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通用型吉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2768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双手通用型吉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手通用型吉他,尤其是一种在某些对方向性具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能够轻松地对上弦枕及下弦枕的各自的配置方向进行转换,从而实现双手通用的双手通用型吉他。



背景技术:

通常,吉他(guitar)作为弦乐乐器的一种,包括前后扁平的水瓢状的共鸣箱和指板,栓有六根琴弦,在用左手手指按住琴弦调整音程的同时用右手手指拨动琴弦进行演奏。

如上所述,一般的乐器在制作时通常只考虑惯用右手的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且因为一般人的记忆中已经接受了为右撇子制作的乐器形状,所以甚至于会认为这种形状才算是正确的形状。

目前,大多数人的普遍观念认为乐器的演奏者应该主要使用右手,所以少数惯用左手的演奏者们在演奏乐器时,不得不使用右撇子用乐器进行演奏。

结果,左撇子演奏者们为了熟练地演奏乐器而需要耗费更长的适应时间并需要付出比惯用右手的演奏者更多的努力,左撇子演奏者需要不断经历上述过程并承受因为不符合自身习惯而带来的不便,甚至于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此中途放弃或承受巨大的压力。

但是近年来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对左撇子演奏者的排斥现象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肯定他们的存在价值,现在甚至有部分惯用右手的演奏者也刻意地练习使用左手进行演奏的技巧。

但即使是在这种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下,如吉他等乐器仍然很少有为左撇子演奏者制作的产品,即便偶尔有左撇子用产品,也属于极少部分型号的限量产品。

也正是因为如此,适用于左撇子演奏者的吉他不具备大批量生产所需的条件,很难实现大规模生产,所以其产品的单价也相对较贵。为此,需要使用左撇子用吉他的演奏者通常选择将右撇子用吉他改造成左撇子用的方法,在节省费用的同时吉他的使用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在如上所述的方法中,最为常见的是在最初制作好的吉他中对六根琴弦以及用于对琴弦的张力进行调整的上弦枕(nut)的安装方向进行改变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琴弦的震动无法完整地传递到琴桶(共鸣箱)中等问题发生,并因此导致无法正确地发挥出吉他原有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韩国专利注册第100507411号(以下简称为“引用实用新型”)。

引用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够使用琴桶的两侧面的形式,通过将多个琴颈(neck)以折叠形式固定到琴桶(body)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折叠使用。

但是如上所述的引用实用新型因为是在琴桶的两侧面形成音孔,所以会造成无法对琴弦的震动进行有效的扩音并因此导致音质下降的问题;同时因为过于关注折叠结构所带来的便利性而造成琴桶和琴颈的厚度过厚,从而导致儿童或女性使用者在演奏乐器时相对不方便的问题。

此外,琴弦被固定在琴桶中并被形成于琴颈末端的琴头中的旋钮(turning machine)拉动并发生震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折叠方式固定的琴颈会导致琴弦音域过快变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解决上述引用实用新型中的现有问题的同时,解决因为在不对吉他进行解体操作的情况下无法对具有方向性的部分部件的方向进行转换而导致的左撇子演奏者使用右撇子用吉他或相反情况时的不便,尤其是解决因为在将右撇子用的吉他改装成左撇子用时需要具有吉他装配相关的专业技术且需要耗费比较高昂的费用,而且在将其改装成左撇子用之后吉他的原有性能下降且外观发生损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为了有效应对上述琴弦的不同排列方向,能够轻松地对上弦枕及下弦枕的各自的配置方向进行转换,从而实现双手通用的双手通用型吉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手通用型吉他,包括:多个琴弦,粗细各不相同;琴桶,在琴桶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对上述琴弦的一侧部进行固定的琴桥,其中上述琴桥包括下弦枕,在下弦枕的形成有用于对上述琴弦进行安装固定的搁置槽;上述搁置槽在上述下弦枕的上部按照与上述琴弦的粗细对应的大小顺序排布,同时上述搁置槽在上述下弦枕的下部按照与上部的搁置槽对称的形状排布;当上述琴弦排列顺序反转时,通过对上述下弦枕的配置方向进行反转,使上述琴弦能够被正确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下弦枕以可拆装的形式安装在琴桥,琴桥上形成与下弦枕的形状对应的贯穿孔,下弦枕插入固定到贯穿孔中。

