配置变得容易。
按如下的方式组装电子音响设备l。首先,使上壳体io的 安装凸台44的下表面44b与对应凸台16的上表面16a抵接,用螺 钉53将它们螺紋连接,将鼓垫体保持部41固定在上壳体10上 (参照图7)。接着,将电路板17、扬声器14(14L、 14R)等 必要构成元件安装在上壳体10的内表面10c上(参照图5),嵌 合上壳体10的勾状部10b与下壳体20b的勾状对应部20b (参照 图7),使上侧凸台15、 11与对应的下侧凸台23、 21抵接(参照 图4 图7)。然后,用螺钉24 (参照图4)连接上侧凸台15与下 侧凸台23,且用螺钉22 (参照图4 )连接上侧凸台ll与下侧凸 台21。这样,在使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在双咬合状态下固定上 壳体10与下壳体20。
接着,如图7所示,将鼓垫体50的嵌合安装销52贯通嵌合 在对应的鼓垫体保持部41、 31的安装孔43a、 33a(在鼓垫体 50E、 50F处为上壳体10的上表裔10a妁未图示的安装孔),相 对于鼓垫体保持部41、 31(在鼓垫体50E、 50F处为上壳体10
的上表面10a)固定鼓垫体50。另外,鼓垫体50的固定也可以 在组装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将鼓垫体保持 部41L、 41R组装在上壳体10上之前安装鼓垫体50L、 50R。
接着,说明由支架2支承电子音响设备1的结构。支承用凹 部26A、 26B、 26C (参照图4)只是在朝向上不同,全都具有 同样的结构。
图9( a)是表示在下壳体20的底表面20a的支承用凹部26C 的立体图。图9 (b)是表示沿图4的B — B线剖切的剖视图。将 支承用凹部26A 26C形成为在下壳体20向上方鼓出(参照图 6)。支承用凹部26A、 26B、 26C全都在仰视下为矩形,中间位 置Pl侧的壁部26aA、 26aB、 26aC相对于连4妻支4义用凹部26A、 26B、26C与中间位置P1的各直线大致垂直(参照图4、图9( b ))。
作为支承用凹部26的代表对支承用凹部26C的结构进行说 明,如图9 ( a)、图9 ( b )所示,在壁部26aC —体形成有向内 侧突出的卡定爪27。在支承用凹部26C的上部(底部)形成用 模具成形卡定爪27时拔模用的孔26bC。
另 一方面,如图l所示,支架2在上部具有三根支承臂4( 4A、 4B、 4C)。在支架2设有可沿未图示的内螺紋上下移动的可动 部3,使可动部3旋转使其向上方移动时,则成为向3根支承臂4 闭合的方向、即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加力的结构。使可动部3向 下方移动时,3才艮支承臂4向打开的方向、即相互分离的方向移 动时。另外,只要如这样通过规定的操作、总是在闭合3根支 承臂4的方向上给予施加力的结构,采用什么样的结构都可以。
支承臂4A、 4B、 4C的前端部4a ( 4aA、 4aB、 4aC)向上 方弯曲着,若使可动部3向上方移动,其结果,各前端部4a相 互朝向内侧。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包装各前端部4a。如图9(b) 所示,支承电子音响设备l时,将弯曲的各前端部4a大致笔直地嵌入支承用凹部26内。在该状态下,通过由可动部3的操作 向3根支承臂4闭合的方向上施加力,各前端部4a抵接在对应的 支承用凹部26的壁部26a的内侧面,成为由各支岸义臂4的施加力 向中间位置P1 (参照图4 )方向推压该壁部26a的状态。
这样,3根支承臂4协作,通过对应的支承用凹部26的壁部 26A支承下壳体20。而且,因为各前端部4a具有弹性,在壁部 26a形成有卡定爪27,所以各前端部4a嵌入卡定爪27。因此, 即使假设施加只是举起电子音响设备l的力,前端部4a也不会 轻易地从支承用凹部26拔出,从而稳定地维持支承状态。
另外,因为在下壳体20形成有与各支承用凹部26的各壁部 26a相连接的朝向中间位置P1的肋28A 28C (参照图6 ),得到 有效的增强来对应对抵抗从支承臂4受到的力,可以抑制组装 电子音响设备l时的变形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同 一设备主体100的上表面10a混合存 在倾倒鼓垫部与非倾倒鼓垫部,可以增加用于提高多样性、打 击容易性等的自由度。特别是,使在离演奏者最远的位置且在 左右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一对鼓垫部40L、 40R向位于中央的l人 演奏者方向倾倒,并JU吏其相互向内向的方向倾倒,因此,可
以容易地进行打击操作。
另外,在鼓垫部40R处的鼓垫体保持部41R的鼓垫部30D 侧的外表面42a相对于上壳体10的上表面10a成锐角6 2 (参照 图8),因此,相对于与鼓垫部40R倾倒一侧相邻的非倾倒鼓垫 部的鼓垫部3 0 D,可以容易地紧密相接地配置鼓垫部4 0 R 。
另外,鼓垫部4 0与设备主体10 0的上壳体10为分别单独构 成,通过用螺钉53连接安装凸台44与对应凸台16而将鼓垫部40 固定在上壳体10上(参照图7),因此,不需采用复杂的模具可 以通过组装上壳体10与鼓垫部40来制造,这与将它们一体形成相比,制造容易。
另 一 方面,由于使鼓垫部30A 30D的鼓垫体保持部 31A 31D及对应凸台16与上壳体10—体形成(参照图7 ),所以 结构简单。另夕卜,因为将鼓垫部30E、 30F的鼓垫体50E、 50F 直接安装在上壳体10的上表面10a上,所以不仅结构简单,还 可以将多种类型的鼓垫部配设在一个设备主体100的上表面 10a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另外,因为借助设置在底表面20a上的3 个凹部26将设备主体100支承在支架2的支承臂4上(参照图1 ), 所以,可以使支承臂4不会从设备主体100的外缘向外侧突出, 将设备主体100稳定地支承在支架2上。
