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424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古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筝,特别是一种音色美、音质好的古筝,属于乐器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 术古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乐器,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古筝,由于音腔内缺乏共鸣装置,因此演奏时经常出现发音过于松散、无力的问题,同时古筝音量太小, 而且弹奏时的余音非常短。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古筝演奏时的音乐效果,而且为了能通过人为方式来增大音量和增长余音,就必须相应的进行音响和功放器的配置,这样便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而且演奏前的准备工作较为烦琐。特别对于大型乐队或者大型演奏会来说, 更需要投入大量的器械以及人力、物力,使一场演出的运营成本过于高昂,给运营方带来不小的麻烦,让观众难于享受到更加美妙、动听的古筝音乐。另外,传统的古筝还存在音性不稳定以及琴弦松垮,需要经常调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未解决现有古筝因结构不合理存在的琴音松散,音量小,余音短,以及琴弦码在弹奏时容易滑动,需要经常调音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色增强型的古筝。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古筝,包括带音腔且音腔内设支撑音梁的琴座,设于琴座上的琴盖,设于琴盖上面的琴弦及琴弦码,其特征在于琴盖背面设有音梁,该音梁的下端置于琴座的音腔内,以增加音量,延长余音。所述琴盖背面的音梁为低音梁,低音梁的轴线与琴盖轴线交叉,以便低音梁斜向设于琴盖背面,以增强共鸣效果,使古筝发音清脆明亮。所述琴座音腔内的支撑音梁的顶部间隔设置流音凹槽,以便通过流音凹槽传递琴音,并提高琴音的流向,延长余音。所述琴座音腔内的支撑音梁中部设通孔,该通孔内设活动竖音柱,以提高古筝音色及音量。所述活动竖音柱设为不同高度的多个,以便根据需要调整竖音柱在支撑音梁通孔内的位置,以满足不同音色及音量的要求。所述琴座包括底板及底板周边的竖直板,底板左侧设有圆形通孔,底板右侧设有波浪形通孔,以增加琴音音量。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通过在琴盖背面设置低音梁,不仅可增强琴音在琴座内的共鸣效果,大大提高了音色和音量,同时还使琴音流畅、清晰、优杨、清脆、明亮, 再通过支撑音梁顶部流音凹槽的设置以及中部竖音柱的设置,有效提高高音穿透力,同时使中低音浑厚有力,从而在古筝演奏时,使音色更加准确,同时余音更加悠长;另外上述方案还增强了琴盖的强度与韧性,使之富有弹力,且琴弦码稳定,无需经常调弦。实为一理想的古筝。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琴座断面结构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琴盖背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筝,包括带音腔2且音腔2内设支撑音梁3的琴座4,设于琴座4上的琴盖12,设于琴盖12上面的琴弦及琴弦码,其中琴盖12背面设有音梁13,该音梁 13为低音梁,低音梁13的下端置于琴座4的音腔2内,低音梁13的轴线与琴盖12轴线交叉,以便低音梁13斜向设于琴盖12背面,如图4,以增加音量,延长余音;所述琴座4音腔2 内的支撑音梁3的顶部间隔设置流音凹槽10,以便通过流音凹槽10传递琴音,并提高琴音的流向,延长余音;所述琴座4音腔2内的支撑音梁3中部设通孔5,通孔5内设活动竖音柱 11,活动竖音柱11设为不同高度的多个,如图3,以便根据需要调整竖音柱在支撑音梁通孔内的位置,以满足不同音色及音量的要求;所述琴座4包括底板7及底板7周边的竖直板, 底板7左侧设有圆形通孔8,底板7右侧设有波浪形通孔6,以增加琴音音量,琴座4的音腔 2内设有琴弦撑板1,琴弦撑板1上固定有琴弦安装柱9,如图2、图1。
权利要求1.一种古筝,包括带音腔且音腔内设支撑音梁的琴座,设于琴座上的琴盖,设于琴盖上面的琴弦及琴弦码,其特征在于琴盖背面设有音梁,该音梁的下端置于琴座的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琴盖背面的音梁为低音梁,低音梁的轴线与琴盖轴线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座音腔内的支撑音梁的顶部间隔设置流音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座音腔内的支撑音梁中部设通孔, 通孔内设活动竖音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竖音柱设为不同高度的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座包括底板及底板周边的竖直板, 底板左侧设有圆形通孔,底板右侧设有波浪形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古筝,包括带音腔且音腔内设支撑音梁的琴座,设于琴座上的琴盖,设于琴盖上面的琴弦及琴弦码,其特征在于琴盖背面设有音梁,该音梁的下端置于琴座的音腔内。不仅可增强琴音在琴座内的共鸣效果,大大提高了音色和音量,同时还使琴音流畅、清晰、优杨、清脆、明亮,再通过支撑音梁顶部流音凹槽的设置以及中部竖音柱的设置,有效提高高音穿透力,同时使中低音浑厚有力,从而在古筝演奏时,使音色更加准确,同时余音更加悠长;另外上述方案还增强了琴盖的强度与韧性,使之富有弹力,且琴弦码稳定,无需经常调弦。
文档编号G10D1/00GK202058434SQ20112013635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日
发明者刘树德 申请人:刘树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