在一实施例中,琴桥包括形成有贯穿孔的引导板,引导板以可拆装的形式安装在琴桥上,并且引导板以可左右方向调换的形式安装在琴桥上。

在一实施例中,贯穿孔贯穿引导板,能够将引导板反转固定到琴桥中。

在一实施例中,贯穿孔与琴弦的排列方向形成一定角度倾斜,琴弦按照粗细分别搁置于不同的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下弦枕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厚度不同,贯穿孔与下弦枕的宽度形状对应形成,下弦枕能够插入贯穿孔。

在一实施例中,在下弦枕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形成插入防止凸起,用于调整下弦枕插入到贯穿孔中的程度。

在一实施例中,双手通用型吉他还包含结合到琴桶的一侧的琴颈,琴颈在琴桶的相反一侧端部固定琴弦的另一侧部,琴颈的一侧面配备有形成用于对琴弦进行支撑的搁置槽的上弦枕。

在一实施例中,上弦枕以可旋转的形式固定于琴颈的一侧面,通过按照琴弦的排列方向对固定方向进行变更而对琴弦进行支撑。

在一实施例中,琴颈利用固定用部件以可拆装的形式固定到琴桶中。

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持常见的吉他形状的同时由演奏者轻松地自行转换上弦枕以及上弦枕的配置方向并借此实现双手通用的目的,从而有效节省相关费用并缩短所需时间,尤其是在按照左撇子用或右撇子用的方式对多个琴弦的排列顺序进行转换和固定时,仍然能够使多个琴弦的相互间隔以及高度保持在与方向转换前相同的固定位置,确保琴弦的震动能够稳定地传递到琴桶中,从而避免包括吉他的音质在内的性能相对于转换方向之前发生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2是图1的结合状态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图1的正面图。

图4A至图4F是适用例如图3的本实用新型的区域A的琴桥的平面图的多个实施例。

图5A与图5B是适用本实用新型的下弦枕的侧面图。

图6是适用例如图3的本实用新型的区域B的上弦枕的截面图。

图7是适用例如图3的本实用新型的区域C的琴桶和琴颈的结合状态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琴弦

200:琴桶

220:音孔

300:琴颈

320:琴头

340:上弦枕

342:弦槽

344:固定孔

346:固定锥

348:弹性部件

400:琴桥

420:下弦枕

422:搁置槽

424:插入防止凸起

440:琴桥固定锥

460:引导板

462:贯穿孔

480:结合用部件

500:旋钮

600:支撑棒

700:固定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能够解决惯用左手或惯用双手的演奏者使用为惯用右手的演奏者制作的吉他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并导致时间及费用浪费的问题的同时,避免因为以特定的演奏方法为准进行制作而导致在某一方向上的偏置,从而允许在两个方向使用并确保能够以标准的演奏姿势方便地进行演奏的双手通用型吉他。

尤其提供一种为了在对吉他的琴头或琴桶方向进行变更的状态下进行演奏而对不同粗细的多个琴弦的配置进行变更并将其固定到琴桶或琴颈的头部中时,使所有使用者都能够方便地对上弦枕以及下弦枕的配置方向进行转换且能够有效防止在对原状态的吉他的琴弦配置进行转换之后导致吉他音质下降的问题的双手通用型吉他。

如图1中的斜视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琴桶(body),采用内部中空的立体形态,能够通过共鸣对琴弦(string)的抖动进行扩音;琴颈(neck),采用长条形状,位于上述琴桶的一侧,由演奏者用手指按压的区域。此外,在上述琴颈300的一端部形成琴头(head),而在上述琴头中形成有通过卷动上述琴弦调整其琴弦紧绷程度并借此调整琴弦音高的旋钮(turning machine)。

其中,在上述琴桶200的一侧面形成有通过孔状结构对琴弦的震动形成共鸣,并使上述共鸣在其内部聚拢之后释放到外部的音孔220。

此外,上述琴桶200中形成有通过对上述琴弦100的一端部进行固定而拉紧上述琴弦的琴桥400,上述琴弦100在其一端固定于上述琴桥400中的状态下另一端卷曲到上述旋钮500中而达到紧绷状态,以从上述琴桶200的一侧面相距一定间隔的形式沿着琴颈的一侧面卷取到琴头的旋钮500中得到固定。

此外,上述琴桥400处于固定到上述琴桶200的一侧面的状态,在演奏者拨动上述琴弦时,琴弦的震动将通过上述琴桥400传导到琴桶200中。此时,在上述琴桶200的内部将形成共鸣现象。此外,上述琴桥400在上述琴弦100和琴桶200之间配备下弦枕(saddle),而上述琴颈300在与上述琴头320之间的边界部分配备上弦枕(nut)。