特别是通过对支架2的支承臂4总是施加了使其向相互接 近方向的力,将对应的凹部26的壁部26a向中间位置P1的方向 推压,从而由3根支持臂4的协作来支承机器主体100。这样, 在不用紧固螺钉的状态下简单地支承设备主体IOO,支架2的拆 装作业也变得容易。
而且,因为形成有从各支承用凹部26到中间位置P1的肋28 (参照图6),肋28兼具增强下壳体20自身的增强作用及在组装 时对凹部26向由支承臂4施力的方向增强的增强作用,用简单 的结构可以实现适当地提高刚性。特别是从各凹部26延伸的3 个部位的肋28不相互平行,因此,抑制打击所产生的电子音响 设备l的变形的效果高。另外,3个凹部26成正三角形,因此, 设备主体100的支承状态稳定。
另外,从容易进行打击操作的方面考虑,若鼓垫部40的倾 倒方向为向左右方向中的含有内侧方向的成分或演奏者侧方向 成分的中至少一方成分的方向倾倒,可以得到相应的效果。
另外,倾倒的鼓垫部并非仅限于例示的两个。例如,从使
被配置在较远位置的鼓垫部向演奏者侧倾倒,而容易进行打击 的方面考虑,与被配置在比该鼓垫部更靠近演奏者一侧的鼓垫 部相比较,可以使其向倾倒程度大于含有演奏者侧方向成分的 方向倾倒。优选是设定为在离演奏者越远的位置的鼓垫部向演 奏者侧的倾倒的程度越大。在左右方向上也可以同样地考虑。 可以使左右间距越远的鼓垫部向左右方向内侧的倾倒的程度越 大。
另外,增加配设鼓垫部的自由度的结果,如下所示,可以 提高鼓垫部的多样性。
图IO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子音响设备的侧视 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在该电子音响设备中的前半部与后半部,
上表面的角度不同,前半部成为上表面10aA,后半部成为上表 面10aB。该电子音响设备为2人演奏者进行同时演奏的电子鼓, 假设l位演奏者位于前侧,l位演奏者位于后侧。另外,与在该 电子音响设备演奏时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无关,例如,也可以将 前后方向一见为左右方向。
在上表面10aA、上表面10aB上以各打击面分别与上表面 10aA、上表面10aB平^f亍的方式配i殳多个鼓垫部30。而且,在 上表面10aA、上表面10aB上配设打击面向演奏者侧倾倒的鼓 垫部40。鼓垫部40为左右间隔成对存在时,将其设为分别向左 右方向内侧倾倒。
根据该变形例,在实现由2人演奏者进行同时演奏的电子 鼓的基础上,可以确保打击操作的容易性。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利用向支架2向3根支承臂4 的闭合的方向的施加力,借助支承用凹部26支承下壳体20的结 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如下所示,也可以是各支承臂4各自独 立地嵌合在对应的支承用凹部26的结构。 图11是表示支承臂4与支承用凹部26的变形例的支承用凹
部26的剖面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在该变形例中,在支承用 凹部26的内壁的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一对卡合孔26c。另外,将 支承臂4形成为嵌合在支承用凹部26的形状。在支承臂4设有与 卡合孔26c对应可自由突出没入的一对卡合球54。 3根支承臂4 及3个支承用凹部26全部采用同样的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中,将嵌合各支承臂4插入到碰到对应的支 承用凹部26的底部为止,在插入途中,没入的卡合球54突出, 嵌入到卡合孔26c中。这样,由支架2的各支承臂4支承下壳体 20,可以避免无意中将支承臂4从支承用凹部26拔出。将下壳 体20从支架2取下时,可以用适当的力将各支承臂4从支承用凹 部26拔出。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臂4及支承用凹部26为3 组,从更加稳定地支承电子音响设备l的方面考虑,也可以采 用4组以上。在该情况下,使各组的配置位置尽可能的平衡地 相间隔开成多边形(凸多边形)。而且,将中间位置P1(参照 图4)设为相当于多边形的重心的位置。
另外,如下所示,即使支承臂4及支承用凹部26只有2组, 通过加长支承用凹部26的长度,也能成为可以稳定支承的结 构。
图12 ( a )是表示支承臂4及支承用凹部26的另 一变形例的 电子音响设备的仰视示意图,图12 ( b )是表示采用该变形例 的电子音响设备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如图12 ( a)、图12 ( b )所示,在该变形例中,在下壳体 20的底表面20a只设有2个相互分开的支承用凹部26,这些支承 用凹部26在相同的方向(例如、前后方向)长且平行。支架2 具有两根支承臂4,可以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加力。 在通过将支承臂4嵌入对应的支承用凹部26并向闭合的方 向施加力,从而以夹持支承用凹部26的状态,借助支承用凹部 26支承下壳体20。另外,当然也可以在支承用凹部26内设置卡 定爪27(参照图9)。另外,在该变形例中,与图6的结构相同, 在一对支承用凹部26之间形成有多条直线形的肋28。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肋28设置在下壳体20的上表 面20c上(参照图6),也可以设在底表面20a或上表面20c及底 表面20a的双方。另外,形状也不受限制,没有必要一定是直 线形的,也可以是不连续而是断断续续的。而且,没有必要上 下方向平行。另外,也不限数量。
