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插件式蜂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2450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Ai插件式蜂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鸣器,特别涉及一种AI插件式蜂鸣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扁平引脚编带蜂鸣器其引脚大多采用厚度在0.20mm以内金属导体,存在刚度不足,自动插件机插件时存在引脚不易切断等缺陷;而使用厚度在0. 20mm以上金属导体,其引脚弹力远大于蜂鸣片的张力,张力变化是蜂鸣器的谐振频率重要主导因素,直接导致蜂鸣器电性能一致性变差,质量可控度大幅下降。所述缺陷值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I插件式蜂鸣器,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蜂鸣器电性能前提下,增加扁平引脚厚度,从而解决目前蜂鸣器引脚刚度不足导致自动插件机插件时存在引脚不易切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AI插件式蜂鸣器,包括一个底壳,所述的底壳上设置有面壳,所述的底壳和面壳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蜂鸣片,所述的蜂鸣片下面设置有两个导针,所述的两个导针分别通过引脚伸出底壳外部,所述的导针头部分别包括一个弹力臂和与弹力臂连接的顶端导针触点,所述的弹力臂通过导针扣位连接外部的引脚,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针弹力臂厚度小于0. 20mm,所述的两个引脚厚度在0. 2mm以上。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调整局部尺寸厚度方式降低导针弹力对蜂鸣片产生的压力影响,实现在不影响蜂鸣器电性能前提下,将使厚度为0. 2mm以上扁平引脚成为可行,从而解决目前蜂鸣器引脚刚度不足导致自动插件机插件时存在自引脚不易切断等缺陷。本实用新型以模具挤压或设备打磨方式实现导针弹力臂位置厚度调整,将导针弹力臂厚度调整至0. 20mm以内,此时导针弹力对蜂鸣片产生的压力将远低于蜂鸣片的回弹力,导针弹力对蜂鸣片产生的压力对蜂鸣器电性能的影响大幅降低,乃至忽略不计。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蜂鸣器使用厚度为0. 2mm以上扁平引脚成为可行,解决目前蜂鸣器引脚刚度不足导致自动插件机插件时存在自引脚不易切断等缺陷;2.本实用新型设计解决方案使蜂鸣器更适合用户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自动插件生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透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壳以及导针结构示意图。图4为两个导针结构示意图。图5为单个导针结构示意图。[0015]在图中,1、导针;2、底壳;3、蜂鸣片;4、面壳;5、弹力臂;6、引脚;7、导针扣位;8、
导针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AI插件式蜂鸣器,包括一个底壳2,所述的底壳2上设置有面壳4,所述的底壳2和面壳4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蜂鸣片3,所述的蜂鸣片3下面设置有两个导针1,所述的两个导针1分别通过引脚6伸出底壳2外部,所述的导针1头部分别包括一个弹力臂5和与弹力臂5连接的顶端导针触点8,所述的弹力臂5通过导针扣位7连接外部的引脚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针弹力臂5厚度小于0. 20mm,所述的两个引脚6厚度在 0. 2mm以上。
权利要求1. 一种AI插件式蜂鸣器,包括一个底壳,所述的底壳上设置有面壳,所述的底壳和面壳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蜂鸣片,所述的蜂鸣片下面设置有两个导针,所述的两个导针分别通过引脚伸出底壳外部,所述的导针头部分别包括一个弹力臂和与弹力臂连接的顶端导针触点,所述的弹力臂通过导针扣位连接外部的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针弹力臂厚度小于0. 20mm,所述的两个引脚厚度在0. 2mm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I插件式蜂鸣器,包括一个底壳,所述的底壳上设置有面壳,所述的底壳和面壳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蜂鸣片,所述的蜂鸣片下面设置有两个导针,所述的两个导针分别通过引脚伸出底壳外部,所述的导针头部分别包括一个弹力臂和与弹力臂连接的顶端导针触点,所述的弹力臂通过导针扣位连接外部的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针弹力臂厚度小于0.20mm,所述的两个引脚厚度在0.2mm以上,本实用新型蜂鸣器解决目前蜂鸣器引脚刚度不足导致自动插件机插件时存在自引脚不易切断等缺陷。
文档编号G10K9/12GK202307114SQ2011203958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孙维拔 申请人:深圳市声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