即,上述琴弦100通过上述下弦枕420和上弦枕340保持与上述琴桶200和琴颈300之间的一定的间隔距离,并保持一定的高度和相互之间的间隔,而上述上弦枕340能够适当地拉紧上述琴弦100,防止上述琴弦100向侧面方向发生滑动,同时还能够使上述琴弦100保持与上述琴桶200间隔适当高度的状态,

上述下弦枕420与上述上弦枕340一起,形成用于安装上述琴弦100的框架或范围。

尤其是上述琴弦100采取粗细各不相同的多个琴弦按照粗细顺序沿着一定方向排列的形式,在演奏者拨动上述琴弦100时根据琴弦直径的粗细分别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并进而演奏出和弦音。

其中,沿着一定方向排列的上述琴弦100,是按照一定间隔固定到上述琴桶200的琴桥400中。

下面,结合图2至图7对适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于具有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知识的人员能够轻松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但在对适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的过程中,如果认为对相关的公知功能或结构的详细说明可能会导致本实用新型的要旨变得不清晰,则将省略其详细说 明。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有能够通过震动发出声音的多个不同粗细的琴弦100的琴桶200,在上述琴桶200的一侧面形成有琴桥400,而上述琴桥400能够对上述琴弦100安装到上述琴桶200中的范围以及框架进行确定,使其按照一定的间距配置到上述琴桶200的一侧面并被坚固固定。

此外在上述琴桶200的一侧,以可拆装的形式与一字型的琴颈300结合。

此外,在上述琴颈300与琴桶200结合的相反一侧形成的琴颈300的端部形成有琴头320,上述琴头320中形成有多个旋钮500,用于对一端被上述琴桶200的琴桥400固定并沿着琴颈300的上端一侧面延伸的上述琴弦100进行固定。

此外,上述琴弦100在被固定到上述琴桥400的状态下缠绕在上述旋钮500中而得到固定,从而使其位于上述琴桶200以及上述琴颈300的一侧面上端部,且为了防止上述琴弦100与上述琴桶200以及上述琴颈300发生接触并保持一定高度的间隔距离,通过配备上弦枕420和下弦枕340来搁置上述琴弦100。

上述上弦枕340位于与上述琴桶200连接的上述琴颈300和上述琴颈300的琴头的边界部分,在上述琴弦100被上述旋钮500固定时,通过将其搁置在上述上弦枕340中避免与琴颈300发生接触,从而使上述琴弦100相对于上述琴颈300的一侧面保持一定的高度。

其中,上述上弦枕340可配备于上述边界部位,但其位置并不受限定,能够形成于上述琴颈300的不同的位置。但是,通过配置于使上述琴弦100具有足够长度的位置,使其能够发出更为丰富的声音为宜。

此外,上述琴桶200可采取内部中空立体形态的各种形状,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状,但通过使其两侧以上述琴颈300被固定的支点为中心对称形成,从而使右撇子或左撇子 的演奏者在变更演奏姿势时仍然能够稳定地保持熟悉的姿势的形状为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上述琴颈300采用一字型的较长形态进行说明,但其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只需要沿着上述琴桶200的长度方向延长形成,使得被固定于上述琴桶200中的上述琴弦100能够具有充分的长度,从而使演奏者能够利用一只手的手指对上述琴弦进行按压,借此对发生震动的部分进行调节即可。

图4A至图4F是以各种形态形成的适用本实用新型的琴桥400的实施例,如图所示,上述琴桥400包括用于对上述琴弦100进行固定的琴桥固定锥440,从而对下弦枕420进行固定。

上述下弦枕420配置于上述琴弦100的一端部被上述固定锥346固定之后拉动展开的方向,在上述琴弦10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上述琴弦100与上述琴桶200之间,能够被固定到固定于上述琴桶200的上述琴桥400中。

作为将上述下弦枕420固定到上述琴桥400中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在上述琴桥400中形成与上述下弦枕420的形状对应且能够插入上述下弦枕420的贯穿孔462。