另外,虽然将电子音响设备l设为电子打击乐器,但是由 支架2支承的设备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混音装置 等处理电子乐音的各种电子音响设备。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音响设备的最简单的实施 例的俯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只设置有3个鼓垫部40L、 40R与 300,其中离演奏者最远的鼓垫部40L、 40R与图2、图3、图5、 图7、图8中所示的鼓垫部40L、 40R相比除了尺寸较大之外, 其他结构与它们的结构相同;鼓垫部300一皮i殳置在乐器的中央, 与图2、图3、图5、图7、图8中所示的鼓垫部30A 30D相比除 了尺寸较大之外,其他结构与它们的结构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打击乐器,在乐器主体上表面设有多个分别具有被打击面的鼓垫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鼓垫部包括垂直于被打击面的轴线相对于垂直于上述乐器主体上表面的直线倾倒的倾倒鼓垫部,垂直于被打击面的轴线相对于上述乐器主体上表面垂直的非倾倒鼓垫部。
2. —种电子打击乐器,在乐器主体上表面设有多个分别 具有被打击面的鼓垫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鼓垫部为3个 以上,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将离演奏者最远的2个鼓垫部朝 向演奏者侧倾倒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鼓垫部成3排配置,将上述离演奏者最远的2个鼓垫部 配置在最后一排。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对 于上述倾倒鼓垫部中的、左右分开配置的一对倾倒鼓垫部,垂成分的方向倾倒。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倒鼓垫部中的至少l个与相对于此该倾倒鼓垫部、在更 接近演奏者 一侧配置的鼓垫部相比,垂直于其被打击面的轴线向含有演奏者 一侧方向成分的方向较大幅度倾倒。
6. 根据权利要求l、 4、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 其特征在于,上述非倾倒鼓垫部的至少1个以及上述倾倒鼓垫 部都具有从上述乐器主体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且具有越向上 方直径越小的外轮廓截面形状的鼓垫体保持部,保持在该鼓垫 体保持部上的鼓垫体;上述倾倒鼓垫部的鼓垫体保持部外表面 中的、垂直于上述倾倒鼓垫部被打击面的轴线所倒向的一侧的 部分在该轴线倒向一侧、与上述乐器主体的上表面成锐角。
7. 根据权利要求l、 4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倾倒鼓垫部具有从上述乐器主体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鼓垫体保持部,保持在该鼓垫体保持部上的鼓垫体,在该鼓垫体下方设置的在上述鼓垫体保持部上的被固着部;该 倾倒鼓垫部与上述乐器主体分别单独构成,上述乐器主体具有 与上述被固着部对应的固着部,用连接部件连接上述被固着部 与对应的固着部,从而,将上述倾倒鼓垫部安装在上述乐器主 体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上 述非倾倒鼓垫部的至少l个具有从上述乐器主体上表面向上 方突出且与上述乐器主体形成一个整体的鼓垫体保持部、保持 在该鼓垫体保持部上的鼓垫体,上述固着部与上述乐器主体形 成一个整体。
9. 根据权利要求l、 4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 其特征在于,上述非倾倒鼓垫部的至少l个由直接安装在上述 乐器主体上表面的鼓垫体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打击乐器,在该乐器中,使倾倒鼓垫部与非倾倒鼓垫部混合设置在同一乐器主体上表面,增加用于提高多样性或打击简单性等的自由度。在该乐器中,在上壳体(10)的上表面(10a)上设置多个分别具有被打击面(51)的鼓垫部(30)、(40)。鼓垫部(40)为倾倒鼓垫部,垂直于被打击面(51)的轴线(L40)相对垂直于上表面(10a)的直线(L0)倾倒。鼓垫部(30)为非倾倒鼓垫部,垂直于被打击面(51)的轴线(L30)垂直于上表面(10a)。
文档编号G10H3/12GK101206852SQ20071018754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1日
发明者百武省一 申请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