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7843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山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弦乐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高山剧中能引领 乐队主奏的领奏乐器一高山胡。
背景技术
甘肃陇南地区盛行的高山戏即演故事的剧种,曾在五十年代参加甘 肃省民间舞蹈汇演中,参演《咸阳讨帐》剧目时,当初使用的主奏乐器 是当地农民土制的二胡,俗称"大筒子",由于"大筒子"是用丝弦演 奏的拉弦乐器,制作工艺粗糙,发音低沉郁闷,不适合高山剧高昂明亮、 慷慨激昂的音乐特点,在乐队中起不到领奏的作用,且音色不能融入现 代乐队。到五、六十年代随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以及地方戏曲和民间 音乐的不断发展,高山剧剧种面临改革阶段,对拉弦领奏乐器的音色、 音量有了更高的特殊要求,而且存在需要革新和进一步改进的必要,研 制新型拉弦领奏乐器的任务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后, 音色明亮、高昂,音色独特,音量较大,且与板胡、二胡的音色差异比 较明显,能融洽介入现代管弦乐队独领风骚的高山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经研制的高山胡,在结构外形上大 致和传统的二胡、板胡相仿,其主要结构由琴头、琴杆、琴弦、琴筒和 琴码、千斤、底座组合装配而成;琴头(1)与琴杆(2)制为一体,在 琴杆(2)的顶端弯头处及弦轴处两侧制有动物形状造型,两个弦轴(3) 分别安装在弦轴处两侧的上、下位置,在琴杆(2)中部镶嵌有顶立式 千斤(8),琴杆(2)底部与琴筒(5)固定对接,琴筒(5)底部制有 相连接的底座(7),在琴筒(5)前口的蒙皮处改装为桐木板(6),两 根(内外)金属琴弦(4)及琴码(9)紧贴桐木板(6);桐木板(6) 经浸泡后,再烤干,待板面平整后用胶与琴筒(5)粘合而成发音体。
两个弦轴(3)是琴弦(4)的调节装置,上弦轴(3)系内弦朝里, 下弦轴(3)系外弦朝外,均以反时针旋转为升高,顺时针旋转为降低。经研制改进的高山胡,由于桐木板与金属琴弦产生的音原为高强 音,故发音清脆、高昂、明亮、穿透力强,音色独特,既有中音板胡的 明亮度和穿透力,又融进了二胡的柔美缠绵之感,音量适中,音色极佳,
符合高山剧的音乐特色;音域宽广,可达三个八度之多,内弦音高为D, 外弦音高为A,它的定调与高山剧基本调试及其吻合,演奏、转调都十 分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 结构稳定,操作方便,定音准确,演奏顺手,更富实用性和科学性;
2. 外形朴实大方,在保留传统造型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了时代气息;
3. 采用桐木板来代替蒙皮,克服了传统二胡必须使用蟒蛇皮作为蒙皮的 要害,不仅起到了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目的,同时也为我国民族乐器 的改革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l-琴头、2-琴杆、3-弦轴、4-琴弦、5-琴筒、6-桐木板、7-底座、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8-千斤、9-琴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琴弓结构示意图 10-琴弓、l卜白马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图2所示,高山胡在结构外形上大致和传统的二胡、板胡相 仿,主要结构由琴头、琴杆、琴弦、琴筒和琴码、千斤、底座组合装配 而成;琴头1与琴杆2制为一体,琴杆2为木制椭圆体,在琴杆2顶端制有 富有特色的木制熊猫弯头为琴头l,弦轴处为四方体其两侧制有木制熊 猫耳朵,即两个弦轴3分别安装在弦轴处四方体两侧的上、下位置,在 琴杆2中部43Cm处镶嵌有高度为2. 2Cm的木制顶立式千斤8,琴杆2底端与 琴筒5固定对接,琴筒5底部制有相连接的底座7,底座7为长12Cm、宽9Cm 的木制底座,以增加使用时的稳定性,减少杂振;琴体总长为74Cm。在 琴筒5前口的蒙皮处改装为桐木板6,两根(内外)金属琴弦4及0.6 Cm 高的琴码9紧贴琴桐木板6;琴筒5为圆形竹制品,直径为9.5Qn,长度为12Cm;桐木板6是0.25厘米的泡桐木板经浸泡后,必须再烤干,待板面