即,为了将具有一定宽度的下弦枕420插入到上述贯穿孔460中进行固定,相对于上述琴桶200的上述琴桥400的高度与用于插入上述下弦枕420的高度对应。借此,使用者能够利用上述贯穿孔462将上述下弦枕420简单地插入固定到上述贯穿孔462中,从而轻松地对上述下弦枕420的配置方向进行转换或通过改变其插入方向以反转的状态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形状形成上述琴桥400,上述下弦枕420在被插入固定到上述琴桥400中的状态下,将有一部分裸露在上述琴桥400的上方且其高度略高于用于将上述琴弦100固定到上述琴桶200中的琴桥固定锥440,从而使上述琴弦100能够在不与上述琴桶200发生接触的状态下以一定的高度搁置在上述下弦枕420中。

相反,上述琴桥400也可以采取不具有指定高度的薄板形态。此时,上述贯穿孔460以穿透上述琴桶200和薄板状琴桥400一定深度的形态形成,通过将指定高度的上述下弦枕420插入到上述琴桶200的内部,使其通过上述琴桥400得到固定。

如上所述,上述琴桥400可采取各种不同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态,只要能够坚固地固定上述琴弦100,从而在通过上述琴桥400将琴弦的震动稳定地传导到琴桶200中的同时稳固地对上述下弦枕420的固定位置进行支撑即可。

如图5A与图5B所示,上述下弦枕420中,对称形成有与上述琴弦100发生接触的上侧部和插入到上述贯穿孔462中的下侧部。即,上述下弦枕420能够在改变上侧部或下侧部的方向的状态下插入到上述贯穿孔462中,使上侧部方向或下侧部方向成为与上述琴弦100发生接触的面,从而对上述琴弦100进行支撑。

因为上述琴弦100是按照粗细沿着一定方向排列并搁置在下弦枕420中,所以在将固定上述琴弦100的排列方向变更为其他方向时,如果将粗细各不相同的多个琴弦100按照粗细搁置在上述下弦枕420中,可能会导致其无法保持在相同的高度上。因此为了使上述琴弦100在变更排列方向之前后的状态一致,通过使上述下弦枕420的上部和下部的形状对称,能够保证在变更配备于上述琴桶200中的方向时,无论上述琴弦100被固定到上述琴桶200中的排列方向,都能够发出相同音质的声音。

此外,为了能够正确地搁置粗细各不相同的多个琴弦100,在上述下弦枕420中与上述琴弦100接触的面上形成搁置槽422,从而使上述琴弦100能够被稳定地搁置于上述搁置槽422中。

其中,在上述多个琴弦100按照粗细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时,上述搁置槽422将以对应于上述琴弦100粗细的大小在与上述琴弦100接触的面上按照从左至右的方向形成, 从而在演奏者拨动上述琴弦100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使上述琴弦100被稳固地固定在上述下弦枕420中正确的位置,有效地将上述琴弦100的震动传导到上述琴桶200中。

此外,上述搁置槽422形成于上述下弦枕420的上部,而通过在上部和下部对称形成用于搁置上述琴弦100的面(以下简称为“上部面”或“下部面”),能够在下部面中同样形成上述搁置槽422。

即如图5A所示,形成于上述下弦枕420的下部面中的搁置槽422可与上述形成于上部面中的搁置槽422上下对称,在上述下部面的相同纵向轴线上形成相同大小的搁置槽422,或如图5B所示,采用上述上部面的搁置槽422左右反转之后上下对称的形状,在上述下部面的纵向轴线上形成大小不同的搁置槽422。

此外,通过在上述下弦枕420的上述上部面和上述下部面之间形成插入防止凸起424,能够对插入到上述贯穿孔462中的程度进行调整。

作为一实施例,上述下弦枕420以形成于其中心部分的插入防止凸起424为中心,使其上部以及下部的高度不同。即,可以在不与上述贯穿孔462底部的状态下,通过从上述琴桥400露出的高度对其插入程度进行调整。

此外,搁置于上述下弦枕420中的琴弦100的张力根据具体细分的规格(包括琴弦的粗细相关标准)类型而各不相同,且琴弦也能够利用多种不同成分的材料制成,所以为了能够正确地搁置如上所述的多种类型的琴弦100,制作上述下弦枕420时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态。

即,上述下弦枕420可以使上述插入防止凸起424的上部以及下部的高度各不相同,而下部的整体形状可以采用与上述上部形状不同的形状,从而使其能够根据上述琴弦100的类型变更使用不同形状的下弦枕420,以便于搁置上述不同的琴弦100。

如图4A至图4F及图5A与图5B所示,通过使上述上弦枕420的上部以及下部对称形成,可以根据上述琴弦100的粗细或材质的性质或根据演奏者的个人喜好进行各种变更并安装到琴桶200中。

