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62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扬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乐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琴。
背景技术
目前,扬琴琴体结构包括有琴板、底板构成的共鸣箱、固定于共鸣箱两端的琴头以及设置于琴板上的滚板和设置于琴头上的山口,在底板上设置有音孔。演奏扬琴时,打击琴弦声音从底板上的音孔中传出。该结构的扬琴演奏时存在以下缺陷即演奏时,琴板朝上底板朝下平板放置,打击琴弦的演奏声会通过朝下的音孔传至地面,然后再反射出去;这种经反射后的声音,其中的一些波长的音会被地面吸收,不但音质会产生变化,而且声音的音量也会产生衰减,因此会严重影响扬琴的弹奏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其原有音质、音色的扬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扬琴,其结构包括有琴板、底板构成的共鸣箱、固定于共鸣箱两端的琴头以及设置于琴板上的滚板和设置于琴头上的山口,在所述琴板的两端设置的滚板与山口之间各设置有音孔排。另外,所述的若干音孔沿山口向设置;在所述琴头部设置有与所述共鸣箱连通的第二音孔排;所述的第二音孔排沿琴头向设置;在所述琴板上设置的滚板分体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为一种扬琴,其结构包括有琴板、底板构成的共鸣箱、固定于共鸣箱两端的琴头以及设置于琴板上的滚板和设置于琴头上的山口,在所述琴头部设置有与所述共鸣箱连通的音孔排。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扬琴,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在构成扬琴琴板的两端设置的滚板与山口之间设置有音孔或/和在琴头部设置有与共鸣箱连通的音孔,因此可以使得共鸣箱中的声音直接传出,传出的声音具有洪亮、细腻、浑厚以及灵敏度高的特点;其二,由于构成扬琴的琴板与设置板面上的滚板分体结构,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滚板与琴板粘合为一体结构后,由于二者间开裂形成的裂口发生振动所产生震动杂音,对扬琴的音质产生破坏性影响的后果,该分体结构还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图1为构成第一扬琴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构成扬琴的琴面结构示意图I图3为构成第二扬琴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扬琴的结构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扬琴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即该扬琴的结构包括有琴板1、底板2构成的共鸣箱3,固定于共鸣箱两端的琴头4、5以及设置于琴板上的滚板6、7和设置于琴头上的山口 8、9,在共鸣箱中设置有带传音孔10的音梁11、在琴板的两端设置的滚板6和7与山口 8、9之间分别设置有与山口同向的若干音孔构成的音孔排 12、13;在琴头部也设置有由若干与共鸣箱连通的与琴头向一致的第二音孔构成的音孔排 14 禾 P 15。演奏扬琴,打击琴弦时,在共鸣箱中产生共振,并通过音孔排12、13和第二音孔排 14和15直接传出。在琴板的两端上设置的滚板6、7与琴板1之间为分体结构,即直接将滚板6、7由琴弦16压在琴板上。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扬琴的端面结构示意图。该扬琴的结构包括有琴板1、底板2构成的共鸣箱3,固定于共鸣箱两端的琴头4、5以及设置于琴板上的滚板 6、7和设置于琴头上的山口 8、9,在共鸣箱中设置有带传音孔10的音梁11、在琴头部设置有若干与共鸣箱连通的与琴头向一致的音孔构成的音孔排14和15。由于制作扬琴的琴头材质的特点,使得从共鸣箱中传出声音不仅具有足够的刚性,而且柔和优美。因此只在琴头部设置音孔排14和15的扬琴同样也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扬琴,其结构包括有琴板、底板构成的共鸣箱、固定于共鸣箱两端的琴头以及设置于琴板上的滚板和设置于琴头上的山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琴板的两端设置的滚板与山口之间各设置有音孔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音孔排沿山口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琴头部设置有与所述共鸣箱连通的第二音孔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扬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音孔排沿琴头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琴板上设置的滚板分体结构。
6.一种扬琴,其结构包括有琴板、底板构成的共鸣箱、固定于共鸣箱两端的琴头以及设置于琴板上的滚板和设置于琴头上的山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琴头部设置有与所述共鸣箱连通的音孔排。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管弦乐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扬琴。构成该扬琴的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有琴板、底板构成的共鸣箱,固定于共鸣箱两端的琴头以及设置于琴板上的滚板和设置于琴头上的山口,在共鸣箱中设置有带传音孔的音梁、在琴板的两端设置的滚板和与山口之间分别设置有与山口同向的音孔排;在琴头部设置有与共鸣箱连通的与琴头向一致的第二音孔排。该结构的扬琴可以使共鸣箱中的声音直接传出,并且传出的声音具有洪亮、细腻、浑厚以及灵敏度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G10D1/00GK102231269SQ20101019356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日
发明者李铁成 申请人:李铁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