平整后用牛皮胶(不受天晴天阴影响的胶)与琴筒5粘合而成发音体, 产生共振共鸣;桐木板6对加强琴声共鸣和改善音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两只熊猫耳朵的两个弦轴3是琴弦4的调节装置,上耳朵即上弦轴3 系内弦朝里,下耳朵即下弦轴3系外弦朝外,均以反时针旋转为升高, 顺时针旋转为降低。
如图3所示,10-琴弓为竹杆,11-弓毛由白马尾所制,弓毛的松紧 度在组装时一次成型,琴弓10长度为85Cm左右。
改进的高山胡音色独特,既有中音板胡的明亮度和穿透力,又融进 了二胡的柔美缠绵之感,音量适中,音域宽广,可达三个八度之多,内 弦音高为D,外弦音高为A,它的定调与高山剧基本调试及其吻合,演奏、 转调都十分方便。用琵琶3弦为内弦,用29钢丝弦为外弦,用顶立式千 斤,加大了弦的张力,结构更富实用性和科学性。
曾于1975年高山戏《开锁记》在晋京演出时,就使用了研制改进的 能引领乐队主奏的领奏乐器一高山胡,使剧中乐曲的演奏富有浓郁的民 间音乐韵味;届时文化部正式命名该剧种为"高山剧"。于2006年参加 甘肃省戏曲红梅大奖赛中,高山胡获得了主奏三等奖,伸展扩大音域的 定把演奏,又一次展示了高山胡的魅力。今天的高山胡已发展成具有独 特的表现力,并能进行大型民族套曲及现代管弦乐队的演奏,实现了音 色宽亮、发音清脆、高昂、明亮、具有穿透力的音响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高山胡,主要结构由琴头、琴杆、琴弦、琴筒和琴码、千斤、底座组合装配而成;其特征在于琴头(1)与琴杆(2)制为一体,在琴杆(2)的顶端弯头处及弦轴处两侧制有动物形状造型,两个弦轴(3)分别安装在弦轴处两侧的上、下位置,在琴杆(2)中部镶嵌有顶立式千斤(8),琴杆(2)底部与琴筒(5)固定对接,琴筒(5)底部制有相连接的底座(7),在琴筒(5)前口的蒙皮处改装为桐木板(6),两根金属琴弦(4)及琴码(9)紧贴桐木板(6)。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山胡,其特征在于桐木板(6)经浸泡再 烤干,待板面平整后用牛皮胶与琴筒(5)粘合而成发音体。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山胡,其特征在于桐木板(6)采用0.25 厘米的泡桐木板。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山胡,其特征在于弦轴(3)是琴弦(4) 的调节装置,上弦轴(3)系内弦朝里,下弦轴(3)系外弦朝外,均以 反时针旋转为升高,顺时针旋转为降低。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山胡,其特征在于在琴杆(2)顶端弯头处 制有木制熊猫头为琴头(1),弦轴处两侧制有两只木制熊猫耳朵为弦轴(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研制改进了的高山胡,结构外形大致和传统的二胡、板胡相仿,其主要结构由琴头、琴杆、琴弦、琴筒和琴码、千斤、底座组合装配而成;琴头1与琴杆2制为一体,在琴杆2的顶端弯头处及弦轴处两侧制有动物形状造型,两个弦轴3分别安装在弦轴处两侧的上、下位置,在琴杆2中部镶嵌有顶立式千斤8,琴杆2底部与琴筒5固定对接,琴筒5底部制有相连接的底座7,在琴筒5前口的蒙皮处改装为桐木板6,两根金属琴弦4及琴码9紧贴桐木板6;改用桐木板6与金属琴弦产生的音原为高强音,音色极佳,既有中音板胡的明亮度和穿透力,又融进了二胡的柔美缠绵之感,符合高山剧的音乐特色;也起到了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作用。
文档编号G10D3/00GK201130520SQ20072013343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8日
发明者后明春, 张维军, 王发林, 瑜 马 申请人:陇南市五一秦腔剧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