首先如图4A至图4F所示,在上述琴桥400中形成用于插入上述下弦枕420的贯穿孔462,并与上述琴桥固定锥440分离,形成具有上述贯穿孔462的引导板460,通过拆装并旋转上述引导板460,可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对上述贯穿孔462的形成方向进行变更。

即,上述引导板460采用能够使上述琴桥400的一部分分离的形式,通过从上述琴桥400进行拆装,能够在上下左右方向上旋转固定,从而对上述贯穿孔462的方向进行变更。

在此,不需要对其构成方法以及形态进行限定,只需要通过形成贯穿孔462,使其能够在需要安装上述下弦枕420的位置上顺利安装上述下弦枕420即可。

此外,为了形成上述贯穿孔462,上述引导板460应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从而通过对上述下弦枕420进行支撑,使其能够与上述琴桶200的一侧面保持垂直不会倾斜。

此外,在上述引导板460中贯穿形成上述贯穿孔462,即使将上述引导板460反转固定于上述琴桥400或上述琴桶200中,也能够将上述下弦枕420插入固定到上下形状发生变更的贯穿孔462中。

尤其是上述贯穿孔462可根据上述下弦枕420的形状及功能,采取与上述下弦枕42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形成。

即,上述下弦枕420可根据上述琴弦100的类型采用各种不同的形态,当上述琴弦100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依次从左至右排列并固定到上述琴桥固定锥440中时,上述下 弦枕420配备于上述琴桥固定锥440的前方,且为了能够顺利搁置按照一定间隔排列的多个琴弦100而采用长度较长的形状,上述下弦枕4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可采取不垂直于上述琴弦100的拉紧方向的以一定角度倾斜的形状。

作为一实施例,如图4A所示,当上述琴弦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时,拍背用于固定上述琴弦的琴桥固定锥440,且在上述琴桥固定锥440的前方配备引导板460,上述引导板460中形成有用于插入搁置琴弦用的下弦枕420的贯穿孔462。其中,上述贯穿孔462中用于搁置最粗琴弦的左侧与上述琴桥固定锥440相邻,而右侧与上述琴桥固定锥440间隔一定的距离。

如上所述,当上述琴弦100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依次从左至右排列并固定到上述琴桥固定锥440中且因为上述下弦枕420是以一定角度倾斜形成而导致上述琴弦100的搁置位置不同时,即使上述琴弦100的排列顺序变更为从右至左,也可以通过上下变更上述引导板460的固定方向,使上述琴弦100能够与变更上述琴弦的排列方向之前一样,确保上述琴弦100被搁置在不同的位置。

此外如图4C与图4D所示,上述下弦枕420可按照上述琴弦100的粗细在长度方向使两端部侧的宽度不同。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可通过对上述引导板460的左右方向进行变更,使上述贯通孔462的方向发生变更,从而使其与上述两端部侧的宽度不同的下弦枕420的形状对应,以便于上述下弦枕420能够按照上述琴弦100的排列保持变更前后的上述琴弦100的搁置状态。

此外,与上述说明不同,也可通过对上述琴桥400的整体构成被固定到上述琴桶200中的方向进行变更,达到上述下弦枕420的形成方向的变更目的。

作为一实施例,如图4E与图4F所示,上述琴桥400采取使上述琴桥固定锥440以及下弦枕420形成为一体的形式,尤其采取整体形状上下对称的形状。

其中,为了将上述琴桥400和上述下弦枕420的突出部位插入到上述琴桶200内部,在与上述琴桥400结合的部位形成小孔,通过将上述琴桥400的突出部位插入到上述琴桶200的小孔中并利用剩余的突出部位的周边部位堵塞上述小孔,可对上述琴桶200的内部空间进行密封。

如图6所示,在上述琴颈300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对上述琴弦进行支撑的上弦枕340,通过对固定到上述琴桶200中并被拉紧的上述琴弦100进行支撑,使其保持紧绷的状态,同时使上述多个琴弦100在保持一定间隔距离的状态下保持在上述琴颈300的一侧面。

在上述上弦枕340中与上述琴弦100接触的面,形成与上述琴弦100的粗细对应大小的多个搁置槽342,以便于将上述琴弦100稳定地搁置于上述搁置槽342中。

其中,上述琴弦100由形成于上述琴颈300的琴头320部分中的旋钮500卷动,上述旋钮500位于上述琴颈300的琴头320的边缘位置。即,上述旋钮500可能会导致上述琴弦100在上述琴颈300上无法保持一定的间距。

结果,沿着多个不同的方向被拉动的上述多个琴弦100可借助于上述搁置槽342得到固定并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有序排列。

相反,上述上弦枕340可配置于与上述琴桶200连接形成的琴颈300以及上述琴颈300的琴头320的边界部位,但也可根据需要形成于琴桶200中或上述琴颈300的一侧面中与上述琴桶200接近的部位,从而多少行数琴弦100进行支撑。

即,上述琴颈300是为了使上述琴弦100能够具有充分的长度而与产生共鸣的琴桶200结合,与形成较短的琴颈并对上述琴弦100的一侧进行固定的情况相同,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配备于各个不同的位置,并不限定于特定位置,只要位于能够使上述琴弦100从上述琴桥固定锥440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排列并延伸其长度的位置即可。

此外,上述上弦枕340被配备于上述琴颈300中,通过稳固地对上述琴弦100进行固定支撑,确保在拨动上述琴弦100时不会使其从上述琴颈300脱离。

关于将上述上弦枕340固定到上述琴颈300中的方法,作为一实施例,上述琴颈300可通过贯穿形成有固定孔344且通过上述固定孔344结合到上述上弦枕340中的固定锥346进行结合。

此外,上述上弦枕340中形成有搁置槽342,当按照粗细的顺序沿着某个方向依次排列的上述琴弦100的排列方向发生变更时,可通过将上述安装槽342配置于上述琴颈300中的方向进行变更,使上述琴弦100被稳固搁置。

作为一实施例,通过在上述固定孔344的内部配备围绕上述固定锥346的弹性部件348,通过从上述琴颈300处拉动上述上弦枕340使其与上述琴颈300间隔一定距离之后变更方向,然后重新放置在上述琴颈300中,可以借助于上述弹性部件348的弹性力轻松地实现方向的变更和固定。

尤其是当通过上述弹性力得到固定的上述上弦枕340被配置于上述琴颈300的一侧面中的状态下,能够以上述固定锥346为中心进行旋转。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上述上弦枕340随意发生旋转,可在上述琴颈300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固定上述上弦枕340的略低于上述琴颈300表面的段差部,借助于上述段差的高度,能够实现与上述上弦枕340被插入到上述琴颈300中一样的效果,上述段差能够防止其发生旋转。同时,通过在配备有上述下弦枕420的上述琴颈300表面形成多个位于上述上弦枕340两侧面的凸起,能够借助于上述凸起防止下弦枕420发生旋转。

如图7所示,为了使上述琴弦100具有足够的长度,上述琴颈300以可拆装的方式结合到上述琴桶200的一侧。

上述琴颈300可通过多种方式结合到上述琴桶200的一侧面或上端。

作为一实施例,上述琴颈300可利用如螺栓等固定用部件700结合到上述琴桶200的一侧端部上端,且为了使上述琴颈300被坚固固定,在上述琴颈300的下端部还配备有用于对上述琴颈300进行支撑的支撑棒600,从而防止上述琴颈300的弯曲并保持不会轻易地从上述琴桶200分离的稳固的固定状态。

上述支撑棒600位于上述琴桶200的一侧面与上述琴颈300的下端部之间,利用固定用部件700同时结合到上述琴桶200和上述琴颈300中。

借此,琴颈300能够在与上述琴桶200直角相交的方向被坚固固定,且能够轻松地实现上述琴颈300与上述琴桶200的分离和更换,并降低因为上述琴颈300与上述琴桶200的固定牢固程度下降而造成上述琴弦100的张力变化以及因此而导致的音质下降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利用适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能够在保持一般的吉他形状的情况下方便地实现两手通用型转换。

即,使用者通过转换吉他的上弦枕以及下弦枕的方向,以相反于原始状态的方向进行连接并按照相反的方向安装多个琴弦,可将右撇子用(左撇子用)的吉他轻松地转换成左撇子用(右撇子用)的吉他。

借此,能够节省使用吉他所需的费用和时间,尤其是通过在左撇子用和右撇子用的状态之间转换多个琴弦100的排列顺序安装上述琴弦100的状态下,通过适当地转换上弦枕以及下弦枕的配置方向并轻易地进行固定,使多个琴弦100能够以一定的间隔被固定在与变更前相同的高度上,有效地将琴弦的震动传导到琴桶200中,从而不会导致包含吉他的音质在内的吉他性能的下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